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中國民法歷史論文

中國民法歷史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4-26 01:09:39

㈠ 對民法的認識,急需,1020字論文

「民法」一詞源於羅馬法中的市民法(jus civile)。羅馬法中有市民法、萬民法(jus gentium)與自然法(jus naturale)之區分。市民法調整具有羅馬市民資格者的各種法律關系,萬民法調整羅馬市民與異邦人之間的法律關系。自公元3世紀起,市民法與萬民法的對立逐漸淡化。羅馬法中完備的平權主體法律規范,經過羅馬法復興運動復甦。在歐洲法典化運動中,先後產生了《法國民法典》(又名拿破崙法典)與《德國民法典》兩部具有劃時代意義法典。在對《法國民法典》的引進中,日本學者津田真道錯誤地將「市民法」一詞翻譯為「民法」。清末變法,由中國學者直接抄自日本,譯作今稱。但也有學者認為,民法一詞並非來自日本,而是中國自己創造的,在中國古代典籍《尚書》中就已有「民法」一詞。《尚書·孔氏傳》:「咎單,臣名,主土地之官,做明居民法一篇亡」中的「民法」一詞被有些學者認為是我國民法的起源(實際上,中國真正開始出現成文的民法法典,是在1929年五月,由當時的國民政府頒布)。近代以後大陸法系國家立法中使用的民法一詞,如法語中的droit civil,德語中的Bürgerliches Recht,荷蘭語中的Burgerlyk Regt等都由市民法轉譯而來。

而民法依法源不同,分為直接與間接法源。在台灣地區,民法第一條便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即是對民法的法源規范。當中的法律、習慣、法理即為直接法源,此外尚有所謂的間接法源,指學說與判例而言。現今大陸法系民法在內容分為物權法、債法、親屬法、繼承法等等。英美法系民法在內容上包括契約法、財產法、家庭法、侵權行為法、信託法等等。普遍認為,知識產權法、商法也屬於民法范疇。

關於如何規律司法上的關系,立法上有采「民商分立」制度,即除規律個人關系的民法法典外,另立規律商事交易的「商法法典」。如德國、法國、二戰前的日本,在中國,自二十世紀初國民政府立法之際,決定仿照瑞士「民商合一」制度,即於民法法典外,不另立商法法典。現今中國廣義的民法,除民法法典外,另外還有其他関於私法事項的法律,稱為特別民法。除公司法等商法外,另外尚包括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知識產權法、婚姻法、繼承法等。狹義的民法僅指調整一定范圍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止於成文的民法法典。不包括婚姻法和屬於傳統商法內容的法律、法規

民法典是按一定的體例、系統地將民法的各項制度編纂在一起的立法文件。新中國自建國以來,尚未頒行一部系統完整的民法典。由於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完善民事立法,民事活動急需要規定一些基本行為准則,在這種條件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86年制定並頒布了一部《民法通則》。從中國民法通則的內容來看,盡管其條款較之於各國民法典的條文要簡略得多,但是民法通則基本上概括了商品經濟活動的一般行為准則,它不僅包括了一些民法總則的規范,而且也包括了民法分則的部分內容。

由於近代市民社會是以平等契約為基礎,而與封建社會的階級身分關系為基礎者大為不同,因此司法上乃以「自由平等」為理念,基於此一理念演變成三大原則:

契約自由原則、過失責任原則、所有權絕對原則

契約自由原則(freedom of contract)
主條目:契約自由原則
它是近代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近代意義上的「契約自由原則」,可以追溯到1804年頒布的《法國民法典》。其意義為個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應根據契約當事人的自由意思決定,而不得受到國家的干涉。契約自由原則的內容包括:是否締結契約的自由(締約的自由),與誰締結契約的自由(對象選擇的自由),訂立什麼內容的契約的自由(內容的自由),以何種方式訂立契約的自由(方式的自由)。又不僅契約如此,即使單獨行為,如遺囑,亦是如此。因而此一原則遂發展為「私法自治」原則。

過失責任原則
主條目:過失責任原則
個人對自己的行為,若非出自故意或過失,縱使有損害他人,亦不負賠償責任。換言之,即唯有對自己故意或過失行為,始負賠償責任。至於對他人之侵權行為,則絕對不負責任。故亦稱「自己責任」原則。

