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物權法法條評析

民法物權法法條評析

發布時間: 2022-04-30 18:23:14

❶ 物權法全文解讀

您好,《物權法》共247條,要全文解讀在此怎麼能講完呢?現將前四條解讀一下供參考,同時你也可看出在此是無法全部講解完的,在網路知道中解答問題不能超過一萬字的。

第一條 為了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的規定。
●立法背景
按照改革開放的要求,我國的民法通則、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擔保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對物權作了不少規定,這些規定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這些規定,今天看來是不夠的。要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入發展,順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不僅要有較為完備的財產流通制度,還要有較為完備的財產歸屬和利用制度,否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有關財產的許多行為就無所適從,審判實踐中有關財產的許多糾紛就無法可依。因此,有必要依據憲法,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物權法,對涉及物權制度的共性問題和現實生活中迫切需要規范的問題作出規定,進一步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保護權利人的物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權制度。
物權法的起草工作始於1993年。2002年12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物權法草案進行了初次審議。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制定物權法高度重視,花了很大精力,做了大量工作,進行了六次審議。為了把這部法律制定好,全國人大常委會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2005年7月將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全文公布,共收到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1萬多件,並先後召開100多次座談會和幾次論證會,還到一些地方進行專題調研,充分聽取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基層群眾、專家學者、中央有關部門等各方面的意見。在修改完善物權法草案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物權法的中國特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吸收各方面的合理意見和建議,經常委會多次審議,對草案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提交大會審議的物權法草案,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對該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並於2006年3月16日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條文解讀
法律屬於上層建築,是由經濟基礎決定並服務於經濟基礎的。我國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我國物權法的社會主義性質。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物權的歸屬、范圍和內容,都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密切相關。如果不反映、不體現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就不可能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權法。因此,物權法必須體現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並以維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為根本目的,所以本條明確將維護國家基本經濟制度作為立法目的之一。物權法主要從民事角度通過明確物的歸屬,權利人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哪些義務,侵害物權的法律責任等,來體現和維護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關系的法律.是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完備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政策很明確,就是要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利用市場的手段,發揮經濟規律的作用,合理配置資源,發揮人力物力資源的最大效益,通過市場主體的公平競爭,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繁榮,提高生活水平,增強綜合國力。發展市場經濟,就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制度,而規范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律就是民法。物權法作為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通過確立物權歸屬和利用的基本規則.規范市場主體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系,保障市場主體的權利,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因此,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秩序是物權法的立法目的之一。
制定物權法最直接的目的是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這與物權法的作用密切相關。物權法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定分止爭。商鞅在《商君書》中說:「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夫賣兔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堯、舜、禹、湯且皆如鶩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貧盜不取。」生活中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有一個房東,把自己的房子先賣給甲,並把房子交給甲使用;後由於價格、熟人等等多種原因又把該房子賣給乙,並和乙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試問,該房子究竟屬於誰,乙能否要求甲騰出房子?解決一物二賣的問題,有多種辦法,比如按照訂立合同的先後確定房屋的歸屬,按照有無付款或者付款的先後確定房屋的歸屬,按照買方有無實際佔有該房屋確定房屋的歸屬,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按照房屋有無辦理過戶登記手續確定房屋的歸屬。上述幾種解決辦法都有一定道理。沒有物權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了物權法,物權法從維護經濟秩序和市場交易安全出發,規定誰是該房屋的所有人,首先看該房屋有無辦理過戶登記手續,如果已
3經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不動產登記簿上登記的人就是房屋的所有人。甲雖然先買,但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乙雖然後買,但已經辦理過戶手續,不動產登記簿上的所有人是乙,因此,乙有權要求甲騰出房子。甲雖然沒有辦理過戶手續,但甲和原房主之間訂立的房屋買賣合同是有效的,甲受到的損失,可以按照合同要求原房主賠償。因此,依靠物權法確定的規則就能夠明確歸屬,定分息爭,穩定經濟秩序。
