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改革論文

司法改革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4-30 17:10:57

『壹』 誠求法律本科8000字論文 論題是「論公民的法律意識」 十分感謝!!!!

論公民的法律意識

1.公民法律意識的涵義及作用
1.1 公民法律意識的涵義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法律現象的一部分,泛指人們關於法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可以從多個角度做不同層次的劃分而加以理解。人們的法律意識是相對比較穩定的,具有一定的延續性,在法的演進的過程中起著傳承的作用,但法律意識可能先於法律制度而存在, 也可能滯後於法律制度的發展。
1.2 公民法律意識的作用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是公民作為「現代化的人」所必須具備的素養, 是推行法治理念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可靠支撐。因此, 必須正確認識公民法律意識的重要作用,注重塑造和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
(1)公民的法律意識為國家的立法工作提供精神指導:「觀念是制度的靈魂, 是法律得以產生和正常運轉的指導思想和精神動力」。立法者進行立法活動, 往往根據的就是自己的法律意識,並會自覺不自覺地受該種意識左右。立法者的法律意識水平與狀況對立法的指導作用十分突出。
(2)公民的法律意識為正確適用法律提供重要保證:司法、執法人員在辦案中, 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對法律做出歪曲理解,甚至用個人意志代替法律,那麼勢必會造成冤假錯案。因此, 司法、執法人員也要具備較高的法律意識。
(3)公民的法律意識是公民守法的思想基礎
公民具有較強的法律意識,才能提高守法的自覺性,包括積極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權利,正確履行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責任和義務。因此, 法律意識是守法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條件, 是守法品質的關鍵。
2.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現狀及成因
2.1 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目前,隨著我國法律知識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與新時代法治建設的需要還有很大的差距,且由於法律意識本身發展所具有地復雜性、多樣性, 現只對目前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現狀作一個大致的歸納:教育不到位, 法律知識欠缺;法律觀念、權利意識淡漠;公民法律意識層次不高。
2.2 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現狀的成因
(1)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不完善:現代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法律產生於商品經濟,而我國一直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 窒息了法律的生機。尤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剛起步,商品經濟還不是很發達,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 採取的是跨越時空的自上而下的變革方式, 存在者先天的不足。與其相適應的物質和心理准備,尚不充分,從而導致人們尚未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倫理、人文思想、思想觀念,特別是法律意識,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過程, 不能一蹴而就。
(2)傳統文化的影響:作為一種歷史文化力量,傳統具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存在於普通民眾的意識、心理、習慣, 行為方式及生活過程中。法律文化傳統則是從過去沿襲傳承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的某種法律精神和文化。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主體的法律實踐和法律行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還有許多糟粕成分沉澱於人們的法律觀念當中。
(3)法律制度不完善,對生活調控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近二十幾年來, 我國已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規, 使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得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為建設法治國家初步奠定了基礎。但隨著社會生活的復雜化、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完善表明我國法律體系和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在某些領域特別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權利保障方面無法可依或惡法難依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門法律缺乏基本法或程序法,缺乏憲法配套法律法規。各部門法的規定不盡完善, 部門法之間不協調的情況突出。特別是在「有法可依」的情況下,法律制度在貫徹和落實時,由於種種原因又遇到重重阻礙, 難以保證法的實效性。
3.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和提高
(1)大力發展商品經濟、市場經濟,培育法治的根基和土壤:市場經濟在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中,對法律規則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法律確認和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糾紛,同時市場主體對權利的意識覺醒和主張,都為公民法律意識的成長和培養准備了土壤。這充分說明了經濟發展對培養公民現代意識的重要性。沒有高度的市場經濟的發展, 就不可能推毀小生產方式及傳統法律思想對公民意識的消極影響, 更不可期望社會正義制度化。
(2)推進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特別是要發展和擴大基層民主:首先, 在國家制度安排上的權力結構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應是分工制約的關系,以防止權力的濫用,制止各種破壞民主政治的行為。其次, 要發展和擴大基層民, 要發展和擴大公民的知情、參與、監督權, 讓公民參與法律的制定和實施。要健全基層自治組織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保證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只有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 才能推動法治建設,才能增強公眾的法律意識和提高他們的法律技能。
(3)加強法制及相關制度建設,樹立起法律的權威:近年來,盡管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數量不斷增加,為我國法律生活的協調和法治國家的建設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但仍需不斷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各個領域中的立法工作,使法律法規更加嚴密化系統化,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其次要加強對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行政,提高執法水平,確保法律的嚴格實施,消除以法治百姓的傳統觀念。最後,需進一步推進司法改革,改革司法機關的工作機制和人財物的管理機制,建設一隻業務精通、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通過這些良好的法治運行環境,樹立起法律真正的權威。
(4) 強化依法治國的法律宣傳、教育機制:實踐表明,這一法律啟蒙運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應該改變普法教育現存的運動化形式和隨意的低效果性,拓展法制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完善法制教育制度,實現法制教育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同時應變傳統法學教育、精英教育為大眾教育和終身教育,不斷探索新的法制宣傳教育方式方法 藉助各種媒體和生動的形式將法律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加快法律的社會化步伐,以法律觀念的先行帶動法律行為,以此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養。

參考文獻:
[1] 沈宗靈主編.法學基礎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 年版,第261.
[2]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第465 頁.
[3] 嚴存生.略論法制觀念的現代化[A].法制現代化研究[C].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版.

