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探視權

刑法探視權

發布時間: 2022-04-20 15:50:04

A. 不讓對方探視孩子,會被拘留嗎

不讓對方探索視,不會被拘留。另外,你何必說不讓探視,他來,你說都不在家,他讓送,你說沒有時間。他拿什麼證明你不讓探視,這事到法院去起訴,多半是唬你的。即使真的起訴也不怕,你一口咬定因為其他原因沒有探視。而不是拒絕他探視,法院也很難辦,不要不出庭,尋那等於認輸。 同時,我認為這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你們先冷靜下來考慮下,你們分開,受傷最大的會是孩子。如果有可能最好復婚。如果實在不行,我建議你們好好談一談。想想孩子以後可能受到的心理傷害,從這個角度,應該是可以談的。孩子畢竟也是他的,希望你能理解他想孩子的心理。如果他不是個男子漢,連扶養費都不給,建議你以撫養費和他對你中傷誹謗為由告訴他也可以起訴他。人活一生挺不容易的,希望你們都能想開點。

B. 關於刑事案件判刑探視權問題

你所打聽到的情況不符合法律規定,此案不能成立。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9條、124條、138條、140條、148條之規定,公安機關受理刑事案件後,進行的程序是:先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提請檢察院批准逮捕,檢察院批准逮捕,公安機關宣布逮捕後進行偵查,偵查完畢提請檢察院公訴,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法院進行判決,這些程序走下來,最快也的三個月內完成,不可能一星期內就走完這些程序。
至於將犯罪嫌疑人送到另一個地區,原因大概有兩種,一是由上級公安機關決定,送到另一個地區更有利於案件的偵查;二是可能你朋友有另外的案子,另一地區的公安機關已經破獲,這起案件的管轄權在另一地區。
至於判刑後一個月後才允許探視問題,主要是法院一審判決後,還有半個月的上訴期,期間怕犯罪嫌疑人和外面串供,干擾二審審判,所以上訴期限過後才允許探視(如果上訴了,二審宣判後家屬才能探視)。

附:《刑事訴訟法》有關時效的規定:第六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
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
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一百二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三十八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第一百四十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法庭審判所必需的證據材料。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對於需要補充偵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自行偵查。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補充偵查完畢。補充偵查以二次為限。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檢察院後,人民檢察院重新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對於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第一百六十八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C. 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一、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
婚姻法》第38條第1款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
該法條把探望權的主體僅限於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法條中「離婚後」三個字把探望權的主體僅限於法定婚姻的當事人,對父母的范圍做了不必要的限制,而探望權其實是基於父母子女關系而產生的身份權,只要是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均有權探望未成年子女。
探望權從其性質上來說是一種「天賦權」,其產生源於父母子女之間自然的血緣關系,其存在的意義在於滿足父母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保障子女獲得父母關愛的權利,強化父母撫養教育子女的法律責任
我國對父母的范圍做了限制,制約了這一制度功能的發揮,所以應增加以下幾種情形:
(1)婚姻被宣告無效、婚姻被撤銷的情形。盡管婚姻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後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權利義務,但當事人所生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卻不會因為父母婚姻的無效而終止,不管是不是不與子女共同生活一方的過錯導致婚姻無效,其始終享有對子女的探望權。法院在婚姻宣告無效或被撤銷的判決中應同時對探望權做出明確規定。
(2)未婚父母解除非法同居關系後,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未婚父母一方應享有探望權。未婚父母之間沒有離婚程序,同居關系一旦解除,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理應享有探望權。
(3)夫妻非正常分居的情形。我國法律雖無明確規定分居制度,但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期間,子女極少與父母輪換共同生活,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往往控制子女,拒絕另一方與子女的接觸和聯系,在這種情形下,由於無法可依,遭到拒絕的一方當事人要與子女相聚就得不到法律的救濟。
另外,對於人工生育的子女,只要是經夫妻雙方協議實施的人工生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視為婚生子女關系,可見人工生育的子女的父母也應享有探望權。將行使探望權的父母範圍擴大到不與子女共同生活的父親或母親,從而與《婚姻法》中撫養教育的父母範圍保持一致。
二、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探望權的內容包括探望方式和探望時間。探望方式指以什麼方式來行使探望權,對此法律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當事人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一是見面,以見面時間的長短為標准可分為短期探望和長期探望兩種。短期探望又稱暫時性探望,指不直接撫養子女方到對方家中或指定的地點,定期看望子女,這種探望時間較短;長期探望又稱逗留性探望,指享有探望權的父母將子女帶走,與自己共同生活一段時間,並按時送回。二是交往,指享有探望權的一方有權以電話、書信等方式與子女進行交流、保持聯絡。行使探望權的時間指在什麼時間見面,見面持續時間的長短。
探望的方式和探望時間,先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法院判決。當事人協議可以在法院調解過程中進行,也可以在其他時間、地點進行。當事人對探望方式和時間達成協議的,法院應對協議內容進行必要審查,以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並將協議內容寫入離婚調解書或判決書中。當事人對探望方式和時間不能達成協議的,法院應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對探望方式和時間作出判決。
不懂請追問,滿意請採納,謝謝!

