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丹東振安區人民法院
㈠ 去丹東市振安區法院坐幾路車怎麼走
在站前可以坐101路公交車,還有106路公交車都到振安區醫院
㈡ 丹東市振安區法院判決不公怎麼辦
振安區法院判決不公,可以在法定時間內向丹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也可以申請振安區檢察院抗訴。
法律鏈接:《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二百零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一)人民法院駁回再審申請的;
(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對再審申請作出裁定的;
(三)再審判決、裁定有明顯錯誤的。
人民檢察院對當事人的申請應當在三個月內進行審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檢察建議或者抗訴的決定。當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檢察建議或者抗訴。
㈢ 丹東振安區法院不受理案件解答我在2019年1月25日送起訴不收怎麼辦
法院不予受理案件應該出具書面裁定
然後憑此裁定可以上訴到上級法院
這樣才符合法律規定
㈣ 2016年8月3日錦州高級人民法院毒品案件開庭
首先,必須明確說明一點,錦州沒有高級人民法院。案件有可能是在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其次,關於刑事案件的開庭的信息,無法准確獲悉。當事人應該關注法院的公告,因為不是所有案件都屬於公開審理的范圍。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不公開審理;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當當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決定開庭審判後,應當確定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將人民檢察院的起訴書副本至遲在開庭十日以前送達被告人及其辯護人。
在開庭以前,審判人員可以召集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對迴避、出庭證人名單、非法證據排除等與審判相關的問題,了解情況,聽取意見。
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將開庭的時間、地點通知人民檢察院,傳喚當事人,通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傳票和通知書至遲在開庭三日以前送達。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開庭時間和地點。
上述活動情形應當寫入筆錄,由審判人員和書記員簽名。
㈤ 2016年6月1日晚丹東到東港的路上是不是出車禍了
尊敬的東港法院孫敬明院長,杜濤交通肇事一案法院自2011年5月立案以來已經歷時6個多月,嚴重超過法定一審審理期限,受害人母親希望貴院從快處理此案。」
11月1日,家住北京市的隋曉楠,再次向東港市(隸屬於遼寧省丹東市)人民法院發傳真,表達了要求盡快審結一起超審限案件的願望。
備受喪子之痛折磨的隋曉楠眼噙淚花向《法制日報》記者說:「按照法律規定,對於公訴案件,法院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最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可是導致我兒子亡的這起簡單的交通肇事案,法院審半年多了還沒結果。截至今天,我親自去過東港法院6次,發了30多份傳真和特快專遞郵件,打電話給院長和庭長則是不計其數,並且將公檢法違法辦案過程公布於網上,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督促東港市法院盡快結案,可是這些都無濟於事。」
是怎樣的一起案件讓東港市法院如此難以下判呢事情得從20個月前的一起交通肇事案說起。
2010年2月8日早上8點左右,丹大高速公路東港市馬家店路段發生一起車禍,一輛普通麵包車基本報廢,坐在副駕駛座上的人員不幸身亡。
事故發生後的上午9點,丹東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鍾曉光等人趕到事故現場進行現場處理。
據交警部門的調查,肇事車輛屬丹東國稅局振興分局,肇事發生時駕駛員為振興分局六道所所長杜濤。者杜軍達系杜濤與隋曉楠所生,但杜濤與隋曉楠早在杜軍達兩歲時便已經離婚。杜濤此次用車系回老家大連庄河市辦事,屬於公車私用。
「回想起這起交通肇事案,整個辦案過程一波三折,偵查、起訴、審判各個環節都有許多不正常之處。」隋曉楠有氣無力地向記者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肇事當日下午兩點鍾,辦案民警鍾曉光給杜濤做了第一份詢問筆錄。此後,民警雖然也進行了一些調查工作,但是這起致一人亡的交通肇事案一度沒有了音信。
直至5個多月後的2010年7月14日,交警部門才對杜濤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為其辦理了取保候審手續。
