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台灣民法

台灣民法

發布時間: 2020-12-22 03:34:33

㈠ 台灣現行民法是哪一年制定的

1929年5月23日國民政府制定復公布總則編制全文152條,同年10月10日施行。
同年11月,公布債編全文604條,物權編210條;均於1930年施行。
1930年12月,公布親屬編全文171條,於1931年施行。

自1982年起陸續修正、增訂、刪除各條文。
約20餘次修正後,迄今共1200多條條文。
最近一次修正,為2015年6月10日,關於自然人失蹤未受死亡宣告前之財產管理規定。

㈡ 台灣民法188條為什麼規定連帶責任

您好,這是關於法人承擔其侵權責任方式的規定。
法人對其侵權行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自不待言。但具體實施侵權行為的法人代表人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如何承擔責任?對此,各國立法之規定有所不同。
(一)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
此為德國所采。德國雖采「法人擬制說」,但對法人之董事或其他代理人致人損害的行為,明文規定由法人單獨承擔賠償責任(《德國民法典》第31條)。
(二)法人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然後法人得追究有過錯的行為人的個人責任。
此為瑞士民法所規定。《瑞士民法典》第55條第2項規定:「法人對其機關的法律行為及其他行為承擔責任。」第3項規定:「行為人有過錯時,行為人另負個人責任。」對前述規定有兩種理解:一種是台灣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就損害後果,法人應與有過錯的行為人對受害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另一種理解是我國學者的理解,認為依其規定,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應對法人承擔責任,並將之稱為「兩罰制」(前述理解之差異源於海峽兩岸所翻譯之《瑞士民法典》中文版本對同一條文之不同表述:依台灣譯本,前述條文第3項為「行為人就其過錯,個人亦負責任」)。
(三)法人原則上應對受害人承擔單獨責任,但董事等人有過錯的,應與法人一起對受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日本所采。《日本民法典》第44條首先在其第1項規定法人對其理事或其他代理人因執行職務致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然後在其第2項規定「因法人目的范圍外的行為,有損害於他人時,與表決該事項時表示贊成的社員、理事及實施該行為的理事或其他代理人,負連帶賠償責任」。此外,於1974年修訂《日本公司法》時補充的兩個條文,也作了類似規定。其第266(3)條規定:「董事執行職務有惡意或重大過失時,該董事對第三人也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第266(1)條則就公司董事違法分配盈餘、向其他董事貸款、違反竟業禁止義務、違反董事與公司進行交易之限制以及其他違反法令或章程的行為,規定了董事對公司承擔連帶償還或連帶賠償責任。這些規定,顯示出加重董事責任的立法走向。除日本外,其他一些國家如韓國,也大致採用此種模式。
(四)法人應與代表人對加害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此為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所采。台灣民法典第28條明文規定了此種連帶責任,甚至不考慮代表人有無過錯(此處的過錯當然不是指加害行為之過錯,而是指決定實施加害行為的過錯)。此外,台灣公司法第23條也規定:「公司負責任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對於何為公司負責人,該法第8條規定「在無限公司、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公司之經理人或清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監察人、檢查人、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在執行業務范圍內,亦為公司負責人」。就立法理由而言,台灣學者認為,如按法理,法人機關之行為為法人行為,故構成法人機關成員的個人不應對受害人承擔責任。但就保護交易安全立論,則又以規定法人與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為妥,其有利於促進法人機關之注意,藉以保護交易安全。
至於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責任或與代表人等行為人連帶承擔責任之後,法人與行為人之間的內部關系,一般認為得適用民法有關委託合同的規定:因代表人處理法人事務時,對於法人負有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因其過失而致法人以損失,法人對之享有追償權。同時,在實行連帶責任的情形,如果代表人因其無過失之行為而使法人應負無過失責任,因而代表人也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時,代表人在對受害人承擔責任後,反過來對法人享有追償權。
我國《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採用的是法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但對於法人是否得對有過錯的代表人享有追償權,未作直接規定。比較上述立法模式,其不同點主要在是否規定法人代表人與法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有下列因素可值考慮:第一,從理論上講,如果承認法定代表人的行為即法人自身的行為,在執行職務的活動中,法定代表人不存在其自身的個人人格,則難以認定法定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行為「一方面為法人之行為,他方面為自己之行為」。故責令法定代表人對受害人負直接責任無法理上的說服力;第二,法人侵權行為通常發生在交易之外(否則應為合同責任),故規定連帶責任並不能有利於交易安全的保護;第三,代表人之賠償能力與法人之賠償能力通常不可同日而語,規定連帶責任,固然可為受害人增加選擇機會,但實際意義不大;第四,即令發生因法人機關之惡意或重大過失從事目的外違法行為造成他人嚴重損害,而法人之全部財產不足以賠償損失的情形,也可以適用「法人人格否認」制度,責令有過錯的股東(尤其是擔任代表人的股東)承擔個人賠償責任。基於上述考慮,筆者認為,我國民法應規定法人對其代表人執行職務的致害行為,對受害人單獨承擔全部責任。至於法人承擔責任後對有過錯的代表人的追償或者處罰,得根據法人章程或者公司法有關規定進行。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㈢ 台灣的民法學家寫的書為何要把民法二字加上引號這是台灣的用法嗎感覺並不用這樣吧

台灣的民法學家寫的書為何要把民法二字加上引號?這是台灣的用法嗎?感覺並不用這樣吧和大陸的習俗不一樣吧

㈣ 民法通則和台灣民法典區別

不說具抄體條款,那麼襲比較太難。
簡單說,兩部法律適用范圍不同,民法通則在空間上適用於中國大陸地區,台灣民法典適用於中國台灣省地區。
其實大體上二者是基本一致的,因為大陸的民法通則也借鑒了很多台灣的民法,而且二者都有的國民法典的影子。只是在某些觀點上有出入。

