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恪盡司法良知

恪盡司法良知

發布時間: 2022-04-27 05:47:52

㈠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說說本段的語言特色,並舉例說明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一.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了解伏爾泰為人類所作的貢獻,感受雨果對伏爾泰的贊揚崇
敬之情。

體會雨果飽含激情的演講風格和理解詩化的語言中蘊蓄的深刻含義。
學習作者抓住伏爾泰的「筆」和「微笑」兩個特徵刻畫他的「鬥士」和
「智者」形象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理解伏爾泰對人類文明作出的貢獻,認識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和對啟蒙思想在當代闡發。

2. 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結合課前的預習,和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己查找到的資料,比如:1762年轟動歐洲的「科拉事件」,以 及伏爾泰為西爾旺、蒙巴伊、拉巴爾等 人鳴冤,為他們洗脫罪名、恢復名譽的故事。也可以介紹伏爾泰、雨果的生活經歷和成就。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用兩節課的時間,通過學習一篇演說詞,走近法蘭西的兩位傑出人物:伏爾泰和維克多·雨果。他們相差整整一個世紀,伏爾泰於 1778年病逝,雨果生於1802年,他們二 人並沒有面對面的交往。但是,閱讀過本文的人,無不被雨果對伏爾泰的敬愛 與景仰之情感染。

二. 閱讀全文,整體感知

1. 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介紹伏爾泰在人類歷史上的非凡地位和他所生活的時代,高度評價其世紀性的貢獻。

第二部分:(2-9)歌頌伏爾泰的豐功偉績,從兩個方面評價其卓越的貢獻。

1. 2-8 介紹他在思想領域的啟蒙作用。

2. 9 介紹他積極投身於現實的、為一個個手迫害者辯護的具體斗爭。正是思想啟蒙和現實關懷成就了伏爾泰的偉大。

第三部分:(10-12)贊揚伏爾泰的非凡人格。雨果專門贊美伏爾泰「睿智的微笑」。這微笑蘊涵有哲理的憂傷 ,又有含有黎明的曙光。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人類永恆的精神追求。

第四部分:(13-14)介紹伏爾泰的時代意義。伏爾泰標志著一個新紀元,新時代需要伏爾泰。雨果表達了追求伏爾泰,於黑暗鬥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

2.有感情地范讀節1,讓學生思考並回答以下問題:

a.在節l中找出最能夠體現雨果對 伏爾泰評價的一個詞和一句話。

b.為什麼雨果認為伏爾泰是永生的?

c.世人怎麼對待伏爾泰的逝世?雨 果呢?

總結學生的發言,提升認識:伏爾泰 獲得祝福和詛咒,都是因為他向舊社會宣戰。

明確:

a.「巨星」、「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

b.因為他有長壽的歲月,有等身的著作,還擔負著培育良知、教化人類的 責任。

c.世人有兩種態度:詛咒和祝福。雨果認為,這是榮譽最美好的兩種形式。

3.組織學生自由討論,體會雨果對伏爾泰的評價。

結合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以及查找到的資料,理解雨果的評價。

4:伏爾泰是幾個世紀前的偉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學生獨 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夠表現伏爾泰形象的句子。總結學生的發言,分析得出:文中的伏爾泰表現出兩種形象:鬥士、智者。

明確:如:節8中「他孤軍奮戰」、 「具有女性的溫情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偉大的頭腦和浩瀚無際的心胸」;節1l中「從這深邃的雙目里露出了微笑」。

5.分析「鬥士」的形象。組織學生自讀、討論:

a.斗爭的原因是什麼?

b.對象是誰?

c.以何種方式?

d.具體的表現是什麼?

e.結果怎樣?

明確:

a.時代的原因:人民無知,宗教愚昧,君主專制,司法黑暗。 『

b.對象:宮廷、貴族、金融界、教會。

c.方式:獨自一人,一枝筆(輕如和風,猛如雷電)。

d.表現:為西爾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爾辯護。

e.結果:勝利。

6.總結學生的分析結果,歸納提升:伏爾泰是「法蘭西思想之父'』,他經歷了君主專制由鼎盛到衰敗的轉折期,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自由和民主的聲音。引導學生說說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並結合魯迅的形象,談談自己的理解。

明確: (倔強的鬥士形象)

7. 分析「智者」的形象:雨果抓住伏爾泰的什麼特點去表現的?

明確:抓住伏爾泰的「深邃的雙目」和「睿智的微笑」進行描寫。

8.師生共同朗讀節12,體會雨果是如何描寫伏爾泰的「微笑」的。

明確:有感情地放聲朗讀,能夠讀出雨果激動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藉助「微笑」,呈現出伏爾泰的成就。

9.提問: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特點進行描寫?

明確:對於鬥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最大,能夠表現出伏爾泰的

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強烈

三. 提高認識,拓展思路:

1. 1.雨果抓住伏爾泰的「筆」和「微笑」塑造了一位「鬥士」和「智者」的形象。在雨果看來,伏爾泰「是一個新紀元的到來」。請學生思考其原因。

明確:結合節13,能夠認識到:伏爾泰把自由的精神和民主的思想帶到人們中間,引起人們思想徹底的變化。

2.引導學生結合上文,從「人「和」公民」、 「權力」和「職責」人手,理解「做一個人,我們要行使自己的權力;做一個公民,我們要恪盡職守」這句話的含義。

明確:仔細閱讀課文,討論並交流意見,能夠體會到:作為人,我們有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權力;作為公民,我們有遵守法律的職責。

3.講解:伏爾泰形象的意義在於,他不代錶行政權力,他代表進步的文明思想。在他生活的時代,君主的權力、宗教的權威,束縛著人們;而伏爾泰的目的就是推翻權威,建立自由。(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一定要組織學生討論。

明確:想像18世紀的歷史現實,盡可能通過教師的講解,理解雨果對於伏爾泰的論說和評價。遇到無法理解的要點時,要向教師提問,或者和同學交流。

總結全文,體會語言特色
1.在演說詞的最後,一般都會發出號召,達到感情的最高點。選擇學生感

情充沛地朗誦最後一段。

2.提問:雨果由對伏爾泰的贊揚,進而又寫了什麼?

3.雨果寫這些哲學先驅的目的何在?

4.組織學生討論,結合演說的特點,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於浪漫主義色彩的語言。

1.結合自己對於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節14,能夠讀出作者的激情。

2.作者由伏爾泰聯想到一批哲學偉人:盧梭、狄德羅、孟德斯鳩等先驅哲學家們。 ,

3.回答:重申自由、民主和真理的重要,鼓舞人們能夠繼承前人的精神,向現實宣戰。

4.充分討論,積極發言。可以結合自己所閱讀過雨果的作品來談。

本課總結

本文是雨果著名的演講之一,全文貫穿著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閃耀著真理的光芒。作者緊緊圍繞伏爾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飽滿的浪漫語言,回顧了伏爾泰的筆、伏爾泰獨自一人的斗爭,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畫了一位「鬥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文中有許多意義深刻、內涵雋永的句子,需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人物經歷細細體會。

補充資料

伏爾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1694年出生於巴黎一個法院公證人家庭,「伏爾泰」是人們最熟悉的一個筆名。

在日內瓦附近的法國邊境,有個小鎮名叫菲爾奈。佚爾泰為躲避政治迫害來到小鎮居住。他在這里完成了許多重要著作,包括著名的哲理小說《老實人》和《天真漢》。同時他還從事各種政治社會斗爭,特別是他為「科拉事件」等宗教迫害案平反昭雪所進行的斗爭,轟動整個歐洲,為他贏得了崇高的榮譽。歐洲進步人士尊稱他為「菲爾奈教長」,他所居住的菲爾奈小鎮則被稱為伏爾泰小鎮,一度成為歐洲輿論的中心。

鎮上有一座紀念伏爾泰的雕像,附近還有他的故居。這座青銅雕像不太高,伏爾泰笑眯眯地站在一塊岩石底座上,微弓著背,長發披肩,身著大衣,手拄拐杖,彷彿剛從什麼地方回來。如注的雨水從他擰結的眉峰和大衣的衣襟上滴落下來。從雕像的面部表情中,特別是那帶著挪揄的微笑中,你可以看到一種堅韌的意志、諷刺的才智和洞察毫末的智慧。很難想像,就是這個小老頭,在300多年前,成為啟蒙運動的旗手、思想界的泰斗,使整個歐洲都不能不傾聽他的聲音。

伏爾泰生前仰慕中國文化,曾自稱是孔子和康熙的學生。在碑文所列舉的主要作品中,包括他根據元代雜劇《趙氏孤兒》寫的劇本《中國孤兒》。

1778年2月,這位84歲的啟蒙泰斗重返闊別多年的巴黎,公眾對他的歡呼致敬遠遠超過對帝王形式上的禮遇。這是他一生事業和榮譽的頂點。同年5月30日,伏爾泰因病與世長辭。

伏爾泰

伏爾泰(1694—1778年)原名佛蘭蘇阿-瑪利·阿魯埃,伏爾泰是其筆名。他出生於巴黎。自幼受過良好教育,表現了聰明才智。他從小就喜愛文學,立志當文學家,中學畢業後就成為一名無職業的文人。啟蒙運動興起以後,伏爾泰成了啟蒙運動的旗手。1717年,伏爾泰因為寫諷刺作品攻擊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進巴士底獄,關了11個月。1718年,他發表了悲劇(奧狄浦斯王),並在巴黎上演,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他一舉成名,從此用伏爾泰筆名。後來,伏爾泰因得罪一個貴族而被放逐出法國,動身去英國。在英國期間,他研究了牛頓的科學成就和洛克的哲學著作。1729年,他回到法國,創作了歷史劇《布魯杜斯》和悲劇《采兒》,獲得成功;同時,經營商業,獲利不小,使他可以過上優裕的生活。1734年,伏爾泰出版了《英國通訊集》,以書信體裁介紹了英國的政治、宗教、科學和哲學,對法國的宗教教派斗爭進行了抨擊,並表達了自己的哲學和宗教觀點。這本書遭到當局的禁止,被當眾焚毀。此後,伏爾泰在洛蘭省邊境一個幽靜的城堡中住了14年,在此期間,他寫了大量著作,用不同的筆名發表,從各個方面攻擊教會和封建制度的反動統治。伏爾泰的名氣越來越大,許多達官貴人為了沽名釣譽,紛紛同他交往,如普魯士王儲腓特烈(即後來的腓特烈二世);法國還於1746年讓他進入法蘭西學士院。但是,後來他發現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內的封建統治者並不是真正贊同他的觀點,他決心不再與任何君主往來。1755年,他在法國和瑞士邊境的佛爾納定居下來。此後,他繼續寫作,發表了哲學小說《老實人》、《天真漢》等不朽名著。他還為一位被法國法院殘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嗚不平,並最終迫使法國政府為卡拉平反。伏爾泰的堅決斗爭喚醒了越來越多的法國民眾,摧毀了教會的威信,為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鋪平了道路。由於伏爾泰的威信越來越高,封建統治者為了迎合民眾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讓步。1778年,伏爾泰被巴黎人民作為偉人迎進了巴黎。當時巴黎全城轟動,巴黎劇院首演他新寫的悲劇《伊蘭納》,演員們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並為它舉行了加桂冠儀式。這一年5月底,他在佛爾納逝世。伏爾泰死後,先是葬於香擯省一個小禮拜堂內;1791年法國大革命期間,人民把他的遺骸運到巴黎著名的先賢祠重新安葬,當時他的靈車上寫著這樣的的句子「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伏爾泰創作了許多著作,他反對封建專制、反對宗教迷信,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原則,主張人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啟蒙運動