『貳』 如何把握好黨的領導和法治建設的關系,法理學論文

可以去各大高校的法學院看看畢業論文選題。另外還有部分一,《法學基礎理論》論文選題論法律解釋的功能試論法的正義性有法不依的原因及其對策試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機制及其對策論影響我國司法獨立的因素及其對策程序法治的價值及其實現中國固有法文化的特點及其現代化試論法的規范作用中國法律現代化及其意義論法治國家的模式及其實現二,《憲法》論文選題簡論我國公民權利和義務一致性從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發展看法制的完善論選舉權民主政治的價值及其實現論我國憲法中的司法制度及特色我國選舉的民主程序三,《行政法》論文選題依法行政與市場經濟論依法行政的實現途徑論行政相對人論抽象行政行為的司法監督論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制度的模式選擇論行政處罰的"一事不再罰"的原則論行政處罰中的聽證制度論行政合同的可訴性論行政許可制度及其完善論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五,《行政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行政訴訟價值及其結構論行政公訴制度論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立法完善抽象行政行為可訴性研究論我國行政訴訟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對行政訴訟庭審若干問題的探討論行政機關敗訴原因及其可訴性論行政訴訟第三人論行政訴訟的證據規則六,《刑法》論文選題試論罪刑法定主義與刑罪罰個別化的關系論罪刑相適應原則的貫徹問題論犯罪構成的內部結構主觀要件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及認定論共同犯罪的類型及刑罰規定論集團犯罪安樂死的刑法思考金融犯罪及其刑事對策環境犯罪及其刑事責任關於知識產權的幾種犯罪論家庭暴力犯罪玩忽職守犯罪之定罪限合同詐騙罪主觀故意探析七,《刑訴法》論文選題論證據的審查判斷法人犯罪的刑事訴訟初探論刑事訴訟與人權保護關於死刑復核程度的思考論刑事訴訟價值不起訴制度研究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淺談對電子證據的幾點看法我國設立少年法院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論律師的職業道德律師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研究論律師的權利律師法庭辯論技巧探討八,《民法》論文選題論精神損害的物質賠償論誠實信用原則論失蹤人財產的代替論抵押權的實現淺論無效保證合同中民事責任顯失公平制度的運用及現有規定的弊端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及其處理醫療糾紛的特有原則論權利質權論表見代理制度論取得時效制度論締約過失責任論合同的法定解除論善意取得制度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論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九,《民事訴訟法》論文選題論處分原則論管轄異議制度論合格當事人的確定論民事訴訟制度民事復議制度研究十,《經濟法》,《國際經濟法》等論文選題論國有獨資公司涉外債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仲裁決的域外執行論稅收管轄沖突論涉外物權的法律適用原則論涉外婚姻關系的法律適用原則論股份合作企業的法律性質論金融鑒管法律制度的完善WTO反傾銷規則與中國反傾銷規則的比較論寄售貨物的所有權及風險轉移中外獨立董事制度的比較研究論保險代理人制度論保險合同的變更十一,《婚姻法》論文選題論無效婚姻論親權夫妻財產制論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我國婚姻法的倫理性十二,《知識產權法》論文選題簡析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及法律特徵我國計算機軟體保護的立法與展望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網路作品的版權保護十三,《勞動法》論文選題論勞動爭議的處理勞動保護的必要性及措施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意義及對策其他選題個人儲蓄存款實名制的法律問題信用證詐騙及其防範稅收滯納金探析還有另外的一個學院是這樣的1、系統論在法學研究中的運用。2、評析資產階級法的自由、平等原則。3、論法律權利和義務4、論依法事5、論綜合治理6、論社會主義法律關系7、論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監督8、論我國的司法原則9、法與人權10、法與自由11、法與平等12、法與秩序13、法律移植初探14、法與道德15、立法與正義16、司法中的正義問題17、法與利益18、法與廉政建設19、法律淵源論20、論立法體制的完善21、法學的基本范疇研究22、論「特權」及其限制23、法與宗教、法的神聖性問題24、法律制裁的目的思考25、違法的根本原因26、當代中國的治吏問題27、法治與中國現代化28、論立法監督體制的完善29、論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30、論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31、論法律至上32、中西方法理學研究方法之比較33、論法的時代精神34、論立法的合憲性原則35、論立法的民主性原則36、法律與規律37、論司法獨立38、論檢察職能與檢察改革39、法的定義的比較研究40、論自由思想的起源和發展41、中國法治之道路初探42、人權的司法保障43、論對執政黨的法律監督44、論我國法律平等的理論與實踐45、我國法院錯案追究制度的實施狀況46、論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為原則47、論權利與財產的一般關系48、論刑事法律關系49、論經濟法律關系50、論行政法律關系51、試論法律信仰的培養52、論對權力的監督53、法與其它規范的關系54國際關系與法的發展55、法律程序的意義56、法律機制初探57、法治的路徑58、法的性質59、科技革命對法的促進作用60、法律解釋方法研究61、法律解釋原理研究62、論法律原則63、論法的效力與法的實效64、論法的制度功能65、論司法公正與新聞自由66、制度創新與法制建設67、判例法在中國的創立與發展研究68、法的外延研究69、政黨機構在中國的法律性質及其改革70、權力與權利關系研究71、司法改革問題研究72、中國法制建設的前景與道路73、中國法制建設的歷史教訓74、發達國家法治建設經驗研究75、法的效率價值研究76、糾紛的解決原理77、法制運行規律研究78、論中國農民的法律地位79、農村法律問題研究80、論權力81、論權利行使的原則82、兩大法系的比較及其中國法治建設的借鑒意義83、論法與政治文明84、論法之真善美85、法與藝術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1.論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2.試論特別權力關系3.對行政法淵源的思考4.論依法行政原則5.論行政合理性原則6.論責任行政原則7.論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則8.論行政法上的信賴保護原則9.對我國行政主體理論的反思10.論行政主體的法律地位11.論行政職權與行政職責的關系12.公務員公務行為與個人行為區分標准探討13.論行政法原則與行政法規則的關系14.論行政相對人在依法行政中的地位和作用15.論公務員救濟制度的完善16.論對行政相對人權利的保障17.論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關系18.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權利及其保障19.關於行政法性質的思考20.論行政法的理論基礎21.論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22.論行政授權23.論行政委託24.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程序控制25.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司法控制26.論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法律控制27.論行政自由裁量權膨脹條件下的「合理性原則」。28.試論行政相對人的程序抗辯權29.試論抽象行政行為的法律責任30.論對行政立法的控制31.論行政立法中的法律保留與法律優位原則32.論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分標准33.論行政行為的成立與生效34.論行政行為的公定力35.論無效行政行為及其法律後果36.論無效行政行為與可撤銷行政行為的關系37.論合法行政行為的認定標准38.對行政行為概念及其特徵的認識39.論行政事實行為及其法律控制40.准行政行為探討41.論行政處罰的設定權42.論行政處罰中的「一事不再罰」原則43.論行政處罰中的「罰繳分離」制度44.論行政處罰中的「職能分離」制度45.論行政處罰權的相對集中46.論行政處罰的聽證程序47.論行政處分及其法律救濟48.論行政處分程序的完善49.論《行政處罰法》對公民權益的保護50.論行政法上的應急性原則51.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模式52.論行政強制措施及其法律控制53.論行政強制執行的性質54.