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關於司法救助

關於司法救助

發布時間: 2022-05-02 10:17:17

1. 司法救助金可以申請第二次嗎

中央政法委正式來對外公自布《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明確8類可獲得國家司法救助的人群。 《意見》於2014年1月,由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並在全國司法政法機關逐步推進,目前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已在全國基本建立。供參考

2.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人提司法救助的規定第二條第三條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託中國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後或者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中國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中國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中國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託訴訟中國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下列案件或事項,法律援助中心不予提供法律援助,包括: 1、因申請人的過錯責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而引起的民事訴訟或刑事自訴案件。 2、因申請人過錯而引起的行政訴訟案件。 3、申請人提供不出涉訟案件的有關證據而且無法調查取證的案件。 4、可由行政機關處理而不需通過訴訟程序的事務。 5、案情及法律程序簡單,通常無須聘請法律服務人員中國的案件。 6、已竭盡法律救濟的案件。 7、申請人提供不出任何證明材料或出具虛假證明騙取法援的。 8、其他經主管機關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對外聲明不予受理的案件。[1

3. 法律援助是什麼和律師的區別是什麼

一、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的一項司法保障制度。 1、當事人申請司法救助的條件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3條規定,訴訟當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1)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2)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3)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4)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5)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6)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 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7)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 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8)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9)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10)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11)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12)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13)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14)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第四條規定,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規定條件的,依規定決定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 二、法律援助,是指為了保證公民享有平等、公正的法律保護,完善社會法律保障制度,由國家設立的專門機構,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減免費用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制度。當事人因經濟困難,符合受援條件,可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獲得免費的律師服務。 1、公民申請法律援助的條件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公民對下列6種事項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2、受理法律援助的機構 根據《法律援助條例》的規定,請求國家賠償的,向賠償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向提供或發放義務機關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向給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向支付義務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向被請求人住所地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 三、司法救助與法律援助的主要區別:司法救助的范圍只限於民事、行政訴訟過程中,法律援助的范圍是刑事、民事商事、行政訴訟過程和非訴訟調解;司法救助是緩收、減收或免收訴訟案件的訴訟費,法律援助是減收或免收法律服務費。

4. 申請司法救助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民事、行政案件的自然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交鎮(鄉)級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有關證明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追索養老金、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而生活確實困難的;
(三)為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追索醫療費用和物質賠償,本人確實生活困難的;
(四)生活困難的孤寡老人、孤兒或者農村「五保戶」;
(五)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
(六)國家規定的優撫對象,生活困難的;
(七)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者領取失業救濟金,無其他收入,生活困難的;
(八)因自然災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國家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九)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生活困難的;
(十)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民事、行政案件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交有關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當事人為福利院、孤兒院、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等社會公共福利事業單位和民政部門主管的社會福利企業的;
(二)企業資不抵債,正在申請或被申請破產清算;
(三)企業拖欠工人工資達三個月以上,且交納訴訟費將影響工資發放的;
(四)企業的銀行帳號被凍結,廠房或生產設備被查封,經查實確實無力及時預交訴訟費用的;
(五)企業資產遭受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確實不能預交或不能及時預交訴訟費用的。
當事人收到人民法院不同意其緩交、減交或免交案件訴訟費申請的通知書後,應當在七日內足額繳納訴訟費,逾期不交納,按自動撤訴處理。再次提出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申請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審查和答復。

5. 最新關於司法局司法救助補助經費可以用作哪些用途

司法救助的對象,主要分為四類人員:受到犯罪侵害導致死亡、重傷、嚴重殘疾、急需醫療救治的刑事被害人;受到打擊報復的舉報人、證人、鑒定人;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人員;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


法條鏈接:2014年1月,中央政法委、財政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6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完善國家司法救助制度的意見(試行)》

