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活埋

司法活埋

發布時間: 2022-05-01 14:56:21

❶ 活埋嬰兒,犯罪嫌疑人竟然是孩子祖父,他為什麼這么做

恐怕除了他自己沒有人清楚,可能他家人會知道一點。根據官方報告,是祖父活埋了嬰兒。這個決定是因為孩子生來就患有各種疾病,所以全家決定放棄治療。官方說,救援人員不能滿足收養條件,「因為她有自己的孩子」。收養法規定的收養條件包括「收養人無子女」。此外,現行《收養法》對被收養人也有明確規定,要求「被收養人是失去父母的孤兒,或者找不到被遺棄的嬰兒和有父母的子女,或者父母有特殊困難不能撫養的子女」。


總結;嬰兒也是生命。孩子不是家庭可以任意處置的「東西」這種現代文明常識還需要普及。特別是過去,一些農村確實有隨時棄嬰的「傳統」,這就需要更多的持續普法。對於這起案件,輿論擔心的是,矇混過關是否會「事與願違」。現在,對祖父的羈押最初反映了司法存在的意義。說到人的生命,即使是一個患有疾病的新生兒,司法部門也應該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

❷ 中國古代的酷刑是什麼

中國古代十大酷刑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 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 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 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 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 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 ,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 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 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 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 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 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 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 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 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 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 也要受刑。 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 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 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 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 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烹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 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 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 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 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 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宮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 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 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 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 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 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 或人力車)。 插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 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 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 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鴆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 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 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 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 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 ,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 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 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 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 ,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 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斷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 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 在中國歷史 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 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 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 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腸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 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 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 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 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 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 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 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 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腸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 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 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 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 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 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 梳洗之刑的真正 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 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 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 ,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 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 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 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好:0 不好:0
原創:0 非原創:0
魔幻藍天赤髯 回答採納率:28.2%2008-11-28 18:42
我有更好的回答
收藏 轉載到QQ空間
其他答案
炮烙,五馬分屍
斷弦誰聽 回答採納率:1.5%2008-11-28 18:42
好:5 不好:0
一、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俗稱「千刀萬剮」。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 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 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 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 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 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 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 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二、梳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 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 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 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 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 ,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 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 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三、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 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 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 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 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 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四、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 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 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五、烹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 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 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 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 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 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六、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 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 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 扯的時候。 七、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 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 或人力車)。 八、宮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 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 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 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 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九、腰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 ,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十、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 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❸ 世界上最恐怖的刑罰是不是活埋

當然不是,活埋算啥,下面哪條都比活埋殘酷恐怖的多得多

用動物致死例如用毒蛇,或用大蟒蛇;還有用大象踩死,或讓大象鼻子把人多次拋起摔死;還有用馬拖死等。

與砍頭不同的是,割喉之後,頭顱和身軀沒有分離。它是古羅馬特有的刑罰,甚至被稱為「羅馬刑」,但在古羅馬時期,它不是主要的死刑手段,而是一種簡易手段,因為它很難成為眾人狂歡的節日。

剖腹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包括中國。這種方式在日本演變為儀式性的自殺方式。 在歐洲宗教改革之後,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間,經常採用這種手段。

投擲將犯人從高處拋落,例如岩石、塔樓、城牆、教堂等。拋落的下方也有不同的講究。古羅馬、古希臘喜歡將人落在岩石上;埃及將人拋落在鱷魚群里,波斯將人拋落在尖石上;中世紀歐洲還有將人拋落在林立的長矛上。

餓刑這種刑罰包括沒飯吃、沒水喝,同時也經常伴隨其他的懲罰。而且,還可以控制犯人的食物、喝水數量,以延長慢慢死亡的時間。

囚籠囚籠是指特別狹小的容器,用來囚禁犯人,一般還會附帶其他懲罰,例如飢渴。這種刑罰在歐洲、亞洲都長期存在。囚籠一般是鏤空的,里外通透。

十字架刑這種刑罰非常著名,最早不是希臘、羅馬人發明的,但是,歐洲將這種刑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字架除了常見的耶穌受刑的那種形狀外,還有方框形的,X交叉形的,T形的。

活埋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很普遍,包括中國,最常見的就是用土埋掉。 有人說羅馬的歷史就是從活埋開始的。活埋在法國、德國等地後來有所發展,例如,將人推入井裡,然後將井埋起來。

木樁刑這種刑罰在亞洲、歐洲都有。所謂木樁刑就是把人釘在一個巨大的木樁上,一般是從肛門插入,嚴重的從口腔穿出。

活剝不用多解釋,大家都能理解。這種刑罰在亞洲、歐洲都有。印度的做法是用小火在身體表面烤,然後再剝。古希臘、古羅馬也有這個刑罰。中世紀的歐洲此種刑罰不太多,但是也有記載。

肢解與凌遲不同的是,凌遲是小塊切下,肢解是大塊剁掉。斬首暫不列入其中。這種刑罰存在於世界各地,中國也有。 肢解用的工具一般是刀、斧。有時候肢解不一定非取人性命,例如單獨剁掉手或腳、耳朵、鼻子、男性生殖器等。

碎身刑這是典型的西方死刑,與西方人酷愛擺弄機械密切相關。犯人赤裸著身體被固定在一隻帶鐵釘的大輪盤上,通過搖動手柄,輪盤可以繞軸旋轉,輪盤每轉一圈,固定在地面上的鐵刺就會剮下一條肉來,轉個十來圈,犯人基本上就被扯碎了。

碾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用一種固定的重物壓死;二是將犯人放在中間,兩邊同時用力並逐漸加碼;三是用帶有利物的東西軋碎或扯爛。在羅馬和埃及,常會把犯人鋪在尖刺上,然後用巨石碾過,如此犯人決無活機。

