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長江適用嗎

海商法長江適用嗎

發布時間: 2022-05-06 09:27:05

1. 海事法院的各地情況

中國有十個海事法院。它們及其管轄范圍分別為:
一、北海海事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所屬港口和水域、北部灣海域及其島嶼和水域內,以及雲南省的瀾滄江至湄公河等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其與廣州海事法院的管轄區域以英羅灣河道中心線為界,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東由廣州海事法院管轄,河道中心線及其延伸海域以西,包括烏泥島、潿洲島、斜陽島等水域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北海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雲南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二、大連海事法院(南自遼寧省與河北省的交界處、東自鴨綠江口的延伸海域和鴨綠江水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以及黑龍江省的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於海相通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大連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黑龍江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三、廣州海事法院(廣東省沿海海域、與海相通的內河水域、港口及其岸帶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上訴案件由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四、海口海事法院[海南省所屬港口和水域以及西沙、中沙、南沙、黃岩島等島嶼及其水域(該法院在三亞、洋浦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五、寧波海事法院(浙江全省所屬港口和水域(包括所轄島嶼、所屬港口和通海的內河水域)(該法院先後在溫州、舟山、台州三地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六、青島海事法院(南自山東省與江蘇省的交界處,北至山東省與河北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黃海一部分、渤海一部分、海上島嶼和嵐山、石臼所、青島、威海、煙台、蓬萊、龍口、羊口等山東省沿海所有港口。上訴案件由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七、上海海事法院(上海、江蘇沿海海域和長江瀏河口以下水域范圍(該法院在連雲港市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根據2006年6月20日最新通知,洋山港及附近海域發生的海商海事糾紛由上海海事法案管轄。
八、天津海事法院[管轄南自河北省與山東省交界處,北至河北省與遼寧省交界處的沿海港口及其海域、海上島嶼的海事、海商案件,以及連接點在北京的共同海損糾紛案件、海上保險糾紛案、海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案件(該法院在秦皇島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九、武漢海事法院[自四川省宜賓市合江門至江蘇省瀏河口之間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港口發生的海事、海商案件。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船舶碰撞、共同海損、海難救助、船舶污染、船舶扣押和拍賣案件,以及涉外海事、海商案件,由武漢海事法院管轄,發生在長江支流水域內的其他海事、海商案件,由地方人民法院管轄(但審理應適用海商法、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上訴案件由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十、廈門海事法院[南自福建省與廣東省交界處,北至福建省與浙江省交界處的延伸海域,其中包括東海南部、台灣省、海上島嶼和福建省所屬港口(該法院在福州設立派出法庭)。上訴案件由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2. 內河可不可以直接適用海事賠償責任

內容提要
由於有人錯誤地人為只有海船才適用於《海商法》,內河船舶只適用於《水規》,因此,認為內河船就在任何情況下均不能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本文旨在提出這個問題,並在對《海商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認為《海商法》有關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規定同樣也存在適用於內河船的情況。