論行政徵收與徵用的關系55.論行政徵收及其法律控制56.論徵收、徵用與公民財產權的保護57.論行政徵用補償制度58.政府采購中的政府角色分析59.論當代行政法的發展特點60.論行政國家與行政權的控制61.論行政權與公民權利的關系62.對行政法理論基礎的認知63.論行政濫用職權及其法律控制64.論行政越權65.論行政不作為及其法律控制66.論行政不作為引起的賠償責任67.論行政許可的性質68.論行政許可的基本原則及其適用69.論《行政許可法》對行政立法的影響70.論《行政許可法》對建設法治政府的作用71.論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72.論行政許可的聽證程序73.論行政許可的法律責任74.論行政許可范圍的設定75.論行政許可中的監督檢查原則76.論行政合同與民事合同的區分77.論行政指導及其法律控制78.論對行政合同的司法審查79.論行政合同的性質80.論行政即時強制81.論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與主要制度82.論行政程序立法的目標模式定位83.論行政法治與行政程序84.論正當行政程序原則85.論行政相對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參與權86.論行政公開原則87.論行政立法中的公民參與88.論行政執法中的公民參與89.論行政聽證筆錄的法律效力90.論行政程序的價值與功能91.論行政程序違法的法律責任92.論對行政裁決行為的司法審查93.論行政給付及其法律救濟94.論公共行政與國家行政的關系95.論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關系96.對行政復議受案范圍的認識97.論我國行政復議管轄體制的缺陷及其完善98.論行政復議的性質與功能99.論行政復議中的舉證責任100.完善行政復議決定種類的構想101.行政復議「司法化」探討102.論行政訴訟中的「合法性審查」原則103.對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認識104.擴大行政訴訟受案范圍思考105.論行政訴訟的原告資格106.論行政訴訟的第三人107.論行政訴訟的被告108.論行政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擔109.論行政訴訟中被告的舉證責任110.論行政訴訟中原告的舉證責任111.對行政訴訟中不停止執行原則的評析112.論行政訴訟中的法律適用113.論行政公益訴訟114.論行政訴訟判決種類的完善115.論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116.擴大行政賠償范圍的構想117.論行政賠償標準的完善118.論行政追償119.論行政補償制度120.論國家賠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121.論電子政務及其法律規制122.論經濟全球化與政府職能的轉變123.論網路時代行政法的發展124.論經濟全球化對行政法的影響125.論檢察機關對行政訴訟的監督126.完善我國公務員制度的幾點思考127.論公務員考試錄用制度的完善128.論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刑法學論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原則或罪刑適應原則或平等原則)論犯罪概念論罪與非罪的界線論我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論犯罪構成理論論犯罪客體的幾個問題論犯罪結果(或危害結果)論行為對象論刑法中的因果關系論單位犯罪論刑法中的不作為論犯罪的故意試論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理論依據試論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論正當防衛論犯罪預備論犯罪未遂論犯罪中止論共同犯罪論牽連犯的幾個問題數罪並罰的幾個問題論死刑論罰金刑論緩刑論自首累犯的幾個問題論罪名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幾個問題論交通肇事罪論走私罪論洗錢罪論有組織犯罪論假冒商標犯罪論重婚罪論挪用公款罪論破壞生產經營罪論故意殺人罪與故意傷害罪的界線論強奸罪39「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論誣告陷害罪論偽證罪論搶劫罪關於詐騙罪的幾個問題貪污罪的幾個問題論合同詐騙罪論保險詐騙罪論受賄罪論濫用職權罪論玩忽職守罪論侵佔罪論刑法對我國多種經濟成份的保護市場經濟與刑法的適用論刑法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市場經濟與刑法觀念的變更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犯罪與對策論刑事責任能力論定罪論刑事責任論量刑情節論「死緩」制度論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論證券犯罪論毒品犯罪論轉化犯論淫穢物品的犯罪論刑法的時空效力持有型犯罪之研究婚內強奸的刑法分析環境犯罪研究論洗錢罪四、犯罪學犯罪概念的犯罪學分析犯罪學實證主義學派的基本觀點評價我國現階段犯罪現象的規律與特點犯罪學在我國的歷史發展與現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防治對策暴力犯罪的特點、原因與防治對策金融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貪污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賄賂犯罪的原因、特點與預防女性犯罪的原因與防治對策流動人口犯罪的特點與控制農村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城市犯罪的特點與控制強制性環境對犯罪人人格特徵的影響智力、氣質與犯罪的關系情景因素在犯罪行為生成過程中的作用生物因素與犯罪的關系需要結構與犯罪的關系犯罪的犯罪學分類犯罪人的犯罪學分類犯罪統計的價值評斷犯罪數(隱親)存在的原因與對策社會反應與犯罪的關系刑罰的預防犯罪價值預防犯罪的模式探討刑事政策在犯罪過程中的作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內容與定義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五、憲法學論憲法概念「憲法為根本法」命題之辨析論憲法與憲政的聯系與區別論憲法至上與法治論憲法的基本精神我國憲法關系初探論憲法關系的特點論基本人權原則權力制約的形態及其比較論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論憲法解釋的功能憲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憲法序言法律效力問題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憲法功能的再認識社會轉型與憲法變遷試論我國現行憲法的基本原則試論我國憲法監督體制我國憲法修改的歷程及評價憲法修改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我國憲法修改的模式分析論憲法信仰論憲法權威憲法慣例的生成及特點論憲法性法律當代違憲審查制度的特點我國違憲審查制度的模式選擇論憲法監督體制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憲法監督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憲法訴訟制度的價值及功能論我國憲法訴訟制度的建立論憲法與公共權力WTO下的憲政建設近代中國的憲政文化述評憲法與國際人權公約關系研究論憲法的國際化論人民代表大會制的特徵論人民代表大會制是實現人民民主的基本形式選舉權平等性的理論與實踐論選舉制度的基本功能論我國選舉制度的完善公民投票問題研究憲政語境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完善問題研究代議制度比較研究試論專職代表制論人大代表的身份論人民代表素質論人大會議制度的完善論人大代表的質詢權及其完善人大會期制度完善問題研究論選民和選舉單位對人大代表的監督選舉制度之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試論美國的選舉制度地方人大黨委會在憲法監督中的作用初探試論統一戰線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試論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人民政協地位探究論人民政協的性質試論民主黨派參政制度試論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關系試析我國地方立法中的問題公民權利與社會安定的關系初探試論民族區域地方自治機關的建設論民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效力論憲法中的權利與權力結構體系論我國行政區劃的改革及完善論我國的地方制度論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質及其優越性論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的性質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論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特點論中央和地方關系對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評價與展望論基層民主自治試論經濟制度在憲法中的地位論公民論公民意識論公民權與人權論