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唐代刑法

唐代刑法

發布時間: 2020-12-22 02:33:17

1. 明朝刑法的特點,,以及相對於唐朝刑法的變化,

明朝的刑法比唐朝的更為殘酷,更加的復雜,所涉及的方面更全,應該說是相當的完備了。在明朝後期宦官當權時,東西兩廠的刑罰更為嚴酷,並且不再依律而行。

2. 唐代有哪些刑罰

唐律承用隋《開皇律》中所確立的五刑即笞、杖、徒、流、死五種刑罰回,作為基本的法定刑,其具體規答格與《開皇律》稍有不同。

(1)笞刑,為五刑中最輕一級刑罰,分為五等由笞十到笞五十,每等加笞十;

(2)杖刑,亦分五等,由六十至一百,每等加杖十;

(3)徒刑,分為五等,自徒一年至徒三年,以半年為等差;

(4)流刑分為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另有加役流;

(5)死刑,分斬、絞二等。

3. 唐朝武則天的酷吏發明的刑法

周興
周興武則天時酷吏,雍州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少以明習法律,為尚書省都事.武則天垂拱以後,屢興大獄,被其陷害者數千人.天授時除尚書左丞,上疏請除李家宗正屬籍.後為人所告,授來俊臣以請君入瓮之法,作繭自縛,伏罪.與丘神績同下獄,當誅,則天特免其死,徙於嶺表,被仇家殺於途中.
一代酷吏——來俊臣
來俊臣.天資殘忍.按詔獄.前後夷千餘族.作羅織經.後詔斬於市.人皆相慶曰.今得背著眠矣.爭抉目.摘肝.醢其肉.須臾盡.以馬踐其骨.無孑余.家屬籍沒.(酷吏傳)

來俊臣唐朝萬年(今陝西省臨潼縣東北)人,官任御史中丞.武後臨朝執政時,疑忌天下人圖謀叛變,便設置銅匭,令人檢舉告密,並寵用來俊臣等,按問推審告密事宜.來俊臣天性殘忍酷虐,迎合武後意旨,每推審一人,必定逼誘板引出數十百人,輾轉牽連,造成冤獄,以逞其能,邀取功賞.又私自養無賴數百人,專令告密,撰寫羅織經,網羅無辜,織成謀反罪狀,心想陷害一人,便教其黨徒,以相同事狀,在數處告密,於是立即拘捕,用嚴刑拷訊,逼他誣服,以報私怨.所用酷法有:定百,突地吼,死豬愁,求破家,反是實等名號.當他審訊囚犯時,常用燒醋灌入犯人鼻腔或用鐵圈梏犯人頭,外加木楔,致使腦裂髓出,或掘地做牢,犯人進入,不死不得出,種種酷刑,慘不忍睹.犯人見那刑具,便已魂飛魄散,驚駭戰栗,因此往往隨口誣供.由他所經辦告密案件,前後誅殺多達一千多族,天下人心惶惶.後來俊臣蓄意謀反,想將滿朝權貴次第害死.不久罪行揭發,被拘系獄中,備受嚴刑拷訊,終被處斬於市.當時的人都互相慶賀說:「從今以後,可以安眠無憂了」眾人爭相抉出其目,摘取其肝,剖心割肉,以馬踐踏其骨,頃刻之間,了無剩餘,全家籍沒.來俊臣只知迎合意旨,以邀功賞,張其權勢,不惜泯滅天良,殺害無辜,殘忍酷烈,結果落得悲慘下場.噫!自古以來,小人得到功賞、權勢,只有促速其死,結下無窮怨業而已.
人物典故——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4. 唐代有關刑法時的效力規定採用從什麼規則

