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四十三條
⑴ 民事訴訟法第43條
會使自我精神不
⑵ 民法典對接財產不管人的企業怎樣規定
根據我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財產代管人如果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不履行代管職責、侵害失蹤人財產權益或者喪失代管能力,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還可以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十三條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四條財產代管人不履行代管職責、侵害失蹤人財產權益或者喪失代管能力的,失蹤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財產代管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變更財產代管人。
人民法院變更財產代管人的,變更後的財產代管人有權請求原財產代管人及時移交有關財產並報告財產代管情況。
⑶ 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包括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
具體如下:
1、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3、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十四條 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第四十三條 財產代管人應當妥善管理失蹤人的財產,維護其財產權益。
失蹤人所欠稅款、債務和應付的其他費用,由財產代管人從失蹤人的財產中支付。
財產代管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失蹤人財產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⑷ 民法通則各條分別是什麼
第一章,基本原則。
第一條,立法目的。第二條,調整范圍。第三條,平等原則。第四條,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第五條,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第六條,遵守法律和政策原則。第七條,禁止權力濫用原則。第八條,適用范圍。
第二章,公民(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九條,公民民事權利的開始與終止。第十條,公民民事權利能力平等。第十一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第十二條,未成年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第十三條,精神病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第十四條,法定代理人。第十五條,公民的住所。
第二節,監護
第十六條,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第十七條,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第十八條,監護人的職責權利和民事責任。第十九條,精神病人民事性能力的宣告。
第三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二十條,宣告失蹤的條件。第二十一條,宣告失蹤的法律後果。第二十二條,宣告失蹤的撤銷。第二十三條,宣告死亡的條件。第二十四條,宣告死亡的撤銷。第二十五條,宣告死亡撤銷後的財產返還。
第四節,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二十六條,個體工商戶的定義。第二十七條,寧村承包經營戶的定義。第二十八條,「兩戶」合法權益的保護。第二十九條,「兩戶」民事責任的承擔。
第五節,個人合夥
第三十條,個人合夥的定義。第三十一條,合夥合同。第三十二條,合夥財產。第三十三條,合夥字型大小與經營范圍。第三十四條,合夥的內部關系。第三十五條,合夥的民事責任。
第三章,法人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三十六條,法人的定義及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第三十七條,法人的條件。第三十八條,法定代表人。第三十九條,法人的住所。第四十條,法人的清算。
第二節,企業法人
第四十一條,企業法人資格的取得。第四十二條,經營范圍。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的民事責任。第四十四條,企業法人的變更。第四十五條,企業法人的終止。第四十六條,注銷登記。第四十七條,清算。第四十八條,承擔責任的財產范圍。第四十九條,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責任。第
第三節,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五十條,法人資格的取得。第四節,聯營
第五十一條,法人型聯營。第五十二條,合夥型聯營。第五十三條,合同型聯營。
第四章,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民事法律行為
第五十四條,民事法律行為。第五十五條,實質要件。第五十六條,形式要件。第五十七條,法律效力。第五十八條,無效民事行為。第五十九條,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第六十條,部分無效。第六十一條,無效、撤銷的法律後果。第六十二條,附條件的民事行為。
第二節,代理
第六十三條,代理及其適用范圍。第六十四條,代理的種類。第六十五條,委託代理的形式。第六十六條,無權代理。第六十七條,違法代理。第六十八條,轉委託。第六十九條,委託代理的終止。第七十條,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的終止。
第五章,所有權
第一節,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七十一條,財產所有權的定義。第七十二條,所有權的取得。第七十三條,國家財產所有權。第七十四條,集體財產所有權。第七十五條,個人財產所有權。第七十六條,財產繼承權。第七十七條,社團財產。第七十八條,共有。第七十九條,埋藏物與拾得遺失物的歸屬。第八十條,土地使用權與承包經營權。第八十一條自然資源使用權與承包經營權。第八十二條,經營權。第八十三條,相鄰關系。
第二節,債券
第八十四條,債的定義。第八十五條,合同的定義。第八十六條,按份之債。第八十七條,連帶之債。第八十八條,合同的履行。第八十九條,債的擔保。第九十條,借貸之債。第九十一條,合同的轉讓。第九十二條,不當得利。第九十三條,無因管理。
第三節,知識產權
第九十四條,著作權。第九十五條,專利權。第九十六條,商標權。第九十七條,發現權、發明權及其他科技成果權。
第四節,人身權
第九十八條,生命健康權。第九十九條,姓名權、名稱權。第一百條,肖像權。第一百零一條,名譽權。第一百零二條,榮譽權。第一百零三條,婚姻自主權。第一百零四條,婚姻、家庭、老人、母親、兒童和採集人合法權益的保護。第一百零五條,男女平等。
第六章,民事責任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一百零六條,歸責原則。第一百零七條,民事責任的免除。第一百零八條,債務的清償。第一百零九條,因保護公益或他人私益受損失的賠償和補償。第一百一十條,法律責任的重合。
第二節,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一條,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二條,賠償責任與違約金。第一百一十三條,雙方違約。第一百一十四條,防止損失擴大。第一百一十五條,合同變更或接觸式的違約責任。第一百一十六條,因上級機關的原因違約時的責任承擔。