「是我堅持向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後,丹東交警才作為刑事案件辦理的。」隋曉楠說。
對此,交警部門的說法是肇事者已經得到了者母親的諒解,並於2010年2月23日由辦案民警鍾曉光、東海為者母親隋曉楠做了一份詢問筆錄,以證明肇事者已經得到諒解。
交警部門的說法為隋曉楠所否認:「首先我並沒有諒解杜濤,至於說已經諒解杜濤的筆錄是如何形成的我不得而知,因兒子去世後我精神受到嚴重刺激,誰找我簽什麼字我都記不清了。」
對於為什麼不能原諒前夫杜濤,隋曉楠解釋說:「我和杜濤因其經常酗酒離婚多年,孩子和我居住在北京相依為命,彼此照應,上高中後才回到丹東,可就在交給他爸爸的一天之內,孩子就沒了,給我及我的家人造成了極大的痛苦和巨大的精神損害,導致我出現精神疾病。」
另外,隋曉楠還說,事後她還向杜濤的老家親屬了解到,事發前一天,杜濤與他的親屬共7人飲酒直至次日凌晨3點半,第二天一早便開車上高速了。「這是對孩子何等的不負責任!這樣的父親怎麼能獲得原諒」
另外,隋曉楠還認為,交警鍾曉光出現場時,應立即對駕駛員作酒精測試,而實際上並沒有進行這一測試。
隋曉楠針對交警出現場未作酒精測試、製作不明不白詢問筆錄和拖延時間辦案3個問題,多次向丹東市和遼寧省有關部門反映情況,要求追究辦案人員責任,但並未得到結果。
要求追究交警責任雖然沒有迴音,但案件終於在2010年7月23日進行了審查起訴程序。
但是,令隋曉楠沒有想到的是,在檢察院審查起訴階段又遇到了障礙,案件在2010年8月6日和11月10日兩次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後來在上級有關領導的關注下,案件才於2011年5月5日被起訴到法院。
可是,在法院審理過程,案件依然是舉步維艱,遲遲沒有判決結果,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東港市法院審理起來為何這么艱難並且久拖不判呢《法制日報》記者曾親自到東港市法院進行過采訪,院長辦公室主任韓駿經請示領導後的答復是:「這起案件當事人身份的特殊性你也知道,我們是想調解此案,想讓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多得點兒錢,所以才拖了這么長時間。」
對此,隋曉楠說:「法院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我只要求對肇事者判處實刑,並依法進行賠償,從來沒有提出過多要錢的要求。再說了,到現在法院也未找我調解過。」
記者在發稿前,曾致電東港市法院院長孫敬明,詢問杜濤交通肇事案何時能有判決結果。孫院長的回答是:「我們正在研究,近期就會有結果。」
本報沈陽11月3日電
相關文章:
㈥ 丹東市振興區人民法院枉法裁判濫用職權了嗎
對於法院的違法行為,你可以到檢察機關反映,要求進行法律監督。
㈦ 振安區法院今天辦公嗎
振安區法院今天辦公不休息
㈧ 2016年判決書兩年三個月,法院判決隨案移送的11張銀行卡依法發還被告人,至今刑滿釋放,銀行卡沒還
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經過3個階段,即偵查階段(公安機關)、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和審判階段(人民法院)。一般情況下整個刑事訴訟過程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如果案情復雜的可能時間會長一點,有的可達一年多。
一、偵查階段:
公安機關對於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刑事拘留。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24小時以內進行訊問。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受委託的律師有權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可以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關的案件情況。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於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七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並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於需要繼續偵查,並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犯罪嫌疑 人被逮捕的,聘請的律師可以為其申請取保候審。
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的案件,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並且寫出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二、審查起訴階段: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託的人的意見。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自訴案件的被告人有權隨時委託辯護人。