刑法的空間效力,是指刑法對地和對人的效力,即刑事管轄權的范圍。

由於刑法的空間效力涉及到國家刑事管轄權的范圍,從而也就關繫到維護國家主權、協調國際關系的問題,各國刑法都十分重視空間效力的規定,並且在解決空間效力的問題上形成了一些重要原則。從各國刑法規定和理論主張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原則:
(1)屬地原則,即以地域為標准,凡是在本國領域內犯罪,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都適用本國刑法;反之,在本國領域外犯罪,都不適用本國刑法。這一原則是建立在國家主權原則的基礎上的。
(2)屬人原則,即以犯罪人的國籍為標准,凡是本國人犯罪,都適用本國刑法而不論犯罪是發生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反之,外國人犯罪,即是發生在本國領域內,亦不適用本國刑法。這一原則是建立在本國公民應保證對本國法律的忠誠和服從的基礎上的。
(3)保護原則,即以保護本國利益為標准,凡侵害本國國家或國民利益的,不論犯罪人是否本國人,也不論犯罪地在本國領域內還是在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保護原則的實質是國家運用刑法手段使本國國家和公民利益免受外來侵害。
(4)普遍原則,即以保護各國共同利益為標准,凡發生國際條約所規定的侵害各國共同利益的犯罪,不論犯罪人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也不論犯罪地是在本國領域內還是本國領域外,都適用本國刑法。
上述各原則孤立地看,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局限性。現代世界各國刑法多以屬地原則為主,兼采其他原則。我國刑法也是如此。

5. 唐朝都有什麼刑

一、杖殺

杖殺是唐朝政府運用極其普遍的刑罰,是一種用重杖擊打屁股處死罪犯的行刑方式。《舊唐書 酷吏列傳》記載:「笞罰人畏其不死,皆杖訖不放起,須其腫憤,徐乃重杖之,懊血流地,苦楚欲死。」可知道唐朝的法外酷刑杖殺不止是一種屈辱至死刑,而且還是一種折磨到死刑。唐朝的杖殺已經達到一種高超的害人水平。《舊唐書 刑法志》記載唐肅宗時期一次就將「達奚摯、張岯、李有孚、劉子英、冉大華二十一人,於京兆府門決重杖死。」唐朝的杖殺其適用的范圍、性質、特點等在唐朝表現得極為復雜,正反映出唐朝法制混亂的現象。

公元782年(唐德宗建中三年),刑部侍郎班宏奏:「其十惡中謀反、大逆、叛、惡逆四等,請准律用刑;其餘犯別罪合處斬者,今後並請重杖一頓處死,以代極法。重杖既是死刑,諸司使不在奏請決重杖限。」敕旨依。唐政府正式宣布以一頓重杖處死方式代替大部分死罪的絞、斬之行刑方式。就是說公元782年杖殺從法外酷刑變成法定正刑,杖殺成為常用之刑罰。


二、腰斬

腰斬是用重斧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執行後犯人往往一時還死不了,所以很比起斬首要殘酷得多。《資治通鑒》記載: 公元648年 (貞觀二十二年) 「太宗怒,腰斬辯機,殺奴婢十餘人。」辯機因與高陽公主私通。唐太宗下令腰斬辯機,同時殺戮高陽公主身邊知情不報的奴婢十多人。唐朝法律的殘酷性與隨意性可見一般。(一個私通因自己的女兒不檢點竟株連殺害無辜少女十多人唐太宗豺狼之心可見一斑,其之心黑手毒連老爹都敢囚禁。能把親兄弟侄子殺戮干凈,霸佔兄弟媳婦的人有什麼事做不出來?)唐朝的夏州都督、平原郡公劉蘭也是被腰斬的。《舊唐書•劉蘭傳》記載: 「貞觀末,以謀反腰斬。」《新唐書•後妃傳》記載: 武則天時代「尚方監裴匪躬、左衛大將軍阿史那元慶、白澗府果毅薛大信、監門衛大將軍范雲仙潛謁帝,皆腰斬都市。」

公元835(唐文宗大和九年)宰相王涯不幸捲入「甘露之變」慘遭滅族腰斬,可笑的是他遠房表弟王沐因貧窮從偏遠的江南騎著毛驢到京城長安兩年多才見到王涯,本想求個小官。當他到王涯的家中等消息時,正敢上王涯的家被抄,於是和王涯及族人一起被腰斬。「及涯家被收,沐適在其第,與涯俱腰斬。」《資治通鑒》還記載: 「左神策出兵三百人,以李訓首(級)引王涯、王璠、羅立言、郭行餘;右神策出兵三百人,擁賈餗、舒元輿、李孝本獻於廟社,徇於兩市。命百官臨視,腰斬於獨柳之下,梟其首於興安門外。親屬無問親疏皆死,孩稚無遺……」唐朝太監政權、傀儡政府亂殺無辜讒害生命可窺之一二。這么多人在大街被砍成兩段,要大臣們被迫現場觀看。一幅人間地獄的場景,唐朝邪惡社會的屠殺惡行很適合拍恐怖大片。


