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黃姓

司法黃姓

發布時間: 2022-04-30 21:20:37

『壹』 百家姓黃姓尋根祭祖



一.尋根溯源
(一)少皋曾孫台駘之後:台駘是少皋的曾孫,因治水有功,顓頊封他到山西汾水流域,國號黃。周初,為晉所滅,子孫以國為氏。
(二)伯益之後: 伯益為嬴姓之祖,因治水有功受到帝舜的賜封。後裔有封於黃國。
(三)陸終之後:一.陸終長子樊的長子南陸公,食采江夏,賜姓為黃。二.陸終次子惠連受封於黃國,以國為氏。
(四)仲衍之後:陸終長子樊被夏禹封於昆吾。昆吾君隱於夏末去其封地,居古岳州,生子高。商中宗子太戊時高為車正,號曰仲衍,伊尹嘉其賢,以孫女妻之,是為開姓始祖。至十三世石妣姬氏,周賜姓黃。

二.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後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黃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民族。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中紮根。其中,為蛋民者,居於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布相當廣泛,居於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的許多縣、鄉,以廣西居多,上海浦東也黃姓也很旺!

三.郡望堂號
(一)郡望
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黃姓郡望。
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為黃蓋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巴東郡:興於三國蜀之世,為黃權之後所建,唐初已廢。
西 郡:興於三國魏之世,為酒泉黃衍之後所建,西魏時廢。
晉安郡(南安郡):晉安郡興於西晉之世;南安郡興於唐之世,為黃元方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洛陽郡:興於南北朝東魏之世,為江夏分支,隋初已廢。
濮陽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東陽郡:興於唐之世,為黃苾之後所建,宋初已廢。
松陽郡(縉雲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二)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黃姓堂號還有"思敬"、"逸敦"、"敦睦"、"熾昌"等。"熾昌堂"以黃峭山公外八句詩末"熾昌"二字為名。

四 歷史名人
黃歇:《史記》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游學博聞,事楚頃襄王。
黃霸:《漢書》黃霸字次公,淮陽陽夏人也,以豪傑役使徙雲陵。
黃蓋:《三國志吳書》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陽太守黃子廉之後也
黃權:《三國志蜀書》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也。
黃巢:《舊唐書》黃巢,曹州冤句人,唐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
黃宗羲: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為中國歷史上系統的哲學思想專著,開辟了清代史學研究的風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黃 慎:清代畫家。善畫人物,兼工花鳥、山水。為"揚州八怪"之一。
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也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在海南島居住了三十多年,學習了黎族民間的紡織技術並加以改進和發明,晚年反歸故里,傳授紡織技術。
黃飛鴻:黃飛鴻(1847-1924),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
黃克誠: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貳』 黃姓來源和名人啊、

黃歇:見《史記》。
黃霸:見《漢書》。
黃憲:見《後漢書》。
黃香:見《後漢書》。
黃瓊:見《後漢書》。
黃琬:見《後漢書》。
黃蓋:見《三國志吳書》。
黃忠:見《三國志蜀書》。
黃權:見《三國志蜀書》。
黃泓:見《晉書》。
黃回:見《宋書》。
黃法抃:見《陳書》。
黃巢:見《舊唐書》及《新唐書》。
黃宗羲: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為中國歷史上系統的哲學思想專著,開辟了清代史學研究的風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黃 慎:清代畫家。善畫人物,兼工花鳥、山水。為"揚州八怪"之一。
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也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在海南島居住了三十多年,學習了黎族民間的紡織技術並加以改進和發明,晚年反歸故里,傳授紡織技術。
黃飛鴻:黃飛鴻(1847-1924),南海西樵祿舟村人,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五歲從父習武,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弟子鄧秀瓊為他
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
黃興:辛亥革命著名領導人之一。
黃繼光: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為戰斗勝利用胸口堵住敵人機槍眼壯烈犧牲。
黃元申:飾演霍元甲而出名,後出家。
黃金輝:新加坡前總統
黃月英

