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脅迫是指
A. 如何認定脅迫行為
認定構成脅迫行為的方法:
(1)脅迫人一方主觀上具有脅迫的故意;
(2)脅迫人一方客觀上實施了脅迫行為;
(3)被脅迫人因脅迫,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而訂立了合同;
(4)脅迫手段違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B. 民法總則欺詐和脅迫的規定是什麼
一、民法總則欺詐和脅迫的規定是什麼?
民法總則欺詐和脅迫的規定是:《民法總則》
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
二、民法總則規定的民事權利有哪些
第一百零九條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條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第一百一十一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第一百一十二條自然人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人身權利受法律保護。
第一百一十三條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
第一百一十四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
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第一百一十五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百一十六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一十七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
第一百一十八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債權。
債權是因合同、侵權行為、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規定,權利人請求特定義務人為或者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第一百一十九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第一百二十條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二十一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而進行管理的人,有權請求受益人償還由此支出的必要費用。
第一百二十二條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
第一百二十三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
民法總則中規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欺詐、隱瞞或者脅迫的手段要求當事人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情況一旦被查清或者被他人舉報當事人都有權利要求法院撤銷當次宣判結果,或者可以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要求人民法院撤銷判決結果,如果對於結果不滿意可以申請二次申訴。
延伸閱讀: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根據民法總則的規定個體工商戶可否有字型大小?
榮譽權在民法總則中是指什麼?
C. 民法典150條內容是什麼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條文要義
本條是對一方或者第三人脅迫行為及效力的規定。
脅迫是指行為人以將來發生的禍害或者實施不法行為,給另一方當事人以心理上的恐嚇或者直接造成損害,迫使對方當事人與其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脅迫分為兩種,一種是以恐嚇為手段的脅迫,另一種是以實施不法行為為手段的脅迫。
脅迫行為的構成要件是:(1)行為人須有實施威脅的事實。在以恐嚇為手段的脅迫行為中,行為人威脅的事實是將來發生的禍害,包括涉及生命、身體、健康、財產、名譽、自由等方面所要受到的嚴重損害。在以實施不法行為為手段的脅迫行為中,使相對人感到恐怖的行為人直接實施的不法行為已經或者正在對相對人產生人身的或者財產的損害。(2)行為人實施脅迫行為須出於故意。脅迫的故意是通過威脅使相對人與其訂立民事法律行為。(3)相對人因受到脅迫而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相對人由於在心理上或者人身上受到威脅,因而不得不與行為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脅迫行為是可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對該民事法律行為享有撤銷權,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D. 請問脅迫是什麼意思
受脅迫者因脅迫行為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思行動 如果受脅迫者雖受到了對方的威脅但不為之所動,沒有進行對方要求的行為,或者行為的發生不是由於對方的脅迫,則也不構成脅迫。
E. 欺詐和脅迫是什麼意思
欺詐是指一方通過故意告知虛假信息或者隱瞞事實真相等方法,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作出一定的行為;而脅迫是指一方通過給另一方本人及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的方法,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而作出一定的行為。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F. 可撤銷合同中脅迫怎麼規定
脅迫,是指一方採用違法手段,威脅對方與自己訂立合同,被脅迫一方因恐懼而訂立合同。被脅迫一方也有意思表示,因此被脅迫訂立的合同,與其他可撤銷的合同一樣,也是成立的合同。如果採用暴力手段,拿著別人的手指蓋章或簽字,這種情況稱為「絕對強制」或「人身強制」,當事人之間根本不存在合同,不能按可撤銷合同處理。「絕對強制」和「人身強制」應當認定合同不成立或者按無效處理。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第一百四十八條,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G. 脅迫的法律含義
法律分析: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脅迫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H. 如何認定脅迫行為
摘要 脅迫行為的認定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I. 民法中脅迫的構成要件
法律分析:1、脅迫人具有脅迫的故意。即脅迫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將會對受脅迫方從心理上造成恐懼而故意為之的心理狀態,並且脅迫人希望通過脅迫行為使受脅迫者作出的意思表示與脅迫者的意願一致。
2、脅迫者必須實施了脅迫行為。如脅迫者必須要有以將要有的損害行為或者接對對方施加損害相威脅的行為。如果沒有脅迫行為,只具有主觀上的故意,不構成脅迫行為。脅迫在合同中常常表現為強制對方訂立合同而實施的,也可以是在合同訂立後,以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3、脅迫行為必須是非法的。脅迫人的脅迫行為是給對方施加一種強制和威脅,但這種威脅必須是沒有法律依據的。如果一方有合法的理由對另一方施加壓力,則就不構成合同中的威脅。如一方向另一方提出如對方若不按時履行合同,就要提起訴訟,則因為提起訴訟是合法手段,不構成脅迫。
4、必須要有受脅迫者因脅迫行為而違背自己的真實意思與脅迫者訂立的合同。如果受脅迫者雖受到了對方的威脅但不為之所動,沒有與對方訂立合同或者訂立合同不是由於對方的脅迫,則也不構成脅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