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為主

司法為主

發布時間: 2022-05-02 09:33:21

① 准備司法考試和考研的時間如何分配

作為法學院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不同的是,當大三暑假別人都在全力以赴,准備考研究生的時候。而我們的同學大部分卻在准備復習司法考試。作為法學學生,司法考試就像我們的名片一樣,是每一個從事法律工作的人都必須要通過的一個考試。而且,學院從你踏入校門的那一刻就會給大家強調司法考試的重要意義,不僅為大家復習司法考試提供學習的地方,而且直接有輔導班進駐法學院。這些都營造了十分積極的復習氛圍,導致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選擇了參加司法考試。而考研卻似乎被沒有受到如此的重視。

面對考研與司法考試,也會有許多的學生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平衡二者的關系,往屆的學長學姐也說法不一,有的說會有影響,有的會說二者不沖突。為此,本文在對二者進行盡可能客觀的分析基礎之上,為大家提出些許建議。首先,將大家分成三種情況,請對號入座。第一種是以司法考試為主,考研只是想考一個一般的學校就行,或者就沒有迫切考研心願的。第二種是以考研為主,但是大家都在准備司法考試,而且深受熏陶,不參加司法考試不甘心,又害怕單獨考研沒太大把握的。第三種是既要考一個好的研究生,又要通過司法考試的。對於前兩種,沒啥好說的了,建議就是一心一意以自己的選擇為主,抓住重點不放手,堅持到底就行。如果前兩種在自己復習的時候,心情突然一高興,一不小心變成了第三種情況了,如果時間還來得及,請及時改變策略,按照第三種的建議去努力准備復習。

對於第三種,建議如下:

一、盡可能為自己爭取時間。

那些社團協會、班幹部、兼職、多餘的男朋友女朋友們,該辭的辭該退的退,這些東西都是大學里的一段經歷,說是鍛煉,但是除了鍛煉了體力,有多少真正從你內心給你帶來啟發了?大一大二時候會感覺很充實,但是大三了,該轉移重點了,這些東西對於你將來工作或者考研都沒有學到的知識重要。又要考研又要司法考試,是時候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了。

二、弄清楚考什麼。

司法考試和考研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考試,知己知彼,要對它們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比如,考哪些學科,考試時間多少,考試題型有什麼,通過率或者錄取率是多少。考研還要初步選擇好目標院校與目標專業(好的學校,好的城市,好的專業,三者要至少具備一個)司法考試可以拿來一套往年的真題瀏覽一遍,考研可以直接和大四的一起參加一下今年的考研,切身體會一下(這個真的可以,十分有用)!注意今年報名時間。

三、有所側重。

當你了解好二者都考哪些學科之後,要根據情況在司法考試和考研中選擇一個作為重點。因為二者在有些方面會沖突,在有些方面可以協調。比如,在時間上,你的總體時間有限,如果用來復習司法考試就沒有更多時間准備英語和政治,這是沖突的;在專業課上,司法考試要復習的范圍遠遠大於考研專業課的范圍,司法考試復習過之後,考研專業課就省事了,如果是考法學碩士,或者中國政法,人民大學,更省事了一點,因為這些研究生專業課考的比較多,幾乎等於又復習一遍司法考試。所以這時候復習專業課既准備了司考又復習了考研,這時候司考和考研表現為協調性。但是,司考側重於實踐層面,都是選擇和案例,考研側重於理論層面,要求知識掌握的更深入透徹。這時候二者又表現為沖突性。所以,要看看自己考研目標院校專業課考查的哪些是與司考重合的,然後有所側重地復習。

四、大三上學期至過年前。

以英語和司法考試為主,根據自身情況,司法考試從「三大本」、指南針法律法規匯編、去年輔導班講義音頻,三個中選取一個作為主要復習依據。合理安排每天學習時間,制定周計劃。做到學期結束時候將考研英語單詞過一遍,將你選擇的司考主要復習依據過一遍。切記,不要在意自己記住了多少,重在理解,本學期任務是「過一遍」!

