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芒碭山刑法

芒碭山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5-06 01:32:35

❶ 娥姁是如何從一個善良的村姑,一步步成為殘暴惡魔的

呂雉本是富豪之女,其父頗懂五行相術,認為劉邦大富大貴之相,就將妙齡少女嫁給了四十多歲又有私生子的劉邦。劉邦婚後吃喝玩樂,呂雉一人勤儉持家,這時的呂雉真的是賢妻良母,為人稱道。可是後來呂雉卻走上了一條殺伐殘暴之路,誘殺韓信、人彘戚氏、屠戮功臣,真的是眼睛都不眨,與之前的淳樸形象相去甚遠。那麼一個原本淳樸的村婦,到底是如何成為一個冷血毒婦的呢?


呂後雖然殘忍變態,但只是對政敵殘忍變態,對待老百姓卻非常仁慈。呂後在位期間,實行輕徭薄賦政策,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還進一步減輕刑法,廢除法律中殘忍害民部分。在呂後當政的十五年裡,西漢實行無為而治,國力迅速提升,廢除了秦朝苛法,鞏固了西漢政權,穩定了漢初政局,發展了漢初經濟,整個國家的經濟穩步復甦,為“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一點也是應該予以肯定的。

綜上所述,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狠毒,呂雉這個不幸又復雜女人,因愛生恨,因權生恨,令人唏噓不已。

❷ 陳涉亡秦論 翻譯

這是周恩來評價陳涉吳廣起義一段話,原文如下:

夫陳涉以遷徒之徒,無才無德,漁陽一呼,卒移秦祚。使劉邦得以成功者,又未使非涉之力也。假使陳涉勝不驕,仍以昔之愛民者愛之,則中原逐鹿,又多一勁敵,漢之為漢,未可知也。

又何止成一草莽之英雄也哉!嗚呼!亡秦者始皇也,非陳涉也。陳涉以是而亡秦,轉以是而自亡之。前車之鑒,始皇不能鑒於六國,而陳涉復踵其後以亡,毋亦大可悲耶!後之人覽之不能自鑒,毋亦與陳涉生一同情之感也,悲夫!

譯文:

陳涉不過是個破瓮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是氓、隸一類的人,(後來)做了被遷滴戍邊的卒子,既沒有才幹也沒有品德,在漁陽一起義,奪取了秦朝的江山。劉邦成功建立漢朝,也有陳涉貢獻的一份力量啊。

如果陳涉起義成功後不自高自大,仍然像以前一樣愛民,民眾自然也會愛戴他,那麼群雄爭奪天下,又多了一個強大的敵人,那時還有沒有漢朝,也說不定了。那時陳涉又豈是一個草莽英雄而已呢!哎!使秦朝滅亡的是秦始皇,而不是陳涉啊。

陳涉因為自高自大把秦朝滅了,又因為自高自大讓自己走向滅亡。秦始皇不能借鑒六國滅亡的教訓,陳涉也隨秦始皇一樣滅亡,真是太令人痛心了。如果後人看了也不能借鑒教訓,那就和陳涉一樣,令人痛心啊。

(2)芒碭山刑法擴展閱讀

陳涉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是中國農民起義第一人。

陳涉率軍佔領陳郡以後,乃正式稱王,定國號為「張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建立起來的政權。

陳涉從謀劃起義,到稱王立國,再到兵敗被害,前後不過半年時間,但他點燃的反秦烈火燒紅了大半個中國。「陳涉雖死,其所置遺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三年後,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殺入咸陽,推翻了暴秦統治,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陳涉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主峰西南。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派30戶丁役守護陳涉墓,並按王侯待遇對陳涉年年殺牲祭祀。

❸ 劉邦興於蛇,西漢亡於「蟒」,是巧合還是報應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布衣皇帝”,出身於貧下中農階層。發跡前是家鄉出了名的不良少年,不想讀書,不願幹活,整天游手好閑,是父親眼中“最不成器”的兒子。

好在他的祖上樂善好施,劉邦也繼承了這種俠義之風,胸襟豁達。他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於是他就參加了當時秦國組織的選撥基層幹部的“公務員考試”,順利考試通過後,就成了泗水亭長,相當於現在的村委主任。

之後,劉邦轉戰關東,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200年之後,出了一個投機鑽營的“安漢公”王莽,此人是漢元帝第一夫人王皇後的侄子。漢元帝歸天後,王莽就立漢宣帝兩歲的玄孫廣陵侯子嬰為太子,並另外起了個名字“孺子”,因此史稱“孺子嬰”,由王莽攝政,獨攬朝綱。

接下來,王莽通過一系列運作,獲得足夠多的輿論支持後,就“順符命,去帝號”篡權改國號為“新”,自己做了新朝的皇帝,廢孺子嬰為“定安公”,西漢政權就這樣被王莽篡奪了。

西漢從秦王朝的子嬰手裡奪取江山,王莽則從西漢王朝的子嬰手中奪得天下,兩個子嬰都得到“寬宥”。為什麼這么巧合,難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❹ 求《史記·陳勝世家》全文及譯文!

全文:

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

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雇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勝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九百人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屯長。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

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現在即使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嗎?」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

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有罪過,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

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作為天下首發,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

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下「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里。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

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里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凄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出處: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中的《陳涉世家》。

(4)芒碭山刑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陳勝(?—前208年),字涉,陽城( 今河南登封市東南 ,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 )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陳勝年輕時給人當僱工,當時正值秦朝的殘暴統治時期,階級壓迫極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和自己命運相同的人。有一天,他對一起耕田的夥伴們說:「以後如果有誰富貴了,可別忘了一塊吃苦受累的窮兄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舉徵兵去戍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陳勝也在征發之列,並被任命為帶隊的屯長。 他和其他900名窮苦農民在兩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趕往漁陽。當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遇到連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無法通行。

大夥眼看抵達漁陽的期限將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規定,凡所征戍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是要一律處斬的。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庄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❺ 陳勝、吳廣、項羽、劉邦他們在戰國末期都是楚國人嗎

是的,都是楚國人。

陳勝(?-公元前208年),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市的告成鎮)人。 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吳廣(?-公元前208年),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朝廷征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次年,圍攻滎陽的假王吳廣也與義軍將領田臧意見不合,田臧竟假藉陳勝的命令殺死吳廣。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家,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楚國沛豐邑中陽里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❻ 河南永城民警卧底盜墓團伙反被判刑,究竟是怎麼回事

我認為卧底民警並沒有玩忽職守,而是個公安分局之間的“競賽任務”使得古墓遭受重大損失。當然,案件的具體情況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民警任傑和上司李永光依然存在和盜墓分子勾結的可能。