人民檢察院自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自受理自訴案件之日起三日以內,應當告知被告人有權委託辯護人。
辯護律師自人民檢察院對案件審查起訴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的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會見和通信。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三、審判階段: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後,對於起訴書中有明確的指控犯罪事實並且附有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復印件或者照片的,應當決定開庭審判。除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公開進行。
辯護律師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閱、摘抄、復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實的材料,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開庭審理時,辯護律師為被告人辯護。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一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刑事訴訟法第163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一個月。
法庭審理後,人民法院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㈨ 二審法院(丹東市中級法院)做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的行政案件,該向哪級法院申請再審
找出你所說事實依據的證據,與此事有關的當事人的證詞,結合事實多加一些法律法規條文依據,向鳳城市高級人民法院申訴。如還是不行就中央,持久戰,走上慢長的申訴路。要看你值不值得了。
㈩ 遼寧鳳城在歷史上出過多少名人
遼寧省丹東市縣級市鳳城市,古稱鳳凰城,隸屬於遼寧省丹東市。位於遼東半島東部,地近黃海北岸,為省轄縣級市。鳳城市北鄰本溪滿族自治縣,南與丹東市振安區和東港市接壤,東靠寬甸滿族自治縣。鳳城市名勝古跡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鳳凰山、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大梨樹村、東湯聖泉度假村溫泉、玉龍湖景區等旅遊景點。總面積5513平方千米。
與鳳城市有關的古今名人有:
01、遼聖宗耶律隆緒(972-1031):1011年,遼聖宗到龍原城視察,以「其城要害」,撤銷龍原府、龍原縣,設立開州、開遠縣,州、縣同駐開遠城(鳳城古城址)。1014年遼聖宗把雙州、韓州1000多戶遷到開州,撤銷開州,設立開封府,開封府轄開遠縣。遼聖宗耶律隆緒,契丹名耶律文殊奴,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人,遼朝第六位皇帝(983-1031)。遼景宗耶律賢長子,母承天皇太後蕭綽。乾亨四年(982)嗣位為皇帝,改元統和,改國號契丹。母承天皇太後蕭綽奉遺詔攝政。室昉、韓德讓及耶律斜軫、耶律休哥等以為輔佐,和輯契丹貴族,任用漢人士大夫,積極整治弊蠹,改革法度。統和四年(986)遼軍大敗宋北伐之師,統和二十二年(1004)親征,屢敗宋軍訂立「澶淵之盟」。兩朝各守舊界。此後一百多年,遼宋未大戰。為制扼宋,對黨項施以拉攏之策。統和二十七年(1009)正式親政,在位期間,對內實行改革,大力整頓吏治,任賢去邪,仿唐制,開科取士。加強漢人在統治集團中的成分和作用。使遼朝達鼎盛。對外實行聯合黨項抗擊宋朝之策,向周鄰擴張。他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所作曲達百餘首。漢文化修養頗高,史稱「道、佛二教,皆洞徹其宗旨」。1031年駕崩,葬慶陵。
02、李文德:1780年李文德考中舉人,為鳳城有記載以來第一位舉子,1853年姜佳·慶文考中進士,為鳳城有記載以來第一位進士。
03、陳本植:1876年東邊兵備道員陳本植集資在鳳城建文廟祭祀孔子推動儒學教育。1877年建啟鳳書院為地方科舉預備場所,接收安東、寬甸等地童生入學。至1895年鳳城儒學教育體系趨於完善,有書院一處,私塾館200處,童生四五千人。1780-1897年鳳城地區考中進士3人,舉人23人。
04、王奉璋:1951年鳳城一中(前身是啟鳳書院)校長王奉璋因治學和抗美援朝有功,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上,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1962年鳳城一中被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82年被確定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3年被確定為省示範性高中。1964年郭沫若為學校題寫校匾。這所高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05、包全傑:東方紅小學創辦於1908年,以「小學作文循序訓練」成果名聞全國。該校校長包全傑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模範教師」。文藝創作佳作不斷,有全國著名小說家、詩人、畫家、曲藝作家於德才、林和平、王金力、方明貴、孫秀華、孫世偉、陳學良等,滿族舞蹈創作、表演多次榮獲國家大獎。