三、棄市

棄市就是在鬧市執行死刑並將犯人暴屍街頭的一種刑法。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刑法在鬧世當眾殺人可以威懾百姓,但唐朝的御史中丞,司農少卿,司僕少卿(副部長)俊臣先被棄市就有些特別了,俊臣先是唐朝的大酷吏,民眾又狠又怕,叛死刑人民大快。《舊唐書 酷吏傳》記載「乃(俊臣先)棄市。國人無少長皆怨之,競剮其肉,斯須盡矣。」《資治通鑒》記載「(俊臣先)棄市。時人無不快其死。仇家爭啖俊臣之肉,斯須而盡,挾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踏成泥。」唐朝民眾如此表現令現在的文明人不免為唐人之野蠻作風心涼發麻。


四、枷刑

枷刑本不是死刑,但唐書里記載的巨枷,人戴上去就要痛苦而死了。《舊唐書 酷吏傳》記載,「作大枷,凡有十號: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豬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這名字就令人恐怖,所以才「見之魂膽飛越,無不自誣矣……朝士多因入朝,默遭掩襲,以至於族,與其家無復音息。」「凡囚至,先布械於前示囚,莫不震懼,皆自誣服。」《新唐書 酷吏傳》記載,「乃作巨枷,號「翾尾榆」,囚人多死。又仆囚於地,以門牡轢腹;掘地實棘,席蒙上,瀕坎鞫囚,不服則擠之坎,人多濫死。……後以鐵為冒頭,被枷者宛轉地上,少遷而絕。」

唐朝枷子種類恐怕是世界上最多的最恐怖的,唐朝人的殘害人的方式也是最歹毒兇狠的,但萬幸唐朝的巨枷,只有唐朝才有……


五、戮刑

戮刑是既剝奪犯罪人生命又加以侮辱的刑罰。古時戮刑可以分為兩種,生戮和死戮。生戮是先戮後殺,死戮是先殺後戮。在古代,人們將戮刑視為奇恥大辱。《舊唐書 酷吏傳》記載:公元694年(武則天長壽二年)唐侍御史 「(萬)國俊至廣州,遍召流人,置於別所,矯制賜自盡,並號哭稱冤不服。國俊乃引出,擁之水曲,以次加戮,三百餘人,一時並命。」 這三百餘人當是生戮。《唐會要 卷四十》記載:公元898年(唐昭宗光化元年)「近日用刑。皆隳舊例。多黷斧鑕。鮮行鞭笞。今後應天下州縣科斷罪人。切須明於格律。不得以軍法戮人。」 看來 「以軍法戮人 」在唐朝末年已經泛濫成災了……

六、車裂

車裂就是五馬分屍,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五個不同的方向拉拽,直至把人的身體撕裂成五塊。公元905年(唐昭宣帝天佑二年),唐朝廷將太常卿張廷范在首都鬧市中車裂於都市。五馬分屍這本是早已廢止的古老的嚴厲刑罰,但唐政府又復用。由此可見唐政府是越來越殘暴,內心是越來越懦弱。盡管唐政府的統治越來越殘暴,刑法越來越重嚴,但也威懾不住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熱潮。

七、滅族刑

滅族刑是株連刑,一人犯死罪家族所有人都要死。《新唐書 酷吏傳》記載「楊慎矜兄弟皆賜死,株連數十族。」楊慎矜、楊慎余、楊慎名兄弟乃隋帝楊廣的嫡系玄孫,楊慎矜唐玄宗時為御史中丞遷戶部侍郎。只因受李林莆的污衊就要連累怎麼多無辜的生命。以法制嚴苛著名的明清最嚴厲的時候也是株連九族而唐朝竟是株連數十族。因一人有罪而牽連自己父母、妻妾、兒女、親人、朋友、鄰居等等和自己有關系的人都要倒霉遭殃都要死。前文「甘露之變」之變王涯的族人親朋更是倒霉、死得不痛快還要受腰斬的痛苦罪。其實唐朝藩鎮互相屠殺用滅族刑已習以為常,唐朝之混亂人性之惡毒可想而之,屠族滅門慘禍在混亂的唐朝為家常便飯。

