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技巧
1. 論述法律解釋的基本方法
一、根據解釋主體和效力
法律解釋由於解釋主體和解釋的效力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兩種,是否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是區別正式解釋與非正式解釋的關鍵。
1、正式解釋:通常也叫法定解釋,是指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官員或其他有解釋權的人對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約束力的解釋。正式解釋有時也稱有權解釋。根據解釋的國家機關的不同;法定解釋又可以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種解釋。
2、非正式解釋:通常也叫學理解釋,一般是指由學者或其他個人及組織對法律規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解釋。
二、根據解釋尺度
根據解釋尺度的不同,法律解釋可以分為:限制解釋、擴充解釋與字面解釋三種。
1、限制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廣時,作出比字面含義窄的解釋。
2、擴充解釋:這是指在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顯然比立法原意窄時,作出比字面含義廣的解釋。
3、字面解釋:這是指嚴格按照法律條文字面的通常含義解釋法律,既不縮小,也不擴大。
三、根據解釋方法
1、文理解釋:文理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或文義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准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這種解釋要防止脫離法律的精神實質而斷章取義或陷於形式主義。
2、邏輯解釋:邏輯解釋是運用邏輯的方法,分析法律規范的結構內容、適用范圍和概念之間的聯系,以求對法律規范的含義作出確定的解釋。
3、系統解釋:系統解釋是從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聯系其他規范來說明規范的內容和含義。
4、論理解釋:論理解釋又稱目的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根據具體案件,從邏輯上進行解釋,即從現階段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合理的目的進行的解釋。論理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擴大解釋,是指超過被解釋對象的字面含義或日常含義范圍,如擴展、使用該字詞的較為邊緣含義,但沒有超出該詞句的應有含義范圍,或者說仍在該條文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范圍之內,因此也沒有超出一般國民的預測可能性。
(2)縮小解釋,是法律條文的字面通常含義比法律的真實含義廣,於是限制字面含義,使其符合法律的真實含義。
(3)當然解釋,即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范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的適用范圍之內。
(4)歷史解釋,是根據制定法律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刑法發展的源流,闡明法律條文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另外還有反對解釋,補正解釋,體系解釋等。
四、根據解釋的自由度
1、狹義解釋:狹義解釋,又稱嚴格解釋,強調法律條文字面上的含義,嚴格地理解與把握整個法律的精神,較少解釋的自由度。普通法系國家,特別是英國,傾向於狹義解釋
2、廣義解釋:廣義解釋稱較自由的解釋,強調不拘泥於文字的、比較自由的解釋。一般法官尊重立法者原意,不願違背法律條文規定,但在一些特殊社會條件下(如社會矛盾激化、發生危機、對外戰爭等)會作出改變法律字面含義,甚至改變立法原意的解釋。民法法系國家較傾向於廣義解釋。
2. 刑法的解釋方法分類包括
對於法律解釋來說,文理解釋是一種首選的解釋方法。在一般情況下,通過文理解釋可以獲得對於刑法條文的正確理解的,就不應當再採用其他解釋方法。文理解釋依賴的是法律賴以表達的語言的日常意義。由於語言的文義具有多重性,因而有時需要在數個文義中根據立法精神加以選擇。為了避免日常語言這種歧義性而引起對法律的誤解,在法律實踐中創設了專業語言,即所謂法言法語,這種專業語言是法律所特有的,例如刑法中的累犯、假釋等概念,對這種法律專業術語的解釋被認為是一種特殊文義解釋方法。當然,在法律文本中,法言法語只是少數,大多數採用的是自然語言。由於自然語言的含糊性,因而文理解釋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正確的法律解釋還須藉助於論理解釋方法。
3. 如何理解刑法解釋與罪刑法定的關系不需要
(一)罪刑法定原則
