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二三辯

刑法二三辯

發布時間: 2022-05-09 04:24:49

A. 刑法案例辯論賽一辯陳詞、三辯總結格式範本

張某和李某是構成搶劫罪。【【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內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容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當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吳某隻有10歲)
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張某和李某還犯了第二百六十三條和第二百六十四條規定。
由以上材料來看,張某和李某是構成搶劫罪的,應被司法部門處理,並坐牢的,還要對吳某進行賠償。
(回答的不好,請多包涵)

B. 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是怎麼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查封、扣押、凍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財物及其孳息,應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並製作清單,隨案移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處理。

對被害人的合法財產,應當及時返還。對違禁品或者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應當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應當隨案移送,對不宜移送的,應當將其清單、照片或者其他證明文件隨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生效以後,有關機關應當根據判決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進行處理。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贓款贓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還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繳國庫。

司法工作人員貪污、挪用或者私自處理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處分。

(2)刑法二三辯擴展閱讀:

案例:北京晨報:超額退贓怎麼辦

據日前一則新聞報道,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李某涉嫌受賄案時,發現檢方指控其受賄人民幣143萬元、港幣145萬元,不過他此前卻在紀委退贓了人民幣480多萬元、港幣202萬元,李某當庭供認不諱,但其多退了合計人民幣300多萬元。

法官問「那你退了這么多贓款,怎麼處理你有什麼意見」時,李某表示「最好還是別全部收了」。

在司法實踐中,當某一涉賄案件被立案偵查後,偵查機關會不遺餘力地去追贓,對涉案當事人所擁有的財物進行扣押凍結,那是名正言順,但這些當事人自己名下的財物往往有限,達不到偵查機關的追贓要求,於是偵查機關會動員涉案當事人的親友代為退贓。

這是偵查機關的職責所在,當一個大案被拿下又全額退贓,這對偵查人員來說是打了一個漂亮仗,好多人會因此邀功請賞。還有,當事人及其親友配合退贓也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事人是認罪的,這個手段也可用來鉗制當事人在法庭上翻供。

而一個刑事案件,除了偵查外,還要經過公訴部門的審查起訴,法院審理兩個程序,這相當於對偵查機關的初步結論進行層層把關,防止出錯。

案件經歷審查起訴或法院審理後,往往部分否決了偵查機關確定的涉案數額,導致某些指控不能被認定為犯罪,這樣一來,就存在如前面所提多退贓的現象。

涉案贓款、贓物應製作清單,隨案移送,最後由法院判決認定如何處理,《刑事訴訟法》第234條明確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應當對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及其孳息作出處理。

筆者代理過的原國家葯監局醫療器械司司長郝某受賄案時,二審法院對於辯方提出沒收過多的問題,判決決定「酌予採納」,並認定「一審法院對部分扣押款物予以沒收缺乏法律依據」,「予以糾正」。如此看,前面所提李某案多退的贓款應該判決發還。

C. 刑法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罰的一種,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五大主刑罰之一(其他四種分別回是管制、拘役、答無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為死緩和死刑立即執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內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並監禁於一定場所的刑罰。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監獄執行,在被交付執行刑罰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為執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執行刑罰的時候,應當由交付執行的人民法院在判決生效後十日以內將有關的法律文書送達公安機關、監獄或者其他執行機關。有期徒刑,也是比較常見的刑罰,刑法規定的四百多個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適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的種類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無期徒刑;(五)死刑。

D. 刑法和刑事訴訟法有什麼區別

刑法是規定刑事責任、犯罪以及刑罰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由國家指定的調專整刑事訴訟活動的法屬律總稱。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關系是程序法和實體法的關系,刑事訴訟法屬於程序法,刑法屬於實體法。刑法:主要規范什麼行為是犯罪?什麼罪法定刑是多少?哪些情況可以從輕或減輕或免除處罰?哪些情況應該從重處罰?哪些情況雖然是犯罪,但可以不承擔責任?等等實體上的問題,也就是理論上的問題。刑訴:主要規范從立案偵查到交付執行之間的一個過程,應該按照什麼程序,如何組織等等程序上的問題。也就是實踐操作的問題。

E. 刑法中的七種證據

刑法規定源的是八種,包括:

1、物證;

2、書證;

3、證人證言;

4、被害人陳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6、鑒定意見;

7、勘驗、檢查、辨認、偵查實驗等筆錄;

8、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第五十條規定:「可以用於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

(5)刑法二三辯擴展閱讀:

在中國的刑事訴訟中,指司法機關發現和取得證據的活動。它是司法機關運用證據、認定案件事實的第一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有責任收集證據,查明案情。

在中國的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在行政訴訟中,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並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人民法院也應當根據職權,主動收集證據,以查明案情,解決爭議。

收集證據的方法,在刑事訴訟中主要是現場勘驗,屍體檢驗,活體檢驗,詢問證人,訊問被告人,檢查,扣押和鑒定等;在民事訴訟中主要是詢問當事人和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進行勘驗和鑒定等。

