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阿里公司法

阿里公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5-02 15:04:36

Ⅰ 阿里巴巴原始股翻了16萬倍怎麼算的

  1. 原始股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這便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桶金。

  2. 阿里巴巴上市前注冊資本為1000萬元人民幣,阿里巴巴集團於美國時間9月1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確認發行價為每股68美元 ,首日大幅上漲38.07%收於93.89美元 ,現在股價102.94美元,股票本金僅為25.13億美元,市值達到2586.90億美元,收益率達百倍以上。相當於當年上市前1元原始股,現在變成161422元。

Ⅱ 分析萬科事業合夥人制度與阿里巴巴事業合夥人制度有何不同

法律層面而言,個人合夥與合夥企業是極為常見的兩種合夥模式,合夥人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夥經營、共同勞動,共享收益、共擔風險,並對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或者有限責任。個人合夥關系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相關條文調整。合夥企業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規范,分為普通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組成,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則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然而,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萬科的合夥人制度,嚴格來說,並不是完全法律意義上的「合夥人」,他們被稱為「事業合夥人」。具體而言,不同企業採取的具體做法又有所不同,舉例分析如下:一、萬科首先,萬科作為股份有限公司要想實行法律意義上的合夥制,首先需要退市並完成一系列復雜的改製程序。萬科及其項目公司都屬於房地產開發企業,根據《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管理規定》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是指依法設立、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經濟組織。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都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萬科項目開發公司若是合夥企業和有限合夥企業,是無法取得房地產開發資質,也無法進行房地產開發的,顯然這條路不太可行。2014年5月,萬科推出事業合夥人持股計劃,約有兩百多人將成為萬科集團的合夥人,共同持有萬科的股票。首批事業合夥人將其在經濟利潤獎金集體獎金賬戶中的全部權益,委託給深圳盈自萬科、阿里巴巴等紛紛開創「事業合夥人」制先河之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引入這項制度變革。而「事業合夥人」制度究竟是什麼?這一舉措的實行對企業的發展又有哪些借鑒意義?本期,遼寧瀛沈律師事務所的劉嘉熙律師會以萬科和阿里為例,為讀者解答關於「事業合夥人「制度的一系列問題。遼寧瀛沈律師事務所 / 劉嘉熙44 2015.05 法律服務安財務顧問企業(有限合夥)(「盈安合夥」)的普通合夥人進行投資管理。通過盈安合夥,避免了退市改制的同時,也完美的實現了激勵的目的。盈安合夥通過券商集合計劃多次增持萬科 A 股股票。據新華網的報道,截至2015年1月27日,集合計劃共持有萬科A股股份4.94億股,占總股本的4.48%,成為除華潤以外的第二大股東。同時,其下屬項目跟投機制也於2014年4月正式啟動。在該制度下,項目所在一線公司管理層和該項目管理人員必須跟隨公司一起投資項目,其他員工則可選擇自願參與。項目的經營成果直接和員工的投資收益掛鉤。萬科的跟投制度不是公司層面,而是項目層面的。在項目層面,萬科正在推行的小股操盤、管理輸出與合夥制是可以結合的。借鑒意義:1、可利用傳統的股東治理路線,即通過增持公司股份加強經營層控制力。2、制定切實有效的員工激勵制度,逐步增強公司整體實力。二、阿里巴巴「阿里合夥人」雖然使用了「合夥人」這一名稱,卻與《合夥企業法》中規范的合夥人有著很大的不同。阿里效仿高盛和麥肯錫,將管理層分為三個梯度以推進公司運作:新進人員負責具體執行,中層負責戰略管理,創始人主要關注人才選拔和企業發展方向。根據該設計,必須存在一種機制以確保創始人和管理層被賦予相應的公司控制力,於是阿里合夥人應運而生。其「合夥人制」主要是通過制度安排,設立一層特殊的權力機構以對抗其他股東的權利並穩定創始人和管理層現有的控制權,這層機構就是阿里合夥人,即在章程中設置提名董事人選的特殊條款:由一批被稱作「合夥人」的人提名董事會中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但這並不意味著「合夥人」能直接任命董事,所提名的董事,仍須經過股東會投票通過才獲任命。其合夥人擁有獎金分配權,阿里每年會向包括公司合夥人在內的公司管理層發放獎金。阿里在招股書中強調,該獎金屬於稅前列支事項。這意味著合夥人的獎金分配權將區別於股東分紅權,股東分紅是從稅後利潤中予以分配,而合夥人的獎金分配將作為管理費用處理。這也說明除了合夥人自身所能獲得的股東分紅以外,還能額外得到更多的獎金。並且合夥人無數額上限,這就意味著合夥人機構有無限的擴張能力,由此激發員工、管理層的工作熱情。借鑒意義:1、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對於一般的上市公司股票實行同股同權制度(優先股及限售期內的股份除外)。因此,境內上市公司採用阿里合夥人的治理模式存在障礙。但是,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則可以通過對《公司法》中多處關於「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規定進行挖掘探索,但要注意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2、可充分利用《公司法》第34條的規定: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依據本公司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合法分配機制。