我國刑法第三條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這是我國刑法對罪刑法定原則的規定。從立法者意圖而言,前段旨在突出刑法的法益保護機能,後段則旨在突出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從一般意義上理解,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從罪刑法定原則的歷史沿革和法律淵源分析,其具體內容分為「形式的側面」與「實質的側面」。法律主義、禁止事後法、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不定(期)刑,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傳統內容,被稱為「形式的側面」。刑法規定的明確性原則、刑罰法定的內容適正原則(禁止處罰不當的行為和進行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是其「實質的側面」。[①]罪刑法定原則下,要求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在刑法文義「射程」范圍內進行的擴大、限制等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二)刑法解釋
刑法解釋是指刑法規定意義的說明。刑法解釋有助於人們正確理解刑法規定的含義與精神;有利於刑法的正確實施和使用;有利於克服刑法表述的某些缺陷;有利於刑法的發展和完善。
按照刑法解釋的效力可以分為正式的刑法解釋和非正式的刑法解釋。正式的刑法解釋主要指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具有法律效力。非正式的刑法解釋,即未經國家授權的機關、團體、社會組織、學術機構以及公民個人對刑法所做的解釋,沒有法律效力,但對刑事司法乃至立法活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對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具有重大作用。[②]比如專家學者解釋、司法工作人員解釋等。本文主要以司法工作人員進行的非正式刑法解釋為研究對象,即司法工作人員在適應刑法過程中,在沒有相關規定及司法解釋進行闡明時,如何在不突破罪刑法定原則下作出必要、合理的解釋,准確適用刑法,區分好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認定標准。
(三)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解釋的關系
司法工作人員在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沒有明確規定時,往往會通過比較解釋、體系解釋、文理解釋、限制解釋、擴大解釋等方法和技巧進行解釋。這些解釋方法和技巧,在不超越刑法本意的基礎上,是被罪刑法定原則所允許的。比如,在辦理聚眾淫亂案件過程中,將聚眾淫亂限制解釋為具有一定公然性的聚眾淫亂是罪刑法定原則所允許的,因為如果不限制解釋為具有一定公然性的聚眾淫亂,就可能導致刑法介入道德生活領域,使倫理秩序成為刑法所保護的法益,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然而,我們應當注意到罪刑法定原則是不允許類推解釋,司法工作人員不能以類推對刑法進行解釋。因為類推解釋是需要判斷的具體事實與法律規定的構成要件基本相似時,將後者的法律效果適用於前者。類推解釋著眼於刑法規范之外的事實,是對事實的比較,並且一般是將所要解釋的概念提升到更上位的概念作出的解釋,其所得出的結論超出了用於可能具有的含義,即在刑法文義的「射程」之外進行解釋。從論理方法上說,類推解釋認識到了某行為不是刑法處罰的對象,而以該行為與刑法規定的相似行為具有同等的社會危害性和緊迫性為由,將其作為處罰對象。比如,將刑法中的「婦女」解釋為「人」,就是典型的類推解釋,很顯然,這種解釋和罪刑法定原則是相沖突的。
罪刑法定原則下刑法解釋的適用規則
從以上理論和實證分析來看,作為一名司法工作人員在具體辦案中應正確適用刑法,適用刑法的過程也是解釋刑法的過程。在罪刑法定原則下,如果不能發現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將難以真正做到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有機統一。筆者認為,司法工作人員在罪刑法定原則下刑法解釋的適用規則可以表現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整體到部分的解釋過程。即在辦理具體刑事犯罪案件時,首先從整體上要有禁止類推解釋的法律觀念,然後回歸到案件事實本身,拉近案件事實和犯罪構成的連接點,通過交互作用,進行合理必要解釋,最後從局部對個別刑法用語作出評價和修正,把握好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作出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判斷。具體表現為:
(一)樹立禁止類推解釋法律觀念
司法工作人員,一方面要善於解釋刑法,不能因為刑法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就僅對刑法條文作字面解釋;另一方面也要禁止類推思維進行類推解釋。當前類推思維主要表現為整體思維,即不具體分析某種行為是否符合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而僅從整體上考察該行為的危害程度進而判斷是否成立犯罪。[④]這是缺乏罪刑法定主義法律觀念的表現。這就要求司法工作人員在樹立禁止類推解釋的法律觀念的情況下,要通過權衡刑法條文的目的、行為的處罰必要性、國民的預測可能性、刑法條文的協調性、解釋結論與用語核心含義的距離等諸多方面作出解釋。在許多情況下,甚至不是用語的問題,而是如何考量法條目的與行為性質,如何平衡法益保護機能和人權保障機能的問題。
(二)拉近案件事實和犯罪構成進行合理解釋
