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會
Ⅰ 司法體制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下一步該怎麼推進
實行檢察官員額制是落實司法責任制的前提。本次推進會對進一步完善員額制提出了明確要求。
(一)科學合理配置檢察官員額
一是要在全省范圍內合理配置檢察官員額。省級檢察院要根據各層級檢察院的功能定位和不同地區檢察院的實際情況,堅持向基層檢察院傾斜,對全省的員額進行整體規劃,使檢察官員額在全省檢察院之間合理配置。
二是要從檢察機關不同業務特點出發,把「以案定額」和「以職能定額」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平衡不同業務類別檢察官之間的員額數量,保持工作量大體均衡。
(二)合理設置入額條件、標准和程序
2016年6月26日上午,北京市檢察機關首批計入檢察官員額考試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舉行,來自該市22個檢察院的1642名檢察官參加了考試。
一要把握好入額條件。對於已經具有檢察官身份的,只要符合確定的報名條件,都應該允許和鼓勵他們通過遴選成為員額內檢察官。
二要完善遴選程序。關鍵是設置科學合理的考試考核辦法。
三要重視遴選結果的公平公正。對入額的條件、標准和程序,各地在符合中央精神的基礎上可以結合實際制定具體規定,要保證結果的公平公正。
四要建立退出員額制度。結合完善檢察官履職評價機制,對不能獨立辦案、辦案數量質量達不到要求或又離開辦案部門的,要退出員額。
(三)員額制改革須正確處理好三類人員問題
2015年12月,重慶首批161名員額內檢察官宣誓就職。
一是正確處理好領導幹部入額和辦案問題。入額的領導幹部自己首先要帶頭直接承辦具體案件,帶頭辦理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承擔相應的司法責任。
二是妥善解決具有檢察官身份的未入額人員的有關問題。不僅要在職業保障和薪酬待遇方面落實好相關政策,而且要考慮如何根據未入額檢察官的年齡層次、自身意願、能力素質等實際情況,為他們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和新的定位,充分發揮作用。對於符合入額條件,但由於員額限制沒有入額的,可先轉任輔助人員,待有條件時再逐步擇優入額。
三是充分調動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改革過程中,要重視加強檢察輔助人員和司法行政人員隊伍建設。中央明確,司法行政人員工資收入在實際操作中按司法輔助人員的政策辦理。
發揮司法責任制的先導作用
完善司法責任制在司法體制改革中居於核心地位。各地檢察機關要繼續深入貫徹並細化《關於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把《意見》提出的改革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一)要全面正確理解司法責任制的內涵和要求
檢察機關的司法責任制改革,要從檢察權的屬性和特點出發,通過界定不同種類業務各層級檢察官的職責許可權,突出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並建立相配套的司法責任體系。
(二)制定完善檢察官權力清單
權力清單是司法責任制的基礎,其基本功能在於明確檢察委員會、檢察長、檢察官在司法辦案工作中的職責許可權。
權力清單的制定——
♢既要分業務類別,又要分檢察院層級,逐步穩妥進行;
♢既要遵循司法規律,又要符合檢察職能特點;
♢既要考慮如何放權,又要考慮如何監督。
(三)組建好辦案組織
在確定入額檢察官基礎上,配備好輔助人員,組建辦案組織是改革的重要環節。
一是明確檢察官助理職責及法律地位問題。
二是在配備輔助人員時,要結合不同類型檢察業務的實際、案件復雜程度,以能保質保量完成辦案任務、履行好法律賦予的職責為宗旨,並符合訴訟法的要求。
三是為保障檢察官能夠有效調動檢察官助理的積極性,檢察官應當參與或負責對檢察官助理的業績考核。
(四)處理好依法授權和加強監督制約的關系
在司法責任制改革中既要強調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要求,做實檢察官的權力,又要強調加強監督制約,保證檢察官依法公正行使檢察權。
有的省權力清單對偵監、公訴類業務放權相對多些,對訴訟監督類業務部分放權,對職務犯罪偵查類限制授權。有的省開始時對檢察官授權的幅度較小,隨著條件不斷成熟逐步擴大授權。這些做法符合實際,可以繼續探索。
同時,放權以後還要加強管理和監督,保證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不少地方有一些好的措施,比如完善檢察業務管理、流程管理,建立檢察官聯席會議、案件質量評查、司法責任評鑒、檢察官司法檔案制度等,各地可相互學習借鑒。
2015年6月,山東省昌邑市檢察院對已經結案的1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進行專項集中評查。
(五)正確理解司法責任的認定
根據《意見》規定精神,對司法責任的認定,最重要的是堅持主觀過錯與客觀行為相一致的原則。實踐中即使發生了錯案,只要檢察人員沒有故意違反法律法規行為或者沒有重大過失的,不能追究司法責任。
認真抓好內設機構改革一些試點地區檢察院已完成「大部制」改革。
四級檢察院的定位和承擔的任務不同,在內設機構設置上不能要求完全對應。根據中央政法委部署,最高檢已制定了省以下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試點方案。
(一)總體考慮
按照精簡、務實、效能的要求,遵循司法規律和檢察工作規律,堅持扁平化管理與專業化建設相結合,整合內部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法律監督職能。
(二)改革重點
內設機構改革的重點是基層檢察院,省市檢察院具備條件的也可以進行。
(三)改革思路
堅持機構設置重點向業務部門傾斜、人力資源重點向業務部門和辦案一線配置。
科學設置辦案組織、劃分部門職責。要防止簡單合並機構,影響檢察職能整體發揮和檢察管理改革的發展要求,影響檢察業務專業化建設和不同職能之間的監督制約。
Ⅱ 如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做到司法公正
1、在我國司法機關的概念也是不統一的,有的把公安的刑事偵查部門也歸為司法機關;有的乾脆只把法院列為司法機關。通常是指法院、檢察兩機關。本人在檢察機關工作,憲法規定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我個人認為更多的可以理解為護法機關,而不是司法機關。當然了這是個見智見仁的話題。
2、改革必須有突破口,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這是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探討。
找准突破口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
自黨的十五大以來,司法改革即納入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司法改革的具體表述上,十五大報告的表述是「推進司法改革」,十六大報告的表述是「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十七大報告的表述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一直到十八大報告的「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體現了一種堅持不斷、層層遞進的司法改革推動路徑。具體說來,這種遞進式的表述至少昭示了三點內容:
一是司法改革的目標不會變。相反,更加全面,更加清晰,更加宏大。二是司法改革的決心不會小。相反,更加堅定,更加持久,更加自信。三是司法改革的措施不會少。相反,更加廣泛,更加自主,更加靈活。
實際上,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自黨的十五大以來,司法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涉及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已經有了巨大進步。但改到今天,似乎遇到了瓶頸問題。那麼下一步如何「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我的考慮是:找准突破口,掃清內外障礙,推動司法制度的全面發展和完善。
我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可以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突破口:
第一,以法官單獨序列管理改革為突破口,建立一支能夠當之無愧地享受高地位、高待遇、高權威的法官隊伍,打牢司法公正與公信的組織基礎。法官的素質決定正義的質量。要保證法官的質量,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司法職業培養制度,把兩年的司法職業訓練作為進入法官職業的前置條件;二是注重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建設,形成法治的同盟軍;三是建立與法官素質、職業特點相適應的法官保障制度。
第二,以法院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探索法院經費和法官的兩級管理模式,將審判工作與管理工作嚴格分離,減少司法對地方的依賴和對內部的依賴。實際上法院管理體制改革已經經過了長期研討,不論是曾經提出過的全國統管說、上提一級管理說、兩級管理說,其核心都是讓人民法院擺脫地方干預和內部影響,克服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
第三,以確保審判獨立為突破口,從觀念上掃清障礙、消除誤解,從制度上加強保障和監督,消除人情關系、物質利益對司法公正的影響,為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提供前提條件。
第四,建立以外部標准為主、內部標准為輔的司法評價機制,平衡司法評價的法律標准和社會標準的關系,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出發,塑造和引領著全體司法人員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偉大事業。
Ⅲ 司法體制改革的思路
1、完善機構設置,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改革司法機關相互關系以及刑事訴訟、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職權配置,在偵查、公訴、審判等職權中使決定批准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予以合理配置。同時要改革司法機關內部權力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內部工作機構設置和管理機構的分工,合理劃分上下級審判、檢察
機關的工作職能,理順上下級審判、檢察機關的關系,建立以審判權、檢察權為中心的管理體制,形成配置科學、運行順暢、公開透明的司法工作機制。
2、堅持不懈地推進司法隊伍建設,建設合格的、高素質的司法官隊伍。應當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完善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制度,建立有利於法官、檢察官、律師形成法律職業共同體的制度。應當加快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有利於各類工作人員各盡其能的管理體系。改革司法官培訓、管理和保障制度,不斷提升司法官員辦案和獨立行使職權抵禦不當干預的能力。改革法官、檢察官培訓體系,實行任職前定期培訓制度,新任司法官員不僅必須通過司法考試,並且必須經過一定時期專門司法實務的培訓方可擔任法官、檢察官。健全司法人員行為規范,規范司法人員行為,確保司法人員形成公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司法作風。
3、改革司法保障制度和司法監督制度。沒有司法保障,也就沒有司法公正。堅持黨的領導、人大監督和司法機關獨立行使職權的有機統一,堅持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干涉司法活動的原則,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司法機關和司法官員依法獨立公正辦理案件,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強化有效抵制各種不當干涉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依照司法規律和司法實踐的客觀需求,強化對審判權、檢察權的監督機制建設,完善人大監督、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的制度,確使司法機關得到有效的監督,又防止各個方面的不當干預。改革當前司法保障體制,應當伴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財政制度進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實現。完善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經費保障制度和標准,建設司法經費正常增長機制,逐步使司法保障制度成為維護司法公正的有利條件。
Ⅳ 履職盡責干什麼 如何做到「履職盡責」
1、熱愛本職工作: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想履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首先就要在思想上並在內心上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工作有興趣,要在沒有絲毫的被動和不滿,並能從自己的工作中能夠獲得幸福感的這種情況下心甘情願地想做好這份工作。
2、熟悉精通工作:要熟悉自己的本職工作,知道自己工作的性質,自己所分管的任務是什麼,職責是什麼,既要熟悉,更要精通熟練,所以平時要多看看自己的職責要求,並且多練習自己的業務技能。
3、樹立責任意識:就要對自己嚴格要求,樹立責任意識,在工作的時候把履職盡責的責任放在第一位,認清楚自己的工作是光榮的,在很重要的。
「三嚴三實」不僅要求黨員幹部嚴於修身,講紀律守規矩;更要求黨員幹部履職盡責,敢擔當有作為。
只有籍「三心」提升精神境界、籍「三學」提升履職能力、籍「三不」提升工作效能,才能真正做到「履職盡責」,完美地詮釋一位公民的責任與擔當。
(4)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會擴展閱讀:
責任意識是一種自覺意識,表現得平常而又樸素。責任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責任意識的培養。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強調的是熱愛祖國的責任;
「擇鄰而居」講述的是孟母歷盡艱辛、勇於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
「卧冰求魚」是對晉代王祥恪盡孝道為人子的責任意識的傳頌……一個人,只有盡到對父母的責任,才能是好子女;
只有盡到對國家的責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盡到對下屬的責任,才能是好領導;
只有盡到對企業的責任,才能是好員工。
只有每個人都認真地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社會才能和諧運轉、持續發展。
責任是使命的召喚、是能力的體現、是制度的執行。只有能夠承擔責任、善於承擔責任、勇於承擔責任的人才是可以信賴的人。
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不是智商、領導力、溝通技巧等,而是責任——一種努力行動,使事情的結果變得更積極的意識。
所謂的責任意識,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麼是責任,並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和參加社會活動過程中責任,把責任轉化到行動中去的心理特徵。
有責任意識,再危險的工作也能減少風險;沒有責任意識,再安全的崗位也會出現險情。責任意識強,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責任意識差,很小的問題也可能釀成大禍。有責任意識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愛,讓人放心。
Ⅳ 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司法體制改革的內容有哪些
一是開展量刑規范化試點,將量刑納入法庭審理程序,規范和制約了法官自由裁量權。二是改革和完善審查逮捕制度,省級以下人民檢察院逮捕職務犯罪嫌疑人由上一級檢察院審查批准;實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錄音錄像;規范檢察機關扣押、凍結款物工作。三是加強了看守所監督工作。四是改革和完善對刑罰執行活動的法律監督制度,建立刑罰變更執行同步監督機制。五是加強了人大對司法工作的監督,完善程序、落實責任;建立健全了司法機關與黨外人士的溝通、通報、聯絡和聯席會議制度,進一步加強了黨外人士對政法機關的監督。六是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充分發揮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的作用;總結人民監督員制度試點經驗,推進監督員制度法制化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第三十三條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Ⅵ 粵2071是哪個法院
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於2008年10月13日掛牌成立,前身是中山市人民法院,管轄中山市15個鎮區轄區范圍內的刑事、民事等各類審判、執行案件及全市一審行政案件,現有在冊幹警518人,其中入額法官128人。
在全國基層法院中,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數量長期位居前十。我院2014-2018年受理案件(新收加舊存)為37139件、47866件、68295件、78697件、83596件,分別增長28.88%、37.13%、42.68%、15.66%和6.23%。2019年,我院受理案件82268件,法官人均受理案件達658件。
建院以來,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創新為抓手,以改革為引擎,深入落實司法責任制,推進專業化審判,注重人才培養,為基層司法改革積累經驗。改革成效獲中政委、最高法院、廣東省委、中山市委肯定,2017年7月10日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對該院改革經驗作了推介,被最高法院編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選編(第一批)》。2018年4月8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會議召開,該院改革經驗作為惟一的法院案例入選全省深化改革18個典型案例。2018年7月24日深圳召開的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上再次對該院改革經驗做了推介。司法改革的「中山模式」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的改革亮點。
2017年獲評全國繁簡分流改革示範法院、集體和個人獲評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法院辦案先進標兵等榮譽;2018年集體和個人獲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家事審判「先進個人」等榮譽;2019年集體和個人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七五」普法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刑事審判先進集體、維護全國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等榮譽。2020年集體和個人獲評全國法院新聞輿論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先進個人、全國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法院「基本解決執行難」工作個人二等功等榮譽。
Ⅶ 什麼是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
司法體復制改革中,司法責任制、制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省級統一管理等四項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制度性措施。
今年7月,中央政法委在上海召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明確試點要求。中央政法委會同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以及中央政法單位,及時出台關於司法責任制、法官檢察官職務序列及配套工資制度、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編制管理等方面改革意見,明確改革方向和政策導向。
Ⅷ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是什麼會議提出的
