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錢某
⑴ 幫我寫一個刑法案例加分析。
案情:
被告人趙某與被害人錢某曾合夥做生意(雙方沒有債權債務關系)。2009年5月23日,趙某通過技術手段,將錢某銀行存摺上的9萬元存款劃轉到自己的賬戶上(沒有取出現金)。錢某向銀行查詢知道真相後,讓趙某還給自己9萬元。同年6月26日,趙某將錢某約至某大橋西側泵房後,二人發生爭執。趙某頓生殺意,突然勒錢某的頸部、捂錢某的口鼻,致錢某昏迷。趙某以為錢某已死亡,便將錢某「屍體」縛重扔入河中。
6月28日凌晨,趙某將恐嚇信置於錢某家門口,謊稱錢某被綁架,讓錢某之妻孫某(某國有企業出納)拿20萬元到某大橋贖人,如報警將殺死錢某。孫某不敢報警,但手中只有3萬元,於是在上班之前從本單位保險櫃拿出17萬元,急忙將20萬元送至某大橋處。趙某蒙面接收20萬元後,聲稱2小時後孫某即可見到丈夫。
28日下午,錢某的屍體被人發現(經鑒定,錢某系溺水死亡)。趙某覺得罪行遲早會敗露,於29日向公安機關投案,如實交待了上述全部犯罪事實,並將勒索的20萬元交給公安人員(公安人員將20萬元退還孫某,孫某於8月3日將17萬元還給公司)。公安人員李某聽了趙某的交待後隨口說了一句「你罪行不輕啊」,趙某擔心被判死刑,逃跑至外地。在被通緝的過程中,趙某身患重病無錢治療,向當地公安機關投案,再次如實交待了自己的全部罪行。
問題:
1.趙某將錢某的9萬元存款劃轉到自己賬戶的行為,是什麼性質?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將錢某的9萬元存款劃轉到自己賬戶的行為,構成盜竊罪。
【解析】盜竊罪是指竊取他人財物的行為,存款屬於盜竊罪的犯罪對象。趙某通過技術手段,將錢某銀行存摺上的9萬元存款劃轉到自己的賬戶上,雖然沒有取出現金,但已經使得該筆錢款脫離了錢某的佔有。因此趙某構成盜竊罪。
2.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什麼?刑法理論對這種情況有哪幾種處理意見?你認為應當如何處理?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事前的故意。
對此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大致為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具體分為: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應當採取第四種觀點,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因為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解析】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錯誤認識。其中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即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實施了一種犯罪行為,誤以為已經發生了預期的結果,為達到另一目的,行為人又實施了另一行為,而事實上行為人預期的結果是由後一行為所造成的。本題中,趙某以為錢某已死亡,便將錢某「屍體」縛重扔入河中,實際上錢某系溺水而亡。因此趙某屬於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
對於事前的故意,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通常認為在此種情況下,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3.趙某向孫某索要20萬元的行為是什麼性質?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向孫某索要20萬元的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與詐騙罪的想像競合,應擇一重罪處罰。
【解析】敲詐勒索罪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實施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逼迫其處分財產的行為。威脅和要挾的手段多種多樣,其本質在於以惡害相通告,使對方產生恐懼心理,進而處分財產。敲詐勒索罪與綁架罪都具有非法勒索他人財物的目的和行為,都採取了一定的要挾方式迫使對方不得不交出財物,二者區別的關鍵在於是否實際綁架了他人。並未綁架被害人,謊稱綁架了被害人而向關心被害人的第三人勒索財物的,成立敲詐勒索罪。
本題中,趙某編造綁架事實被害人家屬勒索財物,行為具有欺騙被害人家屬使其陷入認識錯誤的性質,也有脅迫被害人家屬使其產生恐懼心理的性質,被害人交付財物也同時基於兩種心理,屬於一行為觸犯數個罪名,因此成立敲詐勒索罪和詐騙罪的想像競合犯,應擇一重罪處罰。
4.趙某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成立自首。
【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一)項規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注意這是針對後來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雖然可以根據司法解釋否認趙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否認後一次自動投案與如實交待成立自首。
5.孫某從公司拿出17萬元的行為是否成立犯罪?為什麼?