八、剮刑

《舊唐書 桓彥范傳》記載桓彥范被處死的一種刑罰,「乃令左右執縛,曳於竹槎之上,肉盡至骨,然後杖殺。」這種把人綁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剮盡直至露出白骨,然後再杖殺人作法也是極其殘忍的。這也是後來剮刑的雛形。幫助唐玄宗奪位成功的爪牙大太監被封為的左監門衛將軍的楊思勖性情殘忍,《新唐書•宦官傳》記載他「所得俘,必剝面、皦腦、褫發皮以示人。」內給事牛仙童只因接受了幽州張守珪的賄賂,唐玄宗就詔付楊思勖殺之。「思勖縛於格,箠慘不可勝,乃探心,截手足,剔肉以食,肉盡乃得死。」這種殘忍的刑法已經和五代時期的凌遲很接近了。

安史之亂之後天下大亂,各種刑罰層出不窮,《資治通鑒》記載唐朝宰相楊國忠就是被亂兵「屠割」的,「軍士追殺之,屠割支體,以槍揭其首於驛門外。」其中安祿山處死顏果卿也是運用割肉節解的剮刑,「目大罵,受剮刑,仍罵不絕口,被鉤斷舌頭,猶含糊而罵,直至氣絕。」這只是對高官有記載的,沒記載的不知道要有多少。安史之亂國家大亂後編著唐史的人都感慨唐朝最上層公主的命運都無從知曉,平民百姓小官的命運誰知道呢,史書沒記載的並不意味著沒有,五代十國只是唐朝安史之亂之後的延續。

九、地獄之刑

十、無罪之刑

6. 簡述唐代刑法適用的主要原則

(一)區分公罪和私罪
唐律規定,官員犯罪要首先分清是屬於公罪還是私罪,公罪從輕,私罪從重。公罪是指"緣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如在執行公務中,由於公務上的關系造成某些失誤或差錯,而不是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私罪包括兩種:一種是指"不緣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與公事無關,另一種是指"雖緣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職權,徇私枉法,如受人之託,枉法裁判等,雖因公事,也以私罪論處。
公罪與私罪的區分目的在於保護各級官吏執行公務,行使職權的積極性,同時,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濟私,以權謀私。
(二)老幼廢疾減免刑罰
唐律將老、幼、殘疾人分為三等:第一等為年七十以上、十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允許收贖;第二等為年八十以上、十歲以下及篤疾,犯反、逆、殺人等應死者,上請皇帝裁決;盜及傷人,允許收贖;其他犯罪勿論。第三等為年九十以上、七歲以下,雖犯死罪,亦不承擔刑事責任。唐律還規定,犯罪時沒有達到老、疾而事發時老、疾的,按老、疾對待;犯罪時幼小而事發時長大者,則依幼小論。
唐代立法還將殘疾人分為殘疾、廢疾、篤疾三等。唐律規定殘疾具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廢疾為不完全刑事責任者,篤疾除重大犯罪外,不承擔刑事責任。
對老幼殘疾減免處罰的規定,體現了儒家的矜老恤幼的仁政思想以及唐律所具有的文明化和科學化的傾向,具有進步的意義。
(三)同居相隱不為罪
唐朝立法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完全繼承了封建法律禮法結合的這一傳統,不但沿襲了"親親得相首匿"的原則,而且擴大了相隱的范圍。唐律規定:凡同財共居者以及大功以上親屬、外祖父母、外孫、孫之妻、夫之兄弟及兄弟之妻,有罪皆可互相包庇隱瞞,部曲、奴婢也可以為主人隱瞞犯罪,即使為犯者通報消息,幫助其隱藏逃亡,也不負刑事責任。小功以下親屬相容隱者,減凡人三等處罰。唐律規定這一原則,目的在於以法律的力量將儒家的法倫理道德觀念灌輸於全社會,使之成為每個人思想和行為的准則,通過維護封建家族秩序,進而鞏固封建國家的統治。但唐律同時規定,犯謀反、謀大逆、謀叛者不得適用這一原則,說明維護家族利益必須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前提。
(四)自首減免刑罰
《唐律疏議•名例》規定:「犯罪未發而自首,免其罪。」即犯罪行為尚未被發覺之前,就主動到官府坦自認罪,構成自首,可以免予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犯罪已被人告發,才去自首,只能減輕刑事處罰。自首可以免除刑罰,但贓物仍須如數歸還物主或國家。對自首不實或不盡者,均有相應的處罰。這一原則的規定是對前代同類規定的繼承和發展,使得自首減負刑罰的原則更加完備。
(五)共犯區分首從
按唐律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犯罪,即為"共犯"。共犯以造意為首,亦即以主謀為首犯,處重刑;隨從者減一等。若一家人共犯,止坐家長;監主與常人共犯,以監主為首犯;主奴共犯,以主人為首犯。這一規定有利於區別犯罪者在共同犯罪中所發揮的不同作用,重點打擊首犯。但對於如謀反、謀大逆、謀叛(已行)及強盜等之類的嚴重犯罪,則不分首從,一律嚴懲不貸。
滿意的話請採納,謝謝!

