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明代的司法機關

明代的司法機關

發布時間: 2022-04-24 06:28:02

1. 明朝設立了監察機構,那司法制度是如何制定的

眾所周知,明朝的檢察機構分為兩個層面。上有中央檢查,比如都察院、六科和通政使司。而下就有地方檢察機關等等。君王為了監察百官,加強自己的權利中心,可謂是下了十分大的功夫。而明朝的司法制度就是對檢察制度的一種輔助。是對監察的結果做一個處決。而廠衛,會審制度和申明亭正是他所設立的司法機構。

綜上所述,這就是明朝的司法制度。他不同於其他國家的司法制度,是獨屬於明朝的司法制度,它是首次創立了錦衣衛和大審的朝代。

2. 作為司法機構的明代大理寺,是如何在人治社會中維護皇權的呢

明代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對於自身的司法也有著獨特的結構和風格特點。明代的中央司法機關分為三個: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這三個不同的司法機關有著不同的職責,刑部主要是受理全國的重大案件都察院更多的是糾察,大理寺則是審理駁正。大理寺司法機關是專門審判的司法機關最早在北齊設立隋唐沿用但是到了明代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職責。

結論

農民起義的朱元璋靠著武裝打了天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對於元朝統治的不足也是深有體會。所以在於法律上依舊是利用重點治理。將大理寺分為了兩個左右寺分管全國的案件,將全國案件在大理寺中進行復核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冤假錯案。再加上都察院和刑部發揮著監察審判的職能這對於地方吏治來說是一個很大程度的改善。

明朝大理寺存續了很久這種司法制度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之中人治社會永遠大於法治社會所以大理寺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完善的司法機構但是依舊是為皇室服務所以很難保證公平但是對於皇權還是有監督作用。

三司的設立與運行在社會上也是極大保證了司法秩序,也給司法公正奠定了基礎。這些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司法機構,設立之初就包含著可以最大化減少冤假錯案、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與願望。遺憾的是,明代社會關系復雜,尤其在宦官猖狂的時期,大理寺並不能完全履行職能,實現司法公正。

3. 明朝三司指哪三司

明朝三司指:都司(都指揮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

1、都司

都指揮使司是官署名,簡稱都司,屬於行省三司之一,明代地方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是明太祖朱元璋為強化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地方設置的軍事機構,類似我國現代的軍區。

2、布政司

承宣布政使司為明清兩朝的地方行政機關,前身為元朝的行中書省。意涵取自「朝廷有德澤、禁令、承流宣播,以下於有司」。明朝時承宣布政使的轄區是國家一級行政區,簡稱「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稱「行省」。在正式的文件中,避免使用元朝的「行省」一詞,所以在地名下加「等處」。

布政使司設左、右承宣布政使各一人,即一級行政區最高行政長官。而一省之刑名、軍事則分別由提刑按察使司與都指揮使司管轄。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三司首長同秩同階從二品。

3、按察司

按察司為中國明朝及清朝初年中央政府機構之一,隸屬於都察院。入關後承繼明制,設為省級地方政府機關,職掌振揚風紀、澄清吏治、點錄及復審各省囚犯、勘驗供辭與訴狀等司法行政。香港英治時期法官也譯為按察司。首席按察司相當於現在的首席法官。見香港司法機構、香港首席按察司。

(3)明代的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經今文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三司)。

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西漢初承秦制,輔佐皇帝治國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軍事長官太尉,但不常置。從武帝時起,因受經學影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稱為三公。

宋代以後,往往亦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其虛銜性質不變,並慚次演化成加官、贈官。明、清同。 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五代時,稱鹽鐵、戶部、度支為「三司」。金以戶部之勸農、鹽鐵、度支為「三司」。

4. 明代的三司會審指的是什麼呢

想必大家都喜愛看古裝電視劇,相比於清朝的宮廷劇,明朝的古裝電視劇也別具一番特色,就比如三司會審,我們從電視劇中常常聽到一旦朝廷涉及到大事,就會三司會審,那麼三司會審是怎麼由來的?又代表著什麼讓我們一探究竟。

三、三司會審的意義

在“三司會審”中,對一些重大的案件首先由大理寺提請會審或者皇帝直接下旨,會審之前由錦衣衛負責押送案犯,並進行調查取證,如果遇到非常難辦的案件,就會報告給皇帝,由皇帝直接下令裁決。皇帝會根據案件事實,第一親自斷定裁決,第二,會審結果重新審判。第三,在三司會審的案件上進行修改。三司會審制度可以說避免了單一部門權利的過度集中,有利於案件的公平,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發生。

5. 與唐相比,明朝在司法制度上有哪些特點

明朝的司法機關,中央仍為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但就其職責而言,與唐、宋有所不同:內大理寺不容主管審判,而專掌復核,凡是刑部、都察院審判的案件,均由大理寺復核,有權駁令更審,或請旨發落;刑部主管審判,受理地方上訴案件和重案,也審理中央百官的案件;都察院為監察機關,監督刑部、大理寺的司法活動;也握有一定的審判權。 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由御史、大理寺官員和刑部官員共同審理的,謂「小三法司會審」;由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刑部尚書共同審理的,謂「大三法司會審」;審判後送皇帝裁決。如遇特別重大案件,則由三法司會同吏、戶、禮、兵、工各部尚書及通政使共同審理

6. 明朝的中央司法機構有何變化

明朝中央司法機關是刑部、大理寺。作為監察機關的都察院也參與會審和審理有關職官犯罪的案件,因而也掌握一定的司法權。明代刑部與大理寺的名稱、組織雖然與唐宋相同,但具體的職權管轄卻與唐宋不同。