『叄』 有關「黃」姓起源(黃姓歷史)歷史淵源

姓氏:黃 祖宗:陸終
姓氏起源: 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郡望: 1、零陵郡:西漢時置郡。此支黃氏為三國黃蓋之族所在。
2、巴東郡:東漢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蜀將黃權之後。
3、西 郡:在今甘肅永昌一帶,為酒泉黃衍之後。
4、會稽郡:秦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黃昌之後。 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後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黃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民族。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中紮根。其中,為蛋民者,居於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布相當廣泛,居於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的許多 、鄉,以廣西居多。

『肆』 『黃』姓是怎麼來的

姓氏源流
黃姓源出有五:
1、出自贏姓,為陸終的後裔。相傳伯益為部落首領的時候,顓頊的曾孫陸終的後人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了黃國,公元前648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這一支黃氏,後成了黃氏族人的主要來源,史稱黃氏正宗。均為河南黃氏。
2、出自贏姓,為金天氏少昊裔孫台駘的後代。台駘在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其裔孫在春秋時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黃國被晉國所滅,其後亦以國名為氏。這支贏姓黃氏,主要集中分布在今山西一帶,是為山西黃氏。
3、賜姓為黃氏。相傳十三世石公因佐周有功,被賜為黃姓,後因散亂,復聚入武昌江夏,其子孫以黃為氏。
4、他姓改為黃姓。上古時候,黃、王同音,故有的王姓改為黃姓;還有其他原因改姓黃的:如陸姓改黃姓,巫姓、吳姓、金姓改黃姓等等。
5、出自古代南方少數民族姓氏。武陵溪人、峒人和壯族等少數民族中,都有黃姓。他們都是戰國時期,南下加入到江南「蠻族」地區的黃國遺民的後代。
二、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在今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據史料記載,黃國被楚所滅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各處。其中有一支遷到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成為漢代著名的江夏黃氏。總之,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以及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到了宋代,黃氏已經遍及全國,但以南方的分布最為廣泛。

『伍』 黃氏家族主要聚集在那裡

在金華黃氏大裂變的同時,作為金華所自出的新安黃氏也經歷了同樣的裂變和分析。據追遠堂《陡妥黃氏宗族》和其他族譜的記載,在宋元以來近千年歷史演化的過程中,新安黃墩黃氏宗族,由隋唐時期的一個江夏分支,竟成為一個擁大小40餘個各級分支氏族的黃姓大宗族,散布在東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茲將各支始祖及其派份、來源開列如下,若你是黃姓子孫,或許會從中發現你們家族血緣之根:

新安黃氏 始遷祖黃尋,江夏九世黃積之子,自江夏始遷新安黃墩。
黃屯黃氏 始遷祖黃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黃德之子,自黃墩始遷歙縣黃屯。
潭渡黃氏 始遷祖黃芮,江夏二十三世、黃屯三世黃光之子,自黃屯遷歙縣潭底。
下市黃氏 始遷祖黃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黃大之子,自潭渡始遷歙縣下市。
潭東黃氏 始遷祖黃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黃義之子,自下市遷潭東。
小路,黃氏 始遷祖黃享壽,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黃佛之子,自潭渡遷歙縣小路口。
揚州宿松黃氏 始遷祖黃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黃永韶之子,自潭渡遷安徽宿松縣。
古關黃氏 始遷祖黃貴一,江夏四十世、黃屯二十世黃X之子,自黃屯遷古關。
左曰黃氏 始遷祖黃儀,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黃士堯之子,自黃墩遷安徽祁門縣左田。
盱眙黃氏 始遷祖黃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黃遜之子,自左田遷江蘇盱眙縣。
古城黃氏 始遷祖黃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宏之子,自左田始遷安徽黟縣古城。
西城黃氏 始遷祖黃繼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黃修之子,自古城塘遷歙西城。
石山黃氏 始遷祖黃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黃勝之子,自西城塘遷石山。
橫岡黃氏 始遷祖黃志宏,同為黃勝之子, 自西城塘遷歙縣橫岡。
鮑汀黃氏 始遷祖黃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黃瑰之子,自左田遷安徽婺源縣鮑汀源。
橫槎黃氏 始遷祖黃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黃叔仲之子,自鮑汀源遷歙縣橫槎。
石門黃氏 始遷祖黃昱初,同為黃叔仲之子, 自鮑汀源遷歙縣石門坳。
茗園黃氏 始遷祖黃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橫搓四世黃明同之子,自橫搓遷江西饒州德興縣茗園。
資興黃氏 始遷祖玉公,字仙琚,後唐同光3年(925)自桂林官楚郴資興縣令,任滿擇居城治之西。十一世文嵩公再遷清江,文憲公遷汝城樓江,文權公遷樂昌樟村。至1949年,已傳47代,共75200人,仍以資興居住最多,其他分布於湖南汝城、宜章、桂陽、酃縣及廣東仁化、樂昌、曲江,江西遂川、上猶等地。族譜創修於宋嘉泰3年(1203),元至正8年(1348)續修,明嘉靖2年(1523)三修,天啟5年(1625)四修,清時又修五次,1947年十修。
永興長富坊黃氏 始祖日新公,元進士,湖南潭州路達魯花赤總管。生子二:華甫、興甫,興甫籍湘潭;華甫遷永興縣右廂長富坊。至1906年,已傳23代。
桂陽橋市黃氏 明萬曆間由耒陽布美村遷此。族人分布於本鄉大富口、陳家邊、黃家圖三村。
桂陽泗洲黃氏 始遷祖無鑾公,清康熙53年(1714)由江西吉安府龍泉縣遷泗洲寨歐菜園定居。
宜章白沙鄉漿水黃氏 始祖鼎公,字時舉,原居衡山,唐大歷3年(768)進士,初任廣東南海縣縣令,旋升連州刺史,任滿後擇連州松柏山居之。生子二:起順、起宋,長子起順,字大化,唐元和3年(808)由松柏山遷居宜章縣西南五十里漿水,子孫分布於漿水村附近,少數居湘潭、寧遠、藍山、桂陽等縣。至1948年,已傳41代,共約2萬餘人。宗祠、家廟、族立學校俱設漿水村。1941年十五修族譜。
宜章白沙鄉龜爻黃氏 始遷祖星玉公,唐季由廣西桂林宦遊郴,後卜居宜章招募堡。至二十六世子琛公,元武宗至大3年(1310)以貢士任宜章教諭,任滿後卜居於白沙鄉龜爻。族人分布白沙數十里之鎖石村、泗灣、黃家灣等處,雜居於郴縣、臨澧、嘉禾各縣。至1949年,已傳32代,居宜章者約2400人。1935年十修族譜。
宜章白沙鄉梅溪黃氏 始遷祖子瓊公,字朝琚,因助文天祥起義,勤王兵敗,自江西沇江始遷郴州北湖塘,旋遷宜章縣白沙鄉梅溪。族人分布於梅溪縱橫十餘里及藍山、新田、寧遠、桂東、衡陽、沅江、湘潭等地。至1949年,已傳28代,男女丁口26000餘人。宗祠設梅溪。族譜始修於明正統13年(1448),1932年九修。
宜章中塘黃氏 明成化時自福建莆田縣徙宜章中塘。
宜章五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五甲。
宜章八甲黃氏 宋時自江西泰和縣徙宜章八
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2、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3、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郡望:
1、零陵郡:西漢時置郡。此支黃氏為三國黃蓋之族所在。
2、巴東郡:東漢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蜀將黃權之後。
3、西 郡:在今甘肅永昌一帶,為酒泉黃衍之後。
4、會稽郡:秦時置郡。此支黃氏,出自東漢黃昌之後。
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廣泛。

『陸』 黃姓氏的起源

1、遠祖可追溯到帝舜時代的東夷部落首領伯益。伯益因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其後裔中有黃氏者,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

2、遠祖可追溯到五帝時代金天氏少昊。少昊金天氏後裔台駘,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

3、遠祖可追溯到遠古掌火之官吳回(祝融)之子陸終。陸終後裔在周代時,被封於黃地,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代子孫分散到了各地,他們以國名為氏,稱黃姓。

4、出自遠古伏羲下屬之官黃龍師。黃龍師,亦稱黃龍、黃師、黃中官、龍師等,是伏羲設置的官名,為中官。黃龍師之後裔子孫,有以先祖官稱為姓氏者,稱黃龍氏,後簡稱為單姓黃氏、龍氏等。