Ⅲ 阿里巴巴公司進駐美國屬於什麼企業制度形式

現在上市的阿里巴巴並不是設立在中國的阿里本體公司,而是一家在開曼群島注冊的殼公司,此公司屬於目前中國政府多數管理人和普通經濟學界根本不懂的一種詭異的"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 外資(日本軟銀、雅虎和高盛代表蔡系)控股的跨國公司阿里巴巴是披有很多詭異外衣的。近日在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注冊在離岸港(開曼群島),通過VlE模式控制阿里巴巴的中國國內公司。該公司日本軟銀等國際之股權十數倍於馬雲,並且股權永久持有,實際當然是財務及利益主體為日本的跨國公司。只是在國內被VIE控制的阿里巴巴本體是中國公司,由馬雲控制,但這二者不是一個公司並非一個概念,有人就是在利用中國人對於國際金融游戲的整體無知故意混淆。 所謂"可變利益實體″,簡單地說,就是一家大陸公司在美國上市時,美國投資者買的其實不是這家大陸實體公司的股票,而是設在開曼群島上的空殼公司的股票。 這個空殼公司通過一系列運作,在香港設立公司,再由香港的公司在大陸設立全資子公司,並由這個全資子公司與大陸的實體公司簽訂一個或多個協議,達到享有大陸實體公司利益的目的,同時可以規避多種經濟責任。 註: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VIEs),即「VIE結構」,是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U.S.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使用的術語,也稱為「協議控制」。可變利益實體,是指投資者對某一實體有絕對控股權,決策方面不需要依據大多數投票權,同特別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概念密切相關。 可變利益實體為企業所擁有的實際或潛在的經濟來源,但是企業本身對此利益實體並無完全的控制權,此利益實體系指合法經營的公司、企業或投資。 VIE結構實質是國際共濟會金融家近年為規避主權國家公司管制而發明的一種詭異跨國公司形式。VIE結構在中國是根據所謂「法不禁止即合法」這樣的模糊合法性支持的,而同樣也有國際私法原則就是規避一國強制性法律規范的行為無效。 〔註:所謂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是美國標准會計准則FIN46(FASB Interpretion No. 46,關於企業合並)中關於(被投資)實體的一個術語,是指投資企業持有具有控制性的利益,但該利益並非來自於多數表決權。可變利益實體的概念與特殊目的實體(Special Purpose Entity)的概念相近。之所以要確認可變利益實體是由於投資企業需要將這類利益實體納入其並表報表的范圍。建立這樣的公司的目的就是完成某些具體的短期任務,比如規避金融風險、避稅或其他監管風險。 VIE是2001年安然丑聞之後產生的新概念。安然事件之前,一家公司對另一家公司擁有多數投票權才會要求合並報表。安然事件之後,只要這個實體符合VIE的標准,就需要合並報表。安然事件之後,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委員會緊急出台了FIN46。由於時間緊迫,甚至沒有來得及制定相關會計准則,而是做為一條解釋性條款列在ARB 51(關於合並報表的規定)之下。〕 阿里巴巴公司股權以日本公司為主,而且上市前是管理團隊提名的董事並不絕對控制,依國際私法日本有司法管轄權!而在美國上市,美國也有管轄權! 而這個公司適用中國法律的依據是沒有理由的。如果是依據中國法律,阿里巴巴公司的同股不同權本身就是違反中國《公司法》的事情,可以依法無效。 司法權是一個國家對這個企業的關鍵權利,有了司法權可要求注冊地國家配合,公司注冊地可要求查你所有密秘後給對方,還有司法執行,其它與日本有法律相關協議的國家也會執行,也就是絕大多數發達國家均認其是日本公司。就如中國規定中國人注冊的特殊目的公司是中國公司一樣!

Ⅳ 如何評價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

阿里巴巴高層合夥人制度,其實就是公司章程中設置的提名董事人選的特殊條款:即由一批被稱作
「合夥人」的人,來提名董事會中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合夥制的法律規定)。需要注意的是,阿里所稱的「合夥人」權責
是有限的,他們並不能直接任命董事;所提名的董事,仍須經過股東會投票通過才獲任命。

現代互聯網公司的發展,需要插上資本的翅膀。然而,大量資本的湧入,又必然削弱創始管理團隊的股權控制力,作為掌握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知識和人力資源)的管理團隊企圖通過創新公司的治理結構,來一定程度上否決公司法的基本原則「資本多數決」,從而實現創始管理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和個人利益。馬雲的「合夥人制度」顯然就是這樣一種潮流的體現,他和京東等公司的雙層股權結構(AB股)的治理架構,實際是一個目的,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已,是「換湯不換葯」。


