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葯罪司法解釋
A. 賣假葯什麼罪
屬於生產、銷售假葯罪。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①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②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貽誤診治;③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④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分。以上情況都屬於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情形。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B. 刑法修正案八司法解釋假葯罪和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的區別
刑法解釋: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罪定義、量刑】
第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解釋】本條是關於生產、銷售假葯罪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是對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構成要件及其刑事處罰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生產、銷售假葯罪有以下構成要件:1.行為人在主觀上只能是故意。2.行為人必須有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應當指出的是本條所指的葯品,僅限於人用葯品,不包括獸用葯品。3.生產、銷售假葯,只要足以危害人體健康,即構成犯罪,並不要求一定要有實際的危害結果發生。鑒於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極大危害性,刑法把危險犯就作為處罰對象,把對人體健康已造成嚴重危害後果的,作為加重處罰的一個情節。所謂「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是指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貽誤診治的;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或者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分的。由於假葯的成分復雜,是否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也並不完全相同,要作具體分析。有些葯品雖然是假葯,沒有什麼療效,但對人體健康沒有危害,如以紅糖為主要成分冒充感冒沖劑,以蘿卜干冒充天麻或人參,雖然不能治病,但對人體機能也沒有什麼損害,因此,一般也不作為生產、銷售假葯處理。
對於生產、銷售假葯的處罰,本條分為三個檔次:對於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致人死亡或者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是指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上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
本條第二款是對假葯的含義所作的解釋。「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根據《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假葯包括:1.葯品所含成分與國家葯品標准規定的成分不符的;2.以非葯品冒充葯品或者以他種葯品冒充此種葯品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葯品,以假葯論處:1.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規定禁止使用的;2.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3.變質的;4.被污染的;5.使用依照葯品管理法必須取得批准文號而未取得批准文號的原料葯生產的;6.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的。
C. 生產、銷售假葯罪包括假眼葯罪嗎
生產、銷售假葯罪,是指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葯品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生產、銷售假葯罪(刑法第141條),是指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葯品管理法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根據刑法修正案八的規定,只要具有主觀故意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即構成本罪。
構成特徵
客體方面
侵犯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了國家對葯品的管理制度,又侵犯了不特定多數人的身體健康權利。葯品,是指用於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並規定有適應證、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關於對葯品管理的法律和法規,建立了一套保證葯品質量、增進葯品療效、保障用葯安全的完整管理制度。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構成對國家關於葯品管理制度的侵犯,並同時危害到公眾的身體健康。
客觀方面
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葯品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行為。違反葯品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以及為貫徹該法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實施辦法》、《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上述法律和法規中就葯品成分、葯品標准、葯品生產工藝規程、葯品經營條件、葯品監督等葯品生產、經營和管理的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刑法》第141條2款規定:「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生產假葯的行為表現為一切製造、加工、採集、收集假葯的活動,銷售假葯的行為是指一切有償提供假葯的行為。生產、銷售假葯是兩種行為,可以分別實施,也可以既生產假葯又銷售假葯,同時存在兩種行為。按照法律關於本罪的客觀行為規定,只要具備其中一種行為的即符合該罪的客觀要求。如果行為人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仍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假葯罪,不實行數罪並罰。生產、銷售假葯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結果,這說明本罪在犯罪形態上屬危險犯。而生產、銷售假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則屬結果加重犯,對其處以較重的刑罰。
主體方面
犯罪主體為個人和單位,表現為假葯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葯品的製造、加工、採集、收集者,銷售者即葯品的有償提供者。
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是出於營利的目的。當然,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出於營利目的並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行為人的主觀故意主要表現為有意製造假葯,即認識到假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而對此持希望或放任的態度;在銷售領域內必須具有明知是假葯而售賣的心理狀態,對不知道是假葯而銷售的不構成銷售假葯罪。
立案標准
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認定
劃清生產、銷售假葯罪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類犯罪中其他罪的界限
