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權益

刑法權益

發布時間: 2022-04-21 02:43:00

A. 刑法的修改在維護誰的權益

刑事立法及修改,應當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充分體現民意,科學合理地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但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一些罪名的修改及設立,顯然出現了偏差,對私權利與公權力的保護,出現了不同的標准,明顯向公權力發生了傾斜,過多強調了體制內權力的保護。例如:關於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行為,雖然在草案中,將現行刑法中不入罪的情況取消,代之以從輕或減輕處罰。但僅僅如此,是否可以對此類犯罪進行遏制?是否充分體現了對私權利的保護?恐怕未必。不久前,「拐賣兒童一律死刑」的呼聲得到了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雖然「一律死刑」的要求不具有合理性,法律不能盲從,但其中體現出民眾對此類犯罪的痛恨及恐慌是真實的。我們不能因為民眾最終的訴求不合理,而忽視民眾提出訴求的動因。孩子,作為民眾與社會關注的焦點,被拐賣的現象,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其具備的社會危害性,不容忽視。其中,購買市場的存在是產生這一社會問題的驅動力,所以,對收買人加大處罰力度,以阻斷市場經濟鏈條,是解決途徑之一。當然,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中,已經將收買人的處罰加重了,按照《草案》的提議,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取消不入刑的情況,而代之以適當從輕或減輕情節。即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但我國刑法對收購贓物的行為,最高刑期為有期徒刑七年(見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收購贓物屬於該犯罪的行為之一)。顯然,收買贓物比收買婦女、兒童的量刑要重很多。兩個罪名進行橫向比較時,法律對人的保護竟然低於對贓物的保護,明顯出現了罪刑失衡的情況。對收買者量刑過輕顯然是對民眾私權利的保護不力。可能,有人會說,收買贓物與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不能進行這種橫向比較,二者成因不同。收買婦女、兒童的行為成因較為復雜,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都量以重刑。重刑僅僅是治標,而建立全社會有效防範機制以及加大宣傳才是根本。誠然,這種觀點有其合理性,我們對任何的社會問題應更切中於解決根本問題,而不能強硬地採用刑法或重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那麼,「醫鬧」入刑的問題呢?《草案》將「醫鬧」入刑。明確了刑事處罰是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醫鬧」的成因比購買婦女、兒童的成因簡單么?「醫鬧」的產生,一方面是一些人以非法獲利為目的,為索取高額賠償,採用極端方式逼迫醫院「和解」。另一方面,目前醫患之間溝通機制不順暢,患者通過正常渠道解決醫療糾紛的難度較大。醫患糾紛不斷。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由於正常的醫患沖突過多,才催生了「醫鬧」的現象。懲治「醫鬧」是必要的,但單靠刑法不能營造出正常的醫療秩序,更不會解決醫患矛盾的深層次問題。當醫院有此依據後,又會導致多少患者的正當訴求無法保護,會有多少患者鋃鐺入獄。那麼,為什麼在「醫鬧」的問題上,刑法會強硬地將其入刑?為什麼在這個問題上無需考慮復雜成因,進行疏導教化呢?如果醫院不是體制內企業(雖然存在民營醫院,但體制內醫院依然是主流,而且「醫鬧」現象多發生於體制內醫院),法律是否會以如此強勢的態度為其提供支撐呢?還有,《草案》將刑辯律師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明確入刑,作為維護法庭秩序的保障。真有那麼大的必要麼?當然,《草案》沒有單獨指向刑辯律師,但是其中含義也是不語自明的。刑辯律師作為私權利的代言人,天然的與公權力的認識會存在差異。在當今思想多元化的時代,一些刑辯律師出於對法律的不同理解,在履行職務及捍衛法律尊嚴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當,甚至極端的行為對抗公權力,確實令司法公權力不快。雖然有律師個人行為准則因素參雜,但與司法整體失信不無關系,這是一段歷史時期的產物,是可以通過律師執業准則進行調整,也可以通過司法人員行使相應處置權進行調整,完全可以保障司法活動的正常進行。對於《草案》所提及的問題,現存的法律規定中均已存在相應的處罰規定,只不過沒有上升到刑事處罰層面。但將之入刑,顯然是在濫用立法權力。究竟是律師法庭上的不當言行已經達到了刑事處罰的標准,還是公權力的不滿在通過法律進行發泄。現實生活中,被人罵一句,連行政處罰都難涉及,怎麼輪到律師就需要判刑呢?當公權力將法律作為一己私器,肆意濫用,使律師屈從於公權力,是否考慮過對私權利的傷害。其實,對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人加大處罰力度與「醫鬧」入罪、刑辯律師入罪,三者間本沒有可比性。但仔細品味三者間的立法原由,自然就存在了較大的反差。在保護私權利立法時,必須保持客觀、理性、謹慎。一旦涉及對保護公權力立法時,可以大刀闊斧一些。究其根本,可能還是立法者對於公權力受到傷害的認同感更濃重些,更加的感同身受,因為,他們本屬一個階層。法律,實現社會整體利益的國之公器。一旦成為某階層實現利益的工具,就是一個國家悲哀的開端。

