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102條
① 《民法總則》第四章第102條「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指什麼麻煩請專業的大神幫忙舉一些實例
明星的個人工作室,律師事務所
② 生活中哪些行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利你認為應該怎麼做
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包括侵犯人格權和身份權,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和人格尊嚴權,人格尊嚴又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和隱私權等,人身權具體如下:
1、生命健康權。《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2、姓名權。《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3、肖像權。《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謂「以營利為目的」,是指使用他人的肖像來達到自己一定的經濟目的。如未經本人同意,將其照片陳列在照相館的櫥窗內,或用來作廣告、商標等等。
4、名譽權。《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5、榮譽權。公民的榮譽權是指公民在學習、生產。工作、作戰等方面成績顯著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民法通則》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侵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如果侵犯公民的名譽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按刑法有關侮辱罪、誹謗罪、誣陷罪的規定處罰。
6、婚姻自主權。《民法通則》第103條規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2)民法總則102條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在保護公民人身權利方面,具體規定了以下幾種犯罪:
1、侵犯他人生命的犯罪,包括:故意殺人罪和過失殺人罪;
2、侵犯他人身體健康的犯罪,包括:故意傷害罪和過失致人重傷罪;
3、侵犯婦女身心健康的犯罪,包括:強奸罪,姦淫幼女罪,強迫婦 女賣淫罪;
4、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包括:非法拘禁罪,非法 管制罪,拐賣人口罪;
5、侵犯他人人格名譽的犯罪,包括:誣告陷害罪,侮辱罪,誹謗罪,偽證罪,隱匿罪證罪;
6、侵犯涉及到有關人身權利的犯罪,包括:刑訊逼供罪,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聚眾」打砸搶」罪,因刑訊逼供,聚眾打砸搶致人重傷,死亡的,以傷害,殺人罪(包括過失)論處。
③ 關於民法的一個問題:名譽權也包括榮譽權嗎
你好。不包括的。
這是兩種權利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並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主要屬於自人人
榮譽權,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貢獻或特殊勞動成果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或其他榮譽的權利。
也就是說名譽權是作為一個人本身所享有的權利,有點天賦人權的感覺
但是榮譽權是要一定機構授予的稱號,獎狀等等才擁有的。
區別在於如何獲得。
另外榮譽權被侵犯的情況一般是
非法剝奪他人榮譽非法侵佔他人榮譽這是指行為人以非法的手段,竊取、強占、冒領他人榮譽的行為。一般情況下,非法侵佔他人榮譽的侵權者與榮譽權人有一定的聯系或關聯。如某企業領導以該企業技術人員的一項設計為自己申報獎項並最終獲獎,這即是非法侵佔他人榮譽。嚴重詆毀他人所獲得的榮譽主要的行為方式包括對他人獲得的榮譽心懷不滿,向授予組織誣告、詆毀榮譽權人,或者當眾摘人榮譽牌匾、撕人榮譽證書,或者公開發表言論詆毀他人榮譽名不符實等行為。這里應注意的是,詆毀他人榮譽侵權的構成,以情節嚴重為限,如果只是發表一般的不當評價,不宜作侵權處理。侵害榮譽權人應得的物質利益獲得榮譽往往能帶來相應的物質利益。侵害榮譽權人物質利益的行為主要包括:拒發或少發榮譽權人應得的物質利益(如少發獎金),以破壞他人榮譽為目的故意損毀榮譽權人的獎杯、獎品、獎章等。如屬過失損毀他人的獎杯、獎品等物,則應以一般的侵害財產行為論處
而名譽權一般是被侮辱誹謗這樣的侵害方式。這個也有區別
④ 網上隱私比現實生活中的隱私問題更嚴重,辯論題
網上隱私屬於侵犯個人隱私權,可以來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會根據證據依法處理,情節嚴重會拘留和罰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民法通則》第102條規定:
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如果你捏造事實,對他人的人格、名譽造成嚴重損害,並造成實際的損失的,則構成誹謗罪。
(4)民法總則102條擴展閱讀:
立法針對隱私泄露:
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民法總則》第一百一十一條對個人信息保護做出了明確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在行政監管上,《網路安全法》以專門章節規定了網路信息安全,要求網路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在刑事追責上,《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九)》都將個人信息保護作為重要內容,規定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以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並加大處罰力度
此外,《刑法修正案(九)》還新增了「數據泄露」的刑罰。「中國對『個人信息』、『個人隱私』的保護已經初步形成包括民事救濟、行政監管、刑事追責的法律體系,囊括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及部門規章等。
⑤ 民法通則修改稿102條是否有效
該條規定至今仍然有效。