五、過年後至大三下學期。

以考研為主,購買好目標院校的制定教材,繼續制定周計劃。本學期任務是將考研英語單詞進行記憶再次過一遍,每周做一篇閱讀理解,將考研專業課的指定教材過一遍。如果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時間了,就不要糾結司法考試的復習了。

六、暑假期間至司法考試前。

暑假時間比較多了,每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這個時候就該以司法考試為主了。英語繼續按部就班地復習,不管多忙,保證每天英語的學習時間不能少。除此之外就要全力以赴地復習司法考試了。講義、真題、法條,開始多遍狂轟濫炸式復習,能復習幾輪就復習幾輪,越多越好。

七、司法考試結束後。

司法考試結束之後,除了給自己幾天的放鬆期,幾天的過渡期之外。自然而然要全身心投入到考研之中了。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復習計劃,心無外物地為考研而繼續奮斗三個多月。這個時候一定要開始政治的復習了,做到英語、政治、專業課合理分配復習時間,坐著三駕馬車向研究生的校門駛去!

八、調整狀態。

完成四、五、六、七的任務,那麼在時間上是完全的贏家,按照上述安排大家可以計算一下,司法考試的復習時間可以達到七個月左右,考研的復習時間也可以達到七個月左右。有了充足的時間保障,加上自己的努力,既通過司法考試又考上研究生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有志者,事竟成。希望我的建議可以有效地幫助到大家。司法考試和考研真的比不起高考,高考大家都經歷過,更不怕司考與考研。只要大家能夠調整狀態,拿出高考八成的努力,成功就在眼前。當然這也是一場持久戰,是一次體力與腦力的考驗,大家一定要注意復習的過程中隨時調整狀態。如果身體或心理感到不舒服,一定要停下來,用幾個小時甚至一天的時間給自己放鬆一下。

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特點

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現行的司法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日益顯露出諸多的弊端,在很多方面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目前,司法改革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們對所謂的司法不公、司法腐敗表現出的強烈不滿,為司法改革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與動力。司法改革已經成為時下整個社會的強烈期待。因此,盡快改革司法制度,使之最大限度地發揮司法職能為市場經濟服務,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1]

一、當前我國司法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司法機關受地方行政影響

由於我國現行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是按行政區域設置的,司法機構的人、財、物等有形資源均由各級行政機關支配和管理。這就使得地方黨政機關及其領導幹部能夠通過掌握用人權,對司法機關的工作形成實際控制,使司法官員在行使職權時不能不有所顧忌,從而受地方保護主義和當地行政機關的左右,影響司法公正。這種體制上的弊端導致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解決案件時受地方政府的干涉或者潛在的威脅。其後果是使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喪失了作為國家司法機關應有的中立性而淪為保護地方利益和部門利益的司法工具。使國家的司法活動地方化,使國家的某些法院成了「地方的法院」,不僅嚴重製約了審判工作的發展,而且破壞了國家法制的統一,直接影響國家法律的權威。[2]

(二)司法權行政化,法院管理體制不科學

我國現有司法行政體系為院長、副院長、庭長到普通法官形成一個等級體系,這種等級是按照行政官員的職級套用的。工資獎金也一律只與其行政級別掛鉤。行政性職級成為法官能力與水平高低的計量器。從而使司法過程貫穿著強烈的行政管理色彩。法官在司法中難以獨立、自主的進行審理,必然影響司法公正的實現。[3]

(三)法官素質不高

我國的法官隊伍基本上形成於《法官法》頒布以前。當時以工代乾的人可以成為法官,法院的司機、打字員能提成法官,還有復轉軍人等皆可輕而易舉地成為法官。

長期以來人們對法官職業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了法官選拔標准與程序上的偏差,表現為:以往准入條件過低,初任法官考試和人大任命審判員考試內容難度尚不及律師資格考試,無論是否經過正規的法律教育,是否有從事法律職業的知識背景,是否從事審判工作,有無審判職稱等,都屬法官之列,一律叫法官,造成我國法官絕對數量龐大,與世界通行的法官精英化格格不入。低素質的法官給法院工作帶來了很不利的影響,直接產生兩個方面的惡果。一方面是錯案往往難免,由於一些法官素質不高,對法條理解能力偏低,對證據的判斷失誤,不能勝任高度專業化的審判工作;辦案水平低,超審限辦案問題依然存在;部分法官缺乏對審判技能的熟練掌握和運用,審判技能較差,無法獨立地、高質量地處理復雜案件,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賦予的公正司法的職責;另一方面是法官違法違紀情況時有發生。有的法官甚至貪贓枉法,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殉私舞弊。這兩個惡果已嚴重危害了法院的權威性和司法的公正性。[4]

