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總論精釋第二版

刑法總論精釋第二版

發布時間: 2022-04-23 21:23:26

Ⅰ 柏浪濤的學術著作

刑法攻略》
《刑法要義》
《侵犯知識產權罪研究》 《刑法總論精釋》(陳興良主編)
《刑法歷次修正案權威解讀》(周光權主編)

Ⅱ 車浩本科在哪

車浩本科學校沒有在網上公布。

2000年-2007年,北京大學刑法學碩士、博士。

2007年-2008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任教。

2008年-2010年,清華大學法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10年-,北京大學法學院任教。

兼任北京大學犯罪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刑事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公安部法制局特邀專家,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掛職),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掛職)等社會職務。

著編

《階層犯罪論的構造》(獨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刑法教義的本土形塑》(獨著),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

《車浩的刑法題》(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總論精釋》(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刑法各論精釋》(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

《當代刑法思潮論壇》(三卷本)(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Ⅲ 付立慶的科研成果

1.《法治的臉譜》,中國檢察出版社2004年版;
2.《法治的聲音》,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3.《主觀違法要素理論——以目的犯為中心的展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構成理論:比較研究與路徑選擇》,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刑法總論》,【日】山口厚著,(獨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從新判例看刑法》【日】山口厚著,(與劉雋合譯,第一譯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版。 1.無情的法律與理性的詮釋——許霆案的深層解讀(第二主編),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和諧社會語境下刑法機制的協調(副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版。
3.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與行政違法行為的界限及懲罰機制的協調(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1.《刑法分論》(謝望原、赫興旺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2.《刑法總論精釋》(陳興良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1版,2011年第2版。
(一)犯罪論體系序列
1. 犯罪概念的分層含義與階層犯罪論體系的再宣揚——以「教唆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規范理解為切入, 《法學評論》2015年第2期;
2.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理論的宣言與自省,《中外法學》2010年第1期;
3. 犯罪構成理論體系改造研究的現場敘事——兼對一種改良論主張的若干評論,
《法律科學》2009年第2期(轉載於《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4期);
4. 重構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基本依託和意義所在,《法學評論》2008年第6期;
5. 期待可能性的體系地位,《金陵法律評論》2008年春季號;
6. 違法性理論的應然位置,《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轉載於《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11期);
7. 關於德日犯罪論體系的若干辯駁,《雲南法學》2008年第3期;
(收入於改之、周長軍教授主編:《刑法與道德的視界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論研討》,中國人民公安 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體系的目標定位——二階層、三階層還是四階層?
載馮軍主編:《比較刑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9. 重構我國犯罪構成理論所面臨的基本課題,
載梁根林主編:《犯罪論體系》,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0. 刑事領域的違法性沖突及其救濟——以社會危害性理論的檢討和反思切入,
與梁根林教授合著,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10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二)刑法基礎理論序列
11. 刑法規范的供給不足及其應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12. 刑罰積極主義立場下的刑法適用解釋,《中國法學》2013年第4期;
13. 論刑法用語德明確性與概括性,《法律科學》2013年第2期;
14. 行為犯概念否定論,《政法論壇》2013年第6期;
15. 應否允許抽象危險犯反證問題研究,《法商研究》2013年第6期;
16. 善待罪刑法定——以我國刑法第3條的檢討和反思切入,
《法學評論》,2005年第3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5年第8期轉載);
17. 論刑法適用中的隱性不平等——以劉海洋事件為視角的考察,
《法律科學》,2004年第2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4年第5期轉載);
18. 刑事一體化:梳理、評價與展望——一種學術史意義上的現場敘事,
載陳興良主編:《刑事法評論》,第14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三)主觀違法要素與目的犯研究序列
19. 非法定目的犯的甄別與定位——以偽造貨幣罪為中心,
《法學評論》2007年第1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4期轉載)
20. 論金融詐騙罪的非法佔有目的,《法學雜志》,2008年第4期;21. 論中國刑法中的典型的法定目的犯,《法學雜志》,2006年第1期;
22. 論目的確定的推定化,《當代法學》,2008年第2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8年第6期轉載)
23. 論主觀違法要素的地位與范圍,《刑事法評論》第17卷,2006年3月版;
24. 論主觀違法要素理論的誕生與發展,《刑事法探究》第一卷,2007年5月版。
(四)財產犯一般理論序列
25. 論刑法介入財產權保護時的考量要點,《中國法學》2011年第6期;
26. 論刑法對財產權保護中的均衡性原則,《法學》2011年第5期;
(五)刑法適用具體問題研究序列

