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於歡司法與輿論

於歡司法與輿論

發布時間: 2022-04-19 07:28:19

⑴ 輿論與司法良性互動提升公平正義獲得感是怎麼回事

連日來,《刺死辱母者》引起強烈反響。社會各界輿論在平衡法理情、彰顯法律溫度上,形成了最廣泛的共識。這種共識,在當今多元、多樣、多變的社會背景下,彌足珍貴。

媒體、輿論和司法機關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探尋事實真相,追求社會公平正義。但真相的立體呈現,從來就不是一篇報道所能承擔的,它是一個在不懈探求中逐漸接近的過程。所以,媒體代替不了司法,必需尊重司法與程序正義。具體到於歡案,諸多媒體都注意到了應有的審慎與平衡原則,守住了輿論與司法的分界。正是輿論與司法之間的良性互動,帶來了社會言論的正面呈現,彰顯了人性關懷和社會輿論的理性力量。人倫與法治的雙重共識,就在一次次溫和理性討論中逐漸形成。於歡案是一次極好的普法,也是一次社會成熟度的測驗,讓我們對中國法治這些年的成長及中國法治的未來,生出了更多信心。

⑵ 於歡案發布新的審判結果。如果你是於歡,案件發生時你會怎麼做呢

3月25日,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刺死辱母者》,刷爆了整個輿論場。

截至目前,微博話題#刺死辱母者#閱讀量已超過6億。

除了官方的及時回應之外,兩天之內,各大媒體也表現出了應有的風范。以澎湃新聞、人民日報、新京報、北京青年報、華西都市報為首的媒體,反應迅速、追蹤及時,短時間內拿出角度各異的采訪、報道、評論,集體發聲。

南方周末《刺死辱母者》事實信息較為模糊,各家新聞媒體紛紛展開實地采訪,補充了最初報道中未呈現的大量信息。

與自媒體的評論文章相比,各大媒體的評論更顯理性,無論是對「於歡是否無罪」的探討,還是「情理與法律孰輕孰重」的深思,都帶著這個時代堅韌的印記。

一樁舊事,一篇長文,轟動了整個中國。

辱母,殺人,正義……這些標簽成為了社會化情緒的聚焦點,放大了輿論的影響烈度。究其根源,還是在於公眾對潛在風險的恐慌擔憂,對公權力和程序正義現狀的極度失望。

在「刺死辱母者」這起案件中,我們既要看到一些記者深刻的調查能力,也要看到社會化情緒在輿論的裹挾之下如何變異。

在我們把「輿論」當做一種伸張正義的力量時,也要保證其理性和規范,別讓你的發聲裹挾著過多的社會化情緒。一件議程的處理,還是需要社會理性共識的凝聚。

⑶ 於歡案:如何智慧的「救母」

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的一篇報道《刺死辱母者》,拉開了近年來較為罕見的「單篇百萬級跟帖評論」序幕。

「辱母」這一報道細節,讓社會各界輿論在「平衡法理情方顯司法的溫度」上,形成了近年來個案中罕見的強烈共識。而「現象級關注」的背後,官方的「現象級回應」,也對司法與輿論當互相尊重,再度作出探索。從輿情量級和走勢來看,在不到兩天的時間里,山東辱母殺人案在自媒體上的輿情熱度,已達北京和頤酒店事件、近期廣東雷文峰事件的一半左右。截至3月26日近22時,相關網路媒體報道達到3972篇,紙媒12篇,APP文章366篇,論壇博客合計1366篇,微博4702條,微信文章2352篇(上述均不含二次轉發)。

「於歡案」隨著二審的結束,真實的細節已經還原,事實已經清楚,已無異議。從中我們需要吸取的經驗教訓是什麼,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遇到類似事件如何智慧的去運用,既能「救母」,又能保全自己,不使自己落入困境之中。這是我們必須要深思的問題。

現在的「殺人償命」並不是以往傳統的殺人必須償命,但是一旦殺人,還是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從此案中也可以看到,殺人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誰出面也救不了的事實。

1、關於「孝」的問題。傳統的「孝道」,並不是教人做事不講原則,蠻干。對於「孝」,方法有很多。就拿於歡案件來說,對於母親的「受辱」。

一是第一時間報警,由警察處理。於歡案中出現了某個警察不作為的情況,這是某個警察的個人行為,不代表整個公安部門的整體形象和做事風格,大家在遇到類似問題時,一定要相信警察,一定要報警處理。

