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結構
『壹』 什麼是刑法結構
我國目前的刑法大體上只相當於國外刑法中的重罪內容,而國外刑法中的輕罪和違警罪大體對應於我國的勞動教養和治安處罰;另外,與國外刑法相比,我國刑法還欠缺對保安處分的系統規定。為使我國刑法成為一部完整意義上的刑法典,我認為應對我國刑法結構作比較大的調整,即實現從小刑法到大刑法的轉變,使刑法、勞動教
刑法結構的概念與研究視角
通行的刑法教程或論著,將刑法定義為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指出了刑法的成分之後即徑直分列犯罪和刑罰兩大部分予以論述,而沒有涉及犯罪與刑罰之間的組合關系。儲槐植教授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點,他從「成分不等於結構」出發,指出成分相同而成分之間比重(結構)不同會造成事物的不同性質,如同樣有死刑、監禁刑和罰金刑等幾種刑罰方法(成分)存在,但彼此所佔比例不同,會形成重刑結構與輕刑結構的重大差別。[1]
那麼,何謂刑法結構呢?儲先生曾將刑法結構界定為「定罪面與刑罰量的組合形式」。[2]後來,他又進一步指出:刑法結構其實就是刑法系統內諸要素的組合形式,即罪與刑的組合,也就是不同數量的搭配。罪的數量即為犯罪圈的大小,刑的數量則是刑罰量的輕重。犯罪圈大小體現為刑事法網的嚴密程度,刑罰量輕重體現為法定刑的苛厲程度。[3]
從罪與刑相應嚴與厲的關繫上,儲先生將罪刑配置分為四種組合,即四種刑法結構:一是不嚴不厲,二是又嚴又厲,三是嚴而不厲,四是厲而不嚴。他認為,又嚴又厲的刑法結構在當今世界並不存在,典型的不嚴不厲似乎也不存在,多數經濟發達國家和法治程度較高的國家大體上屬於嚴而不厲的結構類型,而我國當前的刑法結構基本上算是厲而不嚴。「嚴而不厲」的刑法結構表現為「刑罰輕緩」和「法網嚴密」,「厲而不嚴」的刑法結構則表現為「刑罰苛厲」和「法網不嚴」,後者是刑法機制不暢的內生性原因,我國刑法改革的方向應從「厲而不嚴」轉向「嚴而不厲」。[4]
儲先生關於刑法結構的「嚴而不厲」和「厲而不嚴」的提法,是他在刑法學界的標志性產品之一,確實帶給人不少啟發。但我認為,儲先生對刑法結構的概念界定和分類還有以下進一步探討的必要:一是他將刑法系統內的諸要素等同於罪與刑兩個要素,使刑法結構過於簡化,事實上,盡管罪與刑是刑法結構中的兩個關鍵要素,但刑法結構決不只是二者的相互關系和組合形式,它還應當包括刑法典與單行刑法、附屬刑法的協調,以及刑法與治安管理處罰法、違法行為矯治法(勞動教養法)等的協調,乃至刑法內部各條文之間的協調,這些都是結構的應有之意;二是他將刑法結構分為四類,而實際上他又否認另兩類的存在,結果只剩下「嚴而不厲」和「厲而不嚴」兩類,但問題是,何謂「嚴」?何謂「厲」?這本身是相對的,難道那些經濟發達國家和法治程度較高的國家的刑法結構就都屬「嚴而不厲」型的嗎?它們彼此之間的刑法結構差異又作何解釋呢?三是他將刑法結構主要視為一個宏觀的東西,即是「嚴而不厲」還是「厲而不嚴」,但這似有不夠,還應當從微觀上對刑法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如所謂的我國的「厲而不嚴」結構,會不會存在刑罰總的來說偏「厲」、但個別地方卻存在偏輕(特別是罪與罪之間的刑罰不協調)呢?又會不會存在法網總的來說「不嚴」、但個別罪的定罪面又偏嚴(不該設置為犯罪的設置成了犯罪)呢?對我國刑法結構的微觀考察將會發現這些問題確實是存在的。
另外,對刑法結構的研究也不必限於儲先生提出的這一個視角,事實上,它可以有多個視角,如德國學者耶賽克對刑法結構的剖析如下:1、處罰之先決條件(主要指總則之「犯罪論」部分);2、刑罰和處分;3、具體的構成要件(主要指分則內容);4、國際刑法(如德國2002年頒布的《執行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的法律》);5、附屬刑法(如《麻醉品法》)。[5]我曾經在幾年前的一次刑法學科建設筆談中提出過「立體刑法學」的構想,即刑法學研究要瞻前望後(前瞻犯罪學,後望行刑學)、左看右盼(左看刑事訴訟法,右盼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上下兼顧(上對憲法和國際公約,下對治安管理處罰和勞動教養),內外結合(對內加強法的適用解釋,對外給解釋設立必要的邊界),[6]其實這也可以作為研究刑法結構的一種思路,即以刑法典為軸心,輻射至:1、「瞻前」,包括實然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法》和應然上的《犯罪預防法》、《證人保護法》、《被害人保護法》等;「望後」,包括實然上的《監獄法》和應然上的《刑罰執行法》。2、「左看」,包括刑事訴訟法牽涉到的刑法內容;「右盼」,包括各部門法中的附屬刑法規范。3、「上對憲法和國際公約」,在一些國家,罪刑法定、廢除死刑等重要的刑法問題都被上升到憲法層面,[7] 我國雖然沒有如此做,但對這些問題的闡釋和理解需要藉助於憲法精神;對於我國批準的國際公約,其中涉及國際罪行的,我國刑法總則已規定「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適用本法」,因而也需要有此視野;至於「下對治安管理處罰和勞動教養」,則如下文所要說明,這本身就是國外刑法中的內容。4、「內外結合」,在此適宜解讀為「內」為刑法典,「外」為刑法典以外的所有刑法規范,如單行刑法(特別刑法)乃至刑法的立法與司法解釋等「准刑法」。
如果我們把上述儲槐植先生的研究視角視為實質的刑法結構,那麼耶賽克教授和筆者的這類研究視角就可稱為形式的刑法結構。當然,實質的刑法結構和形式的刑法結構並不能截然分開,二者有著內在的聯系,如治安管理處罰法和勞動教養法與刑法典的關系,表面看是刑法結構的外在形式,但其實也牽涉到「定罪面」和「刑罰量」的界定。不過它們畢竟不是一回事,如某一種法定犯(行政犯)的罪刑相同,但是規定在刑法典里還是規定在刑法典以外的附屬刑法中,這純粹是一個形式的選擇問題。以下論述旨在闡明,刑法結構的形式建設對於理順刑法機制、優化刑法效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貳』 我國刑事訴訟法的結構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結構是確立了進行刑事訴訟的基本方式以及專門機關、訴訟參與人在刑事訴訟中形成的法律關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體現為控訴、辯護、裁判三方在刑事訴訟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間的法律關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條 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叄』 刑法的體系是指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成與結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二條 【刑法溯及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第十七條 【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對依照前三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依法進行專門矯治教育。
