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漢密爾頓公司法

漢密爾頓公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4-26 03:51:36

A. 【美1羅伯特w漢密爾頓,《公司法概要》,外文+翻譯

羅伯特·W·漢密爾頓(RobertW.Hamilton)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奧斯丁分校的法學教授,主要從事公司法研究,並在該領域建樹頗豐。漢密爾頓的代表作有:《公司法概要》(The law Ofcorporations)、《公司、合夥及有限合夥的案例和素材》(case~And Materials On Corporations lncluding Partnership And Limited Parmership)、《商務基礎,法律學生核心課程和概念》(BusinessBasicsFor Law )。其中,{公司法概要》被多國學者引用參考,這是一部系統研究和闡釋美國公司法律及其相關法規的著作,該書基本上反映了漢密爾頓的公司法觀點,也集中體現他對現代公司法的貢獻。
在《公司法概要》一書中,漢密爾頓運用豐富的公司法律知識和大量典型案例,對美國《示範公司法修正本》及其原本《示範公司法》以及特拉華州《普通公司法》等的基本內容進行了具體闡釋,對若干容易引起爭議的重要法律問題提出了有見地的看法,對美國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有關內容進行了分析和評述。
漢密爾頓認為,考察公司最簡單,通常也是最有用的方法,是把公司看成一個獨立於其所有人或者投資人的擬制的實體,或者說是一個人造的實體。這種人造的實體可以像一個「真實的人」那樣,以自己的名義經營一項或多項業務,還可以像人那樣起訴和應訴。比起一個或多個個人的名義開展業務來,以這種方式經營業務,通常有一些便利之處,歸納為一句話就是,通過允許企業擁有一種獨立於其所有者和經營者這些自然人的獨立的法律人格,公司的概念使事情極大地簡單化了。他繼續指出,作為描述公司的大多數權能和與公司有關的法律關系的一個「簡便代號」,人造實體的概念是極為有用的,然而,公司之所以具有這些法律
屬性,並不是因為它是一個人造實體,而是由於法律的規定。而且,我們也不能因為公司依法具有實體的許多屬性,就推導出它必然也同樣具備實體的其他屬性。
在介紹公開招股公司和不公開招股公司時,漢密爾頓首先對這兩個概念的涵義進行了探析。他認為,公開招股公司是指發行在外的股份由為數眾多的人所持有的公司。盡管沒有明確界定構成公開招股公司的股東人數最低限額,但那些其股份在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的公司,或者其股票價格行情定期被公布的公司,都確定無疑地是公開招股公司。公開招股公司也可以從是否曾經登記並公開發行股票方面加以界定,他的依據是1933年的聯邦《證券法》和俗稱為「藍天法」的州法規定。漢密爾頓認為,不公開招股公司是指股東人數相對少些的公司,是一個從未登記股份公開發行事宜的公司,而且無疑也是不需依1934年聯邦《證券交易法》向證券交易委員會申請登記的公司。不公開招股公司具有某些獨特的屬性,如:
(1)公司的管理層與主要股東或者所有股東密切關聯。多數股東可任命董事會,並通過董事會任命高級職員和雇員。如果多數股東與少數股東發生爭議,前者完全可以把後者從公司中驅逐出去,而且由於沒有特別的僱傭權,少數股東對此也無能為力。
(2)其股份不能公開交易,也沒有公開市場。
(3)多數股東通常不注重股利的支付,相反,他們更喜歡以工資或者向股東或某些股東進行其他支付的形式來分派收益。
(4)管理層可能希望以非正式的方式開展業務,常常給人以它更像合夥而不是公司的形象。
(5)股東一般都想有權決定其合作股東的人選,並且可能只選擇那些能積極參與公司管理的人作為股東。
隨後,漢密爾頓著重對公開招股公司和不公開招股公司的諸種問題進行了論述。如公司組建、公司章程的內容及其制定、公司組建前的交易、公司資金的籌措、公司內部的權力分配、股份和股東、公司董事和高級職員、公司賬簿和記錄的審查、股利分派和回購、股東起訴、公司重組等。
漢密爾頓還對越權行為與公司的關系,「揭破公司面紗」的相關問題、利用證券市場籌資問題和公司重組中的收購、兼並問題,從法律和經濟學角度進行了分析。例如在論
述「揭破公司面紗」的相關問題時,漢密爾頓認為,在一項債務本是以一家公司的名義舉借,但該公司無力償還債務的情況下,通常就會提出公司的地位問題。債權人試圖找到一個有清償能力的被告,可能會起訴部分或全部股東,認為有某些理由要求他們來償還公司的債務。如果公司無力清償,而股東被要求代償,那麼法院就必須確定損失是應由第三人承擔還是應由股東承擔:損失已是事實,必須有人償還。盲目運用「人造實體」的方法就意味著債權人總應承擔損失:的確,這一結果常常是合理的,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對公司債務何時應由股東承擔的問題,法院大多數情況下都採用「揭破公司面紗」的原則。他隨後從合同與侵權賠償、未能遵循公司的手續、母公司——子公司案例三方面論述股東對公司債務的責任,然後闡述了「揭破公司面紗」案中的法律選擇問題。
(童君)

摘自何勤華主編:《二十世紀百位法律家》,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

B. park可以當銀行

可以。
ParkNationalCorporation是根據1956年的銀行控股公司法(經修訂)所成立的一家銀行控股公司。
Park公司於1992年在俄亥俄州法律注冊成立。
Park公司的主要業務包括擁有並監督其附屬公司。
雖然Park公司指導其附屬公司制定包括貸款政策和財政資源的整體政策,但最日常的事務還是由Park公司附屬公司各自的人員進行管理。
Park公司的銀行業務是通過兩個分行進行的:Park國營銀行,Vision銀行(VisionBank)。
Park國民銀行在紐瓦克,俄亥俄和阿什蘭,雅典金融營業所,Butler,Champaign,Clark,Clermont,Coshocton,克勞福德,Darke,費爾菲爾德,費也特,富蘭克林,格林,格恩西島,漢密爾頓,霍金,福爾摩斯,諾克斯,Licking,麥迪遜,馬里昂,美世,邁阿密,莫羅,馬斯金格姆,佩里,里齊蘭,Tuscarawas和俄亥俄州的沃倫縣和肯塔基州布恩縣等地均有總公司。

C. 司法考試要考哪些科目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主觀題考試設置選做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具體考查科目為: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證書:
A證——必須以本科及以上學歷報名,分數達到360及以上,才可以獲得A證。
B證——戶口屬於放寬地區的法律專業專科考生,司法考試成績在360以上。
C證——屬於國家規定放寬學歷條件地區,報名學歷為法律專科,當年考試成績達到公布的放寬地區合格分數線的考生。