司法體制四項改革通過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並從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多個方面推動司法體制改革。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社會體制改革的意見及貫徹實施分工方案》,明確了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制定了各項改革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上海市司法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對若乾重點難點問題確定了政策導向。
一次次會議,一項項部署,努力把藍圖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現實。嚴格規范減刑、假釋、保外就醫,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執法司法公開全面推進……隨著一系列帶有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結合的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司法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向縱深推進。
司法體制改革意義:
1、司法體制改革要符合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動搖。
現代社會,任何一種政治體制模式,都需要對國家權力建立必要的監督制約機制,以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自由、秩序和安寧。至於權力監督制約機制的具體形式,則與一個國家的政權性質、政治體制和本國國情等緊密相聯。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三權分立的憲政制度的根本區別在於國家權力統一由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但並不是所有的權力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直接行使,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設立的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分別代表國家行使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權力機關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人民代表大會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又是監督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工作的監督機關。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一個重要特色。
與西方憲政制度另一個不同的是,中國的檢察機關是在人大之下與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平行的國家機關,它和審判機關共同構成中國的司法機關,檢察機關的任務是以履行國家的法律監督為專門職責,目的是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正確實施。這是中國憲政制度在國家權力監督制約方面的又一個重要特色。
2、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中國現行的司法制度,是適應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需要而建立和發展起來的,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2006年黨中央做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決定》,《決定》深刻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工作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指出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在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中所肩負的重要使命,對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加強法官和檢察官隊伍建設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中央專門就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做出決定,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要與深入貫徹好《決定》的精神和要求結合起來,推動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充分發揮司法機關在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3、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各種社會矛盾也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特別是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推進,公民的權利意識、法律意識不斷增強,經濟社會轉型中各種利益沖突和矛盾糾紛大量地以訴訟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人民群眾對通過司法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和保障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
司法環境出現的這種新變化,必然要對司法工作提出相應的新要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要適應這種新變化、新要求,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推進司法改革的根本出發點,牢固樹立「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觀念,改革的措施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期望,從人民群眾反映最突出、要求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制約司法公正的環節入手,使改革的成果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願望,切實有效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4、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在全社會實現公平正義,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這是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功能和作用作出的新論斷、新概括,也是對新時期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司法機關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把司法體制改革放在黨和國家政治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的大局中來考慮,突破制約司法工作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機制性障礙,以更好地履行司法職能,使司法成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後盾,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5、司法體制改革要有利於加強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執政地位是通過對國家政權機關和社會的領導來實現的。