2.物盡其用。物可以自己用,也可以交由他人用,可以依法轉讓給更有經營才能的人使用。物權法為權利人充分利用財產留下很大的活動空間,物權法不僅有物的所有權人佔有、使用、收益權利的規定,也有他人利用物的權利的規定,如用益物權、擔保物權等。同時,從合理利用資源、維護公共利益出發,對權利人的權利也有不少限制,如物權法有關嚴格保護耕地的規定,有關相鄰關系的規定,以及徵收、徵用的規定等。制定物權法,就是要充分發揮物權法定分LE爭和物盡其用這兩個方面的作用,為權利人充分利用財產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鼓勵權利人創造財富,積累財富。使「有恆產者有恆心」。保障安居樂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因此,物權法把明確物的歸屬,發揮物的效用作為立法目的。
保護權利人的物權是物權法的目的之一。這主要體現在:一是通過_一系列確定物權歸屬的規則明確物權屬於誰,二是通過規定物權保護的途徑與方式使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保護自己的合法權利。三是通過規定國有財產的范圍、行使以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加大對國有資產的保護力度保護國有資產;通過規定集體財產的范圍、行使等保護農村和城鎮的集體財產;通過規定私人所有權、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等保護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通過規定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等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保護權利人對物的利用的權利。總之,制定物權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切實保護權利人的物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激發人們創造財富的活力,促進社會和諧。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其他法律都是由憲法派生的。憲法規定大政方針,其他法律都必須體現憲法精神,不得與憲法相抵觸。因此,物權法必須體現憲法的精神。物權法將憲法規定的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作為立法目的,將基本經濟制度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基本原則,將憲法規定的保護公私財產的精神落實在對國有資產、集體財產和私人合法財產保護的具體規定上。物權法的規定體現了憲法的精神。
第二條 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適用本法。
本法所稱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
本法所稱物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物權法調整范圍的規定。
●條文解讀
本條第l款規定了物權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也就是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物的歸屬是指物的所有人是誰,誰是物的主人,確定物的歸屬即是確定在民事上財產權屬於誰,這是對物進行利用的前提。物權法調整物的歸屬關系,就要確定物的歸屬原則,這是物權法的重要內容。所有權人對其所有物無論自己使用還是交他人使用,都是對物的利用。』物的利用是我們對物擁有所有權的目的所在。物權法調整因物的利用而產生的相互關系,要確定對物進行利用的規則,這也是物權法的重要內容。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都適用物權法。需要明確的是,物權法並不一般性地調整所有的物的歸屬和利用的關系,物權法只調整平等主體之間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系,也就是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民事關系」。按照法律部門的劃分,物權法屬於民法,調整橫向的社會關系;經濟社會管理活動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縱向關系,也涉及財產的歸屬和利用問題,但此類關系主要是由行政法經濟法調整,不屬物權法調整的范圍。
物權法規范的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不動產是指土地以及房屋、林木等土地定著物;動產是指不動產以外的物,比如汽車、電視機。不動產和動產是物權法上對物的分類,之所以進行這樣的分類,主要是便於根據不動產和動產各自的特點分別予以規范。物權法上的物通常講是有體物或者有形物,指物理上的物,包括固體、液體、氣體、電等。所謂有體物或者有形物主要是與精神產品相對而言的,著作、商標、專利等是精神產品,是無體物或者無形物,精神產品不是物權法規范的對象,主要由專門法律如著作權法、商標法、專利法調整。大幹世界萬事萬物,並非所有的有體物或者有形物都是物權法規范的對象.能夠作為物權法規范對象的還必須是人力所能控制並有利用價值的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原來無法控制且無法利用的物也可以控制和利用了,也就納入了物權法的調整范圍,物權法規范的物的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精神產品不屬於物權法的調整范圍,但在有些情況下,物權法也涉及這些精神產品,這主要是指,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可以作為擔保物權的標的,《物權法》第223條規定,可以轉讓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中的財6產權可以出質作為權利質權。在這種特定情況下,權利也成為了物權的客體。因此,本條第2款中規定,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規定。
物權是一種財產權,是權利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一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並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由於物權是直接支配物的權利,因而物權又稱為「絕對權」;物權的權利人享有物權,任何其他人都不得非法干預,物權的義務人是物權的權利人以外的任何其他的人,因此物權又稱為「對世權」。在權利性質上.物權與債權不同。債權的權利義務限於當事人之問,如合同的權利義務限於訂立合同的各方當事人。債權是債權人要求債務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不能要求與其債權債務關系無關的人作為或者不作為。正因如此,債權被稱為「對人權」、「相對權」。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所有權是指權利人依法對自己的物享有全面支配的權利。用益物權是指依法對他人的物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比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等。擔保物權是指為了確保債務履行而設立的物權,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依法有權就擔保物的價值優先受償,比如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
此外.還有兩個有關的問題需要說明:
1.物權」與「財產權」、「財產所有權」的聯系與區別。本法的名稱是「物權法」。有人認為「物權」不容易懂,「財產權」容易懂,建議法名改為「財產權法」,或者改為「財產所有權法」。這里要說明的是,財產權比物權內涵廣,不僅包括物權,還包括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債權主要是由合同法規范的,知識產權主要是由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規范的,繼承權主要是由繼承法規范的。同時,「財產所有權」一詞僅從所有權方面講又比「物權」內涵窄,物權不僅包括所有權,還包括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後兩種權利也是相對獨立的物權。因此,本法的名稱不宜稱作「財產權法」或者「財產所有權法」,還是採用「物權法」比較准確。