二是當於歡面對面前的11個男人,感到無力對抗時,可以站出來替母「受辱」,這也是對母親的一種「孝道」。人在感到硬拼吃虧的情況下,可以暫時忍一下。比如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韓信,因小時候父母早亡,長期受人欺負,在一次自己面對多人欺侮,感到沒有對抗能力的情況下,暫時忍下了「肟下之辱」,成就了「漢初三傑」。也就是說,暫時的「忍」不代表是「懦夫」行為,只是說此時的條件暫時不成熟,能力達不到,等條件成熟時,再找機會解決。

三是保存生命,收集證據,事後去法院起訴,要相信法官是以法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堅信法律的嚴肅性,法官嚴謹的辦案風格。

四是在對方不危及生命的情況下,一定不要主動拿刀捅人,一旦主動捅人,就從「受害人」變成了「加害人」。此案中,很明顯,對方雖然有一些動作出現,但是並沒有危及於歡生命的動作出現。年輕人的血氣方剛、蠻干,只能使事情越弄越糟。這種行為不僅沒救了母親,還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2、關於「高利貸」問題。高利貸屬於非法的「地下錢庄」,是以營利為目的。對於高利貸,事先要考慮好,能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償還,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千萬不能碰。人在需要錢時,可以想其他辦法,走其他的渠道解決。比如找親朋借,通過銀行申請貸款等(銀行貸款手續比較繁瑣,貸款金額也不理想,這也是一些人遇到錢問題時,首先想到找高利貸的一個原因)。此案中涉及的母親蘇銀霞,做為企業法人,對於高利貸,是有一定風險意識的。但是最終還是超出了她所預想的結果。

3、關於「催債人」,這些是負責找當事人催債還錢的。在催債的過程中,他們會使用很多方法,比如非法拘禁、騷擾當事人親朋,甚至包括當事人老家的村幹部和村民。他們的行為非常令人反感和討厭。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他們涉嫌犯罪的,既使是「十惡不赦」,他們的生命權也不由個人裁決,個人不能私自解決,要交執法部門去處理,由法院做出公正的判決。

此案中,可以說,於歡是最大的受害者。母親跟催債公司的鏈接,引出了一系列問題,導致了最終的結果。個別警察處理的不當、催債公司個別人的下流行為,使年輕的於歡產生了害怕、恐懼心理。由此,葬送了一個年輕人的未來,非常可惜。

對於我們大家,於歡案給我們的啟示:要從此案中吸取經驗教訓,當遇到類似問題時,先冷靜、理性的去分析真相背後的原因,然後找出問題所在,智慧的去處理,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⑷ 於歡二審判5年算不算輿論綁架了司法

於歡二審判5年不算輿論綁架了司法,應當屬於通過輿論監督引起社會關注,最後得到司法機關高層的重視,最後,於歡故意傷害一案進行了公開宣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於歡屬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⑸ 於歡案二審宣判結果是什麼

2017年6月23日,於歡案二審宣判,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認定於歡屬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有期徒刑5年。

一審判決:此案一審由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檢察院於2016年11月21日向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公訴,指控被告人於歡故意傷害罪。聊城中院於2016年12月15日公開開庭對該案進行了合並審理 。

聊城中院隨後做出判決:被告人於歡犯故意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二審開庭:2017年3月26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發布消息表示,將在該案二審程序中依法履行出庭和監督職責。對社會公眾關注的於歡的行為是屬於正當防衛、防衛過當還是故意傷害等,將依法予以審查認定。

成立由反瀆、公訴等相關部門人員組成的調查組,對媒體反映的警察在此案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等問題,依法調查處理。

(5)於歡司法與輿論擴展閱讀

於歡案的社會影響

1、查明事實真相,法庭庭審才是最好的平台。隨著二審法庭調查的深入,於歡案的來龍去脈和事實真相逐漸呈現在公眾面前,有些細節第一次為公眾知悉,此前各種缺乏憑據的猜測得以平息,評論者的情緒也趨向客觀、理性。

