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責任的內涵

司法責任的內涵

發布時間: 2022-04-19 21:48:43

A. 哪位法學大神能給解釋一下司法責任原則(法理)

您好!司法公正原則包括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等。公平正義作為一種崇高的價值理念,是人類社會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沒有公平正義,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法治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手段。要把公平正義的價值理念貫穿於法治的全過程,就必須維護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司法機關的司法活動體現出來的公平正義。司法內含的公平正義並不等於這一價值的必然體現。司法作為解決紛爭,判明是非曲直的方式,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司法機關的執法活動。司法公正就是指司法機關對紛爭的解決所體現出來的對公平正義原則的符合性,因此,司法內含的公平正義需要司法機關的公正執法活動來體現。司法公正包括司法活動的結果和過程都要堅持和體現公平與正義的原則。具體地講,司法公正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司法機關對當事人作出的裁決或處理結果是公正的;第二,訴訟活動的過程對有關人員來說是公正的,或者說訴訟參與人在訴訟過程所受到的對待是公正的。因此,司法公正包括了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兩個方面的內容。
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動的根本要求和最高准則。司法之所以具有平定紛爭的功能,主要取決於兩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司法裁判應當具有強制執行力;二是司法裁判應當具有公正性。如果裁判沒有強制執行力,紛爭當事人可以不去執行其裁判結果,紛爭就可能難以平息,裁判也就變得毫無意義;如果裁判不公正,則不可能服人,也不可能真正平息紛爭,或者說即使強制當事人執行了不公正的裁判結果,也還可能導致新的紛爭。由於司法裁判被賦予了國家強制執行力,因此,司法裁判的結果是否公正,當事人都會被強制接受。如果司法不公,實際上就等於對紛爭當事人的人身、權利和財產的侵害和掠奪,是對公平正義價值的嚴重損害。因此,司法活動正當性的關鍵在於司法公正。具體來說,司法公正對於維護公平正義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司法公正是民主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時代,和諧社會應當建立在民主法治的基礎之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發展不僅僅是經濟增長與效率,而且應當包括民主法治在內的社會的全面發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法治國家是我們黨的治國方略,其基本要求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司法公正是這一基本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個意義上,和諧社會必定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則必須維護司法公正。法治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要在整個社會確立法律具有高於任何個人和組織的權威,樹立起法律至上的意識和觀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依法辦事,實現依法治國的方略。公平正義是法律的最高價值,法律也是公平正義的象徵。司法公正對法律至上觀念的形成和維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司法機關通過公正執法可以向人們明確昭示:什麼行為是合法的,什麼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人們可以從中獲得一種穩定的行為預期,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尊法和守法的心理,從而使法律的評判功能和導向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人們對法律的尊崇和擁護,必然進一步維護法律至上的權威。反之,如果司法過程和結果是不公正的,人們不僅會懷疑司法機關的權威性,而且也必然動搖對法律尊崇的理念,進而影響對法律權威和法治社會秩序的維護。
第二,司法公正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正是由於司法作為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防線,具有維護公平正義的功能,因此,如果司法是公正的,即使社會上存在著不公正的現象,亦可通過司法來矯正和補救,使社會公正得以恢復;但如果喪失司法公正,整個社會就可能沒有公正了,當然也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司法公正是保障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關口,也是保障法律得以貫徹實施的最重要和最有實效的一種手段。在這個意義上,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性條件和底線保障。司法不公不僅會縱容和放大社會的不公,而且必然造成對社會公平正義底線的嚴重損害。因此,只有司法公正,才能維護社會公正,才能維護整個社會的和諧。
第三,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安定有序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是安定有序的社會,但和諧社會並不是不存在矛盾沖突的社會,而在於它擁有一套有效處理和化解矛盾沖突的社會機制。司法就是社會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公正司法是化解矛盾沖突的有效方式。在和平時期,對於大量一般性的社會矛盾和沖突的化解,很大程度取決於當事人的訴求能夠得到充分表達,正義能夠得到申張。公正的司法過程恰恰就具有讓當事人合法充分地表達訴求,申張正義的功能。司法機關通過公正司法,充分發揮法對社會的控制功能,依法妥善處理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和沖突,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要求,使違法行為受到制裁和糾正,及時地消除社會的緊張關系,維護和諧的社會秩序。和諧社會的安定有序必須以公平正義作為前提和基礎。如果喪失司法公正,即使司法裁判可以用國家強制力來維持,也不會長久,社會的矛盾和沖突不僅不會得到有效地解決,反而可能會越來越激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通過公正司法來為維護和實現安定有序提供有力的保障。
謝謝閱讀!