1.刑部

刑部的組織機構相應地擴大,地位提高。明初刑部所屬四司,後擴充為十三清吏司,分別受理地方上訴案件,以及審核地方上的重案和審理中央百官的案件。流刑以下案件有權判決,死刑則須奏請皇帝批准。

2.大理寺

大理寺一般不掌管審判,主要負責案件的復核。如審判得當,准予執行,轉交刑部行刑,如認為不妥,可駁回刑部重審。

3.都察院

都察院,稱為「風憲衙門」,監督刑部與大理寺的審判與復核。

明初,為了加強司法鎮壓,還成立了三法司的聯合審判組織。三法司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機關組成。凡遇有大獄重囚,均由三法司審理,叫做「三司會審」。

7. 明朝的中央司法機關分別是

明朝的司法機關到後期自然就是東廠與西廠,在這之前沒有太明確的分化。

直到東西廠的出現,他們才有了一個最有力度的司法部門。

8. 歷史中記載明朝審理案件的部門是什麼

明朝司法部門分為中央和地方兩個系統,另外又有廠衛系統獨立於回外。
明朝中央答司法機關分別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統稱三法司。以刑部掌審判,大理寺掌復核,都察院掌監督糾察。
明朝地方司法機關分為省、府、縣三級,府、縣仍由行政長官兼理司法,而各省設提刑按察使專掌司法審判。按察使有權判決徒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須報送刑部審查批准。
另外又設立了廠衛制度,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屬於受到皇帝直接指揮的法外司法機關,具有獨立的偵查、緝捕、審訊權。廠衛不受法律和司法程序約束,而有一套特殊的手段和程序,可監視各類會審,可隨意到各級官府或各地偵緝、查訊,可自設法庭對犯人進行隨時隨地刑訊問罪,可製造口供、迫害異己、嚴刑定案、任意殺戮。

9. 在明朝主要的司法機關是

東廠,官署名。即東抄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於京師(...

10.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有高下之分嗎

明代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的地位沒有高下之分。「三法司」之間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職權分離、相互牽制的特點。

明代三法司主要職責:

大理寺的主要職責,是審核天下刑名,維持司法公正,防止產生冤假錯。

在中國歷史上,大理寺與刑部、都察院,合稱三法司。

三法司之間的分工是,刑部職掌天下刑名;都察院職掌稽查糾察;大理寺職掌復核駁正。

任何刑名案件,未經大理寺的審核復查,刑部和都察院,均不得具獄發遣。

特別重大的案件——主要是斬、絞罪案等,由三法司會審,稱「三法司制度」。

影視戲劇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三堂會審」,即指的是此。

三法司制度,有效地維護了司法的公正,也從制度上遏制了司法的腐敗。

(10)明代的司法機關擴展閱讀

明代審判機關合稱「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明代刑部替代大理寺掌管主要的審判業務。大理寺成為慎刑機關,主要管理對冤案、錯案的駁正、平反。都察院不僅可以對審判機關進行監督,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利。「三法司」之間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職權分離、相互牽制的特點。

唐代是中國封建法律的高峰,在中國古代法律發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範作用。

唐代的中央審判機關稱大理寺,以卿、少卿為正、副長官,主要負責審理中央百官及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但徒、流案件的判決權只有刑部才能行使,刑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實際上,唐代審判權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

宋初沿襲唐制,在中央,審判機構為大理寺。對大理寺判決的復核機關為刑部。

宋太宗時在宮中設置了審刑院,將大理寺、刑部復核的職權歸入審刑院。宋神宗時,又恢復大理寺與刑部復核的職權。除大理寺、刑部之外宋代還設有御史台,除享有監察權外還享有對官員犯法的審判權,故宋代審判權也主要由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共同行使。

元代審判機關是大宗正府,大宗正府掌握審判職權。

此時刑部主掌司法行政與審判,部分的行使審判權。由於在元代僧人享有特殊的權利,故元代的審判機關還包括宣政院,是主持全國佛教事務和統領吐蕃地區軍、民事務的中央機關,行使對僧人僧官刑事、民事案件的審判權。所以元代審判權主要由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行使。

清代承襲明代三法司體制,審判機關仍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但此時三機關的職權與明代大不相同。清代的刑部仍為中央審判機關,但職權范圍遠遠超過明代,不僅享有審判權,還享有復審與刑罰執行的權利。清代的大理寺地位遠不如前代,其職責主要是復核刑部擬判死刑的案件。都察院是法紀監督機關,既審核死刑案件,另外參加秋審與熱審,還監督百官。

參考資料

網路-大理寺三法司

熱點內容
楊橋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6 10:32:04 瀏覽:288
且末縣城鎮法律服務所怎麼樣 發布:2025-01-16 10:12:16 瀏覽:241
快車律師 發布:2025-01-16 09:51:05 瀏覽:685
社會責任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9:20:39 瀏覽:418
司法考試歷屆真題 發布:2025-01-16 09:07:25 瀏覽:473
民事訴訟法二十四條 發布:2025-01-16 09:00:50 瀏覽:791
方亞律師 發布:2025-01-16 08:29:06 瀏覽:780
08年跟09年勞動法有什麼變化 發布:2025-01-16 08:22:27 瀏覽:79
2018按勞動法加班費 發布:2025-01-16 08:14:47 瀏覽:992
2017四川二建法規真題 發布:2025-01-16 08:13:0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