㈡ 你如何看待民法典的通過和推行論文

先富帶動後富,但先富了,後富卻很難帶動。
一個國家講的是整體,一部分富裕的人代表不了整個國家,最主要的還是普通大眾。
民法典的推行是勢在必行的。

㈢ 羅馬法對中國民法的借鑒 八百字小論文 急

縱觀世界各國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無一國未受到羅馬法之熏陶。羅馬法雖為大陸法系各國直接繼承,但英美法系各國亦受到其影響,表現為1、在中世紀,羅馬法不僅推動了封建法律的統一,皇權的加強各民族國家的建立而且促進了資本主義法律意識和法律關系的萌芽和成長。2、在近代羅馬法學家某些思想和著作以及羅馬私法某些原則和制度成為資產階級法制建立的思想淵源、理論基礎和重要依據。可以得出我國要建立完善的、符合當代立法趨勢規律的民法典,必須對立面分加深研究在於借鑒。我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借鑒:
應重視法學家在法律創制中的作用
19世紀德國著名法學家椰林說過:「羅馬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武力與宗教政府都已成為歷史,惟有羅馬法的法律至今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還發生著重大的影響。恩格斯稱羅馬法是「商品生產者社會第一個世界性的法律」,也從分的肯定了羅馬法律文化對世界法律文化的巨大貢獻。羅馬法律文化是羅馬人的創造,羅馬法學家是開拓者,他們的法律思想是羅馬法律文化的精髓。
.羅馬法對公法和私法的區分
羅馬法學對人類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於它在歷史上第一次將調整社會關系的法律區分為公法和私法。正如著名的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學總論》中指出:「法律學習分為兩部分,即公法與私法。公法涉及羅馬帝國的政體,私法則涉及個人利益。」〔4〕《學說匯纂》中說「公法的規范不得由個人之間的協議而變更」,而私法規范則是任意性的,可以由當事人的意志而更改,「對當事人來說『協議就是法律』」。〔5〕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指出,法的「研究對象有兩個:公法和私法。公法是有關羅馬國家穩定的法,私法是涉及個人利益的法。事實上,它們有的造福於公共利益,有的則造福於私人。……私法……是自然法、萬民法或市民法的總和」。〔6〕這里所談的是私法,包括三部分,由自然法、萬民法和市民法的基本原則所構成。羅馬法學家對立法的劃分成為後世法學進一步分類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依據。在此分類的基礎上,羅馬法學家將研究的重點致力於私法。從羅馬法經典作品中即可看出這一點,蓋尤斯的《法學階梯》的全名即為《市民法四釋法學階梯》,不難看出,該書是專門研究羅馬私法的教科書,其作為模範法學教科書出現,並影響了此後數個世紀。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的《法典》(CODEX)、《學說匯纂》和《法學階梯》被視為羅馬法的統一體。其中《法學階梯》承襲蓋尤斯的觀點,同樣只論述私法;《學說匯纂》在50卷中的第一和最後一卷中才涉及公法;《法典》12卷,最後三卷才是公法的內容。由此可見,羅馬法學的重心放置於完整地、系統化地研究與私人利益緊密相關的私法。這種以私法為重心的設計安排反映了羅馬法的「私法觀」。羅馬人的私法觀不僅在於他們創立了完整的系統的私法體系、私法概念、私法內容,更重要的在於他們強調私法對個人權利的尊重和保護。維護個人的正當的合法的權益,這是羅馬法能成為商品經濟社會一種永恆法的原因。

羅馬的物權法
盡快制定或完善我國民法中的物權法,要吸收借鑒博大精深的羅馬私法。法律乃物質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產物和反映,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演變,民法作為「將經濟關系直接轉化成法律原則」的法律部門,其現代化成為經濟現代化的基礎和法律現代化的重心。物權法是其一個重要內容,物權關系的擴張化和復雜化使得對物權的法律調整更加精細、完備,物權法的表現形式更為復雜,物權法體系的構成日益增多,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物權法必不可少。私法中保護權利主體的財產權是其重要的內容,因此,無論蓋尤斯的《法學階梯》還是查士丁尼的《法學階梯》,在四卷篇幅中,物權法與債法都各占兩卷的篇幅,其內容之完善是史無前例的。羅馬法的物權法包括物與物權兩部分。首先是對物進行科學的分類,以確定財產的各要素;之後闡述物權;所有權(基本同於自物權)是物權的核心,包括當時尚不十分明確的所有權的概念、取得、喪失、保護各部分;所有權以外的對物權利,及由除所有主以外的其他人享有的部分所有權為他物權,包括地役權、人役權、永租權、地上權、擔保物權等。他物權是對所有權的限制,又是調節各方所有權人關系的必要的法律規定