06、馬龍潭(1857-1940):張作霖結拜大哥,東邊鎮守使,陸軍中將,「九·一八」事變後,堅不就任漢奸職。字騰溪,山東省德州市慶雲縣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文武通達、才華過人,愛好書法,堪稱一代儒將。馬龍潭精力過人,60歲仍騎馬出巡,日馳千里。他雖戎馬在外,卻兩次對故鄉捐款,編修《慶雲縣志》。鄉人尊稱為「馬大人」。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1909年春馬龍潭升任奉天右路巡防軍幫統(相當於副旅長),駐軍鳳城。
07、鮑化南(1867-1926):辛亥革命志士,同盟會會員。遼寧省鳳城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1月下旬鮑化南在鳳城組織武裝力量,宣布武裝起義,率眾奔襲鳳城縣,12月8日在火焰溝與清兵激戰。終因彈盡援絕而被迫退至庄河,堅持武裝斗爭。後來遼寧各地的義軍已齊集大連和金復州等地,編成關外民軍一軍二師四個旅,鮑化南被任命為旅長。二次革命失敗後鮑化南被迫流亡,1920年回到家鄉。1926年因病逝世。
08、蔡運升(1879-1959):字品山,吉林省雙城縣(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南的雙城市)人。早年畢業於保定法政學堂,後到浙江巡撫衙門任文案委員。清宣統三年(1911)回雙城,被推舉為中學校長、地方議會議長。不久應黑龍江省都督宋小濂之邀,任黑龍江都督府參事兼籌防處參議。1915年任黑龍江政務廳長。其後先後任吉林省永衡官銀號總辦兼實業廳長、吉長道尹兼長春交涉員、濱江道尹兼哈爾濱交涉員。1917年任濱江道尹,1928年根據其弟之託,將周恩來由雙城站送抵滿洲里,使周恩來甩掉警察順利抵達莫斯科參加中共六大。1940年後蔡運升被委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議。偽滿洲國期間,蔡運升先後擔任偽間島省省長、中央銀行副總裁、外務局長官、經濟部大臣、參議府參議。東北解放時,他受蘇方示意,離開長春赴北平。為北平和平解放做了一定貢獻。
09、鮑文越(1890-?):滿族,遼寧省鳳城縣人。17歲入北京陸軍小學,後考入在西直門的陸軍大學,畢業後回東北,在奉軍第二十六旅任中校參謀,被當時的旅長張學良選中,提升為上校參謀。參加第二次直奉戰爭,二十六旅改為三、四方面聯合軍團軍團都,他被提升為少將參謀長,繼任中將參謀長。1928年冬東北軍被調任東北講武堂教育長。1930年初調至哈爾濱任東省特別區警察總管理處長,1931年4月辭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隨張學良退至北平。1933年初任北平軍事委員會分會辦公廳主任,積極支持東北軍抗日。1936年西安事變,他是捉蔣的主要參與者之一。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後被軟禁於南京,他盡力多方營救。1937年7月29日日軍攻下北平,他去上海避難。1939年12月9日應邀去南京參加汪精衛偽中央陸軍軍官訓練團開學典禮。1940年3月被任為汪精衛偽中央的軍事委員會常委。1942年後歷任偽軍政部長、總參謀長,河南省長。日偽投降後軍統特務將其逮捕,被判處死刑。由傅作義以身家姓命擔保,向蔣介石求情。故雖判決而沒被執行。1946年秋他仍押在南京陸軍監獄,後被押往台灣。
10、鄧鐵梅(1892-1934):革命烈士,東北民眾自衛軍司令。生於遼寧省本溪縣磨石峪村的一個富裕之家。1917年鄧鐵梅進入舊警界任職,由下級警士逐步晉升為鳳城縣公安局長。1931年10月下旬正式創建了遼東三角地區第一支民眾抗日武裝——東北民眾自衛軍,鄧鐵梅任司令。1934年5月30日叛徒沈廷輔帶便衣隊抓捕了鄧鐵梅。9月28日被殺害於奉天偽陸軍監獄,時年43歲。
11、張海川(1893-1932):名興,字海川,遼寧寬甸縣毛甸子鄉窪子溝村人,犧牲時任東北國民救國軍第3軍團第6支隊司令。1931年10月舉旗抗日,同年12月,被駐北平的東北民遼寧寬甸縣眾抗日救國會委任為抗日義勇軍第19路軍司令。1932年6月,被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唐聚五委任為遼寧民眾自衛軍第9支隊司令。同年12月,在岫岩縣(原屬鳳城縣)黃花甸子同日軍作戰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40歲。
12、車鴻志(1894-1932):字凌雲。遼寧省鳳城縣人。1921年考取奉天講武堂,畢業後到東北軍第十八旅部當差遣副官,後任丁超鎮守使署副官、中東鐵路護路軍鐵甲車隊隊長等職。1926年辭去軍隊職務,應聘到東省特別區立第一中學任體育教員兼軍事教官。日本佔領哈爾濱後他組織了一支擁有200多名師生參加的抗日義勇軍學生大隊,在一面坡集合後,開展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他們的武器雖然簡陋,但卻精神抖擻,鬥志昂揚。後與吉林自衛軍總司令李杜將軍部匯合,輾轉於哈東地區,多次參加與日軍作戰。後來這支隊伍發展到600多人,號稱「車團」。一次在勃利山區轉移,行至桶子溝時。與日軍交火,在戰斗中犧牲。
