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內外有別

民法內外有別

發布時間: 2022-05-06 09:56:24

❶ 關於民法中私法和公法的區別

公法、私法的劃分,始於羅馬法時代。而把這種劃分與經濟法聯系起來,則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我們面臨著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重大任務,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重新認識公法、私法劃分的價值及其對經濟法形成的影響。 一、劃分公法、私法的標准 1.幾種有代表性的見解 關於劃分公法、私法的標准,法學界看法不一,主要有如下幾種學說: 一為利益說(目的說),即以規定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為公法,規定私人利益的則為私法。 二為意思說(意志說),即以規定國家與公民、法人之間的管理服從關系的為公法,規定公民、法人相互之間的平等關系的則為私法。 三為主體說,即以規定國家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作為主體一方或雙方的為公法,規定法律地位平等的主體的則為私法。 從上述學說中可以看出一定的共同性,這就是,社會生活中存在兩類不同性質的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不需要國家公權力參與的關系與不平等主體之間的、需要國家公權力參與的關系,於是產生了作為不同調整手段的公法、私法。 但上述任何一種學說都存在難以解決的某些問題。比如說,作為私法的民法既維護個體利益,也要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作為公法的稅法既維護國家利益,也要維護個體利益,因而利益說就不確切。企業內部也有管理服從關系,國家機關之間也有平等關系,因而意思說就不全面。國家作為資產所有者(股東)參加的關系並非公法關系,同一級別的政府機關之間在法定職權范圍內發生的監督和制約關系並非私法關系,因而主體說就不嚴密。 2.可否按綜合說來劃分公法、私法 綜合上述各種學說,可否按照法律調整范圍和法律關系主體的特殊性,給公法、私法的區分確定這樣一個標准:公法關系屬於國家管理的事務,其主體至少有一方為代表公權力的國家機關或依法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私法關系屬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事務,其主體各方法律地位平等。 假如這種綜合說能夠吸收上述各種學說的合理性而又避免了它們的局限性,那麼這個劃分標准大體還是可行的。 至於有人以為公法是指公有制的事物,私法是指私有制的事物,那是一種常識上的誤解。 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1.為什麼重提公法、私法劃分的問題 過去由於受到蘇聯的影響,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理論界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問題大都持否定的態度,或者採取迴避的辦法。引經據典往往就是列寧1922年說過的一段話:「目前正在制定新的民法。……我們不承認任何『私人的』東西,在我們看來,經濟領域中的一切都屬於公法范圍,而不是什麼私人的東西。」現在來看,當時的這種認識受到了單一的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思想的影響。可惜列寧去世太早,沒有來得及深入研究社會社會的發展規律問題。蘇聯的網路全書、法學著作眾口一詞地指責公法、私法的劃分,認為那是資產階級的觀點,因此這個問題似乎已成公論。公法、私法的劃分在一定意義上確是模糊了法律的階級性,但它有沒有某些科學的成分呢? 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實事求是地探討實際經濟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過渡到市場經濟體制之後,許多法律問題提出來了:市場經濟的法律基礎是什麼?國家宏觀調控屬於什麼性質的法律規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究竟應以什麼作為基本結構?在此情況下,公法、私法劃分的問題重新擺上了法學論壇。 2.必須承認區別,正確劃分 資本主義最單純的因素是商品,馬克思正是從商品開始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的。一國法律制度的最單純的因素是具體規范,而任何一個規范或屬於公法、或屬於私法,所以我們應當從公法、私法兩類法律因素開始研究社會的法律結構。 (1)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關系需要不同性質的實體法予以調整。實體法是規定實際的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如憲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一般認為,前三類屬於公法,後一類屬於私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客觀存在著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關系,反映在上層建築方面,成為不同性質的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就經濟領域的法律調整而言,憑借國家權力對市場經濟關系進行干預的為公法,如宏觀調控;國家不直接介入,由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自行決定相互權利義務關系的為私法,如訂立貨物買賣合同。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的法律關系時指出:「如果說國家和公法是由經濟關系決定的,那麼不言而喻,私法也是這樣,因為私法本質上只是確認單個人之間的現存的,在一定情況下是正常的經濟關系」。 〔1〕 不同性質的經濟關系分別由公法、私法調整,公法立足於社會本位,私法立足於個體本位,這種劃分即使在社會主義社會也是能夠成立的。 (2)處理經濟關系的實體法不同,也影響到相關的程序法。具有行政性質的經濟糾紛適用行政訴訟,如稅務糾紛、罰款糾紛;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則適用民事訴訟或民間性質的仲裁,如合同糾紛、消費者權益糾紛。 (3)處理經濟糾紛的機構亦有管轄的分工。外國的行政法院、中國法院的行政審判庭,受理行政性質的案件;外國法院的民事、商務審判庭和中國法院的民事、經濟審判庭,受理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糾紛案件。 (4)最後,公法、私法調整不同的經濟關系,產生不同的法律效果。公法中實行法定原則(但行政機關在法定的許可權范圍內可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公法規定不得被私人約定所變通;私法中既實行法定原則,也實行約定原則,若是強制性規范,法定優於約定,若是任意性規范,約定優於法定。公法關系中的行政權力是不能放棄的,但行政相對人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私法關系中當事人雙方都可以放棄自己的權利,但以不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限。 3.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劃分公法、私法的根本意義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法、私法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它們作出適當的區分也是必然的。過去搞計劃經濟,公法掩蓋了或者說取代了私法關系;現在搞市場經濟,應當恢復私法的本來面目,因為市場經濟關系的基礎在於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社會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過程中發生的關系。 公法和私法兩種因素是現代社會法律制度的基本結構。私法的實質是保障合法權利問題,公法的實質是正確運用權力(准確地說是公權力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問題。換言之,是關於「民本位」和「官本位」的關系的問題。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既要有私法,又要有公法,而且可以說直接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體系是以私法為基礎,以公法為主導的,許多經濟法律正是公法因素與私法因素的結合體。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企業自主經營,從法律角度上考察,正是公法、私法兩種因素分別作用和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必須承認公法、私法的區別並正確劃分它們的界限。有些學者將問題提得更加尖銳,認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要求以承認公法與私法得區分並真正確劃分公法與私法為前提。」〔2〕的確,政府的職能和行為的規范化,企業(公司)的組織和行為的規范化,莫不與法律的科學性相關。公法、私法的劃分和組合是法律的 科學性的集中表現,應當成為一門高層次的管理科學。 參考資料 http://www.jcrb.com/zyw/n560/ca359221.htm

