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特務司法機構

特務司法機構

發布時間: 2022-04-27 16:35:46

㈠ 大明朝的特務機構除了錦衣衛,還有哪些

除了錦衣衛,還有東廠、西廠、後兩者的主要負責人都是宦官,口碑,名聲比錦衣衛還差。設立時間也晚於錦衣衛。

1、東廠

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東廠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 地點位於京師東安門之北。

和東廠、西廠比,錦衣衛算是比較正常和正規的特務機構了,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 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長官為指揮使,以皇帝親信心腹擔任,下領有十七個所和南北鎮撫司,廠與衛職權基本相同,但錦衣衛為外官,奏請需用奏疏,不如東廠等太監親近,故廠的勢力大於衛。錦衣衛偵伺一切官員,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內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由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構成一整套偵察特務機構體系。

總結:綜上所述,明朝特務機構的主力是廠衛。廠的權利大於錦衣衛,但是錦衣衛存續的時間長。西廠存在的時間最短。

㈡ 除了錦衣衛、東廠外,明朝的特務機構有哪些

明代共有四個著名的特務機構,其中錦衣衛和東廠的知名度雖然比較高,但是就這四大特務機構的權力來說,錦衣衛其實是墊底的,其次就是東廠。西廠和內廠相對來說權力更大,不過存在的時間都不長,下文按時間先後來介紹下這兩個機構。

廠衛作為明代特有的政治產物,它們在保障帝國安全以及搜集軍情等方面都曾發揮過作用,但又確實擅用職權,製造了不少惡劣的事端,其腐敗的事實也是不可磨滅的。

㈢ 多選題:明朝特有的特務司法審迅機構是指

廠衛是明代特務政治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大內行廠;衛,指錦衣衛。合稱廠衛。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東、西廠或大內行廠的頭目,多由司禮監太監充任。錦衣衛長官為指揮使,以皇帝親信心腹擔任,下領有十七個所和南北鎮撫司。廠與衛職權基本相同,但錦衣衛為外官,奏請需用奏疏,不如東廠等太監親近,故廠的勢力大於衛。錦衣衛偵伺一切官員,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內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由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構成一整套偵察特務機構體系。廠衛均可不經司法機關,直接奉詔受理詞狀,逮捕吏民,用刑極為殘酷,致使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東廠系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設立於北京東安門北;西廠系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 )設於舊灰廠;大內行廠系明正德初年設立。錦衣衛原為內廷御林軍,皇帝的衛隊,洪武十五年 (1382年 )成立。
東廠,官署名。明成祖時期為清除建文帝余黨和體察民情,一方面恢復和加強錦衣衛,一方面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 )設立東緝事廠 (簡稱東廠 ),由宦官提督但任。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宦官干政之端。
西廠,官署名。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明成化十三年 (1477年 )設立西緝事廠 (簡稱西廠),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廠事,其權勢超過東廠。汪直以西廠為據點,勾結一些朝官結黨,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威勢傾天下。西廠特務偵緝各地,引起朝野反對,後被迫撤銷。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專權,又恢復西廠,後劉瑾倒台被凌遲後又被撤銷。