關鍵詞:內河船,海域,海商法中的船舶,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一、問題的提出

在《內河船就不適用於〈海商法〉第四章嗎?──內河船舶法律適用問題之一》和《內河船就不是〈海商法〉第三條規定的船舶嗎?──內河船舶法律適用問題之二》文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案例:2004年1月,集裝箱船J輪受干線承運人的委託,從武漢承運55個集裝箱到達上海,然後再轉船運往國外。但是,當該輪駛抵長江口外高橋碼頭外水域時,與沿海油輪D輪發生碰撞,造成J輪沉沒,其所承運的55個集裝箱落水。J輪持有《內河船舶所有權證書》和《內河船舶適航證書》,航行區域被規定為「A級」,其含義即為允許該輪航行於長江,直至長江口水域。
在J輪申請設立責任限制基金時,一審《民事裁定書》認為: J輪「具有的是內河船舶噸位證書和內河船舶適航證書,…性質屬於內河船舶,亦不符合海船和其它海上移動式裝置的特徵,因此不能適用《海商法》和《規定》關於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的規定。」上訴後,二審《民事裁定書》認為:J輪「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內河船舶噸位證書、內河船舶適航證書,證明J輪系內河船舶,不屬《海商法》第三條所稱的船舶」,因此,不能設立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基金。由此可見,上述一、二審判決均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簡稱「《海商法》」)意義上「海船」等同於船舶登記意義上的「海船」,同時認為內河船就不能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這種做法是對《海商法》規定的錯誤理解,盡管並不是所有的海事法院均持這一錯誤觀點,但其不良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必須予以糾正。
那麼,為什麼說否定本案中J輪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權力是錯誤的呢?首先,《內河船就不適用於〈海商法〉第四章嗎?──內河船舶法律適用問題之一》一文已經論證了,本案中J輪從武漢到上海的運輸,是江海直達運輸而非內河運輸;而又由於J輪是受提單承運人的委託實際從事這一段的水路運輸的,因此,J輪船東是《海商法》意義上的實際承運人,應當適用《海商法》,而不是《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則》(簡稱「《水規》」);其次,J輪是《海商法》第三條規定的船舶;最後,J輪船舶所有人應適用《海商法》有關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古海事賠償責任限制的規定。現分述如下:

二、「船舶」在不同法律關系中有不同含義

《內河船就不是〈海商法〉第三條規定的船舶嗎?──內河船舶法律適用問題之二》一文論證了《海商法》第三條規定的船舶僅僅排除了只能在內河水域航行的內河船舶,而沒有將所有的內河船舶均排除在外;同時,本案中J輪是《海商法》第三條規定的船舶。但是,《海商法》中還有沒有其他的「船舶」的概念呢?事實上,《海商法》第三條中的船舶定義僅僅是《海商法》中對船舶所給出的一個一般性定義,《海商法》中對船舶這一概念還給出了其他多個有別於這一一般定義的特殊定義:
(1)《海商法》第四條第二款中規定:「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
這一定義中「外國籍船舶」一詞並不能理解為是外國籍的海船,否則,便會出現外國籍的內河船舶可以不經批准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作業這一錯誤的結論。應當說《海商法》在對外國籍船舶從事中國國內運輸這一問題作限制性禁止規定時,無意要區別海船和內河船舶。
與此相對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路運輸管理條例》(1987年5月12日國務院發布)第七條規定:「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准許,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的水路運輸。」由此可見,該禁止性不僅適用於沿海,同樣也適用於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
(2)《海商法》第十四條規定:「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設定船舶抵押權。建造中的船舶辦理抵押權登記,還應當向船舶登記機關提交船舶建造合同。」
這一定義中「建造中的船舶」一詞也是一個有別於第三條一般定義的特殊定義。不能將其理解為是建造中的海船,即在設定抵押權時任何抵押權登記機關一定要確定將來該船一定要能成為第三條錠以下的海船或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特別是要明確所建造的船舶將來不能賣給軍隊和政府,從而因其成為「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而不符合第三條的定義,否則,便不予登記。《海商法》該條規定僅僅是為了使建造中的船舶設定抵押具有合法性;如果沒有這一條款,尚未建造完畢、不具備船舶應有的技術狀態,在建船舶便難以抵押。因此對建造中的船舶作此規定時,無意要區別海船和內河船舶。
(3)《海商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中對具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所作的規定為:「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這一規定中「船上」一詞,並不必然指在第三條定義的船舶以外的船上工作的在編人員對該船就不享有船舶優先權,而是指在任何船上工作的船員和其他在編人員(包括客船上的導遊人員、樂師、藝員等)均因勞動報酬對該船享有船舶優先權。
(4)《海商法》第八章船舶碰撞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船舶碰撞,是指船舶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可航水域發生接觸造成損害的事故。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與本法第三條所指船舶碰撞的任何其他非用於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船舶碰撞法律關系中的「船舶」一詞的含義不同於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只要碰撞法律關系各方中一方是第三條定義的船舶,那麼,其他各方船舶可以是任何船舶,包括內河船和20總噸以下的小船,只要符合「非用於軍事或者政府公務」這一條件即可。
(5)《海商法》第九章海難救助第一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船舶』,是指本法第三條所稱的船舶和與其發生救助關系的任何其他非用於軍事的或者政府公務的船艇。」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海難救助法律關系中的「船舶」一詞的含義不同於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只要救助法律關系各方中一方是第三條定義的船舶,那麼,其他各方船舶可以是任何船舶,包括內河船和20總噸以下的小船,只要符合「非用於軍事或者政府公務」這一條件即可。
(6)《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二款規定:「總噸位不滿300噸的船舶,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運輸的船舶,以及從事沿海作業的船舶,其賠償限額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二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海上旅客運輸的旅客人身傷亡,賠償限額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准後施行。」
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海商法》授權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針對四類船舶制定有別於《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一款和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的責任限額,這四類船舶是:
1).總噸位不滿300噸的船舶,
2).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運輸的船舶,
3).從事沿海作業的船舶,
4).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海上旅客運輸的船舶。
在這四類船舶中,《海商法》用與上述相類似的特有的表述方法,即在船舶一詞之前加定語的方式,對在這種法律關系中的船舶進行了有別於第三條的重新定義。
由於這四種定義中的船舶不是《海商法》第三條定義中的船舶,因此,在《海商法》的這一授權中,船舶可以是不符合第三條定義的船舶,但要符合這一特殊定義。也就是說,「總噸位不滿300噸的船舶」可以是總噸位小於20總噸的船舶;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運輸的船舶,也可以是總噸位小於20總噸的船舶,只要其所從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貨物運輸(即非港口作業、亦非海上作業、又非旅客運輸);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海上旅客運輸的船舶,則不能是內河船舶,因為要求的是從事「海上」 旅客運輸;從事沿海作業的船舶也不能是內河船舶,但同以上三種船舶一樣,都可以是總噸位小於20總噸的船舶,即不符合第三條定義的船舶。
正因為如此,《關於不滿300總噸船舶及沿海運輸、沿海作業船舶海事賠償限額的規定》(下稱《300噸的規定》)中第二條才又規定:「本規定適用於超過20總噸、不滿300總噸的船舶及300總噸以上從事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貨物運輸或者沿海作業的船舶。」否則,如果認為《海商法》和《300噸的規定》所提到的「船舶」都是《海商法》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即超過20總噸的船舶,那麼,上述《300噸的規定》中第二條就沒有必要再重復了。
由此可見,《海商法》中至少有上述九個有關適用「船舶」的定義,而非僅僅是第三條一個定義。那種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提到「船舶」一詞就是《海商法》第三條定義中的「船舶」的觀點是不妥當的,難免有僵硬理解法律之嫌;在不同的法律關系下討論船舶的概念時,因使用不同的「船舶」的定義。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海商法相應法規的確切的適用范圍,理解法律規定的真正含義,並使之能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實踐。