㈡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一要修「心」。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其一,應當秉承對法律的崇仰之心。「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美國法學家伯爾曼在其著作《宗教與法律》中曾經這樣表述。法律信仰是現代法治精神的內核,作為最接近法律,最應當守護法律的群體之一,法官必須懷有對法律的虔誠信仰,並將這種信仰當做公正廉潔執法的重要支點,時刻保持對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讓內心對法律的純正信仰成為指引自身工作、生活的最高准則;其二,應當保持對法官職業的熱愛之心。作為預備法官,應當盡快實現思維轉變,認識到法官職業的神聖與偉大,培養對法官職業的赤誠熱愛,樹立身為人民法官榮譽感、責任心,做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其三,應當懷有對人民群眾的感恩之心。人民法官具有人民性,每一名法官必然來自人民,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踐行法官職責,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須做到時刻懷有感恩之心,牢記「人民法官為人民」這一行為准則,堅持走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當親人,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想方設法為群眾解難,以司法為民、利民、便民、愛民的實際行動,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回報人民、回報社會,努力做人民滿意的好法官。

二要修「德」。在社會公眾心目中,法官是社會正義的化身,是人民平安、國家穩定的守護神,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關口。要成為合格的法官,必須恪守以司法核心價值觀為主導的法官職業道德。作為人民法院司法核心價值觀的「公正、廉潔、為民」,是法院價值體系中最基礎、最穩定、最本質的部分,它高度濃縮了當代中國法官的行為理念和價值追求,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在價值層面的本質規定,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法院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法官履行神聖職責的共同思想基礎。首先,必須牢固樹立公正的司法理念。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只有公正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才能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升法院、法官的公信力。人民法官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必須時刻牢記公正,切實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做到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努力實現辦案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其二,要牢記清正廉潔的司法要求。「公生明,廉生威」,堅守廉潔司法,才能彰顯法律的權威和法官的威嚴。法官的清正廉潔是維護司法公正、樹立司法權威的重要保障,也是法官應當具備的價值觀和基本品質。「廉潔」是人民法官的立身之本,作為一名人民法官,必須恪守職業道德,保持職業良知,嚴格遵守「五個嚴禁」等審判紀律和廉政規定,不為金錢所誘,不為人情所惑,不為關系所擾,不為權勢所迫,堂堂正正辦案,乾乾凈凈做人,以清正廉潔取信於民。其三,要謹記司法為民這一根本思想。要確實樹立為民司法的價值觀,並通過具體工作中的言行將這一原則認真體現和落實。作為法官,應當有一顆愛民之心,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需,努力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和切身利益。

三要修「知」。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須常存好學之心,始終堅持學習,不斷擴展自身知識層面。首先,要加強對法律專業知識的研習,及時掌握最新法律規定及法學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身專業知識,提升自身法律素質,適應法律體系形成對法官司法能力的新要求。其次,要注重對其他各學科知識的學習,了解。在司法審判工作中,總是會遇到形形色色的糾紛,往往涉及各種學科的知識,法官注重對其他學科的延伸學習,掌握各種基礎學科的基本知識,學習社會經驗,改善自身知識結構,有助於對案件事實的准確把握,從而更有效地做出正確裁判。此外,我們的社會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法官在司法工作中遇到的各類糾紛的特點同樣不是一成不變的。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型、疑難、復雜案件,法官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水平,以應對社會發展對法官帶來的新要求、人民群眾對法官的新期望。

四要修「能」。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注重學習各種實用技能。首先,要培養嫻熟的法律應用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如果僅有嚴守公平正義的信念和決心,卻沒有嫻熟的法律應用能力,結果往往是紙上談兵,,最後處理的案件往往既違背了法律的本意,也與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作為一名法官,首要就是正確把握這種能力,不斷提高司法審判技能,為通過自身工作實現真正的公平正義奠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要把握行之有效的審判藝術。在司法工作中,要講究案件的審理方法,經常性的就審判實踐中有價值、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調研、探討,從而實現辦案藝術的不斷提升。同時,更要加強調解藝術的研究,提高調解的能力,要保持較強的敏銳性和洞察力,善於掌握和理解當事人的心理並從中切入來實現當事人雙方各自利益的歸屬,真正做到定紛止爭。再次,要提升自己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實質能力。法官是矛盾的最終裁決者,是公平和正義的化身。擔當著裁判是非曲直、調處社會矛盾的責任,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必須具有妥善應對各種突發性案件狀況,綜合掌控全局,控制案件節奏的能力。這樣,才能形成過硬的業務素質,切實辦理好各類案件,處理好各種問題,得到人民群眾的尊重和信賴。