大內行廠,官署名。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專權,乃設大內辦事廠,即大內行廠,簡稱內廠,由其親自統領,比東廠、西廠尤為酷烈。武宗以前,廠、衛分立,更迭用事。此時,東廠首領丘聚,西廠首黨谷大用,錦衣衛指揮史石文義,皆劉瑾死黨,以致廠、衛合勢,特務遍天下,並創立重刑,令官吏軍民談虎色變,人們視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 (1510年 ),劉瑾以謀反罪被殺,西廠、內行廠被撤銷。
錦衣衛,皇帝的侍衛機構。前身為太祖朱元璋時所設御用拱衛司。明洪武二年 (1369年 )改設大內親軍都督府,十五年設錦衣衛,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活動,且不經司法部門 .
明朝的特務機構東廠和錦衣衛除北京外在各地都駐有分支機構,譬如今天津市河北區的錦衣衛橋大街和以前的錦衣衛橋,就是當初這些特務機構的所在地……當初眾多大內高手大明特工橫行天津城。
提起特務,很多人都會想到從事秘密工作、刺探軍事情報的神秘人物,其實,在明朝時期,特務可是個公開的人物,當時的特務人員一般都出自東廠和錦衣衛,合稱「廠衛」。
明代的特務機關可以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分駐各地的,一是駐在京師的,再有就是臨時向外派遣的。除錦衣衛外,其餘的全是由宦官主持,並且由宦官領導機關司禮監領導任免,然後由皇帝做最後的決定。這三部分中,以分駐各地的最為繁多,從明成祖朱棣時就開始設立,後來全國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鎮全部都設有。他們的任務實際是替皇帝偵察該地官吏軍民人等,暗查軍民動態。
明成祖朱棣在永樂 15年將首都遷往北京,遷都前,首先派出負責皇帝防務的貼身衛隊「錦衣衛」到天津衛,在原來 3衛的指揮衙門前設立錦衣衛指揮衙門府,所在地就是現在的錦衣衛橋大街附近,專門負責暗地監察京津軍民動態。 (1404年設立天津衛後,由於天津還沒有建城,天津衛指揮使的官衙就設在現在的獅子林橋望海樓附近;在建城以後,衛指揮使衙門遷入城內,原來的衛所便被空置。 )
據介紹,錦衣衛作為地名的出現是在滿清入關以後,因為在錦衣衛大街附近有一條河,滿清乾隆年在這條河上修建一個木橋,後來人們就習慣稱為錦衣衛橋。有橋以後,人們在此聚居,後稱為錦衣衛橋村,錦衣衛大街也因此出現。錦衣衛橋在 1953年天津衛興修水利時被拆除,而錦衣衛大街一直被保留到現在,現在路過此地時,還可以看到「錦衣衛大街」的路牌。滿清中葉以後屢有名人在此居住,滿清咸豐八大臣之一的焦佑瀛在政壇失利後,退居錦衣衛橋村居住,深居簡出,其後人焦菊隱是我國著名的戲劇家。身影隨處見統一穿褐色制服――天津城特工多如牛毛。
當時的天津城,總可以看到廠衛特務的身影。雖說是特務機構,但他們的服飾非常顯眼,讓人一眼就可以認出。東西廠均由一個提督負責 (西廠設立過兩次,但時間都不長 ),由宦官擔任,主持東廠的太監被廠內的人稱為「督主」或者「廠公」,他的底下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這兩個人都是從錦衣衛選拔過來的。再下面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分為子丑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餘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實際在外面偵察緝訪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又叫「檔頭」,共有 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顆,一律戴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絛。役長各統帥番役數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幹事」,這些人也是由錦衣衛中挑選的精幹分子組成。所以,當身穿東廠服裝或錦衣衛服裝的人出現時,老百姓與當地的地方官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這些人找茬抓起來。
明代宦官設有許多衙門,主要有:十二監、四司、八局,總稱二十四衙門,其中司禮監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的首席衙門,是明代特務機關最高指揮機關。東廠特務直接受皇帝指揮,派去主持東廠的宦官都是皇帝的親信,頒發的關防 (也就是工作證 )比起其他宦官衙門也有權威的多,其他宦官的奉差關防都是「某處內官關防」幾個字,惟獨東廠的篆文是「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關防」。
東廠除偵察京師官民外,連錦衣衛也在偵察范圍之內。由於東廠還要負責調查全國各地的情況,臨時派遣的特務最為廣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監督軍隊,叫做監軍;或去徵收稅賦,叫做稅監;還有提督京營,監督倉場,采辦貨物等,遍於全國各地,全都負有偵緝的責任。
隨著歲月的流失,今天在天津的廠衛衙門能夠保留下來的,也只剩下了錦衣衛的一個地名。