由於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法律標准,所以它與犯罪構成事實有別:前者是法律規定,後者是具體事實。二者的聯系也顯而易見:具體事實符合法定的犯罪構成時,才能成為犯罪構成事實。[⑤]案件事實對犯罪構成的解釋起著重要作用,現實的案件事實成為推動司法工作人員反復斟酌刑法真實含義的最大動因。在樹立樹立禁止類推解釋法律觀念的前提下,司法工作人員在的目光總是不斷往返於犯罪構成和案件事實之間,對二者進行比較、分析、權衡,使犯罪構成與案件事實交互作用,一方面將案件事實向犯罪構成拉近,一方面將犯罪構成向案件事實拉近,從而作出判斷。比如,犯罪構成的內容是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案件事實為行為人故意將他人價值1萬元的戒指扔入大海中。如果將犯罪構成中的「毀壞」解釋為「導致財物物理上的毀損」,將案件事實抽象為「使他人戒指轉移與大海中」,則必然得出無罪結果,但這種結論是不能被人接受的。於是,司法工作人員可能進一步解釋犯罪構成,將「毀壞」解釋為「導致財物的本來效用減少或者喪失」,再對比案件事實,則必然得出有罪結論。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司法工作人員一定要達到有罪結論才罷休。只有在既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又不歪曲事實的前提下,使犯罪構成與案件事實彼此對應。
(三)綜合評價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
司法工作人員應該依據什麼標准對刑法用語作出評價和解釋,才能把握其擁有之義呢?筆者認為,可以借鑒刑事訴訟法及相關規定的需要證明的事實和不需要證明的事實進行分類。第一類為法律評價,即需要根據法律、法規評價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如,「國家工作人員」、「司法工作人員」、「公私財物」等則應該根據法律法規規定的具體內容作出解釋。第二類為社會評價,即要求參照法律意外的倫理的、社會的、經濟的等一般文化的評價方式評價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如,「猥褻」、「侮辱」、「損害」、「泄憤報復」、「淫穢物品」等。第三類為事實評價,即伴隨著事實事實判斷的概念,一般人共同知曉的常識性事實。比如,刑法條文中規定的「危險」以及「情節嚴重」,都是伴隨著事實判斷的概念。根據具體個案,通過綜合評價,准確把握好刑法用語中可能具有的含義。
4. 刑法大題做題經驗和技巧
技巧;
1,刑法襲是犯罪學說,所以,要解答「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區分;
2,「犯罪」要從犯罪構成的要件;主體、客體、主觀方面、客觀主面去分析解答;
3,要從犯罪標准(數額、行為輕重)去解答;
4,最重要是要以答案的標准去解答。因為每年所謂的標准答案都是錯誤的。為什麼「司法考試「很我法律專業畢業的或從事審判別實踐幾十年的人考試通過不了?就是他們的答案,是符合法律規定,而答案是錯誤的。
例如,親人和朋友有難,救助的行為。「甲在火災之際,為救女友而沒救母親構成不作為犯罪」.按照我同法律規定;1救女友而沒救母親,合法。2都不救助,合法。
理由;1,救女友而沒救母親,二人生命權利是一樣的。2,「不作為犯罪」是來源於法律直接規定,不可比照(類推),3,此案例屬於親屬和朋友發生災難救助,我國刑法沒有對親屬和朋友發生災不救,構成犯罪的規定。4,子女對母親有贍養義務,沒有災難救助義務。
「不作為犯罪」案例。母親拒絕給嬰兒餵奶,造成死亡。 屬於不作為犯罪."給嬰兒餵奶",是法定義務,「拒絕」是不作為。
5. 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
刑法的解釋方法如何區分?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介紹
中公法考
09月30日
刑法解釋的分類(三)
——刑法的解釋方法之解釋理由
刑法的解釋方法分為解釋技巧和解釋理由兩個方面。今天我們來學習解釋理由。解釋理由是指論證解釋結論合理性的理由,即為何這樣解釋,包括文理解釋與論理解釋,其中,論理解釋又可以細分為:目的解釋、同類解釋、體系解釋、歷史解釋和比較解釋等。
1.文理解釋
文理解釋是指根據刑法用語本身具有的含義,結合語法、標點、語言順序等方面對刑法文字含義的理解來進行解釋。
例如,根據《刑法》第236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構成強奸罪。按照文理解釋,丈夫可以成為強奸罪的主體。
2.論理解釋
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對刑法條文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
(1)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例如,一般的偽造行為包括變造,但是我國刑法在貨幣犯罪中同時規定了偽造貨幣罪與變造貨幣罪,因此,偽造貨幣罪中的偽造行為不包括變造。
【注意1】體系解釋要求前後協調、邏輯一致,但並不要求相同的字詞在不同的法條中均做相同的解釋,即同一文字在不同法條中的含義范圍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注意2】對「等」、「以及其他」、「或者其他」含義進行解釋時,必須遵循同類解釋的規則,解釋時應當根據所列舉的同類行為或對象等的性質進行解釋。
(2)目的解釋:根據刑法規范的目的,闡明刑法條文的真實含義。
例如,《刑法》252條侵犯通信自由罪,根據其保護的法益是公民的通信自由權利,將犯罪對象「信件」解釋為個人的書信、電子郵件等信件,不包含單位之間的公文。
(3)當然解釋:根據當然邏輯進行推理解釋,即刑法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是依照形式邏輯以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自然可以得出的邏輯推理解釋。主要運用的是「輕」與「重」相比較的邏輯,出罪時「舉重以明輕」,入罪時「舉輕以明重」。
【注意】當然解釋所比較的兩個行為,性質應當相同。
(4)歷史解釋:根據制定刑法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刑法發展的源流,闡明刑法條文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5)比較解釋:將外國的相關立法、理論與判例作為參考資料,藉以闡明我國刑法規定的真實含義。