也就是說,很可能並不存在所謂的玩忽職守。相反,如果兩個戰區之間能夠互通消息,那就能夠在10月22日當晚抓住犯罪嫌疑人,就不會存在後面這么多的是非曲折了。

❼ 呂雉是個怎麼樣的女人呢

呂雉是一個非常強大的人,她是歷史上第一個掌權的女人,可以說權傾朝野。能左右皇帝的廢立。
心狠手辣,心裡極度變態的人而且是一個絕對的伏地魔,漢朝的外戚干政就是呂雉一手造成的!大肆殺有功之臣和劉氏宗親。
她是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女性。她特別會忍耐。所以才可以在劉邦死後篡奪大漢江山。
青竹蛇兒口,黃峰尾上刺,二者皆不毒,最毒婦人心。如果說到中國歷史上,誰是最狠毒的女人,絕大部分人會說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的老婆呂雉,作為一個皇後,為何如此狠毒?呂雉的人生又是怎樣的呢?呂雉出生於一個富裕家族,因為躲避仇家,才舉家搬遷到劉邦所在的沛縣,她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因為一次酒宴,呂雉被父親許給大她15歲且年過四十歲仍一事無成的劉邦,只因為呂雉父親的相面之術。呂雉嫁給劉邦時,已經30歲了,很難想像在秦末時期還有30歲的未婚少女,呂雉要不是二婚估計也是沒人敢娶的女人,又或者是他父親想要嫁給好人家而一拖再拖,總之在外人看來,這樁婚事真是便宜了劉邦那小子。在那個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年代,女兒的婚姻不過就是父親指定的幫辦,對於嫁給劉邦,呂雉既沒有不滿,也沒有抱怨,甚至於都能接收劉邦這個有私生子如同混混一般的老男人,可見呂雉的心胸確實寬廣。呂雉就像一個老實本份的農村婦女一般,與劉邦開始了夫妻生活即使劉邦娶了呂雉這個老婆,仍然沒有拴住他的心,三天兩頭不回家,不種地,在外與一大群狐朋狗友喝酒那是常事,這種情況別說古代,就是現在也有,呂雉給人的印象就是老實馬巴的婦女,任勞任怨的為劉邦做著妻子應該乾的活,沒有知道呂雉的心裡在想著什麼?是如何度過這樣的日子?出嫁的女兒猶如潑出去的水,呂雉只能在劉邦的家裡生活,從千金小姐的身份一下子淪為農村婦女,這種落差也不是天天都能輕易接收的,可是你在呂雉的臉上看不到任何不滿與抱怨。可就連這樣的日子都好景不長,劉邦在一次押送囚徒去驪山的路上,有囚徒逃走,按秦律,劉邦是死罪,劉邦索性將所有囚徒都放走了,而與幾十個沒路去的囚徒一起亡命芒碭山,這一年,秦始皇還在世。劉邦犯了事,官府三天兩頭就到劉邦家裡追查下落,呂雉少不了被盤問,沒人知道呂雉是什麼心情,自已的男人犯事在外逃亡,換了誰也不會好過,也就是在這一年,劉邦與呂雉的長子劉盈出生了。男人在外逃命,自已還要在家裡生孩子,帶孩子,這種事放到現在都是很辛苦的事,可是呂雉還是毫無怨言的做下來了,再後來就是陳勝吳廣的大起義了,劉邦也開始出來起義,兵荒馬亂的年代開始了。劉邦從起兵到進入咸陽滅亡秦朝後被項羽封為漢中王的三年中,數次路過家鄉都沒有去見過呂雉,直到楚漢戰爭開始,劉邦一直很順得的打到了彭城之後,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得大敗,全軍潰散,一潰千里,從彭城逃到滎陽,而呂雉與劉邦的父親一起,被項羽俘虜了。呂雉被項羽俘虜了兩年之久,這一段時期是呂雉人生中最灰暗的時光,她的丈夫劉邦一年到頭也見不到影子,最為難過的是她的兒子和女兒也不知道去向,實際上是被劉邦救了帶到了呂雉的大哥呂澤處,其中劉盈也正是在此時,被劉邦封為漢中王世子,等於就是劉邦的接班人。但呂雉不知道啊,身為階下囚,身邊又沒有任何一個親人,作為一個女人,呂雉的性情也就是在這一段時期內大為改變,甚至是變異、變態,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她最重要的不是男人,而是她的孩子,即使放到現在,也是如此,可是孩子在哪裡呢?呂雉傷心絕望,淚流滿面,彷徨無助,思子心切,就這樣煎熬了兩年,於是變成了鐵石心腸。千年的媳婦熬成婆,呂雉就這樣等了2年多,終於等來了自由,劉邦與項羽在鴻溝議和後,項羽釋放了人質,放了劉邦的老婆呂雉和父親劉太公,就這樣,在分別好幾年後呂雉再次見到了劉邦和自已的兒子女兒。這個時候的劉邦已經是漢中王了,成了和項羽爭天下的諸侯,而且劉邦的身邊已經有了不少的女人,尤其是貌美如花的戚夫人,更是成為了呂雉一生的情敵,作為劉邦的正妻,呂雉無法阻止劉邦納妾,呂雉只能默默承受這一切,默默接受這一切,別無他法。呂雉唯一欣慰的就是她又回到了自已的兒子女兒身邊,身為一個女人,當她的男人不能與她一起生活,不能提供感情的時候,女人唯一的寄託就是自已的後代,呂雉也是如此,她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兒子與女兒身上。雖然回到了劉邦的身邊,可是呂雉仍然見不到劉邦,劉邦有更寵愛的戚夫人,有一大堆的貌美如花的小妾,呂雉已經年近四十,人老珠黃了,在感情生活不能如意時,呂雉更加寵愛自已的一雙兒女,同時在心中增加了對劉邦的怨恨。在劉邦的晚年,計劃把嫡長子劉盈的太子之位給換掉,換成自已寵信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劉邦此舉等於是捅到了呂雉最敏感的神經,呂雉的內心在撕心裂肺的吼叫,對劉邦的不滿達到了極點。以呂雉的內心來看,你劉邦可以不理我,沒有關系,你劉邦可以找其她女人,沒有關系,你劉邦可以天天夜不歸宿,沒有關系,但是你劉邦要把我唯一的兒子拿掉太子之位,不可以!這么多年我呂雉受過多少苦,不就是為了這個嗎?為什麼?為什麼你劉邦這么狠心,我呂雉跟了你一輩子,得到了什麼?呂雉的內心在吼叫,內心在滴血,極度的憤怒產生了極度的仇恨,既是對劉邦的仇恨,也是對戚夫人這個情敵的仇恨。呂雉想盡了一切辦法,甚至威脅張良,最終阻止了劉邦更換太子之位的主意,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呂雉終於鬆了一口氣。劉邦去世後,呂雉終於迎來了當家做主的時候,於是壓在呂雉心中多年的憤怒爆發了,這個世界上呂雉唯一忌憚的人就是劉邦,現在劉邦去世了,呂雉的權力達到頂點,她開始了放縱與報復。於是劉邦的兒子們與妃子們就受到了呂雉的殘酷報復這就是對劉邦的報復,對劉邦這么多年來忽視她的報復,對劉邦這么多年來不顧她感受的報復,於是呂雉做出了許多超出人類心理極限的報復,比如將戚夫人砍掉四肢,做成恐怖的人彘,毒殺了當年想搶兒子皇位的趙王劉如意,差一點就毒殺了自已當年曾經養育過的,劉邦的私生子劉肥。呂雉的報復,甚至連她自已的兒子都看不下去,無法接收母親的狠毒手法,因此鬱郁而終。題目問到呂雉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呂雉是一個從普通農村婦女,經歷一些變故,讓自已殘忍本性從心底釋放出來的狠毒女人,同時呂雉是一個任勞任怨、頗有心機、很有能力、又有手段的女人。呂雉的一生,就是一個人從性本善到性本惡的轉變過程,當然也存在呂雉是一個被表面隱藏著內心狠毒的人,呂雉的惡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變本加厲的過程。作為一個女人,呂雉是狠毒的,作為一個執政者,呂雉是仁慈且合格的,呂雉執政的時期,與民休息、減輕賦稅、減免刑法、提倡節儉,為後來的文景之治開創了基礎,從歷史上來看,呂雉也有積極有益的一面。這就是呂雉,一個復雜的女人。