(四)審判方式不科學

1.長期以來,我們實行的審判方式是法官職權主義,由法官一手操作調查取證、審理、裁判等全過程。而這種操作往往又在「暗箱」里封閉進行,從而使審判權的行使得不到監督和制約,給法官偏袒一方創造了條件,這種「暗箱操作」難以保證實體公正的結果。

2.在我國,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都是審判組織。合議庭負責審理絕大部分案件,審判委員會則對合議庭審理的重大、復雜、疑難案件進行討論並作出決定。但在實踐中,許多合議庭只是負責審查事實,提出適用法律的意見,最終判決則是通過請示領導等方式得到了最終結論後才能作出和宣判,從而導致了「先定後審」的走過場現象;法官對案件只有審理的權力,而無裁判的權力,審判委員會集權太多,討論案件過多,而審判委員會成員又大多不參予具體案件的審理,這就形成了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審判分離的現象;這不僅不利於調動審判人員的積極性,還人為地延長了審判時間,導致超審限現象的出現。由於集體討論,責任分散,出了錯案無人負責,違法審判的責任追究落實不了。[5]

3.法院的審判結果最終要體現在裁判文書上。由於裁決文書過去簡單機械,說理性不強,論述不深入,既不講判決的道理,也不講判決的法理,使當事人不信服,導致上訴、申訴居高不下,導致了另一層面上的審判透明度不高,也導致個案判決可借鑒性較差。因此,為了實現審判結果的公正,體現裁判結果的法律文書的改革勢在必行。[6]

二、構建中國特色司法制度必須進行的的改革

(一)改革現行司法體制的外部關系

司法機關對於行政機關必須保持財政、人事上的獨立地位,即不能被行政機關實際控制。否則,獨立司法就會落空。為此,應當對司法體製作如下改革。

1.改革司法機關的地區設置

我國的司法機關可以參照西方一些國家的辦法,使司法機關的設置在一定程度上脫離行政區劃,即可以在全國各省級行政區劃以下劃分若干個與行政區劃相交叉的司法區,在每個司法區設置一個中級法院,其下按照司法工作需要設置若干基層法院;保留按照省級行政區劃設置的高級法院,全國設置最高法院;檢察機關與各級法院對應設置。這樣,就可以使容易受到地方行政干涉的基層、中級兩級司法機關擺脫地方利益和地方權勢,更好地獨立行使司法權。同時,為保證人大監督制度的落實,地方上可以由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直接監督基層、中級和高級司法機關的工作。

2.改革司法人事管理體制

地方保護主義對司法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地市和基層兩級法院,有必要改革地市和基層兩級司法機關人事管理體制,取消行政機關對司法官員的人事管理調配權,而將司法官員的推薦、調配權交還司法機關,任命權提高到省級以上人大及其常委會。為體現黨管幹部的原則,一方面,司法機關的黨組織要加強對人事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地方黨委也可以向上級司法機關推薦人選,或者協助上級司法機關進行考察,但是最終確定人選的權力掌握在上級司法機關黨委或者黨組的手中。至於行政機關,則無權過問司法機關人事安排。這樣,才可以保證司法人員素質,解除其依法獨立辦案的後顧之憂,並且不使國家統一設置在地方的司法機關變成受地方保護主義左右的「地方化」的司法機關。

3.改革司法財政管理體制

司法機關足夠的經費和物質條件,是司法獨立原則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實行的是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分灶吃飯的財政體制,中央司法機關和地方各級司法機關的經費,分別列支於與其級別相應的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財政。由於司法機關的經濟命脈掌握在當地政府財政部門手中,辦案如果受到行政部門干預,很難挺起腰桿進行有效抵制,而影響司法獨立。應當認識到,司法機關「司」的是國家的法,無論其等級高低,都是國家的而非地方的司法機關。所以,要改革司法機關經費管理體制。可以參照國外比較普遍的做法,由中央財政統一列支司法經費,即可由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每年分別作出全國法院、檢察院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提交全國人大審議通過後,由中央財政撥付「兩高」,用於全國法院、檢察院的業務和工資福利等開支。這樣,就使司法機關擺脫地方利益和行政機關的影響,得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7]

