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領導與司法獨立
1. 大學生角度分析法治中國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目標以來,黨中央就法治建設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吹響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標志著我們黨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我們要深刻領會建設法治中國的新要求,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責任感,積極探索法治建設的基本規律,不斷提高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水平,為法治中國建設作出探索、積累經驗。
一、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意義
建設法治中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國的推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權利奠基石
法治以維護公民權利為宗旨,以限制和規范國家權力為要義。法治不僅要保護公民的基本人權,而且要維護公民的各項民事權利。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現實中各種侵犯公民權利的事件仍時有發生。只有有法必依,堅持公正司法、規范行政行為,讓政府真正依法行政,才能保證公民權利不受侵犯。
(二)法治是市場經濟的護航員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經濟的主體需要法律確定其地位,保障其權利;市場經濟的各種活動需要法律來規范,各種矛盾需要法律來解決;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需要法律來確認;市場經濟的正常發展需要法律保駕護航,離不開法律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法律和法治,就沒有市場經濟。確立了法治國家的目標,有利於全社會名正言順地開展法制和法治建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法治環境。
(三)法治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安全閥」
當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正處於社會矛盾凸顯期,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的任務艱巨。在此背景下,強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維護穩定,尤為緊迫和必要。在此方面,法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四)法治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神
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實踐中出現的分配不公、勞動者權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因行政權力產生的「暴利」、利用壟斷地位產生的「暴富」等問題,其重要原因就在於規則的缺失或者是對現有規則的漠視。社會公平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目標,而公平正義只有通過法治的途徑才能實現。
(五)法治是實現中國夢的助推器
僅僅是GDP的提升並不等於民富國強,中華民族的復興、國力的富強,人權得到尊重,人民享受著良好的治安、優美的環境和健康的飲食的「中國夢」的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把法治作為一種社會治理工具。
二、我們需要建設什麼樣的法治中國
建設法治中國,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法治中國。建設法治中國決不是一句時髦的口號,而是有著十分豐富內涵的真實目標。擇其要者,下列三個特徵構成了法治中國最基本的要素。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憲法法律具有最高地位和最大權威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典型的特徵。維護憲法權威,就是維護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權威。捍衛憲法尊嚴,就是捍衛黨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嚴。保證憲法實施,就是保證人民根本利益的實現。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全體公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堅實的根基。建設法治中國,應當讓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成為全社會奉行的基本准則,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得到嚴格落實,讓人權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讓每一個人都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我們要建設的法治中國,是政治清明、經濟富強、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態文明的中國。這是法治中國最重要的使命。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建設法治國家就是要為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讓人民民主更加充分和健全,讓經濟發展更加健康和有序,讓社會運行更加穩定和和諧,讓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讓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與法治中國相伴而行。
三、我們應當怎樣建設法治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堪稱新時期中國法治建設的指南針。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點有六:
(一)高層領導的政治決斷和信心
任何權力規范和約束都應該也只能是自上而下進行。政治家要有倡導和推行法治的決心和信念,運用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厲行法治、自我限權、帶頭守法。
(二)著眼科學民主立法
