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支配性

民法支配性

發布時間: 2022-04-24 00:45:17

民法學1簡答題及答案物權的法律特點有哪些

1、物權是支配權。物權是權利人直接支配的權利,即物權人可以依自己的意志就標的物直接行使權利,無須他人的意思或義務人的行為介入。

2、物權是絕對權。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對抗一切不特定的人。物權的權利人是特定的,義務人是不特定的,且義務內容是不作為,即只要不侵犯物權人行使權利就履行義務。

3、物權是財產權。物權是一種具有物質內容的、直接體現為財產利益的權利。財產利益包括對物的利用、物的歸屬和就物的價值設立的擔保。

(1)民法支配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實現擔保物權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特殊程序,對於具有擔保物權的權利人,可以在被擔保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已到期的義務時,按照該特殊程序直接向法院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法院審查通過後出具裁定,權利人可以直接根據該裁定向法院申請執行擔保物,而無需通過訴訟程序。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審理時間短,效率高。人民法院審理擔保物權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或者公告期滿後三十日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㈡ 支配權是什麼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同時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支配權的特點主要是:
第一,權利人可直接支配權利客體以滿足其利益需要;
第二,具有排他性,權利人可禁止他人妨礙其對客體的支配;
第三,對應義務的消極性。
作用:
一是積極方面,即支配特定的財產或利益,不需要他人行為的介入;
二是消極方面,即權利人有權禁止他人妨礙其對標的物的支配,具有排他性質。
注意:
民事權利中,物權是最典型的支配權,他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也屬於支配權。

㈢ 物權法中的"物"是什麼概念,物的分類

一、物的概念

1.含義:指人們能夠支配的物質實體和自然力。民法上的物都具有物理屬性,但物理上的物不都是民法上的物。(民法上的物是物理上的物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2.特徵:有體性----權力行為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智慧成果」)

非人格性-----權利主體不是民法上的物(如「人」);但屍體、血液、腎臟可以作為特定的物,從身體分離出來以後,可以作為物

可支配性-----不可完全支配的物不是民法上的物(如「恆星」)

二、物的種類

1.流通物、限制流通物與禁止流通物

2.動產與不動產-------(1)動產的物權變動以交付為原則,不動產則須登記。

(2)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法院管轄。

3.可替代物與不可替代物

4.消費(耗)物與非消費(耗)物

5.可分物與不可分物

6.主物與從物-----(1)茶杯和杯蓋屬於主物、從物關系。

(2)房屋與窗戶不屬於主物、從物關系,因為窗戶不具有物理獨立性,只是房屋的組成部分

(3)鞋子與襪子均具有獨立的經濟用途,不屬於主物、從物關系

7.原物與孳息物-----(1)天然孳息: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因該物產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2)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㈣ 什麼是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支配權

含義: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同時排斥他人干涉的權利。
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在本質上看是:法律為權利人劃定的自由空間范圍,是貫徹意志自由的法律形式,它的根本精神就是意思自治。

支配權包含:

(一)物權

民事權利中,物權是最典型的支配權,物權是指權利主體直接對物進行支配而享有利益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及擔保物權。

(二)人身權

人身權是身份權與人格權的合稱。有的學者認為,「人身權」不能表示現在「人格權」的意義和范圍,而「身份權」一詞中的「身份」有中世紀法律用語的氣味,用來表示現代的民事權利很不確切,容易引起誤會,應直接以「人格權」與「親屬權」表達。我們認為,這種意見頗有道理,從大陸法系國家的民法看,也鮮有以人身權指稱人格權與親屬權者。人身權雖然具有絕對性,但是否具有可支配性不無疑問。因為對於人身權這樣的原權利,權利主體是不能隨意支配的,因侵犯人身權而產生的救濟權,權利主體可以放棄但卻不能轉讓或者抵銷。

(三)知識產權

知識產權是以對人的智力成果的獨占排他的利用從而取得利益為內容的權利。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知識產權的客體是人的智力成果,既不是人身或者人格,也不是外界的有體物或者無體物,所以,既不屬於財產權也不屬於人格權。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是一個完整的權利,只是作為權利內容的利益兼有經濟性與非經濟性,因此,沒有必要把知識產權說成是兩類權利的結合。