㈣ 歷朝歷代的特務機構都有哪些

明清兩朝,是我國歷史上距離我們最近的兩個封建王朝,也是我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走向沒落的最重要的一段歷史。在這兩個朝代,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權到了從所未有的一個程度,其中一個標志就是明朝臭名昭著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和東,西,內廠,統稱為廠衛。廠衛的出現標志著皇帝對自己權力的控制度加強,可以說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完善的一個必然。談到這個問題,就不能不說說我國封建集權制度的發展史。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經歷了如下幾個階段:戰國時期初步形成。以商鞅變法為代表的一系列變法行動,使其初步形成。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和建立縣制是兩個關鍵。秦漢時期確立和鞏固。就中央集權而言,秦代推行郡縣制、車同軌、書同文,西漢推行「推恩令」、實行嚴密的監察制度,鞏固了中央集權,實現了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有機結合。隋唐時期的革新。隋文帝綜合漢魏以來的官制,在中央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時進一步明確劃分三省職權、分工合作,相互監督,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完整嚴密的體系。此外削弱相權,加強皇權,創立和完善科舉制都加強了中央的統治力量。革新後的政治制度為歷朝沿用。宋元時期中央集權的強化。宋太祖以「強干弱枝:內外相制」為宗旨,全面實行分權制,強化相互牽制,基本上解決了地方割據的問題,軍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都收歸了中央。但是以分權達到過分集權也給北宋種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元朝大一統局面形成後,元世祖實行行省制度,有效地統治了空前遼闊的疆域,使中央集權制有了新的發展,同樣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明清達到頂峰。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是這一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最大特色,明初廢丞相,設三司,置五軍都督府,實行特務制度,都是為了強化君權,清朝沿用明制,增設軍機處,使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頂峰。君主專制強化的時期也是封建制度走向衰弱的時期。
其實特務機構並不是明的首創,歷朝歷代都有,如漢武帝的直指綉衣使者,但權柄最重為禍最烈無疑是在有明一朝,始做俑者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監視、偵查、鎮壓官吏的不法行為,太祖先後任用親信文武官員充當「檢校」,「專主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無不奏聞。」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立「錦衣衛」,專掌緝捕、刑獄和侍衛之事,直屬皇帝指揮。
錦衣衛官員有指揮使一人,正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二人,四品,鎮撫二人,五品,十四所千戶十四人,五品,下屬有將軍、力士、校尉、有法庭和監獄,其中,「經歷司」掌文移出入,「鎮撫司」掌本衛刑名,兼理軍匠,即「詔獄」。錦衣衛平日為皇帝爪牙,鎮壓臣下時則羅織大獄,捕人,審訊和處刑。太祖大殺功臣,許多案件就是通過錦衣衛執行的,「幽縶慘酷,害無甚於此者,太祖時,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獄中,數更大獄,多使斷治,所誅殺為多。」
錦衣衛的殘酷和猖獗是不必說的,他們由於直接聽命於皇帝,任何人都可以逮捕,皇帝要逮人,也通過錦衣衛去抓並且讓他們審訊。錦衣衛還設立監獄,這就是錦衣獄或詔獄,特務機構的監獄與明代的司法機構的監獄比起來,當時的官員與百姓都把司法機構的監獄視為天堂,而把錦衣衛與東廠的監獄看成地獄,可見這兩大機構監獄的殘酷。由於錦衣衛的權力很大,在執行任務時就無所顧忌,無惡不做了。按明朝刑法規定:凡是抓人,必須人贓俱獲,或者有確切的證據才能夠去抓。但錦衣衛抓人多是撲風捉影,事實不清,有時僅僅是姓名差不多,錦衣衛就去抓人。錦衣衛抓人後,先不帶回衙門,而是找一處空的廟宇,將人毒打一番,名曰「打樁」,被抓的人必須將自己的錢財貢獻出來向他們行賄,錢少了,這些小特務自己留著,錢多了,小特務就與大特務平分。但是被抓的人錢財不多或者不能滿足這些特務們的需要,即使花了錢也還是要被帶回特務機構百般拷打,在屈打成招後,再送到司法機構。由於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構深受皇帝重視,地方司法機構根本不敢對他們說不,所以明知許多人是被冤枉的,也不敢糾正。被冤屈的人最後落個人財兩空,甚至還搭上無辜的性命。