希望採納

❷ 民法總則和民法的區別是什麼

在我國,民法通論簡稱民法,是調整民事主體之間關系,約束民事法律行為的基本法律,自頒布以來已有三十年歷史。2017年,我國又正式公布了民法總則,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和條款。民法總則和民法存在聯系,也有區別。那麼,民法總則和民法的區別是什麼?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一、民法總則和民法的區別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則編,規定了民事活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定,在民法典中起統領性作用。共分基本規定、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和附則11章、206條。民法通則是86年制定的,好多內容不符合現實,
民法總則是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做的修改,10月一日生效,雖然沒有明確民法通則失效,總則生效後,基本生民法通則就不再使用。民法總則包括下面這些亮點:
1、彩禮退不退,終於有說法
《民法總則》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2、訴訟時效改為3年
《民法總則》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3、胎兒也有繼承權
《民法總則》第16條: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4、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調整為8周歲
《民法總則》第19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民法總則規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2、自願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4、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准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5、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舉,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文化理念,又體現了新的發展思想,有利於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准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是民法的延續和修訂,在民法總則中,新加了不少內容,包括將限制行為能力的年齡降低到8歲,確定胎兒也有繼承權、依法保護公民的虛擬財產等。並且,民法總則在原則上面加入了綠色原則,使民事活動遵循的原則更加豐富。
延伸閱讀:
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送達有哪些方式?
最新民事訴訟狀模板和內容

❸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民法包括:民法總則,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婚姻法,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民法性質:

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2、民法為文明法。

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3)民法內外有別擴展閱讀

民法通則民事財產權相關規定:

第七十一條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第七十二條 財產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條 國家財產屬於全民所有。國家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截留、破壞。

第七十四條 勞動群眾集體組織的財產屬於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包括:

(1)法律規定為集體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

(2)集體經濟組織的財產;

(3)集體所有的建築物、水庫、農田水利設施和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設施;

(4)集體所有的其他財產。

集體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由村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可以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所有的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私分、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五條 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他合法財產。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侵佔、哄搶、破壞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凍結、沒收。

第七十六條 公民依法享有財產繼承權。

第七十七條 社會團體包括宗教團體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

第七十八條 財產可以由兩個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額,對共有財產分享權利,分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對共有財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按份共有財產的每個共有人有權要求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但在出售時,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的權利。

❹ 民法和其他法律有什麼區別

其他法律范圍太廣了,時間有限,簡單的提幾個。
1、經濟法與民法的區別
民法(小民法,具體指民法通則)就是用來規范一個人日常生活的法律,而經濟法則是專門規范經濟活動的法律。而大民法則是涵蓋了諸如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諸多經濟法、商法等的法律法規的一個大概念。

①具體的調整對象不同。經濟法以國家在管理和協調國民經濟運行過程中發生的經濟關系為調整對象,具有顯著的服從性,屬於公法范疇;民法則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以平等性為基本特徵,屬於私法的范疇。
②法律屬性不同。經濟法強調社會本位,以社會利益和社會責任為基本原則,著眼於維護全局的、長遠的利益;而民法則突出個體權利的本位性,強調社會個體的權利、平等和自由,能夠調動和保護個體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充分運用和體現市場競爭機制。
③調整方法不同。經濟法以強制性規范為主,對違法行為綜合運用財產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種制裁形式,具有懲罰性;民法則更多地採用任意性規范,當事人可以依法自由處分權利,對違法行為採取民事制裁形式,具有補償性。