6. 什麼是刑法的體系如何理解刑法解釋的含義與分類
刑法體系,是指各種刑法規范按照一定的規律、順序、聯系、有機地排列,組成統一的整體。各國刑法典,一般從總體上分為總則和分則兩編,個別還有附則。編之下,再根據法律規范的性質和內容有次序地劃分為章、節、條、款、項等層次,從而構成一個科學的統一整體。
刑法的解釋就是對刑法規范含義的闡述。只有正確了解刑法規范的真實含義,才能正確的加以適用。刑法規范之所以需要解釋,主要是因為刑法條文具有的一定程度上的抽象性和穩定性,有的抽象用語具有多義性,難免使人們產生不同的理解,加之現實生活有事千姿百態和復雜多變的,為了統一理解,為了使抽象的法條適用於具體案件,使司法活動能夠跟上客觀情況的變化,就需要對刑法規范進行解釋。
一,按照解釋的效力分類,刑法的解釋可以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學理解釋。
1、立法解釋
立法解釋 是指立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解釋。立法機關具有立法權,當然也有權對法律加以解釋,這種解釋具有與立法相同的法律效力。刑事立法解釋對於彌補刑法規范中的漏洞,使刑法規范適應復雜多變的犯罪活動,維護刑法規范的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在1997年刑法頒行以後,我國立法機關開始注重通過立法解釋進一步明確立法意蘊。尤其是對司法機關存在異議的問題,通過立法解釋加以明確。例如,2002年4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一)》和《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節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二)》),是在刑法實施以來,第一次在有關的法律問題已有司法解釋的情況下,由於司法機關對法律規定認識不一致,而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做出立法解釋。其中《解釋(一) 》是對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的立法解釋,《解釋(二)》是對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立法解釋。這兩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都曾經作過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存在不同意見,因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立法解釋。這些立法解釋對於明確法律規定的立法本意,進一步規范司法解釋具有重要意義。
2、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司法機關對刑法的含義所作的多功能解釋。在刑法適用中,經常出現一些疑難問題,需要通過司法解釋加以明確。因此,司法解釋對於刑法的正確適用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司法解釋是指最高司法機關(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刑法適用中有關問題所作的解釋。根據1981年6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規定:「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均有司法解釋權。從1997年刑法頒行以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具體適用刑法的問題分別進行了大量的司法解釋,同時就一些刑法適用的共同性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名作出司法解釋。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還與有關行政部門共同對刑法適用中的問題進行解釋,這可以視為一種准司法解釋。我國的司法解釋就內容而言,可以分為規范性解釋與個案性解釋。規范性解釋通常以《規定》、《解釋》等形式發布,而個案性解釋則通常以《批復》、《答復》等形發布。此外,還有以座談會紀要的形式出現的司法解釋性文件,也同樣具有司法解釋的性質,只是在法律效力上略遜於正式的司法解釋。根據2001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第2條的規定:「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對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由此可見,司法解釋作為對刑法的解釋,其適用的時間效力依附於刑法的效力。但前引司法解釋第3條規定:「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因此,在具有新舊司法解釋的情況下,應當按照從舊兼從輕的原則解決司法解釋的時間效力問題。
3、學理解釋
如果把立法解釋與司法解釋稱為有權解釋,即其法律解釋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那麼,學理解釋就是一種無權解釋,但具有學理上的參考價值。盡管學理解釋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在刑法適用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按照解釋的方法分類,刑法解釋可以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