注意:改革後原法律職業資格B證已經取消,只有A、C兩類證書,但原已考過司法考試的考生,證書不受影響。

D. 公司僵局的內容

這一定義說明,首先,公司僵局的主體是公司中勢力均等且相互對抗的兩派股東和董事。在這里必須強調的是,公司的「糾紛」和「僵局」有其特定的內涵。其中「糾紛」是指公司內部的爭吵、爭斗或分歧。這種分歧可能是關於企業政策的善意的分歧,也可能是不那麼善意地對另一股東企圖攫取權利或者試圖獲得比其資產的「公平份額」更多的利益的不滿。從羅伯特·W·漢密爾頓對所謂的「糾紛」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在糾紛中存在實力不等的兩派——多數派和少數派。多數派和少數派是以所持股份的多少或其能夠控制的董事的人數來劃分的。持有公司多數股份或能夠控制多數董事的一方為多數派,與之對立者即為少數派。多數與少數的關系在公司法中具有特別的意義。一般情況下公司均依多數派的控制安排運行,少數派的聲音較小且受到忽視。少數派處於弱勢的甚至是無助的地位。但勢力的不均等並不必然導致多數與少數的矛盾和斗爭,但卻常常會有這種矛盾和斗爭。
因為一般而言,人都會因自私的天性,在掌握比他人較大的權力時濫用權力。因而少數派就時刻准備「為權利而斗爭」。一般情況下多數派與少數派的沖突可以得到化解,因為在公司中奉行「多數決」原則,在沖突中,少數派常常會被迫讓步從而使得沖突得以解決。但有時候會導致激烈的對抗。當兩派股東或董事勢均力敵時,因意見分歧的雙方都無法有效地控制公司,公司就有可能陷入僵局。其次,僵局必須是一種持續的公司停滯和癱瘓狀態。這要求主觀上雙方當事人都知道在對抗,客觀上持續一段足以影響公司運作效率的時間,否則對公司的運作不構成影響或者雖有影響,但影響不具實質性,不構成公司僵局。
公司的正常運行是通過公司管理機構行使職權和股東行使股東權利實現的。如果股東,實際控制人之間或公司的董事之間因其利益沖突而產生矛盾,往往會導致公司出現運行障礙.嚴重妨礙公司的正常運行甚至使公司的運行機制完全失靈,公司就會陷入僵局。一般認為,公司僵局的類型主要有股東僵局和董事僵局兩類。有些學者將其具體化為三類:由於股東之間的嚴重分歧.連續兩次的股東會無法形成有關公司經營的有效決策,並且因此可能導致對公司造成實質性損害 由於董事之間的嚴重分歧.連續兩次的董事會無法形成有關公司經營的有效決策;董事任期屆滿時,由於股東之間的嚴重分歧,連續兩次的股東會均無法選出繼任董事,並因此導致董事會無法達到形成有效經營決策的人數。 從公司的性質來分析,公司除了具有資金之外,還具有團體性,資金的聯合和股東間的信任是其兩個不可或缺的信用基礎。如公司法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要轉讓出資必須徵得其他股東的同意,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出現諸如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等家族式的有限責任公司, 往往人合因素大於資合因素,當公司資合要素和人合要素發生沖突時,由於制度安排前者優先,公司僵局就可能出現。特別是股東較少、股權集中、產權較封閉的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由一人兼任,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虛設的現象存在。創業之初,股東親和力較強,隨著可分利益的增多,矛盾便開始出現,如果得不到及時公正地挽救,就會陷入僵局。而在分歧產生之後,股東之間彼此不再信任,缺乏協商基礎,從而使得僵局持續下去。
公司僵局產生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公司內部中公司決策和管理所實行的是多數決制度,給公司僵局的形成提供了制度土壤。從表面上看,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來自於股東或董事之間對立,但更為深層的原因則來自於公司的制度安排。現代公司運營的決策和管理均實行多數決制度。我國《公司法》規定,股東會、董事會和監事會通過任何決議都需要至少代表半數以上的表決權或人數的同意,對於股東大會增加資本、減少資本、分立合並、解散或變更公司形式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等特別決議事項須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表決權同意,對於董事會的決議,有的公司章程甚至規定了更高的表決多數。這樣在股東表決權對等化、各方股東派任的董事人數基本相當或相同之情形下,一旦股東或董事之間發生了矛盾和沖突升級,甚至完全對抗,任何一方可能都無法形成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所要求的表決多數,公司的各項決議無法通過,公司的僵局狀態由此形成。
此外,公司資本維持原則也是導致公司僵局產生的原因。根據公司資本維持原則,任何公司一經成立,資本實質上就被凍結,除非經過嚴格而又復雜的減資程序,股東的出資不能收回。在資本維持原則下,當股東之間出現意見分歧而無法協商時,避免產生公司僵局的唯一法律途徑是一方股東轉讓出資、退出公司。由於有限責任公司的出資缺乏公開交易市場,股份價格不易確定,公司股東的出資也難有與公開招股公司股份一樣的流動性,更何況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下,股權的轉讓還存在著嚴重的困難,缺乏有效的股東退出機制。因而導致在公司僵局形成前,股東難以避免僵局的產生;在僵局形成後,股東又難以靠自身力量打破僵局。 面對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尋求破解公司僵局的途徑就倍顯重要,但從經濟角度或效率角度上看,預防僵局的形成更具有價值。
新《公司法》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九條、第七十二條等條款賦予了股東可以通過公司章程對股東會會議行使表決權,對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董事長、副董事長的產生辦法,董事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股權轉讓等內容進行自治約定的權利。由於新《公司法》給了公司章程更大的自治空間,根據新《公司法》中體現的「約定優於法定」的授權性規定精神,股東可以通過發揮公司章程中「約定性條款」的作用為預防公司僵局、破解公司僵局、確保公司正常運營提供有效的途徑。 規定一方擔任董事長的,則另一方委派的董事可以佔多數;雙方的董事人數相等時可以以公司的名義聘請中介機構出面委派獨立董事;一方擔任執行董事的,則另一方擔任總經理,並明確執行董事無權聘任或解聘總經理等。
1.規定利害股東、董事表決迴避制度。股東或董事與股東會或董事會討論的決議事項有特別利害關系、可能導致有害於公司利益的情形發生時(如關聯交易,為股東、董事提供擔保等),該股東或董事及其代理人不得行使表決權,股東也不得代理其他股東行使表決權,以免損害公司和其他股東利益。
2.制定限制控股股東所享有表決權的最高數額制度。即由公司章程規定,一個股東持有的股份達到一定比例時,實行表決權的最高數額限制,以防止其利用資本多數決制度,侵害少數股東的合法權益。
3.規定類別表決制度。即交付股東會表決的特定事項必須經特定的類別股東同意才能通過。中國證監會、國資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商務部於2005年8月24日聯合發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指導意見》及中國證監會2005年9月4日發布的《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都明文規定了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方案需要經過類別表決通過,即除須經參加股東會會議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外,還須經參加股東會會議流通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這種類別表決制度對證券市場解決股權分置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在預防公司僵局問題上,股東完全可以在公司章程中規定類別表決制度。
賦予董事長在出現表決僵局時以最終的決定權;規定董事會成員與股東會成員不得完全重合,在董事會出現表決僵局時將該事項提交股東會表決;規定大股東應履行誠信義務,不得不正當侵害公司和其他少數股東利益,不得在合法形式的外表下進行實質違法行為,保障少數股東知情權和會議召集權。
當公司股東或董事之間發生分歧或糾紛時,由控制一方股東以合理的價格(協商或中介機構評估)收買相對方股東股權或股份,從而讓弱勢一方股東退出公司,以此達到預防僵局的目的。 可在公司章程中具體約定法定解散事由之外的其他解散公司事由,這樣,當股東會決議解散不能達成時,股東可根據章程的具體約定,直接提出解散公司,從而避免公司僵局的出現。
與訴訟程序相比,仲裁具有保密、快捷、便宜、靈活以及由一個熟悉企業事務的機構作出有利各方的裁定的優點。因此,如果造成僵局的原因不涉及基本的個人沖突或政策沖突,將相關事項提交仲裁也許能更好地解決糾紛,並使公司得以存續。當然,對於公司僵局,單純地依賴於事先的預防是不現實的,因為股東在創設公司時要想對未來的法律沖突作出恰當而全面的預見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經營過程中對各種事務的分歧會遠遠超出各股東當初的想像和預計,反目成仇在所在所難免。