(6)司法黃姓擴展閱讀

遠古時期,在今內蒙古東部、燕山之南一帶,為黃姓發源地之一,族人後跟隨顓頊遷至中原地區。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後,黃姓族人有少數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內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戰國至秦漢時期,黃姓已經大批播遷到湖北地區,逐漸形成江陵、江夏兩個黃氏郡望,以此為基地向江南發展,「浮諸江南,以實海濱」,黃姓的足跡已經西達陝西和四川,東臨東海,南入湖南和江西。東晉末,中原的林、黃、陳、鄭四大姓率先進入了福建。

隋唐時期,黃姓主宗分流,有了新的向南發展的行動。一支由江夏向東南遷移,穿過江西,進入浙江,在金華地區形成了金華黃氏;另一支先由江夏北遷河南固始,再向南經安徽、江西,抵達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黃氏。

由湖北遷到廣西的黃姓與土著結合形成了今壯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中的黃姓先民;一部分進入了越南,成為當地的大姓。黃姓進入台灣地區是在明末時期。

由於黃姓主力在秦漢時期已遷離了北方,所以受中國北方幾次戰亂的傷害較輕。黃姓在中國南方得到穩定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宋、元、明時期,在贛浙閩粵四省繁衍最盛,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宋朝時期,黃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黃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7.5%。

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和福建,這兩省黃姓大約佔全國黃姓總人口的53.5%;其次分布於浙江、四川、廣東、河南,這四省的黃姓又集中了24.5%。全國形成了以贛浙、閩粵、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黃姓聚集地。

『柒』 黃姓的起源在那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

黃姓總體概述黃-百家姓排行第八,約有人口2899萬,佔全國人口總數2.23%。

姓氏起源

關於黃氏的姓氏來源說法為下:
黃姓為中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黃國(今河南信陽地區潢川縣),黃姓起源有三支。
出自嬴姓。帝舜時代,東夷部落的首領叫伯益,是"帝顓頊之苗裔",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嬴氏。傳說伯益的後裔有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合稱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黃氏大約於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黃國,因被周朝封為子爵,又稱黃子國。春秋時期,楚國稱霸,只有黃國和隨國敢於抗衡。公元前648年,黃被楚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就是黃氏。
出自金天氏之後。台駘是上古時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受封於汾川,後世尊為汾水之神。春秋時,台駘的後人曾建立沈、姒、蓐、黃諸國,後來都被晉國滅掉了。其中黃國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
起源於中國古代南方的蠻族。《新唐書》中有"邕管(在廣西境內)蠻有黃姓。唐黃少卿、少高、少溫是也。"其實,此支黃氏乃是黃國遺民的後裔。

聚集地(遷徙分布)

黃姓最早的發源地應在金河南省潢川縣西部一帶。黃國滅於楚之後,黃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遷到楚國腹地(今河北境),今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說均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又有一支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雲夢縣東南一帶)。秦漢之時,黃姓已稱盛於長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黃姓大舉南遷始於西晉末年,因中原士族大舉南遷,使黃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廣泛。與此同時,黃姓已同胡、林、陳、鄭、丘、何、曾等八族遷入閩(福建),成為後來入閩的"八大姓氏"之一。經過魏晉至隋唐時期的不斷遷徙和繁衍,黃姓形成了今河南、湖北、四川、江蘇、福建、廣西等地望族。宋代有黃潛善,其九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以梅州居多,後發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功入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南徙杭州,後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宋元之際,黃氏稱盛於閩粵,至明末清初,開始移居台灣,後來又有不少人播遷至海外。黃姓是我國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台灣黃姓僅次於陳、林,居第三。是明末跟隨鄭成功收復台灣的大軍而大量入台的。到清代,福建和廣東等省來台居住、據荒的人絡繹於道。
黃氏有一些人融入壯、瑤、侗、水、布依、蛋等少數民族。唐代以前黃氏已在嶺南、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中紮根。其中,為蛋民者,居於廣州沙南;遷到廣西黃洞者,叫黃洞蠻,大多為壯族;融入瑤族者,分布相當廣泛,居於廣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的許多縣、鄉,以廣西居多。