㈢ 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准則

文號:法發〔2010〕53號
發布日期:2010-12-6
執行日期:2010-12-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重新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2010年12月6日修訂後重新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保證法官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和其他相關規定,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法官職業道德的核心是公正、廉潔、為民。基本要求是忠誠司法事業、保證司法公正、確保司法廉潔、堅持司法為民、維護司法形象。
第三條 法官應當自覺遵守法官職業道德,在本職工作和業外活動中嚴格要求自己,維護人民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
第二章 忠誠司法事業
第四條 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捍衛者。
第五條 堅持和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尊崇和信仰法律,模範遵守法律,嚴格執行法律,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第六條 熱愛司法事業,珍惜法官榮譽,堅持職業操守,恪守法官良知,牢固樹立司法核心價值觀,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己任,認真履行法官職責。
第七條 維護國家利益,遵守政治紀律,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不從事或參與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活動,不發表有損國家利益和司法權威的言論。
第三章 保證司法公正
第八條 堅持和維護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原則,客觀公正審理案件,在審判活動中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權勢、人情等因素的影響。
第九條 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努力查明案件事實,准確把握法律精神,正確適用法律,合理行使裁量權,避免主觀臆斷、超越職權、濫用職權,確保案件裁判結果公平公正。
第十條 牢固樹立程序意識,堅持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並重,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辦案,充分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避免執法辦案中的隨意行為。
第十一條 嚴格遵守法定辦案時限,提高審判執行效率,及時化解糾紛,注重節約司法資源,杜絕玩忽職守、拖延辦案等行為。
第十二條 認真貫徹司法公開原則,尊重人民群眾的知情權,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同時避免司法審判受到外界的不當影響。
第十三條 自覺遵守司法迴避制度,審理案件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場,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偏袒或歧視任何一方當事人,不私自單獨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
第十四條 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依法行使,除履行工作職責或者通過正當程序外,不過問、不幹預、不評論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
第四章 確保司法廉潔
第十五條 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守廉潔底線,依法正確行使審判權、執行權,杜絕以權謀私、貪贓枉法行為。
第十六條 嚴格遵守廉潔司法規定,不接受案件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的請客送禮,不利用職務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謀取不正當利益,不違反規定與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不正當交往,不在執法辦案中徇私舞弊。
第十七條 不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的經營活動,不在企業及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就未決案件或者再審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咨詢意見。
第十八條 妥善處理個人和家庭事務,不利用法官身份尋求特殊利益。按規定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教育督促家庭成員不利用法官的職權、地位謀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章 堅持司法為民
第十九條 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司法為民的理念,強化群眾觀念,重視群眾訴求,關注群眾感受,自覺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條 注重發揮司法的能動作用,積極尋求有利於案結事了的糾紛解決辦法,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第二十一條 認真執行司法便民規定,努力為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提供必要的訴訟便利,盡可能降低其訴訟成本。
第二十二條 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避免盛氣凌人、「冷硬橫推」等不良作風;尊重律師,依法保障律師參與訴訟活動的權利。
第六章 維護司法形象
第二十三條 堅持學習,精研業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懲惡揚善,弘揚正義,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職業操守。
第二十四條 堅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禮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行為規范、著裝得體、語言文明、態度平和,保持良好的職業修養和司法作風。
第二十五條 加強自身修養,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杜絕與法官職業形象不相稱、與法官職業道德相違背的不良嗜好和行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維護良好的個人聲譽。
第二十六條 法官退休後應當遵守國家相關規定,不利用自己的原有身份和便利條件過問、干預執法辦案,避免因個人不當言行對法官職業形象造成不良影響。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七條 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員參照執行本准則。
第二十八條 各級人民法院負責督促實施本准則,對於違反本准則的行為,視情節後果予以誡勉談話、批評通報;情節嚴重構成違紀違法的,依照相關紀律和法律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第二十九條 本准則由最高人民法院負責解釋。
第三十條 本准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1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同時廢止。 一:法官職業道德的概念和特徵
法官職業道德,是指法官等從事審判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中國現行法官職業道德的規范基礎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發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這一準則對於規范和完善法官職業道德標准,提高法官職業道德素質,維護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法官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徵:
(1)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其適用的主體包括法官、人民陪審員、法院行政人員和法警。根據法官法第2條的規定,
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8條規定,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員和法警,參照執行本准則的有關規定。因此,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並不限於法官。
(2)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時間具有後續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6條規定,法官退休後應當繼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當言行而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因此,法官職業道德在法官退休前後都應當適用。
(3)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空間具有廣泛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不僅適用於法官的業內行為,也適用於法官的業外行為。
二:法官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根據《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的規定,法官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六個方面,即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和約束業外活動六個方面。
三:保障司法公正的主要要求
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切實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並通過自己在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主要有:
1.司法獨立原則。
(1)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實於憲法和法律,堅持和維護審判獨立的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來自法律規定之外的影響。
(2)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
(3)法官應當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獨立行使,並做到:a.除非基於履行審判職責或者通過適當的程序,不得對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發表評論,不得對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案件提出處理建議和意見;b.不得擅自過問或者干預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c.不得向上級人民法院就二審案件提出個人的處理建議和意見。
(4)法官除履行審判職責或者管理職責外,不得探詢其他法官承辦案件的審理情況和有關信息。
(5)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受到新聞媒體和公眾輿論的不當影響。
2.中立原則。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了應當自覺遵守法定迴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己審理某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該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當提出不宜審理該案件的請求。
(2)法官應當抵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的說情,並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3)法官不得違背當事人的意願,以不正當的手段迫使當事人撤訴或者接受調解。
(4)法官在審判活動中,不得私自單獨會見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5)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以其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任何歧視,並有義務制止和糾正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員的任何歧視性言行。
3.避免偏見原則。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避免主觀偏見、濫用職權和忽視法律等情形的發生。法官應當充分注意到由於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產生的差別,保障訴訟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2)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過言語、表情或者行為流露自己對裁判結果的觀點或者態度。
(3)法官調解案件應當依法進行,並注意言行審慎,避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其公正性產生合理的懷疑。
4.職業廉正原則。
(1)法官在公眾場合和新聞媒體上,不得發表有損生效裁判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的評論。如果認為生效裁判或者審判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可以向本院院長報告或者向有關法院反映。
(2)法官不得向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泄露或者提供有關案件的審理情況、承辦案件法官的聯系方式和其他有關信息;不得為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聯系和介紹承辦案件的法官。
(3)法官根據獲得的情況確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經違反法官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違反職業道德,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採取適當的措施向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關反映。
四:提高司法效率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勤勉敬業,全身心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不得因個人的事務、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為影響職責的正常履行。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遵守時限。
(1)法官應當遵守法律規定的訴訟期限,在法定期限內盡快地立案、審理、判決。
(2)法官必須杜絕粗心大意、無故拖延、貽誤工作的行為,認真、及時、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並做到:a、合理安排各項審判事務,提高訴訟效率;b、對於各項司法職責的履行都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於所承辦的案件都給予同樣審慎的關注,並且投入合理的、足夠的時間;c、在保證審判質量的前提下,注意節省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時間,注重與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共事的有效性。
2.勤勉管理。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監督當事人遵守訴訟程序和各種時限規定,避免因訴訟參與人的原因導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誤。
(2)法官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時,應當依法採取有效措施,盡快予以執結。
五:保持清正廉潔的主要要求
在保持清正廉潔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不濫用法官身份。
(1)法官在履行職責時,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利用職務和地位謀取任何不當利益。
(2)法官應當妥善處理個人事務,不得為了獲得特殊照顧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聲譽和影響為自己、親屬或者他人謀取私人利益。
2.清正廉潔。
(1)法官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款待、財物和其它利益。
(2)法官不得參與可能導致公眾對其廉潔形象產生不信任感的商業活動或者其他經濟活動。
2.管理個人及家庭經濟事務。
(1)法官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和水準,應當與他們的職位和收入相符。
(2)法官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申報財產。
(3)法官必須向其家庭成員告知法官行為守則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並督促其家庭成員不得違反有關規定。
3.不得執業。法官不得兼任律師、企事業單位或者個人的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得就未決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提供咨詢意見和法律意見。
六:遵守司法禮儀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嚴格遵守各項司法禮儀,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維護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在遵守司法禮儀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尊重他人人格。法官應當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並做到:a、認真、耐心地聽取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發表意見;除非因維護法庭秩序和庭審的需要,開庭時不得隨意打斷或者制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發言;b、使用規范、准確、文明的語言,不得對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有任何不公的訓誡和不恰當的言辭。
2.遵守法庭規則和司法禮儀。法官開庭時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並監督法庭內所有人員遵守法庭規則,保持法庭的庄嚴,並做到:a、按照有關規定穿著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帶徽章,並保持整潔;b、准時出庭,不缺席、遲到、早退,不隨意出進;c、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審判活動無關的事。
七:加強自身修養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加強修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這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法官應當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法官應當具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剛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懲惡揚善、弘揚正義的良知,正直善良、謙虛謹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個人聲譽。
2.法官有權利並有義務接受教育培訓,樹立良好的學風,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識,提高駕馭庭審、判斷證據、製作裁判文書等各項司法技能,具備審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3.法官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嚴格自律,行為檢點,培養高尚的道德操守,成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
八:約束業外活動的主要要求
法官從事各種職務外活動,應當避免使公眾對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潔產生合理懷疑,避免影響法官職責的正常履行,避免對人民法院的公信力產生不良影響。在業外活動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避免不當行為。
(1)法官必須杜絕與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會公德和良好習慣相違背的,可能影響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職責的不良嗜好和行為。
(2)法官應當謹慎出入社交場合,謹慎交友,慎重對待與當事人、律師以及可能影響法官形象的人員的接觸和交往,以免給公眾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潔的印象,並避免在履行職責時可能產生的困擾和尷尬。
(3)法官不得參加帶有邪教性質的組織。
(4)法官可以參加有助於法制建設和司法改革的學術研究和其他社會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應當以符合法律規定、不妨礙公正司法和維護司法權威、不影響審判工作為前提。
2.保守審判工作秘密。法官在職務外活動中,不得披露或者使用非公開的審判信息和在審判過程中獲得的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以及其他非公開的信息。
3.法官不得參加營利性社團組織或者可能借法官影響力營利的社團組織。
4.言論自由的限制。法官發表文章或者接受媒體采訪時,應當保持謹慎的態度,不得針對具體案件和當事人進行不適當的評論,避免因言語不當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
九:法官的職業責任的概念和種類
法官的職業責任,是指法官違反法律、法規和法官職業道德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考生應當重點掌握《法官法》所規定的紀律處分。
1.紀律處分的種類。
《法官法》第33條規定,法官有該法第32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官法》第34條規定,對法官的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受撤職處分的,同時降低工資和等級。
2.應受紀律處分的行為。
《法官法》第32條規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1)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2)貪污受賄;(3)徇私枉法;(4)刑訊逼供;(5)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6)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7)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8)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9)故意拖延辦案,貽誤工作;(10)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11)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12)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13)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十:檢察官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為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面提高檢察隊伍的職業道德素養,最高人民檢察院於2002年3月出台了《檢察官職業道德規范》,確立了「忠誠、公正、清廉、嚴明」的八字職業道德標准。
1.忠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事實和法律,忠於人民檢察事業,恪盡職守,樂於奉獻。
2.公正。崇尚法治,客觀求實,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覺維護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
3.清廉。模範遵守法紀,保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監督。
4.嚴明。嚴格執法,文明辦案,剛正不阿,敢於監督,勇於糾錯,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
十一:檢察官的職業責任
檢察官的職業責任中重點掌握紀律處分。
《檢察官法》第35條規定:檢察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貪污受賄;
(三)徇私枉法;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檢察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檢察官法》第36條規定:檢察官有本法第35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37條處分分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受撤職處分的,同時降低工資和等級。
十二:法官和檢察官的迴避制度
《法官法》第16條規定,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第17條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檢察官法》第19條規定檢察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二)同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三)同一業務部門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第20條規定,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檢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檢察官所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律職業道德具有以下原則:
1.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實現社會正義。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忠於事實和法律。
3.嚴明紀律,保守秘密。
4.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5.恪盡職守,勤勉盡責。
6.清正廉潔,遵紀守法。
7.為人表率,注重修養。
法律職業責任的種類
法律職業責任包括紀律處分、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法官、檢察官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

