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
⑴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第三條解釋與適用議定
第三條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⑵ 誰有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理解與適用》第三條的相關釋義方面的闡述和內容
你好!
已於2010年7月1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自2010年9月14日起施行的法釋〔2010〕12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三條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依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上述希望是你所需要的。
⑶ 《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第8條人員經濟性裁員補償年限
1995年的《勞動法》就經濟性裁員就明確規定應當按照相關規定給予經濟補償;2008年的《勞內動合同法》對容經濟補償金具體規定。因此,單位依法應當自2004年入職時起計算工作年限給予經濟補償。正常的法律途徑是兩審終審,但是法律程序並未終結,還可以依法申請再審,或請求檢察院抗訴,只是難度比較大些。
⑷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
最高法院關於勞動合同法現在一共有四個司法解釋,分別如下: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審理勞動爭議案容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1年3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65次會議通過法釋〔2001〕14號)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法釋〔2006〕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已於2006年7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93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二OO六年八月十四日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1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9次會議通過)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⑸ 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的理解與適用》中的第三條,是怎樣闡述解釋的
該解釋第三條是這樣規定的:「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加付賠償金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賠償金是指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的賠償金和勞動者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的賠償金。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的賠償金,包括: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如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由用人單位以勞動者試用期滿月工資為標准,按已經履行的超過法定試用期的期間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未依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或者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或者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以及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後,逾期仍不支付的,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解除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或者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等等。
根據以上意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的「加付賠償金」是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因此,「加付賠償金」的訴求不必走仲裁程序,而直接可以走訴訟程序解決。
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司法解釋(三)第一條規定具體什麼意思用人單位不給繳納社會保險的
《勞動法》第一百條: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版責令其限權期繳納,預期不繳納的,可以加收滯納金。《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繳費單位逾期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由此可以看出,追繳社會保險費屬於行政機關職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使用法律若干問題及時(三)》第一條是指因單位沒有繳納社保導致不能享受保險待遇,給勞動者造成損失,屬於法院受案范圍。因此,追繳社會保險法院是不會支持的。
還是不理解的話,可以找找判決案例。
⑺ 單位不交養老保險,離職後我想申請勞動仲裁,但在「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第三條中稱,不屬於勞動仲裁的范
【1】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四項,
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回利答,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
【2】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47條第二項規定,
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
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爭議,屬於《一裁終局案件》
【3】提問者申請讓單位補繳社會保險,是不用去法院的,
是經過仲裁庭裁決後,就發生法律效力的。
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二)(三)目前究竟用哪一部
三部司抄法解釋,目前為止均在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原則上講,只要最高人民法院未明文廢止或者宣告不適用的,才不能作出指定期限後,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據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對涉及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此三個司法解釋均沒有宣告廢止或者不再適用,雖然部分條款因制訂時間較早等原因,可能已經不作為審判依據了,但該三部司法解釋仍然有效,大部分條款仍然作出判案依據,只是這三部司法解釋的內容側重點不同罷了。
⑼ 最高人民法院勞動爭議司法解釋3第一條中損失指的什麼損失
【1】第一條
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
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
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2】第一條寫在上面了。
【3】社會保險是指五險。單位不交五險,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險。
勞動者看病住院,不能在醫療保險中享受待遇;
勞動者在生育中,不能享受有關待遇,例如:生育津貼等。
勞動者失業,不能享受領取失業金待遇。
勞動者受到工傷的傷害,不能享受由工傷基金出的待遇。
上述都屬於勞動者受到的損失。
養老保險,單位不交,勞動者自己繳納的。
【4】勞動者要求單位賠償經濟損失,摺合成金錢。
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後,
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不給補交社會保險
勞動者可以帶著證據,向法院要求單位賠償經濟損失。
⑽ 僅以《最高法司法解釋(三)》第七條強行認定是勞務關系,拒不索賠!
最高人民法院抄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這個司法解釋現在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屬於退休人員或者領取退休金的就適用於這個司法解釋,法院判決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