2.關於物權主體。本條第3款和第l條將物權的主體表述為「權利人」。對於如何表述物權的主體,在立法過程中有不同意見,有的建議規定為「自然人、法人」;有的建議規定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的建議規定為「國家、集體和私人」;有的建議規定為「國家、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的認為,國家作為物權主體,可以包括在法人之中;有的認為,用「權利人」可以包括各種物權主體,這一規定是妥當的,不必改動。上述意見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現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在這個問題。卜的規定也不一致。本法對物權主體的表述基本上有兩類,一是統一表述為「權利人」,如第l條規定:「保護權利人的物權。」第二章、第三章等章節中規定的「權利人」。二是根據有關章節和具體規定的內容相應地表述為「國家」、「集體」、「私人」、「單位」、「個人」、「企業法人」、「企業法人以外的法人」、「個體工商戶」.「農業生產經營者」等等。現實生活中國家、集體、自然人、法人等都是物權主體,但究竟把它歸類為兩種主體、三種主體還是四種主體,可以在制訂民法總則有關民事主體時一並研究。本法對物權主體的表述適應了現實生活的需要,也不影響將來制定民法總則時對民事主體作出統一規定。
第三條 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8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原則的規定。
●條文解讀
在立法過程中,有人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我國的物權法要突出保護公有制。有人認為,物權法屬於私法,要突出對私有財產的保護。我們認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權制度是由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決定的,與資本主義物權制度有本質區別。作為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維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物權法,必須全面、准確地體現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體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曲個「毫不動搖」的精神。凼此.物權法把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作為物權法的基本原則,這一基本原則規定作為物權法的核心,貫穿並體現在整部物權法的始終。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密切相關。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要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就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公有制基礎上的計劃經濟,生產過程以及生產資料的配置主要靠計劃與調撥來完成。所有制較為單一,只有全民所有制與集體所有制兩種形式,雖然有小規模消費市場的存在.但形不成生產資料大市場,因此不是市場經濟而是計劃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就要相應採取市場經濟體制。多種所有制經濟只有在市場經濟中才能得到共同發展。市場經濟是人類創造的發展經濟的文明成果,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產者的積極性,合理配置資源,創造高效率的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繁榮。因此,憲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保障市場主體的平等地位和發展權利,這是實行市場經濟的前提。作為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因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系的物權法,物權關系的主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是物權法調整的平等財產關系存在的前提,這也是物權法乃至民法存在的前提。沒有平等關系就沒有民法,沒有平等的財產關系就沒有物權法。因此,物權法將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作為基本原則。
第四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於平等保護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的原則規定。
●立法背景
平等保護物權在傳統民法並不作為單獨的一項原則作規定,10因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平等保護為民法應有之義,不需單獨作為一個原則作規定。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同。保障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維護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經濟法、行政法、刑法都有明確規定。同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擁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是平等關系。物權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主要是市場經濟關系。物權法有必要明確規定平等保護物權的原則。
●條文解讀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作為民法重要組成部分的物權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問因物的歸屆和利用而產生的財產關系的法律。物權法平等保護各個民事主體的物權是民法調整的社會關系的性質決定的。對於民法的平等原則,民法通則已有明確規定: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因此,本條規定了對國家、集體和私人的物權平等保護的原則。
《憲法》規定:「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平等保護、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所有制經濟形成的市場主體都在統一的市場上運作並發生相互關系.各種市場主體都處於平等地位,享有相同權利,遵守相同規則,承擔相同責任。馬克思說,「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如果對各種市場主體不給予平等保護,解決糾紛的辦法、承擔的法律責任不一樣,那就不可能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不可能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要「保障所有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即使不進入市場交易的財產,《憲法》也明確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在財產歸屬依法確定的前提下,作為物權主體,不論是國家的、集體的物權,還是私人的物權,也都應當給予平等保護。否則,不同權利人的物權受到同樣的侵害,國家的、集體的應當多賠,私人的可以少賠.勢必損害群眾依法創造、,積累財富的積極性,不利於民富國強、社會和諧。需要說明的是,平等保護不是說不同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依據憲法規定,公有制經濟是主體,國有經濟是主導力量,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這主要體現在國家宏觀調控、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准入等方面,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必須確保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而這些在經濟法、行政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
另外還需要說明。本條規定了「其他權利入的物權」,這是由於本條是從所有制的角度對物權主體分類規定平等保護原則的,尚有無法完全納入「國家」、「集體」和「私人」的權利人,如公益性基金會等。因此規定了「其他權利人」。