㈣ 如何實現司法的公開公正

您好,
一、樹立司法公正的追求意識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作為法官,樹立司法公正的意識不難,難的是把司法公正作為畢生的追求。為此,法官要具有崇高的職業理想,把司法公正作為信仰來追求,內化於心,化外於行。(1)法官要以奉法為魂。公正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線,也是法官最高的價值追求。對法官來說,司法不僅是一種職業,而是為之獻身的事業,只有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對法律始終保持忠誠敬畏之心,才能做到恪守公平,秉持正義。(2)法官要以擔當為榮。法官承載著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使命,不可避免成為利益沖突的焦點,這就要求法官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只有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才能做到信念堅定、執法為民、勇於擔當、清正廉潔。(3)法官要以守正為本。「君子獨處守正,不橈眾枉。」法官只有堅守職業良知,才能在實現司法公正的追求中,不役於外物,不困於心。公平正義的形象需要優良作風來支撐,這要求法官把樹立司法公正的追求意識與司法作風建設統一起來,自覺加強司法職業精神的鍛造、司法禮儀的培訓、道德操守的養成和日常行為的規范。
二、了解社會公眾的司法需求
「公正自在人心。」衡量司法公正的標准,既要看裁判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更要看裁判是否符合公眾的司法需求。司法權的人民性源自馬克思主義的人民主權觀,司法只有體現人民群眾的意志和需求才是公正的,法官要在司法為民的實踐中實現司法公正。(1)貫徹為民宗旨。在社會主義中國,忠誠於法律與忠誠於人民具有高度一致性。公正司法必須以體現為民要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法院要開門納諫,深入群眾搞好調查研究,積極回應群眾的期望和需求。司法工作要反映群眾聲音,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2)服務社會民生。「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服務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司法工作的重要職責。隨著改革深入和社會發展,對民生領域的司法需求,法院要及時跟進,保障到位。(3)關注特定群體。增強裁判的社會可接受性,很重要的是契合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每起案件背後都反映了特定群體的司法需求,如農民工討薪糾紛、房屋拆遷糾紛等。司法尤其要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實現實質公平正義。
三、把握法律公正的精神內核
公平正義是人類永恆的價值追求,也是法律的精神內核和立法的倫理基礎。法律不可能為所有社會關系量身定做,不可能預見可能發生的所有情形,這就要求法官要深刻把握法律公正的精神內核,正確適用法律。(1)准確理解法律精神。在馬克思看來,法是「人的行為本身的內在的生命規律,是人的生活的自覺反映」,人們服從法律「也就是服從他自己的理性即人類理性的自然規律」。法律精神是本質的、鮮活的、抽象的、前瞻的,但法條是表面的、刻板的、具體的、滯後的。法官要善於抓住本質,領悟立法本意,將法律精神活用到個案中,使裁判富有生命力。(2)體現主流道德觀念。法律的公平正義精神與人民群眾樸素的公平正義觀念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定意義上講,廣泛的民意體現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普遍道德訴求。司法裁判要堅持法律評價和道德評價相結合,尊重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普遍認知和共同感受。(3)自覺融入社會生活。法律規則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法官要從社會生活中探究法律規則的本源,了解社會關系和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與規則習慣,善於總結和運用群眾公認的常識與經驗,努力使司法過程和處理結果在法定范圍內貼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
四、具備卓越的司法操作能力
司法的本質是經驗,正如美國法學家霍姆斯所說:「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司法作為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求法官具備卓越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的形成離不開經驗的積累。(1)司法實踐經驗。對規律的認識,要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的過程,經歷越多,對規律的理解才越深刻,運用才越自覺。只有經過司法實踐錘煉,才能准確把握審判規律,更好指導辦案實踐。(2)社會生活經驗。法官首先是社會人,其次才是法律人,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閱歷,才能感同身受作出公正裁判。社會生活經驗的積累不可逾越,不可復制,法官的成長背景、情感認知、個人偏好,都會影響對法律關系的判斷,甚至同一法官在不同時期處理近似案件,結果也不盡相同。(3)專門工作經驗。隨著審判專業化要求的提升,法官的專門工作經驗已成為司法能力的重要來源。比如,審理知識產權案件,有必要從政府相關部門法律專家、長期從事知識產權研究的學者、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律師中遴選法官,提高案件審理的公信力。
五、科學的程序制度設計
訴訟程序是司法活動的基本載體和外在表現,是人們感受司法公正的主要途徑。構建科學的程序制度,包含三個關鍵詞:(1)公開。司法活動要讓群眾看得見、聽得懂、信得過。雖然結果公正,但程序公開不夠,群眾也會認為存在「暗箱操作」,產生合理懷疑。抓鬮是群眾議事決斷的常用方式,因操作簡單,公開透明,人們對結果信服接受。司法活動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不可能像抓鬮那樣隨意,但公開透明的程序設計理念是相同的。(2)民主。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體現,是人民行使司法權的有效途徑。當前,發揮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優越性,就是要貫徹黨的司法群眾路線,通過程序安排拓寬群眾參與司法的渠道,保證群眾在司法活動中的話語權,進而提升司法公信力。(3)對等。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舉證責任分配要堅持對等原則,確保法官恪守中立,裁判不偏不倚。
六、嚴格有效的監督機制
加強法院內部監督,要重點完善三項制度:(1)合議庭、審委會制度。要充分保證審委會委員、合議庭成員能夠獨立發表意見,敢講真話、講實話,真正發揮集體把關作用。完善審委會討論案件工作機制,讓審委會委員走到前台,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可以組成大合議庭直接審理。(2)審級制度。要強化審級獨立負責,提高一審、二審質量。進一步明確各級法院職能定位,上級法院要履行監督指導職責,改進監督指導方式,通過訴訟程序和案例指導,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3)迴避制度。個別法官與當事人、律師不正當交往,嚴重損害了司法公信力。對此,除依照訴訟法實行訴訟迴避外,要嚴格落實法官任職迴避和交流制度,規范接待制度,保持法官與律師、當事人的正當關系,消除一切可能影響公正司法的情形,維護法院和法官的公正形象。
七、健全的糾錯問責機制
執法司法中萬分之一的失誤,對當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健全的糾錯問責機制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冤假錯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高效的糾錯機制。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因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發回重審的案件,被告人上訴或檢察院抗訴,二審法院不得再發回重審。嚴格落實法律規定,能夠有效防止案件多次發回重審「翻燒餅」。要充分發揮審判監督的價值,提高再審效率和質量。(2)科學的防範機制。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將訴訟各環節納入風險管控,及時預警。落實證據裁判制度,提高收集、採信證據的質量,堅決排除非法證據,切實達到確實、充分的證明標准。(3)嚴格的問責機制。當前,權責不明是司法問責落空的主要原因。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最根本的就是按照權責一致原則,使裁判權回歸主審法官、合議庭,在此基礎上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形成權責明晰、權責統一、管理有序的司法權運行機制。
八、完善的職業保障機制
法官不是「官」,但需要像「官」一樣,建立完善的職業保障機制,保障法官依法履職。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法官職業保障機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身份保障。法官是奉獻的職業,在法治環境尚不成熟的情況下,也是有風險的職業,這種風險更多表現為法官身份的不確定性。身份保障機制不完善,造成法官辦案畏首畏尾,考慮法外因素超過法律因素,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我們應積極推進法官管理分類改革,法官身份的取得、職級晉升、社會地位都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特別是法無明文規定不得調離法官崗位。(2)經濟保障。要建立起薪酬與付出相適應的經濟保障機制,提高法官的收入水平,調動法官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保留骨幹,預防腐敗。(3)安全保障。近些年,因當事人對判決結果不滿,報復殺害、毆打法官的案件時有發生。要加大對法官人身、家庭安全的保護力度,為他們公正司法提供安全的工作環境。
九、先進的審判管理機制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指出:「審判管理事關審判質效、公平正義和司法公信力,是人民法院『三大管理』的核心,是一項具有基礎性、關鍵性和長期性的重要工作。」構建先進的審判管理機制,重點包括三個方面內容:(1)淡化行政管理色彩。明確院庭長等行政領導審判管理職責,主要集中在程序事項審批、審判宏觀指導、審判質效監督以及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等方面,不幹預具體案件處理,防止審判管理權的濫用。(2)堅持科學民主管理。服務審判是審判管理的基本定位。構建科學的案件流程管理、案件質量評查、法官技能考評、審判運行態勢分析的審判管理體系。探索建立審判管理委員會,讓一線法官參與進來,注重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將審判與管理銜接起來。(3)增加信息技術含量。審判管理,最重要最基礎的手段是信息化。只有把審判管理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才能提高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和效率。此外,要重視加強司法統計、質效考核、基礎理論研究等管理工作,為司法改革提供准確翔實的基礎數據。
十、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
司法公正建設不能閉門進行,必須與國家法治建設其他環節相銜接,創造良好的司法環境。我國法治建設起步比較晚,法律文化傳統中還存在許多與法治不相融的成分。構建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體制環境。構建現代司法體制,核心是保證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司法工作的領導,消除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人民法院要建立違反法定程序干預司法的登記備案通報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審判機關與其他司法機關依照憲法法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2)社會環境。受幾千年「人治」傳統影響,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認同度不高,「信訪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的現象仍然突出。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強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提高公民的法律素養,推動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

㈤ 法官、檢察官的誓詞

法官誓詞: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堅決擁護憲法,永遠忠於法律,恪盡職守,秉版公辦案,清正權廉潔,公正司法,為維護社會正義、捍衛法律尊嚴而奮斗。宣誓人:xxx

檢察官誓詞:「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我宣誓: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憲法和法律,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恪守檢察職業道德,維護公平正義,維護法制統一。宣誓人:xxx」

㈥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人民法官所需的職業素養
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所謂法官的「悲天憫人」,是指對國家和社會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基層人民群眾要有深切的同情和關懷。時時刻刻對基層群眾抱有同情心,甚至換位思考,把自己處於當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為民」。
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守職業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容易受到諸如收入、權力、美色、娛樂、閑暇等的誘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的人,才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服務於司法。法官應堅持職業道德,做一個勤勉和謹慎的人。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熟知文學、哲學、歷史、經濟等知識,不僅僅給判決文書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審判時能夠具有足夠的廣博的知識,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能力。這是一個法官的基本職業技能。在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的時代里,司法能力也應當與時俱進。在「調判結合、調解優先」的工作方針下,調解能力也是廣義上的司法能力,不過裁判與調解對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調解法官的情形下,一個優秀法官應同時具備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調解能力。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法院的最直觀的認識。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言語、舉止等。法官的態度應當謙和、耐心,言語應當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語,舉止應當大方得體。司法形象是內心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現。美國司法界將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氣稱之為「司法涵養」,這一術語反映了好脾氣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審判可能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氣質、情感、經驗等等將會影響審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僅僅構建良好的法院公眾形象,也是公平正義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豐富的社會閱歷,不僅僅有助於與人處事,更有助於案件的裁判。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也能夠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於發現案件背後的因素和糾紛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應當是一個孤獨的理想者。法官職位並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在紛擾與躁動的社會中,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註定是孤獨的。一個法官應當具有堅守公平正義的勇氣。法官不畏懼外在的暴力威脅,同時一個具備勇氣的法官,將會嚴格依法辦案,而不會為了迎合輿論而犧牲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法官的勇氣首先是對待暴力威脅的勇氣,其次是堅持法律信仰的勇氣。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學習、實踐綜合作用的結果。法官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儀表、態度、言行等。這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在辦案過程中,他總是保持文明、謙和、耐心的態度,給當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在「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下,也包括調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個字:「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他很注重個人修養,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在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愛惜羽毛,堅持無愧於當事人、無愧於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上穿著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㈦ 法官這一職業上需要什麼樣的人