對我國物權立法的探討
我國學術界對物權問題的研究至今仍未擺脫以《民法通則》中的「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一節為核心建立起來的物權研究框架。〔7〕而且由於理論界一直在對所有權與所有制關系的認識上存在誤區,對物權理論研究慎之又慎,我國物權法正在制定,但對其理論建設還不夠。現在財產在被充分利用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增值,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財富增長的主要方式和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手段。現代物權法「以利用為中心」,而我國現行物權立法的中心任務是解決財產靜態歸屬問題而非鼓勵財產的利用,把物權制度核心片面地置於財產歸屬問題上,這顯然不利於財產的充分利用,來滿足人們的需要,有悖於物權的私法性。物權是私權,這一說法在羅馬法中早已被公法與私法所界定。因此,中國應建立一套財產歸屬和財產利用並行的物權制度,確立財產的歸屬,實現財產被進一步利用。這就需要從財產利用的角度重構所有權理論並全面規定財產利用的物權制度。
此外,在制度方面,羅馬法周密的物權制度真正起到了保護私人財產權的作用。我國《民法通則》還遠遠不夠完善。物權部分在《民法通則》用13條加以規定。它的缺點有兩方面:其一,物權概念不完善,《通則》僅注意到所有權,很少涉及他物權。13條規定中屬於所有權的有12條,而涉及他物權的僅1條。其二,僅注意保護國有資產所有權,而對公民私人及社團財產權注意很少。在所有權的規定中,關於其定義、取得方式共有3條,而關於國家及集體所有權的規定為6條,關於個人所有權只有2條,社團所有權只有1條,僅以法條篇幅規定已看出前述兩缺點。物的分類根本未提及,那麼構成財產的要素便不明確。這種物權法的明顯不完善使得它的現實操作意義大受影響。筆者希望將來制定的物權法應考慮很有影響的羅馬物權法的完整體系,使我國的新物權法能符合市場經濟的社會發展規律,走向理性化。

㈣ 民法典論文淺談民法典幾點認識和建議

民法典是具有劃時代記憶,中國法治進步一種里程碑,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性的闡述法律之間相關法律屬性,建議呢!就是制定民法典要結合民間風俗根據當地風俗判決就行

㈤ 急,關於兩會的民法論文選題(在線等~~)高分求

「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要堅定信心。」在今年的兩會上,「中國信心」成為熱門詞彙。對經濟形勢的清醒認識,應對危機的正確決策,改革開放積累的深厚「家底」,「萬眾一心、黃土成金」的團結奮斗……有利的基礎和條件,讓我們面對危機時,顯得鎮定從容。

中國信心,是中國力量的源泉。可是,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困難和機遇並存的復雜局面、面對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光有信心是不夠的。要想在經濟寒冬中孕育生機、在危機中搶佔先機、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不僅要靠中國信心,還要靠擔當精神,靠中國人民的意志、能力和智慧。

在小小的地球村,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我們無法推脫、無處逃避。被動應付,無所作為,就會錯失發展良機;主動出擊、有所作為,就可能迎頭趕上,甚至後來居上。應對危機也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需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需要各行各業、各族各界共同擔當重任。

在中國崛起的歷史進程中,從來就不缺少擔當精神。推翻帝制的孫中山,建立新中國的毛澤東,啟動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即使是你我身邊,也不乏平民英雄。自發奔赴冰雪災害前線的唐山農民,在地震的廢墟中徒手扒出倖存者的戰士,在窮鄉僻壤支教多年的大學生……他們的身上迸發的志氣和勇氣,成為激勵我們戰勝困難、勇敢前行的精神動力。