❷ 物權法的法條分析

(一)實質意義上物權法的合憲性

1、實質意義上的物權法

與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的民法一樣,物權法也有形式意義和實質意義之分。前者專指系統編纂的物權法,即民法典物權編;後者則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物權關系法律規范的總稱,不僅包括《物權法》,還包括其他各種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中的物權法律規范。鑒於我國的分編通過立法計劃,即使《物權法》頒布,我國實質意義上的物權法還包括《民法通則》和《擔保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因此在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物權法對憲法上基本原則的貫徹,也是通過實質意義上的物權法具有的合憲性來實現的。

2、未來《物權法》頒布後《民法通則》第七十三條的效力問題

《物權法》屬於民法基本法律,預計將由全國人大通過。顯然,《物權法》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後法,同等位階的後法對先法規定的內容若作出了不同規定,依據後法的規定。後法沒有作出不同規定,先法沒有被廢除的條文,繼續有效。可以很明確的說,《民法通則》在我國民法立法進程中,將長期的繼續扮演「民事基本法」的角色。為保證法律規范的延續性和權威性,根據我國的《民法典》起草計劃,採取分編通過的方式,必然涉及到新頒布的《物權法》以及此後列入立法規劃的《侵權法》、《人格權法》與《民法通則》之間的具體適用問題。可以非常確定的說,《物權法》既不會完全替代作為財產保護基本條文的《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一節,立法機關也沒有任何理由和可能性宣布該部分內容失效,因此《民法通則》第七十三條將繼續有效,其效力范圍將作用於整個民事財產權法領域。

3、實質意義上物權法的合憲性

「違憲說」也注意到了「《民法通則》明明還規定著『社會主義的公共(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卻忽視了《民法通則》與未來《物權法》作為實質意義上物權法組成部分的重大、基本法理常識,藉此推導出「《草案》廢除該條規定,既是同《民法通則》的基本精神和規定不一致的,違背立法的連續性原則的,同時也是違憲的行為」的荒謬結論。反之,如果每一部法律都必須照抄所有與之相關的憲法條文,那麼在中國上萬部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中,還有幾部不違憲?物權法的制定過程中,由於我國立法機關的特別民事立法安排,正是通過《民法通則》的長期存在,對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具體條款進行了全面的落實。忽視《民法通則》的存在狀態及其與未來《物權法》的關系,不顧物權法草案擬通過詳細嚴密的規則具體落實憲法規范的事實,而以草案沒有機械地重復憲法的某一條款為由即認為其違憲的觀點,似乎顯得有些荒謬和幼稚.
(二) 物權保護方法上的合憲性:

從民法學的權利保護角度講,《憲法》第十二條「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是一個權利保護命題。民法上的權利保護請求權包括原生請求權和次生請求權[45],規定於歷稿《物權法(草案)》第三章「物權的保護」的物權請求權是物權的原生請求權,相應的次生請求權是侵權法上對物權保護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排除妨害、消除危險、賠禮道歉等其他民事責任請求權和侵權禁令請求權。我認為,《物權法(草案)》是否符合《憲法》的十二條的問題是物權保護方法上的合憲性問題。盡管這種分析已經超越了「違憲說」的視野和指責范圍,但考慮到這正好也是民法學界內部始終在關注的熱點問題,我們在這里是盡到民法學的解釋義務,進行認真、全面的分析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2條條文分析

我國物權法規定,抄一般情況下,動產所有權的轉移,實行交付主義,按照公示公信原則,動產所有權轉移在財產交付時,包括一般交付、指示交付、簡易交付、佔有改定等。
不動產所有權轉移,實行登記主義,只交付不登記,不能認定不動產所有權轉移。
這也就是上述法條中所說的「法律另有規定」。

❹ 民法總則關於物權法的理解都體現在哪些方面

《民法總則》物權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民法總則》關於物權的規定如下:第一百一十四條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物權是權利人依法對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權利,包括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第一百一十五條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第一百一十六條物權的種類和內容,由法律規定。第一百一十七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徵收、徵用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❺ 關於《物權法》第102條內容的理解