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民權利的發展論遷徒自由論公民基本權利的立法保障憲法基本權利效力問題研究論憲法基本權利的功能憲法基本權利對第三人效力問題研究社會轉型與公民基本權利的發展我國憲法基本權利體系與國際人權公約接軌問題研究選舉制度與政治文明比較各國環境權的憲法規定論知識產權保護的憲法依據公民財產權研究論公民的被選舉權互聯網時代的言論自由論新聞自由的界限論我國憲法公民基本權利體系的完善死刑的存廢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安樂死與公民生命權的保障「人權」入憲的意義及思考立法平等與平等權的實現平等權的保障與差別待遇論言論自由試析公民結社自由的立法勞動教養制度與公民人身自由權的保障論公民就業平等權的保障憲法視域中的「三農」問題論城鄉公民權利的平等保護試析公民基本權利立法的價值取向我國公民基本權利限制問題研究論公民基本義務的性質及功能論勞動基本權利的構成論生存權的保障信息安全立法與公民知情權保障的協調論我國國家賠償制度的完善試論我國國家賠償責任的構成國家求償權初探國家賠償與國家補償的關系論社會保障權產生的背景論公民控告、檢舉、申訴權的制度化保障我國關於公民出版自由立法的現狀及發展趨勢論公民的知情權論表達自由的特徵刑事訴訟原則憲法化問題研究論公民私有財產權的憲法保障論我國公民權利的救濟制度及其完善論公民基本權利的沖突與協調正當法律程序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問題研究論司法權的性質與配置論我國的國家元首制度公民受教育權問題研究論環境權論宗教信仰自由憲法視角的司法改革問題研究論司法獨立論人大監督權的理論基礎「個案監督」的是與非論人大對政府財政的監督論地方人大的立法權論中央對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解釋權論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民族立法權我國人民法院的設置及其改革問題研究論檢察權的性質及功能緊急狀態的立法研究論緊急狀態時期的公民權利保護試論我國行政訴訟的憲法依據論總理負責制論公職人員名譽權與公民監督權的沖突與協調法治政府的標准公眾參與與民主政治六、中國法制史論神判、天罰觀念的社會歷史基礎中國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徵論馬錫五審判方式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中國傳統試論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法制中的「社會本位」原則論北洋政府時期法制中的封建性試論《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的資產階級法治原則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的民事規范體系模式的創新試論《大清民律草案》中對中國傳統民法的繼承論《大清新刑律》對中國傳統刑律的創新論外國列強的在華治外法權論清朝法律對資本主義萌芽的抑制從唐律的內容看中國法律儒家化的完成(一準乎禮而得古今之乎)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進步性試論太平天國法制的封建性論明代法制中的「重典治國」精神試論宋代司法審判制度的創新試論元朝法律對唐宋法律的反動試論《開皇律》在中國法制史上的歷史地位論漢朝的春秋決獄論秦代法律制度對西周法制的創新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刑法在中國古代刑法史上的歷史地位。論儒家法思想的現代價值試論漢朝的刑法改革及其歷史意義試論春秋時期的成文法運動試比較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獄中國當代檢察制度之異同試比較中國古代官僚制度與近代公務員制度之異同試比較新民主主義法制與南京國民政府法制的主要區別論孫中山法律思想中的「中西合璧」特徵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土地法從漢朝刑法原則和制度看法律的儒家化試論中國古代工商經濟法制的主要特徵論儒家法律思想與現代法治思想的沖突司法獨立原則與中國法律近代化論中國古代民法的的基本特徵論南京國民政府的檢察制度試論大陸法系對清末和民國法制的影響試論明代婚姻和繼承製度的變化試論唐宋到明清三法司職權的變化及其意義論中國傳統的法律教育七、外國法律史西方自然法思想源流論中西法律起源的比較希臘、羅馬憲政研究羅馬私法的精神中世紀法律思想研究中世紀教會法研究中世紀西歐法律二元化的影響古東方法特點研究伊斯蘭法律傳統研究法律移植與法制變遷的歷史實踐與理論歐陸法律傳統解析法國民法典與法蘭西民族文化德國民法典對世界法制的貢獻法德民法典比較普通法精神與英吉利民族文化英國土地法研究英美判例法研究英美憲政制度研究英美司法獨立制度研究英美陪審制度研究英美律師制度研究英美合同法與對價制度研究英美信託財產制研究英美侵權制度研究英美刑罰制度研究英美法制現代化比較研究近代西方法制思想研究盧梭與孟德斯鳩法律思想比較研究邊沁功利主義法律思想研究歷史法學派的思想貢獻刑事古典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人類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刑事社會學派刑法思想研究兩大法系陪審制比較研究西方監獄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檢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警察制度比較研究西方法院與法官制度西方庭審模式研究新自然法學思想評析社會學法學思想研究新分析法學思想研究經濟分析法學對現代西方法制的貢獻八、民事訴訟法學關於民事訴訟法學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關於民事訴訟若干基本問題研究關於網上名聲訴訟方式的可能性探討論民事訴訟的基本模式及其理論基礎論我國民事審判制度的變革論我國市場經濟下的民事訴訟關於我國民事訴訟立法若干問題的探討我國海峽兩岸民事訴訟程序比較一國兩制下的民事訴訟特點論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論民事訴訟上的法律事實論訴權論訴訴訟標的及其識別標准研究論訴的成立要件論反訴制度論處分原則論當事人雙方訴訟權利平等原則論辯論原則論法院調解原則論檢察機關對民事審判的法律監督合議制度研究迴避制度研究公開審判制度探討我國民事案件審級制度研究民事訴訟案件主管問題研究民事訴訟管轄制度研究論民事訴訟當事人的若干問題共同訴訟研究論第三人論代表人訴訟制度論訴訟代理制度論證據論我國民事訴訟證據制度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舉證責任免除問題研究證據的理論劃分標准研究證據保全問題探討關於強制措施若干問題探討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制度論財產保全論先予執行制度訴訟費用問題研究若干不同類型案件審判程序問題研究第一審程序研究普通程序研究簡易程序研究論起訴第二審程序若干問題探討論上訴關於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研究論特別程序督促程序研究(或完善)公示催告程序研究(或完善)論破產程序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執行難及其對象之我見論民事訴訟中的國際司法協助論民事訴訟中的區際司法協助論民事糾紛的地域特點論民事糾紛的時代特點論民事糾紛的人群特點論促裁製度的若干問題論人民調解國際民事訴訟的基本原理探討公證在民事訴訟中的意義及作用問題研究九、刑事訴訟法學論刑事訴訟主體試論刑事訴訟中的價值目的構造等若干基本理論論無罪推定論刑事辯護制度的完善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的權利及其保障措施及其保障如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試論檢察機關對刑事案件的法律監督試論刑事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地位刑事強制措施的適用及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若干理論問題探討刑事證據制度若干理論問題探討試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諸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論刑事訴訟中的證明責任試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與辯解試論被害人陳述論證人證言間接證據及其運用海峽兩岸刑事訴訟程序比較研究論刑事審判方式的改革及完善論刑事自訴案件論上訴不加刑原則試論涉外刑事訴訟的特點死刑復核程序的改革與完善試檢察機關的抗訴論刑事申訴制度論刑事代理制度關於刑事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研究關於刑事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研究論刑事證據的法律性論我國公訴制度的完善論我國證據立法模式的選擇論審判公開原則刑事二審程序的若干問題我國審前程序的立法完善十、國際法論國際法與國際關系論國際法與國際政治國際法方法論國際法價值論國際法認識論6.論國際法的效力7.論國際法由弱變強的趨勢8.論國際法的法律基礎與社會基礎9.論國際法的法律性10.論國際法的淵源11.論《國際法院規約》第38條12.論國際習慣和條約的動靜態關系13.評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的理論與實踐14.論條約與中國國內法的關系15.論國際法與國家主權的保障