立法是法治建設的前提。我們立法建制,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切實堅持以人為本、立法為民理念,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於每一部法律法規制定的全過程。要使立法真正符合人民意願,完善科學民主立法機制,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認真傾聽不同階層不同利益群體的聲音,廣泛集中民智、匯聚民意。要使立法真正立足客觀實際,從改革發展穩定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從人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研究和決定該立哪些法、怎樣立,該制定哪些制度、怎樣制定。要使立法真正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立法質量,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切實增強每一部法律法規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著眼保障法律有效實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更加緊迫。因此,我們要在繼續加強立法工作的同時,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一要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國家行政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辦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國家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要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三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監督憲法和法律實施的重要職權,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保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得到遵守和執行的重要職權,確保各國家機關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四是要改革現在的績效評價體系,建立一套以法治為重要指標體系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即「法治GDP」,保證法律的實施。地方政府領導幹得好不好,能不能得到重用提拔,關鍵要看他是不是有法律意識,是不是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一旦建立起法治作為重要指標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法律的實施就有了保障,法治中國建設才會更加順暢。
(四)著眼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反映社會的文明程度,關繫到國家長治久安,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保障。要實現司法公正,必須樹立現代司法理念,推進司法體制的改革與創新。
1.樹立司法獨立理念
司法獨立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基礎。現在如何認識我國的司法獨立,學術界爭論頗多。有的主張西化式獨立,有的主張逐步獨立等等。筆者認為,在當前不能離開我國的政治制度去談獨立,而要符合我國的國情。一是要正確處理好黨的領導與司法獨立的關系。必須明確黨對司法的領導主要體現為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而並非是具體業務和工作的代辦與干預。二是規范和完善人大司法監督,高度重視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新聞媒體的監督。三是改革現有司法人事與財政制度。現行的司法管理體制是各級司法機關的人事權、財產權受制於當地黨委政府。要從根本上克服地方保護主義,就必須進行司法體制改革。首先可考慮基層、中級法院法官由省級人大任命,高級、最高法院法官由全國人大任命,任命後即由最高法院統一管理的方式。其次,必須改變地方政府把持司法財政權的現象。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是將法院的經費獨立出來,單獨列入國家預算。為此,有學者建議應當吸取歷史的教訓和其他國家的經驗,重視司法經費獨立對於司法公正的重要意義。四是正確處理好上、下級法院間關系,確保下級法院獨立辦案。上、下級法院並非行政領導關系,而是監督、審級關系,不同的審級設置是為確保當事人上訴權的實現,確保司法公正,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指示、批示,下級法院向上級法院事先請示,都有違司法獨立原則,應予根除。
2.大力加強司法隊伍建設,尤其是法官隊伍建設
司法工作的生命力在於司法公正。法官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法官的素質是司法公正的根基,高素質的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先導。一定要提高法官的道德修養,提高法官的業務素養,提高公正司法能力。
(五)著眼用制度規范和約束公權力
當今,許多法律得不到真正執行,公權侵犯私權的情況屢屢發生。如果不能「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權力就會是恣意妄為的猛獸,就會禍害社會。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籠子有哪些?第一個是民主的籠子,通過統一的程序規則約束公權力的行使。特別要通過立法和制度建設對地方黨政一把手的權力加以更加嚴格的硬約束。因此應當盡快制定《行政組織法》和《行政程序法》等法律法規,為各種行政行為提供最基本的權力邊界和程序規則,防止決策機關規避程序法濫用決策權,確保每項權力都受到法律的嚴格約束。第二個是法治的籠子,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不僅要求行政機關根據法律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規范;不僅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必須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還要求行政機關不得作出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義務的決定。凡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都必須積極履行,不能失職,不能不作為。同時,履行法定職責,必須依據法定程序。第三個是監督的籠子,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應當進一步擴大信息公開的范圍,將領導批示、指示及一切行使權力的表現形式納入信息公開的范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黨務、政務、司法、公共事務的信息公開,通過公開約束規范公權力。要創造人民監督和批評政府的條件,拓寬民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決策權的渠道,充分利用現代新興媒體監督的便利,實現對公權力行使的全時空監督,惟其如此,才能讓所有官員在法律面前不越雷池半步,防止權力濫用和失控。
(六)著眼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
法治中國就是大家都尊法守法。
只有當法律成為國民必須信仰與敬畏的規則時,人們才可能在這條規則的底線上行走,道德才不會失守,底線才不會被擊穿,秩序才不會崩壞,公平正義才能讓人有所期許。也只有全社會都把法治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法治中國才會形成。因此要把「促進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作為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目標。一是要加強對領導幹部的法治培訓。讓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帶頭遵守憲法和法律,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這無疑是對整個社會法治精神的引領和提升。二是要深化對群眾的法制宣傳教育。建設法治中國,人民群眾是基礎力量。要在全社會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廣大人民群眾懂得依法按程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矛盾糾紛,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為構築法治中國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望採納。謝謝您