B. 責任的含義

1、責任指份內應做的事,即份內之事。如「制止違法犯罪是我們公安幹警的責任」,又如「我們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這里責任的含義與義務的含義相同,表達義務的意思。
2、責任指導致未能做好份內之事的過錯或過失。如「對這件事的發生,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又如」不掩飾責任是一個黨員的基本素質」。這里責任的含義是過錯。
3、責任指因未能做好份內之事所引發的不利後果。如「他違了法犯了罪就應當被追究責任」,又如「如果不負任何責任,這樣的處罰又有什麼意義」。這里責任的含義是不利後果。
法律責任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責任包括了法律義務,狹義的法律責任僅僅指違反了法律義務的後果。關於狹義的法律責任的含義,法理學界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1)義務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1]該說缺陷是不能形象地突出法律責任的本質,不能有效地將責任和義務區別開來。

(2)後果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2]該說缺陷是在界定責任產生原因時存在交叉。違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按照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要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就違反了合同法。該說認為「法律規定成為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是指從表面上看,責任人並沒有從事任何違法行為。也沒有違反任何契約。僅僅由於出現了法律所規定的法律事實,就要承擔某種賠償責任,如產品致人損害。它可以導致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產生。」[3]其實,法律規定導致責任的產生還是違法行為導致的。產品致人損害時,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承擔責任,是由於生產者或銷售者違反了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義務,即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不能存在不合理的危險。

(3)責任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違法者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應該由違法者依法承擔的責任。[4]該說缺陷是沒有突出責任是違反義務的結果,也沒有明確地指出責任是不利的後果。

(4)手段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對違反法律上的義務關系或侵犯法定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依法強制違法者承擔的不利後果,作出一定行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從而補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恢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手段。[5]該說缺陷是用語上存在交叉和重復。違反法律上的義務關系包括了侵犯法定權利,否定性評價就是譴責,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相同的,都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描述。

(5)狀態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於違反了法定義務及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權利(力),法律迫使行為人或其關系人所處的受制裁、強制和給他人以補救的必為狀態。[6]該說的缺陷是在界定責任產生原因時存在交叉。不當行使權利(權力)在有約定的情況下是違反了契約義務,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是違反了法定義務。

(6)負擔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有責主體因法律義務違反之事實而應當承受的由專門國家相關依法確認並強制或承受的合理的負擔。[7]該說缺陷是認為法律責任只能由專門國家機關確認是不符合實踐的,在義務人違反義務後就產生了責任,如果是私法責任,可以由雙方當事人來協商確認。

(7)責任能力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乃是一種對自己行為負責、辨認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行為的意義、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義務的能力。[8]該說缺陷是將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割裂開來了。法律責任不僅是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和社會對其進行的價值評斷,而且包括違反義務的客觀要素,是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的統一。

C. 公務員法律責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是公務員基於其身份而實施違法行為應承受的制裁性法律後果。

政府版和公務權員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通過積極的或消極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規定。其中,當行政主體迴避和逃避責任時,便構成消極違法;而當其在法外攬權時,便成為積極違法。

一旦其發生違法行為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保證其依法行政。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職務范圍內的法定義務時,必須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這是國家法律對其違法或不當行為給予的一種否定性評價,是由自己意志支配的公務員職務行為所引起的合乎邏輯的不利法律後果或者一種負擔。

根據公務員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憲法責任、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三大類。