『叄』 急求"如何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論文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必須要落實到實處。中央要真正了解基層的實際,就必須深入基層去了解。了解基層的疾苦困難。

『肆』 圍繞「司法統計改革與發展」寫一篇論文,題目是《司法統計基礎理論研究》,時間要快啊!跪求!!!!

您好,對於論文,我建議你法律敎育網的法律論文欄目中下載,我當初的畢業設計就是在哪裡找到的資料。

『伍』 淺析司法體制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的關系

依法行政就是來要求各級政府及源其工作人員嚴格依法行使其權力,依法處理國家各種事務。它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
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嚴格執法。總之,依法治國要求各級國家機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陸』 海南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取得了較多的科研成果,承擔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中國仲裁製度研究》、《中國司法改革理論與防止司法腐敗的對策研究》和教育部研究項目《中國司法改革研究》、《司法獨立研究》,出版了《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國際反貪污的理論與實踐》(部分)、《行政訴訟導論》、《中國行政訴訟法原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導論》、《廉政學》、《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基層司法工作理論與實務》、《刑事訴訟原理與改革》、《日本民法概論》、《中日擔保法律制度比較》、《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研究》、《監督政府的理論與實踐》、《論犯罪觀》等四十多部著作。同時,訴訟法學科的譚兵教授和譚世貴教授還受司法部原法學教育司聘請,分別主編了全國統編法學教材《民事訴訟法學》和《律師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副主編)、《證據法學》(副主編)。目前,學院的教師正承擔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學院教師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現代法學》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百多篇,有3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王峻岩教授與譚兵教授撰寫的《論鄧小平關於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思想和偉大實踐》一文,1996年9月曾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五屆入選作品獎,是當年全國高校中獲此獎項的兩篇論文之一和當年海南省獲此獎項的唯一論文;譚世貴教授主編的《中國司法改革研究》一書和撰寫的論文《論司法獨立》分別榮獲第四屆、第三屆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撰寫的論文《中國司法機構改革研究》獲全國司法改革優秀論文一等獎。

『柒』 刑事司法環境的相關調研論文有嗎!