(二) 改革審判方式,確保程序公正

審判方式的改革首先應以審判公開為核心,公開審判的實質就是要當庭舉證、質證、認證和裁判,案件事實調查和認定的整個過程都應當在法庭公開。其次要改革審判方式:一是庭審方式要從詢問制向對抗制轉變,強調當事人舉證,加強對證據的質證和開庭辯論,充分發揮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參與訴訟的積極性。二是審判方式要採取法官的獨立負責的責任制,改革現行合議制與審判委員會制,建立主審法官制。改變現行中的審判集體負責制,要改變審者不判、判者不審,審與判脫節的狀況,取消層層審批制度,使參加案件審理的主審法官享有獨立裁判的權力,同時讓其真正獨立地負起責任。三是簡化訴訟程序,真正體現「兩便」原則,避免重復勞動,以最少的訴訟消耗,取得最佳的審判效果。擴大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實現案件繁簡分離,從機制上確保案件審理的快捷高效,使一般經濟糾紛,能得以及時處理,及時解決。四是凡是能夠調解,當事人也願意調解的,開庭前可以調解,庭上庭下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審判庭予以受理和審判,不應久調不決。

(三)強化司法監督機制,懲治司法腐敗

懲治司法腐敗,實現司法公正,是一項長期的任務,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措施是靠推進司法改革,完善司法監督機制,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我國的新聞輿論素來以正面報道為主,司法、行政、權力機關之間未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由於缺乏必要的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司法權的專橫和濫用,司法腐敗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加強和完善我國的司法監督機制,充分發揮司法監督的作用,應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1.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

為了保障實現審判管理體制的正義價值,必須建立並實行嚴格錯案追究制度。權力的約束和制衡是防止腐敗的重要手段,隨著審判組織的獨立和法官職權的擴大,必須大力強化對審判主體的制約和監督,保障實體正確。對獨任審判員錯誤裁判,應由獨任審判員承擔責任。對合議庭成員評議案件時,故意歪曲事實,曲解法律,致使合議結果錯誤,造成錯判的,由導致錯誤結果產生的成員承擔責任。對審判委員會研究案件,違背事實,曲解法律,導致錯案發生的,由有過錯的審委會委員或主持人承擔責任。對院長、庭長工作不負責任,好人主義,知錯不糾,導致錯判的,要由院長、庭長與有過錯的法官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要客觀分析產生錯案的原因,准確界定錯案范圍,嚴格執行錯案追究程序。區分錯案性質、過錯程度,把錯案責任追究到人,保障實體正義價值的實現。對司法人員在司法程序中的職務犯罪行為,要根據刑事訴訟程序進行處理。

2.強化檢察監督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對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負有監督的職能。人民檢察院的監督,是一種來自法院外部的監督,它體現了檢察權與審判權的互相制衡,這種制衡,不僅要體現在刑事案件的審理上,同樣也應在民事、經濟案件中得到落實。監督僅僅出自內部是肯定不夠的,如果缺乏來自外部的、直接針對個案的監督,並不足以保障當事人所應該享有的權益。人民檢察院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其監督應當觸及司法活動的各個領域,對少數法官在訴訟過程中的吃、拿、要、卡、貪、占等行為應及時追究其法律責任。同時,改革檢察監督系統,健全檢察監督制度,改變目前檢察監督軟弱無力的局面。

3.加強人大司法監督力度

根據憲法和地方組織法的規定,我國的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是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也是法律監督機關。我國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等都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其負責並報告工作,受其監督。雖然人大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履行了監督職責,但力度遠遠不夠,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監督機構不健全,對監督的保障沒有制度化,監督隊伍的素質不夠理想。因此,要盡快進行監督立法,建立專門的監督機構,確立監督責任。由於目前地方保護主義及裁判不公問題較為嚴重,因此要求加強人大對司法審判活動的監督的呼聲較為強烈。我認為,強化人大的監督確有必要,但是,人大的監督應是整體、抽象、一般的監督,即透過一個時期、一批案件所暴露出來的現象,發現問題,進行調查,以利決策;而不應是對個案的直接監督。在具體操作上,人大不應該過多地針對某個具體案件要求聽匯報、調案卷,甚至提出處理意見。加強和完善人大監督,有利於從宏觀政治角度保證司法工作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的意願,促進司法的公正性。

