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是我國的
1. 我國現行《刑法》是何時頒布的
我國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專會議通過。
1997年3月14日第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後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修正;
(1)刑法是我國的擴展閱讀
刑法的修正時間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修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修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修正。
2. 我國刑法第18條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
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
1、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
2、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刑法是我國的擴展閱讀:
醉酒犯罪分為病理性醉酒犯罪和生理性醉酒犯罪,前者不負刑事責任,後者需要付全部刑事責任。
病理性醉酒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在病理性醉酒的情況下犯罪一般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如果行為人知道自己屬於病理性醉酒仍然飲酒的,醉酒後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是指所飲不足以使一般人發生醉酒的酒量而出現明顯的行為和心理改變,在飲酒時或其後不久突然出現激越、沖動、暴怒、以及攻擊或破壞行為,可造成自傷或傷人後果。
發作時有意識障礙,亦可出現錯覺、幻覺和片斷妄想。發作持續時間不長,至多數小時。常以深睡結束發作,醒後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顧病理性醉酒不負刑事責任。
3. 我國《刑法》中八大重罪是哪些
我國《刑法》中八大重罪是指: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必須達到重傷或者死亡)、強奸罪、搶劫罪、放火罪、販賣毒品罪、投放危險物質罪和爆炸罪。
《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20條第3款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刑法是我國的擴展閱讀:
關於八大重罪的相關說明:
1、「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不是獨立的罪名,是構成故意傷害罪時要求達到的結果。
2、投放危險物質罪,是2002年時最高法院和檢察院出的司法解釋把「投毒罪」改成了「投放危險物質罪」
3、強奸罪還包括了以前的「姦淫幼女罪」,同樣是2002司法解釋規定的結果。
4、「無限防衛」和通常說的「八大重罪」沒有直接關系,根據《刑法》20條第3款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4. 我國刑法規定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
根據我國《憲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版機關是全國人民代權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5. 我國刑法處罰的是什麼行為
犯罪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三個方面,而刑法處罰的正是犯罪行為。
6. 我國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用來懲罰犯罪和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家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財產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保護公民的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社會主義建設順利進行。
7.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分別體現在刑法第3條、第4條和第5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7)刑法是我國的擴展閱讀:
一、罪行法定原則:
1、基本含義: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基本內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習慣法。刑法淵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機關依法制定的刑事實體法律規范。除此之外,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為刑法的淵源。在我國,刑法的淵源包括刑法典和單行刑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後法。只有在行為的時候已經存在並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對所發生的行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溯及力問題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表達了這一思想。
嚴格的罪刑法定: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釋。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確定的罪刑法定:刑罰法規的適當。
二、罪責行相適應原則
1、基本含義: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2、注意事項:
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由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根據該原則,在適用刑法時,應將刑罰的輕重與行為人的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在制刑、量刑、行刑各個環節均應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基本含義: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2、主要內容:
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該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有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權與言論權等等。
如果憲法法律只規定了權利而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每個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那隻是空中樓閣而已。
每個人的權利應該受到憲法法律的平等保護。每個公民的權利受到憲法法律保護的程度應該相同,不應該厚此薄彼,不應該區別對待。
同樣的違法行為應受到相同的法律懲罰。法律不僅平等地保護合法權益,也平等地追究違法行為。不論是誰實施違法行為。
不論其職位高低,不論其財富多少,都應當依法平等加以追究,不應法外施刑,也不應法外施恩,決不允許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存在。
四、罪責自負原則:
1、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誰犯了罪,就應當由誰承當刑事責任;刑罰只及於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
2、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要求:
(1)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對於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不能對其定罪;
(2)刑罰的對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對於僅與犯罪者有親屬、朋友、鄰里等關系而沒有參與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五、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含義和要求。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並要求主客觀兩方面的有機統一。
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造成現實的侵害。
如果缺少主觀或者客觀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
8. 我國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什麼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則是罪行法定原則、罪責行相適應原則和法律面前版人人平等的原則權。
1.行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責行相適應原則: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基本含義是: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屬於我國哪一類法律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