壓杠子通常是將受難者在十字形的刑架(中國舊式稱為天平架)上綁成跪姿,或者在兩個施刑者挾持下強迫她挺直上身跪下,再用粗木杠壓在受難者的小腿上,兩個施刑者用力踩杠子兩端,或者將杠子一端用繩索綁住,由一個施刑者用力踩另一端。

火刑火刑在中國古代也有,但遠不如歐洲那麼豐富多彩。當然,在人類最早的法律文書《漢謨拉比法典》中,就將火刑列為三大刑罰之一。

鋸刑與肢解有點類似,區別主要在於工具。這種刑罰最早出現於地中海周圍,後來傳到了希臘、羅馬。《聖經》就有鋸刑的記載。 鋸刑有從兩腿之間鋸開的,也有攔腰鋸開的。鋸刑的工具除了用金屬的鋸子,還有用粗繩的。

箭刑與貫穿刑大家看到她的第一感覺是什麼?說出她的用途你大概就會倒吸一口冷氣了,這就是有名的紐倫堡之「鐵處女」。她是一個可以開合的容器,內部布滿銳利的鐵釘,把人關進去,要幾天才死。在心臟等主要部位沒有刺。這個刑法叫做"鐵處女的擁抱"。

毒葯這種方式也產生於地中海地區,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就死於這種刑罰。這種致死方式後來也被人經常使用,但大多都是司法外的致死手段。中國古代也有使用毒葯的,但沒有成為正式的法律。

吊刑在中世紀時產生於義大利,後來推廣到歐洲。吊刑一般的方式是將犯人的雙手反剪在背後,用繩子捆住犯人手腕,再吊升到桿子或架子上,然後突然松開繩子,讓犯人自由降落。但是,這種降落並不落地,而是突然停在半空。這種刑罰經常使犯人手臂脫臼。

車輪刑這是一種將人綁在車輪上活活打死的刑罰。

車裂人們認為,此刑的執行方法,是將受刑人的頭與四肢分別系於五車之上,然後以五馬駕車,同時分馳,將肢體撕裂。

絞刑扼殺就是一般所稱的勒死,它和絞刑一樣是一種使人窒息的刑罰。行刑時,借用一根伸縮帶套住脖子,通過對頸動脈的壓迫,造成呼吸道的機械性堵塞。

世界上最殘忍的死刑方式——凌遲凌遲發展到明朝,終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人們發現一片片臠割皮肉,比連筋帶骨割更省力,時間也更久,大太監劉瑾被剮,按例該剮3357刀,每十刀一歇一喝,第一天割357刀,暫時結束時給他喝點粥維持生命,總共剮了三天。

溺刑溺,說白了是把人拋進水裡淹死,一方面這么做簡單易行,另一方面,許多民族都認為水能洗滌人的罪惡,所以這種刑罰在世界各地都有記載。

❹ 請問同學說他殺了人,還活埋了。我並沒有看到他殺人。不知道他言語的真實性。算是包庇罪嗎

不用擔心的............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機關作虛假證明,為其掩蓋罪行,或者幫助其隱匿、毀滅罪證、湮滅罪跡,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為。

.........你同學所說的話純屬吹牛放炮------完全不可信!-----下次他再說這樣的話你就說:我完全不相信你這個人了!.........這樣對方就會收斂一些的啦.....嗄嗄嗄.....

...............現在的小孩子嗄嗄嗄........什麼都敢說!

❺ 誰知道古代有什麼刑罰

十大酷刑
剝 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樣的撕開來..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比重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從定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 斬

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車 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塊。 記得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

要把人的頭跟四肢砍下來都得花不少力氣,更何況是用拉扯的。而受刑人身受的苦處更可想而知。真到撕開的時候,恐怕受刑人已經不會覺得痛苦了。痛苦的是正在拉扯的時候。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和一,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干剁成三塊。

漢高祖死後,呂後把他的寵妾如意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喂養,取名「人彘」.結果呂後自己的兒子看到,給活活嚇死...

凌 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

而最慘的是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因為崇楨皇帝中了反間計,誤以為他通敵賣國,判他凌遲處死,行刑前以魚網覆身(讓肌肉突出以便下刀),遊街示眾,被北京城無知的民眾沖上前去,把他的肉一塊一塊咬下來...那種心理的痛恐怕遠高於生理的痛。

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縊 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 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烹 煮

即「請君入瓮」那是唐朝時代,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朝中有位酷吏叫來俊臣,崇尚嚴刑峻法,對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對待。方法是找個大瓮,把人塞進去,然後在瓮下面用柴火加熱。溫度越來越高,受刑人也越來越受不了,如果不肯招供的話,往往就被燒死在瓮里...後來武則天聽說了這件事,就把來俊臣找來,問他犯人不肯招供要怎麼辦?來俊臣很得意的把這個方法說了出來,武則天就淡淡的說了句:「則請君入瓮」,把來俊臣燒死...

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里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 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全部喔!不是只有小弟弟)。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里。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尿毒症吧. 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

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相對的女性為幽閉

刖 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以後者比較可信。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 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 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插 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 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里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鴆 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葯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鳩」這種毒葯,成語中的「飲鳩止渴」便是源自於此。

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 刑

即木樁刑. 這里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里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里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里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 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借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里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斷 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樑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 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二三二度,鉛的熔點是攝氏三二七點四度,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後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綉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 洗

這里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咽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范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范,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從世界歷史上看,中國傳統的文化的發展演變有其明顯的特色,這種特色就在於中國傳統文明的發展進程一直延續,沒有發生中斷。自古至今,「刑、德」被視為治國安邦的兩套良策,所以刑法和刑罰為中心的古代法律制度也就必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演變,法也從原始簡單的習慣,逐漸向著結構嚴謹、富於哲理的模式過渡,中國歷史上法律的變革,實質上代表及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社會、人生以及與人關系的根本性問題所作的思考,集中、突出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念。所以,刑罰作為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發展與變化,實質上也是整個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濃縮。刑罰體系的發展與變化的原因是多層次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特點,同時代不同的當權者亦有不同的舉措。但是總的發展趨勢是以原始的野蠻、落後、殘暴向著文明、慎刑方向發展。