出《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近日獲息,最高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檢察院要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出司法救助的新舉措。上述事實充分證明,中國政府歷來重視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也預示著司法救濟理論大有發展前景。

2、適應懲治司法腐敗、推進司法改革的實際需要。

腐敗現象已經滲透到司法領域,司法權未能得到有效監督、內部人事權管理混亂、政法幹部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司法三權的設置不盡合理等問題的客觀存在,是產生司法腐敗的重要原因。先賢早有預言,不受約制的權力不是倒向專制,就是倒向腐敗,唯以權制權才是硬道理。按照權力均衡理論,當某一方的權力過分強大的時候,不妨適當提高權力相對方的權利,使之趨於均衡,它符合現代法治理論提出「以權利約制權力」的論斷;或者為權力設立專職「看門人」,實施有效的權力監督。均衡論的觀點正是司法救濟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辯護律師被無理地驅逐出法庭、行政訴訟原告在開庭前後遭到被告人拘捕、法官違背自願原則強行調解,等等。在這些司法現象的背後,相伴隨的往往就是司法腐敗。以司法救濟理論指導司法改革,首要的一條就是要在政法幹警的頭腦中正確樹立為弱者仗義執法的思想。只有消除政法隊伍中的一部分敗類,把好進人關與用人關,理順公安司法機關之間的權義關系及監督機制,提高訴訟參與人的具體訴權,加大司法辦案的透明度,才能真正把司法改革引向深入。「6」

3、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濟制度是貫徹我國憲法規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和社會主義社會形態的必然要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出自亞里士多德的名言:「穩定的國家是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為基礎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當今世界各國公認的法律原則。人類最早的平等觀念產生於古希臘,公元前6世紀梭倫曾說:「制訂法律,無貴無賤,一視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公元前5世紀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在《雅典陣亡將士國葬典禮上的演說》中,第一次提出了「解決私人爭執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口號,並論述了雅典民主制與法律的關系:「這種民主制的特點在於政權是在公民手中,每個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私人生活中是自由而寬恕的,但在公共事務中則遵守法律」。在當代,平等觀主要是基於分配正義而主張的事實平等,亦即主張基於基本人權同等之上的存在合理差別的平等。平等的實質是基於政治結構與社會制度之上的權利與義務的分配問題,在公法上則體現為國家權力對社會資源再分配的干預問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從憲法誕生那天起,就成為憲法的靈魂,深入人心。憲法平等權原則,即公民在法律面前要一視同仁地受到平等對待,不分性別、種族、職務、職業、社會出身、宗教信仰、財產狀況,都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不允許有任何不受法律約束的特殊公民,不允許有任何凌駕法律之上的特權。憲法平等權所蘊涵的法制理念深邃、高遠。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精神得以光照民眾,正是人民法院以「公正與效率」為主題進行的各項司法審判活動。憲法的平等權基本精神在我國刑事、民事、行政三大審判體系中,得到充分體現,並通過確保程序公正得以全面實施。對弱勢群體實行司法救助,減、免、緩交訴訟費用,使孤老殘幼平等行使訴權成為可能。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向社會鄭重承諾:讓那些合法權益受到侵犯但因經濟困難交不起訴訟費的群眾,打得起官司;要讓那些確有冤情但正義難以伸張的群眾,打得贏官司。「7」

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介紹,目前,人民法院的司法救助有訴前救助和訴訟中救助。已經有部分法院在探索建立訴訟終結後的司法救助,比如建立執行救助基金,對部分申請執行人進行經濟救助或救急資助等。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指出,「如果沒有對困難群眾、困難群體特殊的制度保護,法庭就容易變成訴訟技巧的競技場,強者和弱者在形式正義面前會很難獲得實質正義的平衡,這絕對有違我們的初衷,我們要提倡更耐心一點地傾聽弱勢一方的聲音。」

4、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濟制度與司法和諧密不可分。

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時提出,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彰顯司法人文關懷。其中,「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成為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指出,「如果沒有對困難群眾、困難群體特殊的制度保護,法庭就容易變成訴訟技巧的競技場,強者和弱者在形式正義面前會很難獲得實質正義的平衡,這絕對有違我們的初衷」。

與此對應的是,在1月6日的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上,肖揚曾首次提出「司法和諧」理念,並要求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努力創建和諧的訴訟秩序,著力維護和諧的司法環境。顯而易見,這種司法和諧,並不只適用於民事司法,同樣也適用於刑事司法。在筆者看來,「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的提出,正是對這樣一種司法理念的具體彰顯和生動詮釋。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在刑事司法實踐過程中,由於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闕如,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到的人身、財產損失,要想得到補償,途徑一般只能是: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犯罪人來進行賠償。而這樣一種賠償途徑的缺陷無疑十分明顯:其一,如果刑事案件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偵破,無法確定犯罪人,那麼受害人則難以落實具體的索賠對象;其二,即使案件破獲、犯罪人被確定,如果犯罪人缺乏足夠的賠償能力,「附帶民事訴訟」也會因無法得到執行而成為一紙「法律白條」。比如「邱興華案」,就是這方面一個典型的案例——由於邱興華家庭貧寒,根本沒有賠償能力,11個被害家庭不得不在人身傷害後再次陷入極大的經濟困頓之中。這種情況下,顯然只有通過國家、政府出面建立專門的救助制度,給予刑事受害人必要和適當的補償,才能最大程度上救濟他們的生活困境和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從而最大程度上維護基於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諧。

「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從更深層次上,所預示的實際上也是國家在司法、法治責任承擔上的和諧。為什麼明明是犯罪人造成的受害人損失,卻需要國家進行補償?顯然,在這里,並不僅僅是因為國家對受害人具有一種抽象的人道救護責任,而根本在於,這是一種國家必須承擔、責無旁貸的司法、法治責任——毫無疑問,從法治角度看,維護社會治安、預防和打擊犯罪,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財產權利不受非法侵害,任何時候都是國家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因此,如果公民因犯罪而受到各種非法傷害,就不能只看做是具體犯罪人的過錯,在很大程度上也應視為國家的過失,即國家未能充分履行自己有效保護公民的法治責任。這種背景下,一旦找不到犯罪人或者犯罪人無法進行賠償,國家出面予以補償,為受害人的損失承擔起責任,自然就成為司法、法治和諧的必然之義。

只有通過國家、政府出面建立專門的救助制度,給予刑事受害人必要和適當的補償,才能最大程度上救濟他們的生活困境和保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從而最大程度上維護基於利益平衡的司法和諧。「8」