❽ 三國時期,官爵有哪些包括什麼`刺史`州牧

1.太史令 職掌文史、星歷的官員
大農丞 管領鹽鐵事務的官員
中郎將 統領皇帝侍從的官員
典屬國 掌管少數民族各部的事務的官員
大長秋 皇後的近侍,用來宣達皇後的旨意以及管理宮中事務的官員
武騎常侍 皇帝的侍從
都尉 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軍事,官階略低於太守,秩比二千石
騎郎將 統帥騎兵的將官,秩比千石
驍騎都尉 禁衛軍將官
未央衛尉 未央宮禁衛軍長官
長樂衛尉 長樂宮禁衛軍長官
前、後、左、右將軍 職位僅次於上卿
輕車將軍 漢時雜號將軍之一
驃騎將軍 官位僅低於大將軍
長史 大將軍的秘書
建章監 監督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
騎都尉 羽林軍長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 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員,漢制,侍中是在原官職上特加的榮銜
國相 相當於太守
常侍 皇帝的侍從近臣,東漢光武帝後都用宦官充任
典軍校尉 武官,統領皇帝宿衛兵的長官,漢靈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設置了西園八校尉,。典軍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 漢代掌管宮廷藏書之處的官員
蘭台令史 在藏書之處典校圖籍,管理劾奏等文書檔案
太守 專門治理一個郡,掌握生殺大權

2.三國兵制
中國三國時期(220~280),魏(曹魏)、蜀(蜀漢)、吳(孫吳)封建割據,鼎足而立。其軍事制度基本沿襲漢制,但又有所變化,主要是建立中、外軍體制和實行世兵制。
曹魏軍隊分為中軍、外軍和州郡兵。中軍是曹氏父子以及後來的司馬氏直接統轄的部隊,前期較少,駐於京城之中,後期龐大,漸擴駐至城外。主要負責宮廷和京城宿衛,亦兼出征。編有中領、中護、中堅、中壘、武衛各營。外軍是派駐邊州重鎮的軍隊,主要任務是征戍。駐守在與蜀、吳交界地區的外軍,且耕且守,實行屯田。屯田兵以營為單位,每營編60人。州郡兵屬地方武裝,力量較弱,以守備本州、郡為任,必要時也應召出征。
曹魏的軍事大權集中於中央,下設各將軍、校尉,分領中軍諸營。在將軍中以領軍(魏末稱中領軍)將軍、護軍將軍最為重要,對內輔佐統帥,參與軍事機要,對外監護諸軍。魏末,中領軍將軍總統諸營,職權極重。外軍由中央派都督分領,都督多由冠以一定名號的將軍及中郎將充任。屯田兵則分設度支都尉、度支校尉、度支中郎將管領。曹魏軍隊的補給由國家統辦。軍糧、軍費依*租調和屯田收入,其中屯田收入在軍糧供給中占很大比重。還設有司金中郎將負責監造兵器。
曹魏軍隊可區分為步軍、騎軍和水軍。在前期,兵員靠募集、徵發及強制降俘和少數民族為兵等。到後期,逐漸形成世兵制,並成為主要集兵方式。世兵制使服兵役成為一部分人的特定義務,這部分人稱為士,其家稱為士家或兵戶。士家必須集中居住,另立戶籍,與民戶分別管理,子孫世代為兵,士死其寡妻遺女還要配嫁士家。
吳、蜀的軍事制度大體與魏制相同,但也有差異。如吳、蜀中央均置中、前、左、右、後五軍。吳軍以舟師為主,步兵次之;蜀軍以步兵為主,騎兵次之。吳實行世襲領兵制,即將領世襲,士兵是將領的私屬,他們除打仗外,還要為其將領種地、服雜役。吳、蜀還編有少數民族部隊,蜀有賨兵、叟兵、青羌兵等,吳有山越兵、蠻兵、夷兵等。在武器裝備方面,比秦漢時有所發展。相傳蜀相諸葛亮曾改製成一次可發十矢的連弩,又造「木牛」、「流馬」運送物資,提高了軍隊的補給效率。吳國所造名為「長安」的戰船,可載士兵千餘人