一、中國古代刑罰的發展與變化。

原始社會的舜禹統治的時期確認不少有關處罰的習慣。《尚書。舜典》載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欽哉! 欽哉!惟刑之恤哉。」當時的處罰習慣,將貪贓(墨)行為與劫掠(昏)殺人行為並列,一並處罰,體現了當時的社會已經注重對行政人員的整治和管理,嚴厲制裁瀆職、貪污行為。

《尚書。呂刑》對原始社會末期的處罰方式作了這樣的說明:「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淮作王虐之刑曰法」,「爰始淫為劓、刵、諑、黥」。又據《後漢書。刑法志》說:「(禹)自以德衰而制肉刑」。

夏代逐步確立了墨、劓、剕、宮、大辟的五刑制度。

商代刑法嚴酷。盤庚規定「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 .死刑除去斬刑外,還有醢、脯、焚、剖心、刳、剔等刑殺手段。

西周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罰,以及贖刑、流刑等制度作為五刑的補充,這一時期為奴隸制刑罰的成熟階段。

春秋戰國時期仍然以五刑為主,殘酷性並沒有改變、商鞅被處死時,即用車裂之刑,這一時期為奴隸制刑罰向封建制刑罰過渡的階段。

秦刑罰出現了新的變化,主要有笞、杖、徒、流放、肉、死、羞辱、經濟、株連八大類。其中前五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三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秦法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有明顯的過渡的特徵。

漢代對刑罰進行了改革,漢文帝十三年,下詔廢除肉刑,著手改革刑制。具體有:凡當完者,完為城旦春;當黥者,髡鉗為城旦春;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趾者,笞五百,當斬右趾者,棄市。這樣就改變了原「五刑」制度。但是也出現問題:1、斬右趾,改為棄市,擴大了死刑范圍;第二,以笞代替劓刑、斬左趾,結果受刑者「率多死」。後,漢景帝又兩次下詔減少笞數,第一次是笞五百減為三百,笞三百減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減為二百、笞二百減一百。改革之後,除死刑以外,還有笞刑,而宮刑未改。到東漢初,明帝詔中又提到斬右趾,說明又以此刑代替棄市,把文帝時由輕入重的一項又回來,至此,兩漢肉刑有宮和斬右趾。

關於徒刑,漢初沿用秦制。但是漢代已經有了明確的刑期。如髡鉗城旦舂,五歲刑;完城旦舂,四歲刑;鬼薪白粲,三歲刑;司寇和作如司寇,皆二歲刑,男罰作和女復作,皆一歲到三月刑。此外,漢代另有「顧山」,是只用於女犯的刑罰,因此也稱為「女徒顧山」。

此外,兩漢還沿用秦代及以前的罰金、徙邊等刑罰。另外有禁錮刑,是漢為禁止官史結黨,對有朋黨行為的官吏及其親屬,實行終身禁為官的政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刑罰體系較前朝有了很大的變化,刑罰的總的變化的特點是逐漸寬緩。「割裂肌膚,殘害肢體」的刑罰手段逐漸減少,向新的封建制五刑過渡。主要體現在:1、廢除宮刑制度。北朝西魏在大統十三年(公元547年)下詔禁止宮刑:「自今應宮刑者,直沒官,勿刑。」北齊在天統五年(公元569年)也詔令廢止宮刑:「應宮刑者普免為官口」。2、規定了鞭刑與杖刑。這一刑罰緣於北魏,並為北齊北周沿用。3、規定流刑為減死之刑。南北朝時期,把流行作為死刑的一種寬待措施。如北周時規定流刑為五等,每等以五百里為差,以據都城二千五百里為第一等,至四千五百里為限,同時附加鞭刑。4、緣坐范圍有所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對婦女緣坐的變化上,總的趨勢是縮小范圍,但司法實踐中卻多有擴大。在整個南北朝時期緣坐的范圍也有反復。《梁律》創從坐婦女免處死刑的先例。

隋《開皇律》刪除不少苛酷的刑罰內容。廢除不少殘酷的生命刑,把死刑法定為絞、斬兩種。對流刑、鞭刑均作修改。隋文帝明確說明:「絞以致斃、斬則殊形,除惡之體,於斯已極」,所有 「梟首轘身」與「殘剝膚體」的鞭刑都廢除不用,確立了封建制五刑。

唐刑罰比以前各代均為輕,死刑、流刑大為減少。死刑只有絞斬兩種;徒刑僅一年至三年;笞杖數目也大為減少。更重要的是,其適用刑罰以從輕為度;唐律被認為是我國古代社會「得古今之平」的刑罰中的典範。

宋創設了一些新的刑罰制度。1、刺配刑。宋太祖為寬貸雜犯死罪而立刺配之法,刺面、配流且杖脊,是對特予免死人犯的一種代用刑。但後來則成了常用刑種之一。2、凌遲刑。宋時將五代的法外刑凌遲作為法定刑種,初時適用於荊湖之地所謂以妖術殺人祭鬼的犯罪。但後來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3、折杖法。宋太祖創立折杖法,作為重刑的代用刑。但因存在不足,即「良民偶有抵冒,致傷肢體,為終身之辱;愚頑之徒,雖一時創痛,而終無愧恥。」所以,在徽宗時又對徒以下罪的折杖刑數重作調整,減少對輕刑犯的危害。

元法初為習慣法,成吉思汗時有斬決、流放、責打條子等刑罰,後逐漸向漢代的五刑體制過渡,並最終實行。但其死刑中無絞刑,凌遲為法定死刑。

元朝仍保留許多習慣法,包括不少肉刑。一般人犯盜竊罪,除斷本罪外,「初犯刺左臂,再犯刺右臂,三犯刺項。」「強盜初犯即須刺項」,只有蒙古人可不受此刑。為了維護僧侶的特權,元律規定「毆西番僧者截其手,罵之者斷其舌」。