『肆』 刑法由哪三部分組成
刑法的廣義和狹義
廣義的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它包括
(1)刑內法典。
(2)單行刑容事法規。如全國人大常委會99年12月通過的《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3)附屬刑法規范。即非刑事法規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如,《價格法》第46條規定:價格工作人員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索賄受賄,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價格法》屬於行政法,但由於第46條涉及到追究刑事責任的條款,,屬於附屬刑法規范,因此,屬於廣義刑法的范疇。
狹義的刑法僅指刑法典。即1997年3月14日八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1997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教材所講的刑法是狹義的刑法。
『伍』 刑法的基本體系是什麼
廣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的各種淵源及其相互關系;狹義的刑法體系,是指刑法典的組成和結構。在我國,所說的刑法基本體系是指後者。
刑法典由兩編組成:第一編為總則,第二編為分則,此外還有一條附則。編下為章,總則共五章;分則共十章,分別規定了十類犯罪。章下為節,節(章)下是條,條下是款,款(條)下是項,以及但書。
『陸』 簡述我國的刑法體系
刑罰體系,共有五種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內同時規定了罰金、剝奪容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還有一種特殊的附加刑,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6)刑法結構擴展閱讀
期限的區別
1)管制規定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3年;
2)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1年;
3) 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20年;無期徒刑的期限是終身,但以後根據條件可能獲得減刑、假釋。
所以刑罰的期限從短到長是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柒』 簡述我國的刑罰體系
一、刑罰的體系
1、所謂刑罰的體系,是指國家為充分發揮刑罰的功能、實現刑罰的目的,基於刑法明文規定而形成的、由一定刑罰種類按其輕重程度而組成的序列。
2、根據刑法的規定,我國的刑罰方法被區分為主刑與附加刑兩大類,這種分類實際上是依各刑種能否獨立適用而作出的劃分。根據刑法典第33條之規定,我國刑法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我國刑法典第34條規定了罰金、剝奪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第35條規定了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這是一種特殊的附加刑。
在刑法理論中也有根據具體刑種的不同性質,將其分為生命刑、自由刑、財產和資格刑四種。生命刑,是剝奪犯罪人生命的刑罰方法,如死刑,是最重的一種刑罰。自由刑,是剝奪或限制犯罪人人身自由的刑罰方法,包括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它是運用最廣的一種刑罰。財產刑,是剝奪犯罪人財產的刑罰方法,包括罰金、沒收財產。資格刑,是指剝奪犯罪人行使某些權利和資格的刑罰方法,如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等。
二、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一個罪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二個以上主刑。如前所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追答
三、附加刑
附加刑,是指既可獨立適用,又可附加於主刑適用的刑罰。根據刑法典之規定,我國刑法中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與驅逐出境四種附加刑。
『捌』 現代刑法的本質是什麼
從功能上講,刑法的價值在於最大限度地使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其版表現權為對無辜者的保護和對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破壞者的依法懲處兩個方面。
刑法是統治階級通過立法者以法律的形式對其意志和利益加以反映,立法者所制定的刑法的價值取向反應在刑法的規定上。
『玖』 刑法的體系
刑法的體系即是來指刑法源的組成和結構。我國修訂後的刑法典分為總則、分則和附則三部分。其中,總則、分則各為一編。其編之下,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第一編總則分設五章,即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犯罪;刑罰;刑罰的具體運用;其他規定。第二編分則分設十章,即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刑法總則除第一章、第五章外,其餘三章下均設若干節;分則除了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和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兩章下設若干節外,其餘章下均未設節。附則是1979年刑法所沒有的,僅有一個條文,其具體規定:一是修訂後刑法典開始施行的日期;二是修訂後刑法典與以往單行刑法的關系,宣布在修訂刑法典生效後某些單行刑法的廢止以及某些單行刑法中有關刑事責任的內容之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