13、黃顯聲(1896-1949):中共特別黨員,被譽為「血肉長城」第一人。遼寧岫岩滿族自治縣石廟子鎮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補習班,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參加者,1921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炮科。1930年春得張學良重用,升任遼寧省警務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長。「九·一八」事變後毅然投身抗日,是東北義勇軍的締造者之一。黃顯聲是東北軍高級將領中最先接受黨的領導者,並於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安事變後被蔣介石國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於重慶白公館監獄。
14、劉多荃(1897-1985):曾任張學良衛隊司令,「西安事變」任「捉蔣」指揮。字芳波,奉天鳳城(今遼寧鳳城)人,國民黨陸軍上將。1923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9期炮科。1925年任張學良的衛隊副隊長。由於他忠實可靠、有勇有謀,張學良的衛隊擴編成衛隊旅後,劉多荃任第一團團長。1929年被提升為師長。1936年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劉多荃參與了此次事變,擔任捉蔣行動的總指揮。西安事變後東北軍被整編成6個軍,劉多荃任第四十九軍軍長。1941年劉多荃任第十集團軍副總司令,後兼任熱河省政府主席,1943年任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48年底劉多荃舉家遷往香港,新中國成立前夕在香港通電起義。1949年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劉多荃從香港返回北京,後任政務院參事、遼寧省交通廳廳長、遼寧省第四屆政協副主席、遼寧省第五屆人大副主任、民革第四、五屆中央常委和第六屆中央常委會顧問、民革遼寧省委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等職。1985年在北京病逝。
15、李春潤(1901-1933):革命烈士,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本名濱浦,滿族,生於奉天省(今遼寧省)鳳城縣李家堡子一戶滿族軍事世家,本姓哲克達氏,取漢字姓李。他自幼即受到嚴格的滿族家教。1933年犧牲,時任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3軍團副總指揮。
16、王錫山(1902-1938):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3軍91師副師長。字岳剛,遼寧鳳城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第8期畢業,歷任排長、連長、營長。「九·一八」事變時任東北軍第25旅中校團副。1932年參加馮占海等人組織的吉林自衛救國軍,曾率部奔襲吉林榆樹日軍司令部,擊斃日軍支隊長大川、副官阿部等數百人,繳獲步槍數百支及迫擊炮、輕重機槍等,本人在激戰中負傷。後隨馮占海投奔馮玉祥被改編為第53軍91師,參加熱河抗戰、察哈爾抗戰、豫北抗戰、山西太行山抗戰和豫皖對日游擊戰。1938年初升任第91師副師長。8月參加武漢會戰。日軍第11軍佔領九江後以第9師團、第101師團、第106師團、第27師團等部隊在贛北展開攻勢。王錫山隨部與其作戰。在萬家嶺戰役中,先是馳援與日軍第27師團激戰的黃維第18軍等部,隨後參加在德安萬家嶺地區對日軍第106師團及101師團一部的圍殲戰。10月5日王錫山率部在江西柘林以北甘木關阻擊日軍第27師團增援106師團的戰斗中,被日軍重兵圍攻,中彈犧牲。所部官兵雖犧牲大半,仍完成阻擊作戰任務,獲第9戰區嘉獎。
17、盧廣偉(1903-1944):抗日戰爭犧牲的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字濟吾。生於奉天鳳凰(今遼寧省鳳城縣)通遠堡鄉二道坊村。1923 年秋考入東北講武堂第五期炮兵科, 系統地學習了軍事知識。畢業後在東北軍炮兵部隊服役。他善於領兵打仗,軍事技術高超,屢立戰功,歷任連長、營長、副團長、參謀長等職。1928 年升任為東北炮兵團團長。不久, 又調任陸軍第一○五師騎兵團團長。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奉蔣介石不抵抗之命,不戰而退,盧廣偉隨部隊撤入關內。1934 年入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1935 年秋在中央軍政學校武漢分校騎兵訓練班學習。1940年盧廣偉再次請纓重返抗日戰場。1941 年升任騎兵第八師少將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1944 年春日軍為了打通華北到華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陸交通線而發動了侵華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戰——豫湘桂戰役。敵軍集中了近十五萬的兵力,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向豫中發起進攻。