元有警跡人制度。強竊盜犯在服刑完畢後,支付原籍「充警跡人」。在其家門首立紅泥粉壁,上開具姓名,犯事情由,由鄰居監督其行止,且每半年同見官府接受督察。五年不犯者除籍,再犯者終身拘籍。

明清刑罰有新的發展變化,其特點是刑罰更加殘酷化,並大量復活了肉刑。明清時的刑罰變化有:

1、死刑。明、清兩朝在法律上恢復了梟首示眾之刑,並且范圍逐步擴大。此外,明清時期的死刑執行方面還有一些更加殘酷的方式,如「剝皮實草」、「滅十族」、戮屍等。 清朝針對死刑還有一個獨特的制度,即斬立決和監候制度。

2、充軍刑。「充軍」創制於明代,但是不以充軍為本罪。清朝的充軍則作為流罪的加重刑,並以充軍為本罪。而且充軍的條目也較明代增加。

3、發遣刑,這是一種比充軍重的刑罰。明代時只限軍官和軍人,永不得回原籍。清時則包括犯徒罪以上的文武官員,還可以有機會放還。

4、枷號,是明朝首創的恥辱刑。在明代還變成一種致命的酷刑。清時對一些倫理性和風化犯罪,用此法。

明代還有庭杖制度。指在殿庭前對違抗皇命的大臣直接施以杖刑的法外刑罰。

二、中國古代刑罰演變的原因。

大體上,刑罰發展變化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當權者指導思想的不斷變化導致了刑罰發展變化。法律制度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門,任何法律制度的產生、發展,以及其特色的形成,都是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風俗、傳統等社會經濟條件緊密相連的。原始社會時期,沒有國家,沒有法律,生產力水平低下,人類認識自然的能力低下,當時的原始習慣也是由以採集和漁獵為標記的低下生產力水平決定的,懲罰方式簡單殘暴,後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私有製成為主導。逐漸產生了相當多的習慣法,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們對物質世界的進一步認識,刑罰的體系逐漸完善,目的性也更加專一,保護私有制財產,保護人身權利,維護政治統治。自夏代建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起,我國古代社會一直堅持以刑法為主的法律體系。

由於專制、集權貫穿我國幾千年的古代發展史,中國的法律文化也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沒有西方世界的民主與法制、人權的概念。大量的充斥於刑法之中的完全是對人的生命的漠視和刑罰的隨意性。

從簡單的同態復仇到夏、商時期奴隸制刑罰,及至演變到封建社會的「五刑」,刑罰的變化,同當權者的統治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是集權的家長制統治,王或皇帝是國家的主宰,所謂家天下。「溥天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法律也集中體現了維護王權統治的基本指導思想。崇尚刑法,重視刑罰。使我國古代不管民事、行政、刑事的制裁,無一例外的採用刑罰的手段。法律不但憑借嚴酷的刑罰手段懲辦危及王權統治的政治性犯罪,同時也嚴厲制裁破壞國家統治、擾亂社會程序的刑事犯罪。統治者從長期的實踐中體會到,既要使犯罪者受到懲罰,又能保存勞動能力,是更為有利的。所以刑制的改革,更加適應了經濟基礎需要,同時更好的維護其統治。夏、商時期人們認識自然的能力十分有限,同時又剛剛從原始野蠻時代演變而來,維護王權成為其首要的目的,同時人的愚昧無知又使統治者假借天意的圖謀得以實現,雖然其刑罰十分的野蠻殘酷,但是統治者借天的名義,成功地表明其刑罰的合理性。同時,統治者鑒於前朝的教訓,至周時提出「以德配天」、「明法慎罰」的思想,強調「用刑寬緩」,將教化和刑罰結合起來,體現到刑罰上,出現了「圜土之制」,「嘉石之制」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罰,以及贖刑、流刑等以作為五刑的補充,不再單純是傷及人肢體、生命的酷刑。秦以後到明清,中央集權的統治者更加牢固的確立,雖然各朝代執政者執政的指導思想各有不同,但是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在也逐漸促進統治者對刑罰作出變革,以絞、斬死刑代替以往殘酷的生命刑,以笞、杖、徒、流代替野蠻的肉刑,實質是統治者逐漸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文明程度提高的反映。

二、古代社會高度集權的家長制統治,統治者權力的無限制和無制約,當權者往往憑一己好惡行事,使刑罰形成了不穩定和不確定的特點。所以,我國古代刑罰發展變化的進程中人為的痕跡濃重。總趨勢是朝者寬緩的方向,但是其中也多有反復。我國古代社會自從有國家以來,無論是不成文立法的時代,或者是成文法時代,法律對刑罰的種類都有明確的規定,但是經常有隨意增加法外刑罰的情況。隋初,制定《開皇律》、《大業律》,強調用法寬緩,然而隋煬帝並不依律行事,他「更立嚴法」,並恢復梟首、滅九族等等酷刑,自毀法制,濫施淫刑。又如唐時法律為我國古代之最鼎盛時期,但是法外施刑的現象也層出不窮。武則天時,酷臣周興、索元禮、來俊臣非法採用酷刑,摧殘人犯,將人犯「禁地牢中,或盛之如瓮,以火圜灸之,兼絕其糧餉,至有抽衣絮以瞰之者。」明時,皇帝設廠衛特務機關,濫用刑罰更為嚴重。清律中根本沒有關於文字獄的直接規定,但所有的文字獄均是按照謀反、大逆定罪,是最嚴重的犯罪,並且處以最嚴厲的刑罰。所以,古代專制制度下,皇帝的行為往往將法律淪為一紙空文。