衛之後就是廠,東廠,官署名。明成祖時期為清除建文帝余黨和體察民情,一方面恢復和加強錦衣衛,一方面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宦官提督但任。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准,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宦官干政之端。西廠,官署名。明憲宗時為加強特務統治,於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立西緝事廠(簡稱西廠),由大宦官汪直提督廠事,其權勢超過東廠。汪直以西廠為據點,勾結一些朝官結黨,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威勢傾天下。西廠特務偵緝各地,引起朝野反對,後被迫撤銷。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專權,又恢復西廠,後劉瑾倒台被凌遲後又被撤銷。大內行廠,官署名。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專權,乃設大內辦事廠,即大內行廠,簡稱內廠,由其親自統領,比東廠、西廠尤為酷烈。武宗以前,廠、衛分立,更迭用事。此時,東廠首領丘聚,西廠首黨谷大用,錦衣衛指揮史石文義,皆劉瑾死黨,以致廠、衛合勢,特務遍天下,並創立重刑,令官吏軍民談虎色變,人們視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以謀反罪被殺,西廠、內行廠被撤銷。
當時的天津城,總可以看到廠衛特務的身影。雖說是特務機構,但他們的服飾非常顯眼,讓人一眼就可以認出。東西廠均由一個提督負責(西廠設立過兩次,但時間都不長),由宦官擔任,主持東廠的太監被廠內的人稱為「督主」或者「廠公」,他的底下設掌刑千戶一名,理刑百戶一名,這兩個人都是從錦衣衛選拔過來的。再下面是掌班、領班、司房四十多人,分為子丑寅卯十二顆,顆管事戴圓帽,著皂靴,穿褐衫。其餘的人靴帽相同,但穿直身。實際在外面偵察緝訪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又叫「檔頭」,共有100多人,也分子丑寅卯十二顆,一律戴尖帽,著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絛。役長各統帥番役數名,番役又叫「番子」,又叫「幹事」,這些人也是由錦衣衛中挑選的精幹分子組成。所以,當身穿東廠服裝或錦衣衛服裝的人出現時,老百姓與當地的地方官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這些人找茬抓起來。
明代宦官設有許多衙門,主要有:十二監、四司、八局,總稱二十四衙門,其中司禮監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門的首席衙門,是明代特務機關最高指揮機關。東廠特務直接受皇帝指揮,派去主持東廠的宦官都是皇帝的親信,頒發的關防(也就是工作證)比起其他宦官衙門也有權威的多,其他宦官的奉差關防都是「某處內官關防」幾個字,惟獨東廠的篆文是「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關防」。
東廠除偵察京師官民外,連錦衣衛也在偵察范圍之內。由於東廠還要負責調查全國各地的情況,臨時派遣的特務最為廣泛,派出去的宦官或去監督軍隊,叫做監軍;或去徵收稅賦,叫做稅監;還有提督京營,監督倉場,采辦貨物等,遍於全國各地,全都負有偵緝的責任。
三廠的危害比起錦衣衛尤甚。首先,他們的職權在錦衣衛之上,權大為非作歹起來危害也就越大。再加上掌權的都是些身體和人格上都不健全的太監,行事之乖張酷烈也就可想而知。有人說太監陰毒是因為女性化,其實不是這樣,這完全是中國數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流毒。太監陰毒是因為被人為的壓制了本性,就是變態。男人女性化會變態,女人男性化又何嘗不會?最毒婦人心的封建思想可以休矣。
廠衛的出現,代表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加強,權力更加全面的集中到了皇帝手裡。廠衛自己擁有司法,審判,執行的權力,不受任何部門制約,直接對皇帝負責,令普通百姓和官員談虎色變。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皇帝對控制手下的官員已經失去了信心,靠正常方法已經無法達成目的,只好藉助特務手段。而這一方法的弊病也顯而易見,龐大的機構只有皇帝一個人可以直接控制,顯然無法面面俱到。在忠實執行了皇帝下達的任務之外這些位高權重的特務的作為根本沒有人可以制約,皇帝也不可能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也就無法杜絕公報私仇以權謀私等等行為的產生。事實上明朝的皇帝對自己這些爪牙的胡作非為基本上是不聞不問的。好比有人養了一條惡狗,用的時候就讓他看家護院或者去攻擊對手,不用時候就放出去讓他自己覓食,會不會亂咬人他是不管的,何況廠衛特務遠遠不是一條狗這么簡單,堪比豺狼虎豹。屈死在廠衛手中的良善百姓和正直官員不計其數,廠衛特務制度已經成為了明朝政治形勢昏暗殘酷的一個象徵。
然而皇帝為了控制自己的權力而建立的廠衛制度顯然沒有起到什麼好效果,昏暗殘忍的政治制度,加上連著幾個皇帝的無稽荒唐,千創百孔的大明帝國終於走到了盡頭。沒有活路的百姓們忍無可忍起來造反,崇禎皇帝口中的流寇們攻入北京自己做了皇帝。可惜這些不想餓死而起來造反的流寇們一吃飽飯就忘了本,在北京城中燒殺擄掠無惡不作,在根基未穩隱憂尚存之時就飄飄然准備要做皇帝做王爺好好享受一下了。一個女人成了導火索(陳圓圓之事是否是吳三桂降清的主要原因還有爭議,但肯定是原因之一),前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舉軍降清,引滿清入關,山海關一片石一場大戰,闖王大軍全軍覆沒,這也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了。大順王朝曇花一現,繼元之後的另一個大一統少數民族政權——清登上了歷史舞台。
清朝入關初期是相當血腥殘忍的。野蠻落後的民族發現自己好象突然闖進了天堂,而且天堂里的一切好象都可以據為己有,燒殺擄掠的強盜行為也就不可避免(這在他們看來根本天經地義,關外的女真部落尚處在奴隸制社會,部落之間的戰爭一向如此),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慘絕人寰。但滿清畢竟不是傻子,終於認識到了這樣非長遠之計,於是頒布剃發令壓制漢族人民的抵抗意識,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當無數高貴的頭顱帶著漢族傳統的發式紛紛落地的時候,滿清的目的達到了,清朝統治開始了。
