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刷臉
1. 刷臉實名會被拿去貸款嗎
貸款需要本人進行資質核驗以及個人簽字等活動,刷臉實名他人是無法盜取使用的,如果他人利用智能面容信息進行貸款屬於無權代理,當事人可以對貸款合同進行撤銷。
法律依據:《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一條 【無權代理】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仍然實施代理行為,未經被代理人追認的,對被代理人不發生效力。
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行為人實施的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行為人實施的行為未被追認的,善意相對人有權請求行為人履行債務或者就其受到的損害請求行為人賠償。但是,賠償的范圍不得超過被代理人追認時相對人所能獲得的利益。
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權代理的,相對人和行為人按照各自的過錯承擔責任。
2. 民法典對人臉識別的規定
《人臉識別規定》明確,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
(一)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
(二)未公開處理人臉信息的規則或者未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范圍;
(三)基於個人同意處理人臉信息的,未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
(四)違反信息處理者明示或者雙方約定的處理人臉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
(五)未採取應有的技術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人臉信息安全,致使人臉信息泄露、篡改、丟失;
(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向他人提供人臉信息;
(七)違背公序良俗處理人臉信息;
(八)違反合法、正當、必要原則處理人臉信息的其他情形。
處理自然人人臉信息必須單獨取得同意
對於信息處理者要求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才提供產品或者服務(處理人臉信息屬於提供產品或者服務所必需的除外),以與其他授權捆綁等方式要求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以及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其他情形,《人臉識別規定》載明: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而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而處理人臉信息;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范圍內處理人臉信息;在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的范圍內合理處理人臉信息,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人臉識別規定》還對物業服務、格式條款效力等群眾較關心的問題予以回應。《人臉識別規定》第十條第一款規定,小區物業在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錄入人臉信息時,應當徵得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的同意,對於不同意的,小區物業應當提供替代性驗證方式,不得侵害業主或物業使用人的人格權益和其他合法權益。
3. 小區門口啟用人臉門禁要求住戶錄入人臉,是否涉及侵犯隱私
小區門口啟用人臉門禁,這種情況不算侵犯了隱私權和肖像權。作為業主有居住的權利,物業也不得以沒有錄入人臉而拒絕入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條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3)民法典刷臉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4. 人臉識別考勤符合法律規定么
法律分析:人臉識別考勤符合法律規定。隨著技術的不斷向前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應用於人員出入管理和城市安防,包括公安抓捕逃犯、小區門禁啟用刷臉系統,以及大學課堂上「刷臉簽到」、當事人身份驗證等領域。但是也有大量的有關「人臉」應用,比如換臉娛樂軟體、鬼畜視頻等都存在侵權風險,所以在應用此項技術的同時也要做好規避侵權風險的准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一千零一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5. 安裝刷臉支付設備達不到刷臉次數會拿違約費用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6.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 小區不得強制使用人臉識別
最高人民法院28日上午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個人信息相關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對人臉信息提供司法保護。《規定》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規定》第1條對適用范圍做了明確規定。《規定》適用於平等民事主體之間因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所引起的相關民事糾紛。另外,信息處理者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或者雖然沒有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但是處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生成的人臉信息,均屬於《規定》的適用范圍。
《規定》第2條至第9條主要從人格權和侵權責任角度明確了濫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行為的性質和責任。其中,第2條規定了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行為的認定,針對今年「3·15晚會」所曝光的線下門店在經營場所濫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辨識、人臉分析等行為,以及社會反映強烈的幾類典型行為,該條均予以列舉,明確將之界定為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針對部分商家採用一次概括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不同意就不提供服務」等不合理手段處理自然人人臉信息的,第2條和第4條明確,處理自然人的人臉信息,必須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對於違反單獨同意,或者強迫、變相強迫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構成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第5條對民法典第1036條進行細化,明確了處理人臉信息的免責事由;第6條至第9條分別規定了舉證責任、多個信息處理者侵權責任的承擔、財產損失的范圍界定以及人格權侵害禁令的適用等。
《規定》第10條至第12條,主要從物業服務、格式條款效力、違約責任承擔等角度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予以回應。針對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築物管理人以人臉識別作為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出入物業服務區域的唯一驗證方式的,第10條明確,不同意的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請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驗證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針對信息處理者通過採用格式條款與自然人訂立合同,要求自然人授予其無期限限制、不可撤銷、可任意轉授權等處理人臉信息的權利的,第11條規定,自然人依據民法典第497條請求確認格式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熱點聚焦】
1.舉證責任上有無側重?