另一方面,較為開明的當權者的舉措,又會帶來不同的後果。據史載,漢初文帝改刑罰的原因,是為緹縈的孝心感動,遂下詔說:「刑至斷肢體,刻肌膚,終生不息」,是 「不德」。由此引發了漢初刑罰的改革。

所以,在我國古代社會以仁者治國的指導思想下,法制的推進顯然有其偶然性,但是反過來說,這樣的發展變化也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三、宋元明清法制由輕向重變化的原因。從秦漢至隋唐,刑罰制度的發展趨勢一直為由繁雜殘酷向簡明輕緩。期間有漢文帝廢肉刑的改革,以及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刑制改革及隋文帝法定五刑,至唐時法制達到巔峰,其影響直至宋、元、明、清,並及諸海外,但是宋、元、明、清雖以唐制,其刑罰較前朝又趨殘酷、繁雜,並且復活了肉刑,死刑的執行方式也有增加。從歷史上看,宋、元、明、清時期是我國小農經濟繼續發展並且至沒落,而商品經濟逐漸萌芽之時,社會的矛盾日趨激化,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更加加強中央集權,用重典治天下,故而刑罰更加殘酷,這也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刑罰的重要特點,至明清,發展尤為明顯。其特點,就是限制商品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資本主義萌芽已經誕生的條件下,仍然堅持重農抑商的傳統,實行「禁海閉關」,延緩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形成和發展。明時增加許多法外酷刑,而清朝又處於古代中國向近代化發展的復雜時期,更加以空前的嚴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的高壓統治。明清時期大興文字獄,對思想異端嚴厲懲罰,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我國古代社會先進思想的進一步發展。這也是我國古代社會一貫的愚民政策的體現。

明清時期重刑觀點同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矛盾的錯綜復雜密切相關。古代社會發展到明清時期,封建制度已經走向末路,新的生產關系正在形成之中。而這種新興的生產關系勢必威脅到封建統治集團的切身利益,所以,統治者為了維護政治上的專制統治,必然鉗制廣大人民的思想和輿論,甚至不惜動用殘酷的刑罰手段,遏制自由思想的興起。

四、刑罰的變化與發展同特定的社會發展現狀緊密相連。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或者同一階段的不同時期,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個層面發展不盡相同,所以,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會形成不同的特色。刑罰作為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有不同的發展和變化。「刑罰世輕世重」的刑事政策也充分得以體現。從夏商以來歷代統治者在運用刑罰統治社會的過程中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用刑經驗,至西周時,形成「刑罰世輕世重」的理論。《尚書。呂刑》說「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刑新國用輕典,刑平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這種思想逐漸融入中國傳統政治理論之中。刑罰的發展變化實際上也體現了這種理論在治國實踐中的運用。戰國時期,群雄並爭,天下大亂,當時剛剛興起的地主階級在制定法律的時候就特別強調重典重刑,用刑嚴酷。唐時,社會經濟的發展較為迅速,國家實力明顯增強,所以,這一時期奉行用刑持平,「刑平國,用中典」的策略,體現到刑罰上,變化為寬嚴適中,簡約易明。由此帶來的後果是社會更加穩定,經濟更加繁榮,使唐帝國成為當時亞洲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宋、元、明、清時期,統治者都是在天下大亂,群雄紛爭中奪取天下,都認為身處亂世,強調治亂世用重典。所以這一時期的刑罰一反隋唐以來的輕刑中典政策,又將刑罰導入峻法酷刑的時期,走上了回頭路。