清朝最傑出的一個皇帝是康熙,這位皇帝未成年便登基,年紀輕輕便不動聲色的剪除了把持朝政的權臣敖拜,顯示出了高超的政治才能。這位皇帝天資聰穎,是歷朝歷代很少見的多才多藝但又不誤正事的一個皇帝。從敖拜事件中他意識到了權力集中的重要性,但高度集權的制度卻又讓他感到以一人之力操控百官的力不從心。怎麼辦呢?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特務機構是不可行的,前明的廠衛特務機構太臭名昭著,前車之鑒,絕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違。於是,這位皇帝搞了一個小發明,這就是清朝的密摺奏事制度。
《鹿鼎記》的故事中說到,康熙在韋小寶的部屬中派有密探,所以知道了韋小寶的許多秘密行動。小說的故事有點誇張。清初政治相當清明,取消了明朝東廠、西廠、內廠、錦衣衛等特務制度,皇帝並沒有私人特務。一直到清亡,始終沒有特務系統。從康熙朝開始,清廷建立了「密摺奏事」的制度。原來的制度是朝廷有一個「通政使」機關,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題本,都先交到通政司,經審閱後再行轉呈。康熙覺得這方式會導致壅塞,泄露機密,所以命令特別親信的臣子專摺奏聞。專折不經通政司,直接呈給皇帝,密折的封面上並不寫明奏事者的姓名,只寫「南書房謹封」字樣。奏事者親自送到御書房,面交太監,等皇帝批復之後,又親自到御書房領回。
從康熙朝的奏摺中看來,奏摺的內容主要是各地糧價、雨水、收成、民間輿論、官員的清貪。可見康熙最關心的是百姓的經濟生活,以及治民的官員是否貪污。當然,各地的造反叛亂,他也是十分注意的。
康熙在奏摺上用朱筆批示,大多數是寫「知道了」三字,有時也有詳細指示。從批示之中,可以見到康熙英明而謹慎,同時對待臣下和百姓都很寬仁。
到了雍正即位,形勢就很不一樣了,同他的父親不同,雍正是位苛察而御下極嚴的皇帝,大臣們在面對他的時候往往戰戰兢兢,生怕說錯話,那是肯定要不留情面的斥責一頓的。雍正強化了密摺奏事制度,允許官員風聞奏事,就是說可以不要證據只是聽說就可以報告皇帝知道。這無疑方便了皇帝的耳目,但也有很大的弊端。風聞奏事給捕風捉影大開方便之門,一些官員莫名其妙被捕入獄,既不知道是誰告發也不知道因為什麼,很是製造了一些冤案。因為弊端太大,風聞奏事後來被禁止。
至於民間流傳極廣的血滴子,說它完全是胡編亂造也並不是事實,其實它是有原型的,血滴子的原型就是一個雍正早期的准特務機構——粘竿處。北京夏季知了很多,發出噪音擾人休息,粘竿處的任務顧名思義就是人手一根長竹竿把樹上亂叫的知了粘下來消除噪音污染。但雍正給了這個機構一個額外的任務,就是出沒於大街小巷茶樓酒肆聽取民間議論回報朝廷,在雍正未登基前也肩負著收集其他皇子的情報為雍正爭位做准備的任務。為什麼說他是准特務機構呢?第一他只有情報收集權,沒有任何行動和處置的權力,這點和明的廠衛系統不同。第二他的存在時間並不長,雍正登基不久就消失了,原因不明,也許是因為知道雍正太多早期爭位時的秘密不宜保留。小說中對於血滴子的血腥描寫就完全是藝術發揮了,雍正在位期間對官僚知識分子的管束極嚴,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又大大的觸動了官僚士大夫階層的利益,歷史的書寫權往往就掌握在他們手裡,雍正就難免在他們口中成為一個殘民以逞的暴君了。其實雍正的施政方針是很高明的,下層人民的生活也不錯,只因為御下嚴厲就被稱做暴君的確是有點冤枉。當然他的暴君名聲還有很大原因是因為臭名昭著的文字獄,這點和我們的話題無關,但的確是雍正的一大污點。
清朝一直沒有設立嚴格意義上的特務機構,密摺奏事制度客觀上起到了一些特務機構的部分作用,但畢竟不是特務。有鑒於明朝幾次宦官專權禍國,清朝皇帝對這方面也十分注意,對太監的管理是極其嚴格的,經常對犯規的太監動用非刑,也就是非常規手段處死。太監在清朝是十分沒地位的,在宮中再紅一些正直大臣也沒把他們放在眼裡。慈喜身邊的大紅人安德海在濟南犯事,山東巡撫丁寶楨前門接旨後門殺人,連慈喜也救不了他的小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清朝宦官的地位。清朝皇帝在宮中立有鐵牌:嬪妃太監妄言干政者殺無赦,可惜執行的並不徹底。先是一個孝庄皇太後,這個是個英明的女性政治家,為滿清早期政權的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最後出了慈喜老佛爺,把中國推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太監不可干政絕對正確,這些身體人格都不健全的人一但掌權必然禍國。但嬪妃不可干政有人覺得不公平,覺得是對女性的歧視。其實並不是這樣。由於中國女性長期處於受壓迫地位,受教育機會也少,即使有也不會有人去教育她們如何治國理民而是學習一些什麼的,客觀條件決定了古代女性中很難產生有眼光有能力的政治家。武則天等傑出的女性政治家的地位本身就是奮斗而來,能取得這個地位本身就證明了她們的能力,所以並不具有普遍性。這個和男女平等思想是兩碼事,規定嬪妃不準干政還是一個正確的政策。
客觀的說,僅僅就特務機構來講,清朝比明朝進步得多,直到清亡,一直沒有完全意義上的特務機構的設立(倒是民國後期蔣介石的統治下出現了大家耳熟能詳的中統和軍統)。有鑒於明朝的宦官禍國,清朝對太監的管制也非常嚴格,無論在宮中如何當紅,想干預政事還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沒有特務機構並不意味著言論和政治上的清明自由。為了壓制漢族對異族統治的反感,清朝在禁錮思想方面不遺餘力,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字獄等措施造就了一大批沒有自主意識的順民,對知識分子思想自由的禁錮導致了清代考據之風的興盛。以思想學術界的成就而言,清不如明,思想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陷入了停滯狀態。筆者以為,這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明朝的廠衛和清朝的文字獄其實都是封建制度到達頂峰階段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阻礙社會變革而採取的一種措施,對思想的壓制言論的禁錮維護了封建社會統治的穩固政體的延續,但是也同樣延緩了發展為中國近代的落後埋下了禍根。然而,蒙住自己的雙眼並不等於世界就不存在了,故步自封的結果只能是被時代拋棄。