3.三國地名
七星關:今貴州畢節西南七星山上,傳諸葛亮祭旗處。
九江郡:治壽春。轄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區,魏改淮南郡。
下邳:國名(國與郡級別性質一樣,國的行政首腦稱相)治所在今江蘇睢寧西北,轄蘇皖北部各一部分。
上郡:治所在膚施,今陝西榆林東南。
上黨郡:治所在壺關,轄晉東南。
上庸郡:漢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山陽縣:今河南焦作東,漢獻帝被廢為山陽公即此地。
山陽郡:山東金鄉西北。
廣陵郡:治所在今揚州西北,當時屬於徐州管轄。
小沛:即沛縣的別稱。
義陽郡:湖北棗陽東南。
子午道:從長安東南的杜陵穿秦嶺到漢中的通道,南口在今安康。
天水郡:治所在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東漢時曾叫漢陽郡,魏又改為天水。
五原郡:治所為九原,在今內蒙包頭西北,呂布為五原人。
五丈原:在今陝西歧山南,斜谷口西。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即今太原市西南。
中山:漢時郡、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
長坂:在今湖北當陽東北。
長沙郡:當時治所在臨湘,即今湖南臨湘。
烏林:孫劉破曹處,今湖北洪湖縣東南,長江北岸的烏林磯。
巴東郡:漢末劉璋設,治魚復,即今四川奉節東。
巴郡:原來的巴郡在劉璋時被一分為三,分巴東、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閬中(今閬中),巴郡治江州(今重慶)
左馮翊: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師附近地區歸三個地方官分別管理。左馮翊、右扶風既是官名,也是行政區名。魏改馮翊郡,治所在臨晉,今陝西大荔。
右扶風:見上條。魏改扶風郡,治槐里,今陝西興平東南。
右北平:治平剛,在今遼寧凌源西南。公孫瓚曾領此郡。
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天德江北岸,為交州和交址郡治所。
平原:有時稱郡有時改國,治所均在今平原縣西南。
東平國:治無鹽,即今山東東平。
東郡:轄魯西和豫東北,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
東莞郡:漢末設,治所在今山東沂水東北。
東海郡:治郯(今山東郯城北),陶謙時為徐州治所在郯,後遷到彭城。
北地郡:治富平,今寧夏吳忠西南。
北海郡:有時稱國,治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
盧龍塞:即今河北喜峰口。
代郡:治代縣,今河北蔚縣西南。
白馬:在今河北滑縣,當時在黃河南岸,與北岸黎陽津相對。
白帝城:在四川奉節白帝山上,是東漢處公孫述建,他自以為是白帝,故命名。
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東)。
永昌郡:轄今雲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韋,即今雲南保山東北。
弘農郡:治弘農縣,即舊函谷關地,在今河南靈寶北。轄黃河以南,宜陽以西。
遼東郡:治襄平,即今遼陽。
遼西郡:治陽樂,即今遼寧義縣西。
西縣: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屯兵處,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西河郡:漢時西河郡轄今內蒙伊克昭盟東部及晉西地區。治茲氏,即今汾陽。
揚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
夷陵:在今湖北宜昌東南。吳後改西陵,晉又改夷陵。
華容:今湖北潛江西南。
延津:今河南延津,當時在黃河以南。從延津東北至滑縣的渡口,也統稱延津。
合浦郡:治合浦,在今廣西合浦東北。
會稽郡:治三陰,即今紹興,轄浙江的錢塘江以南和福建。後吳又增設臨海、建安等郡,轄地縮小。
交州:東漢交州治番禺,即今廣州,轄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吳分交州為交州和廣州,廣州治番禺,交州治龍編(在今越南河內東),交州轄今越南北部和兩廣的雷州半島和欽州地區。
齊郡:治臨淄(在今山東臨淄)。
朱崖郡:孫吳時設置,治徐聞,在今雷州半島的徐聞縣西,稱海南島為朱崖洲。
並州:東漢和魏治晉陽,轄今山西大部以及內蒙、河北各一部。
米倉道:從漢中沿著濂水穀道和巴江穀道到四川巴中的道路。
江夏郡:漢時治安陸(今湖北雲夢),轄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國時魏吳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雲夢西南),吳在武昌(今鄂城)。
江州:即今重慶嘉陵江北岸。
汜水關: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也就是虎牢關,演義里把一個關兩個稱呼誤以為兩個關。
汝南郡: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
安定郡:治臨涇,今甘肅鎮原東北。
祁山:在今甘肅禮縣東北。
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古董灘附近。
陽平關:漢陽平關在今陝西勉縣白馬河與漢水交接處,蜀漢的陽平關在在漢陽平關南,今寧強西北。
陰平郡:曹操時設立,治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後被蜀漢佔有。鄧艾滅蜀時經過的陰平道是指從今文縣穿越岷山山脈,經過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沮水、漳水之間。
趙國:即邯鄲郡,治邯鄲。
蒼梧郡:治光信(今廣西梧州),轄梧州及湖南、廣東一部分。
赤壁:一般認為是今湖北蒲沂西北的赤壁山,也有說武漢以南的赤磯山。蘇東坡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誤作赤壁,又被稱為東坡赤壁。
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是冀州和魏郡的治所。
吳郡:治吳縣(今蘇州),轄今蘇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內。
廬江郡: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廬江西南。
廬陵郡:孫策時設置,治廬陵(在今江西泰和)。
沛國:治相縣,在今安徽,和沛縣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汶山郡: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縣北。
陸口:即蒲沂口,蒲磯口,陸水入長江處,魯肅、呂蒙屯兵處。
隴西郡:治狄道,今甘肅臨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隴西。
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
陳國:獻帝時改陳郡,治陳縣,即今淮陽。
陳留郡:治陳留,在今開封東南陳留城。
昭陵郡:吳開始設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陽。晉為避司馬昭諱改邵陵郡。
青州:轄今山東東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臨淄。
青溪:吳在建業城東南開運河,從鍾山西南經今市區入秦淮河。
武鄉:諸葛亮封武鄉侯,在漢中東北。
武昌:原名鄂縣,今湖北鄂城,孫權時改。
武威郡:治姑臧,今甘肅武威。
武都郡:治下辨道,在今甘肅成縣西。
武陵郡:治臨沅(今湖南常德西),轄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
鬱林郡:治布山,在今廣西桂平西。轄今廣西大部。
芒碭山:在河南永城東北,分芒山和碭山,演義中張飛一度在此落草。
昌邑郡:漢昌邑郡或國、山陽郡是同一概念,治昌邑,在今山東巨野東南。山陽郡和獻帝被廢後居的山陽縣不是一個概念。
昌黎郡:魏始設置,治昌黎,(今遼寧義縣)。
金城郡:轄今甘肅蘭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肅永靖西北),漢的金城縣是指今蘭州,不在金城郡轄內。
京城:今江蘇鎮江,209-211年孫權從吳移治此。東晉開始改叫京口。
兗州:轄今山東西南和河北東部,治昌邑。
河內郡:轄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懷縣,在今河南武陡西南。
河東郡:轄今晉西南地區,治蒲坂,關羽為河東人。
河間郡:有時是國。治樂城,今河北獻縣東南。
瀘水:今雅礱江下游及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後的一段。
油口:又叫油江口。赤壁戰後硫備曾駐軍於此,在湖北公安北,是古油水入長江口。
定襄郡:治今內蒙和林格兒西北。
官渡:在今河南中牟東北。
房陵郡:東漢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縣。
建業:今南京。
建寧郡:原叫益州郡,劉備時改,治昧縣(今雲南曲靖)。
建安郡:孫吳時分會稽設置,浙江、福建由此開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甌。
始興郡:孫吳分桂陽郡設置,治曲江,在今廣東韶關南。
始安郡:孫吳分零陵郡設置,治始安,在今廣西桂林。
沓中:姜維屯兵處,在今甘肅舟曲西、岷縣南。
城陽郡:治莒縣,即今山東莒縣。
荊州:轄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貴州、兩廣各一部分。原治漢壽,在今湖南常德,劉表治襄陽,後吳魏各有一部分,吳治江陵,魏治襄陽。
勃海郡:治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轄今天津及河北、山東各一部分。
南陽郡:治宛城。
南郡:治江陵,孫吳曾移治公安。
滎陽郡:曹魏時始設置,討董卓時尚未有滎陽郡,更無滎陽太守的稱呼。
趙郡:在今河北邯鄲一帶,治邯鄲。
臨渝:又稱渝關,即今山海關。
幽州:轄今河北北部、遼寧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信都郡:又稱廣川國,治信都縣,在今河北邢台西南。
濟陰郡:治定陶(今定陶西北)
濟南郡:治東平陵,即今山東章丘西,晉移歷城(今濟南)。
泰山郡:治奉高,在今山東泰安東北。
桂陽郡:治彬縣,即今湖南彬州,轄今湘南粵北。
常山郡: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
夏口:漢水入長江處,也稱漢口、沔口、魯口。孫吳在蛇山上築夏口城。
柴桑:在今九江西南,孫權在赤壁之戰前駐柴桑,他的治所仍在吳,只是把柴桑作為臨時指揮部。
逍遙津:在今安徽合肥東北。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東,曹魏時移彭城。
膠東郡:有時是國,治即墨,在今山東平度東南。
高陽郡:治高陽,即今河北高陽。西漢初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是高陽鄉,在今河南,與高陽郡無關。
益州:轄今四川、陝南、甘肅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雲貴大部。本來治雒(今廣漢北),劉焉時移綿竹(今德陽東北),再移成都。
益州郡:治滇池,在今雲南晉寧東,益州郡和益州是兩個概念。蜀漢改為建寧郡。
涼州:轄今寧夏、甘肅及青海、陝西、內蒙各一部分。原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琅邪國:治開陽,即今山東諸城,諸葛亮是琅邪人。
梓潼郡:劉備稱帝前分廣漢郡設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
斜穀道:秦嶺太白山發源的褒水向南流入漢水,斜水向北流入渭水,利用這兩條河谷開辟的道路叫褒斜道,又叫斜穀道,斜谷的北口在今陝西眉縣西南。
清河國:治甘陵,在今山東臨清東。
涿郡:治涿縣,即今河北涿縣。
淮陽郡:治宛丘,即今河南淮陽。
淮南國:治壽春(今安徽壽縣),轄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
漁陽郡:治漁陽,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涪陵郡: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劉備始設置。
梁國:治雒陽(今河南商丘南)。
博陵郡:治博陵縣(今河北蠡縣),建安末廢。曹魏時又改博陵縣為博陸縣。
博望: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葭蔭:在今四川廣元西南,蜀漢改漢壽。
健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轄今四川南部和雲南貴州各一部。
街亭:在今甘肅庄浪東南。
穎川郡:轄今河南中部,治陽翟(今河南禹縣)。
魯郡:治魯縣(今山東曲阜)。
敦煌郡:治敦煌縣,在今敦煌西。
渭橋:漢時在長安附近有渭橋,中渭橋在今咸陽東十公里處,東渭橋在灞水入渭水處,西渭橋在今咸陽南。
零陵郡:轄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當時的零陵縣在今廣西全州。
蜀郡:治成都,轄地北到松潘,南至宜賓。
雍州:東漢末始設置,曹魏時轄今陝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及寧夏、青海各一部分。
鄱陽郡:漢末孫權設鄱陽郡,治鄱陽縣,就在今江西鄱陽。
譙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國設譙郡,治譙縣,即今安徽亳州市。曹操是譙縣人。
黎陽津:在今河南浚縣東,是古黃河北岸的重要渡口,與南岸白馬津相對。
豫章郡: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後孫吳劃分了幾個郡,轄地縮小。
冀州:治鄴(今河北臨漳西南),轄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東、河南各一小部分。
襄平:在今遼寧遼陽。
襄陽郡:治襄陽,即今河南襄陽。