27. 論搶劫罪與強拿硬要型尋釁滋事罪之間的關系——以孫某尋釁滋事案為切入點,
《法學》2015年第2期;
28. 「情節較輕」的認定應不考慮法定從寬情節——以防衛過當故意殺人行為的量刑為切入,
《法學雜志》2014年第10期;
29. 累犯情節前置論,《法學》2014年第7期;
30. 死刑案件裁量過程中的司法軟骨病及其祛除,《法學》2013年第10期;
31. 惡意散布他人捏造事實行為之法律定性,
《法學》2013年第6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12年第11期轉載);
32. 綁架罪既遂標準的重新論證,《法學評論》2012年第1期;
33. 論綁架罪的修正構成的理解與適用——兼評修正案對綁架罪的修改,
《法學家》2009年第3期(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9年第11期轉載);
34. 「躲貓貓事件」發生的根源在於制度性缺陷,《法學》2009年第4期;
35. 利用ATM故障惡意取款案法律性質辨析,《法學》2008年第2期;36. 許霆案背後的幾點反思,《法制日報》理論版,2008年1月20日。
37. 拐賣幼女並姦淫行為之定罪量刑,《法學》2007年第10期;
38. 「姦淫被拐賣的婦女」應如何理解,《法制日報》理論版,2007年9月9日。
39. 論軍警人員搶劫行為之法定刑適用,《法學雜志》,2007年第4期
(報刊復印資料《刑事法學》2007年第10期轉載)
40. 持假槍搶劫該如何定性,《法制日報》理論版,2009年4月8日。
41.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綁架致使被綁架人死亡之法律適用,,《人民檢察》,2007年第9期;
42. 典型案例的標本價值,《人民檢察》,2008年第7期;
43. 求仁而得仁,何怨?《人民檢察》,2007年第15期;
44. 婚內強奸犯罪化應該緩行,《刑事法判解》第4卷,2001年版;
45. 死刑犯的生育權,《刑事法判解》第5卷,2002年版。
47. 超越與缺憾——蘇力「一個不公正的司法解釋總置評」,《刑事法評論》,第13卷,2003年版。
(六)其他
在《南方周末》、《法制日報》、《檢察日報》、《時代潮》等報紙、雜志上發表法學隨筆20餘篇;在《北京商學院學報》、《現代財經》、《財會月刊》等雜志上發表經濟類論文5篇(2000年以前) 。

Ⅳ 刑法中的「非難」「非難可能性」是什麼意思

非難可能性是說非難的一種標准,意識是該行為是不是應該非難。近代刑法,為防止司法的恣意,切實地保障人權,提出了責任主義的原則,即「無責任無刑罰」。

責任主義下的責任,指的是主觀責任與個人責任。主觀責任是指僅在行為人具有責任能力與故意、過失時才能予以非難;個人責任,則是指只有對於行為人的個人行為才能予以非難。

(4)刑法總論精釋第二版擴展閱讀:

非難可能性有兩個基本條件:

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可能性與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可能性。

其一,行為人有可能作出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卻沒有作出這種決定。至於行為人有無可能作出這種意思決定,則取決於行為人是否達到責任年齡,是否具有責任能力,以及是否具有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

這是因為,如果沒有達到責任年齡、沒有責任能力,就不可能知道行為合法與否,因而不能作出正確決定;即使達到了責任年齡、具有責任能力,但如果不可避免地誤以為自己的行為合法時,也不能要求行為人作出符合刑法規范的意思決定。

其二,在行為當時的具體情形下,能夠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但行為人卻沒有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至於能否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則取決於行為人有無故意、過失以及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

這是因為,如果行為人沒有故意與過失,不可能預見到行為的不法後果,或者合理地以為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合法結果,就不可能期待行為人放棄這種行為。另一方面,即使行為人預見到或者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不法後果,但如果在行為的當時,行為人別無選擇,只能實施這種不法行為,法律也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符合刑法規范的行為。所以,責任要素除了包括責任年齡、責任能力以及故意、過失以外,還包括違法性認識的可能性與期待可能性。

Ⅳ 趙秉志的刑法總論第二版哪去買

去你們當地的 新華書店 直接訂購就可以了

Ⅵ 刑法罪名精釋的介紹

《刑法罪名精釋》(第二版)在1997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的基礎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後於2002年3月和2003年8月公布的關於執行刑法確定罪名的兩個「補充規定」,從罪名到內容作了較大的修改和補充。

Ⅶ 刑法各論精釋和刑法總論精釋有什麼區別

刑法來是規定犯罪、刑事源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Ⅷ 想充實法律專業理論知識,不知有什麼比較好的書推薦