D.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改革

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的內容:
深入推進司法改革,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
1、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全面貫徹證據裁判規則,充分發揮審前主導和過濾作用,健全聽取辯護律師意見機制,防止案件「帶病」起訴,確保偵查、起訴的案件事實證據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2、深化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探索檢察環節認罪認罰從寬制度。
3、扎實推進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深入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試點。
4、研究建立行政違法行為法律監督制度,完善和規范檢察建議的提出、受理、辦理、反饋機制,完善民事執行活動監督范圍和程序。抓好各項改革落實,鞏固改革成果。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必須在黨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要從中國國情出發,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導司法體制改革實踐,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司法改革之路。要遵循司法規律,緊緊抓住司法責任制這個牛鼻子,凡是進入法官、檢察官員額的,要在司法一線辦案,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要堅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為根本尺度,把解決問題、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貫穿司法體制改革始終。要深入調研論證,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和政法幹警的意見建議,廣泛凝聚改革共識。
排除非法干預、保證公正司法,首先要從司法機關內部做起,從司法領導幹部做起。這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與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制度相互銜接配套,共同構築起抵禦干擾公正司法的制度防火牆。中央政法各單位都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切實將這項制度落實好。

E. 如何破解審判機關落實司法責任制難點的思考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完善主審法官、合議庭、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同時提出:「明確各類司法人員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工作標准,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案件處理經得起法律和歷史檢驗。」

為此,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提出:「主審法官、合議庭法官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

為貫徹中央關於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優化審判資源配置,明確審判組織許可權,完善人民法院的司法責任制,建立健全符合司法規律的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增強法官審理案件的親歷性,確保法官依法獨立公正履行審判職責,根據有關法律和人民法院工作實際,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9月21日制定頒布了《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分別以目標原則、改革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明確司法人員職責和許可權、審判責任的認定和追究、加強法官的履職保障、附則等六部分共48條。具體內容涵蓋了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明確司法人員職責許可權、明確違法審判責任的情形、改革審判委員會制度、建立專業法官會議制度、加強法官依法履職保障。其中,有探索改革審判組織模式等內容。

在上述政策與制度框架體系下,被中央司法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第一批進行司法體制改革的「6+1」省區市的三級法院作了積極的試點與推進工作,其顯著的成效就是沖擊了審判人員固有的集體(法院)承擔司法責任的意識,而轉化為「誰辦案、誰負責」,且「對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的新司法責任理念,形成了極具壓力的辦案質量倒逼機制;同時,也根本改變了長期存在於司法領域的「審者不判,判者不審」的行政化辦案模式,初步形成了審判權與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相分離的新機制。司法責任制的推行更為員額制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提供了保障。

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點

當前,隨著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推進,司法責任制在落實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和障礙,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若不加以有效破解會影響改革成效的充分體現。根據筆者的調研情況看,具體來說,司法責任制落實中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凝聚合力落實改革措施。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本輪司法改革的「牛鼻子」,具有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

與此同時,司法責任制改革與其他改革舉措之間,亦呈現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司法責任制的全面落實,需要與人員分類管理、員額制、職業保障、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等制度協同推進,形成共同推動改革的合力。當前,部分改革舉措如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司法責任追究制度等推進遲緩,部分改革舉措仍停留在中央文件等頂層設計層面,在地方政法機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再加上還有部分政法領導幹部對司法責任制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存在畏難情緒、懈怠心理,存在「不敢改、不想改」的情況。這些因素加大了司法責任制的落實難度,急需採取有效舉措予以破解。

二、如何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

司法責任制改革的內在邏輯是放權或還權於法官、合議庭,實現「讓審理者裁判」。但基於目前隊伍整體職業素養參差不齊、司法面臨的社會矛盾紛繁復雜、法院內部運行秩序尚未理順等現狀,一味強調放權,理想化地主張讓法官、合議庭完全自主決定案件,不僅不能解決司法的沉痾宿疾,反而可能導致審判運行秩序的混亂,引發新的司法不公等問題。

不久前,筆者在某試點地區法院調研時了解到,自從院庭長不再審簽裁判文書、不再對案件質量把關以來,該地區反映案件審判質量的部分指標,如一審服判息訴率、二審瑕疵改發率、民商事案件調撤率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上升。此外,案件審批制度取消以後,「同案不同判」的現象也有所凸顯。可見,在目前缺少相應的監督制約、指導幫助以及協調管理機制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放權與監管的關系,將決定司法責任制能否順利落實,甚至可能會影響司改的大局。