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於平反昭雪。
"江夏堂":後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誇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黃姓堂號還有"思敬"、"逸敦"、"敦睦"、"熾昌"等。"熾昌堂"以黃峭山公外八句詩末"熾昌"二字為名。

歷史名人

黃宗羲: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為中國歷史上系統的哲學思想專著,開辟了清代史學研究的風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黃 慎:清代畫家。善畫人物,兼工花鳥、山水。為"揚州八怪"之一。
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也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黃 蓋:三國時吳國將領。與周喻用苦肉計,誘曹操受降,用火破曹。
黃道婆:元初女紡織家。在海南島居住了三十多年,學習了黎族民間的紡織技術並加以改進和發明,晚年反歸故里,傳授紡織技術。
黃石公:秦朝末人,熟知兵法,曾於下邳圯(橋)上贈張良《太公兵法》。
黃 歇:戰國時楚相,因有功,被封為春伸侯,為戰國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

『捌』 黃氏歷史有名人物

1、黃宗羲:明清之際傑出思想家、史學家。所著《明儒學案》、《宋元學案》為中國歷史上系統的哲學思想專著,開辟了清代史學研究的風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2、黃慎:清代畫家。善畫人物,兼工花鳥、山水。為"揚州八怪"之一。

3、黃庭堅:北宋文學家。其詩與蘇軾並稱"蘇黃",開創了江西詩派。也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4、黃蓋:三國時吳國將領。與周喻用苦肉計,誘曹操受降,用火破曹。

(8)司法黃姓擴展閱讀

黃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2006年,黃姓人口約有2700萬,約佔全國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黃姓排名從第8位升到第7位。

黃姓起源於中國北方,後遷至中原地區並建立黃國。黃國被楚國所滅後,部分族人開始南遷。兩宋之後,黃姓廣布到湖北、陝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當代,黃姓人口主要分布於廣東、四川、湖南、廣西、江西、福建、湖北、江蘇等地。

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黃姓歷代名人613名,占名人總數的1.35%,排在名人姓氏的12位;黃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1.7%,排在第9位;黃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96%,排在第11位。