E. 法律英語

您既然是英語專業的同學,優勢自不必說。劣勢在於對於法律體系不熟悉。「想往法律英語翻譯之類的方向發展」的話,個人覺得必須熟稔法律,然後才能得心應手,所以「在法律英語的教材選擇應充分考慮到法律英語是專業英語以及中國法律體系屬於大陸法系的特點。從文體來講,應包括法律條文、法律著作、法庭審理與辯護、司法文書寫作以及案例分析等;從內容與結構來講,應依次包括法律英語語言特點的分析及法律英語的中英互譯技巧、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比較、英美律師職業介紹、英美主要部門法、國際經貿法律以及中國基本法律制度等。」
推薦課外閱讀材料

教材類:
1.沙麗金:《研究生英語教程——法律英語分冊》,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2.何家弘:《法律英語》,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3.齊筠: 《法律英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董世忠、趙建:《法律英語》,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
5.陳慶柏:《涉外經濟法律英語》,法律出版社,1995。
6.杜金榜、張新紅:《法律英語核心教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7.陳莉萍,專門用途英語研究[M].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8.楊穎浩,略論英美法律語言中的求同型近義詞,上海科技翻譯,1998,(4)。

專著類:
1.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梅因,《古代法》,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
伯納德•施瓦茨,《美國法律史》,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4. [法]達維德,《當代主要法律體系》,漆竹生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

邵景春著《歐洲聯盟的法律與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郭成偉著《外國法系精神》,北京: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版
[德]馬迪亞斯·赫蒂根著《歐洲法》(張恩民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 潘維大等編:《英美法導讀》,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 潘國和, 《中外法學教育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0. 戴維•S•克拉克,《美國法律概論》,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1. 麥高偉,傑弗里•威爾遜,《英國刑事司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2. 麥克爾•H•格萊姆,《聯邦證據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 卞建林等,《外國刑事訴訟法》,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

14. 傑羅德•H•以茲瑞等,《刑事程序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5. 《民事程序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 《侵權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 克勞德•D•柔沃,喬登•D•沙博,《合同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8. 羅伯特•W•漢密爾頓,《公司法》(美國法精要),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原版參考書:

1. Debra S. Lee, American Legal Englis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9.
2. G. Gunther, Cases and Marterials on Constitutional Law, 1975.
3.Mark W. Janis, An Intro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 Aspen Publishers, 2003
4.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5. John Makdisi, Introction to the Study of Law, Cincinnati: Anderson Publishing Co., 1990.

6. William Burnham, Introction to the Law and Leg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3rd Edition, West Group, 2002

F. 股票交易

股票入門知識分類:金融
股票的概念與內容
股票的概念
什麼是股票?股票是一種由股份有限公司簽發的用以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它表明股票的持有者對股份公司的部分資本擁有所有權。由於股票包含有經濟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轉讓,股票也有一種有價證券。
股票的用途有三點。其一是作為一種出資證明,當一個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參股投資時,便可獲得股票作為出資的憑據;其二是股票的持有者可憑借股票來證明自己的股東身份,參加股份公司的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發表意見;其三是股票持有人憑借著股票可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參加股份公司的利潤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分紅。
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人們獲取股票通常有四種途徑。其一是作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而獲得股票,如我國許多上市公司都由國有獨資企業轉為股份制企業,原企業的部分財產就轉為股份公司的股本,相應地原有企業就成為股份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其二是在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募集資金而發行股票時,自然人或法人出資購買的股票,這種股票通常被稱為原始股。其三是在二級流通市場上通過出資的方式受讓他人手中持有的股票,這種股票一般稱為二手股票,這種形式也是我國股民獲取股票的最普遍形式。其四是他人贈與或依法繼承而獲得的股票。
不論股票的持有人是通過何種途徑獲得股票,只要他是股票的合法擁有者,持有股票,就表明他是股票發行企業的股東,就享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股票的內容
股票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工具,它不但要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核准才能發行,且在其票面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內容。在我國,現在所有股票的發行都必須徵得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審核批准。另外,股票在製作程序、記載的內容和記載方式上都必須規范化並符合有關的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的規定。一般情況下,股票上應具備以下內容:
1.發行該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稱,該公司依何處法律在何處注冊登記及其注冊的日期、注冊地址。
2.發行的股票總額、股數和每股金額。
3.股票的類別。根據股票持有人權利及義務的不同,股票可分為多種類型。目前在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及深圳證券交易所流通和轉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票,一般都不註明類型。
但如果是特別股票,在票面上就應當標明其股票種類。
4.股票的票面金額及其所代表的股份數。
5.股票的發行日期及股票編號。如果是記名股票,則要寫明股票持有者(股東)的姓名。
6.股票發行公司的董事長或董事簽章,主管機關或核定發行登記機構的簽章。
7.印有供轉讓股票時所用的表格。
8.股票的發行公司認為應當載明的注意事項。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滬深股市股票的發行和交易都藉助電子計算機及高科技通訊系統進行,上市的股票已實現了無紙化,所以現在的股票僅僅只是計算機系統內的一竄符號而已。但在法律上,上市掛牌的股票都必須具備上述這些內容。在滬深股市,每股股票的面額都已標准化,是一元人民幣,股票的發行總額為股份公司的總股本數。上市公司的其它相關信息,都將定期在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刊物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上刊登。

股票的特點
股票作為一種有價證券,具有如下特徵:

1.穩定性

股票投資是一種沒有期限的長期投資。股票一經買入,只要股票發行公司存在,任何股票持有者都不能退股,即不能向股票發行公司要求抽回本金。同樣,股票持有者的股東身份和股東權益就不能改變,但他可以通過股票交易市場將股票賣出,使股份轉讓給其他投資者,以收回自己原來的投資。

2.風險性

任何一種投資都是有風險的,股票投資也不例外。股票投資者能否獲得預期的回報,首先取決於企業的盈利情況,利大多分,利小少分,公司破產時則可能血本無歸;其次,股票作為交易對象,就如同商品一樣,有著自己的價格。而股票的價格除了受制於企業的經營狀況之外,還受經濟的、政治的、社會的甚至人為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中,大起大落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的波動雖然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從而影響股息與紅利,但股票的貶值還是會使投資者蒙受部分損失。因此,欲入市投資者,一定要謹慎從事。

3.責權性

股票持有者具有參與股份公司盈利分配和承擔有限責任的權利和義務。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票的持有者就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他有權或通過其代理人出席股東大會、選舉董事會並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股東權力的大小,取決於佔有股票的多少。

持有股票的股東一般有參加公司股東大會的權利,具有投票權,在某種意義上亦可看作是參與經營權;股東亦有參與公司的盈利分配的權力,可稱之為利益分配權。股東可憑其持有的股份向股份公司領取股息和索償權和責任權。在公司解散或破產時,股東需向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東要按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對債權人承擔清償債務的有限責任。在債權人的債務清償後,優先股和普通股的股東對剩餘資產亦可按其所持有股份的比例向公司請求清償(即索償),但優先股股東要優先於普通股,普通股只有在優先股索償後如仍有剩餘資產時,才具有追索清償的權利。