【參考答案】孫某從公司拿出17萬元的行為,不構成挪用公款罪。因為其雖然將公款挪歸個人使用,但在三個月內就予以了歸還。
【解析】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該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1.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包括犯罪活動),這種情形原則上不要求挪用公款數額達到較大標准,也不要求挪用時間超過3個月未還;2.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這種挪用行為要求「數額較大」,但沒有挪用時間的要求;典型的如挪用公款用於注冊公司、企業等;3.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這種情形既有數額的要求,也有時間的要求,即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這里的「未還」,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第2條的規定,是指案發前未還。
本題中,孫某為某國有企業出納,其挪用的17萬元款項屬於公款,但孫某於6月28日從本單位保險櫃拿出17萬元,於8月3日將17萬元還給公司,時間沒有超過三個月,且不屬於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或者營利活動的情形,因此孫某不構成挪用公款罪。
⑵ 刑事訴訟法案例分析
從犯罪構成要件來看,已經符合了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了。1、故意殺人罪的客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
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殺人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藉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殺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險方法殺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對於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去殺害他人的,對教唆犯應直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既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
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
3、故意殺人罪的主體要件
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
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後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姦情、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⑶ 刑法案例分析的解答
1、趙、錢二人構成盜竊罪,屬於共同犯罪,錢是主犯,趙是從犯。
2、錢的放火行為事先沒有同謀,趙也不知道,已經超出了共同盜竊的范圍,應當單獨構成放火罪。
⑷ 問:錢某的行為是否屬於正當防衛,為什麼
NO。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規定,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對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的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不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趙某未造成錢某傷害
⑸ 錢某17周歲因盜竊被判處2年有期徒刑,後在假釋期間又實施搶劫罪,錢某為什麼不構成累犯
前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不構成累犯。
根據《刑法》第65條的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⑹ 錢某讓未成年人販賣假毒品的行為構成什麼罪
1、錢某讓未成年人販 賣 假 毒 品的行為,涉嫌詐騙罪,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2、法律鏈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罪】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⑺ 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什麼
1.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什麼?刑法理論對這種情況有哪幾種處理意見?你認為應當如何處理?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致錢某死亡的事實,在刑法理論上稱為事前的故意。
對此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大致為具體符合說與法定符合說,具體分為: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我認為應當採取第四種觀點,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因為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解析】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與危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錯誤認識。其中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即事前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實施了一種犯罪行為,誤以為已經發生了預期的結果,為達到另一目的,行為人又實施了另一行為,而事實上行為人預期的結果是由後一行為所造成的。本題中,趙某以為錢某已死亡,便將錢某「屍體」縛重扔入河中,實際上錢某系溺水而亡。因此趙某屬於事前的因果關系認識錯誤。
對於事前的故意,刑法理論上存在多種處理意見:第一種觀點認為,趙某的第一個行為成立故意殺人罪未遂,第二個行為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其中有人認為成立想像競合,有人認為成立數罪。第二種觀點認為,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對於死亡持間接故意,則整體上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如果在實施第二個行為之時,相信死亡結果已經發生,則成立故意殺人未遂與過失致人死亡。第三種觀點認為,將兩個行為視為一個行為,將支配行為的故意視為一個故意,只成立一個故意殺人既遂。第四種觀點認為,將前後兩個行為視為一個整體,視為因果關系的認識錯誤處理,只要滿足相當的因果關系,就成立一個故意殺人罪既遂。
通常認為在此種情況下,第一個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並未中斷,應肯定第一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且所發生的結果與行為人意圖實現的結果相一致,因此應以故意殺人罪既遂論處。
2.趙某的行為是否成立自首?為什麼?
【參考答案】趙某成立自首。
【解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第(一)項規定,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後又逃跑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注意這是針對後來不再投案自首而言。在本案中,雖然可以根據司法解釋否認趙某的前一次投案成立自首,但不能否認後一次自動投案與如實交待成立自首。
⑻ 在抓小偷過程中,導致小偷骨折,小偷要求抓他的人賠償醫葯費是否合理
小偷盜竊固然可惡,也是違法行為,但小偷的相關權利還是應受到法律保護的。在抓捕小偷過程中,過失導致小偷受傷,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懲罰式毆打導致小偷受傷的,打人的不但要受到法律追究,還要賠償小偷的醫療費用。為啥?小偷違法犯罪應當由司法機關進行依法進行懲罰,任何公民是沒有權利來私自懲罰的。
抓捕小偷屬於正當行為,即便導致小偷受傷,只要沒有故意行為,沒有超過必要的限度就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⑼ 錢F事件發生在2019年,2021年報警還有用嗎
有用。這個問題涉及到案件的追訴時效。根據《刑法》第87條的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1)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2)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3)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4)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如果20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根據被爆料內容,女孩曾經向公安機關報案。根據《刑法》第八十八條的規定,在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後,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如果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也就是說,根據上述規定,只要被害人當時確實報案了,無論公安機關是否立案,均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即使不考慮曾經報案的因素,如果錢某被爆料內容屬實,即涉嫌強奸。根據我國《刑法》對強奸罪的規定,強奸罪有兩個量刑區間,較低的的量刑區間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即使適用該較低的量刑區間,法定最高刑為十年有期徒刑,該罪的追訴時效至少15年,所以2019年的強奸案件,在2021年報警依然處於可追訴時效內。
⑽ 刑法案例分析,如圖
錢某觸犯盜竊罪,屬於主犯、實行犯。觸犯放火罪。兩罪數罪並罰。
趙某觸犯盜竊罪的共犯,系幫助犯,趙某不觸犯防火罪,因為他與趙某並未事先預謀防火,缺少放火罪的故意。
王某觸犯盜竊罪,雖然並未到現場行竊,但是他為盜竊提供了萬能鑰匙,對盜竊行為起到了幫助作用,但是他屬於被錢某要挾,屬於脅從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