當然,黨不是政權本身,不能取代政權機關的職能。黨對各級政權機關、組織和團體等的領導,主要體現在支持和保證它們依法履行職責方面。在司法領域,黨對司法的領導重點是對司法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上的領導,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要進一步發揮黨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優勢,改革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改革的舉措要有利於加強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有利於確保司法機關的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人手中,有利於切實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
Ⅸ 最高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召開,發出哪些重要信號
沒有。內設機構公廳協助院領導處理檢察政務,組織協調院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決策的貫徹實施,組織安排機關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負責文件起草;管理秘書事務;處理檢察信息,編發內部刊物;處理機要文電;負責人大代表聯絡工作和特約檢察員的聯系工作;負責領導同志批事項的督查工作;負責機關公秩序管理和機關日常值班及保衛工作;負責檢察統計、檔案管理、保密工作;負責對檢察技術信息研究工作的指導;對下級檢察院的相關業務進行指導。下設檢察長公室、綜合處、信息處、秘書處、人民監督工作公室、機要處、統計處、檔案處、保衛處。政治部政治部主要協同中央主管部門和省級黨委負責全國檢察機關黨的建設和隊伍建設工作。開展具有檢察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協同中央主管部門和省級黨委負責省級檢察院領導班子的考核、配備及後備幹部的考察工作,有關任免手續;承擔全國檢察系統機構編制工作以及檢察機關的專業技術職稱、工資津貼和獎勵工作,制定檢察機關有關幹部管理規定,並組織實施;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司法警察的管理、培訓、考核工作的指導;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和直屬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和幹部考核、任免、調配、獎勵及勞動工資管理工作;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宣傳工作以及對全國檢察機關宣傳工作的指導;負責對檢察報刊、雜志、出版審查工作的指導;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規劃指導檢察機關的培訓基地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工作;指導國家檢察官學院及其分院、培訓中心的工作;指導全國檢察機關的幹部人事管理工作。下設幹部部、宣傳部、教育培訓部、公室。偵查監督廳負責對全國刑事犯罪案件(包括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的貪污賄賂、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等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審查批捕、決定逮捕和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工作的指導;承應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審查批捕、決定逮捕案件;承下級人民檢察院批捕檢察部門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指導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審查批捕工作;研究審查批捕業務規范化建設,制定有關規定。下設公室、偵查監督處、審查逮捕一處、審查逮捕二處。公訴廳負責對全國刑事犯罪案件(包括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的貪污賄賂、國家工作人員瀆職等犯罪案件)的審查起訴、出庭公訴、抗訴工作的指導;負責對人民法院刑事審判活動實行監督工作的指導;承應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抗訴的案件,對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及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刑事案件,出庭履行職務;承下級人民檢察院起訴檢察部門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指導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案件的審查起訴、出庭公訴工作及相關工作;研究起訴檢察業務規范化建設,制定有關規定。下設公室、公訴一處、公訴二處、公訴三處、抗訴處。反貪污賄賂總局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貪污賄賂、挪用公款、巨額財產來源不明、隱瞞境外存款、私分國有資產、私分罰沒財物等犯罪案件偵查、預審工作的指導;參與重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直接立案偵查全國性重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組織、協調、指揮重特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負責重特大貪污賄賂等犯罪案件的偵查協作;研究分析全國貪污賄賂等犯罪的特點、規律,提出懲治對策;承下級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貪污賄賂檢察業務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偵查一處、偵查二處、業務指導處、指揮中心。