三、如何設計司法責任追究制度。

除「讓審理者裁判」外,司法責任制另一核心內涵是「由裁判者負責」。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是確保辦案質量、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選擇。這既有利於增強司法人員辦案責任心,又不會挫傷其積極性。為此,中央專門制定了相關的規范性意見,就錯案責任和免責條件作了原則性規定。然而,司法責任追究制度仍然存在著頂層設計不完善、法檢兩家司法責任內涵范圍不清晰、司法責任追責程序行政化等弊病。尤其是因缺乏司法責任制的配套制度,導致司法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責任保障不到位,制度的落實效果不盡理想。

四、如何面對內部反追責的壓力。

每一起冤假錯案都必須依法糾正,冤假錯案中有關人員犯下的罪錯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由於破案心切或客觀上判斷錯誤,造成對有關事實和證據的錯誤認定;另一種是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對當事人刑訊逼供屈打成招,甚至徇私枉法故意冤枉好人。前一種情況一般要按照黨紀政紀問責,後一種情況則要追究刑事責任,但無論哪種追責,司法機關都面臨著很大的「反彈」壓力。所以,在實踐中,為了避免有關人員被追究責任而掩蓋被錯判的案件,於是出現「追責與反追責」的糾結。由此可見,不少司法人員還是不明白一個道理,即如果為了掩飾錯判、避免追責而拒絕糾正冤假錯案,只會犯下更大的罪錯,最終招致更嚴厲的責任追究。

司法責任制的難點破解思考

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形成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整體合力。認清各項改革舉措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和高度關聯性,對各項改革舉措的順序和進程進行科學統籌,把握好推進的節奏和力度。

員額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前提,在積極開展入額工作的同時,還應當妥善處理好未入額人員的分流安置政策;職業保障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有力驅動,要在頂層設計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省以下人財物統管制度改革的推進,對保障的主體、方式和力度等進行進一步明確;績效考核機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應有之義,通過完善業績考評制度和辦法,明確新型權力運行機制下司法人員的工作要求,實現評價機制與員額退出機制、懲戒機制、激勵機制的有效銜接。

二、有序放權、科學監督,構建符合司法規律的監督制約機制。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關鍵是要明確司法管理和監督權力的邊界和行使的方式。堅持有序放權與監督管理相統一,推動司法業務管理監督由微觀向宏觀轉變,提高管理監督科學化水平。

依託現代信息科技技術,打好辦理案件的「組合拳」。建立適應新型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的內部監督機制,加強規范化、標准化建設,細化各類人員崗位職責、工作流程,確保各類主體權責清晰;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架設案件研習的「度量衡」。在放權的同時,加快確保法律適用統一的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法官會議作用,建立和完善類案檢索和類案參考制度;改革審判委員會的職能,築牢法律統一適用的「防護牆」。強化審委會總結審判經驗、統一法律適用職能,最大限度減少「同城同案不同判」的現象。

三、嚴格依法、規范程序,設計科學合理的司法責任追究制度。前提是制定司法責任追究的法律法規。追責的依據應上升為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法律是構建我國司法責任追究機制最基本的形式,沒有這一形式,追責機制必將如空中樓閣難以實現;基礎是區分違法辦案責任和錯案責任。在此基礎上,分別制定不同的追責制度,完整的追責機制包括追責的依據、主體、事由、程序、種類及救濟等內容;核心是設置明確科學的二元追責標准。追責標准應由當前唯結果論轉向「不適當行為」為主、「結果過錯」為輔的二元追責機制。這意味著,裁判結果並非決定責任追究的唯一條件,這可以避免追責機制對法官良心可能造成的破壞;關鍵是堅持程序正義與實體公正並重。在責任認定過程中,必須遵循程序公開、程序正當原則,適當組織社會專業人士參與責任認定,或直接由省級法官懲戒委員會主持進行,有效解決司法責任內部追究的公信力問題,並充分保障法官的申訴救濟權利和名譽權利;必要是構建法官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保障司法人員獨立行使職權是建立追責機制的必要配套措施,獨立行使職權的保障機制(職業、身份、薪酬、安全、文化等)要與追責機制同步建立。