駐扎在安徽蚌埠田家庵的四千多日軍,為配合豫中攻勢,於4 月中旬沿淮河西進,先後攻陷楊湖鎮、正陽關、潁上等地,形勢極為危急。當時,陸軍騎兵第八師駐防在蒙城,盧廣偉奉命率領兩個團馳援潁上抗敵。盧將軍親臨戰場,指揮有方,擊退敵人多次進攻,迫使日軍的攻勢數十日無法進展。惱羞成怒的日寇派出大批飛機對我軍陣地進行狂轟濫炸。5 月5 日上午8 時許,盧廣偉在指揮阻擊日軍時,遭到敵機轟炸,身受多處重傷,壯烈殉國。時年41 歲。1947 年8 月29 日,國民政府對盧廣偉將軍明令褒揚。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18、劉瀾波(1904-1982):原國家電力工業部部長,被譽為「黨內開明人士」。 原名劉玉田,生於遼寧鳳城縣。早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後在北京大學肄業。中國電力工業主要領導者,在主持電力工業的近20年期間,他提出了「水火並舉、因地制宜」的方針,正確處理了火電與水電的關系,為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1950年任中央燃料工業部副部長和黨組副書記,分管電力工業。1955年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和黨組書記。1958年起任水利電力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書記。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1979年任電力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並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委。1981年3月,因年老主動要求退居第二線,後任國務院顧問。
19、苗可秀(1906-1935):中國少年鐵血軍司令,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人,中國少年鐵血軍總司令,是一位令日軍聞風喪膽的遼南義勇軍傑出領導人。1935年6月12日在戰斗中負傷被捕,7月25日在鳳城南山刑場被殺害,年僅29歲。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姜書閣(1907-2000):筆名文淵,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3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政治系。歷任《北平晨報》主筆,全國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顧問,西南軍政委員會財政部參事,青海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湘潭大學中文系教授。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詩學廣論》、《陳亮龍川詞箋注》、《說曲》、《漢賦通義》、《中國文學史四十講》等。《中國文學史研究》獲1987年湖南省高等學校六五期間科研成果一等獎,《駢文史論》獲湖南省首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21、赫崇本(1908-1985):遼寧鳳城人,滿族,物理海洋學家。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1943年赴美留學,獲博士學位。1949年來青,在山東大學任教授、系主任。1950年與童第周、曾呈奎等發起成立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並擔任領導工作。1956年加入中共。參與領導了全國首次海洋綜合調查工作,曾任國家科委海洋組副組長。1959年參加山東海洋學院籌建工作,先後任教務長、副院長、院學術委員會主任、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長等職。主持編寫《海洋學》、《潮汐學》、《動力氣象》等教材。
22、關大成(1909-1988):滿族,遼寧省鳳城縣人。1926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法學院政經系。「九·一八」事變初和其老師馬啟閻一同參加鄧鐵梅領導的抗日義勇軍。在北平加入國民黨及青年抗日救國組織。盧溝橋事變後在天津做地下工作。1941年春在津因叛徒出賣被日軍捕獲受盡酷刑。1942年秋出獄去重慶。後任國民黨黑龍江省黨部書記長。1943年春赴哈爾濱等地開闢地下工作。抗戰勝利後被任命國民黨黑龍江省黨部主任委員、國民黨興安省黨部主委。隨徐哉「接收」遼寧時初被安排為撫順市長,1948年夏改任本溪市長。1948年去南京工作。解放前夕經香港去台灣,1988年4月29日逝世。
23、閻生堂(1910-1936):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一路指揮,革命烈士。生於鳳城縣農民家庭。1924年冬高小畢業務農,組織山林武裝與財主作對,「九·一八」事變後奮起反抗,中國少年鐵血軍第一路軍指揮兼行政區長官,後於鳳城縣沙里寨鄉廟台溝被日軍包圍後自殺殉國。
