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被告

民法中被告

發布時間: 2022-04-27 14:15:05

1. 民事訴訟中被告能否申請追加被告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告內。"被告容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2. 民事訴訟的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有什麼不一樣

沒有什麼不一樣。

在民事訴訟法中,對如何列被告的順序沒有規定,可以由原告根內據情況來自主決定如何列第一容、第二被告,具體的民事責任如何承擔要由法院根據審理情況來判決,這與原告如何列被告是沒有關系的。所以,在民事訴訟中,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沒有什麼不一樣的。

根據我國程序法的相關規定(《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在刑事案件訴訟中,被公訴機關指控涉嫌犯罪的當事人稱作「被告人」。

但在民事、行政案件訴訟中的被指控的當事人稱作「被告」,提出指控的一方則稱為「原告」,也就是說只有在刑事案件中才有「被告人」的稱謂。

(2)民法中被告擴展閱讀: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在刑事訴訟被告人享有以下主要訴訟權利 :

1、運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2、有獲得辯護的權利。

3、申請迴避的權利。

4、對於司法工作人員侵犯其合法的訴訟權利和有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5、未經法院依法判決,任何人不得被確定有罪。

6、有權參與法庭審理,有權了解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

7、有進行最後陳述的權利。

8、有權對一審判決、裁定提起上訴,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權提出申訴。

3. 什麼是民事訴訟當中的原告和被告

在民事方面,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中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該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成為原告。
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即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具備起訴條件,或其民事權益並未受到侵犯、發生爭議,法院應當及時讓這種不符合條件的原告退出訴訟。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原告不願意退出訴訟,
應當以裁定駁回起訴;如果其他當事人中有符合條件的原告而不願參加訴訟,可以終結案件的審理。原告享有起訴的權利,起訴後有放棄、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有被告反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案件,在中國一般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作為原告,直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稱為自訴。公訴人在訴訟中居於原告地位,但因還擔負法律監督任務,不是一般原告。

原告人
解釋
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稱為自訴人,相對於公訴人而言。公訴人是代表國家提起刑事訴訟的檢察人員,他們既處於原告人的地位,又負有法律監督任務。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稱為原告。
被告,在民事案件中,是指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人;在行政訴訟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某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訟中,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及人員。另有同名電影電視劇。
刑事被告人享有辯護、最後陳述、拒絕回答與本案無關問題的權利,申請通知新證人到庭、調取新物證、重新鑒定或勘驗的權利,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申請迴避、提起上訴、要求再審的權利,對於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和侮辱其人身的行為提出控告的權利等。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其法定訴訟權利,同時有權依法對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和搜查、扣押等(見米蘭達規則)。
在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可更換不符合當事人條件的被告,即通知符合條件的被告參加訴訟。如果被告不符合當事人條件,而原告又不同意更換,人民法院應該裁定駁回起訴。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此時被告即成為反訴的原告,本訴的原告即成為反訴的被告。
在行政訴訟中,被告與原告法律地位平等。
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發生了民事權益爭執,而依法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

4. 在民事訴訟案中,被告能追加被告么有何相關法律規定

從我國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襲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5. 民事訴訟中被告應訴時必須提供答辯狀嗎

1、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2、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答辯狀應當記明被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6. 民事訴訟中原告與被告的主體資格分別是什麼

民事訴訟中的原告的主體資格是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或單位(法人),即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個人或單位(法人);

民事訴訟中的被告的主體資格是相對於原告來說的,即被指明侵犯原告利益,需要追究民事責任,並經法院通知其應訴的個人或單位(法人)。

當事人訴訟資格為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於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民事訴訟主體是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訴訟主體是人民法院、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6)民法中被告擴展閱讀:

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

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於不適格的當事人,應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在刑事自訴案件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原告是認為被告人犯罪行為侵犯其正當權益的人。原告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對其請求進行審判,人民法院就案件審理後作出的裁判,對原告有約束力;