第三節,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一百一十七條,侵害財產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八條,侵害知識產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條,侵害人格權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一條,職務侵權責任。第一百二十二條,產品侵權責任。第一百二十三條,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四條,環境污染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五條,地面施工緻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六條,物件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七條,動物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二十八條,正當防衛。第一百二十九條,緊急避險。第一百三十條,共同侵權責任。第一百三十一條,混合過錯責任。第一百三十二條,公平責任。第一百三十三條,無行為能力任何限制行為能力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一百三十四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訴訟時效
第一百三十五條,普通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六條,短期訴訟時效。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的計算。第一百三十八條,當事人自願履行。第一百三十九條,訴訟時效的終止。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的中斷。第一百四十一條,特殊規定。
第八章,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一百四十二條,涉外法律適用的一般規定。第一百四十三條,涉外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三條,涉外民事行為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四條,不動產所有權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五條,涉外合同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六條,侵權行為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七條,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八條,涉外撫養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四十九條,涉外繼承關系的法律適用。第一百五十條,公共秩序保留。
第九章,附則
第一百五十一條,民族自治地方的變通或補充規定。第一百五十二條,本法生效前的國企法人資格。第一百五十三條,不可抗力的定義。第一百五十四條,期間的計算。第一班五十五條,與期間計算有關的術語。第一百五十六條,生效日期。
⑸ 《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在〈民法典〉中可以找到相關的法律法規嗎
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典》
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
第六十二條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
⑹ 如何理解民法通則第43條
您好,我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企業法人對他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第121條規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定:「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56條:「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的名義進行業務活動,給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比照民法通則第三條的規定,由事業單位法人、社會團體法人承擔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當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由此可見,相關立法和解釋上,對於法人侵權的構成要件中侵權行為的具體表述並不相同。於是有相關學者抽象出「經營活動說」「名義說」「執行職務說」等觀點。梁慧星教授認為,中國民法通則第43條規定使用「經營活動」一語,似應解釋為凡從事法人經營活動及與經營活動有關的行為,無論法律行為、准法律行為或事實行為,均應屬於「執行職務」的范圍。我認為,這些觀點都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不是如何表述,而是對相關詞語內容的具體解釋與闡述。《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8條在我看來,即為最高院對《民通》第43條的具體解釋與說明。因此,43條中的「經營行為」,在法人侵權責任的范疇上,宜解釋為「執行職務」。因而,如何認定「執行職務」就成為問題的關鍵,也是司法實踐中的難題。
在關於執行職務行為的范圍確定,我國大陸法學界有三種觀點:1.以行為人所屬法人的意思為標准,即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行為人從事的行為為職務行為;
2.以行為人的意思為標准,即執行職務行為原則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為原則確認,但行為人為法人利益從事的行為也以履行職務行為對待3.以執行職務的外部表現為標准,即執行職務行為原則上以法人指派、要求或者命令為原則確認,但行為外表系執行職務是應當認定為執行職務行為。因而歸納出認定職務行為的六條原則:1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2
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發生在執行職務的工作場所;3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4造成損害的行為是否為行為人所屬法人明示或知曉6
法人是否有權對行為人造成損害的行為進行監督與制止。這些理論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司法實踐要結合具體情況考量。
在認定標准上判例與學說通說是「外觀主義」。日本學者山本敬三認為,判斷職務行為的基準在事實性侵權行為情形和交易性侵權行為的情形有所不同。1.事實性侵權行為,其基準是該行為的實施與理事等的職務有無關聯,否則被認為是理事等的個人行為。2.交易性侵權行為,其判斷基準是外形理論,從行為的外形觀察,看它是否屬於理事等的職務范圍或者是否與職務的執行有適當的牽連關系。但相對人明知或者因重大過失不知該行為不屬於其職務范圍時,判例認為法人不承擔責任。林誠二教授認為,所謂執行職務,依通說及實務見解系采外觀主義,指行為人所為之行為在外觀上,足使人認為其在執行職務或者與其在職務有牽連者即可,不採主觀主義。因此「外觀主義」的關鍵是從外觀上看是否屬於職務范圍或者是否與職務的執行有適當的牽連關系。
⑺ 《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十三條第二款