建議讀些比較權威的著作,比如王利明《民法總則研究》、《合同法研究》、《物回權法研究答》,王澤鑒《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陳興良《刑法總論精釋》、《判例刑法學》,《行政訴訟法理論與實務(上下卷)(第2版)》(作者:江必新,出版社:北大)。

Ⅸ 王澤鑒的15本著作對於一個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應該以什麼順序來讀呢

現在主要的一共是17本,九本理論研究,八本判例研究,順序最好是先理論後判例,當然判例系列本科只看其中的一兩篇也沒問題。如果民法有基礎,已經讀過江平 、王利明、吳漢東的 民法學,或魏振灜的民法,或馬 、余的 民法原論的 就可以開始看民法研究,反復看個幾遍大概能有很大收獲和提升。沒什麼基礎的,想要靠王澤鑒民法研究系列打基礎的就別想了,一般是看不懂的看不透的,最主要的要怪王老的語言比起國內的大白話教材稍顯晦澀,而且知識結構沒那麼明顯,所以對國內的一般學生來說閱讀理解難度較大。畢竟雖然都是漢語著作,但是王澤鑒是立足德國台灣的民法來寫作,跟國內的中特版民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建議先讀了國內的 某些老師的教材,內心能有大致的民法框架,有初步民法邏輯思維結構,這樣才可以開始看王澤鑒的。本科生想要讀民法研究是很好的想法,但是必須先有知識基礎,國內的民法相關條文和論著先看過一些,然後再嘗試。當然,看王澤鑒的同時配合法學階梯導論和德國民法總論看自虐效果更出眾,還可以火上澆油再來本台灣法學基金會的德國民法典,還有日本的兩套民法講義,看完全部掌握住,我敢跟你保證,民商專業前十的學校畢業的優秀碩士也就你這水平了。
不瞎扯了,閱讀順序建議如下:①民法研究系列:就按照一般的排序看,民法概論、思維、總則先看哪個都可以,先看這三本,然後是債法原理、不當得利、人格權法,再然後 物權、侵權、損害賠償。②判例研究,八本的那種 你可以自己看然後在目錄上標出每一篇文章對應的部分是總則還是分則哪編,最好省事點直接上合訂本,已經排好順序了。
還有,不要趕功夫囫圇吞棗,王澤鑒的書用語簡練稍許拗口,有的地方可能需要反復琢磨,不要怕花時間,一定要反復看上五遍以上。