❾ 陳勝為何謚號隱王這個隱有什麼意思。

古代謚法:1短折不成曰殤。有知而夭殤。
2隱拂不成曰隱。不以隱括改其性。
3不顯屍國曰隱。以閑主國。
根據這個描述陳涉是第一種短折不成,意思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創業未辦而中道崩殂。

❿ 歷史人物

和珅(1750-1799),字致齋,原名善保,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他生於乾隆十五年,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他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清初隨清帝入關,住在北京西直門內驢肉胡同。

和珅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武官家庭,但他與弟弟和琳從小都受到較好的教育,十來歲時被選入咸安宮官學,接受儒學經典和滿、漢、蒙古文字教育。和珅天資聰穎,勤奮努力,成績突出,因而得到老師吳省蘭等人的器重。

乾隆三十四年,20歲的和珅繼承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參加順天府科舉鄉試,沒有考中舉人。不過,沒有功名的和珅,後來卻因頗有才學主管了許多文化、教育事業。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歲的和坤被任命為三等侍衛(正五品),成為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仕途轉折

皇帝的侍衛很多,但為什麼和珅會得到乾隆的賞識?

《庸庵筆記》記載:某日乾隆要外出,倉促中找不到儀仗用的黃蓋,乾隆責問:「這是誰的過錯?」眾侍衛都嚇得不敢出聲,只有和珅應聲說道:「執掌此事的難辭其咎!」乾隆馬上將他升了職。

另一說法是,某日乾隆在轎中背誦《論語》,忘了下文,和珅順口背了出來,乾隆很是歡喜。總之,年輕的和珅英俊瀟灑,又頗有才學,可能在某一偶然的機遇中引起了乾隆的注意,從此時來運轉,飛黃騰達。

乾隆四十年閏十月,26歲的和珅被提升為乾清門侍衛,十一月再升為御前侍衛,並授正藍旗副都統。四十一年正月,授戶部左侍郎,三月授軍機大臣,四月,授總管內務府大臣……

短短半年,和珅從一名普通的侍衛,進入清王朝權力的最高層,成為乾隆皇帝的親信寵臣。

雲南查案

《和珅列傳》中記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1780年),31歲的和珅接受了一項重要任務,與刑部侍郎喀寧阿一起遠赴雲南,查辦大學士、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污案。