F. 關於刑法辯論

不構成,如果算李故意殺人,也是不作為,但是不作為構成犯罪只有在李有內作為的義務時候容,李有在陳上吊後呼救的義務嗎?沒有,那麼就不是犯罪,有,才構成犯罪。我覺得李沒有這種義務,也就無所謂犯罪了。雖然陳上吊自殺的工具是由李提供的,但是自殺這種決定卻是陳自己做出的,雖然李在旁邊煽動,但是不是陳自殺的決定性因素,也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陳要為自己的死亡負主要責任。所以,要說李犯罪,也不過是刺激陳,提供工具,和見死不救三個行為,造成陳死亡的直接因果關系是陳自己。其他都是間接因果關系,上述三行為都是陳死亡的間接原因。不能作為刑法中因果關系來認定。所以李不構成犯罪。

G. 什麼是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有哪幾類

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後果和有關的事實情況發生了誤解。刑法上的認識錯誤可分為兩種:法律上的認識錯誤和事實上的認識錯誤。

法律上的認識錯誤,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法律性質發生誤解。表現為三種情況:

1.「假想非罪」。行為在法律上規定為犯罪,而行為人誤認為不是犯罪。例如甲未經許可收購珍貴樹木製作傢具,沒有意識到該行為屬於《刑法》第344條規定的非法收購、加工珍貴樹木及其製品罪。一般認為不知法律不是可接受的辯解,因此對「假想非罪」原則上不排除罪責,但是可以酌情減輕罪責,因為在發生假想無罪的場合,行為人畢竟不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主觀惡性較小。

2.「假想犯罪」。行為在刑法上並沒有規定為是犯罪,而行為人誤以為是犯罪,例如,某甲復制含有色情內容的有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本來不構成犯罪,但他卻誤認為犯罪。因為判斷行為性質的根據是法律,而不是行為人對法律的誤解,所以行為人「假想犯罪」並不改變其行為的法律性質,不成立犯罪。這種誤解對行為性質不發生影響。

3.行為人對自己犯罪行為的罪名和罪刑輕重發生誤解。例如,某甲盜割正在使用的電線,某甲自以為是盜竊罪,而實際上依法是破壞電力設備罪;某甲自以為該罪沒有死刑,而實際上其法定最高刑有死刑。這種對法律的誤認不涉及行為人有無違法性意識(或者危害性意識),因此不影響罪過的有無大小,也就不影響定罪判刑。

事實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與自己行為有關的事實情況有不正確的理解。對事實認識錯誤,通說採取「法定符合說」認定行為人的罪責。按照「法定符合說」,行為人預想事實與實際發生的事實法律性質相同的,不能阻卻行為人對因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承擔故意的責任。反之,法律性質不同的,則阻卻行為人對因錯誤而發生的危害結果承擔故意的責任。這里所稱的法律性質相同,是指屬於同一犯罪構成范圍內的情形;法律性質不同,是指屬於不同犯罪構成的情形。例如,甲本以為乙的提包中裝滿現金,竊取了乙的提包,結果發現裡面沒有現金,但有大量的其他財物。因為這種錯誤沒有超出盜竊罪竊取他人財物的范圍,故不影響甲對竊取的提包內的財物承擔盜竊罪責。反之,甲本以為乙的提包中裝滿現金,竊取了乙的提包,結果發現裡面沒有現金,但有5枚威力巨大的塑膠炸彈。因為這種錯誤超出了盜竊罪犯罪構成的范圍,涉及盜竊爆炸物的犯罪構成。所以阻卻甲對因錯誤發生的觸犯另一構成要件(盜竊爆炸物罪)事實承擔故意的罪責。

1.客體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不同(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例如甲竊取了乙的提包,回家後打開提包發現裡面還有一支手槍。甲竊取提包通常只有盜竊普通財物的故意,而事實上發生了竊取槍支的結果。因為槍支屬於《刑法》第127條盜竊槍支罪的對象;而財物屬於《刑法》第264條盜竊罪對象;分屬不同的犯罪構成,體現了不同的客體:公共安全和財產權,因此甲發生的事實錯誤不僅僅是具體對象的錯誤而是客體錯誤。客體錯誤阻卻行為人對錯誤的事實承擔故意的罪責。甲僅在盜竊罪的限度內承擔罪責,對誤盜槍支的事實不承擔故意的罪責。甲僅能成立盜竊罪。不過,甲如果將該槍持有,可成立非法持有槍支罪。

2.對象錯誤,指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行為人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是相同的(屬於同一構成要件)。例如,甲欲殺乙,卻誤認丙為乙而殺死了丙。甲預想侵犯的對象是乙;實際侵犯的對象是丙。由於乙和丙都是人,同屬於《刑法》第232條規定的故意殺人罪的對象,甲無論是殺了丙或殺了乙,都是剝奪他人的生命,都沒有超出故意殺人罪犯罪構成之對象的范圍,也沒有使犯罪客體的性質發生變化。因此,甲仍然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可見,根據法定符合說,對象錯誤對行為的性質沒有影響。例如甲、乙等人夜晚在某居民小區尋釁滋事,遭該小區保安的追趕。甲在奔逃中感覺背後有保安追趕上來,甲拔刀轉身朝後面的身影刺去,結果刺死了緊隨其後的同夥乙。法院判決甲某構成故意殺人罪既遂。(對本案甲某行為認定為既遂,意味著認定甲某對同夥乙某死亡結果成立故意)