4.流通性

股票可以在股票市場上隨時轉讓,進行買賣,也可以繼承、贈與、抵押,但不能退股。所以,股票亦是一種具有頗強流通性的流動資產。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只要把股票交付會給受讓人,即可達到轉讓的法律效果;記名股票轉讓則要在賣出人簽章背書後才可轉讓。正是由於股票具有頗強的流通性,才使股票成為一種重要的融資工具而不斷發展。

股票的種類
由於股票包含的權益不同,股票的形式也就多種多樣。一般來說,股票可分為普通股股票和優先股股票。由於我國的股份制改造起步較晚,股票的分類尚不規范,其類型具有一些特殊性。

普通股股票
所謂普通股股票,就是持有這種股票的股東都享有同等的權利,他們都能參加公司的經營決策,其所分取的股息紅利是隨著股份公司經營利潤的多寡而變化。而其他類型的股票,其股東的權益或多或少都要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
普通股股票的主要特點如下:
1.普通股股票是股票中最普通、最重要的股票種類。股份公司在最初發行的股票一般都是普通股股票,且由於它在權利及義務方面沒有特別的限制,其發行范圍最廣且發行量最大,故股份公司的絕大部分資金一般都是通過發行普通股股票籌集而來的。
2.普通股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標准股票,其有效期限是與股份有限公司相始終的,此類股票的持有者是股份有公司的基本股東。
3.普通股股票是風險最大的股票。持有此類股票的股東獲取的經濟利益是不穩定的,它不但要隨公司的經營水平而波動,且其收益順序比較靠後,這就是股份公司必須在償付完公司的債務和所發行的債券利息以及優先股股東的股息以後才能給普通股股東分紅。所以持有普通股股票的股東其收益最不穩定,其投資風險最大。
對股份公司而言,持普通股股票的股東所處的地位是絕對平等的,在股份有限公司存續期間,它們都毫無例外地享有下述權利,法律和公司章程對此沒有任何特別的限制。
1.通過參加股東大會來參與股份公司的重大經營決策。
一般來說,股份公司每一年度都至少要召開一次股東大會,在遇到重大事件時還要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在股東大會上,股東除了聽取公司董事會的業務和財務報告外,還可對公司的經營管理發表意見,參加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的選舉。如果認為公司的帳目不清時,股東還有權查閱公司的有關帳冊。如果發現董事違法失職或違反公司章程而損害公司利益時,普通股股東有權將之訴諸於法庭。
2.具有分配公司盈餘和剩餘資產的權利。在經董事會決定之後,普通股股東有權按順序從公司經營的凈利潤中分取股息和紅利。在股份有限公司解散清算時,有權按順序和比例分配公司的剩餘資產。
3.優先認股權。當股份公司為增加公司資本而決定增資擴股時,普通股股東都有權按持股比例優先認購新股,以保證普通股股東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控股比例不變。如我國的上市公司在配股時,都是按比例先配給現有的普通股股東。當普通股股東不願或無力參加配股時,它可放棄配股或按相應的規定將配股權利轉讓與它人。

優先股股票
所謂優先股股票是指持有該種股票股東的權益要受一定的限制。優先股股票的發行一般是股份公司出於某種特定的目的和需要,且在票面上要註明「優先股」字樣。優先股股東的特別權利就是可優先於普通股股東以固定的股息分取公司收益並在公司破產清算時優先分取剩餘資產,但一般不能參與公司的經營活動,其具體的優先條件必須由公司章程加以明確。一般來說,優先股的優先權有以下四點:
1.在分配公司利潤時可先於普通股且以約定的比率進行分配。
2.當股份有限公司因解散、破產等原因進行清算時,優先股股東可先於普通股股東分取公司的剩餘資產。
3.優先股股東一般不享有公司經營參與權,即優先股股票不包含表決權,優先股股東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但在涉及到優先股股票所保障的股東權益時,優先股股東可發表意見並享有相應的表決權。
4.優先股股票可由公司贖回。由於股份有限公司需向優先股股東支付固定的股息,優先股股票實際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舉債集資的形式,但優先股股票又不同於公司債券和銀行貸款,這是因為優先股股東分取收益和公司資產的權利只能在公司滿足了債權人的要求之後才能行使。優先股股東不能要求退股,卻可以依照優先股股票上所附的贖回條款,由股份有限公司予以贖回。大多數優先股股票都附有贖回條款。
如果將優先股股票細分,它還有:①累積優先股股票和非累積優先股股票。累積優先股股票是指在上一營業年度內未支付的股息可以累積起來,由以後財會年度的盈利一起付清。非累積優先股股票是指只能按當年盈利分取股息的優先股股票,如果當年公司經營不善而不能分取股息,未分的股息不能予以累積,以後也不能補付。②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和不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是指其股票持有人不僅可按規定分取當年的定額股息,還有權與普通股股東一同參加利潤分配的優先股股票。不參加分配優先股股票,就是只能按規定分取定額股息而不再參加其它形式分紅的優先股股票。 ③可轉換優先股股票和不可轉換優先股股票。
可轉換優先股股票是指股票持有人可以在特定條件下按公司條款把優先股股票轉換成普通股股票或公司債券的股票,而不可轉換優先股股票是指不具有轉換為其他金融工具功能的優先股股票。④可贖回優先股股票和不可贖回優先股股票。可贖回優先股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可以一定價格收回的優先股股票,又稱可收回優先股股票,而不附加有贖回條件的優先股股票就是不可贖回優先股股票。⑤股息可調整優先股股票。它是指股息率可以調整變化的優先股股票,其特點是優先股股票的股息率可隨相應的條件進行變更而不再事先予以固定。

其他類型股票
除了普通股股票和優先股股票外,根據股票持有者對股份公司經營決策的表決權,股票又可分為表決權股股票和無表決權股股票;根據股票的票面是否記載有票面價值,股票又可分為有額面股股票和無額面股股票;根據股票的票面是否記載有股東姓名,股票可分為記名股票和不記名股票;除此之外,還有庫藏股票、償還股股票、職工內部股票和儲蓄股股票等。在這些股票當中,比較特殊的是後配股股票和混合股股票。
1.後配股股票。後配股股票又稱劣後股股票,是指在規定的日期或規定的事件發生以後才能分享股息紅利和公司剩餘資產的股票。具體來講,後配股股票股東行使的收益權順序位於普通股股東之後,但行使的股東權和普通股股東一致,即可通過股東大會參與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後配股股票的收益極不穩定且沒有保障,其股東地位要強於優先股股東。即使如此,一般的投資者都不願意接受,所以後配股股票一般都是無償地向公司發起人或參與公司經營的股東管理人贈送,故後配股股票也稱為發行人股或管理人股。
2.混合股股票。混合股股票是將優先分取股息的權利和最後分配公司剩餘資產的權利相結合而構成的股票。具體地講,股份有限公司在分配股息時,混合股股東先於普通股股東行使權利。而在公司清算時,混合股股東分配公司剩餘財產的順序又處於普通股股東之後,混合股股票是優先股與後配股的結合體。

