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緊急避險
Ⅰ 我國刑法關於緊急避險的規定有哪些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內險,不得已採取的容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緊急避險的條件1避險的起因——只有遇到危險時2避險的時間——正在發生的危險而實施3避險的目的——必須是正當的緊急避險的條件4避險的限制——客觀上,必須迫不得已,主體上,在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不得在發生與其特定責任有關的危險時實行緊急避險。5避險的限度,避險所造成的損害,小於所避免的損害,所謂「兩權相遇取其輕」
Ⅱ 刑法典型案例分析-緊急避險
我覺得女幹部的行為不屬於緊急避險,因為緊急避險要求行為人保護的合法權專益必須要大於已屬經損害的法益,否則就是避險無效。但是人的生命的法益是無法衡量的,不能說女幹部的命比女孩的命值錢,所以我覺得該女幹部的行為屬於避險過當,但是按照期待可能性原理,應該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Ⅲ 刑法上認定緊急避險要點有哪些
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實危險、保護較大或同等法益。
1、正在發生現實危險:
(1)、危險的來源:自然力量、動物侵襲、危害行為。
(2)、危險的限定:現實危險不包括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所面臨的對本人的危險。
(3)、危險的現實性:客觀存在的危險正在發生。
2、出於不得已而損害另一法益:
(1)不得已:對於正在發生危險,沒有其他合理的方法排出危險,只能損害另一較小或者同等法益,才能保護面臨危險的法益。
(2)損害另一法益:通常是指損害第三者的法益,而不是針對危險來源本身造成損害。
3、避險意圖。沒有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4、緊急避險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應小於所避免的損害。
Ⅳ 刑法 和 民法 中都有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請問有什麼區別~`
按法律規定,區別在於,刑法對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的規定側重於刑事責任,而民法對正當防衛、豎鋸避險側重於民事責任。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二十八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引起險情發生的人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危險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緊急避險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或者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因緊急避險採取措施不當或者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緊急避險人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Ⅳ 關於刑法緊急避險
您好,我們是抄西南民族大學法律援助襲中心,根據你提出的問題現給您作出如下回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的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這是我們對您提問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謝謝!!
Ⅵ 什麼是刑法中的緊急避險試舉例說明
為了使國家、來公源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實危險、保護較大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客觀特徵是,在法律所保護的權益遇到危險而不可能採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時,不得已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主觀特徵是,認識到合法權益受到危險的威脅,出於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的目的,而實施避險行為。可見,緊急避險行為雖然造成了某種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聯繫到具體事態來觀察,從行為的整體來考慮,該行為根本沒有社會危害性,也根本不符合任何犯罪的構成要件。
Ⅶ 法學,刑法,關於緊急避險的判斷。
你好!
這當然自不屬於緊急避險,違反了你所例舉的第6項。
緊急避險造成的損害必須小於所避免的損害。
為了保護一個合法權益而損害另一個合法權益,既不能等於、更不能大於所保護的權益。
司法實踐中,個衡量兩個合法權益的大小,應掌握以下標准:
人身權利大於財產權利
在人身權利中,生命是最高權力。但不能為了保護一個人的健康權利,而去損害第三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權利。
在財產權益中,應以財產價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財產權利的大小。
當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不能兩全時,應根據實權益的性質及內容確定權利的大小,並非公共權益永遠大於個人權益。
也就是說,生命健康權是不能通過緊急避險來互換的。
Ⅷ 根據刑法的規定論述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1、我國《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規定,正當防衛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五個要件:
1、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這種不法侵害可能是針對國家、集體的,也可能是針對自然人的;可能是對本人的,也可能是針對他人的;可能是侵害人身權利,也可能是侵害財產或其他權利,只要是為了保護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行為,即符合本要件。
2、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所謂「不法侵害」,指對某種權利或利益的侵害為法律所明文禁止,既包括犯罪行為,也包括其違法的侵害行為。
3、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正當防衛的目的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避免危害結果發生,因此,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而不是尚未開始,或者已實施完畢,或者實施者確已自動停止。否則,就是防衛不適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4、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即正當防衛行為不能對沒有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的第三者(包括不法侵害者的家屬)造成損害。
5、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正當防衛是有益於社會的合法行為,應受一定限度的制約,即正當防衛應以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為限。另一方面,不法侵害往往是突然襲擊,防衛人往往沒有防備,驟然臨之,情況緊急,精神高度緊張。一般在實施防衛行為的當時很難迅速判明不法侵害的確實意圖的危險程度,也沒有條件准確選擇一種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強度來進行防衛。因此,只要不是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都應當屬於正當防衛。
關於防衛過當刑事責任的規定,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因為正當防衛行為是不法侵害引起的,是為了使被不法侵害者所侵害的客體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所以「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
關於對正在進行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正當防衛行為不負責任的規定。本款是對第一款的重要補充。對於正在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於這些不法侵害行為性質嚴重,且強度大,情況緊急,因此,採取正當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和其他後果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所謂「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與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類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實施的爆炸犯罪等。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神聖權利,大學生應牢記這個權利,善於運用這個權利,保衛國家、公共利益,保衛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權利。由此可知,所謂正當防衛,是指用給不法侵害者造成某種損害的方法,來保衛是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的行為。正當防衛是公民同違法犯罪分子作斗爭的一個法律武器,大學生應當掌握好這個武器。當遇到搶劫、盜竊、強奸、行凶、殺人、放火等等違法犯罪行為時,就要善於運用正當防衛行為來維護合法權利。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1、緊急避險的概念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採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一款中關於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於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
2、 緊急避險的條件
(一) 合法權面臨現實危險
現實危險不包括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所面臨的對本人的危險。如果事實上並不存在危險,而行為人誤認為存在危險,實施所謂避險行為的,屬於假想避險;對此,應按照處理假想防衛的原則予以處理。
(二) 危險正在發生
危險正在發生,是指危險已經發行或者迫在眉睫並且尚未消除,其實質是合法權益正處於受威脅之中。
(三) 出於不得已而損害另一合法權益
必須出於不得已,是指在合法權益面臨正在發生的危險時,沒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排除危險,只有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才能保護較大合法權益;如果有其他方法排除危險,則不允許實行緊急避險。
損害另一合法權益,通常是指損害第三者的合法權益,而不是針對危險來源本身造成損害。
(四) 具有避險意識
避險意識由避險認識與避險意志構成。避險認識,是指行為人認識到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面臨正在發生的危險,認識到只有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才能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認識到自己的避險行為是保護合法權益的正當合法行為。避險意志,是指行為人出於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危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