2. 為什麼人大和法院都要堅持黨的領導
個人認為,我們應該明確執政黨與國家機關體制的關系。
任何一個國家,執政都是由代表某種力量的黨派或團體來實現的,這些執政黨或者執政團體當然能領導在他執政下的一切國家機關。我國的黨中央常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地方省市區縣市等的黨委書記會兼任地方人大主任,就恰恰說明了這種關系。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大為權力機關、法院為司法機關,他們都要堅持黨的領導,這是沒錯的。因為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唯一執政黨,根據黨章中有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述,提到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第一,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第二,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第三,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第四,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執政黨不是國家機關(比如我國的公務員考試,是把執政黨系列的機關比如黨委工作部門劃入黨群機關而非國家機關行列的,真正含義的國家機關是立法、司法和行政機關),而是一個政治力量,是代表統治階級利益的群體,我們理解三權獨立,應該是從純粹國家機關的角度去理解,以權力最高機關為最高框架,具體內容為立法、司法、行政,在我國的體制下,立法機關是人大、司法機關是檢察院和法院、行政機關是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這三者之間是獨立的。當然,樓主別深究現實,現實中司法獨立在目前是無法真正完全實現的,因為法院檢察院的人員薪資還要依靠行政那邊的財政來發。
3. 如何獨立行使檢察權和堅持黨的領導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我國憲法和法律確立的檢察活動基本原則,是保障檢察權行使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條件。在中國特定的政治體制下,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相對的,不能脫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建設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的根本保證,也是發展檢察事業、保證檢察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的政治條件。堅持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與自覺接受黨的領導的有機統一,對於檢察制度的健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相對獨立
檢察機關在行使各項檢察權能的過程中,堅持依法獨立的原則,不受外來力量的干擾,是各國普遍確立的一項現代司法原則。我國在憲法和法律中也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這一原則對於檢察機關依法監督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各社會單位及公民執行法律的狀況具有重要的保障意義,特別是職務犯罪偵查權、公訴權及各項訴訟監督權的行使,都需要保持獨立性,排除各種法外力量的干擾,取得檢察權行使的有效性。但這一原則確立的獨立性不是相對於黨的領導的獨立。在我國特定的政治體制下,中國共產黨是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黨在國家政治生活和政權組織中的領導地位是由憲法確定的,因而憲法和法律沒有將黨規定為檢察機關獨立行使檢察權的相對方。也就是說,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是在黨領導之外的獨立,而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相對獨立。中國共產黨對檢察工作的領導,是貫穿於中國檢察制度的不能動搖的政治原則。
黨的領導是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根本政治保證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中國檢察制度的建設和發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特別是十年動亂結束後,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恢復重建了檢察機關,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和實施,使中國檢察制度的發展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階段,檢察制度從此成為中國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之一。因而,黨的正確領導保證了檢察制度的健康發展,並為檢察制度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廣闊道路。
從現實的角度看,在中國特定的歷史發展階段和社會條件下,真正實現依法治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檢察機關在實踐中真正要做到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需要破除各種現實的阻力。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檢察制度又面臨著改革和發展的新的壓力和挑戰。在這種現實狀況下,檢察機關比以往更加需要黨的領導和支持。
堅持黨的領導,不但有助於檢察機關正確貫徹黨的方針、路線和政策,保證檢察工作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防止檢察業務工作出現偏差;而且有利於發揮黨的「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力量,使檢察工作的開展得到其他法律職能部門和行政管理部門的配合與支持,有利於排除各種干擾,確保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檢察權。因此,堅持黨的領導也是檢察機關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實踐要求。
黨通過路線、方針、政策領導檢察工作