在適用法定符合說認定這種錯誤的場合,甲對乙死亡結果事實上的心態是故意還是過失的,已經無關緊要。

如果行為人預想侵犯的對象與實際侵犯的對象在法律性質上部分相同部分不同的。行為人只就相同的部分承擔故意罪責,對不同的部分不承擔故意罪責。

3.手段錯誤,指行為人對犯罪手段發生誤用,如甲本想使用毒葯殺害張三,但因為誤認而錯用了一種無毒的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這種錯誤不影響罪過的性質。因為該種錯誤並未造成任何非預想的犯罪結果,故從主觀方面講不成其為問題。成為問題的是客觀方面,這種客觀上的「不能犯」是否應當做為犯罪處理?

4.行為偏差,又叫做目標打擊錯誤、打擊錯誤,指行為人預想打擊的目標與實際打擊的目標不一致。如甲欲殺張三,朝張三射擊卻擊中張三身旁的李四。從現象看,這也是對象錯誤,但它不是因為辨認錯誤,而是因為行為本身的誤差(槍法不準)。這是一種客觀行為錯誤而不是主觀認識錯誤。對行為誤差一般也採取法定符合說,即適用對象辨認錯誤的認定方法解決。假如預想打擊的目標與(因行為偏差)實際打擊的目標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一致,不妨害行為人對誤擊的目標承擔故意罪責;假如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不一致,則阻卻對誤擊的目標承擔故意罪責。

5.因果關系錯誤,指行為人對自己行為和所造成的結果之間因果關系的實際情況發生誤認。(1)行為造成了預定的結果,但誤以為沒有造成該結果;(2)行為沒有實際造成預定的結果,但誤以為造成了該結果;(3)知道行為已經造成了預定的結果,但對造成結果的原因有誤解。這三種情形的錯誤對罪責均不發生影響。

H. 求功能補過辯論賽正方二三辯在攻辯或自由辯論時候可以拋的問題,謝謝

這個辯題我辯過我們是可以補過,一樣的,問題是我自己想的,專門把資料找來給你打,下面給你說提的問題,這是一個套。這個最好在攻辯時問,首先你問1.毛主席是否曾有過過錯?對方說沒有就說雖然對方辯友,,,,但我們必須承認,,,,事實,中間自己加,這個應該很簡單。對方說有感謝對方辯友,接著問2.請問毛主席是否為祖國做了重大貢獻?這個沒法否認。再問3。最後請問毛主席是不是一位偉人?
你的總結是既然毛主席有過錯,也承認他又巨大的功,最後對方也依然認為他是偉人,那不就是說功可以補過嗎?非常感謝對方辯友贊同我方的觀點,直接謝謝,坐下,攻辯時對方不能反問,你只要問他有沒有,是不是,別讓他多說話。
你們要捉住可以,也就是能,它不代表一定,而「補」說過在前,功在後,抓住這兩點,沒大問題一定贏。後面是別的問題,自由辯論問,
1古代也有戴罪立功,如何解釋
2現代也有,刑法449條
3毛主席說革命不分先後,立功者有賞,放下武器,將功補過吧!怎麼理解
4學校的加分減分制度
這幾個是很好的問題,別的你自己找找,相信你們也找了很多,列印出來,多討論,祝你們成功。

I. 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方法一共有幾種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章第三十二條 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 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二)拘役。拘役的期限,為一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

(三)有期徒刑。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二)剝奪政治權利。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三)沒收財產。沒收財產是沒收犯罪分子個人所有財產的一部或者全部。沒收全部財產的,應當對犯罪分子個人及其扶養的家屬保留必需的生活費用。 在判處沒收財產的時候,不得沒收屬於犯罪分子家屬所有或者應有的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9)刑法二三辯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六十一條 量刑的一般原則

對於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於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

第六十二條 從重處罰與從輕處罰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規定的從重處罰、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

熱點內容
吳春燕民法 發布:2024-11-05 21:22:09 瀏覽:286
最新勞動法2013全文 發布:2024-11-05 19:11:30 瀏覽:105
比較中美涉外婚姻法的文化差異 發布:2024-11-05 18:47:44 瀏覽:561
勞動法離職後工作服的規定 發布:2024-11-05 18:42:47 瀏覽:855
勞動法直接辭職有工資嗎 發布:2024-11-05 18:36:40 瀏覽:117
玉溪紅塔區法院 發布:2024-11-05 18:35:12 瀏覽:204
2017勞動法流產假 發布:2024-11-05 14:20:40 瀏覽:255
頂級律師年薪 發布:2024-11-05 13:45:14 瀏覽:652
徐金桂行政法背誦2017 發布:2024-11-05 13:12:32 瀏覽:68
上訴法院流程 發布:2024-11-05 11:37:58 瀏覽:440