和珅一到雲南,首先拘審李侍堯的管家,取得實據,迫使精明干練的李侍堯不得不低頭認罪。和珅從接受這個任務,到乾隆下御旨處治李侍堯,前後只用了兩個多月。

隨後,和珅又向皇帝報告說,雲南的行政管理混亂,許多州縣都出現虧空,需要徹底清理整頓,這一報告立即得到乾隆的贊許。

當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後,又進一步向皇上表述想整頓雲南的鹽務、錢法和邊防事務的具體意見,都得到乾隆的肯定。

雲南的案子和珅辦得很出色,確實表現了他的才華,所以和珅在回京的途中,就被提升為戶部尚書。

結親皇家

時隔一個月,乾隆給和珅6歲的兒子賜名豐紳殷德,又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和孝公主許配給豐紳殷德,兩人於乾隆五十四年結婚。

這門親事,既給和珅帶來經濟上的利益,又使和珅在政治上得到了不可估量的好處。和珅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即使做錯了什麼事,也不會受到處分。

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造反,和珅受命與大學士阿桂一起督軍鎮壓。前方將帥本來快要取勝,但和珅先到一步就瞎指揮,竟然轉勝為敗,致使總兵圖欽保被打死。

乾隆知道情況後,命令和珅馬上回京。和珅回京後,不但沒有受到處分,反而兼任了兵部尚書。

據史料記載,和珅從繼承三等輕車都尉,直至他獲罪前後的29年中,重要的封官就有47次之多。

乾隆四十一年,27歲的和珅被授予軍機大臣。3年後,領班軍機大臣於敏中去世,英武殿大學士阿桂擔任領班軍機大臣。當年在軍機處任職的還有大學士王傑、尚書董誥和福長安。阿桂、王傑、董誥都討厭和珅,結果就出現了五位大臣每天不在一起辦公的奇特現象。

為此,御史錢灃專門上了一道奏摺,請皇上下令恢復軍機大臣在一起辦公的規定,這一奏摺矛頭指向和珅,乾隆承認奏摺所反映的情況是對的,但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乾隆知道阿桂與和珅不和,常常讓阿桂在外領兵或查閱工程、辦理案件,軍機處的實權自然就落在和珅的手中。乾隆五十八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訪華時,就曾聽說「許多中國人私下稱和珅為二皇帝」。

秦孝公(前381—前338)戰國時秦國君。姓嬴,名渠梁。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戰國時代秦國有名的一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干過兩件大事,其一是遷都咸陽,其二是任用商鞅變法。

公元前361年,僅有21歲的秦孝公正式登基。這時,秦不為各國重視,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都不願意搭理秦國。於是,他憤然喊出:「諸侯卑秦,丑莫大焉」。在這一年,秦孝公頒布了「求賢令」。衛國人商鞅在這種背景下來到秦國,並很快受到重視。經過商鞅的兩次有力的改革舉措,使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商鞅變法是先秦最徹底的一場變革,它取消世襲的特權,規定按軍功給予爵位和田宅奴隸。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把國都從雍(今陝西鳳翔南)遷到蔌陽(今陝西蔌陽東北),進一步實行變法。從此秦國日益富強,為後來的統一六國開辟道路 。 惠王、燕悼侯、韓哀侯、趙成侯並稱。楚、魏與秦接界,且魏已開始修築長城,自鄭縣沿河北上,直抵上郡。中原諸侯相互征伐,秦處雍州偏僻之地,不參與中原會盟。孝公利用秦地遠離中原戰場積蓄力量,他布施恩德,救濟孤寡,修治德政,講究武功。孝公即位之初,為富國強兵下令求賢,以改變秦落後於關東六國的局面。並東向進攻,

公元前359年,他山師伐韓,至於懷(今河南武陟西南),築城於殷(今武陟東南)。前 356年,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變法革新。制定嚴厲法令,以法治國,獎勵軍功,鼓勵耕織。不久,秦乘魏攻趙,大敗魏師於元里(今陝西澄城東南),拔少梁(今陝西韓城西南)。

公元前352年,孝公升衛鞅為大良造,出師拔魏安邑 (今陝西夏縣西北)。次年,秦築關塞於商 (今陝西丹風西南),秦師圍魏固陽,攻趙藺 (今山西離石西)。

公元前350年,衛鞅開始第二次變法,遷都咸陽,廢井田制,統一度量衡,設縣置。同年,孝公詔令衛鞅營咸陽,築冀闕。咸陽故城亦名渭城,在咸陽縣東15里。次年,孝公遷都咸陽。不久,秦國初在縣置有定額之秩吏,即規定縣令和縣長的俸祿,按戶按口徵收軍賦,其郡縣組織日趨完備。秦孝公積極支持衛鞅變法,前346年,太子駟犯法,刑其傅公子虔,於是「法大用,秦人治」。此後,在秦國確立了封建制度,使秦迅速成為政治制度先進、經濟發達、軍力強盛的強國。 公元前341年,秦軍攻魏西鄙。次年,孝公在衛鞅策劃下復攻魏,欲據河山之固,東向以制諸侯,成帝王之業。同年,衛鞅誘執魏軍大將公子邛,大敗魏軍,迫魏王獻部分河西地以求和。孝公以衛鞅功大封其於商 (今陝西商縣東南商洛鎮),故稱商君或商鞅。

公元前338年,孝公卒。秦孝公初立,對穆公以後秦國的落後現狀痛心疾首,他能順應時代潮流,知人善用,大膽改革,使秦國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首。