共有人要不要連帶,還是要看具體的情況,此條規定的連帶債權債務關系其實可以理解為兜底,在無法確認的時候,便連帶以保護第三人。
比如,共有物造成對第三人的侵害的情況下,就要從侵權行為法去具體分析如何歸責以及責任的具體分配,並非一概就來做連帶要求。
如三人按份共有一樓,去年一起住,今年搬出去了一個人,只有兩個人住,此時樓上花盆掉下來把人砸傷了,問責任由誰承擔呢?
如果不考慮具體情況,直接適用連帶責任,就會要求三人連帶承擔,而如此其實並不符合侵權法的原則。在侵權法上,只要涉及到多數人侵權,就要先看歸責,再看分配,一步也不可少。
先看歸責,物件致人損害,適用過錯推定責任,那麼即要求物件所有人來舉證自己有沒有過錯,如果搬出去的那個人可以舉證他已經一年沒有在此居住了,那麼花盆掉落的責任便不應歸在他身上。在住的兩人無法舉證自己沒有過錯,那麼該責任就該此二人承擔。
責任圈定在了這兩個在住的人身上,此時才要考慮是連帶還是按份。
如果此二人對於此樓是區分所有,你有一間我有一間,則是按份,在各高空拋物案中,小區業主作為區分所有權人,多是如此判決,東西從10樓掉下,10樓這幾戶,你們要是舉證不能,就按份承擔吧。這在侵權行為法的角度,該算作是間接結合的分別侵權,個人認為這個間接結合有推定的意思。
而如前所述此三人對此樓是共有的,那麼在此二人誰也證明不了自己無責,也證明不了對方有責的情況下,就應依此條規定承擔連帶責任。這在侵權行為法的角度,該算作是直接結合的分別侵權——畢竟同有一樓,就可推定誰都有管理此樓所有位置的許可權,兩人在管理上都有責任,依直接結合處理不為過。
這是共有物為房屋的一個典型情形,視共有物之不同,歸責原則不同,情況也就大為不同。比如共有一車撞傷了人,原則上要適用一般過錯責任,那麼又不一樣。總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怎樣該怎樣,而共有人之間的連帶,是所有規定用盡後,兜底的處理方式,大概如此了。
切不可看到是共有關系,就舉著連帶責任的大旗往前沖,是會犯錯誤的。
以上。

❻ 中國民法典物權法內容

法律分析: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交付。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百零五條 本編調整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

第二百零六條 國家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等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國家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障一切市場主體的平等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

第二百零七條 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❼ 物權法的具體內容和對物權法的看法

物權,即對物的權利。物權法是調整財產支配關系的法律,是對財產進行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最基本准則,是我國制訂民法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權法主要回答三個問題:一、物屬於誰,誰是物的主人;二、權利人對物享有哪些權利,他人負有怎樣的義務;三、怎樣保護物權,侵害物權要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物權法涉及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住宅小區車位歸誰所有、企業改制中國有資產的流失、一物二賣、相鄰關系、拆遷補償、建築用地使用權期限等,這些都能在物權法中找到答案。日常生活中,小到一張紙、一支筆,大到車輛買賣、商品房買賣、土地承包經營,人們對大多數財產的佔有和使用,實際上都是物權法的調整范圍,可以說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備受關注。

❽ 關於《民法》和《物權法》的案例分析!

這案例夠亂的。根據國家城市居民住宅的管理規定及相關法律法規專規定,各住戶本著互鄰友好屬、方便生產生活、團結友愛互助的原則,各自在行使合法權利的時候不得侵害他方的合法權利。甲訴乙以其危害了安全為由要求拆除搭建的構建物,乙方應當消除該危害的存在,可以適當縮減尺寸或採取更為有效的辦法。乙在主張權利時,對其主張應有足夠的法律根據,並在訴訟中行使反訴權,但從本案例來看,似乎缺少足夠的法律事實支撐。

❾ 物權法97條怎麼理解

我國物權法對按份共有物的處分問題上兼顧效益原則和公平原則,在對共有物的處分問題上,實行「多數決」原則。

即: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即可處分共有物。傳統民法從公平原則出發,規定只有在全體按份共有人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對共有物進行處分。

《物權法》第九十七條 處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及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作重大修繕的,應當經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間另有約定的除外。

(9)民法物權法法條評析擴展閱讀:

共有不動產的法律規定:

(依據:《物權法》)

第九十三條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由兩個以上單位、個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條按份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按照其份額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五條共同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共同享有所有權。

第九十六條共有人按照約定管理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十八條對共有物的管理費用以及其他負擔,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額負擔,共同共有人共同負擔。

第九十九條共有人約定不得分割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以維持共有關系的,應當按照約定,但共有人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的,可以請求分割。

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份共有人可以隨時請求分割,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因分割對其他共有人造成損害的,應當給予賠償。

第一百條共有人可以協商確定分割方式。達不成協議,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可以分割並且不會因分割減損價值的,應當對實物予以分割;難以分割或者因分割會減損價值的,應當對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取得的價款予以分割。

共有人分割所得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有瑕疵的,其他共有人應當分擔損失。

第一百零一條按份共有人可以轉讓其享有的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第一百零二條因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產生的債權債務,在對外關繫上,共有人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第三人知道共有人不具有連帶債權債務關系的除外。

在共有人內部關繫上,除共有人另有約定外,按份共有人按照份額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共同共有人共同享有債權、承擔債務。償還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份額的按份共有人,有權向其他共有人追償。

❿ [原創]如何理解《物權法》202條規定的抵押權行使期間

有網友對《物權法》202條提出疑問:「《物權法》202條規定: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行使抵押權;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對此應如何解釋,規定的是抵押權的訴訟時效,還是除斥期間?在主債權訴訟時效經過後,抵押權人對抵押人喪失的勝訴權還是實體權利?如果是訴訟時效,期滿後,抵押權人何時、怎樣才能注銷抵押登記呢?另外不論做時效還是期間解釋,它都跟主債權的訴訟時效綁定了,如果主債權訴訟時效中斷,抵押權期間都將隨之變動,是否也有違於法理?」
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很有深度,值得研究。現將拙見整理歸納如下:
一、《物權法》202條規定的即不是訴訟時效,更不是除斥期間。
根據民法原理,債權請求權才適用訴訟時效,而抵押權是擔保物權,因此,認為抵押權適用訴訟時效有違民法原理。除斥期間是針對形成權而言的,因此,抵押權也不適用除斥期間。
二、主債權訴訟時效期間經過後,動產抵押權消滅,不動產抵押權注銷登記消滅。而不是喪失勝訴權。
按照最高法黃松有主編的《物權法條文理解與適用》的觀點,此條應理解為參照了《法國民法典》2180條的規定,抵押權因時效完成而消滅。並且認為,該條採用司法解釋語言「法院不予保護」不妥,用立法語言「抵押權消滅」更為妥當。
我認為,《物權法》202條是折衷的產物。本來,其立法本意是督促抵押權人及時行使權利,糾正實踐中抵押人義務的不確定性。根據物權法定原則,規定「期間經過,抵押權消滅」即可達到這個目的。但這樣規定又與不動產物權設立、消滅登記生效的規定相觸。因此,折衷規定為「期間不行使的,法院不予保護」。但這樣在適用中無疑會產生許多誤解。
因此,我認為,應當理解為期間經過後,動產抵押權消滅,不動產抵押權登記消滅。如果不動產抵押權人在時效經過後,注銷登記前行使權利的,可以此條為依據,請求法院駁回其訴訟請求。
但不能理解為勝訴權消滅。因為這樣與承認不動產抵押權訴訟時效無異,有違民法原理。
三、注銷抵押登記應依照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實施。
四、抵押權的行使期間和主債權訴訟時效相同,同時經過,同時消滅。
無論主債權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延長的,只要訴訟時效期間未經過,則抵押權均可行使。這不違法理。因為他不是除斥期間,不是固定期間。
一點淺見,請指正。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調整對象具體包括哪些分類 發布:2025-01-14 00:50:06 瀏覽:614
勞動法企業如何辭退職工 發布:2025-01-14 00:42:44 瀏覽:520
政府出具證明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3 23:49:18 瀏覽:957
法院馨華園 發布:2025-01-13 23:31:48 瀏覽:389
道德與法治的關系論文 發布:2025-01-13 23:06:30 瀏覽:247
計件工資勞動法最新 發布:2025-01-13 22:57:56 瀏覽:945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發布:2025-01-13 21:59:53 瀏覽:403
夢見自己當了法官 發布:2025-01-13 21:29:12 瀏覽:853
根據反補貼條例 發布:2025-01-13 21:17:25 瀏覽:597
酒店總經辦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21:06:14 瀏覽: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