刑法解釋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以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而論理解釋又可分為擴張解釋、限制解釋、當然解釋、沿革解釋等,下面分別加以論述。
1、文理解釋
文理解釋,又稱為文義解釋或者平義解釋,是指對法律條文的字義,包括單詞、概念、術語以及標點符號,從文理上所作的解釋。
對於法律解釋來說,文理解釋是一種首選的解釋方法。在一般情況下,通過文理解釋可以獲得對於刑法條文的正確理解的,就不應當再採用其他解釋方法。文理解釋依賴的是法律賴以表達的語言的日常意義。由於語言的文義具有多重性,因而有時需要在數個文義中根據立法精神加以選擇。為了避免日常語言這種歧義性而引起對法律的誤解,在法律實踐中創設了專業語言,即所謂法言法語,這種專業語言是法律所特有的,例如刑法中的累犯、假釋等概念,對這種法律專業術語的解釋被認為是一種特殊文義解釋方法。當然,在法律文本中,法言法語只是少數,大多數採用的是自然語言。由於自然語言的含糊性,因而文理解釋方法是有很大局限性的,正確的法律解釋還須藉助於論理解釋方法。
2、論理解釋
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對刑法條文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論理解釋又分為當然解釋、擴張解釋和限制解釋。
當然解釋
當然解釋是指刑法條文表面雖未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已包含於法條的意義之中,依照當然解釋的道理解釋法條意義的方法。例如,刑法第329條規定了搶奪國有檔案罪,但未規定搶劫國有檔案罪。那麼,在行為人使用暴力搶劫國有檔案的情況下,能否以搶奪國有檔案罪論處呢?我認為是可以的,這里適用的就是「舉輕以明重」的當然解釋。因為搶劫行為本身包含搶奪的內容,是使用暴力搶奪。在搶奪與搶劫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遞進關系。如果不存在這種邏輯上的遞進關系,而是具有邏輯上的類似關系,就不能根據「舉輕以明重」而予以當然解釋。
擴張解釋
擴張解釋是指根據立法精神,結合社會的現實需要,將刑法條文的含義作擴大范圍的解釋。在擴張解釋的情況下,解釋的內容已經超出了刑法條文的字面含義。這種超出條文字面含義的解釋之所以是合法的,主要是因為所解釋的法律條文上的概念與被解釋的事實上的概念之間具有法律性質的聯系。當然,也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擴張解釋以補救立法不確切之弊。例如,刑法第49條規定:「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從詞義上來看,審判是指偵查、起訴相對應的刑事訴訟程序,因而審判的時候不包括偵查、起訴的時候,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這里的審判的時候是指從羈押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而不是僅指法院審理階段。即使在法院作出死刑立即執行的終審判決以後,在執行死刑時發現被執行的婦女懷孕的,也應停止死刑的執行,並依法予以改判。由此可見,對審刑的時候所作的是擴大解釋,將含義擴大到文義字面范圍之外。
限制解釋
限制解釋是指將刑法條文的含義作限制范圍的解釋,即解釋的內容較之刑法條文的詞義范圍為小。限制解釋主要是基於合理性的考慮,同時它又沒有超出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因而不存在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問題。例如,刑法第29條規定:「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從字義上看,不滿十八周歲的包括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但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的危害行為不構成犯罪,因而教唆者不屬於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構成間接正犯。因此,這里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限制解釋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只有作出這樣的限制解釋,才符合立法原意。」
三,其他解釋方法
沿革解釋
沿革解釋,又稱歷史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制定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因襲與演變的情況闡明條文含義的解釋方法。法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種發展過程中,具有連續性與變動性的雙重變奏。沿革解釋就是從連續與變動的相關性上闡明刑法條文的含義,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沿革解釋優於其他解釋。對於正確領會刑法條文的含義來說,沿革解釋具有重要的意義。
7. 刑法解釋方法的論理解釋
論理解釋是指按照立法精神,聯系有關情況,對刑法條文從邏輯上所作的解釋。論理解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擴張解釋