24、叢德滋(1910-1942):中共特別黨員,張學良機要秘書,《解放日報》總編輯。字悅生,生於遼寧省鳳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東北大學畢業後到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領導機關國民黨政府軍北平分會政訓處工作。他主編的《西北向導》、《西京民報》等報刊積極宣傳抗戰和黨的政策。先後擔任《解放日報》社總編輯、《民眾通訊社》社長,並在由紅軍、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三方代表組成的聯合辦公廳任宣傳委員。1941年由於他的活動被特務察覺,加之叛徒出賣而被捕,投入蘭州大沙坪監獄。在獄中叢德滋堅貞不屈,在敵人酷刑折磨下於1942年4月19日慘死於監獄。解放後,人民政府將他的遺骨移入蘭州市烈士陵園。
25、包乾(1911-1946):原名包粹英,蒙古族,生於遼寧省鳳城縣紅旗鎮包營村一個農民家庭。1931年冬棄筆從戎參加抗日隊伍。1937年10月包干在宛平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抗戰勝利後包干響應黨中央關於東北籍幹部回東北工作的號召,由延安回到東北,被派到鳳城縣任公安局長。1946年犧牲,時年35歲。
26、邵天任(1914-2012):遼寧鳳城人,1932年初參加東北義勇軍。
27、黃中(1915-1996):國家體委副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任,中國奧委會副主席,中國足協主席,中國武協主席。原名黃耀中,滿族,奉天(今遼寧)鳳城縣人(今屬岫岩)。輔仁大學肄業。1938年去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東北救亡總會戰地服務團。曾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火線劇社政治指導員。後從事教育工作任抗大二分校三團指導員、政治教員。
28、楊明書(1920-1982):全國著名教育家,創辦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奉天安東(今遼寧東溝)人。1942年畢業於奉天農業大學農科。建國後歷任東北實驗學校教師,遼寧實驗中學教導主任、副校長,遼寧省農村實驗中學校長,遼寧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副所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遼寧省較早開展教育與農業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實驗研究,編寫多種農業教材。後任天津商業大學,黨委委員、常委、紀委書記。
29、胡真一(1920-2008):女,遼寧鳳凰縣人,1937年參加東北抗日聯軍,1937年12月調入大興安嶺的游擊根據地被服廠工作。1945年隨蘇軍回國收復東北。1945年2月回國後到牡丹江軍區任指導員,1948年8月隨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1952年任重慶市渝中區副區長。1980年3月任四川省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2月經四川省委批准離職休養。金日成稱她為「老戰友」,並親手為她戴上特意定製的戒指;金正日為她鑄玉座銅胸像,每年春節給她寄來賀卡;2005年俄羅斯國家杜馬主席格雷茲洛夫來到中國親自向她授予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勛章。
30、魯野(1926-1997):滿族,遼寧鳳城人。1944年畢業於安東第一國民高等學校。1948年任解放軍某部文工團創作員、創作組長。1953年轉業任職遼東出版社。歷任遼寧人民出版社,春風文藝出版社、室主任,副編審。曾任遼寧省通俗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遼寧省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首屆常務理事,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首屆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心心集》(合編)、《耐冬·黃葉》(合編)、《美文經緯·魯野卷》,中短篇小說集《魯野康啟昌小說選》,散文評論集《散文我見》(合編)。
31、張福裕(1928-1983):遼寧省鳳城人。1962年被檢舉有生活糜爛事,經中央及省委派檢查組查處定為腐化墮落分子開除黨籍,行政降三級(15級降至18級)。後調樺川縣農業局任科員,未幾病休。功顯而過尤者也。
32、康啟昌(1932-):女,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47年肄業於鳳城女子中學。1950年任鳳凰城車站售票員。1953年先後在鐵路中學、鐵路教師學校、師范學校任教,高級講師。曾任遼寧省散文學會秘書長、常務副會長,現任遼寧省散文學會顧問。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心心集》(合作)、《耐冬·黃葉》(合作)、《黑夜的愛情》、《海棠依舊》、《投影黃昏》、《文學與愛情》、《哭過長夜》,散文評論集《散文我見》(合作)、《理路情深》,中短篇小說集《魯野康啟昌小說選》(合作),長篇小說《迷途少女》等。