瀆職侵權檢察廳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等案件的偵查、預審工作的指導;參與重大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的偵查;直接立案偵查全國性重大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組織、協調、指揮跨省市的重特大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的偵查以及個案協查工作;研究分析全國瀆職侵權犯罪的特點和規律,提出懲治對策;承下級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部門工作中重大、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瀆職侵權檢察業務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瀆職案件檢察處、侵權案件檢察處、偵查處。監所檢察廳負責全國檢察機關對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減刑、假釋、保外就醫等變更執行和對監獄、看守所、勞動教養機關的活動是否合法以及對超期羈押監督工作的指導;負責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改造過程中發生的虐待被監管人案、私放在押人員案、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案、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案的偵查工作和其它自偵案件立案前調查工作的指導;承下級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監所檢察業務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監獄檢察處、看守所勞教檢察處、監所執行檢察處、駐司法部燕城監獄檢察室。民事行政檢察廳負責對全國民事經濟審判、行政訴訟監督工作的指導;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確有錯誤的民事、經濟、行政判決和裁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對最高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民事、經濟、行政案件,出庭履行職務;研究分析全國民事經濟審判、行政訴訟監督工作中的重大疑難問題,提出工作對策;承下級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工作中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民事、行政監督業務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民事處、行政處。控告檢察廳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控告和舉報工作的指導;受理公民的報案、舉報和控告;對舉報線索進行分流,對檢察機關管轄的性質不明、難以歸口處理的舉報案件線索進行初查;綜合反映控告和舉報情況;研究、制定控告和舉報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舉報工作處、來信處、來訪接待室。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刑事賠償工作的指導;受理公民的刑事申訴;受理服刑罪犯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依法查處檢察機關管轄的刑事申訴案件,督促檢查有關部門查報結果;綜合反映刑事申訴和刑事賠償工作情況;承檢察機關的刑事賠償事項;研究、制定刑事申訴、刑事賠償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申訴一處、申訴二處、刑事賠償公室。刑事申訴檢察廳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刑事申訴、刑事賠償工作的指導;受理公民的刑事申訴;受理服刑罪犯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的申訴;依法查處檢察機關管轄的刑事申訴案件,督促檢查有關部門查報結果;綜合反映刑事申訴和刑事賠償工作情況;承檢察機關的刑事賠償事項;研究、制定刑事申訴、刑事賠償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申訴一處、申訴二處、刑事賠償公室。鐵路運輸檢察廳負責對全國鐵路運輸檢察工作的指導;直接參與或組織協調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在全國有影響的鐵路運輸重大案件的偵查;負責對全國有影響的鐵路運輸重大案件的審查批捕、起訴工作的指導;研究、分析發生在鐵路運輸中的刑事犯罪情況、趨勢,並提出對策;研究、制定鐵路運輸檢察業務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刑檢處、職偵處。職務犯罪預防廳負責對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指導;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進行研究、分析並提出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和檢察建議;負責預防職務犯罪的法制宣傳工作;負責全國檢察機關對檢察環節中其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指導;承下級人民檢察院有關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疑難問題的請示;研究、制定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細則、規定。下設公室、預防處。法律政策研究室負責調查研究國家公布的與檢察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執行情況,提出意見和建議;承有關檢察工作法律案的起草工作;承涉及檢察工作的司法協助協定、引渡條約等法律文本草案的起草、談判工作;負責檢察應用理論研究工作;對徵求高檢院意見的國家立法草案、行政法規草案研究提出意見;對檢察工作適用法律問題提出司法解釋意見;對各級人民檢察院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中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負責檢察工作法制建設的調研、規劃;承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對檢察基礎理論研究工作的指導;指導檢察機關執法大檢查;收集管理圖書資料;編輯檢察工作應用法律、法規文件和檢察工作年鑒;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日常工作;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台事務工作。