『玖』 「黃姓的由來」

黃姓由來2006-3-7 18:24:53
樹有根,水有源。姓氏是文明的曙光,是血緣的標志,是婚煙的紐帶,是部族的開端,是國家的根基。中華民族文明之根,深深扎在炎黃子孫的心中,形成強大的生命力和堅固凝聚力。做為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姓氏文化,便是這強大生命力和堅固凝聚力的營養基與粘合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使用姓氏的國家之一,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黃二帝,而炎黃子孫繁衍出一萬二千餘姓氏。他們跨地域、跨國界,甚至滲入異族而形成新的民族。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優秀的民族之一。
姓和氏原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姓最初是作為一個部族(部落)的族號。但並不是部落的每個成員都可以擁有、使用姓的資格,只有貴族和平民(其實在原始社會所謂平民極少)才有資格擁有和使用,奴隸是不具有"人"的資格,無權擁有和使用他所在的這個部落的姓。氏是部落的總頭目主給他屬下支派分別命氏賜氏。對氏的擁有權和使用權比姓更嚴格,不單奴隸不能用,平民也同樣無資格使用。
做為中華姓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之一的黃氏,發祥早,根源深,她的主流,是一個以國得姓的姓氏。根據族普記載:上古時,顓頊帝的曾孫陸終,有六個兒子,次子南陸公受封於黃,建立黃國(在今河南省潢川縣),遂以國為姓,派衍到現在,已有四千年的歷史。也即唐人編的《元和姓纂》記載:"黃,陸終之後,受封於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福建莆田人、著名學者鄭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一書中也雲:"黃氏贏姓,陸終之後,受封於黃。今光州定城西十二里有黃國故誠。(魯)僖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根據《竹書紀年》、《括地誌》等文獻記載,黃國乃公元前21~22世紀夏啟所封的子爵侯國,故又稱黃子國。所謂"黃氏贏姓",即陸終乃是黃帝的兒子顓頊的後代。顓頊被黃帝賜以贏姓。所以說黃姓人屬於黃帝系統,屬於黃帝的直系子孫。所謂"陸終之後",即陸終的次子南陸公,他得祖蔭受封於黃地作為食邑,這個黃子國大概存在1500餘年,至公元前648年,也即是魯僖公十二年,被強大的楚國所吞並。這個黃子國從此就不存在了。至今在河南省的潢川縣,還可以找到當年黃子國的都城城牆遺址。國家雖然不復存在,但黃子國的臣民百姓仍念念不忘自己失去的家園,於是想出了一個辦法:以那個已不復存在的國號為姓,一方面可以以志不忘,以示對先人的懷念;一方面給後代的子孫們締造出一條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任何力量也沖不垮扭不斷的精神紐帶。因此,自從公元前648年開始,中國便有了"黃"這個姓氏。當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也出現了北方少數民族和其他姓氏加入黃姓行列的現象,但只是個別案例,不像其他姓氏那樣所佔比例較重,完全可略而不計。
根據文字學家和考古家的研究,現在的黃字,原來不是表示黃色,而是一個象形字,是一種用作佩戴的玉器。我們的祖先,既喜佩玉器,又精工製造玉器,更特別喜愛黃色,是個崇拜黃色、用凰鳥作徽記的氏族,便假借象形字的黃作為黃色的黃,並用"皇"的讀音。
我國現在很多地方的地名、山名和水名用黃作名字,例如:內黃、外黃、黃岡、黃梅、黃山、黃水、黃池、黃河等等,歷史上大都是我們黃族住過的地方,並且常常不止一個,例如黃城,除潢川縣的古黃誠遺址外,還有山東的兩個黃城和古國孤竹的都城黃洛城。黃山除聞名於世的安徽黃山外,尚有六個黃山、河北一、山東三、陝西一、江蘇一;廣東潮汕有三個地方叫黃金塘(兩個在饒平,一個在潮安)和三個黃岐山(分別在饒平、潮安、揭陽),饒平的黃金塘和黃岐山仍是黃氏的聚居地。內蒙古東部的遼河上流西拉木倫河,古代稱黃水,後稱黃水。根據現代考古家的探究,我們黃族最早住居地就是在潢水一帶,後來輾轉遷移,經現在的河北到黃河下游的山東,再移住黃河中游兩岸的廣大地區,歷史上出現過的三個黃國,一在山西的太原附近,一在河南的潢川縣,一在河北的宜誠縣東南。晉以後,我們祖先又再向江南和東南沿海遷徙,並很快繁衍起來,成為現在人口眾多的黃氏子孫,遍布於全世界。
潮汕黃氏和潮汕其他姓氏一樣,其先代絕大部分,都是從福建省各地遷移來的,據已知族譜資料記載,一條路線,是自莆田、泉州、漳州各地沿大海邊線移入潮汕,並定居於潮汕沿海較平坦地帶;另一遷移路線,是自邵武、汀州<寧化等),沿閩粵貢邊區、內陸山區線移入潮汕,入潮後大部分定居於潮汕內陸、較多丘陵山區地帶。 潮汕地域,舊稱潮州,講閩南方言,少數講客家方言。包括今潮州、汕頭、揭陽三個地級市,共轄九個縣。現有總人口一千萬,其中黃氏約佔八十萬,分布亦頗均勻,是當今居住在潮汕土地上一個人口眾多的姓氏,其位置排列在第五位與第六位之間。

熱點內容
以下哪些屬於行政法規 發布:2024-11-07 13:55:49 瀏覽:484
公司輪崗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1-07 13:50:14 瀏覽:302
經濟法的答題技巧 發布:2024-11-07 13:50:04 瀏覽:903
公務員行政法考點 發布:2024-11-07 13:16:58 瀏覽:153
司法e通行 發布:2024-11-07 13:02:24 瀏覽:762
道德經眼裡 發布:2024-11-07 12:57:04 瀏覽:872
私下簽訂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12:51:01 瀏覽:946
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讀 發布:2024-11-07 12:40:13 瀏覽:52
經濟法年假試用期 發布:2024-11-07 12:26:11 瀏覽:270
合同法分則案例ppt 發布:2024-11-07 12:23:35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