我國股票的分類
由於我國股市正經歷著先發展、後規范的歷程,我國股票的通俗分類和國外有所不同。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中,一般可將其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兩大類。
1.可流通股股票可流通股股票是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北京兩個法人股系統STAQ、NET上流通的股票。由於中國證監會在1992年10月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的股票上市都是由各證券交易系統自己審批的,而在此之後,所有股票的上市流通都統一歸口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票。
A股股票是指已在或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流通的且以人民幣為計價幣種的股票,這種股票按規定只能由我國居民或法人購買,所以我國股民通常所言的股票一般都是指A股股票。在這種股票中,它又分為社會公眾股和職工內部股兩類,其中社會公眾股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招募發行的股票,而內部職工股嚴格來說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的職工按有關規定購買的股票,其購買方式、價格及上市流通條件都與社會公眾股有所不同。
B股股票是以人民幣為股票面值、以外幣為認購和交易幣種的股票,它是境外投資者向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而形成的股份,在上海和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法人股股票是指在北京的STAQ和NET兩個證券交易系統內上市掛牌的股票。之所以稱為法人股,是因為在這兩個系統內流通的股票只能由法人參與認購及交易,而自然人是不能在這兩個系統內買賣股票的。
境外上市股票是指我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發行並上市的股票,目前主要有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流通的H股,還有在美國證券交易系統疲通的N股。
2.非流通股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中,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其中國家股是在股份公司改制時由國有資產折成的股份,而法人股一部分是成立股份公司之初由公司的發起人出資認購的股份,另一部分是在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股份時專門向其他法人機構募集而成的。這一部分股票未上市流通的原因一是國家股的代表人尚未確定,其上市轉讓難以操作;其二是在發行股票時,部分法人股的募集和社會公眾股條件有所不同;其三是國家股和法人股在上市公司的總股本中所佔比例高達2/3,其上市流通會對現在的二級市場形成較大的沖擊。隨著我國股份制改革的深入、股市的成熟和發展,這一部分股票必然將會進入滬深股市的二級流通市場。

股票指數
一、指數的定義
股票指數即股票價格指數。是由證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務機構編制的表明股票行市變動的一種供參考的指示數字。由於股票價格起伏無常,投資者必然面臨市場價格風險。對於具體某一種股票的價格變化,投資者容易了解,而對於多種股票的價格變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勝其煩。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務機構就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和熟悉市場的優勢,編制出股票價格指數,公開發布,作為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標。投資者據此就可以檢驗自己投資的效果,並用以預測股票市場的動向。同時,新聞界、公司老闆乃至政界領導人等也以此為參考指標,來觀察、預測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形勢。
這種股票指數,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變動情況的價格平均數。編制股票指數,通常以某年某月為基礎,以這個基期的股票價格作為100, 用以後各時期的股票價格和基期價格比較,計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該時期的股票指數。投資者根據指數的升降,可以判斷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且為了能實時的向投資者反映股市的動向,所有的股市幾乎都是在股價變化的同時即時公布股票價格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 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4) 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二、指數的計算方法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1.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 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 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 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3)加權股價平均數
加權股價平均數是根據各種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的股價平均數,其權數(Q) 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總市值、股票發行量等。
2.股票指數的計算
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點上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通常是將報告期的股票價格與定的基期價格相比,並將兩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數值,即為該報告期的股票指數。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有三種:一是相對法,二是綜合法,三是加權法。
(1)相對法
相對法又稱平均法,就是先計算各樣本股票指數。再加總求總的算術平均數。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指數=n個樣本股票指數之和/n
英國的《經濟學家》普通股票指數就使用這種計演算法。
(2)綜合法
綜合法是先將樣本股票的基期和報告期價格分別加總,然後相比求出股票指數。即:
股票指數=報告期股價之和/基期股價之和
代入數字得:
股價指數=(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報告期的股價比基期上升了36.8%。
從平均法和綜合法計算股票指數來看,兩者都未考慮到由各種采樣股票的發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對整個股市股價的影響不一樣等因素,因此,計算出來的指數亦不夠准確。為使股票指數計算精確,則需要加入權數,這個權數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發行量。
(3)加權法
加權股票指數是根據各期樣本股票的相對重要性予以加權,其權數可以是成交股數、股票發行量等。按時間劃分,權數可以是基期權數,也可以是報告期權數。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以報告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派許指數。
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而派許指數則偏重報告期的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數股票指數都是派許指數。
三、股票指數與投資收益

股票指數是指數投資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數,其漲跌幅度是這一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數的計算中,並未將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股民的實際收益將小於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指數投資組合的最大投資收益率。
股市上經常流傳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賺熊賠,就是說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虧損,但如果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贏利。
1.如果一個牛市是可逆轉的,股民只賠不賺。我國上海股市上證指數的中間點位約為600點,在1993年初的牛市中,滬市曾突破過1500點,後在1994年的7月跌回到300多點; 1994年9月,滬市又沖上1000點,但不久又跌到600點以下。從這幾年的指數運行來看,上證指數總是從600點以下開始啟動,形成一個牛市後又回到600點,可以說上海股市的所有牛市都是可逆的。
當上證指數從600點沖上1000點又回到原地,對於個別股民來說,可能有賺有賠,相互間進行了財富的轉移。但對於股民這個群體而言,他們不但無所得且還有所失。
其一,不管是在那一個點位上交易,股民都需交納交易稅和手續費。股票指數從600點上揚再回到600點,對於股民這個整體來說,除了要開銷交易成本外,沒有任何投資回報。而上海股市在這個點位以上的成交量至少要佔總成交量的一半以上,對於股民來說,量少一半以上的手續費和交易稅的支出是圖勞無功的,因為投資股票的目的是企圖在股票的上揚中得到收益。
其二,股民為配股和新股的發行付出了額外的代價。配股和新股的發行總是參照二級市場的價格進行的,二級市場的股價越高,發行價就越高,當指數又回到600點以下時,對於在此點位以上配股或購買新股的股民來說,就相當於套牢,而這種套牢又不同於二級市場的套牢,因為二級市場的套牢只是股民間的轉手而已,資金並無損失。但高價配股或購買新股後,其資金就流向了上市公司,一級市場的這種套牢對股民這個整體就是巨大損失。如青島啤酒的發行,每股的成本約為12.8元,但其凈資產每股只有2元,也就是說股民花了12.8元只買到了2元的凈資產,不管該只股票後來的上市開盤價如何,股民這個整體為每股青島啤酒股票還是花了12.8元的代價。如果股民用買一股青島啤酒的錢去投資國庫券或存銀行,每年至少能獲得1.3元的收益,而不論青島啤酒如何前程似錦,它每年的平均收益是難以達到如此之高水平的。所以對一個可逆的牛市,把股民作為一個投資整體來看,股民只賠不賺。
2.即使是大牛市,股民也不一定就能盈利。股票指數的漲跌幅度是股民的投資收益率,但這個投資收益率是名義上的,是沒有扣除交易成本