4.加強和規范輿論的監督

對司法活動的監督除了立法權的監督外,還應當受到輿論的監督,所謂輿論監督,是指輿論界(主要指新聞界)利用新聞媒體對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予以報道、傳播、評論,以行使監督的權利。司法腐敗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某些審判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進行著各種庭前、幕後的非法交易和操作,使原本應該公開的審判活動變成了一種「暗箱操作」,新聞輿論監督可體現為客觀、公正、全面地報道案情,使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都能了解法院的審理經過和判決結果,這對司法就是一種約束,可以防範司法人員暗中弄虛作假,任意枉判,從而形成有效的監督機制,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通過立法對新聞監督予以規范,遏制和減少其監督過程中的非規范行為,以避免其產生錯誤的導向,干擾司法獨立。

保障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必須強化監督機制。尤其是隨著法官獨立審判和實行責任制的實施,法官權力進一步擴大。權力若不受監督和制約,必然導致專斷和濫用,必然導致腐敗。但在強化監督的同時,我們必須堅決反對對司法審判活動的亂干預,個別領導幹部以言代法、干預法院獨立辦案的行為,不僅不是正當的監督,而且是違法的,應堅決糾正。

司法體制改革本身的復雜性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期的各種矛盾決定了司法改革必然和現今進行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一部分,三種改革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因此,司法體制改革需要我們全社會全民族的智慧,以最終實現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③ 法制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體制是同社會內主義基本制容度結合在一起的。法制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圍繞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體制框架的各個環節,建立相應法律體系,以促進改革,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④ 司法的主體是什麼

法律分析:司法的主體就是國家司法機關,我國國家司法機關僅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因此我國司法監督的主體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司法監督,是法律監督的一種,它是指由國家司法機關依據法定職權,依照法定程序,對法律實施的情況進行監督。主體的特定性是司法監督的顯著特徵。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⑤ 我國司法的主體包括

我國的立法權屬於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司法權屬於法院、檢察院,行政權屬於國務院及其下屬各部委機關,因此,答案應該是AD

⑥ 司法和執法的區別

您好,行政執法即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法律的行為。此處所謂「法律」是廣義上的類似於「法」的一個概念,泛指一國當中被納入法律體系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制定法或成文法)、習慣(習慣法)和法院判例(判例法)。由於各國體制不同,「法」的范圍不同。在我國,目前尚未承認習慣法和判例法,因此,「法」在我國主要由制定法構成.被納入法律體系的可稱之為「法」或者廣義上的「法律」的,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章、法律解釋和國際條約等。這些通常也被稱為法律淵源或者法律表現形式。行政執法所依據的實際上是現行的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章、具有許可權的司法或執法機關的法律解釋。
二、行政執法制度
1、行政執法制度:行政強制執行制度是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它對於保障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行政權力的有效運作乃至社會秩序、公共利益的維護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由於行政強制執行是以強制為主 要特徵的,因此,該項制度設置是否合理和必要,運行是否適當也直 接關繫到公民法人的基本權利。為此,規范和限制行政強制執行權力成為很多國家行政法近幾十年的重要課題之一。我國經過近二十年的 法制實踐,各行政管理領域的強制執行制度已初步建立。首先,在主體上,形成了「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為原則,以行政機關強制執行為例外」的特有執行模式。其次,在手段上,直接強制似遠遠多於間接強制。再次,在程序上,則以法院「非訴訟化」的「申請與形式審查」為主要形式。最後,在監督與救濟方面,則以行政復議、訴訟與國家賠償為主要途徑。但是,制度的初步建立既不意味著其合理性得到肯認,也不意味著法治化程度得到提高。相反,從我國行政強制執行實踐來看,還存在著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統一立法,執行許可權模糊,手段混亂,程序不健全,行政決定的執行缺乏力度等,這些問題亟待統一立法解決。本文是從我國行政強制執行的現狀出發,通過對行政強制執行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制定統一行政強制執行法的立法構想,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則。
2、行政執法的生效、撤銷、變更和終止行政執法的生效要件:行政執法行為必須是依法組成的並享有管理許可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范圍內採取的,執法內容必須合法;在行政執法中,管理相對人必須具有法定的權利和行為能力;行政執法的標的物必須是依法能作為該執法行為的物品;行政執法行為必須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已經成立的行政執法行為,如發現其違法、不當或不再適應新的情況,可由有權機關撤銷,宣布無效或不再生效。部分內容應予撤銷,部分內容繼續有效的,可以宣布保留其整體而變更其應撤銷部分,對應變更部分作出新的決定。行政執法行為已執行完畢,或執行的條件已不復存在,或有期限的行政執法行為已到期,應宣布該執法行為終止。
法律依據
《行政法》

