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危害社會

刑法危害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4-23 11:42:28

① 根據刑法第13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是指危害社會的、依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以判處刑罰也可以免予刑罰處罰。
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的法定分類,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所作的分類。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根據犯罪所侵犯的法益性質,將犯罪分為十類: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② 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是的。刑法規定的犯罪必然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的。當然,犯罪也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有所調整。

③ 刑事違法性與社會危害性的關系

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徵,是刑法對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犯罪行為的否定的法律評價。在刑法實行了罪刑法定原則後,刑事違法性就成為一切犯罪必不可少的基本特徵。在罪刑法定的意義上說,沒有刑事違法性也就沒有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刑事違法性的基礎;刑事違法性是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現。只有當行為不僅具有社會危害性,而且違反了刑法,具有刑事違法性的時候,才能被認定為犯罪。
而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徵。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指犯罪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犯罪的本質特徵在於它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如果某種行為根本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危害,刑法就沒有必要把它規定為犯罪;某種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認為是犯罪。由此可見,犯罪的社會危害性是質和量的統一。

④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怎麼判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問題: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是刑法分則第二章罪名的概稱。這類犯罪侵害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客觀表現為實施了各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量刑方面: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一般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此類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破壞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七條規定:破壞軌道、橋梁、隧道、公路、機場、航道、燈塔、標志或者進行其他破壞活動,足以使火車、汽車、電車、船隻、航空器發生傾覆、毀壞危險,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⑤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量刑標準是什麼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個概括性的罪名,這類犯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客觀表現為實施了各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它同侵犯人身權利的殺人罪、傷害罪以及侵犯財產的貪污罪、盜竊罪等有顯著的不同,危害公共安全罪包含著造成不特定的多數人傷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危險,其傷亡、損失的范圍和程度往往是難以預料的。因此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普通刑事犯罪中危害性極大的一類犯罪。《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築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物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據2020年2月6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法發【2020】7號),故意傳播新型冠張病毒感染肺炎病原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危害公眾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1. 已經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
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病原攜帶者,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並進入公共場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造成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
其他拒絕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提出的防控措施,引起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的規定,以妨害傳染病防治罪定罪處罰。

⑥ 危害社會治安犯罪、刑事犯罪、經濟犯罪

一、「危害社會治安犯罪」不是我國《刑法》中具體的罪名,也不是某一類型的罪名。就其基本語意,「危害社會治安」泛指損害社會安寧的秩序,由於一切違法犯罪都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危害,也就損害著社會安寧的秩序,因此危害社會治安幾乎等同於違法犯罪。
二、經濟犯罪,也是刑事犯罪的一種。界定並不規范,大致貪污、挪用公款、賄賂類(受賄、行賄)、詐騙、金融詐騙類、職務侵佔、虛開增值稅發票、偷稅、抗稅、走私類、非法經營等都習慣稱為經濟犯罪,但盜竊、搶劫、綁架雖然也有經濟內容但一般不稱為經濟犯罪。
三、刑事犯罪,是一個大概念。經濟犯罪只是刑事犯罪的一種類型。
刑法第十三條【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⑦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量刑標准

你好,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的范圍太過於廣泛,包含了各種類型的罪名,其量刑標准也各有不同。輕則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重則死刑,還可能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在法律上稱危害公共安全罪,該罪是一個概括性的罪名,該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共安全,其主體主觀上分為故意或過失,但客觀方面表現為實施了各種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造成不特定多數人的傷亡或者公私財產重大損失,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犯罪。關於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我國刑法以及刑法修正案中有具體規定,根據刑法分則第二章以及《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的規定,危害公共安全罪共有四十七個罪名,每個罪名都有不同的量刑標准。該類犯罪通常以情節的惡劣與否以及造成的後果是否嚴重來進行量刑,例如,以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一旦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危害公共安全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行為,這種行為不針對特定的對象,可能會給不確定的多數人造成損害。我國刑法把危害公共安全類的罪名放在了刑法分則的第二章,可見其危害程度僅次於危害國家安全,因此要保證公共安全,避免發生此類行為。
【法律依據】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二章全部內容,從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險物質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到第一百三十九條【消防責任事故罪;不報、謊報安全事故罪】。
二、《刑法修正案(三)》、《刑法修正案(六)》、《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

⑧ 刑法的各種危害行為

刑法上危害行為: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⑨ 無意識的危害社會的動作不屬於刑法意義上的危害行為

無意識的危害社會的動作不屬於刑法意義上的危害行為,這句話是正確的。因為在犯罪構成中,必須要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而因危害行為系由人在無意識狀態下實施的,所以不構成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於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於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9)刑法危害社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

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⑩ 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犯罪行為,這句話對嗎

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是犯罪行為這句話不對。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構成犯罪須符合三個條件,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即使一個行為嚴重危害社會,但如果沒有規定,則不構成犯罪。犯罪行為是犯罪人所實施的違反刑法規定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學著重從下列角度研究犯罪行為:
1、把犯罪行為作為犯罪心理演化過程的一個階段進行研究,如犯罪意識到犯罪動機到犯罪行為到犯罪結果;
2、研究犯罪行為方式,從中發現規律和特點,為制定預防和控制犯罪的政策提供依據;
3、研究某個犯罪者的犯罪行為方式,為改造該罪犯提供幫助。
犯罪行為是符合犯罪四個構成要件的行為,而其中作為罪體客觀方面構成要素的行為,是指行為主體基於其意志自由而實施的具有法益侵害性的身體舉止。犯罪主體是指實施犯罪行為的人。每一種犯罪,都必須有犯罪主體,有的犯罪是一個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數人實施的,犯罪主體就是數人。根據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犯罪的,構成單位犯罪,因此,單位也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客觀方面是指犯罪行為的具體表現,比如犯詐騙罪,犯罪人具有虛構事實、欺騙他人的行為,販毒罪具有販賣毒品的行為等。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和犯罪對象是不同的,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所直接針對的對象,如殺人罪、傷害罪,犯罪對象是具體的被害人,而犯罪客體是指刑法所保護的公民人身權利不受非法侵害的這種社會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銀行告知書有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6 15:38:42 瀏覽:101
旅遊行政法規是由什麼制定的 發布:2025-01-16 14:44:49 瀏覽:306
教師職業道德的定義 發布:2025-01-16 14:40:37 瀏覽:788
法庭與法院的區別 發布:2025-01-16 14:29:40 瀏覽:536
資產轉讓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14:28:11 瀏覽:59
勞動法2017全文哺乳期 發布:2025-01-16 14:24:56 瀏覽:693
勞動法里出差發燒算什麼 發布:2025-01-16 14:06:42 瀏覽:252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