國家司法救助,應當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堅持輔助性救助。國家司法救助是對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通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的當事人,採取的輔助性救濟措施。重點解決符合條件的特定案件當事人生活面臨的急迫困難。對同一案件的同一當事人只進行一次性救助。對於能夠通過訴訟獲得賠償、補償的,一般應當通過訴訟渠道解決。


——堅持公正救助。嚴格把握救助標准和條件,兼顧當事人實際情況和同類案件救助數額,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救助,防止因救助不公引發新的矛盾。


——堅持及時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辦案機關應根據當事人申請或者依據職權及時提供救助,確保及早化解社會矛盾。


——堅持屬地救助。對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不論其戶籍在本地或外地,原則上都由案件管轄地負責救助。

二、國家司法救助的對象

對下列人員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的,應當予以救助:

(一)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重傷或嚴重殘疾,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二)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危及生命,急需救治,無力承擔醫療救治費用的。

(三)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而死亡,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依靠其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依靠被害人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近親屬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四)刑事案件被害人受到犯罪侵害,致使財產遭受重大損失,因案件無法偵破造成生活困難的;或者因加害人死亡或沒有賠償能力,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五)舉報人、證人、鑒定人因舉報、作證、鑒定受到打擊報復,致使人身受到傷害或財產受到重大損失,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六)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等,因被執行人沒有履行能力,造成申請執行人生活困難的。

(七)對於道路交通事故等民事侵權行為造成人身傷害,無法經過訴訟獲得賠償,造成生活困難的。

(八)黨委政法委和政法各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認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員。

涉法涉訴信訪人,其訴求具有一定合理性,但通過法律途徑難以解決,且生活困難,願意接受國家司法救助後息訴息訪的,可參照執行。

申請國家司法救助人員,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予救助:

案件發生有重大過錯的;無正當理由,拒絕配合查明犯罪事實的;故意作虛偽陳述或者偽造證據,妨害刑事訴訟的;在訴訟中主動放棄民事賠償請求或拒絕加害責任人及其近親屬賠償的;生活困難非案件原因所導致的;通過社會救助措施,已經得到合理補償、救助的。對社會組織、法人,不予救助。

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求助的規定》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24次會議通過,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47次會議通過修訂)
第一條為了使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能夠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維護其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和《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對於當事人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訴訟,但經濟確有困難的,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免交。
第三條當事人符合本規定第二條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
(一)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兒和農村「五保戶」;
(三)沒有固定生活來源的殘疾人、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四)國家規定的優撫、安置對象;
(五)追索社會保險金、勞動報酬和經濟補償金的;
(六)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事故、產品質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傷害事故的受害人,請求賠償的;
(七)因見義勇為或為保護社會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本人或者近親屬請求賠償或經濟補償的;
(八)進城務工人員追索勞動報酬或其他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請求賠償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特困戶救濟或者領取失業保險金,無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難,正在接受社會救濟,或者家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的;
(十一)起訴行政機關違法要求農民履行義務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法律援助的;
(十三)當事人為社會福利機構、敬老院、優撫醫院、精神病院、SOS兒童村、社會救助站、特殊教育機構等社會公共福利單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確實需要司法救助的。
第四條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應在起訴或上訴時提交書面申請和足以證明其確有經濟困難的證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難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費用申請司法救助的,應當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經濟狀況符合當地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規定的公民經濟困難標準的證明。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經審查符合本規定第三條所列情形的,立案時應准許當事人緩交訴訟費用。
第六條人民法院決定對一方當事人司法救助,對方當事人敗訴的,訴訟費用由對方當事人交納;拒不交納的強制執行。
對方當事人勝訴的,可視申請司法救助當事人的經濟狀況決定其減交、免交訴訟費用。決定減交訴訟費用的,減交比例不得低於30%。符合本規定第三條第二項、第九項規定情形的,應免交訴訟費用。
第七條對當事人請求緩交訴訟費用的,由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或合議庭提出意見,報庭長審批;對當事人請求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由承辦案件的審判人員或合議庭提出意見,經庭長審核同意後,報院長審批。
第八條人民法院決定對當事人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應在法律文書中列明。
第九條當事人騙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補交訴訟費用;拒不補交的,以妨害訴訟行為論處。