三、《海商法》中的「船舶」不等於第三條中的「船舶」

在前述討論中我們得出了《海商法》中的「船舶」不等於第三條中的「船舶」這一結論。下面我們著重具體分析一些《海商法》中的規定,從中可以看出這一結論的正確性:
(1)《海商法》第一條規定:「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
這一規定中「船舶關系」中的「船舶」顯然不只是指第三條意義下的「船舶」,同時至少還應包含上述第一百六十五條和第一百七十二條所規定的「船舶」關系。因此,總則中的「船舶關系」同樣也包含內河船舶所發生的船舶關系。
(2)《海商法》第七條規定:「船舶所有權,是指船舶所有人依法對其船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在其後的規定中多處涉及到了船舶所有權和船舶所有人的概念,同樣,在包含這些概念的規定中,其所涉及的船舶絕不僅僅是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同時至少還應包含上述第一百六十五條和第一百七十二條所規定的「船舶」。因此,內河船舶同樣也是用第二章第一節的規定。
(3)《海商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可以是享有船舶優先權的海事請求。
這里的「船舶」一詞盡管沒有其他定語或明文的特殊定義,但法律在此無意要說只有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在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才產生船舶優先權,非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在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就不產生船舶優先權。否則,就會在第三條定義的「船舶」A與非第三條定義的「船舶」B發生碰撞並造成人身傷亡時,請求權人如果向A主張權利,便會享有船舶優先權;反之,如果向B主張權利,便不享有船舶優先權,而只能是不同債權,這是不合理的,同時也不是《海商法》的本意。因此,內河船舶在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同樣享有船舶優先權。
最高人民法院《海事審判實務問題解答》第92條「20總噸以下船舶發生海損事故造成人身傷害,如何適用法律?受害方能否依照海商法的規定主張船舶優先權?」規定:「…20總噸以下的船舶與海船發生碰撞造成人身傷亡的,受害人可以依據海商法的規定主張船舶優先權。」由此可見,第一,「20總噸以下的船舶」盡管不是《海商法》第三條定義的「船舶」,但依然可以適用《海商法》本條的規定;第二,盡管有些船舶不是《海商法》第三條定義的「船舶」(如20總噸以下的船舶),但在與海船發生碰撞時,對其《海商法》適用的問題應作特殊處理。
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05/02/id/150410.shtml

3. 海商法如何解釋「碰撞」

1、海商法中提到:船舶碰撞,雖然實際上沒有同其他船舶發生接觸,但操縱不當或者船舶碰撞不遵守航行規章,致使其他船舶以及船上的人員、貨物過著其他財產遭受損失的,也適用船舶碰撞的規定(我國《海商法》
第165條、170條)。船舶碰撞是海事侵權糾紛中最普遍、專業性最強、審理難度最大的一類案件。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都毫無例外地對船舶碰撞問題專門做出規定,中國《海商法》第8章也是如此,但它們對船舶碰撞的定義卻不盡相同,有所謂傳統概念與新概念之分。
2、廣義的船舶碰撞概念的代表當首推《1910年統一船舶碰撞若干法律規定船舶碰撞的國際公約》作出的定義,根據該公約第一條的規定,船舶碰撞的基本含義是指船舶之間在任何水域中發生實際接觸而造成一方或多方損害的海上事故。
根據該定義,可以看出廣義船舶碰撞的構成要件就包括:
a、碰撞雙方均為船舶,船舶碰撞只能發生在船舶和船舶之間,按照《1910年碰撞公約》規定,構成船舶碰撞,必須有一方是海船,故此處所說的船舶指海船或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包括海船和海船、海船和內河船,且不論是在航或沉船。從這個意義上說,船舶碰撞排除了船舶和非船舶(如碼頭、防洪堤、燈船等)之間的碰撞。
b、船舶和船舶間發生實質性接觸,構成船舶碰撞,必須在船舶之間發生了實質性的或直接的觸碰,即兩船或多船的某個部位同時占據了同一空間而產生力學上的作用和反作用對抗的物理狀態,包括一船和作為他船組成部分的船舶屬具,否則就不能歸結為碰撞事故。
由此,間接碰撞或浪損就不屬於船舶碰撞的范疇。所謂間接碰撞,是指船舶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接觸,但卻導致了與直接碰撞相同的客觀效果。所謂浪損,則指一船雖然沒有直接觸碰他船,但由於其掀起波浪使另一船與其他船舶發生碰撞,並導致財產損害或人身傷亡。
c、碰撞可以發生在任何水域,凡發生在海上、與海相通的水域、不與海相通的內水水域,也不論是否允許公眾航行的水域,均屬船舶碰撞。
d、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確定碰撞損害賠償責任的前提條件是碰撞必須造成損害後果,否則就失去了訴訟的基礎。