2.知識產權屬於絕對權,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物權中的所有權,可以使用、收益、處分以及為他種支配,具有排他性、可轉移性。

3.知識產權在許多方面受到法律的限制。知識產權雖然屬於私權,但因人的智力成果具有高度的公共性,與社會文化和產業的發展有密切關系,不宜為任何人長期獨占,所以,法律對知識產權規定了許多限制:①對權利的取得規定了許多積極與消極條件;②對權利的存續期有特別規定;③權利人負有一定的使用或者實施的義務,法律規定有強制許可或者強制實施許可制度。

物權的支配性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對財產進行事實上的控制。具有「直接支配」性,不需要依賴他人的幫助,不需要徵得他人的同意,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對標的物進行支配。這是支配權

㈤ 民法的性質

民法的性質對於正確適用民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民法的性質是指民法的基本屬性和民版法所體現的基權本理念。有關民法性質的探討,一直以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由於這一問題關繫到對民法的價值、原則、制度等諸多問題的認識和設計.
民法最基本的原則是私法自治,這也是市民社會本質特徵在法律上的反映。在意思自治原則的規范下,民事主體在法定的范圍內享有廣泛的自由,也就是說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國家就不得對其進行干預。行政機關也不得限制和干預民事主體依據民事基本法律享有的財產自由和人身自由。所以,意思自治原則構建了民事主體和行政機關的許可權劃分,確定了二者之間的正確關系。「在私法自治范圍內,法律對於民事主體的意思表示,即依其意思而賦予法律效果;依其表示而賦予拘束力;其意思表示之內容,遂成為規律民事主體行為之規范,相當於法律授權民事主體為自己制定的法律。」

㈥ 什麼是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定義如下:

1、支配權

亦稱「管領權」,是指權利主體所享有的對權利客體直接管領和控制的權利。如所有權、知識產權等。具有較強的排他性,權利人可以排斥他人行使與自己相同的權利,並可禁止他人非法妨礙自己行使支配其客體的行為。通常只憑權利人自己的行為即可實現。

2、請求權

是指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請求另一方主體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權利人不能對權利標的進行直接支配,而只能請求義務人配合。債權是典型的請求權,債權人自己無法實現債權,只能請求債務人履行一定的給付義務才能實現債權。

3、形成權

是指依照權利人單方意思表示就可以使已經成立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如法定代理人對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超越其行為能力與他人訂立的合同加以承認,這個合同就從效力待定變為有效了,這叫追認權;合同有效成立以後,由於出現法定情形一方可以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合同關系即告消滅,這叫解除權。這些權利均屬於形成權。

4、抗辯權

是指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的對抗權,至於他人所行使的權利是否為請求權在所不問。而狹義的抗辯權則是指專門對抗請求權的權利,亦即權利人行使其請求權時,義務人享有的拒絕其請求的權利。在現代民法中,學者對抗辯權有不同的定義。台灣民法學者洪遜欣先生認為,抗辯權是妨礙他人行使其權利,尤其是拒絕請求權人行使請求權的對抗權。

(6)民法支配性擴展閱讀

1、請求權是民法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有學者考察,請求權概念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四個領域:一是在民法基礎理論領域,請求權作為權利分類的一種類型出現;二是在債權的效力領域,關於請求權與債權的請求力的關系;三是在物權法的領域,對物上請求權的認識問題;四是在責任競合的研究領域,對請求權競合理論的爭論。

2、《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都使用了「請求」一詞,這個詞早已成為民法上的術語,其含義是指當事人一方請求他方做某事。這種請求是「有權請求」,是一種權利,即「請求權」。民法上的「請求」一詞含有客氣的意思,是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表現。《物權法》和《侵權責任法》關於請求權的規定,是對德國民法請求權體系的借鑒與變革,這意味著也是對德國請求權理論的借鑒與變革。

3、形成權,是指權利人以自己單方的行為,使某一法律關系效力發生變化的權利。包括追認權(如本人對無權代理行為的追認)、選擇權(如選擇某一標的使選擇之債變為特定之債的權利)、撤銷權(撤銷可撤銷民事行為的權利)等。

㈦ 民法上的支配性權利是什麼是否適用取得時效

支配性權力又叫絕對權或者對世權。物權只有擁有物之所有權才可以支配,物權適用取得實效。另外,屬於民法特別法的知識產權法的知識產權也是支配權,但不適用取得實效!

