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與制度建設

民法典與制度建設

發布時間: 2022-04-27 05:25:06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意義是什麼

民法典對於中國法制社會建設的意義什麼?民法典,我的文化淺,也不明白民法典是什麼?是民間法律嗎?

❷ 民法典意義

一、《民法典》頒行的政治意義

《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民法典》踐行了這一理念,有助於推動我國國家治理能力,提升我國政治文明水平。

二、《民法典》頒行的經濟意義

民法內生於商品經濟,若不存在商品經濟,民法就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現代民法的核心理念、制度和規則,早在羅馬私法中就基本定型;羅馬私法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它為商品經濟提供了世界性的規則,是商品經濟運行規律的法律表達。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也是從民法典與市場經濟的關系角度,提出了「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編纂民法典」的要求。

三、《民法典》頒行的社會意義

民法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已成為各界共識。它為個體提供安身立命之本、待人接物之方。民事生活是一個社會最本真的人類活動,是社會之所以成為社會的根由。社會生活是私權利運行的狀態、過程和結果,以私人自治為中心。在《民法典》采民商合一的立法體系下,社會生活既包括市場經濟活動,也包括市場經濟以外的純粹民事活動。《民法典》頒行對社會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如下兩方面。

四、《民法典》頒行的文化意義

民法典的編纂是形成並表達民族共識的過程,立法者求同存異,消除各種文化隔閡,尋求最大公約數。從域外經驗看,民法典編纂的共同目的之一,是以國家意志總結和表達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生活規則,彰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感,強化民族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正如19世紀阿根廷法學家阿爾伯迪所說,「民法的任何概念都是民族團結的概念。」美國著名法學家龐德曾建議,中國民法典編纂不能唯國外法理馬首是瞻,而必須結合中國固有文化、社會土壤的實際情況。對新中國民法典的編纂,國外有學者也表示過這種擔憂:立法者全面移植域外民法典,而罔顧中國特色包括文化特色。其實,我國《民法典》編纂的啟動之際,立法者就明確主張,民法典應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民法典》的諸多規則體現了對各民族固有文化的尊重,如對地方習慣的尊重等;同時將傳統優秀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熔於一爐,對人類共同文化精華保持開放態度。這都有助於在新形勢下強化民族認同,建構民族法律共同體,鞏固民族大團結。

五、《民法典》頒行的生態意義

傳統民法典並不關注生態環境保護,立法者也並不認為這是個嚴峻的問題。在21世紀,生態危機已成為全球性危機,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將其作為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此外,《民法典》的其他分編也強化了對生態的保護。如合同編將生態保護作為合同當事人的法定義務(第509條),同時在買賣合同、供用電合同、運輸合同等有名合同中規定了當事人的生態保護義務。分則編的這些規定落實了生態保護原則的要求,將在各個領域起到遏制生態惡化的作用。

結論

《民法典》編纂的全部意義,最終可歸結為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即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現代公民,建構自由、平等、公正、和諧的美好社會,實現富強、民主、文明、法治的強大國家。傳統範式民法典編纂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統一的民法典,促進民族國家和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正或許是《民法典》與傳統範式民法典最大的區別所在,也是《民法典》被寄予厚望的根本原因。

❸ 民法典的意義和作用

《民法典》在來中國法治建自設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它不僅僅是權利的宣言,更是國家治理遵循的基本法律制度。

《民法典》建立了一個前後一致、邏輯圓融、層次分明的有機法律體系。民法典將適用於不同民事領域的海量規則,按照特定的法學邏輯和原理,整合為一個「有機」的、整全的規則體系。

(3)民法典與制度建設擴展閱讀:

《民法典》發揮「半部憲法」的功能,更深刻地形塑社會並影響社會的運行體制和機制。民法典與憲法同樣有控制權力和保護權利的雙重功能,編纂民法典成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

