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糾紛調解
㈠ 司法所如果沒有調解成功需要出具調解書嗎
如果沒有調解成功,就不可能出具調解書的。
所謂調解書,就是對雙方版當事人的調解內容的書權面記載,如果雙方當事人間發生糾紛,經當地司法所組織調解達成協議的,司法所就可以根據雙方所達成的協議內容出具調解書,如果沒有調解成功的,也就不存在雙方協議一致的內容,也就不會出具調解書。
另外,如果發生民事糾紛後,雙方經司法所等部門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訴,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來解決爭議。
㈡ 司法所能調解民事糾紛嗎
可以。民事糾紛是可以通過司法所進行調解的,這是司法所的工作職責之一,司法所是我國最基層的司法機構。司法所主要工作職責1.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2.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3.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工作。4.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法律分析】
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1、協商。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該方法快捷簡便、心平氣和,但應以書面方式記載協商內容。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司法所主要工作職責:1.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2.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3.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4.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5.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百五十三條 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的,雙方當事人應當本人或者由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的代理人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法庭提出申請。
第三百五十五條 當事人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可以採用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當事人口頭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記入筆錄,並由當事人簽名、捺印或者蓋章。
㈢ 司法所調解流程及時限
法律分析:流程:(1)根據基層調委會協助調處的請求,經當事人口頭或書面申請。
(2)召集雙方當事人依據事實和法律進行調解。
(3)調解成功,製作調解書。
(4)如當事人不願調解,調解不成,或未執行調解書,告之一方起訴到人民法院。
時限:十四天至三個月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第九十四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
第九十五條 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
第九十六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㈣ 司法所調解書的法律效力
司法所調解的形式是人民調解書,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司法部關於加強司法所業務規范化建設的意見》第七條 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重大疑難民間糾紛調解工作。這項工作的重點是,指導村(居)委會和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城鄉集貿市場建立健全調解委員會和三級調解網路,在城鄉結合部、廠村(街)結合部和糾紛多發的毗鄰地區建立發展聯合調解組織,並指導調解組織搞好隊伍建設、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制度建設;堅持調解主任例會制度,多形式開展對調解人員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調解隊伍的法律素質和調解水平;要及時總結交流人民調解工作的經驗,加強對調解工作的業務指導,結合本地區民間糾紛發生、發展的規律及新情況、新特點,重點抓好防止糾紛激化工作,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民間糾紛排查和專項治理活動,積極協助和參與重大疑難和易激化民間糾紛的調解,並虛心接受有關部門和群眾的監督,及時發現糾正不當和錯誤的調解;主動向本地黨政領導和有關政法部門反映情況和意見,爭取重視和支持,解決調解工作遇到的困難,有效維護調解人員履行調解職能的正當權利,保障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制度、工作、報酬的落實。
㈤ 司法所對民事糾紛可以做裁決嗎
可以,司法所雖然屬於司法行政機關,但沒有裁判(決)權,所達成的調解書雖然有一定的行政調解的屬性,但本質而言還屬於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書性質,地位與合同書差不多,須依法請求司法確認(法院確認)了才具有法定的強制效力。
法律分析
民事糾紛是可以通過司法所進行調解的,這是司法所的工作職責之一,司法所是我國最基層的司法機構。解決民事糾紛的途徑有協商。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該方法快捷簡便、心平氣和,但應以書面方式記載協商內容。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當爭議各方失去對話基礎,尋求第三方調解實為高明選擇。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仲裁一裁終局制,一方不履行仲裁裁決,對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後屏障。司法所主要工作職責是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復雜民間糾紛。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組織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和幫助。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工作。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四條 申請司法確認調解協議,由雙方當事人依照人民調解法等法律,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調解組織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
㈥ 民事糾紛到司法部門尋求調解。需要里立案嗎如果我們單方面需求司法部立案可行嗎
1、因為法院、司法局都屬於司法部門。所以不知道你說的是司法局下面的司法所調解版,還是權法院的調解。
2、如果是法院的調解,是需要立案的,你單方面可以要求立案的,法院認為屬於他們管轄的,就會依法立案受理的。
3、如果是司法所進行的調解,屬於非訴訟的調解,司法所的立案是沒有裁決權的,只有調解書是具有法律效率的。
㈦ 司法所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調解書只要內容不違法,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法律分析
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或者變更法定事由的,調解協議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調解協議書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糾紛當事人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對糾紛的解決自願達成一致意見的意思表示。司法調解書的法律效力包括方面有:結束訴訟程序,法院調解是人民法院的結案方式之一。調解協議生效表明人民法院最終解決了雙方當事人的糾紛,民事訴訟程序也因此而終結,人民法院不得對該案繼續進行審理。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在調解協議中得到確認,民事爭議已得到解決,當事人不得對此法律關系再發生爭議。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的事實和理由再行起訴。調解協議生效後民事糾紛已依法解決,當事人不得以同一訴訟標的、同一事實和理由向人民法院再次提起民事訴訟。但對於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或者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原告如果有新情況、新理由,在六個月屆滿後,還可以第二次起訴,請求法院審理解決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五十一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可以先行調解。當事人自願調解的,仲裁庭應當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及時作出裁決。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或者根據協議的結果製作裁決書。調解書與裁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十二條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在調解書簽收前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㈧ 司法所調解是屬於什麼性質
屬於人民調解。人民調解即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指的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版主持下,以國家的權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公德為依據,對民間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規勸疏導促使糾紛各方當事人互諒互讓,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群眾自治活動。
㈨ 司法所調解和法院調解
法律分析:法院的調解書效力等同於判決書,它屬於訴訟內調解,如果對方不按照調解書的內容履行義務,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司法所的調解書不具有這樣的效力,司法所調解沒有進入訴訟程序,不具有訴訟性質,不是訴訟活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由審 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七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應當製作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調解書送達後,原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即視為撤銷。
㈩ 司法所調解不成功怎麼辦
司法所調解不成功的,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在法院受理後,可在法院主持下再次進行調解,或由法院在審理後依法進行判決。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享有下列權利:
1、選擇或者接受人民調解員;
2、接受調解、拒絕調解或者要求終止調解;
3、要求調解公開進行或者不公開進行;
4、自主表達意願、自願達成調解協議。
當事人在人民調解活動中履行下列義務:
1、如實陳述糾紛事實;
2、遵守調解現場秩序,尊重人民調解員;
3、尊重對方當事人行使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五條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全國的人民調解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本行政區域的人民調解工作。
基層人民法院對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民間糾紛進行業務指導。第十五條 人民調解員在調解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給予批評教育、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推選或者聘任單位予以罷免或者解聘:
(一)偏袒一方當事人的;
(二)侮辱當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泄露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商業秘密的。第二十條 人民調解員根據調解糾紛的需要,在徵得當事人的同意後,可以邀請當事人的親屬、鄰里、同事等參與調解,也可以邀請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經驗的人員或者有關社會組織的人員參與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支持當地公道正派、熱心調解、群眾認可的社會人士參與調解。第二十九條 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