D. 如何正確行使探望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規定: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
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
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一方行使探望權時,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不僅是權利,也是義務;
協助行使探望權也是義務,如果有探望權的一方不行使這一權利或者是另一方阻撓其行使這一權利,都是違反法律的行為,也都是對未成年子女的權益的一種侵害,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E. 探視權強制執行對方不配合怎麼辦

法律分析:一方申請強制執行探視權,強制執行對方仍不配合的,可以向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變更子女的撫養權。對方還可能涉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 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F. 去拘留所探望,屬於行政拘留7天。在規定日內朋友可以去探望嗎

如果是違反治安管理行政拘留的話,近親屬單位負責人帶有效證件可以探望。朋友探望權法律上沒有相關的規定,具體要看所在的拘留所,一般都是可以探望的。

《治安拘留所管理辦法》第十五條 治安拘留所依法保護被拘留人的通信自由。被拘留人寄出和收到的信件不檢查、不扣押。

被拘留人的近親屬的單位負責人在規定的時間內憑身份證可以到治安拘留所會見被拘留人。

(6)刑法探視權擴展閱讀:

行政拘留的特點:

(1)行政拘留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2)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人採取的懲戒措施;後者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採取的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

(3)行政拘留不同於司法拘留。後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人所實施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於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機關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5)行政拘留與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的人判處的一種刑罰。

G. 探望權的制度完善

2001年實施的《婚姻法》首次在「離婚」一章中確立了我國的探望權制度,填補了我國婚姻家庭立法上的一項空白,為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父母行使探望子女的權利提供了具體的法律依據,但是從司法實踐來看,探望權的執行效果並不是很理想,仍有尚需完善之處:
應適當擴大探望權的主體范圍。在現行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中,探望權的主體被嚴格限定為「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設立探望權的目的在於保護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使其可以得到更多的親情和關愛。而將探望權的權利主體限定為「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顯得過於單一。在我國現實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的父母因失蹤、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而不能撫養教育子女時,一般都會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撫養,這時祖父母、外祖父母就替代父母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這種情況下不賦予祖父母、外祖父母探望權則不符合法律邏輯。且在我國「隔輩親」的現象普遍存在,祖(外祖)父母對孫(外孫)子女的關愛較之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有過之而無不及,將他(她)們排斥在探望權的權利主體之外與立法目的不符,在人性化方面顯得有點欠缺。
應明確探望權中止的幾種情形。「把不利於子女的身心健康」作為探望權中止的唯一理由,規定太過籠統,應當予以細化,以便於當事人更充分、准確地保護自己的權利和法院審理案件時的具體操作。
增加探望權的救濟措施,即設立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探望權是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的人身權利,如果撫養人故意設置探視障礙,使得探望權人見不到子女,遭受精神痛苦,探望權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判令精神損害賠償既可以補償探望權人不能行使探望權所受到的傷害,也可約束撫養人履行協助義務。
正確適用拒不執行法院生效判決文書罪。雖然刑法和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被執行人拒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應負刑事責任,但司法實踐中極少適用這項規定,使得這項法律規定形同虛設。對拒不執行生效裁判與阻礙執行者,要堅決制裁。

H. 在押人員依法享有什麼權利

看守所是羈押依法被刑事拘留、逮捕的人員及被判處有期徒刑、余刑在一年以下罪犯的場所。看守所在押人員是具有特定身份的公民,其不能像普通公民那樣完全享有法律所賦予的權利,甚至有些權利的行使和內容還要受到限制,如人身自由權被剝奪、通信秘密權被限制、言論自由權被限制等等。

同時,因其身份的特殊性,還依法享有一些特定的權利。如會見親屬權、辯護權、檢舉和控告權等。根據我國《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及《看守所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看守所在押人員依法享有的權利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權利

1、選舉權。

凡年滿十八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享有選舉權,被依法剝奪其政治權利和行為不能自理的人除外。

