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轉發
㈠ 大學生如何帶頭推進民法典的實施
大學生帶頭推進民法典的實施,首先自己要學習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其次,應該加強民法典的宣傳工作,利用民法典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行使權力等。
㈡ 民法典第幾條規定不能發別人的照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明確指出,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所以也不能轉發別人的照片。
㈢ 「民法典」時代已開啟,網友最關心哪些變化
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受到輿論關注。
文 | 張靖天
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終於來了!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標志著屬於民法典的新時代已經到來,同時也是我國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草案由民法總則與各分編草案「合體」而來,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00多個條文。
無論涉及土地權屬制度、遺產繼承歸屬、個人隱私保護,還是高空拋物、鄰里糾紛、婚姻問題、性騷擾等情況,民法典都能夠覆蓋到每個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也被譽為「社會生活網路全書」。
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決定提出這一重大立法任務——編纂民法典後,「民法典」一詞便開始頻繁進入公眾視野。
回顧近幾年來編纂民法典之路,從出台民法總則到進行拆分審議各分編草案,再到民法典草案首次亮相,我國在制定民法典這方面,已陸續邁出了重要的「十大步」。
▲圖:民法典草案中重要的十步
各方面普遍認為民法典是以法治方式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都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單獨設置的「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世界《民法典》的首創,也為世界展示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國際輿論方面也認為,中國對於民事權利的保護已經進入了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2020年作為民法典正式出台之年,在今年兩會期間也更加備受關注。近幾天有關民法典草案中提到的個人隱私保護、法律和道德風險、婚姻家庭等內容都受到大量的輿論關注。圍繞相關話題,網路中充斥著眾多高頻詞彙。
▲民法典詞雲圖
在民法典草案提請審議期間,新浪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設立離婚冷靜期」「未成年人遭性侵」等均形成了多個熱搜話題,吸引網友關注評論。截至28日15時,上述話題的累計閱讀量已突破2億。
此外, #權益受侵害如何自助免責#、#死者生前不反對家屬可決定捐其遺體#、#撫養權糾紛已滿八周歲子女有話語權#等與民法典草案關聯的話題也吸引著輿論關注。
新京智庫經過統計分析,梳理出了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最受關注的幾大核心話題,具體如下:
關注度最高話題: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的侵權責任編規定有關機關應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建築物管理人應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類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措施的,應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此外,一些案例由於找不到肇事者,最後判定全樓業主和物業共同賠償,引發了很多爭議。民法典草案對此要求有關機關要查處責任人,大大減少「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的情況。因為明確了物業公司責任,也會從源頭上守護好頭頂上的安全。
微博中有關「高空拋物」的話題出現較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頭條新聞等媒體主持了相關話題,累計吸引多達2.5億次閱讀。這是網友關注度民法典相關話題中最高的話題之一。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防高空拋物寫入民法典草案,網友普遍予以支持。但不少人認為「一人拋物、全樓買單」確有不妥之處,建議安裝攝像頭監視,嚴懲高空墜物者。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但也有大V表示要想解決高空拋物還得靠《刑法》。
知名法律博主@楊文戰律師(242萬粉絲)則認為:「防高空拋物這事兒民法典是解決不了的。民法解決的是賠償數額和責任的問題。高空拋物的難點在於『真凶』的確認,以前民法的解決方案是找不到『真凶』,所有『嫌疑人』一起賠,顯然這種方式沒啥震懾力。」
支持率最大話題:未成年時遭性侵18歲後仍可訴
民法典草案規定:遭受過性侵害的未成年人,成年後可通過法律途徑主張自己的權利。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央視新聞在微博主持了相關話題後,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轉發,在網友留言中可以看出,點贊、支持的聲音層出不窮。僅首發微博的點贊量就突破了30萬人次。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民法典草案的這項規定之所以成為兩會期間熱點話題,源於近期幼童性侵害事件的頻發。從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9歲女童到上海市男幼師猥褻兒童,以及前不久讓輿論沸騰的「鮑毓明性侵14歲養女」一事,都引起網友高度關注和不滿。網友紛紛留言譴責鮑毓明這樣的人,同時也對受害人積極維權予以大力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微博大V、育兒名博@王人平(291萬粉絲)指出:「支持!很多未成年人遭性侵時,受限於自己當時認知能力和心智發展水平,或出於恐懼,或出於不知所措,都沒及時報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可以更好地打擊性侵犯罪,支持受害者維護自己的權利,保障自己的權益。」
爭議較多的話題:設立離婚冷靜期
圍繞首部民法典草案中關於「離婚冷靜期」的條款是否應該刪除,在網上引發熱議。
首先看看支持該條款的聲音:
5月23日,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表示,對於每個人而言,離婚自由是法律賦予的權利,司法上予以尊重。但是離婚太多太隨意,某種程度上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和後果。
白岩松認為,設計這樣一個冷靜期,不是說要限制離婚自由,而是說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沖動的、輕率的決定要離婚的念頭。有這么一個月的時間冷靜一下,真想離婚的不差這一個月。這一個月恰恰不是對婚姻自由的一種破壞,而是為了防止因過度自由而導致的草率。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婚姻法專家金眉也認為離婚冷靜期的設立有利於減少沖動離婚,它不但不會阻礙離婚自由,還有利於促進家庭圓滿和社會穩定,對未成年子女的培養也有積極意義。
然而,從整體輿論來看,呼籲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佔比更高。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蔣勝男建議民法典草案刪除「離婚冷靜期」。她表示,婚姻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對於90%的人來說不需要「離婚冷靜期」,要離婚的人一天都等不得。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蔣勝男的言論一度成為微博熱搜話題,不少網友留言支持: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同樣支持刪除「離婚冷靜期」條款的還有微博大V、兩性專欄作者@女王易衡(718萬粉絲),她認為:「大家不希望有離婚冷靜期,它就是侵犯了婚姻自由,立法不能太過走『精英』『父母官』思路,要照顧到普遍的常識和訴求。」