《民法典》凝聚中國人的道德共識,展現中國人的價值觀念和實踐理性。民法典的全部內容無外乎社會生活的記載和總結,其中最關鍵的內容無疑是道德共識、價值理念和文化象徵等精神層面的因素。

民法典應將這些精神要素澆築到具體的制度和規則中,妥當平衡各方主體的利益,賦予權利和利益,分配風險和義務。

❹ 民法典頒布的意義是什麼對我國有什麼樣的影響

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故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❺ 《民法典》的頒布有什麼意義

民法是萬法之母。孟德斯鳩說,「在民法慈母般的眼裡,每一個人就是整個國家」,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民法典為保障個人合法權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武器,也為隨著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權利、新型案件的審理提供了法律依據。之所以要編纂一部統一的民法典,主要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民法單行法規,這些法規內容龐雜,分散廣泛,不僅存在一些法規相互之間不夠協調的問題,而且老百姓使用起來也不是很方便。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
民法典彌補體系缺漏、去除體系重復、消解體系沖突。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民商事領域的基本法律制度和行為規則,有利於維護交易安全和市場秩序、促進公平正當競爭、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問世,意味著我國法制的體例框架由此豐實延展、枝繁葉茂。
民法典充分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民法典始終「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落實到民事法治領域,充分賦予民事權利,保障權利不被侵犯。民法典聚焦民生發展問題,處處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所謂「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體現出我們國家以良法促進發展、保證善治。民法典草案對於民事權利類型規定更豐富,行使權利規則更清晰,權利保障更完善。「民法典對公民權利類型及其行使方式規定得越豐富、越精細,就越能限制公權力的濫用,越能起到規范公權力的作用。」民法典的出台為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依法治國水平提供了法律保障。
「法者,治之端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法治是最重要的邏輯起點之一。民法典的頒布蘊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務強化、社會秩序穩定等多重價值,是以良法推進善治的重要抓手,自然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