三、如何完善我國的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濟制度

據統計,我國近八成的刑事賠償難以兌現,多數受害人的家庭因此陷入了人財兩空的艱難境地。對於受害人而言,因被告人的行為導致疾病、殘障甚至失去親人,經濟上又得不到補償,生產和生活上往往陷入困境,這無異於對他們的第二次傷害。 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曾對近5年來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執行情況作過調研。結果顯示,5年來,有2300餘件以判決方式結案的刑事附帶民事案件,80%以上的案件民事部分執行不了,成為「空判」。尤其是部分犯罪後果嚴重,受害人及其家庭損失大,且得不到任何賠償的案件,受害人往往以「人財兩空」為由,大鬧法院,長期上訪,嚴重干擾了法院辦案,影響了社會穩定。

眾多的法學學者和機構提出了「犯罪被害人是被刑事司法遺忘的人」、「在犯罪研究中最被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對被害人的保護」。專家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我國傳統的「打了不罰,罰了不打」的舊觀念制約了刑事案件附帶的民事賠償難以到位;另一方面,這與目前我國刑事案件受害人國家賠償制度的缺位有關。著名刑法學專家、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馬克昌說,當許多國家都已進入「被害人時代」時,如果我們還是空白,甚至判決時不考慮被告的承受能力,就會造成像現在這樣,表面看起來是法律給當事人主持了公正,但實在的「勝利」他什麼都沒感受到,只能陷入「無期的等待」。雖然我國的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如果施害方無錢可執行或案子進入漫長的司法程序,這些受害人就無法及時得到賠償。

對於刑事被害人國家賠償制度的建立,人們充滿了期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張志銘教授說:「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將來必定要建立刑事受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這是不容置疑的。而當務之急則是探究一條建立國家補償制度的法律途徑。」據報道,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已經有人大代表提出「建立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的議案。這次最高人民法院對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工作部署,也是對備受關注的這一問題的回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說:「司法救助是社會主義救助制度的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重要方式,對司法活動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這段話的最好注腳,就是在一些地區已經開始對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有益嘗試。

山東青島某高校學生王某兩年前遭到搶劫,頭部受重傷,成了植物人,家人為其救治花費了50多萬元。案件很快偵破審結,但兩名被告人均系未成年人,都來自農村,無任何賠償能力,加上家庭貧困,根本無法支付高額賠償。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隨即啟動了刑事受害人救助程序,將2萬元救助金送到了王某家裡。「9」目前,刑事案件受害人救濟制度正在青島市各基層法院逐步推廣。「這項制度運行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多,但實踐證明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是滿意的。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完善這一利國利民的好事。」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鄒川寧對這項制度的前景很有信心。「10」

馬克昌介紹,對刑事被害人的補助和救濟制度早在二戰以後,就被紐西蘭和歐美等國迅速採納,日本甚至成立了專門的國家賠償委員會。並設立了《犯罪被害者等給付金支付法》。而這項制度的宗旨就是不管採用政府撥款還是慈善募捐等何種形式,都要設立一種公共基金,對暴力犯罪的人身被害者進行救濟。即由國家代那些確實拿不出錢的刑事被告給受害人以應得的補償;既讓受害人切切實實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也維護了國家法律的尊嚴。

我國現在一些地方法院已經開始了大膽的探索。在福州,遭到犯罪行為侵害但又無法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獲得賠償、生活困難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及其家屬,可以向法院申請經濟救濟。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此制定了《關於對刑事案件被害人實施司法救助的若干規定》,救助一般情況下限於人民幣2萬元以內,救助基金由市財政撥款,收入和支出實行專項管理,專項核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趙寶成認為,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的立法模式,可以歸結為兩種:一是制定一個單獨的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法;二是制定一個刑事被害人保護法或救助法。在後一種立法模式當中,除了要規定被害人國家補償這方面的制度內容以外,還要規定被害賠償、被害援助等內容。這種立法模式,相對於前者來講是一個大立法。我國建立刑事被害人國家補償制度,以後一種模式更加適宜。因為,如果只考慮到被害人的國家補償,而對其他與被害人保護相關的制度沒有設計或者沒有通盤考慮,那麼保護和救濟被害人的初衷就很難達到。所以,只有以成文法形式規定我國刑事被害人的司法救濟制度,才能真正達到保障公民和法人的法定權利與合法權益的目的。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教授劉仁文認為,對被害人的救助決不能靠法院自己創收來解決,而是要靠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皇糧」來保證。可由最高人民法院向財政部申請專項撥款,並要求各地方政府實行配套撥款。

筆者認為,如果刑事被害人國家救濟制度最終得以成文,那麼,這必將是中國司

『捌』 法律論文摘要翻譯,請把問題補充里的文章翻譯成英語,不要翻譯軟體翻譯的

民事執行作為民事訴訟的最後階段,其是否有效實現關繫到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司法的公正和權威,以及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
Civil enforcement civil action as a last stage, it is effectiv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ecurity, judicial justice and autho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然而長期以來,「執行難」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日益嚴重,成為困擾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個難題,使各級法院許多生效的民事裁判文書成了「法律白條」。
However, for a long time, "difficult to execute" problems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 problem to the people's court of the work of a problem, make the courts at all levels of the written many effective civil law white "became the".

為此,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時對「執行程序」篇作了部分修改,近幾年法院系統也不斷加強民事執行的力度,但「執行難」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仍面臨巨大的社會壓力,加強民事執行成為我國司法改革一項當務之急的工作。
Therefore, in 2007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modify the PRC civil procere law, in "the execution proceres" article revision, the part of the court system in recent years are enhancing civil enforcement of strength, but "difficult to execute"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solve problems, the people's court implementation of faces big social pressure, strengthening civil enforcement become China's judicial reform a top priority of the work.

本文以我國民事「執行難」的現狀為切入點,對「執行難」的原因和對策進行分析探討,以求進一步改進執行工作,對根本解決「執行難」問題有所裨益。
In this paper, the our country civil "difficult to execut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fficult to execut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iscus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analysis to perform the work, solved "difficult to execute" beneficial.