一、要有一個信念,爭做思想上有教養的人。
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歷來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從主觀上說,放棄世界觀的改造,背棄理想信念,思想蛻化變質,是一些人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總閘門」,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法院隊伍中的腐敗案件表明,不論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法官,一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就抵擋不住名利、地位、金錢、美色的誘惑,就會身不由己地墮入腐敗的泥潭。
自從人類文明史以來,理想信念任何時候都是進步人們的最高追求。對於法官來說,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法院政治方向不動搖。要融入對人民司法事業的無限熱愛,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志於人民司法事業無私奉獻的法官必須不斷養成和強化事業的崇高感、自豪感和光榮感,以對事業的信仰和忠誠,抵禦形形色色腐朽落後思想和腐朽落後事物的侵蝕,永葆清廉本色。
二、要有一份良知,認真詮釋「司法為民」宗旨。
法律代表了公正與秩序,法官作為法律的執行者和正義的維護者,就是社會良知的守護神。西方一位法學家曾經說過:「法官點點頭給人們帶來的得失,都要遠比立法機關的任何一項議案所帶來的更大!」法官不僅僅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更重要的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
以人為本始終是黨的宗旨和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與靈魂。在我國,司法公正和廉潔的根本目的還是在於實踐「司法為民」。為民司法是人民法官的一種人生境界,也彰顯了中國司法制度的特色。「法乃公器,民為邦本」,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既然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司法為民、利民、便民就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職業的主題。
法官為民是司法為民的基本內容。在人民法官的核心價值觀中,公正是靈魂,廉潔是保障,為民是主題。法官應當有崇高的人生境界、培養高尚的情操,要克服特權思想、尊重每位當事人,要從大局出發、為人民司法。要明確司法權源於人民、屬於人民,自當服務人民、受人民監督。始終要以維護人民群眾的權益作為永恆的價值追求和工作的根本宗旨,要以實現廣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為義無反顧的選擇和使命,做到感情上愛民、程序上便民、言行上親民,秉公執法、一絲不苟,不辭辛勞、勇於奉獻,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最大限度地彰顯司法的人民性。真正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從人民的需要出發,想當事人之所想,急當事人之所急,做到用心關注民生,悉心體察民情,耐心傾聽民聲,精心排解民憂。
三、要有一種信仰,努力堅持崇法精神和司法公正。
司法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司法的生命力來自於公正。公正是一切程序制度的基本價值目標。司法機關運用法律裁斷糾紛,要以公正為基本屬性要求,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隊伍建設、制度改革也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進行。只有公正的裁斷才能使正義得到伸張,使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使法的價值和目的得以實現。
法官是司法公正的實踐者和捍衛者,關於司法公正,人們不論有多少種解釋,法官內心對公正的信仰和尊崇對於司法公正的實現具有根本性意義。在運用職權處理案件的過程中,法官能否以公平正直的態度對待案件各方、嚴格遵循和依照法定程序、公平正確地確認和分配具體的權利義務,首先取決於對法律的忠誠、對公正的信仰。社會主義法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公平正義需要法治保障,在審判活動中堅守公平正義,即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信仰尊崇及重要實踐。
1、要追求案件處理的實體公正。
實體公正,是指裁判結果的公正。實體公正的具體要求是:在刑事訴訟中表現為認定事實、罪名准確,罰當其罰;在民事訴訟中表現為明辨民事法律關系,依法理清權利義務,合理解決爭議;在行政訴訟中則體現為糾正違法行政行為,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實體公正是人類在訴訟活動中共同的追求,具有最寶貴的價值。法官應當竭盡所能去追求並實現實體公正。
2、要保證司法過程的程序公正。
所謂程序公正,是指司法過程中的公正,即嚴格依照訴訟法的規定辦案,包括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審判公開、執行合法等內容。程序公正又被稱為「看得見的公正」。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切實做到了程序公正,就可以讓當事人和公眾看見公正的實現過程,就可以讓裁判或者執行的過程變為當事人和公眾感受民主、客觀、公正的過程,就可以增強當事人和公眾對裁判和執行的認可度。因此,程序公正在司法公正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既可以保證實體公正最大限度的實現,又具有獨立的價值。為了維護程序公正,法官在履行司法職責時應當切實堅持審判公開原則,應當杜絕單獨接觸當事人,應當保持中立。
3、要注意維護「形象公正」。
法官應當通過自己的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形象公正是存在於公眾內心的對法官和人民法院的信任度,其雖然不直接影響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但卻影響法律的權威性,並影響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一個裁判不公正的案件盡管對司法公信力會造成損害,但畢竟是可以糾正的;而法官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的不公正的形象則是很難扭轉的。因此,法官應當謹言慎行,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懷疑的話,絕對不說;凡是可能引起公眾對司法產生合理懷疑的事,絕對不做。
四、要練就一身「武功」,做個專業的執法者。
按照職業主義理論,在現代法治社會,包括法官、檢察官、執業律師、大學法律教師等在內的法律職業是一類必須具備特殊品質的專門職業。在法律職業共同體中,法官是司法體制中最核心的部分,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維護司法公正。這就要求法官必須具有淵博的法律知識、深厚的法學功底、高超的職業技能和清醒睿智的頭腦,職業定位需要法官變得更加專業化、技術化,要求我們的法官擁有轉化性思維、平衡性思維。
專業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系統學習而獲得的法律理論知識。法官的審判活動無一例外地要經歷「獲得案件事實→擇取法律規范→解釋法律規范→對法律規范與案件事實的價值和邏輯關系進行內心確信→形成判決」的思維推理過程。法官的司法活動需要專門的知識和技術。因為司法工作是由法官憑借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進行的,這種專業知識依託於人類長期以來處理糾紛的經驗及其理性抽象形態——法律規范。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法制的建構日趨完善,制定法與判例法的迅猛發展,一個結構龐大而又分工細致的宏大法律體系已形成,公正司法要求法官具備博大精深的法律知識與豐富發達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官的專業化對於司法公正有著最為直接的作用。因為,一個沒有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的法官很難對法律的適用作出合理的解釋和論證;一個不具有嫻熟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審判技能的法官很難高效率地處理案件;一個沒有良好的定向思維的法官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判斷和裁決。
技術化是指法官職業群體內部成員所共同具有的經過長期努力而形成的運用程序規則的能力、駕馭庭審的能力與技巧、承襲並積累司法經驗等方面的一致性。司法活動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將法律理論轉化運用到司法實踐中去,因而需要獨特的思考論證方式。正如美國學者昂格爾所述,這種方式及其所謂的自主性的方法論是「法律秩序」的重要特徵,它具有一種區別於科學解釋以及倫理、政治、經濟論證的方法或風格。法官的技術化是建立在專業化基礎之上的。法官的技術化對於司法公正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一個不能承襲法律傳統的法官難以對法律適用問題進行深刻而正確的理解;一個沒有熟練的運用程序規則駕馭庭審能力的法官很難正確把握案件爭議的焦點以及判斷事實;一個不會總結與積累司法經驗的法官難以成為一個法律職業家,更不可能成為一個實現法官職能的「藝術家」。當前,作為法院的領導要不斷地增強司法監督指導能力,作為一名普通法官,則要增強法官「運用法律能力、駕馭庭審能力、司法調解能力、判決說理能力」,這樣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
法官思維的轉化性來自於司法的特殊地位與功能。司法具有把一般問題轉化為個別問題、把價值問題轉化為技術問題等特殊的性質和手法,因發生爭議或矛盾從而可能給政治及社會體系正統性帶來的重大沖擊卻得以分散或緩解。正是由於司法具有這一功能,要求法官的思維具有轉化性,並且每個法官都必須掌握轉化的技能與技巧。要進行轉化性思維,要求法官運用法律術語進行觀察、思考和判斷。要求法官對於無論它們來自何方,無論具體還是抽象,不論是春秋大義還是雞毛蒜皮,都可以運用法言法語轉化為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判斷。甚至連不容易轉化的政治經濟問題以及社會問題,也完全可能「使之轉化為明確的權利義務關系來處理」,使之成為法律問題而提交法院解決。
平衡各種矛盾與利益沖突,將各種利益維持在法律秩序的框架內,保障安全是司法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也是法官思維的一個重要特性。法官在思維方式上會表現為在分析處理法律問題時應當盡可能的依照遵循先例的原則解釋和適用法律,以保證法律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而不任意改變法律規則與法律原則。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較為穩妥,甚至保守。因為程序是自治的,在其內部的一切活動(包括思維活動)都被視為過去,才可能被認定為是有效的。這是程序自身必要性決定的——對立面的設置以及兩造競爭就是為了排斥任意性,促進理性選擇,形成法官穩妥結論,因此法官習慣於在兩造對簿公堂的狀態下聽取不同意見,做到兼聽則明,而這種兼聽則明是指法官從對立的意見當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程序中的解釋與論證使之成為具有規范效力的共識或決定。這種效果並非是任何人都可以領會的中庸之道,也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形成的作為平衡,而是指只有經過專門職業訓練後形成的法律家特有的資質——技術理性。
因此,法官要更加職業化、專業化,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和人民的司法需求,這是對法官職業品質的系統要求,是確保實現公正司法、為民司法的重要條件。
五、要擁有一顆「大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
法官的職業是神聖的:可以合法地剝奪一個人的生命,可以決定巨額財產的歸屬,可以決定夫妻關系是否存續等等。然而,不為人所知的是,法官也是食人間煙火的凡人,尤其在中國,法官們背負著重重重壓:繁重的辦案數量,高要求的辦案質量,金錢的誘惑,情與法的碰撞,付出與獲得不對稱的困惑等等,法官被戲稱為「刀尖上的舞者」。
1、案多人少的壓力。
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入,各種矛盾糾紛逐漸增多,湧入法院的案件成倍增長,而法官人數卻甚少增加,有的甚至還在減少,一線法官正面臨著日益加重的工作任務,一年要辦理上百甚至上千起案件。他們除了平時加班加點之外,還要犧牲周末和假期來處理案件,在審理了80%一審案件的基層法院,更是如此。同時,新類型案件、疑難案件不斷出現,法官在斷案中也經歷著挑戰。
2、當事人的壓力。
法院審理的案件,絕大部分是當事人之間的矛盾不能自我調和的產物。除去調解結案,總有一方當事人是要敗訴的。在司法公信力不高和當事人法律知識欠缺的情況下,法官稍有閃失,就會被放大;即使沒有任何瑕疵,敗訴方也可能懷疑法官收受另一方的錢財。於是,指責、謾罵、纏訴、上訪、誣告、誹謗、人身威脅、暴力抗法、甚至自殺等。這,都給法官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3、指數的壓力。
為了規范司法行為,各級法院都建立了嚴格的法官績效考評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法官辦案的多少,辦案質量的高低,社會政治效果的好壞,案件的結案率、調解率、上訴率、息訴率、上訪率、發回改判率、審理時限等各項指標,如座座大山壓頭,使法官時刻處於緊張焦慮之中。還有一些規定存在弊端,比如考評機制、錯案追究制中的某些內容,一個法官辦理的案件被發回重審、被改判,要被定性為錯案,那麼這個法官不但顏面掃地,同時一年的成績考核就會受到極大影響。
4、體制的壓力。
長期以來,我國對法官一直採取行政化管理,法官等同於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員,等同於行政機關公務員,在錄用上,必須通過公務員考試;在級別上,套用行政級別。有專家認為,這種級別不僅意味著政治待遇的差別,而且也顯示出一種等級服從的位階和責任的分布,甚至有時被解釋為法官素質的高低。這就造成法官的尷尬:要精於專業,努力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法官,又要時時考慮領導、同事對自己的評價,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尋求職位的晉升。
5、世俗的壓力。
中國社會是一個講人情、重關系的社會,尤其是在一些基層法院,轄區內往往是一個熟人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當一個案件進入法院,就會遇到來自上級領導、親友、同事、同學、戰友等各方關系的干擾。如何處理好這些人情世故關系,以及伴隨而來的金錢、名利甚至色情等方面的誘惑,是令人頭痛的問題,使法官倍感頭痛、疲憊。