擴張解釋是指根據立法精神,結合社會的現實需要,將刑法條文的含義作擴大范圍的解釋。在擴張解釋的情況下,解釋的內容已經超出了刑法條文的字面含義。這種超出條文字面含義的解釋之所以是合法的,主要是因為所解釋的法律條文上的概念與被解釋的事實上的概念之間具有法律性質的聯系。當然,也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通過擴張解釋以補救立法不確切之弊。例如,刑法第49條規定:「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從詞義上來看,審判是指偵查、起訴相對應的刑事訴訟程序,因而審判的時候不包括偵查、起訴的時候,但根據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這里的審判的時候是指從羈押到執行的整個訴訟過程,而不是僅指法院審理階段。即使在法院作出死刑立即執行的終審判決以後,在執行死刑時發現被執行的婦女懷孕的,也應停止死刑的執行,並依法予以改判。由此可見,對審刑的時候所作的是擴大解釋,將含義擴大到文義字面范圍之外。
2、限制解釋
限制解釋是指將刑法條文的含義作限制范圍的解釋,即解釋的內容較之刑法條文的詞義范圍為小。限制解釋主要是基於合理性的考慮,同時它又沒有超出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因而不存在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問題。例如,刑法第29條規定:「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重處罰。」從字義上看,不滿十八周歲的包括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但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的危害行為不構成犯罪,因而教唆者不屬於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構成間接正犯。因此,這里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應限制解釋為」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只有作出這樣的限制解釋,才符合立法原意。」
3、當然解釋
當然解釋是指刑法條文表面雖未明確規定,但實際上已包含於法條的意義之中,依照當然解釋的道理解釋法條意義的方法。例如,刑法第329條規定了搶奪國有檔案罪,但未規定搶劫國有檔案罪。那麼,在行為人使用暴力搶劫國有檔案的情況下,能否以搶奪國有檔案罪論處呢?我認為是可以的,這里適用的就是「舉輕以明重」的當然解釋。因為搶劫行為本身包含搶奪的內容,是使用暴力搶奪。在搶奪與搶劫之間存在著邏輯上的遞進關系。如果不存在這種邏輯上的遞進關系,而是具有邏輯上的類似關系,就不能根據「舉輕以明重」而予以當然解釋。
4、沿革解釋
沿革解釋,又稱歷史解釋,是指根據刑法條文制定的歷史背景以及其因襲與演變的情況闡明條文含義的解釋方法。法律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種發展過程中,具有連續性與變動性的雙重變奏。沿革解釋就是從連續與變動的相關性上闡明刑法條文的含義,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沿革解釋優於其他解釋。對於正確領會刑法條文的含義來說,沿革解釋具有重要的意義。
1.立法解釋。刑法施行過程中,立法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發生歧義的規定所作的解釋。
2.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審判和檢察工作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的問題進行的
解釋。
3.學理解釋。
無論是何種解釋,均不能超出刑法用語可能具有的含義。
(二)刑法解釋方法
1.文理解釋(字面解釋)。根據刑法用語的文義及其通常使用方式闡述刑法意義的解釋方法。——嚴
格遵循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是刑法解釋的常態
2.論理解釋。參酌刑法產生的原由、理由、沿革及其它相關事項,按照立法精神,闡明刑法真實含
義的解釋方法。
(1)擴大解釋。法律條文的含義因為社會生活的變遷,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情況嚴重按照字面含義難以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將法律條文的含義適度擴大化,即其外延會變化。
(2)縮小解釋(限制解釋)。將刑法中的含義解釋為小於字面含義。
(3)當然解釋。是指刑法規定雖未明示某一事項,但依形式邏輯、規范目的及事物屬性的當然道理,將該事項解釋為包括在該規定的適用范圍之內。
(4)反對解釋。根據刑法規定的正面表述推導其反面的含義。
(5)補正解釋。在刑法文字發生錯誤時,通過解釋補充刑法的錯誤。
(6)體系解釋。根據刑法條文在整個刑法中的地位,聯系相關法條的含義,闡明其含義。
(7)歷史解釋。根據歷史背景及刑法發展的源流,闡明刑法條文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
(8)比較解釋。將刑法的相關規定或外國立法與判例作為參考資料,來闡明含義。
8. 求刑法法條分析題的答題方法和解題思路~
1、該法條是關於何種罪的規定;
2、此罪罪狀屬敘明罪狀、空白罪狀、還是委任罪狀;
3、依據犯罪的構成要件分析該法條;
4、解釋法條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
5、確定此罪的法定刑的類型,我國刑法中大部分是相對確定的法定刑。
總之,法條分析題實際上是原來那種考
分則各罪的構成特徵的論述題,只要明確答題思路,依據以上步驟,該題的分還是好拿的。
9. 刑法解釋的方法有哪幾種
刑法解釋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一般可以分為文理解釋和論理解釋,而論理解釋又可分為擴張解釋、限制解釋、當然解釋、沿革解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