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司法
❶ 古代的「大理寺」是做什麼的
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
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唐代 為九寺之一,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
大理寺職能主要有:
1、職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中央百官與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對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案件有重審權;
2、對徒、流重罪的判決,須送刑部復核;死刑案件須奏請皇帝批准。
大理寺是司法復核機關,設正卿(正三品)一人,左右少卿(正四品)各一人,左右寺丞(正五品)各一人,掌「審讞平反刑獄之政令。」下設左右二寺,各有寺正(正六品一人)、寺副(從六品)二人、評事(正七品)四人,分理京畿及十三布政司刑名。
清末於1906年將「大理寺」改成「大理院」,負責審理不服高等審判廳和地方審判廳判決的案件。 北洋政府沿用「大理院」,1929年,國民黨政府將大理院改稱最高法院。
❷ 古代的大理寺是什麼機構你了解哪些呢
大理寺是古代一個重要的官署名,專門審理監獄案件,它相當於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的最高法律機構。秦漢時期,廷衛負責審案。當時的刑罰主要是基於商鞅變法所修訂的法律。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法律也發生了變化。因為漢朝遵循秦制,法律也遵循秦制。漢景帝統治時期,廷衛的名稱改為大理寺,直到南北朝大理寺更名為大理寺。大理寺的簽名被用作審判監獄案件的官方人員。
刑罰由刑處部決定,所有檢查人員都是監督員。大理寺有能力反駁這種懲罰。只要刑法部不同意大理寺的說法,就可以駁倒案件,使案件只能交給皇帝,皇帝自己決定。在皇帝至上的時代,這個制度是比較健全的,但如果皇帝是一個壞國王,那麼法律制度肯定會被打破。盡管古代的法律制度是由所謂的三個部門共同維持的,但真正有決定權的是皇帝。
❸ 大理寺和刑部哪個官大
兩者承擔不同的職責無法比較兩者權力的大小。
大理寺是由三公九卿里的廷尉更名而來,在朱元璋廢除丞相後,大理寺和刑部都屬於皇帝直接管理。從品級相比,明代刑部尚書是正二品,而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刑部尚書要高於大理寺卿。
但是大理寺是司法機關,而刑部屬於監察機關,兩者沒有直接隸屬關系,由於兩者之上還有上司皇帝的存在,皇上是一個集立法、司法、行政權為一身的獨特的個體,這就決定了在中國古代的司法機構是不可能獨立的,同樣司法權的行使也是不可能獨立的。
簡介
大理寺,官署名。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唐代為九寺之一,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
刑部是中國古代隋以後官制中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個司法部門,主管刑罰,但其在每個不同的朝代中職責范圍相差甚大。
❹ 大理寺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
大理寺是我國古代的司法審判機構。
秦代時,掌管獄訟的人稱為廷尉,漢代一度改廷尉為大理,後改回。北齊時,確定以大理寺為官署名,作為中央審判機關,以大理寺卿為長官,正三品(隋之後各代均為從三品),少卿為其副職。後除元代外,歷代因之。
❺ 唐朝大理寺是什麼機構,和刑部是哪樣的關系
我們在看唐朝或者宋朝的影視劇時,可能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個機構——大理寺,比如在狄仁傑相關的影視劇中,就出現很多次,因為狄仁傑曾經就在大理寺供職。那麼,我們好奇的是這個大理寺到底是個什麼機構?權力究竟有多大?
唐朝大理寺是唐朝最高司法機關,依法行使中央司法審判權。
主要職責有兩點:一是審理中央百官以及京師徒刑以上的案件;二是復核或者重新審判刑部移送過來的死刑和疑難案件。
不過安史之亂後,各種制度均遭到破壞,再加上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唐朝政府的各個機構已經無法正常運轉,而作為司法機關的大理寺也未能豁免。唐朝中後期,大理寺官員無法正常履行職責,地位下降,不被重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大唐中央集權的衰弱。
❻ 中國古代的大理寺有什麼職能,放在現在是什麼部門
經常觀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經常會發現電視劇之中有這么一個部門:大理寺。想當初不諳世事的我不知道這究竟是一個什麼存在,大理寺,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寺廟的存在,只不過可能位於大理地區而已。
然而隨著歷史書看的越來越多,才明白大理寺並非小編所想的那樣是一個寺廟的存在,相反他屬於一個刑事機構,權力非常大。
隨著明朝後期大理寺卿都落在庸碌之人的手中,大理寺已經失去了他原有的職權,這就導致在明朝後期大量的冤假錯案的發生,而這就導致原來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漸被刑部和都察院瓜分,而大理寺在明朝後期只能做些核閱案卷的簡單工作罷了。
❼ 古代的司法機關是設置在寺廟里嗎,為什麼要叫做大理寺
