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關於兒童民法典

關於兒童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4-25 17:26:18

Ⅰ 適合給小學生講的民法典內容有哪些

1、應當學好民法典,保障民生權。學法、懂法,我們先行動。

2、弘揚法治精神,保障人民權益,爭做宣傳大使,成為民法小先鋒。

3、若行萬里路,要讀萬卷書,萬卷書中不可缺民法典。

4、民法典打開了我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戶,讓我認識到生活中原來這么多事務都有法律的規定,我要把它帶回家,讓爸爸媽媽和我一起學習。

5、法律是社會的准繩,多一部法律,多一片晴朗的天空。而民法典,就像網路全書,相信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美好的變化。

6、我們有幸見證我國民事立法的「里程碑」、公民權利保護的「新篇章」,也必當承擔宣傳法制知識、捍衛法律尊嚴的社會責任,做《民法典》知識的學習者和踐行者,做新時代法治思想的傳播者和守護者。

Ⅱ 民法典關於兒童的規定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 傳播的有效手段

就是要你好看。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從洛杉磯開出、朝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而去的貨運火車。我頭枕在行李袋上,翹著腿,注視著天上的滾滾浮雲。那是一列慢車,我計劃在聖巴巴拉的海灘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開往聖路易斯-奧比斯蟹(San LuisObispo)的慢車,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點,溜上一列到舊金山去的直達車。

5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

7編、84章、1260條!

一生各階段的權利

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

今天,和團團一起來看看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守護從孕育到成年的各個階段

胎兒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八周歲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用通俗的話說,八周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幫家裡打醬油了」。

十六周歲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八周歲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守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權益

5點速覽民法典在維護兒童權益方面

有哪些進步——

一、《民法典·總則編》結合疫情,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該條能有效避免當父母因疫情被隔離而兒童卻無人照料的情況,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二、《民法典·物權編》新增「居住權」規定,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居住權

物權編的一大看點就是增加了「居住權」的相關條款,目的是實現對社會弱勢的保護,比如婦女、兒童、老人。而兒童作為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在未能獨立生活前必須依靠在父母或者其他近親屬的撫養才能健康成長,此次意定居住權(可通過協議或者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出台,給予兒童居住權有充分的協議餘地,特別在兒童父母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時候。

三、《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部分條款,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各項權益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為家庭成員樹立了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的價值准則。優良的家風支撐著家庭的和諧與平安,塑造著家庭成員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家風同樣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正,則民風淳。」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認為,以法律的形式強調樹立優良家風,宣示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強力倡導,可以強化家庭和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而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兒童,兒童需要在一個優良家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有利於降低今後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後可能違法犯罪的概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將《婚姻法》修改從原本的「任何人」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進一步明確了不得危害或者歧視的主體范圍。在第二項中擴大了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撫養費的范圍,包括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進一步保障了雖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權益,比如腦癱兒、殘疾兒、因患病或意外等無法獨立生活的非婚生子女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明確了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同時,增加了已滿八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跟誰的條文,尊重已滿八周歲的子女的意願,更有利於子女在其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將《婚姻法》將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當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更改為「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這就給將來法院裁判一方負擔子女全部撫養費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實生活中,一方婚後回歸家庭,基本上放棄了自已的職場生涯,離婚後再度回歸職場難度可想而知,收入也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若判決雙方各半負擔子女撫養費,極有可能導致子女的生活質量下降,該條規定有利於使父母離婚後的子女其生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民法典·收養篇》新增或修改部分條款,完善兒童的收養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結合我國的二胎政策,將收養人的條件從「無子女」擴大到「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拓寬了收養人的范圍,與現行人口政策一致,有利於促進更多的孤兒被收養,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同時,增加了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的要求。如果收養人有違法犯罪的前科,可能會存在對被收養人不利的情況,該條對收養人條件加以限制,有利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條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四十周歲的年齡限制,從「男性收養女性」擴大到「收養異性子女」,即增加了「女性收養男性」的限制,其本質上增加了對男性未成年人的保護。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條增加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有助於符合收養條件的被收養人和收養人建立合法的收養關系。

五、《民法典·人格權編》新增條款,一定程度擴大兒童的「選取姓氏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定使兒童的「姓氏權」不再局限於隨父姓或隨母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專家解讀:

民法典解釋這5類問題

具體應用到現實中,

會是什麼情形?

能解決哪些問題?

來看看法律專家的解讀5種情況——

0

1

涉及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條文要點:孩子八歲就可以在某些事項中為自己做主的能力了,不要忽視孩子的權利;十八歲就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不能強制干涉孩子的權利。

Ⅲ 民法典對孩子撫養的規定是怎樣的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在子女撫養權這個問題上,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對子女撫養問題,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妥善解決。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Ⅳ 兒童民法典小口訣是什麼

兒童民法典小口訣1:

守法紀,愛生命,游戲室,不要進。

錄象廳,不涉足,更別沾,黃賭毒。

防溺水,不玩火,危險事,不能做。

交網友,不痴迷,陌生人,要遠離。

放學後,即回家,迷信事,不參加。

好與壞,要分清,小公民,人人敬

兒童民法典小口訣2:

喝酒吸煙迷游戲,不良行為莫沾染。

打架斗毆好賭博,自毀前程多悔恨。

社會如海人如流,公共秩序要遵守。

苗正木直勤修剪,長成棟梁可參天。

《民法典》中增加了對胎兒利益的保護,規定了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民法典》對於胎兒利益保護的規定,讓胎兒在法律上成為了一個「准民事主體」,胎兒能夠繼承遺產、接受贈與、受到侵害時能以胎兒自己的名義獲得法律救濟。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遺腹子繼承權糾紛、胎兒在母體中受到侵害的案例,如果不賦予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能力,就很難維護胎兒的權益,缺少對胎兒應有的人道主義關懷。

需要注意的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說,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為胎兒保留的繼承份額由原被繼承人的繼承人再分割;胎兒受到的侵害也只能由其母親以其母親「身體權」遭受侵害為由,對侵權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

Ⅳ 民法典20條關於未成年的內容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法律分析
未成年是受法律保護的,除了未成年保護法之外,其他相關法律也有相關的規定。未成年的監護人和未成年的民事能力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可以更大力度更加全面的保護和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合法和諧發展。保護未成年人,保護下一代,穩定社會治安壯沅,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家庭合睦,家庭幸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兒童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關繫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8周歲是民法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齡節點,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分界點。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都無效,哪怕是接受贈與。國家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是8周歲,8周歲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願,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條 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合法權益。

Ⅵ 民法典對孩子撫養權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父母雙方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者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
離婚後,父母對於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

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算是未成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算是未成年?、

首先您是想問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下算是未成年吧。
廣義上應該是指18周歲以下。
但是從一些法律量刑上來看,有些量刑也等同於將16周歲定為成年人了。

下面有些資料,應該可以做為參考。。。
目前,我們開展的未成年人刑事檢察所依據的法律,雖然能體現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精神,但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未成年人概念不規范。我國刑法中,兒童與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體,未成年人與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是同一主體。這與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兒童指18歲以下的任何人」不相符合,我們應當在法律上統一制定標准,與國際接軌。
二是刑法總則中在定罪、量刑、行刑三個方面對未成年人缺乏特別保護的原則規定。(1)在定罪方面,刑法第17條規定了不滿14周歲不能成為犯罪主體,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可以成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犯罪主體,年滿16周歲可以成為任何罪的犯罪主體。可見犯上述8種罪的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和滿16周歲不滿18周歲的這兩類未成年人定罪等同成年人,沒有體現特殊保護和從寬的政策。
資料擴展:
立法經過
195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力量起草民法典。此後,由於反右斗爭擴大化,立法活動被終止。
1962年,民法典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並於1964年完成了草案(試擬稿)。後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1979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組織民法典起草工作,至1982年形成民法草案第四稿。雖然草案並未正式通過成為法律,但現行的民法通則都是以該草案為基礎。
2002年12月,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民法草案。之後,由於物權法尚未制定,加之對民法草案認識分歧較大等原因,民法草案最終被擱置下來。
2014年11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著手第一步的民法總則制定工作,以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為基礎,系統梳理總結有關民事法律的實踐經驗,提煉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則,形成民法總則草案。
2016年3月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法典編纂工作已經啟動,從做法上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是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民法總則的徵求意見稿已經出來,預期6月份能夠提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6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 。
2017年3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2018年8月27日,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新增離婚冷靜期 。12月23日,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 。12月23日,民法典合同編草案二審稿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為體現對合同的保護,二審稿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2019年6月25日,栗戰書委員長主持召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和民法典繼承編草案 。12月20日,法工委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修改完善,並將2017年已經出台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編入草案,重新編排條文序號,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提請12月常委會會議審議 。12月23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沈春耀作關於《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修改情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編纂情況的匯報。據沈春耀介紹,民法典(草案)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共1260條 。12月24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民法典草案 。12月2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提請審議民法典草案的議案,決定將民法典草案提請2020年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1]

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

我國民法典明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我國與國際主流做法一致,將18周歲作為成年人的標准。之所以將18周歲作為分界線,系充分尊重自然人成長認知的科學規律及充分關照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首先,自然人的理性能力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18周歲的自然人通常具備了在社會生活中必備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能夠預測自己行為的效力,並且對後果有相應的承擔能力。其次,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發展尚不健全,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有義務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障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八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Ⅸ 民法典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什麼義務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父母的撫養義務;父母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義務;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
法律分析
民法典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義務的主要有:父母的撫養義務;父母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義務;父母子女相互繼承權。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該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對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對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包括四個方面:1、精心關懷、照料子女、為子女營造安全、健康、幸福的生活條件和氛圍,確保子女的生命權、健康權、生存權;2、提供子女所必需的一切生活費用,為子女健康成長和發展提供經濟保障;3、提供子女教育、學習費用,保證子女充分享受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為培養和提供子女的文化素質和生活技能創造條件;4、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正確的方法教育子女,使生活撫養與家庭教育有機統一起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第一千零六十八條 父母有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保護水資源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1-16 06:12:31 瀏覽:303
武大國際經濟法研究生 發布:2025-01-16 06:00:44 瀏覽:559
國家和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5-01-16 05:57:13 瀏覽:423
國際經濟法判斷題 發布:2025-01-16 05:29:31 瀏覽:739
兩會民法典草案 發布:2025-01-16 05:25:29 瀏覽:542
刑事訴訟法對應的實體法是 發布:2025-01-16 04:38:02 瀏覽:286
武進法院拍賣公告 發布:2025-01-16 04:28:07 瀏覽:760
中介收據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1-16 04:05:03 瀏覽:413
司法解釋的效力等級 發布:2025-01-16 03:59:08 瀏覽:624
民法典生態破壞責任 發布:2025-01-16 03:40:05 瀏覽: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