共克時艱,還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大膽創新。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們有些企業倒閉了,可是也有不少企業逆勢成長,逆風飛揚。成功的事例充分說明,釋放創造活力,提高創新能力,苦幹、實干加巧幹,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中國能否通過科技突破,創造新的社會需求,催生新一輪經濟繁榮?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怎樣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升級,打造中國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如何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補上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短腿」……對此,人民在期盼,世界在矚目。

在國際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今天,中國的一舉一動格外引人關注。有俄羅斯媒體指出,中國經濟出現了恢復的跡象,有望率先走出全球危機。對於致力於民族復興的中國來說,走出危機僅僅是第一步。在未來的日子裡,中國既要努力實現工業化,又要追趕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既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既要實現國內的可持續發展,又要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中國人的志氣、勇氣和智慧,讓人們對未來充滿期待

㈥ 中國民法典發展歷史。

我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後到改革開放之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曾兩度進行民法典的起草。
一次開始於1954年,到1956年12月完成草案,計525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債、繼承四編,主要參考1922年的蘇俄民法典。
另一次開始於1962年,到1964年完成草案試擬稿,計262條,包括總則、所有權和財產流轉三編。不過這兩次民法典的起草,由於各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

改革開放以後,新中國歷史上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工作拉開帷幕。1979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民法起草小組,到1982年5月,完成了《民法(草案)》第四稿,包括8編,43章,465條。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制定的。
2001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2002年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2003年以來,又先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

2015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纂工作正式啟動。此次民法典的編纂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起草《民法總則》;第二步,編纂民法典各分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已於2017年3月15日審議通過,同年10月1日開始施行,民法典的編纂邁出關鍵的第一步。2018年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民法典編纂邁出了第二步。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7編以及附則,共84章,1260個條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進行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可謂呼之欲出。

㈦ 我要寫一篇民法的論文,題目是「以法律行為為核心論民法上自由的本質、范圍和限制」,幫我解讀一下題目

核心應來該是自由,民法之自由自要緊扣意思表示來寫。過程中必須討論民法自由所涉及的概念外延。何為外延,可以查找邏輯學。
法律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一種以意思表示自由控制下的合法行為,才能算是法律行為。
建議你可以用這么一個思路:

第一部分:概述民法自由在中國的權威定義以及社會環境,記住用自己的話概括,不要抄襲。
第二部分:(拆分)1.民法自由的起源(查找法制史有關羅馬法的相關介紹)
2.民法自由的構成要件(找民法學,最好可以參考一下盧梭的論法的精神)
3.民事法律行為之構成,及民法自由上的表現與特徵
第三部分:(收尾)綜述法律行為的改革可行性,提出建議

㈧ 民法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論文

為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草案)》已經得到正式通過會議表決通過,這就意味著,繼1954年、19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4次啟動民法典制定工作之後,如今《民法典》正式製作成功,並成功通過決議,即將從2021年1月1日開始生效,也就是說中國公民的社會生活網路全書至今已經正式誕生。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草案)》的出台,意味著《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和《侵權責任法》9部法律全部廢止,那這部《民法典(草案)》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挑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來拋磚引玉地講一下。

1、離婚更難了
原來離婚可能只需要一張離婚協議書進行,但《民法典(草案)》生效後,離婚就沒有那麼容易了。根據《民法典(草案)

㈨ 論中國民法的近代化 從何時開始

正20世紀初,世界范圍內民法 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中國民法的近代化也拉開了序幕。當時中國廣泛的法律移植與民法的發展在時間上的這種巧遇,使得我們必須關注,20世紀民法 的新變化對中國民法近代化的影響。本文主要考查在近代中國特殊的環境下,20世紀民法的新發展在中國民法中的體現,以及這種吸納對於構建中國民事法律的可 能影響。

熱點內容
湖州道德模範錢素春 發布:2024-11-08 12:25:23 瀏覽:79
員工法律知識培訓講座PPT課件 發布:2024-11-08 12:11:27 瀏覽:146
道交法實施條例52 發布:2024-11-08 11:58:17 瀏覽:191
法律顧問費屬於什麼進項 發布:2024-11-08 11:49:39 瀏覽:710
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 發布:2024-11-08 11:26:05 瀏覽:711
六安金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8 11:23:52 瀏覽:195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