說到大理寺這個名,人們感覺好像是個寺廟,和少林寺了,白馬寺有點類似。如果這樣理解,您就大錯特錯了。在中國的古代,大理寺就如今天的國家最高人民法院,負責重大案件的復核和最後裁決。
不過大理寺的管理許可權不斷發生變化。大理寺最開始函蓋公檢法,但是後來,帝王將相感覺權利太大,不能像現在這樣,由公檢法互相制衡,容易出冤假錯案,所以大理寺的職責逐漸被刑部、都察院等分去一部分,三個部門並稱為「三法司」。
刑部,很好理解,中國自歸來就有的,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開皇三年(583)改稱刑部,主官為尚書;次官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惟元代只設刑部,無大理寺都察院,明清時期官署名, 由前代的御史台發展而來,主掌監察、彈劾及建議,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會審。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各個時期的工作職責有所不同,但是明清就相對固定下來,與現在的公檢法差不多。刑部,如同公安局,負責破案和抓人。都察院就如同檢察院,檢察監督案件的公正。大理寺就如同現在的高級法院,負責案件的審核。但是也有不同,隋朝時候,大理寺所斷之案,須報刑部審批。明清時期,大理寺職能與隋唐時期相反,刑部負責審判,大理寺負責復核。
❽ 古代大理寺具體是干什麼工作的大理寺卿的權利大嗎
大理寺,古代最高司法機構,負責審理監獄案件,其首領名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秦漢時期設廷尉,北齊改為大理寺。清朝末年,新政改革時期改大理寺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延取此名,是當時最高的司法機關。
弘治後,只看案卷,犯人不在寺內。重大案件將由三個司法部門聯合審理,一審由刑事部和帝國偵查院牽頭,復審由大理寺牽頭。明代中期以後,刑名的柄由宦官代用,甚至大昭寺的宦官在大審判時也住在庭上。清代沿明制,大理寺,隨明而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大理寺改名為答李淵
在等級上,大理清宮屬於正三品,與正二品尚書存在一定差距。然而,如果你已經成為一個大理寺卿,下一步是晉升到尚書。按照明清時期的規定,大理寺卿很有可能升任刑部或工部。至於能否走得更遠,這要看個人能力了。
❾ 作為司法機構的明代大理寺,是如何在人治社會中維護皇權的呢
明代經歷了歷朝歷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對於自身的司法也有著獨特的結構和風格特點。明代的中央司法機關分為三個: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這三個不同的司法機關有著不同的職責,刑部主要是受理全國的重大案件都察院更多的是糾察,大理寺則是審理駁正。大理寺司法機關是專門審判的司法機關最早在北齊設立隋唐沿用但是到了明代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職責。
結論
農民起義的朱元璋靠著武裝打了天下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對於元朝統治的不足也是深有體會。所以在於法律上依舊是利用重點治理。將大理寺分為了兩個左右寺分管全國的案件,將全國案件在大理寺中進行復核很大程度上就避免了冤假錯案。再加上都察院和刑部發揮著監察審判的職能這對於地方吏治來說是一個很大程度的改善。
明朝大理寺存續了很久這種司法制度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中國的封建社會之中人治社會永遠大於法治社會所以大理寺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完善的司法機構但是依舊是為皇室服務所以很難保證公平但是對於皇權還是有監督作用。
三司的設立與運行在社會上也是極大保證了司法秩序,也給司法公正奠定了基礎。這些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司法機構,設立之初就包含著可以最大化減少冤假錯案、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目的與願望。遺憾的是,明代社會關系復雜,尤其在宦官猖狂的時期,大理寺並不能完全履行職能,實現司法公正。
❿ 刑部和大理寺的區別是什麼
以明朝為例,刑部實際處理、審判案件;大理寺進行復核(但兩個機構因為時代不同關系也會有不同);還有一個都察院全程監督;三個機構合稱「三法司」。
簡單說的話,在司法領域,刑部主要負責判案,都察院主要負責監督判案的人,大理寺主要負責審核判得對不對。重大案件三者會一同審理,也就是常說的「三司會審」。
其中刑部的工作最多,主要的功能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要復核各地刑名案件,尤其是死刑案件。同時要審理京畿地區的案件和重大案件。除此以外,還有修訂律法、管理減刑事項、管理罰金等等。
都察院主要相當於現在的監察機關,在這里上班的是御史言官。明朝的言官相當活躍,實際上什麼都管。作為天子耳目,只要他覺得哪個官員做得不對都可以向皇帝打小報告。在司法領域,則主要是對案件審判進行監督。當然也有糾察之權,對小官員的輕微處分可以自行決斷。
大理寺主要相當於現在的檢察院。主要的職能是案件復核,確保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大理寺是案件的最後一道關口,大理寺審核通過的案件,刑部、都察院才可以具獄發遣。大理寺如果認為案件有問題,可以抗訴,最終一般會上奏聖裁。
可見都察院、大理寺雖然都有監督審核案件的職能,但都察院更側重管人,主要是看斷案官是否徇私舞弊,大理寺更側重業務,主要是看案件判決是否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