@新京報發起了【你如何看待離婚冷靜期?】的投票,約91%的網友並不贊成設立離婚冷靜期,具體原因有家暴、成年人可為自己決定負責等。更有網友調侃稱:「結婚也需要冷靜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對於外界對「是否有必要設立離婚冷靜期」爭議,全程參與了此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中國著名民法學家、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作出回應,他表示:「多數人是認真考慮婚姻問題,對於95%的人來說,要離婚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有些可能已經爭執多年,在離婚時感情破裂一定有相關證據,針對這部分人群,冷靜期是不是還要適用,法院也需要慎重考慮,因此亦不存在少數人綁架多數人的問題。」
結語
無論是社會沖突、家庭矛盾還是倫理道德,一些話題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受到輿論熱議的同時,也從側面凸顯出了不少存在多年的社會痛點。事實上,生活中還有很多新老問題都要遵循和依靠民法典來解決。民法典的出台不僅及時全面地回應了公眾關切,體現出「民有所呼,法有所應」,還能夠通過引導我們每個人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從而防止或減少不良負面行為事件的發生。相信隨著民法典的出台,未來百姓生活定會更加安全、美好。
㈣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應依據哪些具體法律處罰規定
在網路上造謠、傳謠,散布虛假信息屬於治安管理處罰法調整范圍。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治安管權理處罰法〉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
腐蝕性物質
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
危險物質
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㈤ 微信聊天隱私發給另外一個人被治安警察抓到反被治安警察罰了
摘要 您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條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㈥ 網上轉發失信被執行人信息 違法么
網上私自轉發失信被執行人信息是違法的,這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法律分析
網上私自轉發失信被執行人信息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隱私就是私事,個人信息等個人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知悉,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禁止他人干涉的純個人私事。隱私權是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個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有領域進行支配的一種人格權。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於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準的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徵在於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隱私權的主體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尤其是企業法人的秘密(實際上即商業秘密)。商業秘密不具有隱私所具有的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本質屬性。隱私權的客體包括個人活動、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隱私權的保護范圍受公共利益的限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條 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條 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以電話、簡訊、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二)進入、拍攝、窺視他人的住宅、賓館房間等私密空間;(三)拍攝、窺視、竊聽、公開他人的私密活動;(四)拍攝、窺視他人身體的私密部位;(五)處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㈦ 隨便轉發別人的照片,這算犯法嗎
隨便轉發別人的照片,是否犯法需根據照片本人是否同意來確定。如果照片本人同意,那就不犯法,如果不同意,那就違法。隨意轉發別人照片,未經本人同意,這種行為屬違法行為,侵犯他人隱私或肖像權,如果用來謀取利益或獲造成嚴重後果的將追究刑事責任。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有權依法製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1、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2、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3、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4、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5、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醜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未經肖像權人同意,肖像作品權利人不得以發表、復制、發行、出租、展覽等方式使用或者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第一千零二十條 合理實施下列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一)為個人學習、藝術欣賞、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在必要范圍內使用肖像權人已經公開的肖像;
(二)為實施新聞報道,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三)為依法履行職責,國家機關在必要范圍內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四)為展示特定公共環境,不可避免地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
(五)為維護公共利益或者肖像權人合法權益,製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的其他行為。
㈧ 為什麼要轉發mojito民法典
因為他很好啊,很好的東西肯定就要轉發了,假如不好的話,都沒人轉發,居然有人轉發到說明它肯定很不錯
㈨ 發出要約是否合同轉發
要約並不算是合同,只是簽訂合同的前提條件。要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希望與對方訂立合同的意思;一般可規定對方答復的期限;在受要約人經過考慮接受要約後,要約人必須受自己所做出要約的約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四百七十二條
要約是希望與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該意思表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內容具體確定;
(二)表明經受要約人承諾,要約人即受該意思表示約束。
第四百七十三條
要約邀請是希望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表示。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債券募集辦法、基金招募說明書、商業廣告和宣傳、寄送的價目表等為要約邀請。
商業廣告和宣傳的內容符合要約條件的,構成要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