7. 如何了解唐代的刑法制度

看書。
原始文獻唐六典、杜佑《通典》。清朝薛允升《唐明律合編》,沈家本《歷代刑法考》。最後一種是專研刑法,跟你要了解的比較適合。

8. 從唐代刑法的角度來看唐代對以往朝代的繼承與發展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與之前歷代相比,已經發展到比較完備的程度。唐代的刑罰制度基本上繼內承隋制,以「五容刑」為其法定刑種。唐代的五刑是:笞、杖、徒、流、死。
縱觀唐朝的刑罰制度,其中有值得我們肯定的地方,也有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的刑罰中關於死刑的規定比以往的朝代更加寬緩、仁慈。我相信這對我們現在社會「慎用死刑」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封建社會,統治者為維護自身利益而違反刑法中的規定,濫用職權,我們今天的社會中也有許多領導者為了私利而以權謀私,值得我們深思。但無論如何,唐朝的刑罰制度,都是我國刑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9. 唐代的律,令,格,式都是刑法嗎

不都是刑法。

唐朝的律、令、格、式四種法律形式之間,相輔相成版、互為補權充。令、格、式從積極方面規定國家的規章制度,而律則從積極方面規定違犯令、格、式所負的刑事責任。四者綜合為用,形成以律為主,令、格、式為輔的周密的法律體系。

律是國家的的基本法典,採取諸法合體的編纂形式,集刑事、民事、軍事、行政、訴訟等內容為一體,但以刑律、刑罰懲罰手段為主,用於正刑定律。與令、格、式相比,律具有絕對的權威性和相對的穩定性。

令是律的補充,是關於國家體制及其基本制度的法規,主要規范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運行程序和制度,以嚴格尊卑貴賤秩序。

格是國家機關各部門及百官日常辦事的細則,也是皇帝有關詔令的刪輯。

式是國家機關的公文程式和行政活動的細則。

10. 在刑法方面,隋朝有什麼,唐朝有什麼

隋:《開皇律》,將北齊律的重罪十條改為「十惡」大罪--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版道權、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更定罪名為「五刑」笞、杖、徒、流、死五刑。
唐:《唐律疏議》是封建法典的代表,標志著禮法合一進程完成了。
刑事適用原則有:
1、劃分公罪、私罪。確立自首原則、類推原則。
2、同居相隱原則。
3、涉外案件的處理為屬地原則。
4、同罪異罰原則:官僚、平民、賤民。
在盜罪分為:竊盜、強盜、監守盜三種。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熱點內容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
民法典取姓 發布:2024-11-19 14:51:27 瀏覽:461
湖南法律碩士報考點的選擇 發布:2024-11-19 14:21:19 瀏覽:512
司法考搜狐 發布:2024-11-19 14:19:01 瀏覽:93
勞動合同法教程 發布:2024-11-19 14:12:48 瀏覽:669
大幾能考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19 14:06:33 瀏覽: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