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
是絕對的,因為目前刑法已經取消了1979年刑法的類推量刑條款,同時如果說是某一個法條規定的這一原則是不對的,因為刑法的整體體現出了這一原則
『貳』 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的基本原則有三個,即罪刑法定原則、刑法適用平等原則和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分別體現在刑法第3條、第4條和第5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條:
【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條:
【適用刑法人人平等】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條:
【罪責刑相適應】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2)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一、罪行法定原則:
1、基本含義: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2、基本內容
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習慣法。刑法淵源只能是最高立法機關依法制定的刑事實體法律規范。除此之外,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為刑法的淵源。在我國,刑法的淵源包括刑法典和單行刑法。
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事後法。只有在行為的時候已經存在並且生效的法律才能對所發生的行為具有效力。禁止不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但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事後法。溯及力問題中的從舊兼從輕原則表達了這一思想。
嚴格的罪刑法定:禁止類推解釋,禁止一切不合理的解釋。允許有利於行為人的類推解釋。
確定的罪刑法定:刑罰法規的適當。
二、罪責行相適應原則
1、基本含義: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的輕重相適應。
2、注意事項:
罪刑相適應,是適應人們樸素的公平意識的一種法律思想,是由罪與刑的基本關系決定的,是預防犯罪的需要。
根據該原則,在適用刑法時,應將刑罰的輕重與行為人的犯罪性質、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在制刑、量刑、行刑各個環節均應貫徹罪刑相適應原則。
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1、基本含義: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對於一切人的合法權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護,不允許有任何歧視。
2、主要內容:
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該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有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權與言論權等等。
如果憲法法律只規定了權利而沒有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每個人都能平等地享有,那隻是空中樓閣而已。
每個人的權利應該受到憲法法律的平等保護。每個公民的權利受到憲法法律保護的程度應該相同,不應該厚此薄彼,不應該區別對待。
同樣的違法行為應受到相同的法律懲罰。法律不僅平等地保護合法權益,也平等地追究違法行為。不論是誰實施違法行為。
不論其職位高低,不論其財富多少,都應當依法平等加以追究,不應法外施刑,也不應法外施恩,決不允許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存在。
四、罪責自負原則:
1、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含義是:誰犯了罪,就應當由誰承當刑事責任;刑罰只及於犯罪者本人,而不能連累無辜。
2、罪責自負原則的基本要求:
(1)犯罪的主體只能是實施了犯罪行為的人,對於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人不能對其定罪;
(2)刑罰的對象只能是犯罪者本人,對於僅與犯罪者有親屬、朋友、鄰里等關系而沒有參與犯罪的人,不能追究其刑事責任。
五、主客觀相統一原則: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含義和要求。主客觀相統一原則的基本含義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並要求主客觀兩方面的有機統一。
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被告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造成現實的侵害。
如果缺少主觀或者客觀其中任何一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擔刑事責任。
『叄』 論我國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則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簡單說來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回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答「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由此派生出以下幾個原則:成文法主義;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主義是現代社會保障人權的要求和體現。刑法的機能,站在國家的角度要打擊犯罪,保護公眾;站在公眾的角度要限制國家權力,保障人權。罪刑法定主義,一方面,法律規定為犯罪的,必須要依照法律定罪處罰,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得定罪處罰,這體現了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說,罪刑法定主義是刑法機能的有機結合,它最終的落腳點是要保障人權。
『肆』 為什麼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
主要是出於司法公正、處罰與罪刑相當、有法必依、寬嚴相濟而有度,也是為了有效限定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伍』 罪刑法定原則的定義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簡單說來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由此派生出以下幾個原則:成文法主義;排斥習慣法;排斥絕對不定期刑;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罪刑法定主義是現代社會保障人權的要求和體現。刑法的機能,站在國家的角度要打擊犯罪,保護公眾;站在公眾的角度要限制國家權力,保障人權。罪刑法定主義,一方面,法律規定為犯罪的,必須要依照法律定罪處罰,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保障;另一方面,對於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的,不得定罪處罰,這體現了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對人權的保障。所以說,罪刑法定主義是刑法機能的有機結合,它最終的落腳點是要保障人權