關鍵詞 民事執行 執行難 現狀 原因 對策
Key words civil enforcement difficult to execute status reason countermeasures

『玖』 司法體制改革的意義

司法體制改革不僅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把司法體制改革作為政治體制改革的突破口,賦予司法體制改革在整個政治體制改革中更加重要的地位,承載起探索依法治國條件下在法治軌道上用法治方式完善中國政治體制的使命,探索依法循序漸進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
1、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關鍵舉措。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既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才能在全社會建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的法治秩序,才能切實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

2、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要求。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線,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石。只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實現長久穩定的和諧。必須加大司法體制改革力度,拓展司法體制改革深度,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司法成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3、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由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和我們國家政權的社會主義性質所決定的。社會公眾對司法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維護社會穩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不僅要求實體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僅要求享有知情權、表達權,而且要求享有參與權、監督權。

『拾』 求關於改革我國偵查制度思考的論文

為適應我國刑事審前程序改革的客觀需求以及切實提高刑事案件的追訴效率,應當構建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刑事偵查體制。同「偵審一體化」制度運作上的失敗與困境以及「偵檢一體化」制度設計上的缺憾與不足相比較,「審訴一體化」模式因其具備必要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而應當成為一種新的可選方案。

改革現行刑事偵查制度的幾點思考

作者: 吳俊、武彬、陳龍 信息來源:湖北省社科院政法所《法治時代》編輯部

近幾年的刑事檢察實踐中我們發現,隨著我國刑事審判制度向控辯式轉變,現有的刑事偵查制度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的新要求,雖然現有的審問式偵查模式具有很強的事實查明力和控制犯罪的能力。據統計我國現行重大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在90%左右(殺人犯罪案件的破案率更超過90%)。而實行彈劾式偵查模式的西方國家(如美國)重大刑事案件的破案率最高不過50-70%,同時美國刑案發生數絕對值也10倍於我國,導致中、美這種刑案破案率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偵查制度的不同,因為英美法系國家片面強調維護人(犯罪嫌疑人)的權益,而不惜損害司法工作效益,我國則強調國家、社會和個人利益的統一。盡管我國現有刑偵模式從主導方面是好的,然而這種模式要適應控辯式審判,還需在司法實踐中和立法中有所改進,歸納起來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刑偵手段不節制。這是糾問式刑偵模式的通病,主要表現為:任意使用強制措施,習慣進程是先抓人——後取供——再取證;重大偵查手段(如搜查、扣押)使用較隨便。

2、刑偵手段不合法。主要有:超期羈押,某些案件由於各種客觀原因不能適時完結;同時刑訊逼供在司法實踐中遠未徹底消除;搜查手段的濫用和范圍的不當擴大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3、刑偵監督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控制范圍和方式十分有限。我國檢察機關是憲法規定的法律監督機關,雖然其對刑偵有監督和約束職能,但其主要是通過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二種途徑,這並不能全面介入偵查過程中,所以控制效能很低。司法實踐亦說明,如非情節特別惡劣,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重傷、死亡,刑偵違法案件一般很難查處,即使查處也多以紀律處分的形式了結。

刑事偵查制度中的這些弊端與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相悖,也與刑事審判制度改革的要求相背離,因而必須加快改革的步伐。具體而言,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1.加強刑偵監督機制,防止刑偵機關及其人員濫用職權。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促進刑事督查制度改革,必須加強刑偵的監控機制建設,擴大偵查控制的范圍。即對直接關繫到公民人身自由和其他權利的重大強行偵查手段如搜查、扣押、電子監控等的使用都應由檢察機關審查批准,一般偵查機關不得自行決定(但法定的緊急、特別情況除外),「確有必要」標准應設定為:(1)偵查手段的目的性明確,即出於收集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主觀動機;(2)偵查手段能產生效果,即採取手段後,必然很有可能發現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3)偵查手段與處置案件的重要性相稱,即使用的手段應是達到訴訟目的的最低手段。應當遵循最低化原則,同時嚴格偵查手段的適用程序,一般以事前報批,特別是事後報批。偵查人員還應當在檢察許可的范圍內使用手段,檢察機關派人直接臨場監督或參與偵查機關的活動(如日本)。

2.加強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保護。我國現有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盲目直接採用彈劾式偵查模式,加強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是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必然要求。要嚴格執行無罪推定原則,這也是積極履行我國加入的《世界人權宣言》規定的義務要求。因此偵查機關採用強行偵查手段應當慎重,對受羈押者應給予人道主義待遇,嚴禁使用刑訊逼供等非法刑偵手段。

3.加強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權利保障。新《刑事訴訟法》規定了律師最早可在偵查階段第一次強制措施採用後即介入刑事訴訟程序。但現實中律師的調查取證權尚不充分。賦予律師充分的調查取證權不僅對查明案件事實,分清是非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而且律師參與有助於偵查機關嚴格依法辦事。同時,保障律師依法從事各項法律服務活動,也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4.強化刑偵人員遴選機制,提高刑偵人員素質,促進依法辦案。長期以來,我國公安機關中刑偵人員有相當部分來自轉業軍人或一些職工的子弟,沒有經過公安院校系統專業知識學習,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同時,刑偵人員中技偵人員比例又少之又少,專家型人才更少。以至於一些人員在實際辦案中養成只按「長官意志」辦事的習慣,缺乏依法辦案的理論基礎和實際獨立辦案的業務技能。為此,必須加強刑偵人員隊伍建設,要建立嚴格的選拔考核機制、後續培訓教育以及不斷更新等有效途徑提高刑偵人員的整體素質,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司法改革的要求,從而促進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

文章出處: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本網發布時間:[Time]

熱點內容
合同法分類 發布:2025-01-14 01:13:24 瀏覽:533
理財代持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4 01:09:07 瀏覽:12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發布:2025-01-13 21:59:53 瀏覽:403
夢見自己當了法官 發布:2025-01-13 21:29:12 瀏覽: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