❻ 民法典把首次創設了什麼制度

民事主體制度、民事權利制度、完善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完善用益物權制度,增加規定居住權、完善擔保物權制度、完善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規則、完善典型合同制度、完善婚姻家庭和繼承製度、完善侵權責任制度
(一)民事主體制度。民事主體制度是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在民事主體的分類上,民法典相比民法通則,有兩個方面的重大創新:一是主體分類。在民事主體的分類上,民法通則採取的是公民、法人二元結構;民法典在此基礎上,吸納了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法理論研究的成果,將民事主體分為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三元結構,將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作為自然人、法人以外的第三類民事主體。二是法人分類。民法通則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這四種類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法人的類型日益多樣化,出現了民辦學校、民辦醫院、基金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等新型組織,不能被民法通則所規定的四種類型所涵蓋。針對這一問題,民法典對法人制度的分類予以進一步完善,按照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的不同,將一般法人分為營利法人和非營利法人,同時建立特別法人制度,以涵蓋機關法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城鎮農村的合作經濟組織法人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法人類型,是法人制度的重大發展。
(二)民事權利制度。民事權利包括民事主體享有的各種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人身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財產權利包括物權、債權(合同之債、侵權之債、無因管理和不當得利之債)、知識產權、繼承權,股權等投資性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事權利和利益。民法典將各類民事權利進行系統梳理、整合集成,可以說是一部權利法典。民法典在現行有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對民事權利制度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一是突出對人格權的保護。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繫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關繫到每個人的體面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參與。為了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全會關於「保護人民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的精神,落實我國憲法尊重和保護公民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要求,民法典單獨設一編規定人格權制度,加強人格權保護,是一個制度創新,也是民法典的一大亮點。總的考慮是,著眼於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從民法角度規定民事主體人格權的種類、內容、邊界和保護方式,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和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和榮譽權,以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具體人格權益的保護作出較為全面的規定。二是增加規定新的權利類型,如隱私權、個人信息受保護的權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數據、網路虛擬財產權益,以及居住權等。三是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明確知識產權的客體,規定權利人就作品,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商標,地理標志,商業秘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植物新品種和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享有專有權利。由於知識產權既具有民事權利屬性,又同行政管理有密切關系,民法典在總則編關於民事權利的規定中作出基本規定,同時分別由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有關行政法規對相關知識產權作出具體規定。
(三)完善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有的意見反映,目前居民小區管理存在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成立難,業主作決議表決難,公共維修資金使用難,以及小區內違法行為管理難等問題。針對這「四難」問題,民法典予以積極回應,明確政府有關部門、居民委員會對設立業主大會、選舉業主委員會的指導和協助職責,降低業主決定共同事項的表決比例要求,規定緊急情況下使用公共維修資金的特別程序,明確有關部門對小區內發生的私搭亂建等違法行為依法查處等。在實施中,對小區的治理要體現業主共治與政府管理相結合的理念。小區里的事,除了居民依法共同決定涉及業主權益的事項外,有關部門和居民委員會也要依法積極介入小區管理,維護廣大業主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四)完善用益物權制度,增加規定居住權。物權法規定了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四種用益特權,民法典在此基礎上,增加規定了居住權這一新的用益物權。居住權是指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或者遺囑,對他人的住宅享有佔有、使用的權利,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規定居住權這一新的用益物權,旨在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要求,認可和保護民事主體對住房保障的靈活安排,滿足特定人群的居住需要,為老年人以房養老提供法律依據。
(五)完善擔保物權制度,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治保障。為了便利企業融資,優化營商環境,民法典在擔保物權制度方面進行了制度創新,擴大擔保合同范圍,明確所有權保留、融資租賃、保理等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擔保功能;刪除有關動產抵押和權利質押具體登記機構的內容,為建立統一的動產抵押和權利質押登記制度留下制度空間;明確實現擔保物權的統一受償規則等。
(六)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完善電子合同的訂立履行規則。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上購物已經成為很多消費者喜歡的購物方式。為此,民法典對電子合同的訂立和履行規則作了規定,明確當事人一方通過信息網路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求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採用快遞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貨人的簽收時間為交付時間;電子合同的標的為提供服務的,生成的電子憑證或者實物憑證中載明的時間為提供服務的時間。
(七)規范格式條款合同,加大對弱勢一方的保護。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格式條款合同。在這類合同中,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通常為商品或者服務的提供者,屬於強勢一方,而另一方通常是消費者,屬於弱勢一方。為了保護消費者等弱勢一方的權利,避免因格式條款合同中的「陷阱」而權益受到損害,民法典規定,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示對方注意免除或者減輕其責任等與對方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未履行上述義務,致使對方沒有注意或者理解與其有重大利害關系的條款的,對方可以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的內容。
(八)增加規定四類典型合同,完善典型合同制度。典型合同是市場經濟活動和群眾社會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各種合同。在現行合同法規定的買賣合同、租賃合同、借款合同、運輸合同等15種典型合同的基礎上,為適應現實生活需要,民法典增加規定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等4種典型合同,使典型合同的數量增加至19種。
(九)完善婚姻家庭和繼承製度,維護婚姻家庭的和諧穩定。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基礎。民法典在現行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的基礎上,以保障人民群眾婚姻家庭權利和財產繼承權利,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為目標,對婚姻家庭和繼承製度進行了發展和完善:一是修改禁止結婚的條件,刪去現行婚姻法關於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者禁止結婚的規定,規定一方患有嚴重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對方,不如實告知的,對方可以請求撤銷該婚姻,以尊重當事人的婚姻自主權。二是增加離婚冷靜期的規定,規定了30天的離婚冷靜期,在此期間,任何一方可以向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申請。三是吸收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增加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規則。四是完善收養制度,取消被收養人14歲以下的限制,規定被收養人利益最大化原則,增加規定收養評估制度和收養人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這一條件。五是增加規定遺產管理人制度,並修改遺囑效力規則,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以尊重被繼承人的真實意願。
(十)完善侵權責任制度,加強對民事主體的權利救濟。侵權責任是民事主體侵害他人權益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在侵權責任法的基礎上,民法典進一步完善了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一是確立「自甘風險」規則,明確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二是規定「自助行為」制度,明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採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必要范圍內採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三是完善高空拋物墜物治理規則,保護人民群眾的「頭頂安全」。明確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發生此類事件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否則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❼ 民法典的制定如何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優勢