㈤ 為什麼明朝重用特務機構,而不重用司法機構呢

其實,並不能說明朝不重用司法機構,比如宣德時期,朱瞻基就特別重視司法機構,還通過三法司提上來的“疑案”,復審了不少的案件;再如洪武時期,朱元璋建立三法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各司其職,相互牽制。

這樣一來,怎麼能說明朝不重用司法機構,依筆者看來,三法司是維護一般百姓們的刑事案件,維護大明朝的公平之所在。

後來,朱棣通過靖難之役登上皇位,他面臨的處境比朱元璋還要嚴重,人心不齊,建文舊臣,流言蜚語……很多都在質疑朱棣皇位的正統性、合法性。

這樣一來,錦衣衛又被提上了議程,朱棣的目的也無非是鞏固自身的皇權,因為處境更加艱難,不得不更加重用特務機構,加強打擊力度,震懾官員們。

後來,錦衣衛最受寵的頭目紀綱也被處死,錦衣衛也就沒那麼重要了,仁宣時期,實行仁政,更加重視三法司的存在。

㈥ 在歷史上除了錦衣衛,還有哪些很著名的特務機構

提到"特務",相信大多數人想到的會是諜戰劇、動作片中服裝體面、行動隱蔽迅速的冷麵殺手,他們神出鬼沒,令人膽寒。

所謂特務,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執行特殊任務的人,如刺探情報、暗殺目標、偷竊或保護機密物品、文件等,他們從小受到嚴格訓練,因此可以完成許多常人做不到,甚至想不到的事情。

西緝事廠由憲宗信任的太監汪直擔任首領,其中成員都是錦衣衛、東廠的精英,它所統轄的錦衣衛校尉"緹騎"的數量更是比東廠多出足足一倍。

明武宗年間,專權的宦官劉瑾在西、東二廠之上,又設置了自己親自

㈦ 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是明朝四大特務組織,哪個更加厲害

六扇門和錦衣衛、東廠、西廠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是國家正規行政機關,包括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因為每一步都有三道門,每個門有兩扇,因此俗稱為六扇門,這個名稱代表朝廷司法機關。因為離皇帝最遠,所以相對而言最不受皇帝信任,權力也最小,但是在民間實力很大,皇帝可以取消東廠西廠,但是不能裁撤六扇門,因為它是國家司法機關。

由此可以看出,錦衣衛,東廠和西廠這三個特務機關是逐步設立產生,洪武皇帝建立錦衣衛,為皇族提供安全服務,監督文武百官,朱棣上台,由於不信任錦衣衛,但是又不能解散,因此成立了東廠,讓東廠代替並凌駕於錦衣衛機關之上行事,朱棣之後新皇帝登基,看到東廠勢力越來越大,難以控制,於是又任命親信成立了西廠,監視東廠行動,這些特務機關由於皇帝做靠山,越來越龐大,形成國家負擔,也給朝廷官員帶來許多危害。這些宦官操控的部門職員,依仗親近皇帝,因此作威作福,對不服從命令的官員大開殺戒,造成許多冤案。

㈧ 我國明朝時期專有軍政特務機構是什麼

我國明朝時期專有軍政特務機構是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的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後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

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錦衣衛的影響:

洪武時期,因為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朱元璋下詔焚毀錦衣衛刑具,廢除了他們的這項職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

他設置了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機關無權過問。明憲宗成化年間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須通過指揮使轉達,使錦衣衛北鎮撫司成為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權力達到極致。

負責偵察、緝捕的錦衣衛官校稱為「緹騎」。由於權力缺乏限制,他們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范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

㈨ 古代除了東廠西廠還有哪些特務機構嗎

還有大內行廠和錦衣衛 .與東廠西廠合稱廠衛.

大內行廠,官署名。明武宗時大宦官劉瑾專權,乃設大內辦事廠,即大內行廠,簡稱內廠,由其親自統領,比東廠、西廠尤為酷烈。武宗以前,廠、衛分立,更迭用事。此時,東廠首領丘聚,西廠首黨谷大用,錦衣衛指揮史石文義,皆劉瑾死黨,以致廠、衛合勢,特務遍天下,並創立重刑,令官吏軍民談虎色變,人們視宦官如虎狼。明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以謀反罪被殺,西廠、內行廠被撤銷。

錦衣衛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錦衣衛的首領稱為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很少由太監擔任。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一個頓號,基本上把錦衣衛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隨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麼兩樣,其中比較著名的為「大漢將軍」。這些人雖名位「將軍」,其實只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說白了,就是是在皇宮大殿上的樁子。當然,這些「樁子」也非等閑之輩,一般都是牛高馬大,虎背熊腰,而且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對不了解明廷底細的人有一定震懾作用。大漢將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初期約有1500人,到明末,由於官僚機構的膨脹,大漢將軍也一度增加到5000餘人。至於「巡查緝捕」,則是錦衣衛區別於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也是它為什麼能為人們牢牢記住的原因。其實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也只是用來鹵簿儀仗,但後來由於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覺傳統的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來不太順手,於是將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為皇帝的私人警察。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