❻ 秦朝司法官吏有哪些責任制度

一)秦代的罪名與刑罰
1.罪名
秦代法律所規定的罪名極為繁多,且尚無系統分類,更未形成較為科學的罪名體系。但大致而言,秦代的罪名主要有以下五類:
(1)危害皇權罪。
具體有:謀反,這在當時被視為最嚴重的犯罪;操國事不道,主要是指操縱國家政務大權,發動政變以及其他倒行逆施的行為;泄露皇帝行蹤、住所、言語機密;偶語詩書、以古非今;誹謗、妖言;詛咒、妄言;非所宜言;投書,即投寄匿名信;不行君令等。
(2)侵犯財產和人身罪。
理解:秦代侵犯財產方面的罪名主要是「盜」,盜竊在當時被列為重罪,按盜竊數額量刑。除了一般意義上的盜,秦代還有共盜、群盜之分,共盜指五人以上共同盜竊,群盜則是指聚眾反抗統治秩序,屬於危害皇權的重大政治犯罪。
侵犯人身方面的罪名主要是賊殺、傷人,這里的「賊」與今義不同,而是荀子和西晉張斐所說的「害良曰賊」、「無變斬擊謂之賊」,即殺死、傷害好人,以及在未發生變故的正常情況下殺人、傷人。此外,斗傷、斗殺在秦代亦屬於侵犯人身罪。
(3)瀆職罪。分類:
一是官吏失職造成經濟損失的犯罪。
二是軍職罪。
三是有關司法官吏瀆職的犯罪。主要有:①「見知不舉」罪,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代禁書令規定:「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②「不直」罪和「縱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簡》所載律文中規定:前者指罪應重而故意輕判,應輕而故意重判;後者指應當論罪而故意不論罪,以及設法減輕案情,故意使案犯達不到定罪標准,從而判其無罪。③「失刑」罪,指因過失而量刑不當(若系故意,則構成「不直」罪)。
(4)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又分:
一是《田律》中規定的違令賣酒罪;
二是逃避搖役,在《法律答問》中包括「逋事」與「乏徭」。前者指已下達征發徭役命令而逃走不報到;後者指到達服徭役地點又逃走。《徭律》還規定,主管官吏征發徭役遲延的,也要加以處罰;
三是逃避賦稅。《秦律雜抄》為防止逃避口賦即人口稅,規定隱匿成年男子,以及申報廢、疾不實,里典、伍老要被處刑。
(5)破壞婚姻家庭秩序罪。分類:
一類是關於婚姻關系的,包括夫毆妻、夫通姦、妻私逃等等,秦簡《法律答問》中有關懲治妻子私逃的刑法規定尤其較多。
另一類是關於家庭秩序的,包括擅殺子、子不孝、子女控告父母、卑幼毆尊長、亂倫等等,秦律禁止殺子,特別是禁止殺嗣子。秦律對家庭內部亂倫行為的懲罰同樣十分嚴厲,比如《法律答問》中說:「同母異父相與奸,何論?棄市。」
2.刑罰
主要包括8大類——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刑、經濟刑、株連刑;其中:前5類相當於現代的主刑,後3類相當於現代的附加刑。
特徵:秦代的刑罰種類極為繁多,尚未形成完整的刑罰體系,且刑罰極為殘酷,一切都呈現出過渡時期的特徵。
(1)笞刑。笞刑是以竹、木板責打犯人背部的輕刑,是秦代經常使用的一種刑罰方法,秦簡中有「笞十」、「笞五十」、「笞一百」等多種等級,大多針對輕微犯罪而設,也有的是作為減刑後的刑罰。
(2)徒刑。徒刑即剝奪罪犯人身自由,強制其服勞役的刑罰。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①城旦舂,男犯築城,女犯舂米,但實際從事的勞役並不限於築城舂米;
②鬼薪、白粲,男犯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為祠祀擇米,但實際勞役也決不止於為宗廟取薪擇米;
③隸臣妾,即將罪犯及其家屬罰為官奴脾,男為隸臣,女為隸妾,其刑輕於鬼薪、白粲;
④司寇,即伺寇,意為伺察寇盜,其刑輕於隸臣妾;
⑤候,即發往邊地充當斥候,是秦代徒刑的最輕等級。
(3)流放刑。包括遷刑和謫刑,都是將犯人遷往邊遠地區的刑罰,其中謫刑適用於犯罪的官吏,但兩者都比後世的流刑要輕。
(4)肉刑。即黥(或墨)、劓、刖(或斬趾)、宮四種殘害肢體的刑罰,它們源於奴隸制時代,在秦時不僅沿用,且十分廣泛。從雲夢秦簡來看,秦的肉刑大多與城旦舂等較重的徒刑結合使用。
(5)死刑。秦代的死刑執行方法很多,主要有:
①棄市,即所謂殺之於市,與眾棄之;
②戮,即先對犯人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然後斬殺;
③磔,即裂其肢體而殺之;
④腰斬;
⑤車裂;
⑥阮,又作坑,即活埋;
⑦定殺,即將患疾疫的罪人拋入水中或生埋處死;
⑧裊首,即處死後懸其首級於木上;
⑨族刑,通常稱為夷三族或滅三族;
⑩具五刑,即《漢書、刑法志》所說:「當夷三族者,皆先黥、劓、斬左右趾,笞殺之,裊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故謂之具五刑。」
(6)羞辱刑。秦時經常使用「髡」、「耐」、「完」,等恥辱刑作為徒刑的附加刑。
理解:「髡」是指剃光犯人的頭發和胡須、鬢毛;「耐」與「完」是一刑二稱,指僅剃去胡須和鬢毛,而保留犯人的頭發。此外,死刑中的「戮」刑也含有羞辱之意。
(7)經濟刑。秦律中對輕微罪適用的強制繳納一定財物的刑罰主要是「貲」,同時,贖刑也可歸入這一范疇。
理解:「貲」是用經濟制裁來懲治官吏的一般失職和普通百姓的一般違法行為的獨立刑種,它包括三種:
一是純屬罰金性質的「貲甲」、「貲盾」;
二是「貲戍」,即發往邊地作戍卒;
三是「貲徭」,即罰服勞役。
贖刑不是獨立刑種,而是一種允許已被判刑的犯人用繳納一定金錢或服一定勞役來贖免刑罰的辦法。從雲夢秦簡來看,秦代的贖刑范圍非常廣泛,從「贖耐」、「贖黥」、「贖遷」,到「贖宮」「贖死」,均可贖免。
(8)株連刑。主要是族刑〔見死刑條〕和「收」。收,亦稱收孥、籍家,就是在對犯人判處某種刑罰時,還同時將其妻子、兒女等家屬沒收為官奴婢。
(二)秦代的刑罰適用原則
秦統治者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總結前代的經驗,根據犯罪主體、客體、動機和後果以及其他因素形成了一些刑罰適用原則。
1.刑事責任能力的規定——秦律規定,凡屬未成年犯罪,不負刑事責任或減輕刑事處罰。
標准:秦律以身高判定是否成年,大約六尺五寸為成年身高標准,低於六尺五寸的為未成年人。
2.區分故意與過失的原則——秦律重視故意與過失犯罪的區別。
處理:故意誣告者,實行反坐;主觀上沒有故意的,按告不審從輕處理。
3.盜竊按贓值定罪的原則——秦律把贓值劃分為三等,即一百一十錢、二百二十錢與六百六十錢。對於侵犯財產的盜竊罪,依據以上不同等級的贓值,分別定罪。一般贓值少的定罪輕,贓值多的定罪重。
4.共犯罪與集團犯罪加重處罰的原則——秦律在處罰侵犯財產罪上共犯罪較個體犯罪處罰從重,集團犯罪(5人以上)較一般犯罪處罰從重。
5.累犯加重原則——本身已犯罪,再犯誣告他人罪,加重處罰。除去耐為隸臣外還要判處城旦苦役6年。
6.教唆犯罪加重處罰的原則——秦律規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者加重處罰。教唆未滿15歲的人搶劫殺人,雖分贓僅為十文錢,教唆者也要處以碎屍刑。
7.自首減輕處罰的原則——秦律規定:凡攜帶所借公物外逃,主動自首者,不以盜竊論處,而以逃亡論處。如隸臣妾在服刑期間逃亡後又自首,只笞五十,補足期限。若犯罪後能主動消除犯罪後果,可以減免處罰。
8.誣告反坐原則——秦律規定,故意捏造事實與罪名誣告他人,即構成誣告罪。誣告者實行反坐原則,即以被誣告人所受的處罰,反過來制裁誣告者。
(三)德主刑輔思想的確立
兩漢統治階級的官方法律思想,經歷了兩個階段的發展變化。第—階段是從西漢建立到武帝初期的70年間,主要奉行「務在寬厚」、「約法省刑」的黃老學派的政治法律主張。第二階段則從武帝開始,直至東漢滅亡;主要實行「德主刑輔」、「禮法並用」的儒家法律思想。
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教訓,採用「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的黃老無為政策,確定了「務在寬厚」、「約法省刑」的法律思想,以緩和長期尖銳的階級矛盾與社會問題。經過漢初70年的恢復發展,封建國家積累起雄厚的物質財富。
