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區分制

刑法區分制

發布時間: 2022-04-23 22:06:19

刑法為什麼要區分主刑和附加刑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刑罰是統治階級懲罰犯罪的一種制裁方法。我國的刑罰就是人民法院代表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對犯罪分子所適用的制裁方法。
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附加刑。主刑就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於其他刑種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就是作為主刑的補充而附加適用,但也可以獨立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這實際上也屬於附加刑。我國刑罰就是通過有主有從、互相配合,有輕有重、互相銜接的設計方式,形成了嚴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刑種都有它特定的內容和作用。刑種的多樣性,是為了適應犯罪性質和情節的多樣性,便於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所以,這些刑種是切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的。
1、主刑,是指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的刑罰。主刑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適用;一個罪只能適用一個主刑,不能同時適用二個以上主刑。如前所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五種。
2、附加刑,指刑法規定,補充主刑適用的刑罰方法。其特點是既能獨立適用,也能附加適用。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Ⅱ 我國刑法包括哪些具體的表現形式

您好,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回僅指刑法典,在我國答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從廣義上來講,包括刑法典以及修正案,單行刑法以及刑法的司法解釋。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Ⅲ 正犯與主犯的區別、共犯與從犯的區別

1、行為不同:通說主張規范性實行行為說(實行行為說),即在正犯和共犯的區分上,應當以行為人是否親自實施了實行行為為基準進行判斷。在間接正犯的情形下,行為人並不是單純地引起他人的犯罪意願或者為他人犯罪提供方便,而是根據自己的意思,將他人作為犯罪工具加以利用,以實現自己的犯罪目的。

2、目的不同:這種假他人之手實現犯罪目的的行為,與自己親手實施犯罪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此,也屬於正犯傾向於規范性實行行為說的觀點進而認為,通說將(直接)正犯理解為親自實施基本構成要件行為、直接引起法益侵害的犯罪類型;共犯是以教唆、幫助等行為對正犯予以協力、加功,並通過正犯行為間接地引起法益侵害後果的犯罪類型。

3、定罪不同:另外,規范性實行行為說與我國刑法有關正犯與共犯的旨在解決定罪,主、從犯的界分旨在解決量刑的雙層區分制的共犯體系完全一致。

在具體問題的思考上,一方面,以刑法分則條文類型性地規定的構成要件行為為基準,具有直觀、簡潔、明快的優點,便於司法實踐操作;另一方面,根據規范性實行行為說,針對沒有參與構成要件行為的實行但在共同犯罪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參與人,即使不能認定為正犯,也絲毫不會妨礙其按照主犯加以嚴懲;相反,針對雖參與構成要件行為的實行但在共同犯罪中所做的貢獻不大或者起的作用較小的,即使認定為正犯,也不影響對其按照從犯加以處罰。

主犯與從犯區別:

1、策劃者和追從這區別:在共同犯罪中,主犯是進行策劃整個事件的核心,而從犯只是服從以及聽主犯的命令去做。

2、犯罪頻率區別:主犯多為參加多次共同犯罪或者全程參與,而從犯則是參與部分或者次數少於主犯。

3、犯罪強度的區別:主犯的實行行為通常強度較大、手段殘忍、技巧熟練,而從犯由於第一次或者次數少顯得技術生疏。

Ⅳ 刑法和刑罰的區別和相同之處

一、區別:

  1. 刑法是指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從廣義上說刑法還包括犯罪論、刑法論、刑法分版則三部分內容,犯罪論講述什麼是犯罪,刑法論講述犯罪如何處罰,刑法分則講述具體犯罪如何定罪處罰。

  2. 刑罰主要是指對犯罪的處罰,我國的刑罰體系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由輕到重分別是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驅逐出境四種。

  3. 總之一句話:刑權法是法律 ,刑罰是處罰。

二、聯系:

二者相同之處在於:兩者都是針對社會犯罪行為的矯正、懲罰、打擊的規則與行為。

Ⅳ 犯罪的刑法分類

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是形式與實質相統一的犯罪的混合概念。中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這一犯罪概念是對各種犯罪現象的理論概括,它不僅揭示了犯罪的法律特徵,而且闡明了犯罪的社會政治內容,從而為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提供了原則標准。
一、危害國家安全罪
危害國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行為。
危害國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投敵叛變罪,叛逃罪,間諜罪,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情報罪,資敵罪。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實施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及公共生產、生活安全的行為。
危害公共安全罪包括: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交通肇事罪,破壞交通工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毒罪,破壞交通設施罪。
三、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嚴重危害國民經濟的行為。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包括: 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走私罪,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金融詐騙罪,危害稅收征管罪侵犯知識產權罪,擾亂市場秩序罪
四、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的行為。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包括: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制職工勞動罪,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拐賣婦女兒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
五、侵犯財產罪
侵犯財產罪,是指故意非法佔有、挪用公私財物,或者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破壞生產經營的行為。
侵犯財產罪包括:盜竊罪,詐騙罪,搶奪罪,侵佔罪,聚眾哄搶罪,挪用特定款物罪,職務侵佔罪,挪用資金罪,設施勒索罪,搶劫罪,故意毀壞財物罪,破壞生產經營罪。
六、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是指妨害國家機關的社會管理活動,破壞社會正常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包括: 擾亂公共秩序罪,妨害司法罪,妨害國 ( 邊 ) 境管理罪,妨害文物管理罪危害公共衛生罪 ,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七、危害國防利益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是指違反國防法律、法規,拒不履行國防義務或以其他形式危害國防利益,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危害國防利益罪包括: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罪,阻礙軍事行動罪,破壞武器裝備、聚眾擾亂軍事管理區秩序罪,煽動軍人逃離部隊罪,故意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罪,僱用逃離部隊軍人罪,聚眾沖擊軍事禁區罪。
八、貪污賄賂罪
貪污賄賂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挪用公共財物以及損害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廉潔性的行為。
貪污賄賂罪包括: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賄罪,單位受賄罪,行賄罪,對單位行賄罪,介紹賄賂罪,單位行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隱瞞境外存款罪,私分國有資產罪,私分罰沒財物罪等十二種罪名。
九、瀆職罪
瀆職罪,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背公務職責,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或者徇私舞弊,妨害國家機關正常職能活動,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行為。
瀆職罪包括: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環境監管失職罪,放縱走私罪,商檢失職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合同失職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
十、軍人違反職責罪
軍人違反職責罪,是指軍人違反職責,危害國家軍事利益,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十一、刑法修正案(八)罪名增刪變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簡稱《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現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法分則規定的犯罪的罪名的意見》作如下補充、修改: 刑 法 條 文 罪 名 第133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22條) 危險駕駛罪 第143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24條) 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 第164條第2款
(《刑法修正案(八)》第29條第2款) 對外國公職人員、國際公共組織官員行賄罪 第205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33條) 虛開發票罪 第210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35條)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 第234條之一第1款
(《刑法修正案(八)》第37條第1款) 組織出賣人體器官罪 第244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38條) 強迫勞動罪
(取消強迫職工勞動罪罪名) 第276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41條)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第338條
(《刑法修正案(八)》第46條) 污染環境罪
(取消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罪名) 第408條之一
(《刑法修正案(八)》第49條) 食品監管瀆職罪

Ⅵ 《刑法》分為幾大類

我國刑法分為十大類犯罪:
第一章 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專章 破壞社會主屬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 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章 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 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 瀆職罪
第十章 軍人違反職責罪

Ⅶ 刑法中正犯和實行犯的區別

通常認為,實行犯是與非實行犯(指教唆、幫助犯)相對應的概念,正犯是與共犯(指狹義共犯,即教唆犯和幫助犯或從犯)相對應的概念,而主犯是與從犯相對應的概念,正犯共犯區分制與主從犯區分制如何對接,其實就是釐清實行犯、正犯、主犯三者之間關系的問題。進而需要思考,在限制的正犯體系與統一的正犯體系相對立的共犯論體系中,我國實際採用哪一種體系。

Ⅷ 簡述刑法的概念及刑罰的種類

刑事處罰來是指違反刑法自,應當受到的刑法制裁,簡稱刑罰。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事處罰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此外還有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

Ⅸ 憲法 民法 刑法有什麼區別

憲法是根本抄法,規定國家制度襲、社會制度等根本問題,是其他法律(包括民法和刑法)制定的基礎。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刑法是規定什麼樣的行為是犯罪,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釋義:憲法(costitutio)是國家的根本大法,適用於國家全體公民,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熱點內容
所有執法必須符合立法目的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495
科克倫律師 發布:2024-11-08 20:08:58 瀏覽:298
使用被注銷的企業公章偽造合同承擔啥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08 19:29:54 瀏覽:685
法院的好 發布:2024-11-08 19:00:41 瀏覽:157
鄒濤法官 發布:2024-11-08 18:34:57 瀏覽:469
勞動法有關事假工資 發布:2024-11-08 18:10:55 瀏覽:180
合同法第378條 發布:2024-11-08 18:10:14 瀏覽:163
中介的租房合同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40:52 瀏覽:639
教育附加條例 發布:2024-11-08 17:35:33 瀏覽:992
別人借錢怎麼打條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17:30:09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