罪刑法定原則,要求執法機關、執法人員在確認犯罪時要依客觀存在的事實,認真把握犯罪的特徵、構成犯罪的具體要件,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界線,做到定罪准確、不枉不縱、於情於理、有法有據,所判決結果經得起客觀事實和時間的考驗;罪刑法定原則,排斥了辦案、審案、判案的習慣性和類推性,要求辦案、審案、判案人員要嚴格以事實為依據,以法案為准繩,不超越許可權,不按個人理解和意識辦案、審案、判案,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折不扣地按「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行為,依照法律定罪判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的法律規定。
『陸』 試論我國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
包括四方面內容,一是成文的罪刑法定,二是事前的罪刑法定,三是明確的罪刑法定,四是嚴格的罪刑法定。
『柒』 如何理解我國刑法第三條與罪刑法定原則的關系
簡單地說,刑法第三條就是罪刑法定原則在我國刑法中的體現。
這個問題我的老師給我講過。他說當年97刑法制定的時候,立法委對這個問題爭議很大,改革派認為,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中國的刑法不規定罪刑法定原則是不可想像的;而保守派則堅持「中國特色」,認為中國刑法不可以規定罪刑法定原則,否則會削弱刑法的威力。最後的結果就是雙方妥協,形成了刑法第三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條實際分成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肯定性內容,即犯罪者要受到處罰;後半部分是否定性內容,即未犯罪者不得受到處罰。這種對立體現了當年立法思想的對抗,而兩者的前後關系也透露出雙方實力對比的內情。
我國刑法第三條其實是句廢話,有罪當罰,無罪不罰,這是最基本的道理,還用的著特別規定嗎?事實上,刑法學界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經典表述為: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段表示強調的是「無」和「不」,都是否定性內容,即強調的是為當事人脫罪而非入罪。
我國刑法第三條和罪刑法定原則的差別,其實體現了我國刑法思想的落後。在我國,主流依然是認為「刑法是打擊犯罪的工具,是維護正義的手段「。我的老師跟我說:國家打擊犯罪,用得著刑法嗎?國家想殺人,拉出去就斃,用得著你同意嗎?所以,刑法其實並不是國家用來打擊犯罪的工具,而是保護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的武器;在刑事訴訟爭訴雙方的對立中,刑法要做的並不是公平的保護,因為爭訟雙方一方是擁有國家暴力的國家,一方是孤立的犯罪嫌疑人個人,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關系;在原本就失衡的天平兩端各壓上一個同樣重量的砝碼,天平依舊不會平衡。所以,刑法的公平實際恰恰是體現在對犯罪嫌疑人的側重保護上,賦予犯罪嫌疑人對抗國家暴力的武器,才能真正實現刑事訴訟的公平。
『捌』 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有哪些
罪刑法定原則,其基本內容是:
(1)絕對禁止適用類推,但是不禁止擴大解釋,把刑法的明文規定作為定罪的唯一根據。對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能通過類推或者類推解釋以犯罪論處。
(2)絕對禁止適用習慣法,把成文法作為刑法的唯一淵源。對於刑法上沒有明文規定的行為,不允許通過適用習慣法定罪。
(3)絕對禁止刑法溯及既往,把從舊原則作為解決刑法溯及力問題的唯一原則。對於行為的定罪量刑,只能以行為當時有效的法律為依據,行為後頒行的新法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4)絕對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刑罰的名稱、種類和幅度,都必須由法律加以確定,並且刑期必須是絕對確定的,既不允許存在絕對的不定期刑,也不允許規定相對的不定期刑。
(8)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詞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從產生之日起發展演變到今天,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在這期間,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狀況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反映在立法上,要求罪刑法定原則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罪刑法定原則發生了從絕對罪刑法定原則到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重大轉變。
『玖』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罰必須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規定,不允許法官隨意擅斷。
2、實定化。即對於什麼行為是犯罪和犯罪所產生的法律後果,都必須作出實體性的規定。
3、明確化,即刑法文字清晰,意思確切,不得含糊其辭或模稜兩可。
罪刑法定原則是中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其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和「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條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9)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則擴展閱讀:
罪刑法定的相關要求規定:
1、罪刑法定原則由兩個基本方面組成,其一是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其二是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第一個方面可稱之為積極的罪刑法定原則;第二個方面,可稱之為消極的罪刑法定原則。
2、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礎傳統上認為是自然法理論、三權分立學說及心理強制說,但現在通說認為是民主主義與尊重人權思想,或者說是民主與自由。民主主義要求刑法法律主義,即刑罰必須由法律事先規定,不可濫刑。
3、罪刑法定原則不是一條法律標准,在刑法中確認下來就萬事大吉了。較之在刑法典中確立罪刑法定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司法實踐中貫徹罪刑法定原則。刑事立法上的罪刑法定原則要付諸實現,有賴於司法機關實際的執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