看守所在押的嫌疑犯罪人員,無論其是否有罪、是否被剝奪政治權利都尚待人民法院依法進行判決,其政治權利未被剝奪,他們依法享有選舉權是不容質疑的;留所服刑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員,雖然他們已經觸犯了國家的法律,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員仍依法享有選舉權。他們可以在監管場所參加選舉,也可監護到戶口所在地參加選舉或在流動票箱投票或委託有選舉權的親屬或其他公民代為投票參加選舉活動。

2、被選舉權。

雖然我國的《選舉法》將嫌疑犯罪的人員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排除被選舉之列,但看守所在押人員中不乏有通過進一步偵察後被無罪釋放的情況。依法這一部分人員依然享有被選舉權,簡單地把所有嫌疑犯罪的人的被選舉權剝奪,有違法律公平、公正原則。因此,從理論上講,在押嫌疑犯罪人員的被選舉權應作為一項合法權益予以保障。

3、宗教信仰自由權。

法律保障正常的宗教信仰自由活動。不論是普通公民還是犯罪的人員,他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看守所要尊重在押人員的合法的宗教信仰自由,在生活、衛生、飲食方面為信仰宗教的在押人員提供方便。但在提供方便的同時,要加強思想教育工作。

4.批評、建議權。

法律規定:公民對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都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合理的批評和建議,看守所應予採納,對不合理的批評和建議,要及時給予解釋和引導,嚴禁打擊報復。在押人員對其他國家機關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提出批評和建議的,看守所要及時轉送相關部門和人員。

5、勞動權。

我國《憲法》規定:中國公民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勞動既可以增強人的體魄,有可以增強人的思想意識、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社會主義勞動觀念。因此,為了加強對在押人員的教育,在確保安全和不影響案件訴訟的前提下,看守所應該積極創造環境和條件,適時組織在押人員參加適當的輕體力勞動。

6、受教育權。

中國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犯罪產生的成因十分復雜,有社會環境的影響、家庭的影響、個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通過教育和學習,人是可以轉變和改變的。看守所的一大責任就是加強對在押人員的教育工作,使其正視自己的問題,對公安、司法機關坦白自己的犯罪事實,為在押人員以後的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看守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好在押人員的教育工作:

(1)、根據在押人員的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教育。一方面提高他們的法制觀念,另一方面讓他們對自己違法犯罪的行為性質和後果進行了解後及早暴露出其心理、行為弱點,便於「對症下葯」,方便監管工作。

(2)、圍繞我國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在在押人員中開展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勞動觀的教育活動,矯正他們畸形的心理,堅定他們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氣,加強思想教育和改造。

(3)、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積極開展一些科學技術、技能的培訓學習,讓青少年在押人員能學到一技之長,為以後的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訴訟權利

1、辯護權。在押人員的辯護權有兩個方面:一是自我辯護,二是獲得律師、辯護人為其辯護的權利。前者的行使不受條件的限制,後者的行使受到經濟因素的制約。在押人員和其律師、辯護人可根據事實、證據和法律的規定提出意見,進行無罪或罪輕的辯護。

2、上訴權。在押人員對各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裁定不服,在法定期間,有權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3、申訴權。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對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不服時,可以向監管部門的主管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4、檢舉權和控告權。當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有權向有關部門揭露侵害人和侵害事實、要求處理的權利;出於良知或贖罪心理,對其他違法犯罪人員或犯罪事實進行揭發和檢舉,是法律保護的權利。控告和檢舉的對象,可以是司法人員,可以是其他在押人員,也可以是社會上的其他人員。我國《刑法》規定,在押人員有揭發、檢舉他人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提供重要線索從而偵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現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5、自首的權利。我國《刑法》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在押人員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本人和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對自首的在押人員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理。看守所應為在押人員自首創造條件,做好引導。

6、在押人員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訴訟、控告或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7、有權拒絕回答與案件無關的問題。在押人員對偵察人員的提問,應如實回答,但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權拒絕回答。

8、有權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每個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9、有權核對訊問筆錄和親筆供詞。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對,對沒有閱讀能力的應當向其宣讀。核對無誤後簽名認可,筆錄方具有法律效力。

10、在押人員有知道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和提出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的權利。

11、未成年在押人員在被訊問和審判時可以要求其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到場。由於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尚未成熟,辨別判斷能力不強。為了使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訊問和審判時應通知未成年在押人員的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到場。

12、在押人員有要求工作人員迴避的權利。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人員有下列情形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三、人身權利

1、生命權和健康權。在押人員在羈押期間,人身不受刑訊、體罰、虐待、侮辱。如有侵犯,在押人員可以向監管部門上級主管機關、督察部門和檢察機關進行檢舉和控告。

在押人員在患病時,有得到及時診治的權利,辦案部門和監管機關為此負有重大職責,在無條件診治的情況下,要及時通知其家屬,變更法律強制措施,以便診治。

2、人格權。

在押人員的人格權包括: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等。他們的人格尊嚴像普通公民一樣受到法律的保護。公處公判和遊街示眾等行為嚴格說,就是侵犯在押人員的人格權,我國應加強對在押人員人格權的保護。