㈩ 各國的特工機構都叫什麼名字

NO.1美國中央情報局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關於國外政府、公司、恐怖組織、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它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負責維持大量軍事設備,這些設備在冷戰期間用於推翻外國政府,例如蘇聯、瓜地馬拉的阿本斯、智利的阿連德等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的反對者。美國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蘭利。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地位和功能相當於英國的軍情六處和以色列的摩薩德。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

所有的情報機構都對自己的雇員數秘而不宣。CIA也不例外。不過據估算,CIA的全部雇員約有20000人左右。

把CIA排在前列很引起很多媒體不滿,比如有外交雜志認為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只是廣告宣傳水平世界第一。

NO.2美國國家安全局

美國國家安全局(NSA)是美國保密等級最高、經費開支最大、雇員總數最多的超級情報機構,也是美國所有情報部門的中樞。它名義上是國防部的一個部門,而實際上則是一個直屬於總統、並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提供情報的組織。它甚至能監視包括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在內美國其他情報或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該局諜報活動每小時至少耗資100萬美元,每年耗資150億美元。該局總部和駐外站共有軍事和文職雇員約16萬人,比美國其他情報部門雇員總和還多。在美國政府每天收到的秘密情報中,近90%是NSA提供的。因此該局一向有世界上最大的情報機構之稱。

NO.3美國聯邦調查局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世界著名的美國最重要的情報機構之一,隸屬於美國司法部,英文縮寫FBI。「FBI」也不僅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縮寫,還代表著該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是聯邦警察。美國聯邦調查局根據職能和授權,廣泛參與國內外重大特工調查案件,現有的調查司法權已經超過200種聯邦罪行。FBI在北京(美駐華大使館)等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

二十世紀30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了一批臭名昭著的綁架、搶劫和殺人犯,例如約翰·迪林傑、「娃娃臉」尼爾森,、凱特·巴克(人稱「巴克媽媽」)、AlvinKarpis和George「MachineGun」Kelly等等。在打擊三K黨的行動中美國聯邦調查局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從二十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了針對美國的間諜案。二戰期間美國聯邦調查局曾抓獲8名到美國執行破壞任務的納粹間諜。

NO.4俄羅斯對外情報局(克格勃)

克格勃簡稱KGB,克格勃是此三個俄文字母的音譯,即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前身為捷爾任斯基創立的「契卡(Cheka)」。克格勃是蘇聯的反間諜機構,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俄羅斯總統普京曾經正是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員。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機構」,它只對蘇共中央政治局負責。克格勃被英國的情報機關稱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與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2010年有報道稱,SVR擁有1萬3000名員工,其中許多以外交官、記者等作為掩護身份。普京曾於1985年到1990年期間以SVR特工身份派駐德國。

據稱,SVR特別熱衷於招募在國外的俄羅斯人。他們物色好人選後,就會勸說人選加入SVR。如果遭到拒絕,則會以「後果很嚴重」等來威脅。

NO.5以色列摩薩德

摩薩德(Mossad),全稱為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由以色列軍方於1948年建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蘇聯內務委員會(克格勃)一起,並稱為「世界三大情報組織」。自從成立以來,摩薩德進行了多次讓世界震動的成功行動。它的成功,成為世界情報史上的傳奇。

以色列的情報機構摩薩德,其規模在世界情報機構中只能算是小弟,據估計人數只有2200人左右。然而摩薩德作風強悍、自創立以來屢建奇功,為保障以色列國家安全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躋身世界諜海4強。

摩薩德,全稱是以色列情報和特殊使命局,成立於1951年初,以暗殺聞名於世。摩薩德總部在特拉維夫,但具體地點,卻總令人猜來猜去。有人說,摩薩德總部在特拉維夫海邊一棟灰褐色小樓里。還有一位被懷疑是前摩薩德特工的人聲稱,摩薩德總部在一個高速路交叉口,這里曾被稱為格里勞特交道口。記者帕特里克在新書《以色列堡壘》中如此描述摩薩德總部「它在被部分掩藏起來的園區中,這個園區里都是低矮的辦公樓,它藏在格里勞特交道口、一家電影院和一個購物中心之間。」實地探訪的人們的確發現了那些建築,但是不是摩薩德總部,沒有人給出確切答案。

摩薩德招募間諜極為嚴格,他們不歡迎007那樣的冒險者,而歡迎有極強信念和出眾能力的人。候選者必須是在以色列國防軍服役的猶太人,特種部隊老兵和軍官是首選。由於猶太人遍布世界各地,所以特工大部分有海外背景,通曉英語和多種歐洲語言,發音沒有口音,所以摩薩德特工被稱為是最難識別的特工。