四、他山之石,亦可攻玉,合理借鑒域外法官責任制度的經驗。域外國家對司法責任的追究主要體現在法官懲戒制度中。這種制度的重心在於對法官個人的職業倫理道德的規制,以人案分離、程序外製約為特色。我們可以從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比較研究中,找出對構建我國司法責任制構建的有益借鑒。

法官懲戒制度的核心是職業倫理道德。不同的職業以本行業的倫理道德作為行為規則,其職業倫理道德共有意識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人們依照職業倫理道德的行為模式可減輕決策的負擔,也有利於社會系統的和諧與穩定。

一個沒有共同倫理的群體,是一個沒有凝聚力且缺乏穩定的群體。應當明確的是法官的職業倫理道德並不是一種古板生硬的說教,也不是一種深不可測的理念,而是對司法本身規則的總結是一種應用倫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技術性思考,並內化為一套可操作的准則。法官行為與職業倫理准則的建立,旨在更周密地定義可以接受和應當禁止的行為,既向法官提供一個如何行為、處理自身事務的服務,又向公眾提供一個他們應當知道的對法官行為的期望。

通過總結,可以歸納出域外法官懲戒制度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機構的專門性。對於司法官的懲戒機構在相關的法律中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只有法律規定的具有專屬管轄權的部門才有權對出現問題的司法官進行調查和實施懲戒,而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都無權實施懲戒。比如:美國聯邦和州都是由國會或議會負責實施法官彈劾制度;同時由司法機構或主要由司法人員組成的機構負責實施司法懲戒制度;德國基本法規定,有關對司法官追訴的審判,專屬於聯邦憲法法院之許可權。在聯邦法官在行使或不行使職權時違犯本基本法的原則或邦的憲法秩序時,聯邦憲法法院經聯邦議院要求,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數裁決將其調職或命令其退休。在故意侵犯的情況下,得為罷免之宣告。

二、審查標準的多元性。普遍設立了多元性的審查標准,意味著法官不僅要對其職務行為負責,更要對其職務外行為承擔責任。域外法官懲戒制度對懲戒行為的界定是寬泛的,只要其行為有損法官職業的威信,就有可能成為懲戒的對象。

三、懲戒程序的嚴格性。聯合國《關於司法獨立的基本原則》、司法獨立第一次世界大會《司法獨立世界宣言》和國際法曹協會《司法獨立最低標准》均規定了保障被懲戒法官的四大原則,即無明文行為標准不受懲戒原則、秘密審理原則、聽證原則、法官有上訴權或請求復審權原則。相應的,域外各國對於懲戒法官的程序也做了嚴格細化的規定。

四、司法責任的獨立性。法官的職業倫理責任獨立於刑事責任。這避免了追究責任可能產生的競合與混亂,也可以確保法官可以理性、良心、獨立地作出裁判,並賦予其敢於擔當的職業底氣