G. 股利分配請求權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及其司法救濟

股利分配請求權從性質上可分為抽象股利分配請求權和具體股利分配請求權兩個層面。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具有債權性,股東可以直接提起訴訟。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是一種期待權,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轉化為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公司是否決議分配利潤,分配多少利潤屬於公司的商業判斷范疇,司法應謹慎介入。但司法謹慎介入商業判斷並不是絕對不幹預,當公司管理層或控制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原則,無理剝奪小股東股利分配權時,法院有必要介入公司內部事務。美國通過判例確立了強制分配股利的訴訟機制,為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提供了直接的保護。我國公司法對此尚無明文規定。 股利分配請求權(利益配當請求權),是指股東基於其公司股東的資格和地位依法享有的請求公司向自己分配股利的權利。 股東所享有的公司股利分配請求權屬於典型的股東自益權。
(一)股利分配請求權的性質。
股利分配請求權的性質可從抽象意義與具體意義兩個層面上予以探討。
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指股東基於其公司股東的資格和地位而享有的一種股東權權能。獲取股利是股東投資的主要目的,也是公司作為營利法人的本質要求。因此,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所享有的一種固有權,不容公司章程或公司治理機構予以剝奪或限制。由於公司的經營具有風險性,股東能否分得股利,分得幾何,均為未知數。故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為一種期待權。
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又稱為股利金額給付請求權,指當公司存在可供分配的利潤時,股東根據股東會決議而享有的請求公司按其持股類別和比例向其支付特定股利的權利。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具有債權性,它實質是股東對經決議認可的實實在在的可分配金額享有的給付請求權。美國學者漢密爾頓亦認為:股利一旦宣布,即變成公司的債務,且不得由董事會撤銷或廢除。
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滿足一定的條件才能轉化為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
(二)股利分配的條件。
各國公司法皆對公司股利分配規定了嚴格的條件,具體可分為兩類——實體條件和程序條件。
1、實體條件:公司有實際可供分配的利潤。
股利分配雖然是股東的本質性權利,但有可能被股東因其利己性強行無理的進行分配,從而危及公司的資本充實,侵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公司對股東所做的分配只能來源於公司的利潤,而不得來源於公司的資本。但即使公司有利潤,也不能全部分配給股東,為增強公司的發展後勁,提高公司對債權人的總體擔保能力及保護勞動者權益,各國公司法通常對公積金的提取也做了強制性的規定。
我國《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對公積金的提取作了規定,即公司在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先用利潤彌補虧損和提取一定比例的公積金。在未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的情況下,不得向股東分配利潤。根據該條規定,公司用作分配的利潤必須是扣除一定款項後的余額,其扣除順序如下:
1)所得稅,用於分配的必須是「稅後利潤」,公司利潤首先應當扣除所得稅。
2)彌補虧損,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應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
3)提取法定公積金,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前,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法定公積金,累計提取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
4)提取任意公積金,經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還可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依以上順序,繳納稅費、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後,方可按照《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和第一百六十七條第四款規定向股東分配利潤。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但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的除外。《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條第四款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稅後利潤,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因此,對於公司股利的分配,股東有約定的或公司章程有規定的,按照約定的或章程規定的分配比例與方式進行分配;在股東沒有約定或章程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2、程序條件: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是否得到股東會或股東大會的通過。
符合利潤分配的實體條件並不意味著股東就能獲得股利,只有經過法定決策程序,形成利潤分配決議後,利潤才能轉化為股利。公司的這一決策程序,就是股利分配請求權的程序條件。
我國《公司法》第四十七條和第一百零九條規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由董事會制定。第三十八條和第一百條規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由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審議批准。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基於以下考慮:雖然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但股東相比董事而言,對公司的經營和財務可能並不太了解;且股東可能更注重眼前利益和其自身權益,較少考慮公司的未來發展;特別是股東人數眾多時,往往難以形成一致而合理的分配方案。因此,由董事會提出股利分配方案,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定是否通過,雙方相互制約,從而兼顧公司和股東雙方的權益。
但公司是否宣布分配股利、如何分配股利實際上是一件極為復雜的事實,此種公司決策取決於公司的類別(閉鎖型公司或公開型公司、非上市公司與上市公司)、公司的經營狀況與發展前景、國內外市的現狀以及稅法的影響等諸多因素。 [8]因此,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公司立法都將股利分配的意思決定機構規定為公司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由其自主決定公司的股利分配。
只有同時具備股利分配的實質條件和程序條件,公司的股利分配行為方能生效,股東的抽象股利分配請求權才能轉化為具體的股利分配請求權。
二、各國公司法對小股東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制度各國公司法關於股利分配決策程序均有相應的規定,因各國公司治理結構、公司類別的不同而不同。當決策層濫用其裁量權,侵犯小股東的合理期待權時,亦賦予小股東一些救濟權。
(一)美國強制股利分派制度
在美國,有限責任公司分派股利的權力屬於董事會。大多數董事會關於是否分派股利的決定受商業判斷規則的保護,享有免於被訴的權利。美國的股利政策分為強制性股利與裁量性股利兩種:強制性股利是指公司章程所規定的、只要公司存有可資分配的利潤即應向特定種類股東支付的股利。強制性股利之外的比率不特定的股利為裁量性股利。
但如果董事會不合理地作為,惡意獨斷且濫用自由裁量權,扣留紅利,法院將使用衡平法上的權利,要求董事會宣告紅利。著名的Dodgev.FordMotorCo. 案即為一典型案例。FordMotorCo.成立於1903年,最初,福特汽車的賣價超過900美元,除每季度正常的分紅外,公司還經常有額外的分紅。隨著價格一次又一次下跌,為了能夠留足資金用於將來的投資和擴展,公司宣布1915年10月後,將不再分發額外股利,致1916年公司的過剩資本已超過1.1億美元,占公司股本總額10%的少數股東請求法院強令公司董事宣布分發股利。法院審理後判決要求FordMotorCo.向Dodge兄弟支付19275386美元的股利。法院認為,考慮到公司的巨額過剩資本,拒絕分配股利違反了董事對股東的義務,與使股東財富最大化的公司目的相悖。
尋求強制分配股利的股東須先窮盡公司補救方法,即先要求董事會作出股利支付,這一規定利於董事會有機會更正自己的不當行為,避免訴訟費用。強制分配股利的前提是公司存在足夠的合法盈餘,但在董事會認為不應分紅的情況下,僅具有足夠的收入或盈餘可供分紅的事實,法院是不會強迫董事會分紅的。只有當證明董事會濫用裁量權時,法院方可代替董事會的判斷,命令分配股利,而裁量權之濫用須有詐欺或惡意之證明或者明顯的不公正情形。 股東如能夠證明控股股東存在逼走少數股東的意圖,則可以認定存在「惡意」;如果存在利益沖突,過分的任職福利和薪金等情形,則可進一步認定存在「惡意」。
(二)英國,公司股利的支付須取得公司授權的機構來宣告。公司章程通常規定,公司股利的宣告應當由公司普通股東會會議來決定,但是公司章程有時也規定公司董事會有權來宣告公司股利的分配,此時董事會即享有排他性權利。
在英國,法院有權結合所有證據(包括作為持續經營公司的要求),對決定的作出程序是否公正予以裁判。Re Landie Brothers Ltd 一案中,公司從未支付過任何股利,其慣例是以報酬的形式向眾董事分配利潤。原告被免去執行董事之職後,便不能繼續分享利潤。普樓曼大法官指出:「該公司事實上並未支付任何股利。其政策實質上在於向董事分配公司利潤……但原告在其訴訟請求中未提出公司未分配股利侵害了原告作為股東的利益,而且公司未分配股利也許有其充分的商事理由。」可見,若原告提出適當的訴訟請求,普樓曼有可能認為該案中被告對原告的侵害,採取了沒有充分的商業理由而保留股利不予分配的形式。 英國1985年《公司法》第459條則明確規定允許股東以公司事務執行構成不公正侵害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取得法院令狀。而法院的令狀當然包括強制公司向股東分派股利在內。
(三)大陸法系國家,公司股利的分配通常由公司股東會來決議,如法國和德國。德國股份法同時規定:章程得以規定其他形式之盈餘分配。