民法典的制定體現了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專機統一的基本方針屬。

黨的一切執政活動、國家的一切治理活動都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有效凝聚起最廣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

民法典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7)民法典與制度建設擴展閱讀:

民法典的頒布則標志著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里程碑事件。

民法典頒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現實需要,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增進人民福祉、維護最廣大人民民事權利的一個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❽ 民法典有什麼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依據《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網頁鏈接的詮釋的意義有: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

第一,加強民法典重大意義的宣傳教育。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調整規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這是社會生活和經濟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涉及經濟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實施得好,人民群眾權益就會得到法律保障,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就會更加有序,社會就會更加和諧。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國多年來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確定下來,規范經濟生活和經濟活動賴以依託的財產關系、交易關系,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講清楚,實施好民法典是提高我們黨治國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第二,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並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有關國家機關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強同民法典相關聯、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對同民法典規定和原則不一致的國家有關規定,要抓緊清理,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保持民法典穩定性和適應性相統一。

「法與時轉則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三,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維護民法典權威的有效手段。各級政府要以保證民法典有效實施為重要抓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標尺,不得違背法律法規隨意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要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徵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行政裁決等活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為和人員。

民事案件同人民群眾權益聯系最直接最密切。各級司法機關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要加強民事司法工作,提高辦案質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及時完善相關民事司法解釋,使之同民法典及有關法律規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統一民事法律適用標准。要加強涉及財產權保護、人格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民事審判工作和監督指導工作,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要加強民事檢察工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堅決防止以刑事案件名義插手民事糾紛、經濟糾紛。

民法典專業性較強,實施中要充分發揮律師事務所和律師等法律專業機構、專業人員的作用,幫助群眾實現和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要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加強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工作,通過社會力量和基層組織務實解決民事糾紛,多方面推進民法典實施工作。

第四,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共7編1260條、10萬多字,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要廣泛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普法工作的重點來抓,引導群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也是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的規范,養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形成遇事找法的習慣,培養解決問題靠法的意識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專業術語很多,要加強解讀。要聚焦民法典總則編和各分編需要把握好的核心要義和重點問題,闡釋好民法典關於民事活動平等、自願、公平、誠信等基本原則,闡釋好民法典關於堅持主體平等、保護財產權利、便利交易流轉、維護人格尊嚴、促進家庭和諧、追究侵權責任等基本要求,闡釋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規定新概念新精神。

第五,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法理論研究和話語體系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同日新月異的民法實踐相比還不完全適應。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盡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要帶頭宣傳、推進、保障民法典實施,加強檢查和監督,確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執行。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遵守、維護民法典的表率,提高運用民法典維護人民權益、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能力和水平。

❾ 民法典的意義和價值

民法典的意義和價值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理念等,國家出台民法典,主要是對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符合實際的修改和調整。
法律分析
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民法典頒布,有利於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有利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是國家法律的進一步完善,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大舉措,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民法典的頒布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制度載體,很多規定同有關國家機關直接相關,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家機關履行職責、行使職權必須清楚自身行為和活動的范圍和界限。各級黨和國家機關開展工作要考慮民法典規定,不能侵犯人民群眾享有的合法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同時,有關政府機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要依法履行職能、行使職權,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和國家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熱點內容
兩民法典 發布:2024-11-08 05:26:08 瀏覽:176
菲律賓勞動法關於13薪水 發布:2024-11-08 05:04:37 瀏覽:617
美國法律碩士申請攻略 發布:2024-11-08 03:59:32 瀏覽:811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
婚姻法解釋二修正 發布:2024-11-08 02:12:43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