但隨著社會經濟基礎的逐步增強,嚴峻的社會問題也接踵而來。漢初統治者所尊奉的黃老無為思想已不能適應形勢需要。漢武帝掌握朝政以後,面對社會形勢的巨大變化,越來越不滿足於黃老無為的道家思想,決心進行一場徹底變革。漢武帝採納董仲舒所提倡的儒家思想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法律上以德主刑輔、禮法並用為指導原則。「德主刑輔」是由董仲舒以陰陽五行理論為指導提出的,它強調以德禮教化為主,刑罰懲治為輔,貫徹先德後刑、德刑並用、禮法結合的原則。其實質是以儒家所宣揚的倫理道德精神和綱常禮教標准,作為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的基本准則,要求人們自覺遵守。「德主刑輔」思想的確定,反映出統治階級的法制經驗與策略手段日趨成熟,開始由單純強調刑罰鎮壓的一手,發展為德禮教化與刑罰懲治相結合的兩手。因此,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始終貫穿於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立法內容和司法實踐中。
(四)漢代文帝、景帝廢肉刑
1.背景
(1)西漢建立後,重視總結秦亡教訓;
(2)漢文帝時鑒於當時繼續沿用黥、劓、斬左右趾等肉刑,不利於政權的穩固,開始考慮改革肉刑。當時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為改革刑制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
直接動因:文帝開始刑罰改革的直接起因是在文帝十三年,齊太倉令獲罪當施黥刑,其小女緹縈上書請求將自己沒官為奴,替父贖罪,並指出肉刑制度斷絕犯人自新之路的嚴重問題。文帝為之所動,下令廢除肉刑。
2.刑制改革的內容
(1)把黥刑(墨刑)改為髡鉗城旦舂(去發頸部系鐵圈服苦役五年);
(2)劓刑改為笞三百;
(3)斬左趾(砍左腳)改為笞五百,斬右趾改為棄市死刑。
文帝的改革,從法律上宣布了廢除肉刑,具有重要意義。但改革中也有由輕改重的現象,如斬右趾改為棄市死刑。雖然劓刑改為笞三百,斬左趾改為笞五百,不再用肉刑處罰。但因笞刑數太多,使受刑之人難保活命,因而班固稱其為「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之」。改革存在不少缺陷,有待進一步完善。
景帝繼位後在文帝基礎上對肉刑制度作進一步改革。他主持重定律令:
(1)將文帝時劓刑笞三百,改為笞二百;
(2)斬左趾笞五百,改為笞三百。
(3)又頒布《令》,規定笞杖尺寸,以竹板製成,削平竹節,以及行刑不得換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邁了一大步。
3.刑制改革的意義
文帝、景帝時期的刑制改革,順應了歷史發展,為結束奴隸制肉刑制度,建立封建刑罰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礎。盡管這次改革還有缺陷,但同周秦時期廣泛使用肉刑相比,無疑是歷史性的進步,在法制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漢律的儒家化
1.上請與恤刑
(1)上請制度。主要經過:
一是漢高祖劉邦七年下詔:「郎中有罪耐以上,請之。」即通過請示皇帝給有罪貴族官僚某些優待。
二是宣帝、平帝相繼規定上請制度,凡百石以上官吏、公侯及子孫犯罪,均可以享受「上請」優待。
三是東漢時「上請」適用面越來越寬,遂成為官貴的一項普通特權,從徒刑二年到死刑都可以適用。為官僚貴族犯罪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使他們免受應有的懲罰。
(2)恤刑措施。統治者以「為政以仁」相標榜,強調貫徹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主要措施有:第一,年80歲以上的老人,8歲以下的幼童,以及懷孕未產的婦女、老師、侏儒等在有罪監禁期間給予不帶刑具的優待。第二,老人幼童及連坐婦女,除犯大逆不道詔書指明追捕的犯罪外,一律不再拘捕監禁。當然,給老幼以優待,也以不危害統治階級的利益為限。
2.親親得相首匿
親親得相首匿原則是漢宣帝時期確立的。主張親屬間首謀藏匿犯罪可以不負刑事資任。來源於儒家「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的理論,對卑幼親屬首匿尊長親屬的犯罪行為,不追究刑事責任。尊長親屬首匿卑幼親屬,罪應處死的,可上請皇帝寬貸。它反映出漢律的儒家化,並且一直影響後世封建立法。
二、秦漢時期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機關
1.秦漢時期的廷尉
(1)皇帝掌握最高審判權;廷尉為中央司法機關的長官,審理全國案件。漢承秦制,廷尉仍是中央司法長官;
(2)郡守為地方行政長官也是當地司法長官,負責全郡案件審理;
(3)縣令兼理本縣司法,負責全縣審判工作;
(4)基層設鄉里組織,負責本地治安與調解工作。
2.御史制度
御史之名在西周時就已有,其職責是掌管文書。至秦時,御史成為糾察百官的最高監察官吏。
(1)秦代御史大夫與監察御史,對全國進行法律監督。
(2)漢代時期御史大夫(西漢)、御史中丞(東漢),負責法律監督;西漢武帝以後設立司隸校尉,監督中央百官與京師地方司法官吏,刺史專司各地行政與法律監督之職。
(二)訴訟制度
1.「公室告」與非「公室告」
(1)「公室告」。秦律把殺傷人、偷盜等危害封建統治的犯罪,列為嚴懲對象,這類犯罪稱為「公室告」,官府對此必須受理;
(2)非「公室告」。秦律把「子盜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訴訟,稱為非「公室告」。對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強行告訴的,還要給予處罰。
與此同時,提倡官吏主動糾舉罪犯的同時鼓勵罪犯投案自首,用以減少官府偵緝與追捕的困難。
2.春秋決獄與秋冬行刑
(1)漢代的《春秋》決獄。
其特點是:依據儒家經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則審判案件,而不是僅僅依據漢律審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領域的反映。
其要旨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篇中對「春秋決獄」作了解說:「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可見其要旨是:必須根據案情事實,追究行為人的動機;動機邪惡者即使犯罪未遂也不免刑責;首惡者從重懲治;主觀上無惡念者從輕處理。這里強調審斷時應重視行為人在案情中的主觀動機,在著重考察動機的同時,還要依據事實,分別首犯、從犯和已遂、未遂。《鹽鐵論·刑德》中認為:「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志善而違於法者免,志惡而合於法者誅」。更加強調以犯罪者的主觀動機「心」、「志」定罪。《春秋》決獄實行「論心定罪」原則,如犯罪人主觀動機符合儒家「忠」「孝」精神,即使其行為構成社會危害,也可以減免刑事處罰。相反,犯罪人主觀動機嚴重違背儒家倡導的精神,即使沒有造成嚴重危害後果,也要認定犯罪給予嚴懲。
評價:以《春秋》經義決獄為司法原則,對傳統的司法和審判是一種積極的補充。但是,如果專以主觀動機以「志」的善惡,判斷有罪無罪或罪行輕重,也往往會成為司法官吏主觀臆斷和陷害無辜的口實,在某種程度上為司法擅斷提供了依據。
(2)漢代的「秋冬行刑」。漢代對死刑的執行,實行「秋冬行刑」制度。
理由:漢統治者根據「天人感應」理論,規定春、夏不得執行死刑。《後漢書·章帝紀》載,東漢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無以十一、十二月報囚。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因為這時「天地始肅」殺氣已至,便可「申嚴百刑」,以示所謂「順天行誅」。
影響:秋冬行刑制度,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唐律規定「立春後不決死刑」,明清律中的「秋審」制度亦溯源於此。
應試要點與難點
一、秦代的罪名與刑罰。
二、秦代的刑罰適用原則。
三、漢代文景帝廢肉刑。
四、漢律的儒家化(德主刑輔思想 上請與恤刑 親親得相首匿)。
五、秦漢的司法制度(廷尉 御史 公室告 春秋決獄 秋冬行