㈤ 哪裡能查到台灣民法判決書

去台灣查,沒有大陸承認裁定在大陸是無效的

㈥ 台灣民法的法律淵源

民法起草委員會於民國17年(1928年)成立;成員均為法學者,包括傅秉常、焦易堂專、史尚寬、林彬、鄭屬毓秀(後由王用賓繼任)、何榮(擔任秘書)、胡長青(擔任編集執行長)等人。

  1. 民法總則編於民國18年(1929年)5月23日公布,自同年10月10日施行。債編於民國18年11月22日公布,民國19年(1930年)5月5日施行。物權編於民國18年11月30日公布,自民國19年5月5日施行。親屬編及繼承編於民國19年12月26日公布,自民國20年(1931年)5月5日施行。

  2. 本法為實體法,直接規范人民私權利之各種法律要件及法律效果,而非程序法。

  3. 在民商關繫上,這部民法基本上採取的是民商合一原則,亦即在體例上不再特別區分民法與商事法

  4. 本法採取歐陸法系的立法方式,共分為總則編、債編、物權編、親屬編及繼承編五編;其中總則、債編及物權編由於規范了人民最基本的財產關系而被合稱為財產法,親屬編和繼承編則被稱為家族法或身分法。

㈦ 台灣地區「民法」保證責任免除的情形有哪

摘錄:台灣地區《民法典》

第750條(保證責任除去請求權)

保證人受主債務人之委任而為保證者,有左列各款情形之一時,得向主債務人請求除去其保證責任:

一、主債務人之財產顯形減少者。

二、保證契約成立後,主債務人之住所、營業所或居所有變更,致向其請求清償發生困難者。

三、主債務人履行債務遲延者。

四、債權人依確定判決得令保證人清償者。

主債務未屆清償期者,主債務人得提出相當擔保於保證人,以代保證責任之除去。

第751條(保證責任因債權人拋棄擔保物權而減免)

債權人拋棄為其債權擔保之物權者,保證人就債權人所拋棄權利之限度內,免其責任。

第752條(定期保證之免責)

約定保證人僅於一定期間內為保證者,如債權人於其期間內,對於保證人不為審判上之請求,保證人免其責任。

第753條(未定期保證責任之免除)

保證未定期間者,保證人於主債務清償期屆滿後,得定一個月以上之相當期限,催告債權人於其期限內,向主債務人為審判上之請求。

債權人不於前項期限內向主債務人為審判上之請求者,保證人免其責任。

第754條(連續發生債務保證之終止)

就連續發生之債務為保證而未定有期間者,保證人得隨時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契約。

前項情形,保證人對於通知到達債權人後所發生主債務人之債務,不負保證責任。

第755條(定期債務保證責任之免除)

就定有期限之債務為保證者,如債權人允許主債務人延期清償時,保證人除對於其延期已為同意外,不負保證責任。

第756條之1(人事保證之意義及要式性)

稱人事保證者,謂當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受僱人將來因職務上之行為而應對他方為損害賠償時,由其代負賠償責任之契約。

前項契約,應以書面為之。

第756條之2(保證人損害賠償責任之限制)

人事保證之保證人,以僱用人不能依他項方法受賠償者為限,負其責任。

保證人依前項規定負賠償責任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其賠償金額以賠償事故發生時,受僱人當年可得報酬之總額為限。

第756條之3(人事保證之期間)

人事保證約定之期間,不得逾三年。逾三年者,縮短為三年。

前項期間,當事人得更新之。

人事保證未定期間者,自成立之日起有效期間為三年。

第756條之4(保證人之終止權)

人事保證未定期間者,保證人得隨時終止契約。

前項終止契約,應於三個月前通知僱用人。但當事人約定較短之期間者,從其約定。

第756條之6(法院之酌減權)

有左列情形之一者,法院得減輕保證人之賠償金額或免除之:

一、有前條第一項各款之情形而僱用人不即通知保證人者。

二、僱用人對受僱人之選任或監督有疏懈者。

第756條之7(人事保證之消滅)

人事保證關系因左列事由而消滅:

一、保證之期間屆滿。

二、保證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

三、受僱人死亡、破產或喪失行為能力。

四、受僱人之僱傭關系消滅。

第756條之8(請求權之短期消滅時效)

僱用人對保證人之請求權,因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第756條之9(准用之規定)

人事保證,除本節有規定者外,准用關於保證之規定。

㈧ 請民法高手推薦一些台灣的民法教材和專業 越詳細越好 謝謝

王澤鑒老師的 可先從藍色的那本民法概要開始,還不錯,法條可上法規網,法源去看
謝在全老師應該是物權、
另外,施啟陽,鄭玉波老師等,

㈨ 台灣民法典第一條是法律規則還是法律原則

中華民國民法第1條(法源)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

法律 >= 規則 >= 原則

中華民國民法第1條寫的很清楚,法律游戲是依照此規則來玩的,而規則裡麵包含了原則

熱點內容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
阜平法院 發布:2024-11-19 18:18:19 瀏覽:951
法院體庭 發布:2024-11-19 18:17:35 瀏覽:896
關於心道德事的心得 發布:2024-11-19 17:14:24 瀏覽:202
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發布:2024-11-19 16:51:51 瀏覽:748
經濟法中半數以上是含半數嗎 發布:2024-11-19 16:38:46 瀏覽:741
勞動合同法中以上以下 發布:2024-11-19 16:29:35 瀏覽:735
合同法的第59條 發布:2024-11-19 16:29:34 瀏覽:296
公司培訓合同法的通知怎麼寫 發布:2024-11-19 15:59:01 瀏覽:513
法院職工編制 發布:2024-11-19 15:23:49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