實際上,以色列有多個情報組織。軍隊、警察、外交機構都有自己的情報系統,最重要的當數摩薩德。雖然摩薩德的許多活動,都是藉助與國防軍突擊隊或西方大國情報機構的合作才成功的,但人們往往把功績都算在摩薩德頭上,這就更加大了它的神秘光環。

NO.6英國的軍情六處

軍情六局全稱英國陸軍情報六局,又稱秘密情報局,縮寫為SIS,代號為MI6。軍情六處(英國負責海外諜報工作的部門),對外又稱「政府電信局」或「英國外交部常務次官辦事處」。西方情報界把MI6看成是英國情報機關的「開山祖師」,從伊麗莎白的開創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嚴格保密的,也稱秘密情報處,原為英國情報機構海外諜報系統。

MI6曾在招募特工的廣告中稱,即將招募的這些特工男女均可,但條件是他們必須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順利地與那些女性恐怖分子建立「密切關系」,並通過二者之間的「密切關系」來「實現任務目標」。這意味著,被招募的男性特工或許像007電影中的情節那樣具有英俊的外表和迷人的氣質。

NO.7中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MS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國家安全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反間諜機關和政治保衛機關。1983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調查部(整體)、公安部政治保衛局以及中共中央統戰部的部分單位、國防科工委的部分單位合並而成。國家安全部雖然也參與國內安全事務,卻可能是中國政府最大和最活躍的外交、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的總部設在北京。由於國家安全部的特殊性,不設對外官方網站,不公開副部長、部務委員名單。

NO.8德國聯邦諜報局

德國的對外諜報機構是聯邦諜報局(BND)這是聯邦德國於1956年4月在美國支持下,按中央情報局的旨意和模式成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聯邦調查局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聯邦德國的翻版。

和其他情報總部躲躲藏藏不同,德國是堂而皇之地把情報總部建在了市中心最惹眼的地方。德國聯邦諜報局總部本來在慕尼黑南郊的一座大院里。9·11事件之後,德國政府重新考慮了其安全等級,決定把情報局總部遷往柏林。新總部選址距離國會大廈只有咫尺之遙。

不過,這棟號稱最先進情報基地的大樓,還未建好就出了紕漏。2011年7月,媒體披露了大樓建築設計藍圖失竊的消息。藍圖中的信息包括「每個房間的確切功能,每面牆的厚度,每個廁所、每個緊急出口和每個安檢口的確切位置。」這次失竊迫使德國政府耗資約18億美元,對大樓進行重新設計。

BND在全球有300多個辦事處,據2005年的數據顯示,約有6050人。

NO.9法國:對外安全總局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又稱第七局、法國國外安全總局、法國國外情報局。縮寫為DGSE。

在巴黎市東部,有一座高牆環繞的大院。這座大院並不突出,如果你忽略掉那插滿尖刺的高牆和一座監視塔,這就是一片普通的建築群,但這就是法國對外安全局(DGSE)的總部。

DGSE的總部也被戲稱為「游泳池」,因為它的旁邊就是法國游泳協會的一所設施。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白沙瓦的辦事機構大樓前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後這個神秘的機構才浮出水面。

NO.10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簡ISI)它的主要職能類似美國的CIA,英國的秘密情報局(MI6)。

1948年,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ISI)成立,這是巴基斯坦最高的間諜機構。有報道稱,在巴基斯坦國內,ISI被稱為「國中之國」,幾乎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

據報道,ISI總部位於伊斯蘭堡,是戒備森嚴的多棟建築組成的樓群。復雜的入口在一座私立醫院旁,門前沒有任何標志。樓群之間遍布草坪和噴泉,「草坪平整,噴泉叮當,大樓都整齊干凈。」

但是事實上,這個老牌的情報機構到底什麼樣,知者寥寥。據估計目前ISI約有10000名雇員,其中多數來自巴基斯坦軍隊。需要擴員時ISI會發布招聘廣告,普通民眾也可以報考,考試科目很多,重點考察考生的英語、時事政治以及分析能力。

9·11之後,ISI大展身手,一躍成為世界諜海強手。據報道,9·11眾多嫌疑犯中,絕大多數是由他們逮捕的。

熱點內容
雲南發展中醫葯條例執法檢查 發布:2024-11-08 03:10:04 瀏覽:291
法院換屆年 發布:2024-11-08 02:45:13 瀏覽:83
我國刑法法定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4-11-08 02:45:12 瀏覽:660
2015護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4-11-08 02:44:18 瀏覽:522
婚姻法解釋24條的補充規定 發布:2024-11-08 02:19:42 瀏覽:869
餐飲業法律法規2016 發布:2024-11-08 02:18:18 瀏覽:119
婚姻法解釋二修正 發布:2024-11-08 02:12:43 瀏覽:241
群通知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8 01:57:01 瀏覽:535
律法和刑法 發布:2024-11-08 01:36:05 瀏覽:182
西北政法大學考研訴訟法初試 發布:2024-11-08 01:25:39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