B. 刑法是保障公民的什麼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專家安全,保衛人民屬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 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C. 刑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權包括那些權利

剝奪的人身自由權參見憲法的規定了。我不一一例舉。樓上所言有失偏頗,政治權利當人身內自由權了。
至於容是否有結婚權、生育權這個法律上沒有完整的相關規定,不能一概而論!
婚姻法中規定的結婚要件,的確沒有提到服刑人員不能結婚的情況,但是有一點很關鍵,結婚需得雙方到登記機關登記,試問監獄里出不來的人員如何去登記?代辦么?
至於生育權,更是要慎重考慮,生育權的實現必須要有性生活為前提,而失去人身自由的服刑人員那裡去實現這一權利?若可以實現,那監獄成什麼了,不敢想像啊。
實踐中,出現過服刑人員准許結婚的案例,但是那是特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同時,也有所謂的探視性生活,不過那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不可能允許你生育!
相關的信息你可以搜索看一下,這事在法學理論上尚存爭議,我也不妄加評判了。

D. 談談我國刑法是如何保護公民的個人權益的

個人信息保護: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1、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是保護個人權利的需要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通過各種可以識別出個人或者同相關信息結合而可識別出個人的信息,便可以勾畫出一個人的全貌或者把握其某一方面的特徵。現實中,個別政府部門超出職權范圍、一些非政府部門超出其業務目的收集利用個人信息的現象隨處可見。且由於對個人信息的保存、轉讓缺乏有效的規范,個人信息被隨意篡改、濫用以及被非法轉賣牟利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房地產開發商或其職員非法轉賣購房者相關個人信息等。在另外一些場合,由於缺乏法律依據,使如何劃定個人隱私權與其他社會利益的界限非常困難,存在各種爭議。據報道,上海准備在2010年之前安裝20萬個監控攝像頭,建立全面的「社會防控體系」。這一消息在市民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引起此舉是否會侵犯隱私權的許多議論。同時,由於個人對於有關組織所收集、保存的本人信息無權查閱,以至於對於自己的哪些信息為他人所掌握、該信息是否與事實相符等往往無從把握。現實中,有關組織基於有誤的個人信息而對本人作出各種決定的現象並不鮮見。當人們體味著信息化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個人生活空間逐步縮小的現實。因此,隨著信息化社會中大量個人信息被收集利用,必須盡快確立我國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2、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有利於促進信息的共享與自由流動個人信息保護法一方面需要保護個人權利,同時,另一方面又不能阻礙正常的信息流動,加大市場主體的交易成本,阻礙社會的進步。尤其在信息時代,信息作為戰略性資源,其自由流動具有重要的基礎性意義。如果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走入極端,勢必使每一個人都成為一座座「信息孤島」,全社會成為一盤散沙。因此,如何協調好個人信息保護與促進信息自由流動的關系,是各國立法當中最為重視的一對核心價值。