面對如此沉重的壓力,法官一定要把自己鍛煉地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不斷增強抗壓能力,才能毫不畏懼地克服這些難題,最重要的是要善於自我調控。
1、正確面對壓力。
必須認識到,在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難度不斷增強的審判新形勢下,壓力是不得不面臨和無法躲避的一個問題,現實中有些事情我們不能左右,但我們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態,去增強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並努力增強內在實力,讓壓力變成推動力。
2、換角度看問題。
當遭到當事人的誤解和無端指責時,我們確實會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志說希望有部門能出面為我們討回公道,或者對那些投訴不實的當事人採取措施。但當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時就會理解當事人激烈情緒產生的合理性。因為每個當事人都希望能盡快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判決達不到他們的預期結果或著執行不到位,他們的心情就會變得異常憤怒和沖動,盡管並不是法官的責任,但他們仍會把所有積壓的不滿全部投射至法官。當我們理解了當事人,心情也會變得平靜。
3、熱愛本職工作。
有的同志覺得整天和當事人打交道,沒有意思。由於被動地看待所從事的工作,對工作也產生了無意義和無價值感,同時也會產生浮躁心理。如果我們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僅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家庭生活所需,也是個人自我價值實現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時,工作就會有動力,壓力也可能就便成了動力。
4、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如果業務能力跟不上形勢對我們的要求,我們的底氣就會不足,就難以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難以和形形色色的當事人打交道,案件遲遲處理不掉或工作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起當事人的誤解,都會使我們陷入無窮的煩惱之中,壓力就更大。因此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無疑有助於減壓。
5、適當宣洩情緒。
每個人在工作、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總會遇到挫折,還會面臨上下級、同事之間等人際關系方面的一些問題,在自我實現方面還會遇到許多不盡如意的問題,我們承受的壓力太多。如果懂得適當宣洩情緒,這對處身於壓力包圍之中的我們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它有助於心理減壓,也有助於我們盡快走出因工作和人際關系等挫折帶來的陰影,擺脫苦悶和抑鬱情緒。
6、多參加集體活動和多鍛煉。
找到能夠給自己帶來挑戰和滿足的活動,既能擴大人際交往,增強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也有利於調整身心,減輕心理壓力。當你心情愉快、身體健康時,你會感到很自信,感到自己能夠適應生活,包括工作、學習、競爭和來自於其他方面的一切壓力,你會感受工作帶來的正面感覺,會感到工作的成就帶給你的快樂。
7、正確評價自我 。
絕大多數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都有較強的事業心,都希望自己的價值能被組織認可,然而在我們的前進過程中,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尤其是晉升審判員和司法考試。此時我們尤其需要正確評價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認識自己的局限,同時也要看到暫時的失利並不說明什麼,從容、正確地面對得失。
六、要形成一層「保護膜」,堅決抵禦各種風險。
「法官正在成為一種高風險職業,這有可能造成大量優秀法律人才的流失,以致於威脅到司法隊伍的建設。」是的,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思想觀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法官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點。
法官面臨著被傷害的風險。司法工作的特性決定了法官職業本身具有潛在的風險。基層法院審理大部分刑事、民事案件,直接面對大量的社會矛盾,同時,基層法院往往由於財政緊張,安全防範設施不夠健全,在突發性事件面前,反應力度不夠,法官很易成為侵害對象。當事人想當然地把希望寄託於法官「包青天」式的明察秋毫上,認為法院無所不能。一旦審判結果與當事人預期的不一致,往往會遷怒於法院和法官。於是,法官輕則被投訴、辱罵,重則人身受到攻擊甚至生命受到威脅。
最重要的是還存在著大量的廉政風險點。廉政風險點是指審判、執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關鍵部位、薄弱環節,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風險點:
1、在行政管理環節,主要有在非工作場合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以及接受他們以任何名義贈送的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貴重物品;讓案件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當事人親友以及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或單位報銷應當由自己支付的各種費用,或為個人謀取私利等等風險點。
2、在行政業務工作環節,主要有不加強修養,不嚴格自律;不注意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覺維護法官形象;接受任何有違清正廉潔的吃請、禮品、禮金和贊助;在糾紛解決中利用法官身份尋求額外照顧,損害法官形象等等風險點。
3、在審判管理環節,主要有審判人員在審判、執行工作中,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者因過失違反與審判工作有關的法律、法規造成嚴重後果;違背事實和法律,作出錯誤裁判的,因過失導致裁判錯誤,造成嚴重後果;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4、在執行管理環節,主要有違反相關規定,擅自超標准或者超范圍收取執行費用;對具有執行條件的案件,故意拖延執行或者不執行;在強制執行時,不依法出示法院工作人員的證件及有關法律文書,造成嚴重後果等等風險點。
面對這些廉政風險點,唯有「慎獨」,讓自己形成一層無形的「保護膜」,才能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審理案件,實現司法公正。司法審判實現了公平正義,法官才算當好了法律的「守門人」。
1、慎始。萬事皆有始。凡事都有第一次。欲善終,當慎始。任何行為的發生,無不與當初不慎而濕了「第一腳」有直接關系。第一道「閘門」一旦被沖開、第一道「防線」一旦被攻破,慾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法官的審判只有忠實於憲法和法律,法治的秩序才能得到維護,人民才能信賴司法,判決的公正性才能得到保障。同樣地法官也必須具備「作為法官的道德」,也就是法官應當具備履行法官職責所要求的個人良知、理性以及合乎道德的情感。法官的人格,是法律正義的最終保障。
2、慎微。人之常情,多重大而忽小。古人雲:禍患常發於細微。慎微就是慎小事、慎小節。日常工作生活中就是慎習慣、慎嗜好。習慣與嗜好雖說是一些小事小節,但小事小節卻是自身素質的外在表現。歷史和現實的經驗反復證明,良好的習慣和嗜好是存放在人們神經系統中的道德資本。慎用,可以讓人一生受益;濫用,小則禍及自身,大則禍害一方。
3、慎欲。人皆有七情六慾,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也是人,既不能遠離塵世,也沒有仙風道骨,更不可能脫離物質利益而空談精神,其合法正當的私人利益也是受法律保護的,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把握公私之分的尺度。因法官是行使公權力之人,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慾望,非分之欲不可有。用古人的話說就是「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禍患莫大於私慾。所以,身為法官之人,在滿足個人慾望這個問題上必須慎重。
4、慎權。權力,具有二重性,是一把雙刃劍。公正者能明察秋毫,廉潔者能威信四海。黨的威信,法律的權威,決不是倚仗法官手中掌握的審判和執行權力建立的,而是來自於法官究竟為人民做了些什麼,來自於清正廉明,來自於公道正派,來自於以德服人,來自於以公正服人。法官要常思洪水肆虐之害,方能築牢堤壩;常思貪欲之害,才能築起思想防線。慎獨的日子會讓法官感到生活平淡無奈,但平淡的背後往往蘊育著高尚的節操。
5、慎言。西方有句諺語說:「法官乃會說話的法律,法律乃沉默的法官」。法官是法律的代言人,法官審理案件的過程,就是運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准確表達自己意思的過程。法官慎言主要是指法官在法庭上不隨意發表對於該案的意見和觀點,以防誤導當事人;在製作法律文書中,對當事人的隱私、商業秘密、國家秘密等內容要慎重書寫,防止泄密和產生意外後果。歷史和現實中,一些案件案結事不了,當事人反復申訴上訪,往往與法官不注意言語有關。因此,對法官來講,出語一定要三思慎言。這是因為法官這一職業是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其言行就被賦予了公眾化的意義。法官的言行是否得體適當,關繫到國家法律的尊嚴。法官對待當事人的態度應慎獨,不應偏聽偏信,先入為主,強詞奪理或站在其中一方立場上說話,而應時刻警覺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和獨立性,不受外來因素的干擾和影響。所以,法官應當隨時注重態度莊重、衣冠整潔、儀表端正、儀態和善、行為審慎廉潔。
6、慎友。在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中,人不可以沒有朋友,交友是人際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由於血緣關系、地緣關系、親緣關系、工作關系,總能形成這樣或那樣的「圈子」,如老鄉圈、同學圈、戰友圈、朋友圈等等,即大家常講的社交圈。法官作為執行公權力人物,掌握和行使著國家審判與執行公共權力,與什麼人交往,怎樣交往,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關繫到人民群眾對法官隊伍的評價。在社會交往中法官一定要堅持講黨性、講原則、守紀律,友在明處交,話在明處說,事在明處辦。不交不三不四的人,不收不清不白的禮,不去不幹不凈的場所,更不能做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權交易等違法亂紀的事,要依法獨立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審判權,從而確保司法公正的實現。
七、要學會一份擔當,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職業無高下,公交司機是一種職業,法官也是一種職業。任何職業的高下區分之處在於從業者對職業賦予的責任如何承擔。今天的中國,正堅定的向法治邁進,社會轉型階段的利益重組過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審判體系尤為重要!在我們平凡的工作背後,是崇高的事業,神聖的使命。與光榮同在的,是責任!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與正義的時代最強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鑄冶讓法律在現實中熠熠生輝,法院與法官,就會在法治時代,失去存在的價值。所以,法官要堅持公正司法、廉潔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延伸審判職能,努力承擔、敢於承擔社會責任。
1、要堅持能動司法。
能動司法是人民法院司法理念的重大創新,是新形勢下做好人民法院工作的必然選擇。法官在履行好審判職能的同時必須堅持能動司法理念,做好審判延伸工作,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合理的邊界。要正確處理好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的關系,在確保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去維護和實現實體公正;要正確處理好堅持司法服務與堅持公正廉潔司法的關系,把握好力度和尺度,守好公正廉潔司法這條底線,維護好法官的職業尊榮。
2、要深入推進涉訴矛盾糾紛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
法官最重要的職責就是用最適宜最高效的方式來化解人民群眾的矛盾糾紛,結合工作實際,這就是要求我們的法官要不斷更新自己的調解藝術和調解方法,在刑事、民事、行政、執行等各種案件中貫徹調解思路,在訴前、庭前、執行前等各個環節做好調解工作,從而從根本上履行和延伸好審判職能,切實承擔起司法的社會責任,更好地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3、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要。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社會領域的巨大變革使社會主體利益高度分化,社會關系日趨復雜,大量矛盾糾紛以訴訟的形式進入人民法院,人民群眾對於公正廉潔司法的關注和期待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人民法官回應人民群眾司法關切和期待的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法官要切實提高司法能力,努力做到廉潔司法,堅持公正裁判,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維護司法權威。
作為執法者,只有黨在心中,才能做到政治堅定、旗幟鮮明,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法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執行。只有法在心中,才能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弘揚法治精神,在全社會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尊嚴、權威。只有人民在心中,才能根除特權思想,杜絕冷硬橫推、吃拿卡要等惡劣作風,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只有正義在心中,才能恪守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真正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

