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槍殺
Ⅰ 入室搶劫被槍殺了!犯罪嗎
入室搶劫被殺屬於特殊正當防衛,不會被判刑。根據刑法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Ⅱ 槍殺怎麼判刑
法律分析:槍殺構成故意殺人罪,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Ⅲ 甲和乙同時向丙開槍,殺死了丙,但不能確定是誰的那槍殺死的,甲乙怎麼定罪
甲和乙同時向丙開槍,殺死了丙,但不能確定是誰的那槍殺死的,甲乙應該以故意殺人未遂定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甲乙的行為可以認定為構成犯罪,而收集到的證據無法查明這一槍到底是誰打中的情況屬於關於犯罪是否既遂的認定,而不再屬於是否構成犯罪的認定。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實施終了的未遂犯,造成損害後果的,比照既遂犯輕處20%;未造成損害後果的,比照既遂犯輕處40%。未實施終了的未遂犯,造成損害後果的,比照既遂犯輕處30%;未造成損害後果的,比照既遂犯輕處60%。
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是:
1、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殺人罪客觀上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構成;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
3、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他人死亡的危害後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玩槍走火,過失槍殺跳樓的人應該是什麼罪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此行為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故意殺人罪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以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因緊急避險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的案例極少,通常要避險+立功才可能會不構成犯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第三,直接故意殺人罪的既遂和間接故意殺人罪以被害人死亡為要件,但是,只有查明行為人的危害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才能斷定行為人負罪責。本條對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規定了具體的處罰原則,正是體現了上述對未成年人保護和教育的原則。本條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於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正處於成長過程中,對社會有一定的了解,對事物有一定的辨別能力,對自己的行為和後果有一定的控制力和預見力,但又是有局限性的,人生觀、世界觀和道德觀都在發展過程中,既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這里規定的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是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不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 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Ⅳ 槍殺搶劫犯屬於正當防衛嗎
對搶劫犯擁有無限防衛權,造成對方死亡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你的槍支從哪裡來,違反了槍支管理法和刑法的有關規定,國家機關會追究非法持有槍支的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第一百二十八條【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罪、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罪】違反槍支管理規定,非法持有、私藏槍支、彈葯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備公務用槍的人員,非法出租、出借槍支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依法配置槍支的人員,非法出租、出借槍支,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Ⅵ 槍殺俘虜屬什麼罪
違背了最基本的善待俘虜的國際法公約。公約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
禁止殺害或傷害投降或已退出戰斗的人」
Ⅶ 我國現行的死刑制度還是用槍殺的嗎
是,我國現行死刑的執法方式有槍殺和注射兩種。
槍斃,即用步槍從死刑犯腦後打一槍,行刑時死刑犯採取跪姿,行刑人員(警察,有別於普通警察)用步槍從死刑犯腦後打一槍,如果打偏了,需要執法人補一槍,直至犯人死亡,經過法醫確認,犯人已死,然後屍體就近火化,不通知家屬領回屍體。
注射,這是近來使用較多的死刑執行方法,行刑時犯人被綁在椅子上,由法醫向犯人的手臂靜脈注射葯劑(順序為麻醉劑、肌肉鬆弛劑和心跳阻滯劑),犯人一般在幾分鍾內因心跳停止而死亡。經法醫確認,通知家屬領回屍體,自行火化。
(7)刑法槍殺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三條:
人民法院在交付執行死刑前,應當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派員臨場監督。死刑採用槍決或者注射等方法執行。死刑可以在刑場或者指定的羈押場所內執行。
指揮執行的審判人員,對罪犯應當驗明正身,訊問有無遺言、信札,然後交付執行人員執行死刑。在執行前,如果發現可能有錯誤,應當暫停執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
執行死刑應當公布,不應示眾。執行死刑後,在場書記員應當寫成筆錄。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執行死刑情況報告最高人民法院。
執行死刑後,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家屬。
死刑的執行,還應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執行死刑前,罪犯提出會見其近親屬或者其近親屬提出會見罪犯申請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
第二,對死刑犯的遊街示眾問題。在司法實踐中,有些地方受舊習慣的影響,為製造聲勢,增強法律的威懾效果,將死刑犯插上寫有姓名和罪狀的標簽,拉到繁華地區遊街示眾。
這種做法是對罪犯人格的侮辱,違反法律關於執行死刑不應示眾的規定。而且,這樣做容易對外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曾多次聯合發出通知,嚴禁對死刑犯遊街示眾,以體現文明執法。
第三,對外國人執行死刑後,通知外國駐華使、領館的程序和時限,應嚴格依照有關規定辦理。
我國的死刑除死刑立即執行外,還包括死刑緩期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是指被判處死刑的罪犯,不是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給予兩年的緩期,這就是刑法中所稱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
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2年期滿後,減為無期;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現,2年期滿後,減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執行死刑。
Ⅷ 行刑式槍殺是什麼意思
行刑式槍決是指槍決被判處死刑的囚犯,槍殺刑法是在槍支出現之後才出現的。囚犯跪在地上,武警從背後將其擊斃。
發生重大犯罪,危害國家刑法都有可能會執行槍斃。在我國的法律中,行刑式槍決仍存在於大多數省份,如重大犯罪、極端殘忍手段、極端惡劣社會影響等,如謀殺、勒索、綁架、搶劫、強奸、販毒等危害國家刑法的行為都可以通過行刑式槍決處理。
(8)刑法槍殺擴展閱讀:
行刑式槍殺執行方式:
1、犯人要背對行刑者跪下,行刑者向罪犯頭部或後心開槍射擊將其擊斃。
2、犯人面對行刑者站立,行刑者向罪犯前胸射擊將其擊斃。
3、如果犯人當時未死亡,要向其要害部位補槍將其擊斃。
Ⅸ 張三正在持槍掃射多名路人,李四用非法槍支將其擊斃,請問李四該怎麼判
這種情景,在我國是難以出現的,在允許私人持有槍支的國家可能會出現。從提問標題來看,「張三正在持槍掃射多名路人」是屬於以危險方式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李四用非法槍支將其擊斃」屬於正當防衛行為。李四對於張三的死,不承擔刑事責任。李四非法持有槍支的行為,還要他為何非法持有?是什麼狀態下使用的?僅憑一句情況介紹是難以定性的!我們就來推測性地分析一下。
結束語:
綜上,李四使用非法持有的槍支,擊斃了正在槍殺路人的張三,阻止了張三的犯罪行為,保護了更多的無辜群眾,屬於正當防衛,擊斃張三的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因保護群眾有重大立功表現,他非法持有槍支的行為,構成非法持有槍支罪,可能會免於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