Ⅹ 王政勛的學術成果

1.《正當行為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共45.3萬字。該書獲司法部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2.《刑法修正論》,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約40萬字。2003年獲陝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3、《刑法的正當性》,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犯罪論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中國刑法》,參編5萬字,司法部統編教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2.《刑法學教程——罪責刑關系論》,教材,參編並協助統稿,西北大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撰寫5萬字。
3.《新編中國刑法學·總論卷》,教材,參編1.7萬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版。
4.《新編中國刑法學·分論卷》,教材,參編1.4萬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5.《刑法學》,教材,參編2.8萬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刑法學》,教材,參編約6萬字,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年版。
7.《刑法總論精釋》,陳興良主編,王政勛撰寫第三章和第六章。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1、《論客觀解釋立場與罪刑法定原則》,《法律科學》2011年第一期。
2、《從圖式理論看刑法解釋立場 一個實證的考察》,《中外法學》2009年第三期。
3、《范疇理論與刑法解釋立場》,《法律科學》2009年第六期。
4、《論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合理性——基於言伴語境理論的考察》,《法律科學》2008年第四期。
5、《刑法解釋問題研究現狀述評》,《法商研究》2008年第四期。
6、《論刑法適用的言外語境——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為例》,《刑事法評論》2008年第二期。
7、《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條件中的地位——兼論犯罪構成理論的完善》,《政法論壇》2007年第四期。
8、《論刑法解釋中的詞義分析法》,《法律科學》2006年第一期。
9、《刑事責任能力比較研究》,《寧夏社會科學》2004年第六期。
10、《中國刑法學研究會2002年年會論文綜述》,《中國法學》2002年第6期,《法律科學》2003年第1期。
11、《論社會危害性的地位》,《法律科學》2003年第二期。
12、《證券、期貨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研究》,《中國刑事法雜志》2003年第四期。
13、《正當防衛法律界定比較研究》,《人文雜志》2001年第五期。
14、《騙購外匯罪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二期。
15.《論比較刑法學的價值、方法與體系》,《政法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
16.《隱匿、銷毀會計資料罪研究》,《西京論壇》2002年第4期。 1.《論正當防衛的本質》,載《法律科學》2000年第6期,約1.1萬字。
2.《古典學派與近代學派的刑法理論及其比較》,約3.7萬字,載高銘暄、趙秉志主編:《刑法論叢》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54—388頁。
3.《論正當防衛的限度條件及防衛過當的主觀罪過形式》,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2期,約7000字。
4.《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研究》,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00年第4期,約8000字。
5.《商業誹謗罪比較研究》,1997年刑法學年會論文,載《刑法實施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約6500字。
6.《正當防衛限度條件的認定》,1998年刑法學年會論文,載《新刑法施行疑難問題研究與適用》,中國檢察出版社1999年版,約5000字。
7.《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罪研究》,約7000字,載高銘暄主編:《新千年刑法學熱點問題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版,系2000年刑法學年會論文。
8.《論司法實務中的死刑控制》,論文,獨立完成,載高銘暄、馬克昌主編:《刑法熱點疑難問題探討》,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1年刑法學年會論文,約8000字。
9.《論香港刑法中的不完整罪》,論文,載《香港法律制度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約1萬字。該文獲陝西省法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10.《漢魏之際關於肉刑問題的辯論》,載《唐都學刊》1996年第3期,約6000字。
11.《保險詐騙罪論》,載《刑法學專題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約8000字。
12.《自損行為研究》,載《中國法治探索》,陝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約1萬字。
13.《刑法淵源論》,約1萬字,載賈宇主編:《中國法治探索》第2卷,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論澳門刑法中的預備、未遂與中止》,載《澳門法律制度研究》,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10月版,約1萬字。
15.《朱元璋預防犯罪思想研究》,載《法律科學》1996年增刊,約6000字。
16.《論醫療行為的正當性》,約3000字,載《中國衛生法制》2001年第6期,第15—16頁。
17.《論自助行為的構成條件》,載《法律科學》2000年增刊,約5000字。
18.《姚福元詐騙、受賄、貪污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1993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8月版,約4000字。
19.《王劍春在承包鞋廠期間侵吞集體資金貪污案》,載《人民法院案例選》1995年第4輯,人民法院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約4000字。
20.《警惕保險詐騙罪》,獨立完成,4000字,載《企業瞭望》1997年第3期。
21.《簡論挪用公司資金罪》,載《陝西審判》1995年第4期,約7000字。該文獲西安市法學會1995年優秀論文二等獎。
22.《試論新刑事訴訟法中的被害人》,載《審判實踐》1996年第3期,約6000字。該文獲西安市法學會1996年優秀論文獎。 ⑴刑法學研究應該實現語言論轉向,刑法解釋本來採取著並且應該採取客觀解釋的立場。對刑法的客觀解釋是形式合理性和實質合理性的結合,是語義解釋和語用解釋的結合。語義解釋劃定了刑法文本意義的大致范圍,是客觀解釋的基礎;語用解釋補充、完善了刑法文本對當下案件的具體意義並使其明確化,保證了客觀解釋的實現。語義解釋應遵循語篇原則,解釋者必須往返穿梭於刑法文本的部分和整體之間,達到對法律概念、法律規范和法律精神准確、完整的理解;語用解釋是在具體語境中確定刑法文本的意義,解釋者應該在認知圖式和刑法文本、法律規范和案件事實、判決結論和大眾期待之間進行語篇外循環。
⑵應當區分「犯罪構成」和「犯罪成立條件」。犯罪構成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要條件,犯罪成立條件則是成立犯罪的全部條件,包括積極條件和消極條件。其中,犯罪構成是犯罪成立的積極條件;成立犯罪時,除了行為應符合犯罪構成外,還應具備消極條件———行為不屬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情形;行為不屬於正當行為;行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
⑶犯罪是社會危害性與刑事違法性的對立統一,社會危害性在立法上、司法上均具有重要意義,既應當反對只重視社會危害性而不考慮刑事違法性的法律虛無主義,又應當反對片面重視刑事違法性而不考察社會危害性的法律教條主義。
⑷死刑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必然聯系;目前不能廢除死刑的唯一理由,是民眾中存在的報應觀念。應當以罪該處死的故意殺人罪作為是否適用死刑的標尺,作為判斷行為是否屬於「罪行極其嚴重」的客觀標准,對許多死刑罪名,在實踐中不應該適用死刑。

熱點內容
天橋法院地址 發布:2025-01-16 13:05:15 瀏覽:960
受賄最新司法解釋 發布:2025-01-16 12:56:01 瀏覽:516
發票失控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1-16 11:41:49 瀏覽: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責任包括哪些 發布:2025-01-16 11:19:34 瀏覽:342
刑法理論論文 發布:2025-01-16 11:19:31 瀏覽:782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 發布:2025-01-16 11:17:46 瀏覽:401
崗位交接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6 11:04:05 瀏覽:668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