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典社區治理

民法典社區治理

發布時間: 2022-05-08 16:52:46

㈠ 《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7月1日施行

6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將於7月1日起施行。這是一部總結我市社區建設、社區發展和社區治理經驗的權威地方性法規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在新時代以基層為重點開展社會治理工作的背景下,社區被賦予新的使命和任務。目前,我市共有社區751個。為進一步提升我市社區治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太原市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應運而生。
《條例》共7章,53條,分為總則、社區建設、社區治理、社區服務、保障措施、法律責任以及附則。
《條例》為社區「賦權」,激活社區自治功能。社區作為人們生活的空間共同體,是國家治理的「最後一公里」,但現實中存在多元主體權責邊界尚未完全釐清,職責錯位等問題,《條例》進一步理順彼此之間的主體關系和權責邊界,並向社區放權賦能,不斷激發其活力。如:《條例》規定,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落實民法典等法律法規中有關特別法人制度,依法賦予居(村)民委員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法人資格,探索建立社區治理財政預算直接撥付居(村)民委員會管理使用的具體制度。鼓勵支持居(村)民委員會以自己的名義依法從事為履行職能所需要的民事活動。社區居民委員會可以組織社區居民對供水、供電、供氣、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等公共服務單位的服務情況進行評議,並反饋評議意見。相關公共服務單位對評議意見應當及時回應。這些規定激發了社區自治功能,賦予了社區更多的自主權。
《條例》為社區「減負」,推動社區善治進程。當前,很多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功能被「淹沒」在繁雜事務中,《條例》專門為此作出規定,減輕社區負擔,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條例》規定,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制定居(村)民委員會承擔社區工作事項清單、協助政府的社區工作事項清單以及社區工作事項負面清單。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嚴格落實清單事項,對屬於社區協助事項的,應當通過書面委託並提供相應的經費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市、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不得將各自職責范圍內的事項轉交給居(村)民委員會承擔,不得直接給居(村)民委員會安排工作任務。

㈡ 2020物業法新規是什麼

摘要 以下為2020物業法新規內容條例:

㈢ 民法法典內容2021

民法典修改了關於民法總則,包括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繼承法、擔保法、侵權責任法、收養法等七大法律的部分法律條文,使其更符合當代中國的民情,使法官在判決時有法可依。

㈣ 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法律分析:農村環境污染具有污染源小而多、廣而散的特點,傳統的環境治理模式應用於農村環保之中,出現環境治理主體缺位,治理方法滯後,治理投入匱乏以及城鄉環境治理政策傾斜等問題。基於環境民主與環境效益的博弈,提出引入農村環境社區治理模式,依託現有的農村自治組織,實現農村環境治理的公眾參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條 民事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當事人約定,履行民事義務,承擔民事責任。