⑦ 司法的主體包括哪些

1、偵查主體,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局)。
2、檢察主體,檢察院。
3、審判主體,法院。
4、刑罰執行主體,監獄。
5、其他機構,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

⑧ 科學立法 嚴格執法 公正司法的主體是誰

科學立法的主體是立法機關,即人大及其常委會。
嚴格執法的主體應該是行政機關。公正司法的主體應是司法機關,即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
科學立法是一國法律體系是否完善的價值判斷標准之一,那麼,如何科學解讀科學立法的內涵及相關問題就是理論界和法治實踐不能迴避的。正是基於此種現實需要,對科學立法科學性的構成要件、科學立法科學性的阻滯因素、科學立法科學性的實現路徑等作了較為系統的探討。認為科學立法科學性的主體要件是立法權的專屬性、主觀要件是立法過程的有準備性、客體要件是立法事態的法調整性、客觀要件是立法行為的程序性;要實現科學立法,法律形式的相對吸納化、立法邏輯的自下而上化、立法視野的全球化、立法案形成的專業化、立法效果的社會反饋化都是不可缺少的。
嚴格執法是指要求在執行法規或掌握標准時,不放鬆、不走樣,做到嚴厲、公平、公正。
嚴格執法體現在兩個方面:
1、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嚴肅執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程序辦案,真正做到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
2、要求執法人員必須盡職盡責,對發生的違法行為敢於糾正並依法處罰,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做到見違必糾,糾違必罰,處罰有據。
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權運作過程中各種因素達到的理想狀態,是現代社會政治民主、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
司法公正它是法律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國的要求,其基本內涵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體現公平、平等、正當、正義的精神。其主體是以法官為主的司法人員。司法公正的對象包括各類案件的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司法公正包括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前者是司法公正的根本目標,後者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整體公正與個體公正的關系反映了司法公正的價值定位和取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破壞社會主義制度。

⑨ 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什麼和什麼為主

我國建立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權利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2008年3月8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向大會做工作報告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

至此,中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法律為主幹,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在內的,由七個法律部門、三個層次法律規范構成的法律體系。

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中國特色之路。

(9)司法為主擴展閱讀:

中國的法律體系大體由在憲法統領下的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門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是中國法律體系的主導法律部門,它是中國社會制度、國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及國家機關的組織與活動的原則等方面法律規范的總和。

它規定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根本問題,不僅反映中國社會主義法律的本質和基本原則,而且確立各項法律的基本原則。最基本的規范體現在憲法中。

除此之外,還包括了國家機構的組織和行為方面的法律,民族區域自治方面的法律,特別行政區方面的基本法律,保障和規范公民政治權利方面的法律,以及有關國家領域、國家主權、國家象徵、國籍等方面的法律。

⑩ 司法的主體是誰

我國司法的主體:

1、偵查主體,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局)。
2、檢察主體,檢察院。
3、審判主體,法院。
4、刑罰執行主體,監獄。
5、其他機構,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

熱點內容
公務員行政法考點 發布:2024-11-07 13:16:58 瀏覽:153
司法e通行 發布:2024-11-07 13:02:24 瀏覽:762
道德經眼裡 發布:2024-11-07 12:57:04 瀏覽:872
私下簽訂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07 12:51:01 瀏覽:946
刑法修正案九的解讀 發布:2024-11-07 12:40:13 瀏覽:52
經濟法年假試用期 發布:2024-11-07 12:26:11 瀏覽:270
合同法分則案例ppt 發布:2024-11-07 12:23:35 瀏覽:429
法治四章 發布:2024-11-07 12:11:47 瀏覽:190
2009年來國家新發布實施的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1-07 12:06:25 瀏覽:550
中央對司法工作 發布:2024-11-07 11:38:01 瀏覽: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