課以信息處理者更多舉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楊萬明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規定》既注重權益保護,又注重價值平衡。
在權益保護方面,《規定》明確:一是合理分配舉證責任。《規定》第6條充分考慮雙方當事人的經濟實力不對等、專業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在舉證責任分配上課以信息處理者更多的舉證責任。二是合理界定財產損失范圍。第8條明確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以及合理的律師費用可作為財產損失請求賠償。三是積極倡導民事公益訴訟。
在價值平衡方面,一是注重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在依法保護自然人人臉信息的同時,第5條明確規定了使用人臉識別不承擔民事責任的情形,比如,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必需而處理人臉信息的;再如,為維護公共安全,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等。二是注重懲戒侵權行為和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平衡。為了避免對信息處理者課以過重責任,《規定》第16條明確了本司法解釋不溯及既往的基本規則,即:對於信息處理者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處理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生成的人臉信息的行為發生在本規定施行前的,不適用本規定。
2.小區只能「刷臉」進?
物業應提供替代性驗證方式
「調研中發現,群眾關心小區物業安裝人臉識別設備,集中在強制『刷臉』的問題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郭鋒說,實踐中,部分小區物業強制要求居民錄入人臉信息,並將人臉識別作為出入小區的唯一驗證方式,這種行為違反「告知同意」原則,群眾質疑聲較大。
為此,《規定》第10條第1款專門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築物管理人以人臉識別作為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出入物業服務區域的唯一驗證方式,不同意的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請求其提供其他合理驗證方式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根據這一規定,小區物業在使用人臉識別門禁系統錄入人臉信息時,應當徵得業主或者物業使用人的同意,對於不同意的,小區物業應當提供替代性驗證方式,不得侵害業主或物業使用人的人格權益和其他合法權益。
另外,為更好規范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防止其將人臉信息泄露或者侵害業主或物業使用人隱私,第10條第2款又進一步明確:「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築物管理人存在本規定第二條規定的情形,當事人請求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建築物管理人承擔侵權責任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3.不同意就不提供服務?
強迫或變相強迫同意無效
當前,一些APP通過捆綁授權等不合理方式強制索取個人信息的現象較為突出。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民事處處長陳龍業說,一段時間以來,部分移動應用程序(APP)通過一攬子授權、與其他授權捆綁、「不點擊同意就不提供服務」等方式強制索取非必要個人信息的問題比較突出,這既是廣大用戶的痛點,也是維權的難點。
《規定》根據民法典第1035條,在吸收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精神、借鑒域外做法的基礎上,明確了以下處理人臉信息的規則:
一是單獨同意規則。《規定》引入單獨同意規則,即:信息處理者在徵得個人同意時,必須就人臉信息處理活動單獨取得個人的同意,不能通過一攬子告知同意等方式徵得個人同意。二是強迫同意無效規則。《規定》第4條對處理人臉信息的有效同意採取從嚴認定的思路。對於信息處理者採取「與其他授權捆綁」「不點擊同意就不提供服務」等方式強迫或者變相強迫自然人同意處理其人臉信息的,信息處理者據此認為其已徵得相應同意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4條的規定不僅適用於線上應用,對於需要告知同意的線下場景也同樣適用。
鏈接
八種情形處理人臉信息
法院應當認定屬於侵權
《規定》第2條明確:「信息處理者處理人臉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屬於侵害自然人人格權益的行為:(一)在賓館、商場、銀行、車站、機場、體育場館、娛樂場所等經營場所、公共場所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人臉驗證、辨識或者分析;(二)未公開處理人臉信息的規則或者未明示處理的目的、方式、范圍;(三)基於個人同意處理人臉信息的,未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單獨同意,或者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得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書面同意;(四)違反信息處理者明示或者雙方約定的處理人臉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等;(五)未採取應有的技術措施或者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人臉信息安全,致使人臉信息泄露、篡改、丟失;(六)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向他人提供人臉信息;(七)違背公序良俗處理人臉信息;(八)違反合法、正當、必要原則處理人臉信息的其他情形。」
7. 派出所有權強制小區安裝人臉識別門禁嗎
正常情況下公安機關不會強制小區安裝人臉識別系統,除非有重大突發事件,例如疫情防護等。採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採集。人臉識別可以應用於安防領域,與公安系統對接,採集的信息均採用脫敏處理,居民無需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法律分析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條的規定,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並且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公開處理信息的規則;明示處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一般小區人臉識別錄入本著自願原則,不強制居民使用,公安機關也無權強制使用。但是,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安裝,可以滿足防控需求,亦可大幅提升小區治安防範能力和水平。系統後期會與公安系統對接,採集的信息均採用脫敏處理,居民無需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信息處理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存儲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個人信息泄露、篡改、丟失的,應當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按照規定告知自然人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識別特定自然人的各種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