在法國,只要從公司利益角度看,股東大會決議具有正當性,股東大會就有權作出不分或少分股利的決議。在夏博耐爾一案中,最高法院在適用「權利濫用規則」檢討股東大會的權力行使時,認為股東大會提取的8500萬法郎公積金是在慮及公司有義務以外幣支付股利而產生的風險之後,根據公司利益而為的。該法院宣稱,法院作為最終裁判者,對於那些基於公司利益而作出的股東大會決議,一概宣布有效;否則,以權利濫用為由,作出無效判決。法國最高法院將法院的作用表述為:「在涉及公司財產管理事宜時,法院並不能取代股東大會的自主決策,但法院對於此種決策負有監督與控制之責,尤其在大股東玩弄權力、犧牲小股東利益、圖利自己的情形下更是如此。」
這些國家均將股利分配作為公司股東會或董事會的商業判斷范疇,在宣告之後,股利即成為公司對股東的債務。法院一般不幹預、強制分配股利。但當大股東濫用其控制地位損害小股東利益時,法律有必要對此進行干預,保護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免受不法侵害。美國則通過判例確立了強制分配股利的訴訟機制,為抽象的股利分配請求權提供了直接的保護。 當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受到侵害時,我國現形公司法框架下為受害股東提供了一定的救濟途徑。
(一)請求得到利潤分配之訴。當股東的具體股利分配請求權受到侵害時,可以向法院提起得到利潤分配之訴。此種情形下,股東會已通過股利分配方案,股東與公司之間形成具體的債權債務關系,股東對公司的利潤分配決議無異議,但對決議的執行存在異議,有可能公司沒有執行該決議,也有可能決議的執行存在瑕疵。股東可以直接起訴公司,要求其按利潤分配決議給付股利。
(二)公司決議不分或少分股利時,請求確認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無效或申請撤銷。公司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公司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無效。股東會或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股東會、董事會決議無效之訴和撤銷之訴僅限於對決議的程序性審查及合法性審查。首先,公司章程中對股利分配的具體約定是股利分配的約定條件,利潤分配決議違反章程,股東可提起撤銷之訴;其次,如果做出不分或少分股利決議的股東會議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法或違反公司章程規定,股東可提起撤銷之訴;第三、股東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股東可提起決議無效確認之訴。
(三)公司無相關決議時,請求公司限期召開股東會、董事會就利潤分配作出決議。公司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一百零二條、第一百一十一條分別規定了股東會、股東大會、董事會的召集請求權和自行召集權。雖沒有明確賦予會議內容的請求權,但股東會和董事會的職權,不僅是權利同時也是義務。董事會不提出利潤分配方案,股東會不決議利潤分配方案,均應允許當事人提起訴訟。
因利潤分配方案由董事會制定、股東會審議批准,涉及兩個請求,對此法院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一是分成兩個案件,先要求召集董事會制定利潤分配方案,再另行起訴,就利潤分配做出股東會決議;二是允許原告追加訴訟請求,將兩個訴合並審理,要求公司在限期內召集董事會和股東會就利潤分配做出決議。第二種方式有利於節約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當然最終做出的股東會決議,既可能是進行利潤分配的決議,也可能是暫不分配的決議或是對利潤分配的其他說明。
(四)股份回購請求權。《公司法》第七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法律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根據該規定,公司收購異議股東的股份需同時具備下列法律條件:1、公司具有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事實;2、公司在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五年中連續盈利;3、公司在連續盈利的五年中每年均符合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4、股東對股東會作出的不分配利潤的決議以投反對票形式表示了異議,但股東會的決議依法定程序獲得通過;5、異議股東向公司提出了要求收購其股份的請求。具備了上述條件,公司就負有按照合理價格收購異議股東持有的公司股份的法定義務。如果公司不履行這一法定義務,或異議股東與公司自股東會決議通過之後六十日內不能達成股份收購協議,異議股東可自股東會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法院起訴。
當大股東濫用其控制權而決定不分或少分股利以達到排擠小股東的目的時,受害股東是否可以請求法院對公司的決議進行合理性審查,強制公司直接向其分配一定數額的股利,目前我國公司法尚無明文規定。 「商人是自己利益的最佳法官」 ,為此,在西方國家公司法中形成了「商業判斷原則」。其構成要件主要有三點:1、與該商業判斷的有關事項沒有利益關系;2、在當時情況下可以合理地相信所知悉的有關商業判斷事項的范圍是恰當的;3、理性地相信該商業判斷是為公司最佳利益而做出的。 根據商業判斷准則,符合有關構件標準的商業判斷,無論其最終執行的結果如何,都會受到法律的保護,董事無須承擔責任。商業判斷原則的核心思想是,保護那些合理和信息充分的商業決策,不論事後的結果證明這些決策的對與錯,以便激勵風險承擔和創新性的企業行為。 商業判斷原則,實際上表明了公司自治的理念。公司自治的意圖是在公司內部和外部將公司鍛造為一種獨立的法律主體,由公司自己決策和管理其內外事務,對這種決策和管理,立法、行政和司法機關不得隨意干涉。
(一)公司自治要求司法謹慎干預公司利潤分配。
在紛繁復雜的市經濟運行中,公司享有廣泛的自主決策權而不斷的趨利避害,股利分配就是公司自主決策的重要事項之一。股東的盈利狀況既取決於公司的盈利狀況,也取決了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就是說,股利分配與否,不僅取決於公司是否有可資分配的利潤,還取決於公司的意思。公司的判斷又可能受到兩種理念的影響:一是股東近期財富最大化的理念;二是股東遠期財富最大化的理念。究竟選擇何種理念,要看股東在股東大會表決時的角逐狀況而定,本身無合法與違法之別。
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任意公積金與法定公積金一樣,有利於擴大公司的生產和經營規模、應對公司在未來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奠定公司未來發展的堅強基礎,股東亦可博取水漲船高之利。因而,公司是否提取任意公積金與股東股利分配請求權之維護是兼容的,一般公司都願意奉行放水養魚的經營策略,提取數額較多的任意公積金,適當壓縮對股東分配的股利總額。
股利分配政策還可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投資機會、融資成本、債務合同、法律限制等等的變化都會使公司做出不同的利潤分配決議。公司無論選擇何種股利政策,採用哪種利潤分配形式,只要不違反股利分配的實體和程序條件,原則上都屬於公司正常的商業判斷。司法如果輕易對公司商業判斷做出干預,將會嚴重束縛公司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做出獨立的意思表示,從而干擾公司自治。
此外,考慮到法官在商業知識方面的匱乏以及利潤分配的技術性和保障董事積極決策需要,法院介入公司的商業判斷亦困難重重。如果法院代替公司做出商業判斷,必定要犧牲商事交易的可預見性和確定性,由此造成訴訟成堆,大量案件久懸不決,既影響交易安全,又增加訴訟成本。
事實上,司法謹慎干預公司商業判斷原則也是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國家法官普遍遵循的一項原則,雖然不斷發展的成文法明確賦予法官更多的權力可以介入公司事務,但司法實踐表明,很大程序上法官還是保持尊重公司商業判斷的態度,部分突破傳統干預公司商業判斷的判例被批評為對「復雜的商業判斷採取了粗野的業余方法」。
(二)司法例外介入股利分配糾紛的必要。
公司自治在立法安排上主要通過兩種形式實現:其一,基於公司章程的自治——自己制定自己的法律。即法律將公司章程作為規范公司及其成員、管理者的根本條規,賦予其公司內部憲章的地位。公司章程對公司內部特定主體,包括股東、董事、高管、監事、公司均具有法律般的效力,由公司自己制定自己的法律,從而實現公司自己管理自己事務的目標。其二,基於多數決議的自治——自己決議自己的事務。法律為公司設定了自身的管理機關,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分別就有關公司事務獨立決策,由此形成公司意思,對外表達公司意思,使無生命的公司通過法律擬制變成一個獨立的人格主體。
但公司自治文件(決議)的形成,並非基於全體參與者的一致合意,而是按照多數原則確定。無論是公司章程的制定,還是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決議的做出,都實行資本多數決或者人數多數決。由於這類自治有「多數決」的問題,因此所達成的決議可能是一種「假性的」或推定的「意思一致」。所以,公司章程不能被簡單理解為與個人法上的契約完全相同的契約,同理,股東會、董事會決議也不能被簡單理解為個人法上的契約。 法院必要時介入公司內部事務,代替公司做出商業判斷,有時會有利於保護公司和小股東的利益,實現真正公平、實質正義。
在公司的股利分配問題上,基於資本多數決的原則,完全可能出現公司大股東或控股股東漠視小股東利益,以自己的意志取代公司意志的情況,作出不分或少分股利的決議。這種情況下,公司即使有盈利,股東的股利分配請求權也不能得到實現。在法國1976年的Langlois 訴Peter一案中,某公司在20年間一直未分派股利,其公積金數量竟然高達公司資本的161位,而大股東則怡然自得地以公司經營者身份從公司領取豐厚薪酬,即為典型案例。 當公司管理層或控制股東濫用資本多數決原則,無理剝奪小股東股利分配權時,應賦予受害股東向法院提出強制公司分派股利之訴的權利。
(三)司法介入公司股利分配糾紛的合理限度。 第一,尊崇公司自治的原則。如前所述,公司自治表明法院一般應當尊重公司的內部決定,與此相適應,公司內部糾紛應按照「私力解決程序優先」原則處理, 這是司法介入必須遵守的一個前提條件。法官首先應當尊重公司、股東、董事依法作出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意思表示自由和民事行為自由。只有在公司自治被濫用、導致公司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受到損害、公司法律秩序被扭曲或者破壞時,法官才能依法以自己的司法判斷取代商業判斷。
第二,尋求公司內部救濟為原則,司法救濟為例外。這是防止當事人濫用訴權的要求,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權益。法院進行實體性干預應先尋求公司內部救濟的方式,只有公司內部救濟用盡,當事人仍無法通過私人協議解決糾紛時,司法才能進行實體性的公力救濟。因此,對公司內部糾紛實施司法干預的底線是:紛爭當事人是否窮盡了內部救濟?如果沒有窮盡內部救濟,法院的任務是告知或幫助當事人啟動該項內部救濟程序,而非直接幫助當事人安排權利義務。
第三,形式審查為主,實質審查為補充。法院形式審查所要考量的因素主要是該公司決議的作出在形式上和內容上是否具有合法性,而實質審查所要考量的因素則主要是該公司決議的作出在實體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在兩者的平衡上,法院首先應當要考慮的是形式審查的問題,僅對公司決議程序和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並作出裁判,而不對公司決議的合理性進行裁判。公司決議的合理性是公司權利范圍內的自主判斷,司法對這種意思自治應予以尊重。只是在公司決議內容顯失公正或決策人員有過錯的情況下,法院才會介入進行實質的合理性審查。