黨領導檢察工作的方式是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即政治上要求檢察機關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方針政策,使檢察工作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經濟和政治的大局;思想上加強檢察機關工作人員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用黨的路線統一檢察人員的思想,保證其公正廉潔地行使檢察權;組織上加強檢察機關的黨組織建設和領導幹部配備,充分發揮檢察機關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黨不代行檢察職能,不包攬具體業務,因而也不妨礙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並且,檢察機關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具有更充分的依據和權威排除各種干擾和不利影響,依法獨立地運用各項檢察職權確保國家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同時應當自覺接受黨的領導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建設法治國家、實現依法治國方略的必然要求。堅持黨的領導是正確行使檢察權,保證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基本條件。在中國現行的政治體制下,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保障檢察事業健康發展的前提和關鍵。
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是黨對檢察機關和檢察工作的基本要求。檢察機關應當加強獨立公正意識,嚴格執行法律,大膽行使檢察職能,維護法制的統一。同時也要認識到,堅持黨的領導是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重要保障。檢察機關應自覺接受黨的領導,把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統一起來,把執行黨的政策與執行法律統一起來,把辦案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統一起來。檢察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重大工作部署要及時向黨委請示匯報,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遇到困難和阻力時,要主動取得黨在政策和策略上的支持,爭取有利的執法環境,把黨的主張和人民的意志落實到具體的檢察工作實踐中去。
4. 我國是否是司法獨立為什麼
中國是司法獨立。從立法的角度來講,中國的司法權本來就是獨立的。只不過由於中國獨特的國情,目前還獨立得不夠徹底而已。但是,中國的司法制度畢竟還處於一個發展和完善的階段,不可能一步到位,也就是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法律分析
人民、人民檢察院依法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對人民、人民檢察院進行的刑事訴訟活動加以干涉。這一原則所強調的是人民和人民檢察院集體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而不是法官、檢察官個人行使職權。由於人民和人民檢察院實行不同的領導體制,因此它們行使職權的主體范圍有所不同。人民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是監督關系,而不是領導關系。每個人民的審判活動各自,上級人民對下級人民的監督只能通過第二審程序、死刑復核程序以及審判監督程序來進行,上級不能直接指示下級如何辦理具體案件。就每個人民內部而言,獨任法官和合議庭成員對一般刑事案件有判決權,但是疑難、復雜、重大的案件,合議庭認為難以作出決定的,由合議庭提請院長決定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與人民不同的是,人民檢察院的上下級之間是領導關系,全國作為一個整體行使檢察權。在刑事訴訟中,上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下級人民檢察院的辦案工作作出指示,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服從。就每個人民檢察院內部而言,批准逮捕、提起公訴和抗訴,均由檢察長決定,重大、復雜、疑難的案件由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盡管這一原則要求人民、人民檢察院作為整體行使職權,但是近年來的司法改革實踐明確顯示,法官在的審判活動中正享有越來越大的審判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五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5. 怎樣正確理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的關系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
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6. 如何處理堅持黨的領導與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學術
寫作思路:首先開篇開門見山表達自己的立場,提出黨的領導與堅持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應該高度統一。然後分別論證二者的關聯,最後總結。
示例如下:
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離不開黨的領導,同時也體現了黨的領導,是落實黨提出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決策的具體方面。而堅持黨的領導也為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提供了根本保證,二者是高度統一的。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可見,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從形式到實質的確立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方面。當前正在深入推進的司法體制改革,本質上就是回歸司法規律,重新挖掘司法權的本質屬性,落實憲法規定。
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司法作為糾紛解決的一種機制,其對社會生活的干預是被動的,而且,司法活動有各種訴訟主體的參與,能夠使司法權受到約束。更為重要的是,司法活動要遵循自身的規律,嚴格受制於法律,只要能夠在立法上對各種權利、義務與責任作出安排,司法活動便應當遵循此種安排。
因此,基於司法活動本身的規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的背景下,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我們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已經通過國家憲法和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刑法等法律形式得到體現。
在這種情況下,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就是堅持黨的領導、維護黨的權威、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法官越是服從法律,鐵面無私,秉公執法,就越是體現了黨的宗旨,貫徹了黨的方針政策,就是從根本上堅持了黨的領導。因此,尊重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提升了黨的領導方式的法治化與規范化程度。
7. 如何處理好堅持黨的領導與司法權獨立的關系
一方面堅持,一方面改善,在堅持的前提下改善,一大死結。
不首先解回決為什麼必須答接受你領導的前置問題,把合法與否,心氣順不順,諸如此類的問題,和質量高低(改善范疇)問題,纏雜夾帶在一團亂麻中,不必指望有解。
天下為公,人民最大,絕不是誰打誰有,贏家通吃。何況,你一個全身潰爛的病體。何德何能,憑你什麼?