7. 哪些未成年人將獲國家司法救助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國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見》日前印發。根據《意見》,八類因本人或其撫養人遭受不法侵害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將獲國家司法救助,救助金額一般以案件管轄地所在省份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準確定。

《意見》還要求,各級檢察機關要依託有關單位,藉助專業力量,精準幫扶,突出長遠救助效果。對下列因案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檢察機關可以給予相應方式幫助:對遭受性侵害、監護侵害以及其他身體傷害的,進行心理安撫和疏導;對出現心理創傷或者精神損害的,實施心理治療。對沒有監護人、監護人沒有監護能力或原監護人被撤銷資格的,協助開展生活安置、提供臨時照料、指定監護人等相關工作。對未完成義務教育而失學輟學的,幫助重返學校;對因經濟困難可能導致失學輟學的,推動落實相關學生資助政策;對需要轉學的,協調辦理相關手續。對因身體傷殘出現就醫、康復困難的,幫助落實醫療、康復機構,促進身體康復。對因身體傷害或者財產損失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幫助獲得法律援助;對單獨提起民事訴訟的,協調減免相關訴訟費用。對適齡未成年人有勞動、創業等意願但缺乏必要技能的,協調有關部門提供技能培訓等幫助。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給予政策咨詢、幫扶轉介,幫助協調其戶籍所在地有關部門按規定納入相關社會救助范圍等。

8. 簡述婚姻家庭司法救助的兩項途徑

我國婚姻家庭抄法的救襲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
婚姻家庭,司法救助
我國婚姻家庭法的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 對於嚴重違反婚姻家庭法的違法行為,我國現行《婚姻法》第5章較為系統地規定了相應的救助措施和法律責任。 (一)關於救助措施的規定 救助措施,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救助義務的機構應婚姻家庭違法行為受害

9. 如何建立法律援助制度與有關社會救助,司法救助制度的銜接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是指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法律援助機構對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當事人,為其指派律師,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司法制度。我國司法救助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對於民事、行政案件中有充分理由證明自己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實行訴訟費用的緩交、減交或免交。這兩種制度均是國家為了保障公民平等的實現法律所賦予的權利而建立的一種司法保障制度。

一、二者的主要區別:

1、產生的社會背景不同。

法治國方略的確立,社會主義法制的不斷健全完善是法律援助制度產生的社會基礎;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全完善,提出了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客觀要求;審判方式的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現實需要;律師制度的不斷深化改革,是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的重要契機。司法救濟制度的產生是伴隨著法律援助制度的進度而隨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2、實施的主體不同。

法律援助的實施主體是各級政府依據《法律援助條例》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而司法救助的實施主體是人民法院。

3、實施的具體內容不同。

司法救助僅是訴訟立案許可的程序性行為。而法律援助是對弱勢群體的救助是全過程的幫助、支持。無論是訴前大量調查取證,還是訴訟進行的舉證、質證等抗辯行為,都是要讓弱勢群體實現權益的最終兌現,這些都離不開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努力。

4、援助對象范圍不同。

司法救助的對象和范圍僅限於民事、行政案件經濟確有困難的原告當事人。而法律援助對象不但包括上述案件原告當事人,而且包括經濟確已困難的民事被告當事人,同時,還包括刑事案件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中確因困難無錢請律師的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法定應為其指定辯護的被告人。另一方面,在各類非訴訟領域、公證事項中的經濟困難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均可申請法律援助。