對於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假葯罪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根據《刑法》第149條第2款規定的精神,應按處罰較重的生產、銷售假葯罪定罪處罰。這符合前述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2)生產、銷售假葯罪與生產、銷售劣葯罪的區別界限:①犯罪對象不同:一個是假葯,一個是劣葯。②犯罪形態不同:生產、銷售假葯罪是行為犯,而生產、銷售劣葯罪是實害犯,即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方構成犯罪。
劃清生產、銷售假葯罪與一般違法行為的界限
構成生產、銷售假葯罪的關鍵是生產、銷售假葯的行為是否足以產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實踐中對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判斷,一般來說應依賴於對假葯這種物質和他人使用假葯的可能性的事實判斷。例如。對假葯的成分、性質、效用的醫學鑒定以及對他人使用假葯的可能性的推斷。對於雖屬假葯,但對人體健康不一定產生嚴重危害的情況,需進行具體鑒定,若葯品本身不危害人體健康的,當然不能認定為構成本罪;若葯品本身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危害的,當然應認定為生產、銷售假葯罪。[1]
處罰
我國《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條規定,將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款修改為:「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刑法》第150條的規定,單位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個人犯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法定刑處罰。[2]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仁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九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製假生產技術的,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
第十條 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從重處罰。
構成本罪同時構成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
[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 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 :
第二條 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售用於防治傳染病的假葯、劣葯,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葯罪或者生產、銷售劣葯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
D. 銷售假葯到底怎麼判刑呢
《中華人民來共和國刑法》第源一百四十一條: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根據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生產、銷售假葯50萬元以上,即被認定為"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E. 銷售假葯的處罰規定金額
【法律分析】
銷售假葯罰款標准應當根據實際違法數額來確定,一般情況下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罰金的最低數額不少於1000元,另外對未成年人或者從輕處罰,但一般也不得少於500元,具體情況應當結合實際而定。依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銷售假葯構成犯罪,法院並處罰金的,罰金的數額依據犯罪情節,如違法所得數額、造成損失的大小等確定。依法對犯罪分子所犯數罪分別判處罰金的,應當實行並罰,將所判處的罰金數額相加,執行總和數額。一人犯數罪依法同時並處罰金和沒收財產的,應當合並執行;但並處沒收全部財產的,只執行沒收財產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條 生產、銷售假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葯品使用單位的人員明知是假葯而提供給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條所稱假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屬於假葯和按假葯處理的葯品、非葯品。
F. 賣假葯是什麼罪行
律師解答:
屬於生產、銷售假葯罪。根據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①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②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分,可能貽誤診治;③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④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分。以上情況都屬於生產、銷售假葯罪的情形。
G. 生產、銷售假葯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經省級以上葯品監督管理部門設置或者確定的葯品檢驗機構鑒定,生產、銷售的假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認定為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條規定的「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含有超標準的有毒有害物質的; 不含所標明的有效成份,可能貽誤診治的; 所標明的適應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規定范圍,可能造成貽誤診治的; 缺乏所標明的急救必需的有效成份的 。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造成輕傷、重傷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生產、銷售的假葯被使用後,致人嚴重殘疾,三人以仁重傷、十人以上輕傷或者造成其他特別嚴重後果的,應認定為「對人體健康造成特別嚴重危害」。
第九條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他人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而為其提供貸款、資金、賬號、發票、證明、許可證件,或者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運輸、倉儲、保管、郵寄等便利條件,或者提供製假生產技術的,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共犯論處 。
第十條 實施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同時構成侵犯知識產權、非法經營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十一條 實施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又以暴力、威脅方法抗拒查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罪並罰的規定處罰。
第十二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參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從重處罰。
構成本罪同時構成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的,依照處刑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刑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二款)
[關於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 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 :
第二條 在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期間,生產、銷售偽劣的防治、防護產品、物資,或者生產、銷售用於防治傳染病的假葯、劣葯,構成犯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假葯罪或者生產、銷售劣葯罪定罪,依法從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