原告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非法人單位,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其訴訟行為應由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在訴訟中,原告依法享有一系列訴訟權利,並承擔法律規定的訴訟義務

7. 原告,被告在民事訴訟中享有哪些訴訟權利

1、原告享有的訴訟權利

(1) 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 提出、撤銷、變更和放棄訴訟請求;

(3)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費。

2、被告享有的訴訟權利

(1) 提起答辯和反訴;

(2) 承認和反駁原告訴訟請求;

(3)對案件提出管轄異議。

3、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7)民法中被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事人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五十四條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在起訴時人數尚未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發出公告,說明案件情況和訴訟請求,通知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向人民法院登記。

向人民法院登記的權利人可以推選代表人進行訴訟;推選不出代表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與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商定代表人。

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對參加登記的全體權利人發生效力。未參加登記的權利人在訴訟時效期間提起訴訟的,適用該判決、裁定。

8. 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是指什麼

原告和被告的概念在民事訴訟中,原告和被告是利害關系相對立的兩個方面。原告是指為了維護自己的民事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而可能引起民事訴訟程序發生的人。被告則是被指控為侵犯了原告的民事權益,或者與原告的民事權益發生爭議,而被人民法院傳喚應訴的人。但是必須明確,原告在起訴時所指控的被告,以及被告對他的民事權益的侵犯或者與其發生的爭議,只是使訴訟程序發生的一種假定。原告是否有這種民事權益,他是否受到侵犯;被其指控為侵犯或有爭議的人,是否就是應當被提起訴訟的人,這些都只有經過人民法院審理作出裁判之後,才能最終確定。所以,不能認為凡是被提起訴訟的被告都是無理的。在現實生活中,「惡人先告狀」的現象也是不乏其例的。

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訴訟權利能力又稱當事人能力,是指當事人能夠享有民事訴訟權利,承擔民事訴訟義務的資格。簡言之,就是能在民事訴訟中作為當事人的一種法律資格。公民的訴訟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法人的訴訟權利能力從法人依法成立時開始,於被撤銷、解散、合並、宣告破產等情況下消滅。是否具有訴訟權利能力,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否作為民事訴訟當事人的基礎,只有具有訴訟權利能力的人才能作為原告或者被告到法院起訴或者應訴,否則就不行。

訴訟行為能力又稱訴訟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為行使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的資格。簡言之,具有訴訟行為能力的人,才有親自進行訴訟活動的能力。公民的訴訟行為能力始於成年(年滿18周歲),終於死亡或被宣布為無行為能力。法人的訴訟行為能力,與其訴訟權利能力同時開始,同時消滅。法人的訴訟行為能力通過其法定代表人的活動來體現和實施。其他組織的訴訟行為能力由其主要負責人行使。

有無訴訟行為能力是當事人能否親自進行訴訟的決定性條件。同時具備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能夠親自進行訴訟活動;只有訴訟權利能力但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不能親自進行訴訟活動,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進行。

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民事訴訟當事人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歸納起來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當事人進行訴訟,要求人民法院公正審判的權利,其中包括起訴權,委託代理權和申請迴避等權利;第二類,直接維護當事人實體權利請求和主張的權利,其中包括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和查閱本案有關材料,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本等權利;第三類,處分實體權利的權利,其中包括請求調解、提起上訴、反訴以及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等權利;第四類,藉以實現民事權益的訴訟權利,這主要是指申請執行的權力。

當事人在享有廣泛的訴訟權利的同時,也應承擔必要的訴訟義務。當事人的訴訟義務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方面是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不得濫用;第二方面是當事人在整個訴訟過程中必須遵守訴訟程序,服從法庭指揮;第三方面是當事人必須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熱點內容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
婚姻法解釋二修正 發布:2024-11-08 02:12:43 瀏覽:241
群通知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01:57:01 瀏覽:535
律法和刑法 發布:2024-11-08 01:36:05 瀏覽:182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訴訟法初試 發布:2024-11-08 01:25:3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