33、張桂英(1934-):女,遼寧鳳城人。張桂英用她柔弱的肩頭擔負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以女性特有的堅毅、執著和愛心為十幾年來一直卧床不起的兒媳婦支撐起一片藍色的天空。1996年,她的兒媳甘開才因為懷孕致病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無法自理。她對病重的兒媳婦精心呵護,變著花樣做出可口的飯菜喂到兒媳的口中,為了防止大小便失禁造成感染,她每天都將尿濕的褲子洗曬干凈。許多人勸她把兒媳送回娘家,她每次都對別人說:「兒媳婦到我家來時是好好的人,我們有責任照顧她,不能做那種沒良心事情」。從此她全家踏上了為兒媳治病的漫漫征途。甘開才卧床初期,為了防止她肌肉萎縮,張大媽從不間斷地為兒媳 、熱敷、換洗,後來兒媳病情稍有好轉,她不顧年老體弱,用弱小的身體每天把兒媳從三樓背下來,然後面對面的攙扶著兒媳的雙手,在小區里挪步、鍛煉兩個小時,從不間斷,她們這種婆媳情感動了小區居民,人們紛紛稱贊:世上真有這樣的好婆婆。在張大媽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甘開才的病情已得到了較大的好轉,從當初的卧床不起到現在扶著牆能走,她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為了家庭,為了兒媳,再苦再累她都心甘情願,以實際行動詮釋著母愛的真諦。
34、鮑江兮(?):人民好乾部。1953年鮑江兮響應黨支援東北經濟建設的號召,攜全家由江蘇省來到遼寧省鳳城縣工作。1983年8月任鳳城縣農業銀行行長兼黨委書記。1990年中國農業銀行總行授予鮑江兮「模範行長」稱號。1991年他的事跡被收入中央組織部主編的《人民好乾部》一書。
35、周玉瑋(1937-):遼寧鳳城人。擅長油畫。1955年考入東北美專附中學習;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後留校任教,歷任該院油畫系講師 、副教授、教授。1980年在中央美院油畫系進修。油畫《野花》、《寧靜的雁窩島》等被中 國美術館收藏。油畫《雞冠花》、《出海》、《丁香》等入選亞洲現代畫展、中國藝術展、中國繪畫展。《我的教師萬今聲教授》、《雨後的路》在遼寧省首屆肖像畫展及省寫生畫展 中獲一等獎。出版有《周玉瑋畫集》、《周玉瑋油畫集》。
36、於德才(1939-):生於遼寧省丹東市。1964年畢業於沈陽農學院林學系,同年8月參加林業工作。現任黑龍江省牡丹江林業管理局營林處森林撫育科長,高級工程師,是牡丹江市林學會森林經營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學術秘書。
37、楊德衡(1939-):藝名半聰,遼寧鳳城人。擅長中國畫。1964 年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畢業。歷任美協遼寧分會創作室、遼寧美術館、遼寧畫院專業畫家,遼寧畫院副院長,一級美術師,遼寧中國畫研究會副秘書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多次參加全國美展和出國展覽。作品《春歸》 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稻香季節》、《春歸圖》收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出版有《楊德衡畫集》。
38、包泉萬(1940-):筆名赫明,蒙古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歷任中學教師,鳳城縣教育局教研員,《滿族文學》部主任。丹東市文聯副主席,遼寧省文聯第三、四屆委員,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新文學學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文藝評論家聯席會副會長。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評論集《管窺集》,雜文集《生活點子庫》,專著《文藝教育學》,《剪之魂——民間剪紙藝術》、《中國民間荷包》等,論文《試論新反面形象》等。散文集《暮的遐思》獲1992年雲岡杯散文創作優秀著作獎。
39、劉文治(1941-):生於遼寧鳳城,畢業於遼寧省戲劇學校表演系,任遼寧人民藝術劇院演員,現為該院院長。中國影視、話劇演員。1977年劉文治參加拍攝長春電影製片廠故事片《熊跡》,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表演生涯。此後他在《水晶心》《失去的歌聲》《寒夜》《孫中山》等影片中扮演主角或重要角色。其中因扮演孫中山獲1987年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
40、李恆茂(1941-)滿族,遼寧鳳城人。中共黨員。1964年畢業於大連海軍艦艇學院航海系。歷任南海艦隊司令部航海長,南海艦隊政治部文藝創作組專業創作員、組長,丹東鐵路分局工會調研員,丹東市文聯《滿族文學》、副主編,副編審。丹東市作協秘書長。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我的朋友》,長篇傳記文學《劉兆芳傳》,另外發表詩歌、小說、散文、報告文學等100餘萬字。長篇報告文學《鮑江兮》(合作)獲丹東市政府文藝創作一等獎,小說《拔尖子》、散文《西沙情趣》分別獲1978年、1980年海軍文藝創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