8. 我國司法獨立的困境是什麼
1、司法機關與黨政機關的關系:
在我國,司法獨立是黨領導下的「獨立」,各級黨委及其政法委員會領導和協調公、檢、法工作的機制一直在運行,這在事實上形成了我國司法領域中「一個家長,三個孩子」的制度現實。雖然現在各級黨委、政法委審批案件的做法已大為減少,但一些「重要」案件的處理還是必須要向黨委或政法委請示或者接受其「過問」。
雖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但是不能脫離黨的領導,無論是司法機關還是行政機關所有的領導幹部基本屬於黨的成員,因此其受黨的領導和管理是必然的問題。如此一來,司法機關是不可能脫離政黨對其的干預,無論是在有形還是無形,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干擾。
2、司法機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檢察院在人、財、物的配置上受制於同級地方黨委和政府,這不僅包括司法機關的日常經費開支,更包括了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的工資、獎金等現實的開支,具體的數額和項目都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預算的,缺乏獨立性,經濟保障不足且財政供應體制不順,有時難以避免手捧帽子向自己的當事人乞討的尷尬。
由於地方各級法院的人、財、物均掌握在地方,從而使得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單一制國家,司法卻不能獨立於地方。我們的司法機關在人事、財政上嚴重地依賴於地方,地方法院和檢察院都同在一個地方政府制約下,檢察院的法律監督職能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也不可能不受當地經濟利益的左右。辦金錢案、人情案,司法活動中的腐敗現象突出。
3、司法機關與人大的關系:
我國憲法在確立司法獨立原則時,沒有規定司法機關有權獨立於權力機關。我國憲法採用的是議行合一的政體,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全部國家權力由人民代表大會即權力機關行使,司法機關由國家權力機關依法產生,司法機關應該對權力機關負責,並接受其監督。
由於憲法第一百二十六條未排除人大對法院審判活動的事前干預,現實中已出現了多起人大代表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進行「個案監督」的事例,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人大對司法的監督機制還有待完善,而且缺乏有效地制約。實踐證明,不講究黨的領導方式和人大監督機制的合理化,必然會影響司法獨立的實現。
4、公、檢、法之間的關系:
我國憲法和法律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負有審判監督的職責。這種監督的方式和程度雖然受到法律的嚴格制約,而且目前看也有弱化趨勢,但畢竟與法院形成一種監督上的上位與下位關系。
而且就刑事案件辦理,憲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要求人民法院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辦理刑事案件時「互相配合」,這種平等的配合制約關系,使得以審判至上為前提的司法獨立難以有效貫徹,很明顯與司法獨立的核心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9. 司法獨立的現實體現
司法獨立雖然產自資本主義但並非一定姓「資」。如《古巴共和國憲法》第122 條規定: 「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於法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第130條規定:「法官和陪審員獨立審判,只服從法律。」這些社會主義國家並非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說明司法獨立可以「姓社」,並非只「姓資」;也並非必然與三權分立掛鉤。它揭示的是現代法治的共同規律,因而也已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理應為我所用。司法獨立也並非只能適用於三權分立。司法獨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用司法權來制衡強大且易被濫用的行政權,而這種制約機制同樣可適用於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中國,因為中國政體中行政權和司法權也應是彼此獨立的。可見,在中國接受和實行司法獨立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但中國的司法獨立制度是體現了自身鮮明特色的:
一是司法權的有限獨立。西方司法獨立是建立在司法權與立法權、行政權鼎足而立基礎上的,因而其司法權完全 獨立於其他兩權。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大是國家權力機關而並非單純的立法機關,它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存在著權力的上位與下位、授予與承受、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因而司法從根本上說不能獨立於人大,只能獨立於行政權,當然這並不等於說人大可以隨意介入司法程序,干涉已經授受出去的司法權的具體行使。二是司法要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是中國的一項政治原則,也是一項憲法原則,所以司法機關不能擺脫黨的領導,但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而非黨組織或黨員可以在法律程序之外干涉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三是它不僅限於審判獨立,而且還包括檢察獨立,這是由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和司法屬性所決定的。可見,司法獨立與中國國情是可兼容的,而中國司法獨立的特色之處就在於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