8. 1、談談當代大學生對民法典的認識。
《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同時將有九部法律廢止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86名代表以2879票贊成、2票反對、5票棄權,於5月28日表決通過了《民法典》,《民法典》將從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民法典是1949年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民法典無所不包,從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商品交易,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社會學意義上的憲法。
2014年10月,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立法任務。這次編纂沿著常委會法工委在2015年3月提出的「兩步走」思路進行,即:先制定《民法總則》,再整合其他單行民事法律為民法典。其中《民法總則》在2017年出台,完成了第一步;2018年8月,各分編草案打包提請常委會初次審議,隨後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二審,有的進行了三審,此後,《民法總則》與分編草案一同形成完整民法典草案,於5月22日提請全國人代會審議。受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法典問世比原計劃晚了兩個半月,但並未脫離2020年完成立法的時間表。民法典回應疫情,在監護制度、財產徵用、物業責任、國家訂貨合同等方面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
交付表決前,根據各代表團的審議意見和有關方面的意見,草案作了100餘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處。如,實踐中,有的物業服務人員採取斷水、斷電等方式催收物業費,對業主的基本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對此,民法典合同編物業服務合同一章增加了禁止性條款。如,提交審議的草案規定: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最終出爐的民法典將「言語、行為等方式」進一步細化為「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
《民法典》實施後,我國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的頒布適應了時代發展需要,回應了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如以下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
一、居住權擬入法
居住權保障「居者有其屋」,為老人、孩子等弱勢群體提供最低居住保障。
二、小區電梯廣告收益歸誰?
利用業主的共有部分產生的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後,屬於業主共有。
三、高鐵霸座怎麼治?
針對高鐵霸座,旅客、承運人分別應按照有效客票記載的時間、班次和座位號乘運、運輸。
四、刷臉識別將受限
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行蹤信息等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五、向性騷擾說不
「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六、胚胎實驗劃紅線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危害人體健康、違背倫理道德、損害公共利益。
七、隱私權利得保護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不得擅自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
八、可離可不離,一個月後再決定
協議離婚設置30天冷靜期。「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九、高空拋物墜物鎖定責任人
針對高空拋物墜物,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行為的發生。
9. 小區門禁刷臉是否侵犯肖像權
法律分析:小區門禁刷臉不侵犯肖像權。因為小區門禁刷臉是經過本人同意,並且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適用本人的肖像權。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 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等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條 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
10. 小區刷臉才能進入是否違法
小區門禁刷臉並不侵犯肖像權,這只是小區保護住民的安全的一種措施,是保障住民切身利益的一種有效措施。
法律分析
小區門禁刷臉並沒有用於商用,相反是保護公民居住安全性的一種做法,所以住戶是不要覺得有被侵權。小區門禁刷臉不算是營利性。營利性是否是侵犯肖像權的構成要件,是否是區別合理使用與不合理使用的界限,這主要取決於對相關法律和最高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不同理解。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肖像權是自然人所享有的對自己的肖像上所體現的人格利益為內容的一種人格權。肖像權包括公民有權擁有自己的肖像,擁有對肖像的製作專有權和使用專有權,公民有權禁止他人非法使用自己的肖像權或對肖像權進行損害、玷污。目前無論在學界還是在實務界,都有人主張營利目的是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該條內容可以換一種句式來表述,即「公民未經本人同意,得以非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第一百條實際上明確了營利目的是區別合理使用與不合理使用的界限,是侵害肖像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條 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