1988年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回討論通過的最高答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施行後,於2008年12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7次會議通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廢止2007年底以前發布的有關司法解釋(第七批)的決定》已於。現予公布,自2008年12月24日起施行。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88條、第94條、第115條、第117條、第118條、第177條,因與物權法有關規定沖突被廢止,但是第121條未予廢止,現仍然有鏟。
121、公民之間的借貸,雙方對返還期限有約定的,一般應按約定處理;沒有約定的,出借人隨時可以請求返還,借方應當根據出借人的請求及時返還;暫時無力返還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責令其分期返還。
⑥ 法院審判員和審判長都違反了檔案法和民法總則怎麼辦
民法總則作為一部即將實施的法律,是作為民法典的綜述,也是我國民事法律的一項重大進步,民法總則對於各種民事法律行為做了具體規定,相比於《民法通則》對於各項民事行為的規定更加具體,使得很多的民事行為有了具體的法律依據,通過解讀民法總則第102條我們可以知道非法人組織的內容和特徵,明確了各種民事法律關系。
一、民法總則第102條內容
非法人組織是不具有法人資格,但是能夠依法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的組織。
非法人組織包括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專業服務機構等。
二、民法總則的解讀有哪些方面
1、彩禮退不退,終於有說法
《民法總則》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解讀: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彩禮錢,雖然法律中對於「彩禮錢」這部分財產並沒有直接的規定,但是依據民法總則的規定,沒有法律規定時,可以適用當地的習慣,但是有一個限制性條件,就是不可以違背國家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這就是說,如果當地有「離婚退彩禮」的習慣,那麼法律上也會給予支持。
2、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解讀:
根據這條民法總則的規定,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3、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解讀: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由原來的10周歲改為現在的8周歲,意味著從今年10月1日起,8周歲的孩子可以在能力范圍內從事某些簡單的民事活動,但不意味著可以做任何事,譬如要花光家底打賞主播這種情況就要酌情而定了,畢竟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4、虐待孩子的父母要被「替換」
《民法總則》第36條:
監護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安排必要的臨時監護措施,並按照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
(一)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
(二)怠於履行監護職責,或者無法履行監護職責並且拒絕將監護職責部分或者全部委託給他人,導致被監護人處於危困狀態的;
(三)實施嚴重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其他行為的。
本條規定的有關個人和組織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未成年人保護組織、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前款規定的個人和民政部門以外的組織未及時向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的,民政部門應當向人民法院申請。
解讀:
近年來,虐待孩子的事件屢見不鮮,這次民法總則規定,出現上述法條規定的情形,由法院指定新的「父母」。同時也可以給不合格的「父母」改正的機會,如果原來的父母被「解僱」後,確有悔改情形的,經其申請,法院可視情況恢復。但是「悔改權」僅限孩子的親生父母,且是否能恢復,還要看孩子的父母是否確有悔改以及孩子是否接受。
5、個人信息泄露有了保障
《民法總則》第111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需要獲取他人個人信息的,應當依法取得並確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
解讀:
個人信息的泄露,導致了電信詐騙時有發生。這次民法總則明確規定了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用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
6、Q幣等虛擬財產受法律保護
《民法總則》第115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第127條:法律對數據、網路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解讀:
傳統觀念里,Q幣、游戲裝備,都是虛擬的東西,雖然也不乏游戲粉們花RMB充值購買,但仍然不能與RMB等同。但是近年來,不少人出高價尋找游戲升級代練,購買Q幣,讓我們看到游戲裝備這種虛擬的財產也能真的轉換成RMB。這些能換錢的Q幣、游戲裝備到底受不受法律的保護?民法總則告訴我們,這個當然可以有!換句話說,我們有了更大范圍的財產保護法。
7、做好事救人有保障了
《民法總則》第183條: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84條: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解讀:
此前因為做好事反而被誣陷的事不少見,讓人們不禁感嘆「好人難做」。這次《民法總則》給善良的做好事的人們一劑鎮心丸,對見義勇為行為的多個情況進行了明確。
譬如: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