當事人經人民法院准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准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內該證據可能導致容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一般的證據要求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而新的證據可以在舉證期限外提供。如果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證據不被採納,可能致裁判明顯不公,所以就要視為新的證據,意思是可以在舉證期限外提供,可以採納。
⑻ 民法典對優良家風的規定有什麼
法律分析:民法典的「家風條款」是一種價值導向更是行為規范,在司法實務中落實該條款是樹立優良家風和弘揚家庭美德的關鍵。《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1043條明確規定,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民間將該條款稱為「家風條款」,優良家風自此作為法律基本原則予以確定,這對民眾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念,引導家庭成員共建美好家庭具有重要意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 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
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⑼ 民法典對婚內出軌怎麼規定的
婚內出軌的規定如下:我國法律明確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有與他人同居的情形時,人民法院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因與他人同居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婚內出軌,屬於違法與不忠,存在情理上的過錯,在夫妻離婚時分割財產時應少分或不分,同時無過錯方可以主張賠償。
現就可以主張賠償的理由予以闡述:
1、出軌,一般是指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夫或妻一方與婚外異性發生性關系。
2、出軌行為嚴格說還不屬於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四種可請求賠償的過錯行為:
(1)重婚的(2)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3)實施家庭暴力的(4)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雖然明顯存在對無過錯方的不公平,但如果用第一千零九十一條來維權(請求賠償)法律支持度還不夠硬實。
3、雖然出軌沒有列入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條規定的可請求賠償的過錯范圍,但出軌有外遇是違法行為(違反了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三條規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庭成員間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或不忠行為,違法與不忠即屬於過錯(法理轉換關系)。
4、關於夫妻不忠行為,通常說就是「婚外情」或「出軌」,我國法律上主要規定了三種夫妻不忠行為,即:通姦、同居、重婚。
二、離婚財產分割原則是什麼1、男女平等原則。男女平等原則既反映在民法典的各條法律規范中,又是人民法院處理婚姻家庭案件的辦案指南。該原則體現在離婚財產分割上,就是夫妻雙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財產的權利,平等地承擔共同債務的義務2、照顧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則。這里的「照顧」,既可以在財產份額上給予女方適當多分,也可以在財產種類上將某項生活特別需要的財產,比如住房,分配給女方。畢竟從習慣勢力上、從傳統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障礙上、從婦女的家務負擔、生理特點上講,離婚後一般婦女在尋找工作和謀生能力上也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幫助。同時,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要特別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權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財產不能列入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3、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則。在離婚分割共同財產時,不應損害財產效用、性能和經濟價值。在對共同財產中的生產資料進行分割時,應盡可能分給需要該生產資料、能更好發揮該生產資料效用的一方對共同財產中的生活資料進行分割時,要盡量滿足個人從事專業或職業需要,以發揮物的使用價值。不可分物按實際需要和有利發揮效用原則歸一方所有,分得方應依公平原則,按離婚時的實際價值給另一方相應的補償4、權利不得濫用原則。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不得把屬於國家、集體和他人所有的財產當作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名義損害他人合法利益上所述,根據新婚姻法關於出軌規定,因為出軌導致離婚的,如果是男方的過錯,則應該向女方支付精神損失賠償。在分割財產的時候,女方可以得到適當的照顧。如果男方不同意離婚,女方可以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法院作出判決。一般這種情況下,法院會支持女方訴訟請求的。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離婚案件起因都是夫妻一方出軌,對婚姻不忠,作為受害方,是有權請求訴訟離婚並且要求支付精神損失賠償。而法院在判決此類離婚案件時對於財產分割、子女撫養等問題也會適當照顧受害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准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後,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准予離婚。
第一千零九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
⑽ 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對應民法總則是多少條
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回,承擔民事責任。答對應民法總則第六十條到六十二條,第六十條: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第六十一條: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權力機構對法定代表人代表權的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相對人。第六十二條:法定代表人因執行職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法人承擔民事責任後,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規定,可以向有過錯的法定代表人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