4. 下面哪些屬於海商法里調整的船舶~

2 3 4 5 7

軍船不屬於。。。

你如果需要,我把海商法的適用范圍的那章的解釋掃描成PDF給你發郵箱。

第六個如果發生爭議,看爭議情況,有時候也適用海商法。

5. 海商法為什麼沒有規定船舶在專屬經濟區碰撞的法律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七十三條規定:「 船舶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侵權行為地專法律。
船舶屬在公海上發生碰撞的損害賠償,適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
同一國籍的船舶,不論碰撞發生於何地,碰撞船舶之間的損害賠償適用船旗國法律。」
這里沒有規定在「專屬經濟區」適用的法律,因為專屬經濟區歸該國家行使主權和管轄權,不用特別規定,適用上述第一款和第三款規定即可。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71條【抵押權的法律適用】:「船舶抵押權適用船旗國法律。船舶在光碟租賃

其實這個法條很好理解,關鍵是要理解為什麼會針對光船租賃這種情況規定了這專么一個特例。因為船舶被光船屬租賃後,承租人往往希望船舶懸掛對其有利的船旗,比如說法國的一家石油公司光船租賃一條中國船東的油輪,我們假定該船舶原先在中國登記,這時候法國的石油公司希望船舶登記在法國,這樣便於獲得法國政府的承認,享受國民待遇,這時候船旗國就變成了法國,那麼根據第271條的前半段,船舶抵押權就要適用船旗國法律,即法國法律。那麼法律為何要做出這樣的特別規定,理由在於船舶抵押權誰可以設定?光船承租人是無法設定的,所有權人,也就是從船東才可以設定,那麼船東是中國的,是原登記國的,所以適用原登記國法律。當然,這其實也是我國法律擴大自己適用范圍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我國海商法不希望因為光船租賃導致的船舶登記國的變更而導致原來在中國登記的船舶的船舶抵押權不能適用中國海商法。這就是立法的用意。

7. 什麼是海商法

主要內容抄

①適用范圍為調襲整海上運輸關系和船舶關系。海上運輸是指海上貨物運輸和海上旅客運輸,包括海江之間、江海之間的直達運輸。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規定,不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包括船舶屬具。

②詳細規定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海上旅客運輸合同、船舶租用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險合同的成立,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

③實行海事賠償責任限制原則,即船舶所有人、救助人,可依法規定限制賠償責任。該法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國際慣例」。

8. 海商法的問題,急啊,謝謝各位大俠們了,感激不盡~

fvghrf fh

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所稱船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海商法以商業和民用為目的,軍事和政府公務船舶不適用。20噸以下的小船不適用,只適用於大船。

德國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用於海上及與海相通的水域的航行工具及浮動和固定的設施」。日本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以進行商業行為為目的,供航海使用的船舶」;原蘇聯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機動或非機動的浮動裝置」,但「不適用懸掛海軍旗的船舶」,狹義的船舶與廣義的船舶相比,概念的內涵相同,在外延上作了某些限制。

海商法所規定的船舶定義的范圍

1、可航性,即在海上及與海相通水面或水中,具有自航能力的海船或海上移動裝置。

2、總噸位在20噸以上的船舶;總噸位是指船上所有圍蔽空間以100立方英尺為一個噸位的丈量總和。

3、該船舶為商業或民用目的,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不適用。

10. 我國港口之間的海上貨物運輸不適用《海商法》,那麼適用什麼法法律依據是什麼

應該是適應《合同法》吧,合同法有一章(17章)是規定運輸合同的。

熱點內容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
最新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 發布:2025-01-12 12:05:54 瀏覽:904
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單位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1:49:46 瀏覽:340
上海高溫費勞動法司機 發布:2025-01-12 11:48:08 瀏覽:257
法學碩士住宿 發布:2025-01-12 11:39:40 瀏覽: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條 發布:2025-01-12 11:10:15 瀏覽:44
企業融資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0:50:34 瀏覽:727
執行司法解釋2015 發布:2025-01-12 10:47:32 瀏覽:521
青少年網路法治知識 發布:2025-01-12 10:29:31 瀏覽:95
程序道德性 發布:2025-01-12 10:24:37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