5、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同。

司法救助的依據是《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有關訴訟收費的規定,以及《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屬程序方面的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規定》。而法律援助執行依據是《法律援助條例》、《刑事訴訟法》《律師法》及地方人大的和各級政府規章,以及司法部行業主管部門規章。因此,法律援助執行的法律制度體系不但有程序法上的規定,而且有實體法的依據,不但有國家立法規范,而且有地方立法規范保障,不但有行業部門規章,而且有地方政府規章,其依據更全面更詳細。

6、援助隊伍數量和機構網路不同。

司法救助因為是立案收費減、免、緩審查許可,無須投入人力、物力,因此,司法救助沒有亦不需要有專職機構和專職隊伍,只是告知法院立案室(庭)照章執行司法援助的規定即可。而法律援助不但有國家至省、市、縣、及一些鄉鎮的專職援助隊伍和機構,而且有廣大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工作者、社區,以及工會、青年團、婦聯、殘聯等社團組織法律援助分支機構的人員參與,同時還有高等院校社團法律援助組織自願參與。法律援助覆蓋面廣,機構網路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

二、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的問題。

1、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未能達到互免審查。

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五條規定,法律援助機構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而司法救助的審批權在受訴法院。2005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合下發了《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當事人以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為依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不再審查其是否符合經濟困難標准,應當直接做出給予司法救助的決定。

人民法院依據法律援助機構給予法律援助的決定,准許受援的當事人司法救助的請求的,應當先行對當事人作出緩交訴訟費用的決定,待案件審結後再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訴訟費用的負擔。這個規定建立了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互免審查機制。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地方財政體制限制,法院的通常做法是為援助對象緩交訴訟費用,大部分當事人得到了法律援助,卻因交不起訴訟費而無法進入訴訟程序,使法律援助陷入尷尬的境地。

2、法律援助與司法救助的范圍不能滿足當事人的需要。

從受案范圍來看,法律援助受案范圍比司法救助的范圍廣得多。根據國務院《法律援助條例》規定,法律援助的范圍不僅包括民事、刑事、行政案件,還包括非訴訟案件,例如因勞動

報酬、工傷賠償引起的仲裁糾紛,而依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救助規定》,法院實施司法救助的范圍僅限於民事糾紛和一小部分行政案件。根據《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規定訴訟費用除包括案件受理費外,還包括勘驗、鑒定、公告、翻譯費,採取訴訟保全措施的申請費和申請執行費用等。實踐中,法院對當事人的司法救助申請,只對受理費緩交、減交、免交申請進行審批,而對其它訴訟費用申請,因這些費用並非由法院收取,因此也無法實施司法救助。通過近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大部分需要援助的對象是因為突發性事件,使家庭陷入經濟困難而需援助,如工傷,交通事故、醫療事故賠償等,當事人在承擔了高昂的醫療費用情況下,往往已無力承擔律師費、訴訟費及傷殘鑒定費用,使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三、解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建議:

1、建議將法律援助制度與司法救助制度合二為一(包括勞動仲裁),制定全國統一的司法救助法。

2、明確政府是實施司法救助的責任主體。

3、建議將司法救助的范圍重新做出科學的規定。

4、建立司法救助經費保障機制,保障司法救助事業不斷發展。

熱點內容
勞務關系和勞動關系都適用勞動法調整 發布:2025-01-13 13:40:31 瀏覽:716
2011年司法考試刑法題 發布:2025-01-13 13:03:40 瀏覽:156
民事訴訟法143條規定 發布:2025-01-13 12:44:07 瀏覽:843
民法典刪除的法律 發布:2025-01-13 12:44:02 瀏覽:711
刑法人員 發布:2025-01-13 12:36:07 瀏覽:865
法院沒給票據 發布:2025-01-13 12:33:17 瀏覽:995
什麼是職業道德含義 發布:2025-01-13 12:32:26 瀏覽:147
江西省司法鑒定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3 12:31:05 瀏覽:978
上海達堯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1-13 11:48:29 瀏覽:506
法學會如何 發布:2025-01-13 11:35:25 瀏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