㈤ 社區治理六個能力

以黨建引領力,強壯社區治理「主心骨」。強化黨的意識和黨的領導,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作為一條紅線貫穿社區治理,突出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堅持黨的領導一貫到底,讓社區治理有根有魂,充滿生機活力。
健全基層黨建工作格局,推進市、區、街、社區的組織聯動、責任聯動、制度聯動,駐區單位、新興領域、行業黨建互聯互動,使黨建有效嵌入和融入各領域、各組織、各方面。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網路,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的組織架構,把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延伸到網格上、樓棟里、居民家,紮根在最基層、覆蓋到最末梢,使黨組織離群眾最近、懂群眾最多、幫群眾最快,居民群眾時刻感受黨組織就在身邊,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配強基層黨組織「領頭雁」,實施基層黨建「書記一號工程」,推行「書記項目」。加強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培養、選樹一批譚竹青、吳亞琴式的「小巷總理」。以區域統籌力,下好社區治理「一盤棋」。堅持「統」的理念和「整」的機制,促使各行各業、域內域外、頂層基層等多方面資源、各方面力量有機鏈接、統籌利用,形成組織優勢、政策資源、要素配置最大化,共同唱好社區治理「重頭戲」。運用系統思維打法,從創新體制機制入手,堅持問題導向,破解駐區單位隸屬不同帶來的「體制之癢」、推倒互不往來的「阻隔之牆」,逐步實現社區治理由自轉到公轉、單體到整體、獨自到融合、粗放到精細的升級轉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強化聯動協同的實效性,發揮市域治理牽引作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
強化街道的「龍頭」帶動,圍繞賦能、擴權、減負,聚焦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以「軸心」功能,協調轄區各方,集聚治理優勢。充分發揮社區「粘性」功效,綜合考量各方利益、需求,搭好覆蓋全域、扁平一體、運行有效的治理「大舞台」。以服務供給力,開啟社區治理「金鑰匙」。樹立「居民就是我親人」服務理念,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貫穿社區治理全過程,既要見物、見事,更要見人,從需求處入手、問題處著力、矛盾處突破,用心用情用力搞好各項服務,增強社區居民獲得感和幸福指數。打造「四位一體」服務體系,積極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有效拓展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組織服務、市場主體服務和志願互助服務。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大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把更多資源、服務放到社區,實打實地辦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實事。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務性社會組織,採取政府購買、定向委託、公益創投等形式,推進社會資源和群眾需求對接,加強專業化服務。運用市場化思維,用足用好市場資源,增強服務活力。搭建立體多元服務平台,著眼於精細化、精準化,健全資源配置、信息收集、公共服務與事務處置一體化運行機制,做實做好網格化管理服務。有效盤活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陣地,實現功能復合、一室多用和服務集成。整合轄區力量和資源,推動服務陣地由單一向多點、多元、多層轉變,為居民群眾、轄區黨組織提供就近就便服務。依託「互聯網+社區」,加大社區治理服務數字化轉型,讓治理更聰明、服務更便捷、居民更受益。以居民參與力,激活社區治理「細胞核」。發揮主人翁精神,依法有序組織引導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強化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同體理念。認真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依託黨員示範帶動、社區精英倡導、活動引導吸納等載體,破解居民參與率不高、參與面不廣、參與度不足的問題。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大力推行長春市長山花園社區「四步議事」工作法,廣泛開展協商議事,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推動居民自治向小區延伸。長春市在疫情防控實踐中推出的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三長」治理聯動機制,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肯定。堅持平戰結合、聯調聯動,把「三長聯動」常態化、制度化,並與「三社聯動」「三治融合」有機結合,實現小區服務「零距離」、末梢治理「全覆蓋」、居民訴求「快響應」,徹底解決「沙灘流水不到頭」的問題。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倡導「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理念,以志願服務帶動居民參與治理。以黨建帶群建,推進居民群眾再組織化,延伸黨的工作手臂,把聯系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變成「最美一公里」。以環境營造力,編制社區治理「基因碼」。
在法治_境方面,引導居民群眾懂法、學法、守法、用法,當前要突出抓好民法典的學習。實施法官、檢察官、警官和律師進社區,把矛盾和問題及時化解在基層。堅持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人民調解相結合,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服務社區居民、維護穩定秩序。嚴守居民公約,弘揚公序良俗。堅持底線思維,防範化解風險,走出一條以黨組織為核心、法理情融合推進的社區法治之路。在人文環境方面,抓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社區、進家庭、進頭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區治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抓好家庭家教家風。實施「公約共紀」「社群再造」,找准居民文化需求共鳴點和興奮點,使社區居民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活動方式緊跟新時代。
在宜居環境方面,著眼於生活、生產、生態空間三位一體,通過規劃引領、專業運作、公眾參與和社會共治,打造一批活力街巷、口袋公園、慢行網路、綠地小品的街角空間,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用現代智慧和工匠精神,把歷史文脈、紅色基因、特色符號、時代內涵等元素植入社區,優化社區交往的公共空間,增強社區治理的文化底蘊和特質底色。以發展助推力,把握社區治理「指南針」。強化新發展理念,順應時代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和社區治理現代化工作,正確處理城市發展與社區治理的關系,破解治理難題,增強發展動力。胸有全局、服務大局,跳出就社區抓社區、就治理抓治理的單向思維,對接省、市發展戰略,融入發展大局,緊緊圍繞推進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找准切入點和結合點,積極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的實踐路徑,提供社區答案。
尤其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超前謀劃,主動作為,在推進長春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中,實現深度融合發展,貢獻社區智慧和力量。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考慮問題、開展服務、實施治理,聚焦滿足人的感受、人的需求、人的全面發展,把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把握問題導向,弘揚先進,總結推廣實踐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堅持干而論道,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豐富新時代社區治理實踐成果。來源:新長征