2、在司法領域,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也是最好的穩壓器。通過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可以消弭各種誤解和猜忌。於歡案的公開二審再次說明了這一點。通過全程公開,打消了公眾對「暗箱操作」的憂慮,使一些偏離正軌的公眾輿論回歸理性。

3、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對司法機關尤其是手握法槌的法官來說,是一項崇高的要求。其中不僅有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也有情理要求和人心訴求。從包括於歡案在內的個案做起,通過司法公開、釋法說理,推動全社會的法治信仰、維護司法權威,應該是司法機關的使命

⑹ 於歡案二審為何由無期改判5年

談及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吳靖18日在北京表示,通過二審開庭審理,最大限度地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依法作出裁判。

吳靖是在「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發布暨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儀式」上作如上表述的。當日,包括於歡案二審宣判現場在內的25幅照片入選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其中10幅永久性入藏中國美術館。

於歡案因「刺死辱母者」的相關報道,備受輿論關注。2017年2月17日,山東省聊城市中級法院一審以故意傷害罪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同年6月2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以故意傷害罪改判於歡有期徒刑5年,維持原判附帶民事部分。

該案中,司法與輿論良性互動,互聯網輿論場由此發出「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的聲音。

對於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系,吳靖結合於歡案表示,這是因媒體報道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會關注度之高,歷年來少有,應當說是空前的。

吳靖說,從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的情況看,盡管說法上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媒體和社會公眾都希望二審法院能通過二審審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法辦案,作出公正的處理。

「從這個角度來說,輿論和我們法院的目標和出發點是一致的。」

吳靖認為,作為法院而言,面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時,首先要認真梳理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回應。

⑺ 「辱母殺人」案熱度過去,思考還在:理清悲劇不如預防悲劇!對此你怎麼看

山東聊城冠縣「辱母殺人」案轟動一時,因杜志浩等人暴力侮辱討債導致母親失控的一方余歡意外導致杜志浩死亡,兩人重傷,一人輕傷,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於歡無期徒刑,後來這件事在網上引起熱議,引發輿論沖擊,迫於輿論壓力,最高人民檢察院介入重新調查,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啟動二審,對事件中失職警官朱立案偵查,案件仍在審理中!一年過去了,熱度也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還記得或者關注。

當時不知道有多熱,中國圍觀者的喧嘩在互聯網的幫助下越來越直觀,網路上很多版本的解讀,包括謠言,讓很多人不辯對錯,很多人不在這里爭對錯,我不能完全准確的判斷是不是正當防衛,但我只想說兩點第一,希望對於歡從輕發落,中國是一個孝順的國家,母親可以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法律是維護公共秩序和道德秩序的,第二,輿論不應過多干預司法。輿論可以監督和協助司法,但不能用來綁架司法的正常和獨立行使。

⑻ 你覺得於歡的舉動該被放大和贊揚嗎

幾年前曾經轟動一時的於歡辱母殺人案的主角於歡於近日減刑出獄,他之前的行為也重新被人提起。對於於歡的行為,個人認為這是身為一個兒子在看到母親被侮辱之後的正常舉動,自己母親的安危要比所有東西都重要。但是現在法律已經給了他和公眾一個相對滿意的答復,他的舉動也不應該被放大,更不值得贊揚。

在出獄之後於歡應該有自己的接下來的發展和生活,而不是靠著許多人的贊揚和關注生活。這與他當年做這個舉動的初衷絕對不符,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於歡的這次事件只能作為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逐漸被其他熱點所淹沒,如果真的被放大到一種程度,對我國的許多未成年的學生而言也是一件很不積極的事情。

熱點內容
經濟法是屬於政治嗎 發布:2025-01-18 06:19:31 瀏覽: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發布:2025-01-18 06:16:35 瀏覽:329
讀完勞動法感悟 發布:2025-01-18 05:53:41 瀏覽:571
新版勞動法對請病事假的規定 發布:2025-01-18 05:52:09 瀏覽:205
中美法學教育差異 發布:2025-01-18 05:32:42 瀏覽:811
刑事訴訟法第97條規定 發布:2025-01-18 05:25:08 瀏覽:239
司法所法律援助介紹信 發布:2025-01-18 04:53:05 瀏覽:908
復工證明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4:33:25 瀏覽:158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