㈧ 民法有哪些含義

民法含義分解

1.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

法律有公法與私法之分。規定國家權力的組織和運行的法律為公法,公法的關鍵詞是權力、不對等、強制與服從,如憲法、行政法經濟法。而規定私人權利,調整私人活動關系的法律為私法,私法的關鍵詞是權利、平等、意思自治和過錯責任。民法是最典型的私法。在民法世界中,當事人彼此平等,各自保持獨立的人格和意志,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存在下屬對長官的服從、隸屬關系。

2.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1)人身關系

人身關系是人格關系和身份關系的合稱,即基於民事主體彼此人格和身份而形成的相互關系。

①人格關系

人格關系,是基於民事主體彼此人格的存在而產生的關系,人格關系的內容是人格權。人格權分為物質人格權和精神人格權。物質性人格權旨在保護人格的物質性要素,如生命、身體、健康等。精神性人格權旨在保護人格的精神性要素,如姓名、名譽、榮譽、隱私等。《民法通則》第99條至103條規定的自然人人格權有:生命健康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婚姻自主權。

人格權沒有直接的財產內容。但是,人格權可以派生財產利益。例如,對肖像的利用就可以產生財產利益。

人格權是專屬權。人格權不得拋棄和轉讓。

②身份關系

身份關系,是自然人彼此身份的存在而產生的關系。身份,是指自然人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身份關系的內容是身份權,包括親屬權、親權、配偶權、監護權等。

身份關系可依血緣產生、變更、消滅,如因自然人出生產生的父子關系。也可以因法律行為產生、變更、消滅,如收養、結婚、離婚等。但身份權不能轉讓、繼承。

身份關系的權利義務主體都是特定的,如配偶權利和義務只存在於夫妻之間;而人格關系的權利主體是特定的,義務主體則是不特定的。如:某甲因出生有肖像權和因榮譽稱號的授予享有榮譽權,則任何人均有不侵犯的義務。

(2)財產關系。

財產關系,是主體之間因財產的支配和流轉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財產是能滿足人們需要、並為人力支配的物、權利或利益。財產可以是有體物,也可以是無體物(如智慧財產),還可以是權利(如債權)。人是主體,人身及人身的各部分不能作為財產對待。

財產必須具備的基本屬性是可支配性及有用性。不能被支配的物,如日月星辰,就不是財產。財產必須能獨立滿足人的需求,否則也不是財產。然而,能否流通不影響財產屬性,如土地為禁止流通物,仍然具有財產屬性。

民法調整的財產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因稅收、調撥、罰款、罰金、沒收等形成的關系也是財產關系,但由於不是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因此不受民法調整。

㈨ 如何理解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一、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概念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即民事主體得以結成相互關系的利益對象。客體是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之所依,是主體交往的基石和利益所在。故沒有客體,便無從發生民事法律關系。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種類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依利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四類。

1.物。物是能滿足人的需要,能夠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質實體或自然力。民法上的物雖具有物理屬性,但與物理學意義上的物不同,要求有可支配性、存在性和效用性。物在民法中具有重要意義,大多數民事法律關系與物有密切聯系,有的以物為客體,如所有權、擔保物權等,有的雖以行為為客體,但仍以物為利益體現,如交付物的買賣合同。

2.行為。作為客體的行為特指能滿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通常也稱給付。行為主要是債這一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因為債權是請求權,債權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請求債務人為給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而不能對債務人的物或其他財產直接加以支配。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人腦力勞動創造的精神財富,是知識產權的客體,包括文學、藝術、科技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以及商標等。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是智力成果的載體,而是載體上的信息,載體本身屬物權保護對象。

4.人身利益,人身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譽、尊嚴、榮譽、身份等等。人身利益雖然與主體人身不能分離,但並非主體本身,而只是能夠滿足主體人身需求的客觀事物,因此它是人身權關系的客體。

㈩ 支配性是什麼意思

支配性指對人或事物的引導和控制,它是權力起作用的基本方式,權力只有在被支配對象按照自己的指引和要求去做了,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熱點內容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