F. 司法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下一步該怎麼推進

實行檢察官員額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前提。本次推進會對進一步完善員額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科學合理配置檢察官員額
一是要在全省范圍內合理配置檢察官員額。省級檢察院要根據各層級檢察院的功能定位和不同地區檢察院的實際情況,堅持向基層檢察院傾斜,對全省的員額進行整體規劃,使檢察官員額在全省檢察院之間合理配置。
二是要從檢察機關不同業務特點出發,把「以案定額」和「以職能定額」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平衡不同業務類別檢察官之間的員額數量,保持工作量大體均衡。
(二)合理設置入額條件、標准和程序
2016年6月26日上午,北京市檢察機關首批計入檢察官員額考試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舉行,來自該市22個檢察院的1642名檢察官參加了考試。
一要把握好入額條件。對於已經具有檢察官身份的,只要符合確定的報名條件,都應該允許和鼓勵他們通過遴選成為員額內檢察官。
二要完善遴選程序。關鍵是設置科學合理的考試考核辦法。
三要重視遴選結果的公平公正。對入額的條件、標准和程序,各地在符合中央精神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規定,要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
四要建立退出員額制度。結合完善檢察官履職評價機制,對不能獨立辦案、辦案數量質量達不到要求或又離開辦案部門的,要退出員額。
(三)員額制改革須正確處理好三類人員問題
2015年12月,重慶首批161名員額內檢察官宣誓就職。
一是正確處理好領導幹部入額和辦案問題。入額的領導幹部自己首先要帶頭直接承辦具體案件,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二是妥善解決具有檢察官身份的未入額人員的有關問題。不僅要在職業保障和薪酬待遇方面落實好相關政策,而且要考慮如何根據未入額檢察官的年齡層次、自身意願、能力素質等實際情況,為他們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和新的定位,充分發揮作用。對於符合入額條件,但由於員額限制沒有入額的,可先轉任輔助人員,待有條件時再逐步擇優入額。
三是充分調動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改革過程中,要重視加強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隊伍建設。中央明確,司法行政人員工資收入在實際操作中按司法輔助人員的政策辦理。
發揮司法責任制的先導作用
完善司法責任制在司法體制改革中居於核心地位。各地檢察機關要繼續深入貫徹並細化《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把《意見》提出的改革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一)要全面正確理解司法責任制的內涵和要求
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改革,要從檢察權的屬性和特點出發,通過界定不同種類業務各層級檢察官的職責許可權,突出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並建立相配套的司法責任體系。
(二)制定完善檢察官權力清單
權力清單是司法責任制的基礎,其基本功能在於明確檢察委員會、檢察長、檢察官在司法辦案工作中的職責許可權。
權力清單的制定——
♢既要分業務類別,又要分檢察院層級,逐步穩妥進行;
♢既要遵循司法規律,又要符合檢察職能特點;
♢既要考慮如何放權,又要考慮如何監督。
(三)組建好辦案組織
在確定入額檢察官基礎上,配備好輔助人員,組建辦案組織是改革的重要環節。
一是明確檢察官助理職責及法律地位問題。
二是在配備輔助人員時,要結合不同類型檢察業務的實際、案件復雜程度,以能保質保量完成辦案任務、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為宗旨,並符合訴訟法的要求。
三是為保障檢察官能夠有效調動檢察官助理的積極性,檢察官應當參與或負責對檢察官助理的業績考核。
(四)處理好依法授權和加強監督制約的關系
在司法責任制改革中既要強調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做實檢察官的權力,又要強調加強監督制約,保證檢察官依法公正行使檢察權。
有的省權力清單對偵監、公訴類業務放權相對多些,對訴訟監督類業務部分放權,對職務犯罪偵查類限制授權。有的省開始時對檢察官授權的幅度較小,隨著條件不斷成熟逐步擴大授權。這些做法符合實際,可以繼續探索。
同時,放權以後還要加強管理和監督,保證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不少地方有一些好的措施,比如完善檢察業務管理、流程管理,建立檢察官聯席會議、案件質量評查、司法責任評鑒、檢察官司法檔案制度等,各地可相互學習借鑒。
2015年6月,山東省昌邑市檢察院對已經結案的1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專項集中評查。
(五)正確理解司法責任的認定
根據《意見》規定精神,對司法責任的認定,最重要的是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的原則。實踐中即使發生了錯案,只要檢察人員沒有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行為或者沒有重大過失的,不能追究司法責任。
認真抓好內設機構改革一些試點地區檢察院已完成「大部制」改革。
四級檢察院的定位和承擔的任務不同,在內設機構設置上不能要求完全對應。根據中央政法委部署,最高檢已制定了省以下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試點方案。
(一)總體考慮
按照精簡、務實、效能的要求,遵循司法規律和檢察工作規律,堅持扁平化管理與專業化建設相結合,整合內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法律監督職能。
(二)改革重點
內設機構改革的重點是基層檢察院,省市檢察院具備條件的也可以進行。
(三)改革思路
堅持機構設置重點向業務部門傾斜、人力資源重點向業務部門和辦案一線配置。
科學設置辦案組織、劃分部門職責。要防止簡單合並機構,影響檢察職能整體發揮和檢察管理改革的發展要求,影響檢察業務專業化建設和不同職能之間的監督制約。

G. 責任的概念

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對家人負責任,孝順父母,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H.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熱點內容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
有關外包欄目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8 00:32:49 瀏覽:725
人民法拍網 發布:2025-01-18 00:31:45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