㈥ 物業管理立法的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於促進小區治理進步。之前,由於物業管理法律的滯後,導致很多小區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直接受影響的無疑是眾多業主。這表面上看起來是業主的不幸或者悲哀,實際上受影響的卻是小區的治理進步。
其次,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體現。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不管是什麼類型的小區,都進入了以維護保養為主的階段,亟待物業管理立法及時跟上,以規范物業管理活動,妥善解決小區存在的各種問題。
其三,是對國家立法背景的呼應。隨著民法典即將實施,民事法律方面的規范也越來越重要,涉及國家治理體系的整體完善,而社區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也必須在立法層面予以完備。實際上,一波地方物業管理立法潮的出現,本身也是基於民眾需求、

㈦ 什麼是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指的是一種由共同的目標支持的社區公共事務方面的活動或管理機制。從社區治理的界定可以說明社區治理概念包括以下幾層基本含義:

第一,社區治理的行為主體構成突破了過去那種「政府獨大、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一種由多元化、多樣性的行為主體共同參與的新的格局。

第二,社區治理作為一個長期的過程,其目標除了完成特定的、具體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外,更看重社區基本要素的培育,其中包括社區組織體系的發育完善、社區成員參與公共事務積極性和能力的增長、社區中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規則的形成、社區中不同行為主體交往互動方式和機制的磨合等。

第三,社區治理的行為指向是社區中的公共事務,它是一個關系社區成員切身利益的范圍廣闊的領域,包括社區服務與社區照顧;社區安全與綜合治理;社區公共衛生及疾病預防;社區環境及物業管理;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社區社會保障等等。

第四,社區治理作為區別於政府行政化管理方式的另類的社會管理模式,其權力運行的方向並不總是單一的、自上而下的,它是一種多向度的、上下互動的過程。它不是通過發號施令、制定和執行政策來達到管理的目標,而是主要通過合作、協商、夥伴關系、確立認同和共同的目標等方式來實施對公共事務的管理。

㈧ 如何處理社區居民矛盾糾紛

在小區內發生糾紛,根據糾紛種類的不同,責任主體不同,糾紛發生後可以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雙方均可以申請社區居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其中小區內發生鄰里糾紛的,如樓上樓下漏水的,責任劃分較為明顯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友好協商解決,也可請求居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對於責任劃分有爭議的可以請第三方機構鑒定,劃清責任關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條
物權受到侵害的,權利人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

㈨ 什麼是「社區治理」

社區治理是指政府、社區組織、居民及轄區單位、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等基於市場原則、公共利益和社區認同,協調合作,有效供給社區公共物品,滿足社區需求,優化社區秩序的過程與機制。

熱點內容
楊謙教授的三商法 發布:2025-01-12 03:51:48 瀏覽:500
港區國安法執法與司法 發布:2025-01-12 03:27:58 瀏覽:688
下列法律責任形式中屬於行政罰款 發布:2025-01-12 03:03:39 瀏覽:156
撿到東西毀壞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2 03:01:13 瀏覽:701
新疆流動人口管理條例 發布:2025-01-12 02:42:34 瀏覽:403
大學生的戀愛道德觀 發布:2025-01-12 02:26:07 瀏覽:496
公務員職業道德的目的 發布:2025-01-12 01:43:57 瀏覽:144
勞動法婦女節 發布:2025-01-12 01:37:44 瀏覽:228
古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1-12 01:10:23 瀏覽:489
行政法哪些法規重要 發布:2025-01-12 01:08:44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