❼ 商代刑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該基金基金

商朝法律指導原則是以神權為主要指導原則。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神權法盛行的王朝,商王以神的名義實施法律,法律活動主要是占卜。

商朝主要法律是《湯刑》。

商朝的刑罰種類:除五刑外,還有斷手、活埋、沉水、火焚、炮烙等。刑罰種類多且極為殘酷。

商朝國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進步,司法制度已具雛形。主要司法結構是內、外服制度。

商王宣稱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間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過血緣關系、身份繼承,將祖先神的崇拜演變為維護其統治的主要方式,既違背王命,不僅獲罪於天,而且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統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商王的權威進一步加強外,商朝將中央與地方的統治關系以「內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確定。商王直接統治的區域為「內服」;與商部落聯盟、聽從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區為「外服」,在這些地區生活的部落,其首領被商王封為諸侯、伯,有很大的獨立性。在司法機構的設置上也是如此,「內服」地區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則由諸侯實施司法統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級貴族以世襲的方式擔任。

❽ 活埋他人到脖子那裡.是什麼罪

活埋他人到脖子那裡,屬於威脅他人人身安全、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如果情節嚴重的,觸犯刑法的非法禁錮罪,故意傷害罪,如果有殺人意圖的,還觸犯故意殺人罪,具體以當事人實際情況,由司法機關確定。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閉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為。
故意傷害罪,是指故意非法傷害他人身體並達成一定的嚴重程度、應受刑法處罰的犯罪行為。
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屬於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的一種。是中國刑法中少數性質最惡劣的犯罪行為之一。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殺人罪是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故意殺人的行為,就構成故意殺人罪。由於生命權利是公民人身權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實際被殺,不管殺人行為處於故意犯罪的預備、未遂、中止等哪個階段,都構成犯罪,應當立案追究
如果以上行為情節較輕的,應按治安拘留處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多次發送淫穢、侮辱、恐嚇或者其他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熱點內容
如何扶起跌倒的道德 發布:2025-01-13 21:59:53 瀏覽:403
夢見自己當了法官 發布:2025-01-13 21:29:12 瀏覽:853
根據反補貼條例 發布:2025-01-13 21:17:25 瀏覽:597
酒店總經辦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21:06:14 瀏覽:973
法院駐場外包 發布:2025-01-13 20:58:10 瀏覽:566
行政協議受合同法的約束嗎 發布:2025-01-13 20:37:39 瀏覽:970
湖南司法遴選 發布:2025-01-13 20:33:21 瀏覽:451
中心規章 發布:2025-01-13 19:54:16 瀏覽:4
勞動合同法81條 發布:2025-01-13 19:24:42 瀏覽:870
加油站安全規章制度 發布:2025-01-13 19:24:39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