3、在押人員有獲得國家賠償的權利。

一是錯案的賠償;

二是由於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故意或過失造成在押人員應享有的權利受到損害的,有依法獲得賠償的權利。

4、在押人員享有與家屬親友通信的權利。在不涉及具體案情、不影響案件訴訟活動的前提下,經辦案人員、監管民警審查,在押人員可以與家屬、親友、律師通信,有關人員不得扣押信件。

5、在押人員享有與親屬、律師會見的權利。在偵察階段,在押人員一般不許可會見親屬,但在特殊情況下經看守所領導批准、辦案部門同意時,在押人員可以會見親友。對余刑在一年以下的留所服刑人員,可以定期與家屬會見。會見必須在專門的場所進行,確保安全。

6、探視權。經辦案機關同意和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主管領導批准,在押人員在嚴格監護的條件下,可以臨時離所探視病危、病逝的配偶、父母、子女,案情重大的或當日無法返所的不準探視。

四、民事權利

1、財產權。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的保護,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非法查封、扣押、凍結和沒收。在押人員雖然失去人身自由,但其合法財產依然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他們的財產包括:合法收入、房屋、合法收入的儲蓄、生活用品、獎金以及其他合法收入。還包括因繼承取得的財產。

2、發明權、著作權、專利權等知識產權受到法律保護。其在押前所獲得的知識產權,在押期間受到侵權,一樣提起訴訟,要求獲得保護。對在羈押期間有發明創造的,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專利。但根據有關法律規定,在押人員在押期間的稿件和著作原則上不得公開發表、出版。

3、繼承權。在押人員依法享有繼承權,他們的合法繼承權如受到不法侵害,在規定的時效內有權提起訴訟。即使是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其繼承權也不喪失,罪犯死了,他的子女可以代為繼承。

4、婚姻、家庭權。在押人員的婚姻、家庭受到法律的保護,任何破壞其婚姻、家庭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嚴重者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在押人員依法享有提出離婚的起訴權和不同意離婚的答辯權。正在羈押、服刑的人員的配偶提出離婚時,要及時轉告,除查明確實下落不明外,法院不得輕易作出缺席判決。

I. 離婚後對方有權利拒絕探視孩子嗎

現在,離婚也不是新鮮的事了,很多夫妻新聞離婚問題糾纏不清,也是糾紛不斷,為了就是財產和孩子監護權哥撫養費的問題。法律規定離婚時雙方可以獲得對孩子的探視權,但是有時也會遇到拒絕探望的,但是離婚後孩子有權拒絕對方探視嗎,剝奪了探視的權利,也是對一方的傷害。
一、離婚後孩子有權拒絕對方探視
對方提出要見小孩的要求是沒有辦法拒絕的,探視是受法律保護的,但是如果對方有過分的行為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依法中止探望,中止探視權要由法院來判定。
法律依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後,應當恢復探望。
二、相關的法律條文
在以往的案件中,一方拒絕另一方探視孩子,法院一般是對不履行判決的一方司法拘留。然而,司法拘留的最長期限只有14天,其震懾效力太低,效果不好。
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了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含義問題,解釋如下: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並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的裁定屬於該條規定的裁定。
下列情形屬於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規定的「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離婚的時候對於孩子的探視權已經作了規定,夫妻雙方都是可以根據離婚協議的內容,對孩子進行探視。任何人都不可以剝奪一方對孩子的探視權,剝奪探視權也是在損害孩子的合法權益,如果遇到拒絕探視的,可以依法拿回對孩子的探視權。

熱點內容
康平司法局 發布:2024-11-14 11:33:12 瀏覽:415
如何用行政法解決強拆問題 發布:2024-11-14 11:33:01 瀏覽:113
吉大的法律碩士就業率 發布:2024-11-14 09:58:07 瀏覽:144
民法典閩南網 發布:2024-11-14 08:46:38 瀏覽:972
參照合同法第100條 發布:2024-11-14 08:38:11 瀏覽:962
安徽法院書記員考試報名 發布:2024-11-14 08:12:44 瀏覽:306
法律碩士報考流程 發布:2024-11-14 08:10:37 瀏覽:750
合同法全文326 發布:2024-11-14 07:48:05 瀏覽:646
小學生規章制度ppt模板 發布:2024-11-14 07:21:49 瀏覽:13
學生會會規章制度表 發布:2024-11-14 07:08:31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