㈧ 堅持公正司法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司法公正,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關心司法公正,評價司法公正與否,是任何文明社會公民的正當權利。這是對司法權利的一種制約。然而近年來,為司法的程序外監督不斷升級。程序外的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司法不公現象。但是,由於程序外的監督大多是從普通的生活邏輯出發,主要關注的是實體結果的合乎正當,而司法的過程卻是嚴謹的和理性的,更注重的是審判過程的合乎正當性,這就使得司法人員與其他社會主體在法律思維方式上產生了差別,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監督司法與司法獨立的沖突和對立,損害了司法權威。因此,追求和維護司法公正,在任何國家,不可能也不應當僅僅是司法機關、法院和法官們自己的事情,維護司法公正應當成為全社會公民共同的任務。它不僅需要法院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不僅需要培養並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更需要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

樹立維護司法公正的現代司法理念,要求法官只依照法律和良心辦案,法律體現一般的社會公共理念,是對法官權力的支持、限制與制約,良心是保證法官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的基本條件,良心是法官依據個人的理念對社會公共理念的理解和解釋,法官的良心是社會公共理念、個人良知和價值觀的綜合體現——法官的個人理念:包括奪道德、政治、常識、哲學的價值選擇。

1、對於法官而言,職業道德比理念更重要。目前,法官的首要素質要求是道德素質的提高,其次才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公正是法官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官司法理念的最本質要求,公正才能對良心精心守護,由此,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官。黃松有說過:「判決是經過法官道德過濾過的法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要恪守司法公正,不能背離公正這一主題。

2、司法獨立是現代法治國家的主要標志,是現代憲政的重要內容,揭示了現代法治的一般規律,因而已成為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現代社會中高度的司法獨立機制的法院制度、要求法官在具體審判過程中得獨立於一切主體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個人、其他法官與法院。香港法律所規定的每一位香港法官就任前都必須作出的「以無懼、無偏、無私、無欺之精神,維護法制,主持正義」的宣言,典型地體現了法官良心獨立的意蘊,即法官不受任何外部不當或無關因素的影響,僅僅依據法律和法律程序,按照自己的理性和良心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法院獨立與法官獨立是相輔相成的。現代社會關注法院的獨立性,其目的固然在於通過這種獨立適當分離法院與政治、社會以包括司法功能的良好發揮。這並不能排除由糾紛自然性質所決定的當事人意見之合法表達機制,也不能排斥與當事人厲害關系相關之利益集團以正常方式行使意見表達權,法院獨立也不排斥公民和新聞媒體的批評。事後的、公開的、言之成理的批評,不會侵犯法院之獨立性,而是現代民主社會日常生活的慣常現象。

3、司法的權威性,是指司法機關應當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由於司法機構是代表國家執行法律、裁決糾紛,司法具有權威性、實際上表明了法律的權威性。司法的權威性正是司法能夠有效運作,並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基礎和前提。司法權是國家統治社會的重要公權力。在現代社會、司法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幾乎所有的法律領域,司法都可以介入,各類沖突和糾紛都可以通過訴訟依循一定的程序轉化為技術性的問題進行處理。正是由於司法作用的突出而使司法的權威得到加強。在我國,自新中國司法機構建立以來,司法歷來強調民主性,而司法的權威性問題並沒有得到高度重視。然而,由於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沿襲政審合一、司法從屬於行政的體制和觀念的影響,特別是由於長期集中型的管理體制決定的行政權力管理和支配全部的社會生活的特點,造成了我國法院一直受行政的制約,加上司法機構在人財物等方面都受各地政府的支配,因此,司法並不具有足夠的權威性。隨著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法院處理案件在數量和范圍上的不斷擴大,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也在提高,尤其是隨著行政訴訟法等法律的頒布,法院已經享有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審查權,從而可以監督政府嚴重依法行政,這就使其權威性大大增強。另一方面,要樹立司法的權威性,必須要求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司法的權威性首先要依賴於司法的公正性,這就是說,只有當司法是高度公正的時候,人們才能對司法產生信賴和尊重。這所謂「惟公生明,惟廉則生威」。

人民法院的司法權是一種判斷權,它不同於國家其他機關的行政權,它是以特殊的方式為人民提供服務的。具體表現在:

第一,司法權從總體上看是一種以判斷為功能的服務方式。它既然是判斷權,所以原則上總是以被動性運行為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是消極地而不是積極的去干預人民的生活,可是行政權的運行卻總是積極主動地干預人們的社會活動和個人生活的。司法權以「不告不理」為原則,非因訴方、控方請求不作主動干預。在沒有人要求你作出判斷的時候,顯然是沒有判斷權的。否則其判斷結論在法律上屬於無效行為。

第二,司法權中立地為民提供服務。司法權在國家權力結構中的設計,特地讓它具有適度的超然性和中立性。「司法中立」原本是就司法者態度而言的,司法判決是依法作出的,行政決定是依行政政策作出的。兩者有著依法和依政策的界線和區別。行政權在它面臨的各種社會矛盾面前,其態度具有鮮明的傾向性,使行政人員是盡力根據公共利益找出最有利、最理想的答案。而司法權在社會矛盾面前,是處於中立位置,由司法人員盡力從法律規則和原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正如國外人士韋德解釋說「法官與行政人員的思想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法官的方法是客觀的,遵守著他的法律觀念;行政人員的方法是經驗式的,是權宜之計。」所以筆者認為:司法中立就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態度不受外部因素干擾,包括官員、網民、媒體等影響,至少在個案的判斷過程中不應當受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

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就是要使新時期人民司法的職業性與人民性得到統一。但是,人民性與職業性的結合須要通過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的司法職業倫理來實現。司法的倫理是職業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統一的體現。司法倫理是職業倫理,而不是大眾倫理或人文倫理,它結合司法官的職業性工作,是對其職業化工作的每一具體細節所作的要求。司法官如何既保持職業特點又為人民服務,都體現在司法倫理之中。

由於司法公正、司法為民正是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講政治、講正氣及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思想在司法工作中的要求與體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構建和諧社會、打造平安中國、發展社會生產力和各項社會事業要求與保證;是新時期司法工作的最高准則與價值追求。因此司法工作是為黨和人民的中心工作服務的,在創建平安中國、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國新時期的建設目標和中心任務面前,我們的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就要以此作為司法工作的目標任務與價值追求,必須做到公正司法、文明辦案、樹立司法權威、提高司法效率,體現司法公平、正義與良知,將司法為民意識化作我們工作的熱情、信念與追求,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民的滿意。

社會和諧離不開司法公正。司法的價值在於正義與秩序,而其價值的實現需要通過法院、法官的公正執法來實現,所以良法還須良治。沒有司法公正,良法就會成為惡法。沒有司法公正,就不能形成統一的、權威的社會規則與社會規范,社會糾紛就得不到解決、社會矛盾就得不到化解,社會關系就得不到調整,社會秩序就得不到維護。如果法律都沒有了權威,社會生產生活則不能正常進行,社會怎能和諧,怎能安定團結?因此平安中國離不開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離不開公正司法。而人民的滿意、人民的支持則要以我們的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作為前提,所以堅持司法為民,確保司法公正是我們司法機關和司法工作者的價值追求和實現目標。

㈨ 公安部四條底線

維護司法權威,司法公正是基礎,司法為民是核心,司法良知是動力,司法形象是保障。人民法院捍衛司法權威,提升司法公信,必須守住法律、道德、廉潔、為民「四條底線」。
守住法律底線,維護司法公正。公正是司法權威的基礎,因此,恪守法律、公正司法應融入法官的血脈,成為法官的自覺行動。一是「化於心」,樹立堅定的崇法理念、堅強的守法精神和勇敢的護法品格。要將法律視為至高無上的唯一上司,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來判斷是非、懲惡揚善,不向任何強權妥協。二是「踐於行」,依程序審案,依法條斷案。要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獨立審判,排除干擾,保障程序正義。要保持高度司法理性,盡一切可能查明案件事實,做出公正裁判,保障實體正義。三是「固於制」,抓好內外監督機制。在內部,要加強審判管理,優化審判工作機制,實現對各個節點的有效監督。在外部,要完善接受人大、政協、檢察機關等監督的機制,推行「陽光司法」,全面拓寬群眾監督渠道。
守住道德底線,維護司法良知。道德是司法公正的人性基礎,法官的職業良知是人文關懷和司法責任感的內心體現。守住職業道德底線,就是捍衛了司法良知、維護了法治尊嚴。一是樹立正確的權力觀。要教育法官審判權來之於民,必須用之於民,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二是培育強烈的職業良知。要著力對法官進行「三知」教育,即對黨和人民要知恩,對工作要知責,對自己要知節。三是恪守職業道德規范。要培養法官高度的職業尊榮感、社會責任感和為人民服務精神,不斷錘煉法官職業道德意志,提高「不為私慾所動、不為人情干擾」的毅力和能力。要將職業道德的要求融入到業內外各個方面,實現全方位制約、全過程覆蓋。
守住廉潔底線,維護司法形象。「公生明,廉生威」。只有清正廉潔,才能樹立法官公平正義的形象,才能讓人們產生對司法的敬畏和尊崇。一是要構建廉政網路。抓預防,整章建制,實現以制度管人、管案、管事;抓教育,正反結合,激勵幹警弘揚正氣,警示幹警引以為鑒;抓文化,潛移默化,發揮各種文化載體的熏陶和導向作用,促使幹警形成廉潔的自覺意識。二是要狠抓作風建設。重點解決領導幹部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衙門主義作風,審判過程中庭審不規范、不遵守司法禮儀、對當事人粗暴等問題,工作中辦事效率不高、消極怠工、組織紀律渙散等問題。三是要加大查處力度。「嚴」字當頭,對違法違紀實行「零容忍」。同時拓寬信息渠道,通過明查暗訪、案後回訪、信訪原因倒查、電話詢問、發調查函等多種方法了解線索,全面掌握幹警辦案動態。
守住為民底線,維護司法宗旨。司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特徵和根本要求,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對司法的認同度、信任度和滿意度。一是樹立為民之念。要始終把保護訴訟當事人合法權益作為神聖職責,為他們提供便捷高效的司法救濟。注重服務細節,防止差錯,做到「辦好每一起案件,開好每一個庭,接待好每一個當事人,寫好每一份法律文書,化解好每一起矛盾糾紛」。二是完善為民之策。推廣便民措施,如積極探索預約立案、網上立案等立案方式,推行「田間審判」、「假日法庭」等訴訟模式。創新服務方式,做好審判外的服務工作,如深入企業、基層進行法律宣傳、提供法律服務等。三是提升為民之功。要練好「三功」:練好法學理論功,創新學習方式,推進學習型法院建設;練好駕馭庭審功,通過開展庭審觀摩、老法官授課等活動,提升庭審駕馭能力和技巧;練好化解矛盾功,及時發現、總結和推廣矛盾化解的好經驗、好做法,構建和諧警民關系。