1、阿里的合夥人制度,將公司的控制權在形式上歸於30人左右的核心高管團隊——合夥人會議,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集體領導,有利於公司內部的激勵和主動性激發,相對於把公司投票權集中在某幾個創始股東手中的雙層股權結構,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2、阿里的合夥人制度,規定了退休、除名等退出機制,具有一定的糾錯能力。除名制度甚至對馬雲等永久合夥人同樣適用,體現了一定的包容性。


3、阿里合夥人的選舉,合夥委員會、永久合夥人的設置,實質是:合夥人的產生資格仍然由馬雲等創始人說了算。最終還是將公司的核心控制權集中在馬雲、蔡崇信等創始合夥人手中,只是更加隱蔽和考究。


4、由於阿里的合夥人制度和持有的股權結合的並不十分緊密,有利於現有合夥人實現一部分套現,而繼續保有公司控制權。


5、公司的核心控制權由少數管理層掌握,確實不利於股東利益的保護,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這對市場監管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美國紐交所接受了阿里的合夥人制度,顯然也是對於自己監管能力的一種自信。

Ⅳ 網傳阿里解僱10名外泄內網文章員工,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網上流傳阿里巴巴解僱了10名外泄內網文章員工,這一個事情有待證實,但是,如果這件事是真的話,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這個事做得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呢?

同時,在談論到他們這10個人是否是在為正義而戰斗的時候,我們要明確知道一個事情,有事請先找警察,也請先報警,報警才是合理有效的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而不是被自己所謂的正義感而觸動,做出了違反公司規定與法律的一切沖動行為,雖然,能做出正義的事,可以在某個方面上是可以幫助自己,同時,這也是為了幫助社會,但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還是要先冷靜處理,合理的實現自己的訴求。

Ⅵ 阿里巴巴公司章程如何規定股東權利的

下面是章程規定股東權利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我國股東的權利包括:股東身份權,參與決策權,選舉監督管理者權,資產收益權,退股權,有效受讓和認購新股權,提議召集主持股東臨時會議權。
1.股東身份權:《公司法》第31條,第32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後,應當向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並應當置備股東名冊,記載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住所,股東的出資額和出資證明書編號。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及其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記載於股東名冊的股東,可以依股東名冊主張行使股東權利。但是,未經工商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因此,股東應當重視股東名冊的登記和工商登記,這些是主張股東權利的直接證據。
2.參與重大決策權:《公司法》第37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有權決定公司的經營方針和投資計劃,審議批准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利潤分配方案和彌補虧損方案,對公司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作出決議,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對公司合並,分立,變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項作出決議,修改公司章程等。公司章程還可以規定股東會享有的其他職權,比如就公司向其他企業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特別是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作出決議等。
3.選擇,監督管理者權:現代企業制度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適度分離,公司法據此確立了公司治理結構,即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將經營權授予董事會和董事會聘任的經理。

Ⅶ 阿里巴巴店鋪可以轉讓嗎

阿里巴巴的店鋪可以轉讓。

想要轉讓自己的阿里巴巴店鋪,唯一的方式就是轉移自己的企業,因為阿里巴巴店鋪是掛在企業下面的資產,無法單獨交易。所以想要轉讓店鋪的話,就需要先了解清楚這個是掛在哪個執照下面的,然後和對方商量好轉讓協議之後,只要將阿里巴巴店鋪的企業直接去工商變更執照就行!

轉讓成功之後,阿里巴巴後台是不會有多少改變的,還是顯示的原來的公司名稱,等到第二年進入續簽期續簽之後,重新認證一下企業,那麼所有信息都會變更為最新的信息!

(7)阿里公司法擴展閱讀

《公司法》第七條規定,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

公司變更登記事項,應當向原公司登記機關即公司設立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但公司變更住所跨公司登記機關轄區的,應當在遷入新住所前向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受理的,由原公司登記機關將公司登記檔案移送遷入地公司登記機關。

未經變更登記,公司不得擅自改變登記事項。

公司變更的事項類型包括:公司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冊資本、經營范圍、公司組織形式、股東信息、公司合並分立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六十八條規定,公司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有關變更登記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其中,變更經營范圍涉及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須經批準的項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從事相關經營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公司變更

熱點內容
最新貨車法規 發布:2025-01-13 10:48:54 瀏覽:907
考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1-13 10:41:50 瀏覽:733
2016並購基金政策法規 發布:2025-01-13 10:30:11 瀏覽:110
員工安全責任書有法律效應嗎 發布:2025-01-13 10:29:49 瀏覽:685
法院團委 發布:2025-01-13 10:08:27 瀏覽:680
檢察院和法院領導班子成員 發布:2025-01-13 09:25:05 瀏覽:281
七五普法老年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1-13 08:34:39 瀏覽:19
2018年學生法律知識 發布:2025-01-13 07:48:00 瀏覽:200
勞動法在私企 發布:2025-01-13 07:41:46 瀏覽:9
什麼道德問題 發布:2025-01-13 07:29:46 瀏覽: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