2、商法和民法的區別
商法是專門調整財產--是特別法
民法則同時涉及人身和財產的調整--是一般法
民法和商法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3、勞動法與民法的區別
勞動法屬於經濟法部門,是調整勞動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民法屬於民法部門,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財產關系、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兩者的調整對象不同。勞動法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關系;民法是調整的對象是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以及財產關系。

2)兩者的主體不同。勞動法的一方必須是勞動者,另一方為用人單位(勞動使用者),雙方之間的關系兼有平等性和不平等性;民事法律關系主體雙方可能都是是公民、法人,或一方為公民另一方為法人,其主體地位平等。
(3)兩者的原則不相同。兩者各有獨特的原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勞動既是公民權利又是公民義務原則、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原則和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原則等;而民法的基本原則為平等、公平、自願、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為原則。
(4)承擔的法律責任有所不同。勞動法中的民事責任要求採用某些特殊的責任形式,而民法中的無此要求。

4、刑法與民法的區別
《民法》是依法維護人(自然人、法人)的權利的法律。它強調公平至上!公平原則對其他民法原則起著重要的指導和統率作用,反映了社會主體對權利的最直接、最質朴的要求。有時候,《民法》帶有一定的溫情色彩。
《刑法》是依法剝奪人(自然人、法人)的權利的法律。《刑法》非常冷酷,它冷酷的極至便是代表統治階級對人的生命行使生殺予奪的權力!它強調懲罰(懲惡揚善),法定之罪必受法定之懲罰。任何時候,《刑法》皆具有無情的力量!當你不觸動它的時候,它就是一本死板的小冊子。當你觸動它的時候,它就是銅牆鐵壁甚至要你的命!

❺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如下:
1、定義區別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
民法屬於實體法,所謂的實體法就是在民事中、生活中作為一個民事主體享有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實體法主要規定的是具體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形。
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所謂的程序法就是在民事糾紛案件中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或者行使,義務或者責任得以履行應該經過哪些程序。
2、適用的范圍
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
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3、適用對象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
民事訴訟法是調整訴訟活動的。
4、具體案例解讀
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5)民法內外有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❻ 民法與其他部門法的區別

民法是權利法,是平等法,具有較強的任意性。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決定了在民法中存在著相當部分的任意性規范,允許當事人享有充分的意志自由,這是民法區別於其它法律的重要特徵。行政相比民法,有較大的強制性,而刑法具有最嚴厲的強制性,只要觸犯就一定會被懲罰,被剝奪財產、人身自由甚至生命。

(6)民法內外有別擴展閱讀: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確立了民法典的基本制度、框架,有效協調了民法與商法之間的關系,消除了原先存在的民法通則與有關單行法律之間的沖突和矛盾,規范了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標志著我國民法典編纂的第一步已經順利完成。

民法總則是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專家學者反復討論和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的制定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精神,為民法典編纂工作開了一個好頭。萬事開頭難。有了這個民法總則,接下來我國民法典編纂工作也就順理成章,真正駛入快車道了。

我們要深刻認識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進一步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

民法總則來之不易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1954年至2001年近半個世紀里4次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致力於制定一部屬於自己的民法典。

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4次嘗試編纂民法典的努力均未能取得預期結果。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編纂民法典的任務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隨即啟動第五次民法典編纂工作,並作出了先制定民法總則、再系統整合民事法律的「兩步走」的民法典編纂工作部署。

經過兩年多的論證、徵求意見、修改,民法總則按預定進程順利制定出來,民法典編纂工作由此邁出關鍵性一步。

(6)民法內外有別擴展閱讀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民法總則的時代意義

❼ 簡述民法和公法的區別

民法的核心是意思自治,平等主體之間自主產生法律關系。如婚姻登記,合同簽訂等。
公法所保護的是社會及公民的合法權益,具有懲罰性強制性,如刑法定罪等

熱點內容
行政法庭調查質證 發布:2025-01-12 12:07:19 瀏覽:572
最新勞動法合同到期不續簽 發布:2025-01-12 12:05:54 瀏覽:904
開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單位有哪些 發布:2025-01-12 11:49:46 瀏覽:340
上海高溫費勞動法司機 發布:2025-01-12 11:48:08 瀏覽:257
法學碩士住宿 發布:2025-01-12 11:39:40 瀏覽: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條 發布:2025-01-12 11:10:15 瀏覽:44
企業融資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2 10:50:34 瀏覽:727
執行司法解釋2015 發布:2025-01-12 10:47:32 瀏覽:521
青少年網路法治知識 發布:2025-01-12 10:29:31 瀏覽:95
程序道德性 發布:2025-01-12 10:24:37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