E. 刑法有對我國公民規定基本權利和義務嗎如果有的話,請詳細列出來,謝謝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規定的,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
我國的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如下:1 .平等權 2 .政治權利和自由 3 .宗教信仰自由 4 .人身自由權 5 .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檢舉權,取得賠償權 6 .社會經濟權 7 .教育、科學、文化權利和自由 8 .婦女的權利,婚姻、家庭、兒童和老人受國家保護 9 .華僑、歸僑和僑眷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公民的基本義務包括: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遵守憲法與法律、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納稅的義務。

F.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內
1.行法定原則容: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G. 從刑法總則和分則來說,我國刑法是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具體內容:

1、《未成年人保護法》包含了: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4個主面的保護。

2、未成年人,是指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兒童(10歲以下)和限制民事行為行力的人(10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

3、由於行為能力,在社會活動中,受其年齡限制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所以,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負有共同保護責任。

4、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少數民族、患有精神障礙和患有生理障礙的人,他們共同構成的國家社會中的,弱勢人群,所以,國家從立法上給予了充份保障和保護。

(7)刑法權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十七條全社會應當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關心、愛護未成年人。

國家鼓勵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開展多種形式的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

第二十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權利,並採取措施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的和流動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義務教育。

第二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和改善適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適合未成年人的活動場所,並加強管理。

第三十條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化館以及影劇院、體育場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第三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採取措施,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校在節假日期間將文化體育設施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H. 刑法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規定

1997年3月全國人大八屆五次會議對我國第一部刑法典進行了全面修訂,這是完善我國刑事法律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步驟。修訂後的刑法典是一部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實施全面刑事法律保護的法典,它以總則第17條、第29條和第49條三項原則規定為核心,與分則有關條文相配合

I. 我國刑法規定的人身自由權利包括

不是《刑法》是《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並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
公民人身自由權利包括以下內容: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剝奪、限制的權利。

2、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指與人身有密切聯系的名譽、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權利,具體體現為人格權,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禁止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

3、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即住宅安全權,指公民居住、生活的場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

4、通信自由:指公民通過書信、電話、電信及其它通訊手段,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具體指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屬私生活秘密與表現行為的自由。包括公民的通信他人不得扣押、隱匿、毀棄,公民通信、通話的內容他人不得私閱或竊聽。

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是公民人身權的組成部分,公民的人身和行動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經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 逮捕是對公民人身自由予以羈押的強制措施。它必須經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或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否則即為違法。 拘禁是對公民拘留、管制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拘禁必須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逮捕拘留條例》和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否則即為非法拘禁。 搜查:公民身體只有偵查人員在辦理刑事案件時,才可進行。搜查也必須視職權和法定程序進行。

J. 請說說你對「刑法應該做能夠做和可以做的是「保護合法權益」的理解

刑法的基本原則,是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貫穿於刑法始終,必須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則。我國刑法明文規定了三個基本原則即罪刑法定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罪行相適應原則。

熱點內容
衛生法律責任特點 發布:2024-11-13 03:19:28 瀏覽:311
假授權委託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3 02:38:34 瀏覽:687
給投資公司做法律顧問 發布:2024-11-13 02:36:23 瀏覽:77
順城法院網 發布:2024-11-13 02:26:35 瀏覽:206
私人請工人勞動法 發布:2024-11-13 02:25:15 瀏覽:210
民商法課後題 發布:2024-11-13 02:25:07 瀏覽:55
鄉鎮開展法律援助宣傳 發布:2024-11-13 02:24:35 瀏覽:890
民法典專場報告 發布:2024-11-13 02:23:45 瀏覽:682
闡述違反正條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3 01:45:22 瀏覽:354
舊刑事訴訟法214條更改為 發布:2024-11-13 01:35:02 瀏覽: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