H. 求推薦一本寫股票如何運作的書!

股票書籍

《1》道氏理論
1股市晴雨表 (美) 漢密爾頓
《2》K線
1股票K線戰法 (美) 史蒂夫。尼森
2日本蠟燭圖技術 (美) 史蒂夫。尼森
《3》波浪理論
1波浪原理 (美)艾略特
2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 (美)普來切特
3艾略特波浪原理三十講 侯本慧、郭小洲
《4》江恩理論
1華爾街四十五年 (美)江恩
2江恩理論——金融走勢分析 (香港)黃柏中
3江恩投資實戰技法 侯本慧、郭小洲
4 江恩角度線與時間之窗 侯本慧、郭小洲
《5》混沌和分形
1證券混沌操作法 (美)比爾。廉姆斯
2資本市場的混沌與秩序 (美)埃德加。E。彼得斯
3分形市場分析--將混沌理論應用到投資與經濟理論上 埃德加•E•彼得斯
《6》交易心理
1直覺交易商 (美)羅伯特。庫佩爾
2冷靜自信的交易策略 (美)理查。邁克爾
3逆向思考的藝術 (美)漢弗萊•B•尼爾
4逆向投資策略 (美)戴維•德瑞曼
5大眾心理與走勢預測 (美)托尼•普盧默
《7》技術方法
1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美 ) 約翰.墨吉
2期貨市場技術分析 (美)約翰•墨菲
3期貨交易技術分析 (美) 施威格
4股票操作學 (台灣)張齡松
5短線交易秘訣 (美)拉瑞。威謙姆斯
6專業投機原理 (美) 維克多•斯波朗迪
7技術分析精論 (美)馬丁。J。普林格
8股市無敵 (美) 小理查德阿姆斯
9股票技術分析新思維-來自大師的交易模式 (美) 瑞克•本塞諾
《8》系統方法
1通向金融王國的自由之路 (美)范。K。撒普
2系統交易方法 波濤
3證券期貨投資計算機化技術分析原理 波濤
4證券投資理論與證券投資戰略適用性分析 波濤
《9》理念
1炒股的智慧 陳江挺
2克羅談投資策略 斯坦利.克羅
3期貨交易策略 斯坦利.克羅
4投機智慧 (香港) 許沂光
5華爾街點金人 (美) 施威格
6美國期貨專家經驗談 (美)威可夫
7操盤建議-全球頂尖交易員的成功實踐和心路歷程 (英)阿爾佩西.帕特爾
《10》人物傳記
1股票作手回憶錄 (美) 愛德溫.李費佛
2交易冠軍 馬丁.舒華茲
3投機生涯 (美)維克多。尼德霍夫
《11》其他
1與天為敵 (美)彼得。伯恩斯坦
2戰勝華爾街 (美)彼得。林奇
3歐奈爾制勝法則----如何在股市中賺錢 歐奈爾
4漫步華爾街 (美)伯頓•麥基爾
5國際九大投資基金經理訪談錄 上海證卷報編 學林出版社

I. 關於股票的知識

呵呵,看來你對股市,股份制公司,股東權益等還真是了解的比較少。
1.股票上市後和上市公司關系極為密切。因為作為公司掌門人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公司最多的股份,公司的股價直接牽動他的每根神經。也就是說公司上不上市。大老闆都是利益的最大相關人。
2.至於分紅和送股,這個是公司法最基本的規定,作為法人存在的公司,每年必須履行相關的分紅送股義務。有利潤不分紅要有相關的公告和合理的說明原因。如果連紅都沒有保障,那麼誰有會去做小規模的投資人呢?股份制公司論其根本就是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么!

熱點內容
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 發布:2024-11-08 11:26:05 瀏覽:711
六安金安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4-11-08 11:23:52 瀏覽:195
侵害農民利益的法規 發布:2024-11-08 10:23:46 瀏覽:485
初中學生與法律知識競賽 發布:2024-11-08 09:51:45 瀏覽:545
提出社會測量法的是 發布:2024-11-08 09:32:17 瀏覽:703
跳插法規律 發布:2024-11-08 09:29:18 瀏覽:86
律師相親 發布:2024-11-08 09:21:37 瀏覽:762
新婚姻法遺棄 發布:2024-11-08 08:56:03 瀏覽:521
09平民法系靈飾 發布:2024-11-08 08:51:56 瀏覽:25
澳洲司法考試 發布:2024-11-08 08:40:39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