㈩ 職業道德講義

第一章 法律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概述

重點一:法律職業道德的概念

法律職業道德是指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

重點二:法律職業道德的特徵

法律職業道德具有示範性、規范性和約束性三個主要特徵。

重點三:法律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法律職業道德具有以下基本原則:

1.堅持社會主義法制,實現社會正義。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忠於事實和法律。

3.嚴明紀律,保守秘密。

4.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5.恪盡職守,勤勉盡責。

6.清正廉潔,遵紀守法。

7.為人表率,注重修養。

重點四:法律職業責任的種類

法律職業責任包括紀律處分、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第二章 法官、檢察官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

重點一:法官職業道德的概念和特徵

法官職業道德,是指法官等從事審判職業的人員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的總和。我國現行法官職業道德的規范基礎是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0月發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這一準則對於規范和完善法官職業道德標准,提高法官職業道德素質,維護法官和人民法院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法官職業道德具有以下特徵:

(1)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具有廣泛性。其適用的主體包括法官、人民陪審員、法院行政人員和法警。根據法官法第2條的規定,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8條規定,人民陪審員依法履行審判職責期間,應當遵守本准則。人民法院的行政人員和法警,參照執行本准則的有關規定。因此,法官職業道德適用的主體並不限於法官。

(2)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時間具有後續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第46條規定,法官退休後應當繼續保持自身的良好形象,避免因其不當言行而使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因此,法官職業道德在法官退休前後都應當適用。

(3)法官職業道德的調整空間具有廣泛性。《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不僅適用於法官的業內行為,也適用於法官的業外行為。

重點二:法官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根據《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的規定,法官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有六個方面,即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和約束業外活動六個方面。

重點三:保障司法公正的主要要求

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切實做到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並通過自己在法庭內外的言行體現出公正,避免公眾對司法公正產生合理的懷疑。在保障司法公正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主要有:

1.司法獨立原則。

(1)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忠實於憲法和法律,堅持和維護審判獨立的原則,不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不受來自法律規定之外的影響。

(2)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獨立思考、自主判斷,敢於堅持正確的意見。

(3)法官應當尊重其他法官對審判職權的獨立行使,並做到:a.除非基於履行審判職責或者通過適當的程序,不得對其他法官正在審理的案件發表評論,不得對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案件提出處理建議和意見;b.不得擅自過問或者干預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的案件;c.不得向上級人民法院就二審案件提出個人的處理建議和意見。

(4)法官除履行審判職責或者管理職責外,不得探詢其他法官承辦案件的審理情況和有關信息。

(5)法官在審理案件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受到新聞媒體和公眾輿論的不當影響。

[/REPLYVIEW]2005-1-29 12:47:00 fakao

等級:論壇遊民
威望:10
文章:136
積分:997
門派:天劍派
注冊:2004年12月18日第 2 樓

--------------------------------------------------------------------------------
2.中立原則。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除了應當自覺遵守法定迴避制度外,如果認為自己審理某案件時可能引起公眾對該案件公正裁判產生合理懷疑的,應當提出不宜審理該案件的請求。

(2)法官應當抵制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或者案外人利用各種社會關系的說情,並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3)法官不得違背當事人的意願,以不正當的手段迫使當事人撤訴或者接受調解。

(4)法官在審判活動中,不得私自單獨會見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

(5)法官在履行職責時,應當平等對待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不得以其言語和行為表現出任何歧視,並有義務制止和糾正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員的任何歧視性言行。

3.避免偏見原則。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避免主觀偏見、濫用職權和忽視法律等情形的發生。法官應當充分注意到由於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狀況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產生的差別,保障訴訟各方平等、充分地行使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2)法官在宣判前,不得通過言語、表情或者行為流露自己對裁判結果的觀點或者態度。

(3)法官調解案件應當依法進行,並注意言行審慎,避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對其公正性產生合理的懷疑。

4.職業廉正原則。

(1)法官在公眾場合和新聞媒體上,不得發表有損生效裁判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的評論。如果認為生效裁判或者審判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可以向本院院長報告或者向有關法院反映。

(2)法官不得向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泄露或者提供有關案件的審理情況、承辦案件法官的聯系方式和其他有關信息;不得為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辯護人聯系和介紹承辦案件的法官。

(3)法官根據獲得的情況確信,其他法官有可能或已經違反法官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法律工作者有可能或已違反職業道德,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採取適當的措施向有關部門或者有關機關反映。

重點四:提高司法效率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勤勉敬業,全身心地致力於履行職責,不得因個人的事務、日程安排或者其他行為影響職責的正常履行。在提高司法效率方面法官應當遵循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遵守時限。

(1)法官應當遵守法律規定的訴訟期限,在法定期限內盡快地立案、審理、判決。

(2)法官必須杜絕粗心大意、無故拖延、貽誤工作的行為,認真、及時、有效地完成本職工作,並做到:a、合理安排各項審判事務,提高訴訟效率;b、對於各項司法職責的履行都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於所承辦的案件都給予同樣審慎的關注,並且投入合理的、足夠的時間;c、在保證審判質量的前提下,注意節省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時間,注重與其他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共事的有效性。

2.勤勉管理。

(1)法官在審判活動中應當監督當事人遵守訴訟程序和各種時限規定,避免因訴訟參與人的原因導致不合理或者不必要的延誤。

(2)法官在執行生效法律文書時,應當依法採取有效措施,盡快予以執結。

重點五:保持清正廉潔的主要要求

在保持清正廉潔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不濫用法官身份。

(1)法官在履行職責時,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地利用職務和地位謀取任何不當利益。

(2)法官應當妥善處理個人事務,不得為了獲得特殊照顧而有意披露自己的法官身份;不得利用法官的聲譽和影響為自己、親屬或者他人謀取私人利益。

2.清正廉潔。

(1)法官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款待、財物和其它利益。

(2)法官不得參與可能導致公眾對其廉潔形象產生不信任感的商業活動或者其他經濟活動。

2.管理個人及家庭經濟事務。

(1)法官及其家庭成員的生活方式和水準,應當與他們的職位和收入相符。

(2)法官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如實申報財產。

(3)法官必須向其家庭成員告知法官行為守則和職業道德的要求,並督促其家庭成員不得違反有關規定。

3.不得執業。法官不得兼任律師、企事業單位或者個人的法律顧問等職務;不得就未決案件給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提供咨詢意見和法律意見。

重點六:遵守司法禮儀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嚴格遵守各項司法禮儀,保持良好的儀表和文明的舉止,維護人民法院的尊嚴和法官的良好形象。在遵守司法禮儀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尊重他人人格。法官應當尊重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人格尊嚴,並做到:a、認真、耐心地聽取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發表意見;除非因維護法庭秩序和庭審的需要,開庭時不得隨意打斷或者制止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發言;b、使用規范、准確、文明的語言,不得對當事人或其他訴訟參與人有任何不公的訓誡和不恰當的言辭。

2.遵守法庭規則和司法禮儀。法官開庭時應當遵守法庭規則,並監督法庭內所有人員遵守法庭規則,保持法庭的庄嚴,並做到:a、按照有關規定穿著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帶徽章,並保持整潔;b、准時出庭,不缺席、遲到、早退,不隨意出進;c、集中精力,專注庭審,不做與審判活動無關的事。

重點七:加強自身修養的主要要求

法官應當加強修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這方面對法官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1.法官應當具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法官應當具備忠於職守、秉公辦案、剛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懲惡揚善、弘揚正義的良知,正直善良、謙虛謹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個人聲譽。

2.法官有權利並有義務接受教育培訓,樹立良好的學風,精研法理,汲取新知識,提高駕馭庭審、判斷證據、製作裁判文書等各項司法技能,具備審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識和專業能力。

3.法官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嚴格自律,行為檢點,培養高尚的道德*守,成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

熱點內容
新婚姻法要坐牢么 發布:2025-01-15 20:24:31 瀏覽:739
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 發布:2025-01-15 19:42:55 瀏覽:259
19經濟法基礎第四章 發布:2025-01-15 18:14:41 瀏覽:188
勞動法工資結算方式 發布:2025-01-15 18:06:43 瀏覽:147
勞動法解釋停職員工待遇 發布:2025-01-15 17:40:35 瀏覽:399
國稅局政策法規科職責 發布:2025-01-15 17:37:38 瀏覽:457
勞動合同法三到五年 發布:2025-01-15 17:24:42 瀏覽:478
毆打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5 17:22:22 瀏覽:578
縣區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意見 發布:2025-01-15 16:40:42 瀏覽:894
重慶合同律師 發布:2025-01-15 16:39:58 瀏覽: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