下設公室、法律應用研究處、法律專題研究處、法律資料研究處、檢察委員會秘書處、民事行政法律研究處。案件管理公室在案件管理中主要承擔管理、服務、參謀、監督職能,具體職責為:統一負責案件受理、流轉;統一負責案流程監控;統一負責扣押、凍結款物的監管;統一負責以高檢院名義制發的案件文書的監管;統一負責組織案質量評查;統一負責業務統計、分析;負責案件管理工作宏觀指導;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完善、管理全國檢察機關統一的融案件、審批、管理、監督、統計、查詢於一體的案件管理信息系統;負責院領導交的其他工作。下設案件綜合管理處、案件流程管理處、案件質量管理處和案件統計信息管理處。死刑復核檢察廳死刑復核檢察廳的具體職責為:對最高人民法院復核的死刑案件,認為確有必要的,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對最高人民法院通報的死刑復核結果進行分析研究;負責對省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死刑二審案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承擔檢察機關死刑案件適用死刑政策和死刑標準的研究工作;承擔院領導交的其他相關工作任務。下設公室、業務一處、業務二處和業務三處4個處級機構。紀檢組、監察局負責對全國檢察機關監察工作的指導;檢查檢察機關及其內設機構、直屬事業單位在執行法律、法規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上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規定中的問題;受理對檢察人員違紀行為的控告、舉報;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查檢察人員的違紀案件;受理檢察人員不服政紀處分的申訴。下設公室、案件審理室、執法監察室、巡視公室。國際合作局負責檢察機關的對外交流和有關國際司法協助,指導全國檢察機關開展國際交流的工作;負責全國其它地區的檢察機關與港、澳特別行政區依法進行聯系和相互協助的工作;負責全國檢察機關涉外個案協查工作的管理;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與外國檢察機關合作協議或議定書的文本起草、談判及簽定等對外協調、管理工作;編譯有關資料,掌握有關國際司法動態。下設公室、國際交流處、司法協助處。計劃財務裝備局負責對全國檢察系統的計劃財務裝備工作的指導;制定檢察機關財務裝備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對中央計劃、財政部門補助地方檢察院的案、裝備及基本建設經費進行分配和管理;負責全國檢察系統的檢察技術裝備、交通通信裝備、武器彈葯、服裝的統籌計劃和管理工作的指導;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和事業單位經費及基本建設、外事等各種經費的申請、核算和管理及各種裝備物資的統一購置和分配。下設公室、計劃處、財務處、裝備處、科研處。機關黨委機關黨委主要負責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黨組織工作;負責本院機關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對黨員、幹部進行監督;領導本院工、青、婦、群眾組織及統戰工作。下設組織部、宣傳部等機構。離退休幹部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離退休幹部工作首席大檢察官的方針、政策;組織離退休幹部閱讀、學習文件等活動;負責離退休幹部的醫療保健、生活福利、休養、用車和文體活動等服務工作的安排;有組織有領導地發揮離退休幹部在社會主義兩個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承擔其它有關離退休幹部的工作。下設公室、一處、二處、咨詢委員公室[1]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公室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公室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的事機構和按照機關內設機構管理的廳級非常設機構。主要承擔檢察機關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綜合調研、協調督以及修改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和刑事訴訟法的研究論證工作。下設三個處。
Ⅹ 刑事訴訟改革難題怎麼破
2017年7月,全國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會提出,要將科技創新與司法體制改革融合起來,深入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努力構建適應實踐需要、符合司法規律、體現時代特徵的刑事司法新模式。這既是會議的主題,更是時代提出的課題。
統一標准,大數據提高辦案質效
司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件案件偵結後,公安認為案件板上釘釘了,檢察院說證據不行;檢察院認為事實很清楚了,法院說證據不充分。產生這樣的分歧,不只是辦案人員認知和能力問題,更是證據標准問題。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核心是證據,只有證據在法庭上經得住檢驗,才能定罪量刑,確保司法公正。
以問題為導向,依託大數據技術,突破口就是統一證據標准。通過建立統一的證據標准、規則指引,使整個刑事訴訟活動全程可視、全程可控、全程留痕,對於防範冤假錯案的發生,確保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懲罰,具有重大意義。上海高院黨組書記、院長崔亞東說。
實時監控,數據「說話」有據可依
在以往,不少案件由於證據收集不合法,帶病進入訴訟程序,最終要麼不被法庭採納,放縱了犯罪,要麼導致事實認定錯誤,釀成冤假錯案。
全國司法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會指出,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應用為創新監管方式提供了有利契機。要善於運用現代科技創新傳統監管方式,變人工監管為智能監管、事後監控為實時監控、粗放監督為精準監督,提高監管科學化、程序化、公開化水平,確保司法公正廉潔。
打破壁壘,搭建跨部門辦案平台
大數據的前提和關鍵是開放共享。現實情況是,由於公檢法三方都有各自的信息化辦案系統,相互之間不能實現信息網上傳輸和數據共享,大量的文書需要人工流轉,導致辦案周期長、成本大。
會議提出,要站在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時代潮頭,主動適應智能輔助辦案系統建設和應用的實際需要,擯棄本位主義,加強協同配合,推動形成有利於平台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共用、業務銜接聯動的體制機制。
政法各機關有效協作,才能把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刑事訴訟原則落到實處。會議要求,要在公檢法之間搭建專網,統一數據規格和交換標准,實現辦案系統互聯互通、數據自動推送、資源共享共用,推動向同一辦案平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