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民法總則政治考點
❶ 《民法總則》的精神與理性有哪些
您好,民法總則的精神和理性包括:
1、《民法總則》第三條,將權利神聖不可侵犯作為民法基本原則。
在全球范圍內幾十部民法典中,還沒有如此規定。甚至很多國家沒有規定民法的基本原則。我國歷來在立法實踐中有確立基本原則的傳統。基本原則是一種強烈的價值宣示,是對社會公眾法律與道德的雙重教化。在本次立法審議中,曾經在草案中將「權利不可侵犯」放在了第五章民事權利中,但是,不少人大代表提出,既然說民法是權利法,」「民法是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是人民自由神聖的聖經」,在《民法總則》第三條,出現了「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2、《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三條,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民法總則》的規定是對物權法規定的總領性的進步。不止民事主體的物權,所有的財產權都受法律保護。
3、《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民事責任優先的規定。
在2009年《侵權責任法》中即規定的侵權責任優先原則,我國司法似乎有這樣一個傳統,那就是,民事責任很容易被掩蓋在刑事責任、行政責任等公法責任之中,甚至是可能被吞沒。長期以來,民事責任是沒有優先地位的。這對於公民權利的保護無疑不利。在《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了,民事主體因同一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承擔行政責任或者刑事責任不影響承擔民事責任;民事主體的財產不足以支付的,優先用於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獲得了獨立性與優先性的確認。在某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中,我們的民事權利將會優先得到保護,然後再去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責任,這項對於保護受害人的切身利益的舉措是跨越性的。
4、被監護人的自我決定權正常化。
國際人權保護運動的一大環節即在於,得讓未成年、成年人被監護人自我決定。讓他們盡可能的融入社會。盡管《民法通則》對於被監護人有著種種關愛,但沒有像《民法總則》那樣從監護人的確定,到監護人職責的大篇幅規定,都體現了《民法總則》對於實現被監護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即使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先行確定在自己喪失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時的監護人。《民法總則》第三十一條第二款有這樣的表述:「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依法具有監護人資格的人中指定監護人」。《民法總則》第三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於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❷ 《民法總則》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民法總則的抄基本原則,襲包括:
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合法原則、綠色原則。
法律中的基本原則,指的是能夠體現立法的指導思想、並且對全部法律制度發揮統率和指導作用的最基本規則。確立民法基本原則,是為各種規范民事活動的法律法規提出具有指導思想性質的基本要求。
❸ 民法典編纂的步驟體現了哪些政治知識
1.堅持黨的領導
2.全國人大行使立法權,使政府在執行過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政協參政議政,政治協商
4.依法治國
5.保障人民民主權利
❹ 中考新民法總則的現實意義
民法總則十大突破1.規定非法人組織是獨立的民事主體2.改革民事法律行為效力制度,特別強調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為中的核心地位3.規定個人信息權受法律保護,有關組織和個人對所有信息保護的義務4.規定網路虛擬財產可以作為民事權利客體5.滿足大數據時代權利要求,規定數據作為客體6.法律規定胎兒的利益受到法律保護,清算中的法人和設立中的法人,具有部分權利能力7.規定了成年監護制度,特別是規定了成年監護中的意定監護制度8.規定綠色原則9.規定習慣為民法法源10.還有把訴訟時效從兩年改到三年,有利於保護債權人的利益
❺ 政治辨析題 民法總則來新篇
民法總則尚不能採用,目前還處於起草編纂階段。權威法律的正式實施,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審議通過,至少要在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後,方能正式生效並確定實施日期。
一、初步確定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顯示,民法典總則(即《民法總則》)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二、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適時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的說明》一文中顯示,編纂民法典將分兩步走(原文如下):
據介紹,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目前考慮分為編、物權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李適時表示,編纂民法典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經同有關方面反復研究,編纂工作擬按照「兩步走」的工作思路進行:
第一步,編纂民法典總則編(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爭取提請2017年3月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2018年上半年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3月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❻ 有關民法典的政治知識點
第一編「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第一編基本保持現行民法總則的結構和內容不變,根據法典編纂體系化要求對個別條款作了文字修改,並將「附則」部分移到民法典草案的最後。
要點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
要點二:確立了平等、自願、公平、誠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民法基本原則。
要點三:將綠色原則確立為民法的基本原則。
要點四:胎兒有權利繼承遺產、接受贈與等。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要點五: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要點六:緊急情況被監護人無人照料,村居委會或民政部門應安排照料。
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要點七: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作了原則性規定。
要點八: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