徐文長 明清兩代,出現過不少多才多藝的文人。不過象徐文長那樣,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能獨樹一幟,給當世及後代留下深遠影響的,卻也頗為難得。他的詩,袁中郎尊之為明代第一,他的戲劇,受到湯顯祖的極力推崇,至於繪畫,他更是我國藝術史上成就最為特出的人物之一。鄭板橋對徐文長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稱「青藤門下走狗」。近代藝術大師白石老人,也對他深為傾慕。然而,徐文長的一生卻很不幸。他雖然有著強烈的功名事業心和報國願望,卻連舉人也不曾考取,中年因發狂殺妻而下獄七載,晚年靠賣字畫甚至賣書賣衣度日,終於潦倒而死。老百姓倒是十分喜愛他的,至今在浙江還流傳著許多徐文長的故事。他在紹興的故居——青藤書屋,歷盡四百餘年的人世滄桑,還依然保存,維系著後人對這位富有平民氣息的文學藝術家的長久懷念。
解縉(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育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死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死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涌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囚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人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楊廷和之子,公認為明朝三大才子之一, 明代文學家,新都(今屬四川)人。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贊賞。正德六年(1511),殿試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眾臣因「大議禮」,違背世宗意願受廷杖,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居雲南30餘年,死於戍地。
楊素,隋朝一代權臣。他年少好學,有大志,與牛弘(後任隋禮部、吏部尚書)同窗。知識淵博,文學、書法均有造詣,然不受人重視,只有叔祖魏尚書左僕射楊寬對他贊賞,他對人誇耀說:「他是了不起的人才,楊家子孫誰也不及他。」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周武帝誅殺字文護親掌朝政,株連多人,楊素團曾受護的重用,也受到冷落。此時,楊素以其父敷死於王事,未受朝廷追封,上表申訴。武帝不理,他連上三表,武帝大怒,下令殺楊素。楊素理直氣壯地說:「臣事無道天子,死得其所。」武帝聞言,刮目相看,欣賞他的膽略,赦免他無罪,並追贈其父為大將軍,謚忠壯,授他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武帝又令素起草詔書,素下筆成章,文詞華麗,帝贊揚他說:「好自為之,不愁富貴。」楊素回答說:「恐富貴來逼我,我無心圖富貴!」於是,武帝更加信用他。為什麼楊敷死於鄴時隔九個月,楊素一聲不吭,直到他的靠山宇文護被殺才上表申理?其實楊素是把追封父功以鞏固門第作為資本,以尋找新的靠山。正因為他曾是字文護的人,激起了武帝的憤怒。而精於權術的楊素,想出了以壯言惑主的激將手法,果然奏效。這樣,不僅鞏固了門第父蔭,而且得到高官厚祿,受到皇帝器重。

孫權生於光和五年(公元182年),稱帝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卒於神鳳元年(公元252年)。孫堅次子,幼年跟隨長兄孫策平定江東,孫權15歲被舉為孝廉、秀才,任陽羨(今江蘇省宜興市)長,代行奉義校尉。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四月初四,孫策遇刺身亡,時年二十六歲。臨死前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又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權繼位為討逆將軍,正式統治江東地區。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服甘寧,圍剿滅了黃祖。 同年七月,漢丞相曹操南下,豫州牧劉備大敗,曹操佔了荊襄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魯肅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張昭在當時是很有說服力的,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劉備軍師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及時返回,說明投降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大破曹操。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

赤壁戰後,孫權為聯合劉備,將其妹孫夫人嫁給劉備。後又從魯肅之計,將荊州借給劉備。後劉備取川成功,孫權讓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從。魯肅單刀會後討回了三郡。後孫權出戰合淝,被張遼擊敗。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魏吳大戰於濡須口,雙方均不能獲勝。濡須口之戰後,孫權與曹操和睦,並簽定了魏吳秘密同盟,共伐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攻打樊城,孫權任命呂蒙取下荊州。呂蒙用「白衣渡江」之計取下荊州,又在臨沮生擒了關羽,孫權將關羽殺害,並將頭顱送給曹操,被封為南昌侯。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改元黃初。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稱帝,然後立即起兵攻打東吳,名曰為關羽報仇,實為爭奪荊州。孫權果斷任命40歲的將領陸遜為大都督,迎戰劉備。陸遜在彝陵用「火燒連營」之計大破劉備。黃初三年(222年),孫權自封為吳王,定都於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建元黃武(即黃初、章武合稱)。黃武二年(223年),劉備駕崩於白帝城,享年63歲。諸葛亮為了北伐,派鄧芝過江講和。孫權與蜀漢聯盟,共伐曹魏。黃武三年(224年),曹丕大軍攻打東吳。孫權讓徐盛火攻破敵,將曹丕燒成重傷。黃武五年(226年)五月,曹丕駕崩,享年40歲。孫權趁機率大軍攻打江夏,因太守文聘堅守而退。黃武八年(229年),孫權自稱吳國皇帝,改國號大吳,改元黃龍。東吳王朝正式成立,旋即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嘉禾三年(234年),孫權響應了諸葛亮的最後一次北伐,御駕親征合淝,敗於揚州都督滿寵。稱帝後孫權曾派將軍衛溫等率大規模人航海,加強對夷洲(今台灣島)、印度、東南亞等國的聯系。又設置農官,實行屯田;並在山越地區設立郡縣,促進了江南土地的開發。但同時,稱帝後的的孫權日益驕奢獨斷且賦役繁重,刑罰殘酷,人民經常起義反抗。在立太子方面,孫權也犯了很大的錯誤。太子孫登於赤烏四年(241年)病逝,年僅33歲。赤烏十三年(250年)孫權廢了第二任太子、第三子孫和,又賜死第四子魯王孫霸,最後立第七子(幼子)孫亮為太子,孫亮之母潘氏為皇後。這為日後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神鳳元年(252年)四月,孫權駕崩,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統治中國南方地區53年,長達半個世紀。

樊噲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為業。他與劉邦的交往甚密,曾與劉邦一起隱於芒碭山澤間(今河南永城東北)。與蕭何、曹參共同推戴劉邦起兵反秦。待劉邦做了沛公,便讓樊噲做了他的隨從副官。跟隨劉邦征戰,先是攻打胡陵、方與,在豐縣一帶打敗了泅水郡監和郡守的軍隊,後又平定了沛縣。在與司馬橺在碭東作戰時,表現英勇,斬十五首級,打退了敵人,被封為國大夫。抵抗章邯軍隊時,樊噲率先登城,斬二十三人首級,被賜爵為列大夫。此後經常跟隨劉邦出征,常立戰功。攻城陽,下戶牖,破李由(李斯之子)軍,共斬首十六級,被賜上間爵。在圍攻東郡守尉的戰斗中,打退敵人,斬首十四級,俘獲十一人,得封賜五大夫。之後又破秦河間守軍,趙賁、楊熊等的軍隊。屢次先登陷陣,捕斬有功,被賜爵為卿,被賜賢成君的封號。後又多有斬獲而再加封賜。攻武關至霸上,樊噲率軍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俘獲一百四十人,降二千九百人。
左慈
東漢末廬江(今屬安徽)人,字元放。方士。傳說嘗與曹操宴,曹操欲得松江鱸魚,他以銅盤貯水釣得。操欲殺之,乃遁去。後入東吳,為孫權禮重。相傳他精通道術,曾為葛玄師,授《太清丹經》等。為東漢丹鼎派道教的道術傳授人。

韓信熟諳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為戰術家韓信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的戰術典故: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韓信為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當時淮陰下鄉南昌亭亭長見韓信非凡夫俗子,邀為門客,但不為其妻所容,「食時信往,不為具食」,韓信憤然離去,「釣於城下」,但所獲不能果腹。一漂母見韓信飢餓,便把自己帶來的飯分給他吃,一連數十日。韓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報母」。漂母聽了非常生氣,「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信聞之,深感慚愧。