2、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來源找法網:網頁鏈接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願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
8、訴訟時效改為3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解讀:
民事訴訟時效由原來的2年,改為3年。特別是對於債權債務糾紛來說,是個利好的消息。讓更多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保護。
⑦ 民法通則第102條具體內容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二條【榮譽權】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⑧ 民法何條侵犯人身權利
1.生命健康權。《民法通則》第98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
2.姓名權。《民法通則》第99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3.肖像權。《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所謂「以營利為目的」,是指使用他人的肖像來達到自己一定的經濟目的。如未經本人同意,將其照片陳列在照相館的櫥窗內,或用來作廣告、商標等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仲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 139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未經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廣告、商標、裝飾櫥窗等,應當認定為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
4.名譽權。《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
5.榮譽權。公民的榮譽權是指公民在學習、生產。工作、作戰等方面成績顯著而獲得的光榮稱號。《民法通則》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侵害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根據《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必須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如果侵犯公民的名譽權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按刑法有關侮辱罪、誹謗罪、誣陷罪的規定處罰。
6.婚姻自主權。《民法通則》第103條規定:「公民享有婚姻自主權,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⑨ 民法通則第102條第2款
第一百零二條 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
⑩ 民法總則關於相鄰關系的規定
我國《民法總則中》沒有相鄰關系的規定,我國《民法通則》有對於相鄰關系的規定。
《民法通則》對於相鄰關系的相關規定:
第83條「不動產的相鄰各方,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風、採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給相鄰方造成妨礙或者損失的,應當停止侵害、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100條「一方必須在相鄰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應當予以准許;因此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101條「對於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築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所有權人或者使用權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但有條件另開通道的,也可以另開通道。」
第102條「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有過錯的一方造成他方損害的,應當責令其排除妨礙、賠償損失。」
第103條「相鄰一方在自己使用的土地上挖水溝、水池、地窯等或者種植的竹木根枝伸延危及另一方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的,應當分別情況,責令其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賠償損失。」
(10)民法總則102條擴展閱讀:
不動產相鄰關系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相鄰關系發生在兩個以上的不動產相鄰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之間。相鄰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使法人;可以是財產所有人,如集體組織、房屋所有人,也可以是非所有人,如承包經營人、承租人。
第二。相鄰關系的客體一般不是不動產和動產本身,而是由行使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所引起的和鄰人有關的經濟利益或者其他利益,如雜訊影響鄰人休息,對於不動產和動產本身的歸屬並不發生爭議。有的相鄰關系的客體是物,例如,相鄰竹木歸屬關系。
第三,相鄰關系的發生常與不動產的自然條件有關,即兩個以上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的財產應當是相鄰的。如上例承包經營人乙不通過承包經營人甲承包的土地不能到達自己承包的土地。如果甲、乙之間的土地一個在河北,一個在西藏,自然就不可能發生這種通行關系。
所謂「相鄰」,不以不動產的直接相鄰為限。例如甲、乙兩村處於同一條河流的上下游,兩村雖然不直接相鄰,但亦可能因用水、流水、截水與排水關系,而又相鄰關系適用的餘地。
相鄰關系的規則一般應由法律明文規定。但是,由於不動產利用關系的復雜性,法律不可能對所有的相鄰關系都作出明確的規定,因此,《物權法》第85條規定: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