淮城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想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漢書·韓信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漢書·韓信傳》)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襠下爬廠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也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已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史記·淮陰侯列傳》)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讓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蕭何也十分賞識他。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實為排擠到漢中),從長安到達南鄭,就有數十位將領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多次在劉邦面前舉薦過自己而漢王不用,也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去追趕韓信。軍中有人向漢王報告「丞相何亡。」(《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前來進見,劉邦且怒且喜,罵到蕭何為何逃跑,蕭何說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韓信。劉邦又罵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蕭何說:「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表示自己也想向東發展,絕非甘居漢中,定要取天下。蕭何說:「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看在蕭何的情面上同意讓韓信為將,但蕭何堅持要再加以重用,劉邦表示可以讓他做為大將。於是劉邦想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史記·淮陰侯列傳》)劉邦同意了蕭何的要求。

諸將聽說後,都很高興,人人覺得有機會被選拜大將了。等到拜大將時,竟是韓信,全軍皆感驚訝。

韓信拜將後,劉邦問韓信有何定國安邦的良策。韓信問:「同您東向而爭天下的不是項羽嗎?那大王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劉邦沉默良久,認為不如項王。韓信再拜,贊同地說:「不僅大王,就連我也覺得您不如項王。可是我曾經事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一聲怒喝,千人會嚇礙膽戰腿軟,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賢將,這只算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語言溫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淚,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可是等到部下有功應當封爵時,他把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也捨不得給人家,這是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獨霸天下而使諸侯稱臣,可是卻不居關中而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的親信和偏愛的人封為王,諸侯對此忿忿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於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王而自立為王了。凡是項羽軍隊經過的地方,無不遭蹂躪殘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強屈服。名義上雖為天下的領袖,實質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強大會很快變成衰弱的!現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功臣,何愁他們不臣服!率領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敵人不被打散!況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馬欣本為秦將,率領秦國弟子已有數年,戰死和逃亡的人不計其數,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和將領投降了項羽,至新安,項羽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降卒二十餘萬人,唯獨章邯、董翳、司馬欣得脫,秦人對這三人恨之入骨。現在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百姓都不擁戴他們。您入武關時,秋毫不犯,廢除秦苛酷刑法,與秦民約法三章,秦國百姓無不想擁戴你在關中為王。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理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都知曉。可大王失掉應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漢中做王,秦地百姓無不怨恨項王。現在大王起兵向東,攻三秦的屬地,只要號令一聲即可收服。

劉邦聽後大喜,自以為得信晚。對韓信言聽計從,部署諸將准備出擊。韓信的這番議論,實際上為劉邦制定了東征以奪天下的方略。

漢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漢王的劉邦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決計出南鄭(漢都,今陝西漢中市東)襲占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東向與項羽爭天下,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以曹參、樊噲為先鋒,利用秦嶺棧道(又名「閣道」、「復道」、「棧閣」。古代在今川、陝、甘、滇諸省境內峭岩陡壁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道路,是當時西南地區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漢軍燒毀,三秦王鬆懈麻痹之機,採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派樊噲、周勃率軍萬余大張聲勢地搶修棧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則親率軍隊潛出故道,翻越秦嶺,襲擊陳倉(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爾後,連續作戰,分兵略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對楚的初戰勝利。

漢二年(前205年),漢王帥漢軍出關,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印降漢。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共同擊楚。四月至彭城,漢軍大敗而還。韓信復收潰敗之軍與漢王在滎陽會師,阻擊楚追兵,大敗楚軍於京、索之間,使漢軍得以重振旗鼓。

漢王兵敗彭城之時,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叛漢降楚,齊王田榮和趙王歇也反叛並與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為由回到封國後,就封鎖了河關,切斷漢軍退路,叛漢與楚約和。漢王派酈生說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擊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鎖河關(黃河渡口臨晉關後改名蒲津關)。韓信故意多設疑兵,陳列船隻假意要渡河關,而伏兵卻從夏陽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大勝,虜魏王豹,平定了魏國,改魏為河東郡。

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場。漢王派張耳與韓信一起引兵東擊趙王歇,北擊代王陳余,活捉代相夏說,破代。即以俘獲之精兵,補充在滎陽對楚作戰的劉邦軍,支援正面戰場作戰。

韓信、張耳統兵幾萬欲過太行山井陘口進攻趙國。趙王與成安君陳余陳兵二十萬在井陘口抗擊漢軍。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韓信渡西河、擄魏王、擒夏說、血洗閼與。現又有張耳加盟,乘勝欲下趙國,軍隊銳不可當。可是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卒就有挨餓的危險;到吃飯時才去打柴做飯,軍隊就不會餐餐吃飽!這井陘口,車不可並行,騎兵不可列隊,行軍數百里,其糧草必落在後面,希望您暫撥給我三萬奇兵,我從小路截斷漢軍輜重糧草;您深挖護營壕溝,加高兵營圍牆而待。漢軍前不得戰,退不得回,我的部隊斷絕漢軍後路,荒野無食可掠,不出十日,韓信,張耳的頭顱就可懸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慮採納我的計謀,否則定被他倆擒獲。」

成安君陳余是一個書生,認為正義之師不用奇謀詭計,所以表示反對說:「兵法上講,十倍於敵人的兵力就包圍它,一倍於敵人的兵力就與之交戰。韓信雖號稱數萬人,其實不過數千人,千里迢迢來奔襲我們,士兵早已疲憊之極,我們卻避而不擊,若更強大的敵人前來,我們將如何對付?諸侯一定會認為我們膽怯,會輕易地攻打我們。」最終沒聽李左車的計策。

熱點內容
關於招投標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4-11-07 01:39:33 瀏覽:920
2013年司法考試真題解析 發布:2024-11-07 00:56:39 瀏覽:485
幼兒園對幼兒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2024-11-06 23:59:57 瀏覽:542
禁狗肉條例 發布:2024-11-06 23:28:05 瀏覽:320
條例審核 發布:2024-11-06 22:48:36 瀏覽:388
紀檢監察機關案件檢查條例 發布:2024-11-06 22:42:06 瀏覽:393
化妝品衛生條例 發布:2024-11-06 21:30:00 瀏覽:873
經濟法在克服市場失靈 發布:2024-11-06 21:25:17 瀏覽:488
越南勞動法加班 發布:2024-11-06 21:09:34 瀏覽:891
合同法特斯拉拼多多 發布:2024-11-06 20:59:44 瀏覽: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